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10)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变色花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变色花  |苏教版

《变色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的材料:白醋、碱水、肥皂、橙汁、洁厕灵、洗衣粉、紫甘蓝汁、白色纸花、喷壶2个、PH试纸、自选材料:白醋、碱水、橙汁、洁厕灵(各8组)(烧杯组长领取)分组材料:白醋、碱水、肥皂、橙汁、洁厕灵、洗衣粉(烧杯托盘桌面)紫甘蓝汁、滴管(1号桌里)白色纸花、紫甘蓝汁(喷壶)、毛笔2支(2号桌里)试验记录表、酸奶、纯净水、胃舒平、食盐水、鸡蛋清、啤酒、小苏打、苹果汁、牛奶(试管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感交流:同学们,你们看,这只是一张普通的宣纸,对吧?现在,用水喷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很神奇吧?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呢?那就开始我们今天的科学课,看看谁能解开这个秘密。

1、给物质分类,调查前概念。

师:生活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质,看看桌子上的这些物质,你们熟悉吗?(学生看)你们能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将这些物质分分类吗?(学生组内交流分类)。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分成几类?生1:我们按照固体和液体的标准分,分成两类,洁厕灵、橙汁、碱水、白醋是液体分为一类,洗衣粉和肥皂是固体分成一类。

师:嗯,你们的想法不错。

生2:我们组是按照用途分的,分成两类,碱水、洗衣粉、肥皂、洁厕灵是清洁用品分成一类,白醋和橙汁是可以喝的分成一类。

师:很好,你们也有自己独特的分类方法。

生3:我们组是按照颜色分的,分成三类,白醋和碱水是没有颜色的分成一类,肥皂和洗衣粉是白色的分成一类,橙汁和洁厕灵是彩色的分为一类。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植物变色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好奇心,愿意通过实验和观察去探索问题。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致度不够、观察不全面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全面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解释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变色的原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植物变色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想法,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变色花的实验材料(如花瓣、醋、盐等)。

2.准备实验工具(如显微镜、试管、滴管等)。

3.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变色花实验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花瓣会变色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变色花的实验过程,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方法和步骤。

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如花瓣的颜色变化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颜色》的第三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变色花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教材中包含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植物细胞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2.掌握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细胞中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2.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深入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变色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教学课件:教材中的图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颜色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介绍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变色花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颜色?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其他影响植物颜色的因素,如光照、温度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和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变化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变色花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装有紫甘蓝汁的喷壶、纸花(两束)装有白醋、碱水的烧杯、紫甘蓝水。

分组材料: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托盘、抹布、洗衣粉、盐、肥皂、澄汁、花露水、自来水、牛奶、苹果、桔子、橙子、水果刀、滤纸等。

教学过程:变色花一、魔术导入1、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最近老师学会了一个小魔术今天要表演给同学们看,教师出示一只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叶上喷水(花变红叶变绿)问: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白纸花,并在上面喷“水”。

学生好奇的观看。

)2、学生猜想、讨论、交流。

二、解密1、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桌面上有什么?学生看到桌面上有紫叶甘蓝、白醋、碱水引导:这三种液体我在喷花魔术中都用到了,将紫甘蓝汁分别滴入两杯液体中会怎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2学生分组实验。

(把紫甘蓝汁分别滴入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

)师:强调两点,①滴管不要碰到检测的物品,否则会污染了滴管影响对其他物品检测,②分工合作,仔细观察。

观察交流实验现象。

3讲述: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类似紫甘蓝汁这样的物质,由于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人们称它为酸碱指示剂。

4师:那么根据实验所看到的现象,你能够解释纸花变色的秘密吗?三、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1、引导:刚才我们讲到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那么,生活中究竟什么样的物质是酸性物质?什么样的物质是碱性物质呢?根据学生回答,告诉学生:“识别物质的酸碱性不能依靠感觉,因为感官有时是不可靠的,何况有些物品不能随便去尝去摸(课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3.3 变色花》苏教版(10)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3.3 变色花》苏教版(10)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3.3 变色花》苏教版(10)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变色现象,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材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植物的变色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兴趣,但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变色现象,了解变色背后的科学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变色现象,了解变色背后的科学原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设计和进行实验,探究植物的变色现象,并能够解释变色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实验仪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朵变色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朵花会变色吗?”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变色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3.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植物变色的原因。

4.应用: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植物变色的原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植物变色的原因和科学原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现象:观察植物的变色现象•假设: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结果•结果:汇报实验结果,分析现象•原理:总结变色原理,解释现象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一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探究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细节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

2.难点: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实验操作和观察细节。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变色花、光照设备、观察记录表等。

2.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相关知识点等。

3.安排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变色花为什么会变色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介绍变色花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

通过课件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变色花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2.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5.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会变色的白花(一些用白醋浸泡过,一些用碱水浸泡过)、不会变色的白花、紫甘蓝、白醋、碱水、盐水、喷壶、PH试纸、烧杯、滴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在实践课上老师学会了折纸花,今天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办公室折,可是科学组的办公室只有几张白色的纸,于是老师就折了几个白色的纸花。

瞧,他们已经被我种在花盆了里面,刚刚李老师给了我一瓶神奇的药水,她跟我说只要把这水喷到这花上面,花就会有颜色,所以今天我就把他带到了教室,想和大家一起看看这件神奇的事情。

请大家自习观察,我要喷水了(用喷壶往花上喷水),快看有的花变成了红色,有的花变成了绿色。

二、猜测——花和叶上到底做了什么手脚纸花虽然变色了,但是我却有一个疑问,都是我折的花,怎么喷了点水就变成不同的颜色了呢?同学们能不能帮我想一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在纸花上面找区别,因为喷的液体是一样的,只有纸花没有在学生注视下折成。

