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需要强调的是,题目中的每一个成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中心词往往决定 了写作对象和事件,修饰成分则进一步细化了对象和事件的属性特点等, 都必须在写作中有所体现。
以上是命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分析了把握题目中的中心词与修饰成分 我们还要注意读懂题目的深层含义。
读你 在学海中游泳 有家真好 这些题目中有没有哪个词语有 深层含义?
作文题目是词语形式。这个词语就是中心词,往往也是文章的重点。
“礼物”和“榜样”,是一篇文章要着力刻画的对象; “勇气”和“责任”是文章要凸显的品质; “陪伴”和“寻找”是文章要叙述的事件; “意外”和“幸福”,则是文章要表达的感受。
美丽的误会 真的不容易 悄悄地提醒 黑板上的记忆 又怎样审呢?
美丽的误会 真的不容易 悄悄地提醒 黑板上的记忆 又怎样审呢?
1.审清题目的限制,确定文章范围
2.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时,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而把握题目中 的重点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读懂材料,抓关键句。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材料中的 关键性词语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礼物 榜样 勇气 责任 陪伴 寻找 意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福 这些题目如何审?
审题立意
新知导入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立意者得作文。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立意 深远是中考作文得分的关键。写文章最关键的是立意。写作文一定要重视 立意,而且要力求新颖。我们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 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 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 意。
《我也曾衔过一枚青橄榄》题目取了青橄榄苦尽甘来的特点设喻,用来比喻 成长道路上带给我先苦后甜感受的那些经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2)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2)

《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一、题目分析(一)审题1. 审清题目:以“翻过那座山”为例,明确题目要求,理解”翻过那座山“的含义。

2. 分析材料: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能是文章的主题或立意的提示。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材料可能会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如何克服障碍,实现目标。

3. 注意限制:题目可能会对文章的内容、体裁、字数等方面做出限制。

例如,《翻过那座山》可能要求你写一篇记叙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二)立意1. 确定主题:根据审题,确定文章的主题。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主题可以是”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和勇气去克服它“,或者”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等。

2. 提炼观点:根据主题,提炼出文章的观点。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观点可以是”翻过那座山,你将看到更美的风景“,或者”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等。

3. 选择角度: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阐述观点。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他人的故事、历史事件等方面来选择角度。

(三)主题分析1. 主题内涵:深入分析主题的内涵,理解主题的含义和意义。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主题的内涵可能包括”困难是成长的机会“”毅力和勇气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等。

2. 主题联系现实:将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场竞争等,来阐述主题的现实意义。

3. 主题延伸:对主题进行延伸,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探讨如何培养毅力和勇气,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等。

二、习作指导1. 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注意关键词、主题、体裁等方面的提示,确保自己的写作符合题意。

2. 提炼中心思想: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应明确、独特且有深度,能够体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思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审题立意》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审题立意》优质课件
尽量打开思路,调动素材积累和情感积累,挖掘题目、材料的意义。
一般的命题性作文——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范围,进而确定中心
方法 比喻性题目——要善于理解题目的比喻义,为喻体匹配恰当的本体

材料作文——审题时要准确、深入地理解材料的含义,根据材料意义确定中心,

再根据中心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写作材料

正面、积极 思想内容符合题目的要求,肯定真善美,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 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真题解读】这是一篇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 1.完整解题,读透题意。标题中的“梦”,可以是渴望拥 有某一个事物,如集邮、收集最美的树叶等;可以是学做美味 糕点、小手工,学滑滑板、游泳等;还可以是“大”的梦想, 需要用一生去追求——文学新星、篮球明星、音乐之星等。文 章应写出“追梦”这一变化过程。其中,“脚步”是动态性词 语,意谓在整个追梦过程中要体现出自己的思考、领悟。
一个“飘” 字,既写出了 钟表声的悦耳 动听,也衬托 了“我”此时 兴奋的心情。
能安然无恙地抵达山脚,有时却可能跌入深谷,
“粉身碎骨”,前功尽弃。
将舅舅批改比作“下山”, 形象生动,结果“安然无恙”
与“前功尽弃”形成对比,突出
了“我”内心的不安。
我的心忐忑着,到底是安然无恙,还是前功尽弃呢?
交给命运吧!望着舅舅手中的钢笔飞速划动,这道题的答
写作 审题立意
目标导航
1. 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认真审题,恰当立意。 2.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推陈
出新。 3. 能够运用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

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附中考作文详细解析)

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附中考作文详细解析)

