常见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的识别与治疗方法

儿童情绪障碍的识别与治疗方法儿童情绪障碍是指儿童在情感、行为和社交方面发生异常的问题。
这种情况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正确地识别和及时治疗儿童情绪障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的识别方法,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ADHD)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
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冲动的行为。
这种情绪障碍常常导致学习困难和社交问题。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家长和教师可以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如是否难以坐定、缺乏注意力、频繁中断别人的谈话等。
在确诊时,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治疗方法:根据孩子的症状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儿童控制注意力和多动行为,而行为疗法则可以教导孩子掌握一些控制注意力和行为的技巧。
二、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和害怕。
焦虑障碍会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观察儿童是否容易紧张、担忧,是否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比如头痛、胃痛。
确诊焦虑障碍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评估。
治疗方法: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改变不现实的担忧想法,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焦虑症状,心理支持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三、情绪调节障碍情绪调节障碍是指儿童在情绪反应方面存在困难,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情绪难以稳定等。
这种情绪障碍会导致儿童在社交和学习方面遇到问题。
家长和教师可以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以及情绪反应是否过于激烈或不恰当。
确诊情绪调节障碍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评估。
治疗方法:对于情绪调节障碍,心理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儿童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巧的训练来学习如何处理情绪。
与此同时,家庭支持和教育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提供稳定的环境和情感支持,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心理问题在儿童中非常常见,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家长和教
育工作者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孩子。
以下是一些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 分离焦虑:儿童在与父母或照顾者分离时出现不安和担心情绪。
2. 社交焦虑:儿童对于社交场合感到恐惧和不安,常常害怕被
评判或嘲笑。
3. 广泛性焦虑障碍:儿童对多种事物和情境感到担心和紧张,
他们可能担心日常事务、表现和未来。
4. 抑郁:儿童可能出现感到伤心、失去兴趣和快乐感以及低自
尊的情绪。
5.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的行为。
6. 强迫症:儿童经历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需要完成某些动作才能缓解焦虑。
7.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社交和沟通方面有困难,常常表现出重复行为和独特的兴趣。
8.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儿童在经历过创伤事件后出现焦虑、恐惧和回忆。
9. 食物恐惧症:儿童对某些食物或食物群体产生恐惧和厌恶。
10. 学业问题:儿童可能在研究、理解和专注方面遇到困难。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儿童可能经历的心理问题是独特的。
如果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感到担忧,请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儿科医生。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情绪障碍是指人们在情感和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导致情绪不稳定、无法适应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疾病。
在儿童阶段,他们也可能经历各种情绪障碍,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解读儿童常见的情绪障碍,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焦虑障碍儿童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和担忧。
这些焦虑情绪可以出现在学校、社交场合、分离他人或面临新环境等情况下。
儿童可能会出现回避、哭闹、身体不适等表现。
焦虑障碍可能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无欢乐感、兴趣减退等症状。
这些表现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变得孤立和消极。
抑郁障碍可能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业表现。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些儿童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坐不住、经常打断他人,导致学习和社交困难。
ADHD对儿童的学习和行为管理提出了挑战。
四、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情绪和社交互动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些儿童可能表现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ASD需要及早诊断和干预,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五、暴怒障碍暴怒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爆发性暴怒和情绪失控。
这些儿童可能在面对挫折或冲突时表现出极端的愤怒和攻击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暴怒障碍需要合适的干预和管理技巧,以降低暴力行为的风险。
六、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儿童在社交场合中对人际交往感到极度不安和担忧。
