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全纲解析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全纲解析
一、政治思想与政治学说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方法
三、国家与国家制度
1. 国家的概念和本质
2. 国家的组成和职能
3. 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四、法律基本知识
1.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
2. 法律的作用和地位
3. 法律的原则和体系
五、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 公民的基本权利
2. 公民的基本义务
3. 公民的参政议政权利和义务
六、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1.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2. 国家公民关系的基本制度安排
3. 国家公民关系的基本原则
七、政治制度与政府组织
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2.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
3. 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八、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
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2. 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途径
3.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的全纲解析,涵盖了政治思想与政治学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与国家制度、法律基本知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政治制度与政府组织以及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科的核心内容,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梳理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简单易懂,有些内容的确比较难理解。
例如必修四的哲学内容就相对比较难理解,你最这部分的知识点了解多少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7、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8、规律客观性的表现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9、规律普遍性的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10、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是什么?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1、人与规律的关系是什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人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2)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2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得剩余价值。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人民民主、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渡。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 国际政治与经济- 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多极化、全球化、区域一体化。
- 国际组织的作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 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8.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 法治政府: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
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向导)哲学产生: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对人的作用:①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哲学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问题②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有同一性—可知论;无同一性—不可知论)唯物主义三种基本状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维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任何反应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的性质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运动与物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的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与静止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的属性: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的属性: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规律的性质:客观性、普遍性规律的方法论要求: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点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主观能力性发得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1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特性.(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2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3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_统一.世界观决定方_方_现世界观.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_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_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4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客观世界)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有条件的)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_指导)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_.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_.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_.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_.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_.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_.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_.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_.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_.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5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社会意识:只是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具有不同步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并不是同步,绝对统一的关系)反对倾向: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唯心主义3. 实践观是辩证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4.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内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a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更,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 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否则会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a 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否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他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他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生产力进步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第一章政治的基础知识1.1 政治概念与政治学的特点- 政治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2 国家与国家的由来-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由来和发展- 国家的组成和种类1.3 国家的权力机关与国家的分立原则- 国家的权力机关的构成和职能- 国家的分立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分立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和局限性1.4 政权与政治制度- 政权的概念和特征- 政权的来源和转移-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的分类和发展1.5 政治意识与政治文化- 政治意识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第二章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2.1 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行使和保障- 公民的政治权利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2 公民的政治义务-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履行和推动- 公民的政治义务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3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途径-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特点- 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法- 公民参与政治的价值和意义2.4 公民道德与公民责任-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内涵- 公民责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公民责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第三章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3.1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种类- 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内涵- 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计划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混合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3.2 公有制与私有制- 公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私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比较和联系3.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阶段-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和问题3.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发展第四章国家的政治生活4.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多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2 党的领导地位与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地位的定义和特点-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4.3 公民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社会化- 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特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社会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4.4 公民道德与法治文化-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措施以上是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全集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全集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立场。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结果。
2.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推进的。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思想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建初期、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设1.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 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进行的。
六、世界政治经济与中国的对外关系1. 世界政治经济是指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国际关系。
2. 中国的对外关系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的,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发展。
2.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和基本要求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原则。
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2.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和战略任务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高二政治必修四精选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精选知识点归纳【五篇】说到高二政治,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二政治是高中政治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1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及实质)【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原理内容】: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⑵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师: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生: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讲授新课]
师:好。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师:我们说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不是说就没有别的价值观存在呢?
