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紧急疏散研究

合集下载

现阶段校园紧急疏散模型

现阶段校园紧急疏散模型

浅谈现阶段校园紧急疏散模型关键词:疏散时间;疏散模型;公共安全人们在学校或者其他的人口密集的地方如果遇到地震、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为了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必须尽快引导人们走出危险地方,到达安全的地方,这就是人口安全疏散。

最近几年,我国接连二三的发生一些突然发生事故,由于人口密集很多人没有安全的撤离,导致很多人受伤甚至死亡。

让人们最深刻的就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因为人口疏散方法或者耽误疏散时间导致大量伤亡。

所以,遇到忽然发生事故应该怎么快速安全的疏散人口是现代社会需要研究的话题。

现代学校不再是平房,而是一些楼房,人口比较多而且还比较集中,发生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疏散方法与时间,很容易发生事故。

所以人口全权疏散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下文通过某个学校主教学楼做了介绍,对突发性事件情况下人员疏散经过进行了分析。

一、某学校主教学楼的整体状况这所教学楼不算太高,有六层,一楼和其他五层楼结构是不一样的,有两个大厅,南边一个,北边一个,有一些疏散门,走廊两边有两个疏散门,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二到六层楼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有三种教室,大教室面积是14.5乘以7.25,可以承载八十个学生,中教室面积是10.5乘以7.25,可以承载六十四个学生,小教室面积为7.25乘以7.25,可以四十个学生。

从上面可以看出大教室的面积正好是小教室的二倍。

不管是大教室还是中、小教室门的宽度都是一样的,都是1.15米。

二、教室疏散就是把将生从教室疏散到每层楼的走廊中大中教室前后两个门,对于大中两种教室,有前后两个门,疏散的时候,假如两个门承担的疏散学生量是相同的,大教室每一个门疏散四十个学生,中教室疏散三十二个学生。

小教室是一个门,每个门疏散的学生也是四十个。

可是教室不是空的,一大半空间被桌子椅子占用,学生在疏散的时候都不会是直线走到或者跑到门口的,这样就阻碍了疏散速度。

通过下面的一些数值解释一下,一般时候,一个人在没有阻碍的时候走路的速度在0.8到1.7米每秒的范围内。

2024年中学紧急疏散预案范本(二篇)

2024年中学紧急疏散预案范本(二篇)

2024年中学紧急疏散预案范本1. 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在制定紧急疏散预案前,学校应首先对可能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火灾、地震、恶劣天气、煤气泄漏等。

评估危险源时,应考虑其可能性、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2. 学校疏散组织机构为了确保疏散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应成立疏散组织机构,包括疏散指挥部、疏散责任组和疏散小组。

疏散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疏散工作,疏散责任组负责具体实施疏散计划,而疏散小组则负责指导和引导学生疏散。

3. 学校疏散路线规划学校应在校园内明确标示疏散路线,包括主要楼栋的疏散通道和出口位置。

标示应明确、醒目,并配备相应的疏散指示牌和标志。

4. 紧急疏散演练学校应定期组织紧急疏散演练,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熟悉疏散程序和路线。

演练应包括不同时间段、不同危险源下的情景模拟,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

演练结果应记录并进行总结,为改进预案提供参考。

5. 紧急通讯系统学校应建立紧急通讯系统,包括内部通讯设备和外部通讯渠道。

内部通讯设备可以是对讲机、手机等,用于学校内部的信息传递和指挥。

而外部通讯渠道可以是电话、短信、学校网站等,用于与外界及家长进行沟通和通知。

6. 学生平安离校机制在紧急情况下,学校应制定学生平安离校机制。

该机制应包括学生离校的次序、地点和方式等。

学校应确保学生有序离校,并与家长保持沟通,确保学生的安全。

7. 学校危机管理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危机管理培训,包括员工和学生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危机应对技巧、逃生自救知识和急救知识等,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救能力。

8. 学校防灾设施建设学校应根据危险源评估的结果,建设相应的防灾设施。

例如,设置灭火器和灭火器井,安装防火门和疏散通道标识等,以提高学校的防灾能力。

9. 学校与社区合作学校应与社区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制定紧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联合演练。

社区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如提供紧急救援、会同学校进行紧急疏散等。

10. 预案定期检查和修订学校应定期检查和修订紧急疏散预案,以保持其适应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大学教学楼疏散设计方案