这些儿童可能害怕与他人交流、上台讲话或参加社交活动,导致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影响。
社交焦虑障碍需要逐步的曝光治疗和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
七、强迫症障碍强迫症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

1.小学生的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是由于担心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增加失败感和内疚感,从而形成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过度焦虑的学生往往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他们平时往往比较温顺,老实,守纪律,自制力强,自尊心强,对待事物认真负责,但常过分紧张,特别在陌生环境、处理陌生事物时,更易出现焦虑和惶恐;他们往往学习认真,但总担心学习不好,与同伴相处时也唯恐与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
在生理上,常因此出现睡眠不好、做恶梦、讲梦话、食欲不振、心跳多汗、尿频、便秘等症状。
过度焦虑还会影响儿童的行为、智力及人格等多方面。
过度焦虑的儿童往往表现退缩、过度顺从,或暴怒、恐惧、拒绝入学等。
他们经常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过分敏感,自我评价过低,做事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忧郁消沉,因此他们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
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必然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各种挫折,或面临各种抉择机会。
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体验到焦虑情绪,但这种焦虑情绪往往只是暂时的,只要很快地调整环境、适应变化,就能很快消除这种轻度焦虑。
但如果引起焦虑的环境因素长期存在,儿童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之中,那么就可能使儿童产生更为严重的焦虑,并延续较长时间。
儿童产生过度焦虑的原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
某些精神因素常可诱发儿童过度焦虑。
父母和教师的焦虑行为较多,不仅自己经常处于焦虑状态,而且对儿童的威胁、劝告、禁令也过多,使儿童也常处于焦虑状态。
父母和教师对儿童过于苛求、要求太高,或者对儿童过于放纵、没有明确的具体要求,也会使儿童产生焦虑。
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喜怒无常,奖惩无度,使儿童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讨得父母和教师的欢心,因而经常感到焦虑。
总之,不良的环境、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引发儿童过度焦虑的重要原因。
对小学生过度焦虑的防治,首先要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改变对儿童的不合理要求,消除引发儿童焦虑的刺激因素。
2.强迫症。
【荐读】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

【荐读】⼉童期情绪与⾏为障碍第⼀节⼉童情绪障碍⼀、概述⼉童情绪障碍是起病于⼉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羞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患,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或伴有某些⽣理反应。
在各个分类诊断系统中,均存在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分类,所指的是起病于⼉童时期,与⼉童的发育和境遇有⼀定关系,以焦虑、恐惧、羞怯等为主要表现的情绪异常。
也即患⼉存在的情绪表现在正常⼉童的发展中也可存在,如分离焦虑,但在患⼉中,这些情绪表现得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患⼉的⽇常⽣活和社会功能。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主要包括⼉童分离性焦虑症、⼉童恐惧症、⼉童社交恐惧症等,对于这些障碍,各个诊断分类系统均有较为详细的诊断标准。
⽽⼉童其他的情绪异常,如:⼴场恐怖、强迫等并不是⼉童正常发展中可以出现的情绪表现,因此,如果患⼉以这些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则应归类于成⼈相应的诊断类别中,并沿⽤成⼈的诊断术语和诊断标准进⾏诊断。
以上情况显⽰,⼉童情绪障碍的概念、分类、诊断较为复杂,疾病种类也较成⼈焦虑障碍为多,因此是⼀个临床⼯作中⾮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虽然⼉童情绪障碍是⽐较常见的⼉童精神疾患,但到⽬前为⽌,详细的、全⾯的流⾏病学调查资料较难获得。
Briggs G等(2000)报告在5~9岁⼉童中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6.1%,其中:单纯性恐惧2.8%,分离性焦虑症3.6%,⼴泛性焦虑障碍0.5%。
我国苏林雁等(2003)使⽤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CCMD⼀3诊断标准,对长沙市565名6—13岁⼩学⽣进⾏调查,发现焦虑障碍患病率为5.66%,其中:分离性焦虑症1.24%,⼴泛性焦虑症1.95%,⼉童恐惧症1.77%,⼉童社交恐惧症2.48%。
之所以缺乏⼉童情绪障碍患病情况的全⾯调查,原因可能在于⼉童⼼理发展⽔平有限,⽤语⾔表达⾃⼰的情绪、⼼境存在⼀定困难,⽽以其他形式表达尚不被认识,同时也与⼉童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的不统⼀有关。
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式

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式儿童情绪障碍是指儿童在情绪表达和情感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一类心理障碍。
这些问题可能表现为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和社交交往困难等。
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对于教育者、父母和医护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并提供一些处理方式供参考。
1. 分离焦虑症分离焦虑症是儿童情绪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儿童表现出对亲人或离开他们的地方过于担忧和恐惧。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在离开父母或熟悉环境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等。
处理分离焦虑症的方式包括建立安全感,通过逐渐扩大他们离开父母的时间来帮助他们适应分离。
2.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使儿童感到沮丧、无助和失去兴趣的情绪障碍。
抑郁症可以影响儿童的情感状态、学习能力和社交技能。
