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链路冗余(聚合)介绍

合集下载

网络初级篇之链路聚合(原理与配置)

网络初级篇之链路聚合(原理与配置)

⽹络初级篇之链路聚合(原理与配置)⼀、链路聚合的产⽣ 由于在企业⽹络中,核⼼层负责数据的⾼速转发,极其容易引发链路阻塞。

所以在核⼼层部署链路聚合可以整体提升⽹络的数据吞吐量,解决链路拥塞的问题。

⼆、链路聚合的原理与好处 1、什么是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是把两台设备之间的链路聚集在⼀块,当做⼀条逻辑链路使⽤。

2、链路聚合带来的好处链路聚合可以提⾼链路的带宽。

理论上,通过链路聚合,可使⼀个聚合端⼝的带宽最⼤为所有成员端⼝的带宽总和。

链路聚合可以提⾼⽹络的可靠性。

配置了链路聚合的端⼝,若其中⼀端⼝出现故障,则该成员端⼝的流量就会切换到成员链路中去。

保障了⽹络传输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还可以实现流量的负载均衡。

把流量平均分到所有成员链路中去。

使得每个成员链路最低限度的降低产⽣流量阻塞链路的风险三、链路聚合的模式 链路聚合总共有两种模式:⼿动负载均衡模式与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模式。

1、⼿动负载均衡模式 在此模式下,Eth-Trunk的建⽴,成员接⼝的加⼊由⼿⼯配置。

该模式下的所有活动链路都参与数据的转发,平均分担流量。

如果某条活动链路出现故障,则⾃动在剩余的活动链路中平均分担流量。

适⽤于两直连设备之间,既需要⼤量的带宽,也不⽀持LACP协议时。

可以基于MAC地址与IP地址进⾏负载均衡。

2、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模式 在此模式下,Eth-Trunk的建⽴,成员接⼝的加⼊由⼿⼯配置。

链路两端的设备会相互发送LACP报⽂,协商聚合参数,从⽽选举出活动链路和⾮活动链路。

活动成员链路(M):⽤于在负载均衡模式中的数据转发。

⾮活动成员链路(N):⽤于冗余备份。

如果⼀条活动成员链路出现故障,⾮活动成员链路中优先级最⾼的将代替出现故障的活动链路。

状态由⾮活动链路变为活动链路。

3、两者的区别 在⼿动负载均衡模式下,所有的端⼝都处于数据转发状态;在LACP模式下,会有⼀些链路充当备份链路。

四、数据流控制 1、在⼀个聚合端⼝中,成员端⼝的所有参数必须⼀致,参数包括:物理⼝数量、传输速率、双⼯模式、流量控制模式。

链路冗余技术

链路冗余技术

链路冗余技术:保障您网络通畅的最佳方案网络通信时常发生因链路故障而失去连接的现象,导致网络中断和数据丢失。

这种情况下,链路冗余技术可以帮助您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般的网络架构中,通过在通信的路径上增加多条链路,同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实现对链路的冗余备份,避免单点故障,并增加网络的吞吐量和带宽利用率。

目前比较常见的链路冗余技术有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HSRP (Hot Standby Router Protocol)、GLBP(Gateway Load Balancing Protocol)等。

VRRP技术通过虚拟路由器实现链路冗余,当主路由器出故障时,备用路由器可以实时接管主路由器的工作。

而HSRP则通过选主机制确保高可用性的路由器成为主机,并通过心跳检测机制不断监测链路的连接状态、负载均衡等情况。

GLBP技术则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链路冗余技术,可以实现对多个网关的负载均衡和链路的冗余备份,效果更加优异。

通过采用链路冗余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网络故障带来的影响,降低企业的维护成本并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如果您的企业需要一种高效可靠的网络保障技术,不妨考虑使用链路冗余技术。

链路聚合技术介绍

链路聚合技术介绍

链路聚合技术介绍一、聚合原理链路聚合技术是一种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方法,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

通过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聚合链路,从而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

二、聚合类型链路聚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聚合链路的动态性,可以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

静态聚合是指预先配置好的聚合链路,而动态聚合则是指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的聚合链路。

根据聚合链路的实现方式,可以分为以太网聚合和IP层聚合。

三、聚合优势链路聚合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带宽: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满足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2. 增加冗余性:通过捆绑多个物理链路,可以提供冗余性,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

3. 简化网络管理:通过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统一管理,简化网络管理的复杂性。

四、聚合协议链路聚合通常使用以下协议:1.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动态建立链路聚合的协议,通过LACP协议,可以自动发现可用的物理链路并建立聚合链路。