大学教学楼疏散设计方案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内教学楼的数量和容纳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师生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疏散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疏散指示清晰明确,防止拥堵和踩踏事件发生。

2. 快速性原则:制定合理的疏散路线和时间表,缩短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

3. 有效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多种疏散方案,确保在各种紧急情况下都能有效实施。

4. 指导性原则:明确各部门和师生的职责,确保疏散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疏散区域划分1. 疏散起点:教学楼入口、楼梯口、走廊等。

2. 疏散路线:按照就近原则,从疏散起点至安全出口或集合点。

3. 疏散集合点:教学楼外的开阔区域,如操场、篮球场等。

四、疏散方案1. 火灾疏散方案:(1)发现火灾时,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并通知相关部门。

(2)消防队到达现场后,配合消防队员进行灭火和疏散。

(3)师生按照疏散路线,迅速撤离教学楼,不得乘坐电梯。

(4)疏散过程中,确保行动不便的学生和老人得到优先照顾。

2. 地震疏散方案:(1)地震发生时,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躲到桌子下或坚固的家具旁。

(2)地震结束后,立即按照疏散路线,迅速撤离教学楼。

(3)疏散过程中,注意保持秩序,防止拥堵和踩踏事件发生。

3. 其他紧急情况疏散方案:(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疏散方案。

(2)确保疏散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五、疏散措施1. 疏散指示标志:在教学楼入口、楼梯口、走廊等醒目位置设置疏散指示标志,标明疏散方向和集合点。

2. 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

3. 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师生进行疏散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 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和师生的职责,确保疏散工作的有序进行。

六、总结本疏散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大学教学楼的应急疏散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师生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紧急疏散演练安全教案七篇

紧急疏散演练安全教案七篇

紧急疏散演练安全教案七篇紧急疏散演练安全教案七篇紧急疏散演练安全教案都有哪些?所谓教案,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紧急疏散演练安全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紧急疏散演练安全教案(精选篇1)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识灾、自救、自护的能力,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争创平安校园,现制定防地震、防火灾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方案,旨在培养师生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以从容应对地震、火灾等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

一、演练时间每学期第九周的班会课(前20分钟为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班要在黑板上写:某某班“防震、防火”主题班会,学习《地震来了怎么办》《发生火灾怎么办》)。

二、演练机构设置(一)总指挥部1、总指挥:左林2、副总指挥:危兆麟3、成员:左有贵刘云朱红芳陈尔黎宋刚陆先进(二)物资组1、组长:左有贵2、组员:石玉红苏耀基(三)疏散组1、组长:左林2、组员:各班班主任(四)医疗救助组1、组长:朱红芳2、组员:杨丽英马雪艳卢金莲(五)安全保卫组1、组长:陈尔黎2、组员:教师治保组三、职责1、总指挥负责本次演习的指挥工作。

2、副总指挥向总指挥负责,协调楼层各班疏散的工作,及时处理演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并向总指挥汇报。

3、班级负责人向副总指挥负责,演习时要求任课教师在前,班主任在后;如果没有任课教师,班主任也必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因此,跟班老师和带队学生都必须熟悉本班撤离路线。

演习时,班级负责人组织学生有序下楼,及时处理演习中班级发生的问题,并向副总指挥汇报。

4、各主要安全地点负责人的职责是确保本安全点的队列整齐、纪律严明。

四、注意事项1、演习过程中,学生应排队下楼,不得互相推挤,不得尖声怪叫,尽可能保持安静,要严防踩踏、摔跤等事故的发生。

2、按学校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行走。

若发生地震要双手抱头撤离,若发生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实验的楼安全系统疏散设计的