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附中考作文详细解析)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材料作文指的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来写作文的形式。

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来审题、立意、构思,将材料的中心思想设定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就会出现偏题的问题。

在近几年中考作文中,材料作文越来越受青睐。

面对这种看似陌生的形式,不少考生会感到手足无措。

实际上,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灵活,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和文体进行写作。

一、材料作文的特点材料作文命题材料新颖、广博,形式一般为“材料+ 提示语+ 要求”三部分。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其特点归结起来有四点:1.命题材料的多样性。

2021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材料,内容包括经典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诗歌名句、寓言故事,在形式方面也有所创新,有的提供开头或结尾,有的利用图画拓展思路,有的摘录美文名句引导,有的呈现自然现象启发&bd;&bd;命题材料形式新颖,内容广博,涵盖面广,内涵丰富,极富文化气息和时代感,而且切近考生生活实际,能给考生以启迪和感动,让考生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

2.引导语的自由性。

材料作文的引导语是命题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一方面约束着写作范围,避免考生茫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引导写作的方向,避免考生写作时离题、偏题。

3.写作要求的宽泛性。

材料作文在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选立意”的要求,有的还暗含有“根据材料提示,自选话题”的自由。

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材料作文的优势,强化了作文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自由度和开放性,有利于考生抒写自己的个性体验,并且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

4.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材料作文命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写作时可以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多个话题,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从多个角度立意,最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行文。

材料作文怎么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怎么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怎么审题立意材料作文怎么审题立意材料作文怎么审题立意【1】一、务必做到整体把握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

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除了读懂材料外,还应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体裁、篇幅(字数)、重点和中心等。

对此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就偏离了题意。

二、准确领悟材料题旨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努力提炼主题。

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

审读时,要准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主旨,选材作文。

这样才能做到作文中的一致性,即写作者确定的主题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与主题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的要求。

三、稳妥明确构思角度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

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不同读者对材料的不同感触或感悟,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

作文中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

二要尝试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要避开“俗套”,就要求异创新,可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入耳目一新之感。

另外,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学会以大化小、以小显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再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

部编版语文中考作文专题《审题与立意》课件

部编版语文中考作文专题《审题与立意》课件

我心有余悸地躲在表哥身后,紧紧地攥着表哥的衣角。他回头看了 看被我拽得又皱又湿的衣服,无奈地瞪了我一眼,嘴里仍然不忘戏弄我: “我说,你不会是吓得内分泌系统失调了吧?”“你难道当你自己是抽水 马桶么?”我不甘示弱地回击。表哥闻言,一把拉住我,另一只手拍打铁 门。哐当一声,铁门被推开了,本来铁门没有锁。我抱着旁边的柱子,怎 么也不肯松手。表哥没有办法,一个人走了进去,顿时只剩下我一个。我 觉得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索性一头跑了进去。
有这样几种思路,能写出新意来: 4.可以把目光投向茫茫书海,展现考生的阅读历 程,抒发对书籍的痴迷之情,表达书籍伴中一些“学 问”的是如何伴我成长的。 5.可以把目光投向精神领域,感受人间真、善、 美。从人们平凡、悠然、闲适的生活景象中发掘内涵 ,可以把目光聚焦于那些平凡而又默默无闻的“小人 物”,他们身上人性的光辉,往往能使我们更好地理 解社会、感受人间平凡生活的美好。而这些思想认识 的提升,其实都是我们难得的“学问”。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作文题:长学问了
(一)抓题眼
这道题目,看似简单,但细细斟酌,还是有不少地方值 得注意。该题由“长”“学问”“了”三个词组成,要写好 这篇作文,就要抓住这几个词语,第一要正确理解“长”这 个字,它应该包含多方面意思,比如“成长、增长、增加、 拓展、拓宽、扩大、提高……”,可以是人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上的变化,可以是人的知识结构上的完善,可以是人 视野的拓宽或延展,也可以是一个人能力的提升……。关键 是从积极方面写出某人的变化。“学问”一词,可谓包罗万 象,它可以是指“正确反应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但更主 要的应该还是指“知识”“学识”等,从这个方面来讲,那 些使我们增加知识的人、事、物、情、理,皆可入文。“了 ”这个助词,也不要忽视,它一般是指事情已经过去了,“ 学问”已经获得了,那些发挥想象、畅想明天的习作往往就 不符合要求了。

中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中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中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在中考作文中,审题立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它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内容和思路是否与题目要求相符,对于得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在中考中写出出色的作文。