2. LAG(Link Aggregation Group):是一种静态配置的链路聚合方式,需要在网络设备上手动配置LAG参数,以建立聚合链路。

五、聚合实现链路聚合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聚合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静态聚合或动态聚合方式。

2. 选择物理链路:选择可用的物理链路进行聚合。

3. 配置聚合参数:根据所选的聚合方式和物理链路,配置相应的聚合参数,如MAC地址、IP地址等。

4. 测试聚合链路:在配置完成后,需要对聚合链路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六、聚合模式常见的链路聚合模式包括负载均衡和主备两种模式。

在负载均衡模式下,数据流量会被均匀分配到各个物理链路上,以充分利用带宽资源。

在主备模式下,主链路用于数据传输,备链路则作为主链路的备份,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核心交换机的链路聚合、冗余、堆叠、热备份是什么?

核心交换机的链路聚合、冗余、堆叠、热备份是什么?

核心交换机的链路聚合、冗余、堆叠、热备份是什么?什么是核心交换机的链路聚合、冗余、堆叠、热备份,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专业术语!链路聚合是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

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

它可以用于扩展链路带宽,提供更高的连接可靠性。

1、举例公司有2层楼,分别运行着不同的业务,本来两个楼层的网络是分开的,但都是一家公司难免会有业务往来,这时我们就可以打通两楼之前的网络,使具有相互联系的部门之间高速通信。

如下图:如上图所示,SwitchA和SwitchB通过以太链路分别都连接VLAN10和VLAN20的网络,且SwitchA和SwitchB 之间有较大的数据流量。

用户希望SwitchA和SwitchB之间能够提供较大的链路带宽来使相同VLAN间互相通信。

同时用户也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冗余度,保证数据传输和链路的可靠性。

创建Eth-Trunk接口并加入成员接口,实现增加链路带宽,2台交换机分别配置Eth-Trunk1 分别将需要通信的3条线路的端口加入Eth-Trunk1,设置端口trunk,允许相应的vlan通过;这样两楼的网络就可以正常通信了。

2、实现配置步骤:在SwitchA上创建Eth-Trunk1并配置为LACP模式。

SwitchB配置过程与SwitchA类似,不再赘述system-view[HUAWEI] sysname SwitchA[SwitchA]interface eth-trunk 1[SwitchA-Eth-Trunk1] mode lacp[SwitchA-Eth-Trunk1] quit配置SwitchA上的成员接口加入Eth-Trunk。

SwitchB配置过程与SwitchA 类似,不再赘述[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SwitchA-GigabitEthernet0/0/1] eth-trunk 1[SwitchA-GigabitEthernet0/0/1] quit[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SwitchA-GigabitEthernet0/0/2] eth-trunk 1[SwitchA-GigabitEthernet0/0/2] quit[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SwitchA-GigabitEthernet0/0/3] eth-trunk 1[SwitchA-GigabitEthernet0/0/3] quit在SwitchA上配置系统优先级为100,使其成为LACP主动端[SwitchA] lacp priority 100在SwitchA上配置活动接口上限阈值为2[SwitchA] interface eth-trunk 1[SwitchA-Eth-Trunk1] max active-linknumber 2[SwitchA-Eth-Trunk1] quit在SwitchA上配置接口优先级确定活动链路[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SwitchA-GigabitEthernet0/0/1] lacp priority 100[SwitchA-GigabitEthernet0/0/1] quit[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SwitchA-GigabitEthernet0/0/2] lacp priority 100[SwitchA-GigabitEthernet0/0/2] quit 链路冗余为了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在多台交换机组成的网络环境中,通常都使用一些备份连接,以提高网络的效率、稳定性,这里的备份连接也称为备份链路或者冗余链路。

链路聚合的概念和作用

链路聚合的概念和作用

链路聚合的概念和作用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一种网络技术,它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合并成一个逻辑链路,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链路聚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可用性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当其中某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时,逻辑链路仍然可以保持通信,从而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例如,当一条光纤链路发生故障时,数据可以通过其他链路继续传输,避免了单点故障的风险。

2.增加带宽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的带宽合并成一条逻辑链路的带宽,从而增加网络的带宽。

例如,将两条1Gbps的链路聚合成一条2Gbps的逻辑链路,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

3.负载均衡链路聚合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当逻辑链路中的各个物理链路负载不均时,数据可以根据负载情况自动分配到轻负载的物理链路上,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

例如,当一条光纤链路出现拥堵时,数据可以通过其他链路传输,避免拥堵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4.简化管理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统一管理,方便网络管理员进行配置和维护。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配置界面同时配置多个物理链路的参数,大大简化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