实验的楼安全系统疏散设计的

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1)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2.1题目描述 (2)2.2题目要求 (3)3实验楼安全疏散现状简介 (4)3.1环资实验楼概况及特点 (4)3.2实验楼安全疏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6)3.2.1国内安全疏散研究现状 (6)3.2.2国外安全疏散研究现状 (10)3.3安全疏散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3)3.4安全疏散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4)4实验楼安全评析 (17)4.1实验楼火灾爆炸的基本特性 (17)4.1.1实验楼火灾的基本特性 (17)4.1.2实验楼爆炸的基本特性 (18)4.2实验楼安全疏散评析 (21)4.2.1安全疏散的基本原理 (21)4.2.2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 (23)4.3实验楼安全疏散系数 (27)4.3.1安全疏散设计引入安全系数 (27)4.3.2安全疏散主要内容 (29)5环资实验楼调研评析 (31)5.1实验楼火灾危险等级的确定 (31)5.1.1建筑物防火分类 (31)5.1.2建筑物等级划分 (32)5.1.3建筑物火灾危险等级 (33)5.2实验楼耐火等级的确定 (35)5.2.1建筑构件的耐火性 (35)5.2.2建筑物耐火等级 (36)5.3实验楼防火分区的划分 (38)5.3.1防火分区划分标准 (38)5.3.2防火分区划分原则 (40)5.3.3主要防火分隔构件 (40)5.3.4防火分区分类 (42)5.4 实验楼的安全疏散时间评析 (44)5.4.1实验楼安全疏散时间计算 (44)5.4.2 实验楼安全疏散时间分析 (51)5.5 实验楼安全疏散硬件设施评析 (53)5.5.1实验楼安全疏散距离评析 (54)5.5.2 安全出口的布置评析 (57)5.5.3 安全疏散走道、楼梯和外门宽度评析 (61)5.6 实验楼安全疏散辅助设施评析 (63)5.6.1 安全疏散照明评析 (65)5.6.2 安全疏散指示标志评析 (69)5.6.3 安全疏散路线和安全疏散设施的布置评析 (71)6总结及心得体会 (72)6.1总结 (72)6.2心得体会 (74)附录: (79)附录一 (79)附录二 (82)附录三 (84)1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是大学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课程体系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同学实践动手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范文(通用5篇)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范文(通用5篇)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范文(通用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1教育部在3月3日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我校根据上级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在3月份安排一次全校性的防震应急疏散演练。

为确保学校发生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次演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通过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演练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学校安全工作方针,筑校园安全长城,护学校师生安全,使师生了解防震避险逃生知识,掌握从容应对应急避震逃生措施和方法,增强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提高学校快速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的战斗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二、组织领导(一)防震减灾演练领导小组组长:李国庆副组长:卢悦生吴华堂吴有灵成员:全体行政及年级级长。

(二)防震减灾工作小组1、指挥组总指挥:李国庆副总指挥:卢悦生吴华堂吴有灵(现场指挥、现场人员调度、楼道疏散安全调度、师生意外伤害救护调度)2、宣传组:卢其爽(组长)、各班主任(负责抗震减灾、应急避震、紧急疏散、自救、互救、自护方法、技能等知识和防灾减灾演练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培训、地震演练警报信号发布)。

3、避震疏散护导组:卢悦生吴华堂吴有灵(组长)及各年级级长、班主任(负责学生应急避震、疏散撤离的安全护导,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快速撤离到操场规划定“安全”地带)。

各年级班疏散路线按学校各楼道疏散图进行,各年级楼道楼层护导教师安排由年级组安排。

学校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总结(三篇)

学校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总结(三篇)

学校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总结我们今天成功地组织了全生进行了地震应急疏散和消防演练活动。

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在刚才的演练中,同学们能按照要求认真对待,疏散迅速、有序,老师们组织到位,保障有力,保证了这次演练的成功。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提出表扬,向为这次活动付出辛劳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由此,我想到了____年5.12汶川大地震时,紧邻地震极重灾区北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2200余名师生却无一人伤亡。

究其原因,是该校不但平时对学校有安全隐患的教学楼进行加固、维修,而且从____年开始,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练。

由于平时多次演练,地震来时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仅用1分36秒的时间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上。

要知道,该校每个教学楼内的学生都非常多,人员密集,学生数最多的班级有80多名,能做到安全、快速的疏散很不容易。

桑枣中学抗震救灾的经验告诉我们,平时重演练,震时无伤亡。

因此,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为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灾技能,提高学生的防震自护和面对地震逃生自救的应对能力,我校开展了此次地震应急疏散和消防演练活动。

在今天疏散演练过程中,全校师生能够按照学校的统一指令和要求,较快地撤到了指定地点,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安全区域)只用了分钟,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基本上达到了疏散演练的要求,没有发生拥挤等不安全的事故。

安全疏散主要是做到有序和迅速,有序就是有组织有秩序,迅速就是速度要快,事故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迅速是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的。

但是,在今天的演练中,也有部分同学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有的班级在撤离疏散过程中速度还不够快,从发出指令到到达指定地点用了分钟时间。