)其实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我的纸花做了一些手脚,老师想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到底老师对这两朵纸花做了怎样的处理。

现在实验台上摆了神奇液体、白醋、碱水,请同学们用胶头滴管取神奇的液体加入到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然后观察这两只烧杯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说神奇液体在白醋中变成红色,在碱水中变成绿色。

)既然同学们发现这种神奇的液体在白醋和碱水中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大家想不想知道这种神奇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他就是今天的主角——紫甘蓝。

现在老师就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制作这种神奇的液体。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以及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

2. 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酸碱度对花色变化原因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变色花实验材料:花瓣、滴管、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盐酸、氢氧化钠等。

2. 准备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变色花,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花瓣会变色?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变色花。

二、探究花瓣中汁液的变化(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进行实验,边演示边解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花瓣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三、学习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讲解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酸碱度与花色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酸碱度下花瓣的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让学生明白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植物花瓣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以及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实验探索:花瓣中的秘密(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花瓣中的汁液是如何变化的?它与什么因素有关?”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科学
变色花
一、学设计意图。

《变色花》选自小学科学苏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认真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意识。

教师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本课学习内容能极大地搞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变色花》实验操作实践性非常强,学生参与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所以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

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的各种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3.初步学会自制紫甘蓝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二)重点难点
自制紫甘蓝指示剂并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教学方法:质疑法、实验操作法
(四)学法:探索方法、实验操作法
(五)教学过程
【活动1】观察、质疑激趣
(一)、导入课题。

1、师出示一束花,生观察描述花。

2、师动手喷洒紫甘蓝汁在花瓣、花叶上,生观察。

生观察并描述。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色花。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

4、要想判断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活动2】自制紫甘蓝汁
(二)、学生尝试、探究制作紫甘蓝汁
1、观看紫甘蓝汁的制作视频。

2、出示PPT:紫甘蓝指示剂的制作方法.
(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
(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

(4)、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3、再次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填写实验日志。

4、学生动手操作。

5、抽生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改“花”的颜色?(没有涂白蜡的)为什么不变色?
【活动3】分组实验、检测物品的特性
(三)动手实验物质的酸碱性。

1、同学们想知道他为什么不变色吗?请看我做一个实验:
在白醋中加入紫甘蓝汁。

——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做这样的实验吗?
2、每组组长到老师处领取器材。

(每组至少三种液体)。

(碱水、白蜡、柠檬、柚子、洗衣粉水、肥皂水、洁厕王、桔子水)
生汇报领取到的液体有哪些?师板书。

3、分组实验,安排一人填写好实验日志。

(在——中滴入紫甘蓝汁变色)
4、反馈。

并板书
5、出示PPT.(知识点: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
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6、设疑:老师的花为什么会变化?你猜到了吗?
7、反馈——抽生做实验(老师给学生一束花,生抹,再喷洒紫甘蓝汁)。

8、加深难度:谁能为我配制“花绿叶红”。

【活动4】探究性阅读、拓展运用
1、生自由阅读文本。

出示PPT.
2、学生小组探究:
•一位医生退休在家种杜鹃花,发现杜鹃花的叶瓣发黄发枯,长势
不好,如果你是有经验的花匠,你会给他什么建议?
•当一位病人向医生诉说他想吐,胃里冒酸水,你会给他什么建议?猜想医生会给他开哪种性质的药呢?
•为什么同学们回到家自制紫甘蓝汁的颜色有些不一样呢?(师演示云龙的自来水与涌泉的自来水)
3、介绍pH试纸。

【活动5】小结
1、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科学运用在我们身边无时不在,如果我们留心,就会解决我们身边的好多问题,所以,我们在用心学科学,用心用科学。

板书
变色花
紫甘蓝汁(酸碱指示剂)
三、课堂实录。

学生动手,质疑引趣导入课题。

师:老师手持一朵花,生观察描述花。

生:这是朵白色的花。

师:动手把紫甘蓝水喷洒在花上,生观察花的变化?
生:花变色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色花。

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

生:喷的水、……等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自制紫甘蓝水
师:出示视频
生:观看。

师:出示PPT,制作方法。

生:小组内制作。

并填写实验记录。

师:用自制的紫甘蓝水喷洒在花,观察花变色没有?
生:没有变化?
师:为什么?
生;猜测。

引出“咸性物质、酸性物质”
分组实验、检测物品的特性
师: 出示白醋,然后学生喷洒自己制作的紫甘蓝水,观察变化。

生:变红了。

师:请猜测:刚才你们的花没有变化,而老师开课时的花变了色,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生:在花上抹了白醋。

师: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作好记录。


生:动作,并作好记录。

师:出示PPT,生认真阅读什么叫酸性、碱性特质。

师:老师的花为什么会变成红色与绿色?
生:答。

师:现在改变为花绿叶红。

生:动手操作。

探究性阅读、拓展运用
师:小小的变色花变出了那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出示课件)
●橙子、西红柿、化肥、小苏打、家用清洁剂的图。

●你若呕吐的经历,那么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你剧
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
物质;你吃未熟透的柿子时,会感到有涩味;你用肥皂洗手时,
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碱性物质。

(胃
舒平呈碱性)
●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
土壤可能偏碱性,需要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它就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活动】
小结
同学们,科学运用在我们身边无时不在,如果我们留心,就会解决我们身边的好多问题,所以,我们要用心学科学,用心用科学,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

四、思考和感悟。

本课教师紧扣重点,引导学生由猜测——探究——证明过程,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的各种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让学生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层层深入,学生学习没有感到枯燥,而是兴趣盎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