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钻刃磨装置的设计说明书

麻花钻刃磨装置的设计说明书
麻花钻刃磨装置的设计说明书

摘要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调查以及对现有麻花钻刃磨方法的比较和研究, 采用内锥面刃磨麻花钻的方法。本设计阐述了内锥面刃磨麻花钻的刃磨原理、 刃磨参数和工艺方案的确定、主轴转速的计算、砂轮的选取与安装等一系列 问题,从而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现有主要磨床的设计和改造方法,以及 结合内锥面刃磨钻头进行的一些实验和目前在钻头刃磨技术方面所得的成 果,设计出了合理有效、安全可靠、经济简捷的麻花钻内锥面刃磨装置。 关键词:麻花钻;内锥面刃磨;刃磨装置设计
I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alysis investigation and existing twist drill grinding method of comparison and research, with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of twist drill method. The elaborate design of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of twist drill, the grinding principle of grinding parameter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the calculation of grinding wheel spindle speed, the selection and installation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with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main grinder design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drill some experiments and present in drill grinding technology results, and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design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afe and reliable, economic and simple inner cone grinding of twist drill device. Key words: twist drill;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grinding device design
目录
II

摘 要 ......................................................................................................................................... I Abstract ...................................................................................................................................Ⅱ 第 1 章 绪论 ....................................................................................................................- 1 -
1.1 设计麻花钻刃磨装置的意义 ....................................................................... - 1 1.2 麻花钻刃磨技术研究概述 ........................................................................... - 1 -
1.2.1 麻花钻刃磨装置国内外发展状况与趋势 .................................... - 1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 1.3 麻花钻刃磨方法的比较................................................................................- 5 第 2 章 麻花钻内锥面刃磨的理论分析....................................................................- 6 2.1 麻花钻的几何特性.........................................................................................- 6 2.1.1 麻花钻的结构 ..................................................................................... - 6 2.1.2 麻花钻的几何参数 ............................................................................ - 7 2.2 麻花钻的传统刃磨方法................................................................................- 8 2.3 麻花钻的内锥面刃磨方法 ........................................................................... - 9 2.4 麻花钻的内锥面刃磨原理及 ..................................................................... - 10 刃磨参数优化........................................................................................................... - 10 2.4.1 钻头刃磨原理 ................................................................................... - 11 2.4.2 刃磨参数的优化............................................................................... - 11 第 3 章 麻花钻刃磨装置的机械系统设计 ............................................................. - 13 3.1 刃磨装置的总体方案 .................................................................................. - 13 3.2 丝杠螺母副的设计计算.............................................................................. - 14 3.2.1 横纵向进给的设计计算 ................................................................. - 14 3.2.2 垂直进给的设计计算 ...................................................................... - 19 3.3 传动系统的锥齿轮设计计算 ..................................................................... - 23 3.3.1 横向进给方向上锥齿轮的设计 .................................................... - 23 3.3.2 垂直进给方向上锥齿轮的设计 .................................................... - 27 3.4 导轨的设计计算 ........................................................................................... - 31 第 4 章 麻花钻装夹及分度装置设计 ...................................................................... - 32 第 5 章 电动机及砂轮的选择 ................................................................................... - 41 5.1 电动机的选择 ............................................................................................... - 41 5.2 砂轮的选择 .................................................................................................... - 41 结 论 .................................................................................................................................. - 43 -
III

致 谢 .................................................................................................................................. - 44 参考文献 ........................................................................................................................... - 45 -
Contents
Abstract ................................................................................................................................... I
IV

Chapter1 introduction ................................................................................................. - 1 1.1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meaning of designing twist drill ..................... - 1 1.2 research an overview of twist drill gringing technology ...........................- 1 1.2.1 Overview of twist drill sharpening device ........................................ - 1 1.2.2 The main problems ............................................................................... - 4 1.3 Compare of twist drill grinding method ....................................................... - 5 -
Chapter2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wist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 - 6 2.1 Ge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wist drill..........................................................- 6 2.1.1 Structure of the twist drill .................................................................... - 6 2.1.2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twist drill ........................................... - 7 2.1 The traditional grinding method of the twist drill ...................................... - 8 2.3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method of the twist drill ...................................... - 9 2.4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theory of the twist drill and .............................. - 10 optimizing of grinding parameters ...................................................................... - 10 2.4.1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theory of the twist drill ........................... - 11 2.4.2 optimizing of grinding parameters ................................................... - 11 -
Chapter3 twist drill grinding equipment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 - 13 3.1 Program of grinding device ........................................................................ - 13 3.2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screw –nut pairs ............................................... - 14 3.2.1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eed design calculation ............................. - 14 3.2.2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vertical feed ..................................... - 19 3.3 Bevel gear drive system design calculation ............................................... - 23 3.3.1 Cross feed direction bevel gear design ............................................ - 23 3.3.2 Perpendicular to the bevel gear design ............................................ - 27 3.4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guide .......................................................... - 31 -
Chapter4 Twist drill clamping and dividing device .......................................... - 32 Chapter5 Selection of the motor an wheel ........................................................... - 41 -
5.1 Motor Selection .............................................................................................. - 41 5.2 Wheel Selection .............................................................................................. - 41 Conclusion........................................................................................................................ - 43 Thanks............................................................................................................................... - 44 -
V

References ........................................................................................................................ - 45 -
VI