中小学教学楼疏散设计技术的研究

中小学教学楼疏散设计技术的研究
及 对 防滑 设 计 的 相 关 标 准进 行 简要 介 绍 。 .
关键词 : 校 园踩踏事故 ;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 范; 疏散设计 ; 防滑设计标准
1 引 言
者放 学 时 ,学 生基 本上 都 要通 过有 限的安 全 出 口 以及 湖 南 湘 乡育 才 中学 与 新疆 阿 克苏 市第 五 小学 相继 楼梯 问, 造成 人 流量 大 增 , 就给 校 园踩 踏事 故创 造 了条
2 0 1 3 年 1 月
【 文章编 号】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 0 3 — 0 0 1 9 — 0 3
瞳 朔 目 爱Βιβλιοθήκη 晦 规 划 与 设 计 中小学教学楼疏散设计技术的研究
郑 明 涛
( 奉 节县 建筑勘 察规 划设计 院 重庆 市 奉 节 县 4 0 4 6 0 0 )
发 生 了伤 亡严 重 的踩 踏 事故 , 经 过 这两 次事 故 后 , 人们 件 。 因此 , 我们 必 须对 校 园 的相 关 的规 划做 出调整 , 进 越 来越 重 视 了 中小 学建 筑 的安全 问题 ,我 们 也不 得不 行合 理 的规 划 , 如尽 量 让食 堂 、 宿舍 以及大 门等一 些辅 对 现 行 的 中小学 建筑 设 计相 关 的规 范进 行 审视 。本文 助 的建筑 设 施尽 量布 置 在 教学 四周 ,尽 量 避免 共用 一 将 对踩 踏 事 故 的原 因进 行必 要 的分 析 ,并 对疏 散走 廊 个通 道 , 这样 便 有 效 的减少 了各 个 安全 通道 的人流 量 , 的宽 度与 长度 、 楼 梯 的 宽度 、 楼梯 的位置 、 门厅 的设 计 、 教 学楼 的疏 散 也得 到有 效 的改 善 ,如 图 1 的布 置 就可 防滑 设计 等进 行 了相 关 的介 绍 ,希 望通 过 本 文 的相 关 以很好 的改善教 学楼 的疏散 工作 。 介绍, 让读 者 对踩 踏 事 故 的原 因有所 了解 , 对 中小 学教 学 楼疏 散设 计技 术有 着充分 认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大学生数学建模题目:教学楼紧急疏散研究参赛人1:姓名刘根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001参赛人2:姓名徐灏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001参赛人3:姓名陈子健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001教学楼紧急疏散研究摘要在现如今社会,各类突发事件频频发生。

当一旦发生,如果不能迅速让建筑物内的人员有组织有秩序的疏散撤离,那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安全。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由于学校教学楼开放的安全通道有限,加上缺少合理的人员疏散方案,造成师生上下课时(尤其是雨天)的楼道拥堵,这样一旦发生险情,就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人员疏散问题的处理办法有较大的区别,在文章中分析了大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的特点,结合我校9号教学楼的结构形式设定地震场景人员的安全疏散,对教学楼的典型的地震突发事件场景作了分析,并对该建筑物中人员疏散的设计方案做出了初步评价,分析该建筑物中人员疏散设计的现状,提出一种人员疏散的基础,得出了一种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建筑物内,地震中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并对学校领导提出有益的见解建议。

关键词:人员疏散疏散方案疏散模型人流密度人流速度1.问题的重述1.1问题的背景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当发生地震、火灾等安全事故,或晚自习突发停电等突发事件时,师生需要尽快撤离事故现场,由于学校教学楼开放的安全通道有限,加上缺少合理的人员疏散方案,造成师生上下课时(尤其是雨天)的楼道拥堵。

在灾难发生之时,建筑物内的人员是否能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是有关人身安全保障的大问题。

对于一个特定的建筑物,管理人员最关心建筑物内所有的人全部撤离完毕所用时间,以便于安排建筑物的出口以及撤离方案。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反复的实际演习来解决。

但多次反复的演习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理想的办法是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得到。