首先,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在审题时,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从而明确自己要写些什么内容。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那么我们就应该集中精力展开关于环保的思路,并选择一些与环保有关的例子和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写出和主题相关的作文。

其次,审题时要注意题意的多解性。

有些题目的意思是有多种可能的,我们在审题时要仔细考虑到这一点。

例如,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成长”的作文,那么我们可以从身心成长、心理成长、经验成长等多个角度展开来写,而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解释。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使作文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此外,审题时需要注意题目中的提示词或限制词。

有时候,题目中会有一些提示词或限制词,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这些词的存在,并尽量满足这些要求。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用英文写一篇关于梦想的作文,那么我们就应该使用英文来写作,同时围绕梦想展开我们的思路。

这样做不仅能够展示出我们的英语水平,还能够使作文更加准确地符合题目的要求。

最后,审题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要求。

有时候,题目可能会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某个时间段来写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合理安排作文的时间顺序,使作文更加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自己一天的经历的作文,那么我们就要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来安排作文的内容,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依次展开描述。

这样做不仅可使作文更加有序,还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经历。

综上所述,审题立意是中考作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要求;注意多解性,从不同角度展开写作;注意提示词和限制词,满足题目要求;注意时间要求,合理安排作文的时间顺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册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写作训练点。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写作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题目,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审题的重要性、审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根据题目进行立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对题目理解不透彻,导致写作内容偏离题目要求;立意不明确,使得文章内容空洞、杂乱无章。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正确地审题;培养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立意的能力,使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立意,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正确地审题;培养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立意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审题方法进行实际写作,使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时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篇写得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中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讲解审题方法:讲解如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何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如何根据题目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方法。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写得不好的文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审题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例如:有一个充满温馨、令人感动的广告;一个上了一天班的女人,晚上回到家,给自己刚满四岁的小孩洗脚,然后,转身到母亲房间(或婆婆房间)给老人洗脚,她的小孩看见了这一幕,就使尽他全身的小力气也端了一盆水,并晃晃悠悠地走到母亲面前,说:“妈妈,洗脚……”看了这个广告,你有什么感受?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发表议论,抒发情感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校名。

第一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

1、明关系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意了。

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主要人物———妈妈→孩子中心事件———妈妈给老人洗脚↓模仿孩子给妈妈端来洗脚水2、查原因俗语说“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

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

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意,确立文章的观点。

原因:孩子看见了妈妈给老人洗脚。

结果:孩子使尽力气端了一盆水给妈妈洗脚。

3、抓关键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有一个充满温馨、令人感动的广告;一个上了一天班的女人,晚上回到家,给自己刚满四岁的小孩洗脚,然后,转身到母亲房间(或婆婆房间)给老人洗脚,她的小孩看见了这一幕,就使尽他全身的小力气也端了一盆水,并晃晃悠悠地走到母亲面前,说:“妈妈,洗脚……”4、辨是非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

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整体把握材料: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才能进入写作程序。

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或把枝叶当主干,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第二步,根据材料主题,找角度,定立意。

1、从材料涉及的人、物、事件入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全面思考。

2、从原先列出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和剔除。

从材料的整体和主要意图出发,看看哪些是普遍的、浅层的;哪些是深层的,独特的。

从而识破材料的“庐山真面目’’,找到“最佳立意”。

1、母亲的伟大2、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3、爱是无价的4、学会感恩5、要回报父母6、爱的传递(母亲向我传递爱的信号,我向周围的人传递爱的信号)7、母亲包办孩子的一切,会害了孩子,要让孩子多锻炼8、我们不要犯错请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文后要求作文。

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拳击赛中,拳王阿里和拳坛猛将菲雷泽展开激烈对决。

当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用解说员的话说,“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

”然而,此时的阿里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血战到底的气势,使菲雷泽认为阿里仍保持着常有的体力,于是在最后一刻,菲雷泽放弃了。

裁判当即高举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

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

菲雷泽见此情景后悔莫及。

请从上面的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在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可讲述故事,可发表见解,可说明问题,可抒发情感。

提示:①选择适合你表达的一种文体;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文题诠释]如何从本则材料中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呢?首先要明白材料的主人公有阿里和菲雷泽,他们的关系是竞争对手。

这则材料的中心事件是。

这里可以用查原因法,以果溯因,就是根据结果去探求原因,在原因处理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在本则材料中,如果从阿里角度探究,阿里为什么能保住拳王称号?是“此时的阿里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血战到底的气势,使菲雷泽认为阿里仍保持着常有的体力”,是“保持”,是“坚持”!由此可以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坚持就是胜利。

