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3.变色花苏教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一篇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附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附反思《蜡烛的变化》说课稿一、说教材《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物质世界的范畴,主要通过围绕蜡烛的系列研究,发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
教材是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编排思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碾碎蛋壳、白醋反应等现象中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既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4、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变化的研究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种。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物体——蜡烛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因为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
由固体变为液体,又由液体变为固体,变来变去还会变回来。
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当然,本课的实验很多,活动量大,不过大多数都很简单,易于操作,因此我把每一个实验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经历和体验。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整个结课过程都交由学生操作,学生评说,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工作。
五、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成熟、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阶段,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大量证据,归纳物质变化的类型,得出结论,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六、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在新课引入时,如何导入才能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究的欲望呢?我创设了: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这一情景话题,接着引导学生,喜欢什么样魔术,学生举出一些物体变化的例子。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变色花》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3.变色花一、填空题。
1.做好一朵纸花。
先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在“叶子”上抹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仔细观察其颜色变化,并做记录。
2.肥皂洗手会有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吃未熟透的柿子会感到有________________,因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________________。
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______________物质,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________________,化肥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不同的植物喜好不同的酸碱性土壤。
4.像白醋这样能紫甘蓝水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____这样能使紫甘蓝水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___这样能检验其他物质酸碱性的,叫做________________。
5.杜鹃花喜好像_____________土壤。
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土壤可能偏_____________,需要喷洒呈酸性的像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2.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3.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4.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酸性物质。
()5.所有的植物都喜欢酸性土壤。
()三、选择题。
1.紫甘蓝水是()。
A.碱性物质B.酸性物质C.酸碱指示剂D.中性物质2.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西红西红柿B.肥皂C.清洁剂D.纯净水3.紫甘蓝水遇到一种物质后变成了绿色,那么,该物质是()。
A.酸性物质B.碱性物质C.中性物质D.酸碱指示剂4.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紫卷心菜制酸碱指示剂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醋和白酒C.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D.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四、简答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变色花》教学设计2

3.变色花【教学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能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根据探究变色花的原因,知道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明白变色花是一种化学变化,产生探究科学奥秘的愿望。
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学生会说,那是纸花。
2.教师顺势追问:什么颜色的纸花。
学生回答:是白色的纸花。
3.师:你们很聪明,今天我要用这花送给表现好的同学,但再送这花之前,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大家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4.教师用喷壶往纸花上喷水,花变成了红色的花瓣绿色的叶子。
同学们很惊讶,花怎么变了,教师就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课《变色花》这时教师出示课题(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遮屏功能),同学们猜想、讨论、交流。
5.红色的花瓣绿色的叶子。
同学们很惊讶,花怎么变了,教师就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课《变色花》这时教师出示课题(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遮屏功能),同学们猜想、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1.指名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花变了,变成了红色和绿色,花为什么变色了?你们觉得是怎么回事?2.引导同学猜想:如做花瓣和叶子的纸上是否做了“手脚”,喷壶里的“水”是否有问题,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东西,叶子上可能喷了什么药水,喷壶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药品等等,(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多种猜测。
)3.谈话:要想判断同学们猜想的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4.学生分组实验:(1)学生操作: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
分别滴入五六滴紫紫甘蓝汁,观察有什么现象?(紫甘蓝汁会让白醋变红,让碱水变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蜡烛的特点是:受压时易变形、容易破碎。
(有点软,容易弄碎)(括号里未课本上)3、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包括: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游离碳,表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
4、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属于形态变化,其他的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中,有的表现为性质改变,如生鸡蛋加热为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有的是颜色发生变化,如树叶颜色由绿变黄或变红;有的出现了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点燃火柴;有的产生了气泡,如盐酸滴在石灰石上,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5、生鸡蛋放入白醋中,我们会发现鸡蛋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物质;将饮料罐压扁,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在碱块中加入少量白醋,碱块上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别的物质;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看见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将白糖加热融化时,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将熔化的白糖继续加热,白糖会变成褐色或黑色,说明白糖已经生成了别的物质。
6、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答:蜡块加热时,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冷却后,熔化的蜡烛没有变少,又慢慢变回了固体。
7、做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片),观察它的底部。
实验现象:(1)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
(2)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白瓷碗(片)底部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水、二氧化碳和游离碳等新物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1)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这一节内容位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3.3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原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理特性,以及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探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色花的原理,掌握植物的生理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色花的原理,植物的生理特性;2.难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变色花、清水、滴管、试管等;2.教学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变色花的美丽。
提问:“你们知道变色花为什么会变色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变色花的原理,以及植物的生理特性。
为学生提供相关概念的定义,便于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变色花的变色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引导学生理解非生物因素(如清水、滴管等)对生物(变色花)的影响。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可能会影响生物?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019年精选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3.变色花苏教版巩固辅导四十三