1.2问题的提出现在考虑学校的9号教学楼,共六层,其中每层楼有两排教室,共四间,如图1,2:图1 1楼原平面图6楼原平面图图2 2~为了发行方便对其进行简化处理,即将A、B、C、D四间教室都各划分为两间小教室,每间小教室对应一个门,如图3,4:6楼简化平面图图3 2~图4 1楼简化平面图楼里的师生们可以沿教室外的走道一直走到楼梯间下楼,试完成下面的问题:1.用数学模型来分析这栋教学楼的师生疏散所用的时间;2.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给出最佳撤离方案;3.为方便紧急撤离,结合实际,就教学楼的设计方案给出合化的建议;4.若教学楼按你预计的方案建设,考虑到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运动能力不同,为方便紧急撤离,给学校提供合理的教室安排方案。

2.模型假设(1)楼道中与楼梯上无障碍物;(2)疏散时走道左右两边教室的人员各自排成一行独立有序行进, 互不影响;(3)撤离人员间隔均匀且行进速度保持不变;(4)全部人员的反应时间是一样的;(5)地震时,老师与学生都在教室中;(6)队列中人的身体厚度相同;(7)在疏散过程中,在门口、楼梯口、由于瓶颈因素人流可能出现滞留,在此情况按排队等候型处理;(8)个体始终朝出口方向移动,不考虑心理层面对个体的行为的影响;(9)忽略卡死与跌倒现象;(10)到一楼楼梯底即为逃脱。

3.符号说明与名词解释3.1符号说明1.N为第i层楼第j个教室中的人数;ij2.Li为第i个教室的门口到它前面一个教室的门口或出口的距离;3.D为教室门的宽度;4.H为楼房的层高;5.v是人流移动速度;v是不发生拥挤时自由移动速度;6.7.ρ是人流密度;8.b为肩宽;c为步长;e为身体厚度;9.楼梯宽度w;楼梯长度l;10.走廊宽度f;11.d为相邻个体间距,d c e=-;12.l为相邻楼层间的楼梯长度;13.人流的宽度:[/]D b。

3.2名词解释(1)单行:人员排成一列行走;(2)双行:人员排成两列行走;(3)人行流(人流):运动的人员视为连续流动的介质,即人流。

4.模型的准备4.1人行流(人流)的基本函数人流密度反应了人流内人员分布的稠密程度, 通常是指单位面积内分布的人员的数目。

Fegress认为人流密度指单位面积的疏散走道上的人员的水平投影面积, 它是一个分数值, 其大小为p = nf/{[(n-1)d0+nw]b0/2}人流间的间距(m); w 其中, n 为一定面积的总人数; f 为单位水平投影面积(m2); d为疏散通道宽度(m)。

为人流间的厚度(m); b式中的单位水平投影面积反映整个人流内人员投影面积的综合水平。

Fegress将人流内的人员按不同的年龄段分为3 类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各类人员的投影面积可按实际测量得出取平均值, 然后按各类人员在人流中的百分比求加权平均值, 即f = xa + yb + zc式中, f 为单位水平投影面积(m2) ; x 、y、z 分别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平均的单人水平投影( m2) ; a 、b、c分别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在人流中的百分比。

人流速度是指人流整体的行进速度, 其值为人流首段的行进速度。

研究表明, 人流速度是人流密度的函数: v = f ( p ) , 一般说来, 由于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的不同, 疏散人员的能力也各有不同。

为简化起见,Fegress 将楼栋里的人群视为人流处理, 并具有一定的密度、速度及流量, 而不单独考虑人流内各个人员的具体特征。

图5显示了在不同疏散路线上人员行走速度与人员密度的关系:图5 人员行走速度与人员密度的关系4.2安全队列数安全队列数是指在保证安全不拥挤的前提下, 疏散通道宽度一定时, 最多允许同时通过的人员列数。

m = int[(b0-0.238)/b*]其中, b*为人自由行走时所需的最小宽度, int表示取整。

4.3行走速度人在紧急状态下行走速度会比正常情况下快。

根Predtechenskii Milinskii的研究, 正常情况下水平通道内的人流速度:v = (112p4-380p3+434p2-217p+57)/60其中, p ≤0.92, 当人流密度达到或超过这一数值时, 人流便会现拥挤或堵塞。

在紧急情况下人流在水平通道内的行走速度为:v 1 = vu 1式中, u1= 1.49 - 0.36p 。

在紧急情况下人流在斜直方向(下楼梯)速度近似为:V 2 = u 1v研究对象是在无穷长的路上沿单向运动的一条人流假定不允许任何人超前行走,路上也没有岔路,在路上选定一个坐标原点,记作0x =。