如果从菲雷泽角度探究,菲雷泽为什么见此情景后悔莫及?是因为“在最后一刻,菲雷泽放弃了”,是“放弃”!也由此可以提炼出材料的主旨:放弃就是失败;永远不要放弃努力!例2: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批判角度:1、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2、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3、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

反面立论:(人褒我贬,人批我赞……)卖马人角度:推销也要讲技巧。

(酒香也怕巷子深)例3:【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分析】多角度入手:▪1、顺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例4: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概述中心事件]这则材料讲述了修船工漆船时顺手补好漏洞,救了船主的儿子,赢得了船主诚挚的感谢的故事。

[明确主要对象]:船主和修船工[主要对象的行为]修船工:漆船、补漏洞船主:感谢[行为的结果] 孩子们平安归来▪[立意参考]▪(1)从修船工角度立意①乐为小善、勿以善小而不为材料中的漆船工在船主要求刷漆的情况下,顺手将船底的小洞也给补了,而且他认为“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相对于给整个船刷漆的工作,补船底的那个小洞的确是件小事,而且是不在他工作范围之内的小事,但对于驾船者来说却是关乎生命的大事。

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去做那些只需举手之劳的小事,如捡起脚下的垃圾,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等。

▪②小细节折射大素质。

▪小善源自大德。

从漆船工在刷油漆的过程中顺手修补漏洞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材料中,“细节”关乎船主的孩子们的生命。

重视细节,做好细节,才能真正彰显个人品质。

▪可从此切入写“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的力量”等。

▪③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素养。

▪船主本让漆船工给船刷油漆,漆船工发现船底的小洞后就顺手给补了。

修洞不是船主的要求,也不是漆船工分内的工作,但他主动做了。

▪这体现了漆船工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他清楚这个洞对于行驶在大海上的船只来说意味着什么。

没有这种对工作与事业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可从这个角度谈“担当责任与敬业精神”“分内与分外”“责任与良知”等。

(2)从船主的角度①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船主在得知孩子们划船出海并平安归来之后,意识到船底的漏洞是漆船工刷油漆的时候给修补的,便去向漆船工道谢,他明白是漆船工的善举救了孩子们的生命。

船主的举动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对待隐患的态度。

船主明知道船底有漏洞,却没有及时修补,当他得知孩子们划船出海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要不是漆船工将漏洞补上,岂不酿成了大祸!所以做事情切不可疏忽大意,无视隐患。

可由此写“做事情要细心细致”“马虎大意酿大祸”“隐患意识”“小疏忽大灾祸”“祸患常积于忽微”等。

(3)从整件事的角度①善行与善报。

材料中漆船工的小小善举赢得了船主的感激与回报,漆船工和船主的行为都值得肯定和赞扬。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见危不救和恩将仇报的事例时有发生,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而只有保护善行和感恩善行,行善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满。

②修补人生的小洞。

小到一件物品,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洞”,我们要及时将“洞”补上。

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材料作文的布局结构布局即文章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的层次安排。

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核心”。

材料作文的感想、联想等等都是所供材料触发的,话题或观点是由所供材料引发的,一句话,整篇文章都是由材料引发的。

扣紧材料,议论才有凭借,行文也才自然。

怎样扣紧材料,这关系到结构布局问题,有人总结出材料作文结构布局五字诀,即“引、提、联、议、结”(也有地方说“引、理、事、联、结”).“引、提”,即引述材料有关内容,提炼出观点(提炼出的观点就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是材料作文的开头。

开头引述材料,目的是引出观点,应根据自己所选的角度,有目的的引述相关内容,而不是无目的的把材料原文一字不漏地抄上(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立意的角度不同,引述也不同。

总之,引述要以自然引出观点为目的,做到详略得当。

也要注意引述的相对完整性,不能把材料弄得肢离破碎,那样就不利于说明问题,引出观点。

看下面两个开头的例子:例1:蝴蝶忙着游玩,撞到蛛网上;蜻蜓忙着追逐,撞到蛛网上。

它们挣扎了很久,被蛛网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气道:“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蜻蜓说:“都怪那炫目的阳光,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动送上门来的,要怪只能怪自己。

”材料告诉我们,人生道路多坎坷,你必须时刻警惕“罗网”和“陷阱”。

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即使一时不慎陷入罗网,需要的是冷静的思索、摆脱困境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而不是抱怨别人。

2: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两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