教学资料范本2019年精选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3.变色花苏教版巩固辅导四十三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20xx年精选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3.变色花苏教版巩固辅导四十三第1题【单选题】让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 )A、橙子B、西红柿C、肥皂水D、桃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杜鹃花喜好( )土壤,竹子喜好( )土壤。
A、酸性、碱性B、碱性、酸性【答案】:【解析】:第3题【判断题】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你用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含有酸性物质。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______性物质。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___。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杜鹃花喜好______性土壤,而竹子喜好______性土壤。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水的三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______。
【答案】:【解析】:第15题【实验探究题】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变色花-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让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
A.橙子B.西红柿C.肥皂水D.桃子【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碱性物质。
【解答】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肥皂含有碱性物质。
2.【答题】杜鹃花喜好()土壤,竹子喜好()土壤。
A.酸性、碱性B.碱性、酸性【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生存环境的知识点。
【解答】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土壤可能偏碱性,需要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在酸性环境下,它就会大面积死亡。
3.【答题】你用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肥皂含有酸性物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酸碱性。
【解答】你用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肥皂含有碱性物质。
4.【答题】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化肥的酸碱性。
【解答】化肥既有酸性,也有碱性。
5.【答题】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改善。
【解答】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6.【答题】水的三态是指()、()、()。
【答案】液态固态气态【分析】本题考查水的三态。
【解答】水的三态是指液态、固态、气态。
7.【答题】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性物质。
【答案】碱【分析】本题考查小苏打的性质。
【解答】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是碱性物质。
8.【答题】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 )。
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答案】碱性物质【分析】本题考查酸性物质。
【解答】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答题】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 )。
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答案】酸性物质【分析】本题考查酸性物质。
【解答】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10.【答题】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 )。
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答案】酸性物质【分析】本题考查肌肉里的酸性物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3 变色花苏教版1.doc

《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6-38页。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变化》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本节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初步认识酸性和碱性的物质,使学生体会到牛-活中处处是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给白醋和碱水滴加紫甘蓝水。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白醋变红、碱水变绿从而引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而且也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白花为什么会变成红花绿叶;活动(二):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牛加深如何利用指示剂来辨别酸碱性物质,同时也引出了中性物质这个概念。
至于酸和碱的性质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变色的原因本课不讲,留待学生以后学习。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问题意识、动手欲望较强,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本, 根据学牛的认知特点和科学探究的特点,围绕变化创新地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充分让学生通过合理猜测、实验操作、分析比较等手段去感知和发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日常牛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知道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辩物质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辨别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做牛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牛活中到处都有科学。
2.领悟到科学世界的奇妙,产牛进一步探究奥妙的愿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会用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滤纸剪出“醋”和“碱”字,毛笔,喷壶,紫甘蓝汁,白醋,碱水,烧杯若干,滴管、蹑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种待检测物品、塑料袋等。
学牛准备:不同液体及各种待检测物品、抹布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科学,探究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3.变色花苏教版拔高训练
-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杜鹃花喜好( )土壤,竹子喜好( )土壤。
A、酸性、碱性
B、碱性、酸性
【答案】:
【解析】:
第2题【判断题】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你用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含有酸性物质。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水的三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______性物质。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杜鹃花喜好______性土壤,而竹子喜好______性土壤。
【答案】:
【解析】:
第13题【实验探究题】
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
用毛笔在“花瓣“上抹______
""
在“叶子“上抹______
""
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______
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