5.增强容错能力链路聚合可以通过备份链路的方式增强网络的容错能力。

当主用链路发生故障时,数据可以通过备份链路继续传输,避免了单链路故障对网络通信的影响。

例如,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可以使用链路聚合技术实现备份链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6.提高QoS链路聚合可以提高网络的QoS(Quality of Service),通过为不同业务分配不同的优先级,确保关键业务的数据传输质量。

例如,在视频会议中,高清视频流需要更高的带宽和优先级,可以通过链路聚合技术为其提供可靠的传输保障。

7.增强安全性链路聚合可以通过加密和认证等方式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例如,使用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使用认证机制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网络。

关于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关于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关于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一种网络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也称为端口)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

基本概念如下:
1. 物理链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实际连接,通过网线或光纤等物理媒介实现。

2. 逻辑链路:由多个物理链路组合而成的虚拟链路,具有更大的传输能力。

逻辑链路可以看作是多个物理链路的集合。

3. 链路聚合组:由多个物理链路组成的逻辑链路的集合。

每个链路聚合组都有唯一的标识符,称为聚合组编号(Aggregate Group Identifier)。

4. 聚合组成员:属于同一个链路聚合组的物理链路。

通过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合并成一个逻辑链路,实现带宽的叠加效果,增加网络的吞吐量和性能。

链路聚合还提供冗余性,即当某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时,其他链路可以接管数据传输,确保网络的可靠性。

在链路聚合中,有多种聚合协议可供选择,如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和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

这些协议允许网络设备之
间进行链路聚合的协调和管理,确保链路聚合的正常运行。

链路聚合还可以分为静态链路聚合和动态链路聚合两种方式,具体应用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什么是核心交换机的链路聚合、冗余、堆叠、热备份

什么是核心交换机的链路聚合、冗余、堆叠、热备份

什么是核心交换机的链路聚合、冗余、堆叠、热备份我们前面曾多次提到对于核心交换机的选择,大家可能对于核心交换机的背板带宽、包转发率都已经有所了解,然而核心交换机主要选择并不止这些参数,还需要看链路聚合、冗余、堆叠、热备份等这些功能,这些功能非常重要,决定了核心交换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效率、稳定性等,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链路聚合是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

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

它可以用于扩展链路带宽,提供更高的连接可靠性。

1、举例公司有2层楼,分别运行着不同的业务,本来两个楼层的网络是分开的,但都是一家公司难免会有业务往来,这时我们就可以打通两楼之前的网络,使具有相互联系的部门之间高速通信。

如上图所示,SwitchA和SwitchB通过以太链路分别都连接VLAN10和VLAN20的网络,且SwitchA和SwitchB之间有较大的数据流量。

用户希望SwitchA和SwitchB之间能够提供较大的链路带宽来使相同VLAN间互相通信。

同时用户也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冗余度,保证数据传输和链路的可靠性。

创建Eth-Trunk接口并加入成员接口,实现增加链路带宽,2台交换机分别配置Eth-Trunk1 分别将需要通信的3条线路的端口加入Eth-Trunk1,设置端口trunk,允许相应的vlan通过;这样两楼的网络就可以正常通信了。

2、实现配置步骤:在SwitchA上创建Eth-Trunk1并配置为LACP模式。

SwitchB配置过程与SwitchA 类似,不再赘述<HUAWEI> system-view[HUAWEI] sysname SwitchA[SwitchA] interface eth-trunk 1[SwitchA-Eth-Trunk1] mode lacp[SwitchA-Eth-Trunk1] quit配置SwitchA上的成员接口加入Eth-Trunk。

链路冗余技术

链路冗余技术

链路冗余技术链路冗余技术是一种网络设计和管理技术,它通过在网络中增加冗余链路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在传统的网络设计中,网络管理员通常会使用单一链路连接网络设备,这种设计方式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一旦链路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

而链路冗余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链路冗余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网络中增加多条冗余链路,这些链路可以在主链路出现故障时自动接管数据传输任务,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靠性。

在链路冗余技术中,常用的实现方式包括STP (Spanning Tree Protocol)、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MSTP(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等。

STP是最早的链路冗余技术,它通过计算网络中的最短路径来避免网络中的环路,从而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

但是STP存在收敛时间长、带宽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逐渐被RSTP和MSTP 所取代。

RSTP是STP的改进版,它通过快速收敛机制来缩短网络恢复时间,从而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MSTP则是在RSTP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它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部使用独立的STP实例,从而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除了STP、RSTP和MSTP之外,链路冗余技术还有其他实现方式,例如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HSRP(Hot Standby Router Protocol)等。