以人流运动方向作为x 轴的正向,于是路上任一点用坐标x 表示。

对于每一时刻t 和每一点x ,引入3个基本函数: 流量(,)q x t 一时刻t 单位时间内通过点x 的人数;密度(,)x t ρ一时刻t 点x 处单位长度内的人数;速度(,)u x t 一时刻t 通过点x 的人流速度。

将人流视为一维流体场,这些函数完全可以类比作流体的流员、密度和速度.注意这里速度(,)u x t 不表示固定的哪一个人的速度.3个基本函数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人数等于单位长度内的人数与人流速度的乘积,即(,)(,)(,q x t u x t x t ρ=(1) 其次,经验告诉我们,人流速度u 总是随着人流密度ρ的增加而减小的当一个人前面没有人时,它将以最大速度行走,可描述为0ρ=时m u u = (最大使):当人首尾相接造成堵塞时,人无法前进,可记为m ρρ= (最大使)时0u =.不妨简化地假设u 是ρ的线性函数,即(1)m m u u ρρ=-(2) 再由(1)式可得:(1)m mq u ρρρ=- (3) 表明流量随人流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在''/2m ρρ=处达到最大使m q (图6)。

应该指出,(2),(3)式是在平衡状态下,u ρ和q 之间的关系,即假定所有人的速度相同,路上各处人的人流密度相同。

图65.问题的分析5.1 问题一的分析由于本教学楼的楼道是对称双向的,故可简化为两个单边教室单向出口的形式。

人员疏散时间不仅与人员密度、出口通量、人员疏散速度有关系,还与建筑结构形式有关。

我们把运动的人员视为连续流动介质。

这里我们令[/]D b =1,2w =,即人员从门通过时是单行,楼梯最多并行两个人;且楼梯长度l 小于2L 。

由模型的准备可知流量随人流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单行的流量小于双行的流量,故我们尽量使人流双行。

单行速度1v ,双行速度2v ,如图7:图7 二楼人员刚出来时一楼的情况因为12v v >且2l L <,故二楼的1N 中第一个跑出的人员与一楼人员相遇。

如图8:图8 二楼人员与一楼人员相遇时一楼的情况忽略一些特殊情况,如图9:此段当作双行图9 人员运动过程中的特殊情况n个人员单行,其余的都双行,故我们可以由于人员都是连续的人流,故只有前面1得出:疏散时间=单行人员疏散时间+双行人员疏散时间5.2问题二的分析根据假设,在疏散过程中,在门口、楼梯口、由于瓶颈因素人流可能出现滞留,在此情况按排队等候型处理。

在等待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如图10:图10 等待中出现的情况则可以自动调整为以下情况,如图11:图11 调整后的情况在问题一的基础上,在人员疏散过程中,我们设定以下规则:1. 当不拥挤时,人员单行出楼时,无需等待,直接出楼;2. 当拥挤时,人员按照排队理论,先到的人行流先行;3. 若出现图10的情况时,自动转变为图11;4. 即使不是在同一人行流中,到出口时,可以互相“组队”形成双行,使楼梯利用率最大。

我们模拟地震逃亡,给出一些符合实际的模拟数据,给出最佳撤离方案。

5.2 问题三的分析为方便紧急撤离,我们就教学楼的设计方案给出以下建议:(1) 把楼梯建于四个教室的中间;(2) 使所有门建于靠近楼梯的一端;(3) 一楼无走廊,一楼的人员可以直接从门里逃脱出去;(4) 适当拓宽门、走廊和楼梯;(5) 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五个楼层的教室的Li 。

5.3 问题四的分析为方便说明,不妨设运动能力(年龄由大到小)为A 、B 、C 、D 、E(A>B>C>D>E)。

明显,我们先把运动能力为E 的人员安排在一楼。

下面讨论运动能力为A 、B 、C 、D 的人员的安排情况。

由经验可知:5423(*)/2ij i j c N l ==>∑∑以及5221(*)/2ij i j c N l ==>∑∑故可以认为人流不间断,且都是以最大流量从出口出去。

为使疏散时间最小,现在我们只需使等待时间最小即可。

6.模型的建立与求解6.1 问题一模型的建立日本的.K Togawa 提出经过Melink 和Booth 简化推导得到的计算公式,他们认为人流速度主要与人员密度有关:0.80v v ρ-=- [1]v 是人流移动速度,0v 是不发生拥挤时自由移动速度,ρ是人流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