处理抑郁症的方式包括提供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爱好和活动,以及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的帮助。
3. 焦虑症焦虑症是指儿童过度担心和害怕的情绪障碍。
焦虑症可能表现为过度的担心、害怕或紧张,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都感到不安和恐惧。
处理焦虑症的方式包括提供情绪支持,帮助他们学会放松和应对焦虑的技巧,以及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问题等。
处理ADHD的方式包括提供结构化和规律的环境,提供清晰的指示和目标,以及通过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来管理症状。
5. 器质性情绪障碍器质性情绪障碍是由脑损伤或遗传因素引起的儿童情绪障碍。
这些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过度活跃等症状。
处理器质性情绪障碍的方式通常包括医疗干预,例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行为疗法等。
总结起来,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包括分离焦虑症、抑郁症、焦虑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器质性情绪障碍。
在处理这些情绪障碍时,提供适当的支持、理解和干预非常重要。
此外,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医疗的帮助也是必要的。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是指个体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存在问题,导致情绪的正常表达和调节受到影响的一种心理障碍。
儿童和青少年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绪障碍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对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情绪障碍的类型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类型:1. 抑郁症: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长期低落的情绪和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他们可能经历持续的自我评价不足、自责、难以集中注意力和睡眠问题等。
2. 焦虑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焦虑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心、紧张、害怕、强迫行为等。
他们可能出现强烈的恐惧和回避特定情境的行为。
3. 行为障碍: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障碍包括过度活跃、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反叛等。
他们可能对规则、权威的反抗性行为较为常见。
二、情绪障碍的原因情绪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个体经历和环境因素等。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某些情绪障碍在家族成员中的发病率较高,暗示了遗传因素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
2. 神经生物学因素:脑部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和神经回路的异常可能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
3. 个体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亲子关系等个体经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有重要影响。
例如,早年创伤、虐待等不良经历可能增加情绪障碍的风险。
4. 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同伴关系、社会压力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三、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的重要性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1. 早期发现和干预:及早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可以帮助他们尽早接受适当的干预措施,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2. 促进正常学业和社交发展: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正常的学业表现和社交交往。
3. 减轻心理压力: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可能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扰,理解他们的问题可以给予他们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减轻他们的困扰。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1、焦虑症焦虑症又叫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患者以焦虑情绪反应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
焦虑症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发生,这是人们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各种状态,同时带有某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这些事物或情境包括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危险或灾难、或需要付出特殊努力加以应付的东西。
如果对此无法预计其结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或予以解决,这时心理的紧张和期待就会促发焦虑反应。
过度而经常的焦虑就成了神经性焦虑症。
青春期是焦虑症的易发期,其身心变化处在一个转折点上,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个体对自己在体态、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某种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
诸如女孩由于乳房发育而不敢挺胸、月经初潮而紧张不安;男孩子出现性冲动、遗精、手淫后追悔自责等,这些都将对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带来很大影响。
他们往往由于好奇和不理解而导致出现恐惧、紧张、羞涩、孤独、自卑,同时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眩晕乏力、口干厌食、心慌气促、神经过敏、体重下降和焦虑不安等症状。
患者常因此而辗转于内科、神经科求诊,经反复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这类病症在精神科通常被诊断为青春期焦虑症。