这些技术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链路冗余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网络设计和管理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从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管理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链路冗余技术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MPIO及MC/S (1)
1.MPIO (1)
2.MC/S (2)
3.Windows Inititaor MPIO MC/S配置方法: (2)
1)MC/S配制方法: (2)
2)MPIO配制方法 (5)
二、LACP (11)
MC/S
MPIO
绑定
LACP
TRUNKING
一、MPIO及MC/S
1.MPIO
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基础系统中,Microsoft MPIO驱动程序允许发起端以多个会话的方式连接到同一个目标端并且合并由于多链路而复制出的相同磁盘。

每一个会话必须使用不同的网卡及目标端口,如果一个会话失效(或网络中断),其他的会话会继续工作而不用停止应用。

2.MC/S
MC/S (Multiple Connections per Session) 是ISCSI协议的一个特征,它可以将多条链路结合到一个会话中从而实现提高性能或冗余的功能。

这种方式,数据I/O可以通过多个TCP/IP连接发送到目标端。

如果一个连接失效(或网络中断),其他的会话会继续工作而不用停止应用。

MPIO与MC/S的区别:
MC/S是属于ISCSI协议层,而MPIO则属于更高层。

因此所有MPIO架构都可以传输SCSI信息例如包括FC,SAS架构。

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建立连接的数据层不同。

MPIO在一个目标端建立多个会话,负载均和和故障切换都在多个会话中进行。

MC/S则是对一个会话建立多个连接从而实现负载均和和故障切功能。

1.如果使用硬件ISCSI HBA卡,则只能使用MPIO
2.如果用户明确指出需要使用不同的负载均衡协议给不同的LUN,则必须使用MPIO
3.MPIO只能支持Windows Server 版本(2000 2003)如果是使用win7 xp Vista则只能使用MC/S。

4.MC/S可以提供更高的吞吐量但是比MPIO消耗的CPU资源更多。

3.Windows Inititaor MPIO MC/S配置方法:
测试环境介绍:服务器两片千兆网卡,分别直连磁盘阵列两个数据口,服务器网卡和磁盘阵列数据口不做任何冗余配置,仅用Windows Initiator做MC/S或MPIO。

磁盘阵列分为三个LUN并映射。

1)MC/S配制方法:
打开Initiator软件,选择Discovery选项卡,Add添加磁盘阵列第一个数据口IP地址,端口号保持默
认3260(如图1)
图1
Targets选项卡点击”Log On”,”Advanced”中添加第一个数据口IP地址及对应服务器IP地址,选择确
定(通过第一个数据口挂载磁盘阵列,如图2 图3):
图2 图3
添加第二个数据口:选择需要添加IP的Targets,点击”Details”在Sessions选项卡中选择”Connections”
之后点击”Add”,在”Advanced”中添加磁盘阵列第二个数据口IP地址(如图4 图5)
图4 图5
点击确定后查看连接数量为“2”,Session熟练为1(如图6),至此MC/S配置完毕。

图6
更改负载均衡策略及链路优先级:选择”Details”—“Connections”在”Load Balance Policy”中可
以更改负载均衡策略,(如图7)。

注:此策略会应用于此Session的所有LUN上而不能单独给每个LUN 分配策略。

图7
在”Devices”选项卡中可以看到识别到磁盘阵列LUN数量为3,”Advanced”—“MPIO”的负载均衡策略
是适合与MPIO方式(见图8)
图8
2)MPIO配制方法
打开Initiator软件,选择Discovery选项卡,Add添加磁盘阵列第一个数据口IP地址,端口号保持默
认3260(如图9)
图9
Targets选项卡点击”Log On”,”Advanced”中添加第一个数据口IP地址及对应服务器IP地址,选择确
定(通过第一个数据口挂载磁盘阵列,如图10 图11)注:勾选Enable multipath
图10 图11
添加第二个数据口:依照上一步挂载上第二个数据口IP地址(如图12):
图12
挂载完毕后查看”Session”会出现两个Session(如图13):
图13
在”Devices”选项卡中可以看到识别到磁盘阵列LUN数量为6(如图14)。

由于是两个Session所以会
出现都一份的LUN,(如图15 图16 图17)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同时在服务器设备管理器中也可以看到6个磁盘,通过Initiator将重复磁盘合并,所以磁盘管理里之
识别到三个。

(如图18)
图18
MPIO可以对每个LUN分别设置不同的负载均衡策略:(如图19)
图19
实用文档
二、LACP
The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LACP)是IEEE 802.3ad的一种规范。

它可以将多个物理端口绑定为一个虚拟端口。

理论上LACP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LACP。

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