比如,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由于知识更新的周期加快,一个人要想发展,就必须接受终身教育。因此,教育制度要不断地完善,办学模式应不断地调整,以适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集体要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讨论了三个问题,即: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多种价值观,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应当注意的问题。其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师: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构成矛盾的双方,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双方的“统一”表现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5页第5段。
生: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师:请同学们看
任何社会利益都是由个人活动创造出来的,同时又总是通过个人利益表现出来,离开个人利益,社会集体利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个人利益的不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社会集体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可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比如:
由于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二者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是对立的。在二者必居其一时,集体主义价值观要求人们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
让我们来听一下在1998年抗洪中,某兵工团一营教导员向南京军区的汇报吧。
能力方面
通过对各种价值观的比较,进一步提高比较能力;通过讲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能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教学重点
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它不仅是本框题重点,同时又是人们思考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解决不好,社会生活就会混乱。
师:好。材料体现了医务人员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在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之上。
那么,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4页第2自然段,并请一名同学来朗读。
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生乙:体现权力意志主义价值观的有:我国元代一将军严忠济认为“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法国作家司汤达在《一个旅行者的随笔》中写道“权力毕竟是人生头等的快乐”,尼采认为,人在社会中生活,一个最大的生活动力,就是要掌握权力,居于别人之上,等等。
生丙:体现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有:“只要对我有利,采取任何行动都是正确的”等。
从根本上说,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正当的个人利益也应得到保护
个人利益分两种:一种是正当的,一种是不正当的。正当的个人利益应得到保护,但如果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之上,而不惜损害其利益的行为,不仅不保护,而且要坚决反对。
社会集体应不断完善和发展,要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
③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非轻而易举,必须靠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而集体主义就能给提供力量源泉。因此,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2.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并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这段材料反映了医务人员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第二,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是否就是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生:这段材料体现了医务人员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生: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在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上。
现在进一步来看,集体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4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原始社会遵循朴素的集体主义原则,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推崇为社会准则,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成为全国人民遵守的行为准则或价值取向。
师:这说明:集体主义的产生是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其变化也是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写好一个政治教案是一个政治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下面小编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集体主义含义。
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
运用:说明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观。
“有56名官兵由于长期在脏水中作业,双脚溃烂了,只能用脚后跟走路;有36名官兵家里遭了水灾,但无一人请假回家。二连连长话小昌的岳父病故、妻子生病、孩子发烧,他强忍悲痛,坚持和战士一块儿扛沙袋,堵泡泉。新战士张健身上长了13个疖子,疼痛无比,仍上堤抢险。”此外,在抗洪抢险中,还有更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黎川县荷源乡共产党员朱育和丈夫撑着竹排,营救起80多名被洪水围困的农民,而自己11岁的儿子却被绑在一段木头上在水里漂了3个多小时。不识水性的大冶市青年干部彭志龙,为解救困在水中的群众而壮烈牺牲。嘉鱼县委书记王宏强在医院听到险情,拔下针头就前去指挥抢险。钢铁战士吴良珠拖着肝癌晚期的身体,在抗洪前线整整坚持了55个日日夜夜,开汽车,垒堰提,背沙袋。洪水来时,为了抢险堵漏,许多人把围墙、门板拆下,有的连整栋房子全部拆掉。最为悲壮的是灾区人民毁家保国、破坝行洪。难道那些抗洪英雄们就没有个人利益吗?
师:集体主义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因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体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就应该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那么,集体主义是怎样来解决二者关系的呢?
②集体主义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众生:不是。
师:对。事实上,目前社会生活中就存在着多种价值观。
1.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营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于人们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某些问题的认识不同,理解不同,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现象。
请问同学们,有哪些价值观呢?
请问第③个问题
③这三点分别从哪些角度反映集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呢?
生:第①点是先后问题,即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第②点是结合问题,在保证集体、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③点是主从问题,即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
生丁:体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家之利,知不为”等等。
师:同学们已基本上了解了各种价值观,那么,请问哪些属于错误的价值观呢?有没有正确的价值呢?
众生:拜金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权力意志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等属于错误的价值观,而集体主义价值观则是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呢?
原因
请同学们先浏览“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包括几个方面。
生:有三个方面。
师:现在我们来逐一理解。请看第①点:
①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请回想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
众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又是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个人的积极进取,努力奉献,将推动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为个人利益的满足提供物质条件;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反过来激发人们去巩固发展社会集体利益。比如:
总之,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辩证统一的,但是二者之间不一致的情形也是常常发生的,这就是矛盾双方“对立”的表现。
还有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成了牵动许多人利益的大事,仅万州市需要移民近80万人,需搬迁一座中等城市,5座县城及955个工矿企业,面对大局,库区人民甘愿为全国人民的利益作出牺牲。
相信:我们是不会忘记那些抗洪英雄的,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些三峡移民,更不会忘记保大家而舍小家的人们,他们把集体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第①点是讲先后问题,突出教材中的“首位”二字。第②点是结合问题,突出材料中的“充分尊重和维护”字样,同时要注意“正当”二字,因为“个人利益”不等于“个人的正当利益”。第③点是主从问题,突出“服从”二字。
通过对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的了解,我们消除了长期以来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解,即“坚持集体主义,就是只要集体利益,不要个人利益”的错误观点。
生甲:拜金主义价值观
生乙:享乐主义价值观
生丙:个人主义价值观
生丁:权力意志主义价值观
生戊:集体主义价值观
生己:……
师:同学们回答很好。这些价值观的典型观点有哪些?
众生:体现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使鬼推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