2、挫折心理中学生常常抱有各种各样的幻想,为了将其变成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作刻意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不能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挫折。
挫折一般是指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
如果挫折产生于较为重大的目标,如学业、工作、爱情等,这种挫折可称之为失败;如果挫折的障碍与压力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位置,则称为身处逆境。
挫折、失败和逆境容易给中学生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挫折感在中学阶段表现较明显。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 父母在治疗中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应鼓励他们能 理解孩子对抚慰的需求,培养孩子逐渐增长与年 龄相符的独立性行为和责任感。评估父母各自对 于离别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这点非常重要)
• 帮助孩子面对离别事件时能够有自主性、自信心, 获得与年龄相符的行为
• 帮助父母和孩子了解有关疾病性质和治疗的教育, 让他们懂得即使开始时有痛苦,面对恐惧可以降 低焦虑,而回避会增加焦虑。
·离开依恋客体后
拒绝入睡 做恶梦 在分离时出现躯体不适
实用文档
预后
• 分离性焦虑发生的年龄比较小、症状出现 比较轻的孩子预后较好
• 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发生分离焦虑、症状比 较严重往往预后比较差。
• 将近一半的患儿会表现慢性焦虑、或持续 存在上学问题:一小部分的患儿长大后会 发展成广场恐惧症、惊恐障碍
虑的交流方式,或焦虑情绪相互影响 • 家族中有人患惊恐障碍、广场恐惧症、抑
郁症、躯体化障碍、酗酒,这样家庭中的 儿童患分离性焦虑的危险性增加
实用文档
临床表现
• 拒绝上学,使患儿烦恼的不是学校本身,而是离 开父母和家庭
• 在早晨该上学时表现出身体不适,周一早晨和放 假结束前的表现最重
• 在他人住处或学校野营时难以入睡 • 担心与父母分开期间他们会有什么不幸发生,并
焦虑的父母会更有批判性,对孩子较少热情, 尤其在孩子也感到焦虑时。
实用文档
发育危险因素
• 抑制气质: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对害怕和退 缩的持续倾向性
• 父母过度保护∕过度控制∕过分批评、拒绝
实用文档
共病
• 儿童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几乎总是与其 他焦虑症或抑郁症共病
• 大量的共病现象存在分离性焦虑、社交焦 虑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实用文档
原因
• 1、儿童害怕失败:直接诱因常常是学习失 败或在学校受到挫折。
• 2、在学校遭遇精神刺激:碰到过分严厉的 老师,受到同学的欺负。
• 3、不适应新环境:如转学、升学过程中对 新环境不适应
• 4、亲子关系不正常:母亲为慢性焦虑患者, 总希望把子女留在家中与自己作伴;患分 离性焦虑的儿童
实用文档
常见儿童情绪障碍
实用文档
• 所 遍有的的精神障碍流中行,焦病虑学障碍最是最为普
• 11份世界性人口研究报告 患病率范围从6% ~20% 女孩比男孩更为普遍
实用文档
发育观
焦虑症的症状在不同的发 育水平有不同的表现
实用文档
儿童情绪障碍与成人神经症的区别
1、儿童情绪障碍与成人神经症之间没有明显 的内在联系,它似乎只是情绪正常发育趋 向的突出化而不是本质的异常。
• 厌学和过度抱怨躯体的痛苦是家长带孩子 就诊的最常见的原因。
实用文档
流行病学
• 分离性焦虑的患病率约在3.5~5.4%,男孩和女 孩的比例无明显差别。
分离性焦虑通常发生在孩子上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 时。
实用文档
病因
• 与父母突然分离,或经历重要的生活转变 • 许多分离性焦虑的病例中,家庭存在着焦
2、临床表现往往是躯体症状或某一症状突出, 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3、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障碍类型难以划分,随 着年龄增长,临床类型逐渐与成人接近。
4、儿童
实用文档
恐惧的内容通常与年龄相关
• 婴儿~2岁:害怕大声:9个月时陌生人恐 惧。
• 3 ~6岁:害怕动物,不存在的客体(魔 鬼)、非现实的情景等。
特点
• 女孩比男孩多些
• 多见于5-7岁、11岁和14岁着三个入学、升 学的关键时期
实用文档
临床表现
• 开始表现为上学很勉强,早晨该上学走的时候不 走;有的患儿答应去学校,可是一到学校或者接 近学校时就逃走
• 患儿常诉说头疼、头晕、腹痛等躯体不适,往往 在星期一早晨或星期天晚上发作
• 多数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焦虑不安、哭闹、 大发脾气,任何言语保证、鼓励和安抚、物质上 的奖励都不能吸引患儿去上学
• 抑郁症青少年中,大多有焦虑障碍,而且 是在抑郁症起病前就发生
• 其他共病—ADHA、对立违抗障碍、物质依 赖等
实用文档
儿童分离性焦虑
• 儿童在和主要依恋人离别时表现出非常强 烈的恐惧和担忧,不现实地和反复的担心 伤害会降临到主要依恋人身上
• 在严重程度上,持续时间上远远超过正常 儿童的离别情绪反应,社会功能也受到明 显影响。
实用文档
儿童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 示范和强化导致习得性恐惧(学习模型) • 遗传因素 • 家庭环境 • 发育危险因素
实用文档
家庭环境
许多研究表明,“在焦虑的家庭,焦虑的父母 会养育出焦虑的孩子”。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会对 儿童产生影响。
双亲患有焦虑症的儿童更有可能会: 与儿童有相互回避行为 提出负反馈 用严格的方法对待孩子
实用文档
治疗(续)
• 帮助父母在治疗中达到共识,在承诺让孩 子返回学校问题上是坚定一致的
• 取得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对治疗的支持和配 合,支持父母,鼓励孩子重返学校。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学校恐惧症
当儿童对恐惧的对象表现出情绪反应远 远超过该恐惧对象实际带来的危险时称为 恐惧症。
儿童期常见的恐惧症为学校恐惧症,是 指长时间不上学或害怕上学的现象。
• 在家看书、看电视、做游戏、做功课时一切正常
实用文档
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需要医师、家长和学校三方面充分合作)
• 医师要详细了解患儿发病经过、发病诱因、 客观存在的困难核问题、有利于和不利于 患儿再次返校的各种因素。
• 医师、与患儿建立良 好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 小学生:害怕受伤、自然现象、意外、死 亡
• 中学生:学习成绩、社交、竞争、对自身 形态及外貌的过分关注
实用文档
如何鉴别正常焦虑和病理性焦虑
• 是否与年龄有关 • 强度是否大到影响其功能 • 持续时间
实用文档
焦虑障碍与年龄相关的发病
• 分离性焦虑障碍→童年 • 特殊恐惧症→童年 • 广泛性焦虑→青春期 • 社交焦虑症→青春期 • 惊恐障碍→青春期
对此有生动的想象 • 难以应对难以入睡,或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安慰,
有些患分离性焦虑的较大儿童和青少年还需要和 他们的父母共一个房间或床
实用文档
分离性焦虑:符合3条或更多症状
• 当预期到分离或出 现分离时感到痛苦
· 担心灾难降临 担心分离导致灾难 性事件 拒绝去学校或其他 场所
·害怕或不愿单独待在
家里或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