第 1 章 绪论
1.1 设计麻花钻刃磨装置的意义
麻花钻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应用很广泛,用来加工各种孔,已经有一百多年 的历史,现在全世界每年消耗的钻头数以亿计,在美国汽车制造行业中,机械 加工中钻孔工序的比重约占 50%,而飞机制造业中钻孔工序所占比例更高 。 [1] 麻花钻不仅可以在一般结构材料上钻孔,经过修磨还可以在一些难加工材料 上钻孔,它仍然是孔加工的主要工具,而它的刃磨对加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 响。金属切削刀具的几何形状和角度是影响刀具性能和被加工工件质量的主 要因素之一。钻头也不例外,合理选择钻头的几何形状和角度,可以很大程 度上改善钻削特性。如苏联查波罗什变压器生产联合公司对麻花钻的切削部 分几何形状进行了改进,使得主切削刃呈圆弧状,这种钻头的寿命高于标准 钻头寿命,在加工碳钢时刀具寿命可提高 0.6 到 5 倍;加工铸铁时刀具寿命可 提高 5 倍以上,同时加工表面粗糙度可提高 1 到 2 级[2]。由于麻花钻在用钝后 或根据加工工件的不同需要重磨(重新刃磨)然后才能继续使用,另外麻花钻 刃磨也是麻花钻制造中最终成形的加工阶段,麻花钻的形状、尺寸、各刀面 及几何角度等,都是由刀具刃磨来完成的。所以,麻花钻刃磨是麻花钻制造 工艺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序,其质量好坏对麻花钻的切削性能和使用寿命起着 关键的作用。因此,,为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必须注重钻头几何形状以及刃磨质量,设计出合理、有效、经济和实用的麻 花钻刃磨装置具有很大意义。
1.2 麻花钻刃磨技术研究概述
1.2.1 麻花钻刃磨装置国内外发展状况与趋势
-1-

在麻花钻刃磨以及其它形状刀具刃磨技术和数控研究方面,近些年来国 内外专家作了不少的研究工作,也开发出一些较先进刀具刃磨设备目前国外 的工具磨床生产均采用数控万能工具磨床和CNC磨削加工技术。近几届的国 际机床展览会上美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展出的多轴(五轴及五轴以上) 联动数控万能工具磨床都可以用来制造和刃磨各种刀具[3]。德国Walter公司的 HELITRONIC POWER PRODUCTION CNC 工 具 磨 床 是 一 台 生 产 型 (PRODUCTl0N)五轴CNCI具磨床,可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切削刀具。机床配有 测量定位系统,将测头固定安装在磨头上,用于实现刀具定位,可缩短磨削 周期。该机床采用Walter公司自己开发的专用数控系统HMC500及其软件。除 了能提供各种通用刀具磨削软件外,它还开发了一种新的“灵活编程”软件, 通过该软件可以设计刀具。
瑞士SCHNEEBERGERl公司的GEMINI CNC工具磨床是一台五轴CNCI 具磨床,它主要用于生产和修磨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尺寸刀具。机床采用立柱 移动式布局结构,刚性好,结构紧凑,精度高,同时配有自动测量系统,方 便刀具的安装及磨削,它采用一个固定安装的三维测头,既可用于测定刀具 毛坯几何形状,在刀具修磨前测量又可用来保证刀具磨削质量,它适合于磨 削各类刀具。
此外,日本(株)宇都宫制作所开发生产的SGR.003A型全自动小直径刀 具磨床,五轴五联动的JUNGNER560cNC工具磨床,美国HUFFMAN公司的 HS.87R型数控工具磨床,日本牧野公司的NX.40型十轴数控工具磨床等都 是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数控机床[4]。
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对工具技术重视不够,导致在引进国外先 进数控设备的同时,由于国内刀具质量不过关(材料和刃磨技术都有很大差 距),不得不同时进口刀具及刃磨设备,其几个相当昂贵,而且仅配有限的刃 磨软件,如需刃磨各种刀具,真正实现机床的价值、充分发挥其优势还需另 购其软件,生产成本更高了[5]。这些厂家为了保持技术垄断,其系统往往是封 闭的,用户想自行开发应用软件是非常困难的。万能数控磨床价格远远高于 普通的加工中心,由此可见其技术含量较高。
国内在数控工具磨床的研究、开发方面起步较晚,可以说是从80年代中 期开始的,其研究、开发还处于样机或单台极少量试生产阶段。近些年,我
-2-

国已有几家在研制数控工具磨床,取得了一些成就[5]。武汉机床厂的MK6025 /3数控万能工具磨床是最近研制成功的新一代工具磨床。该机床采用了华中 I型数控系统,实现三轴联动,并且配有华中理工大学各种刀具加工软件,能 自动完成各类普通及复杂刀具的加工或刀具的刃磨,解决了普通工具磨床需 要附件才能解决的复杂磨削问题。该机床还配备测量系统,在数控系统测量 软件支持下,将被磨刀具的有关几何参数(如螺旋角或导程)及安装位置(如起 始点位置)等参数自动输入计算机系统,自检测系统可以自动判断加工刀具的 起始点,自动生成加工程序并实现整个加工过程的自动磨削。湖南大学研制 的MK6340/3数控群钻刃磨机床。该机床五轴数控,交流伺服驱动,液压夹紧, TVGA彩显,中文操作界面,固化一组标准群钻刃磨程序,使用这些程序时用 户只需输入钻头的特征参数即可进行刃磨。用户可用标准数控语言进行编程, 自行开发新钻型刃磨程序。可刃磨群钻、螺旋面钻、双平面钻及其它钻头。 目前己有产品[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七十年代开始,在刀具刃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 作,先后研制开发了四代数控刀具刃磨机床。四代刃磨机都采用步进电机作 为驱动单元,控制系统依次为单板机、单片机及微机。第一代为六轴数控刃 磨机,第二代为七轴数控群钻刃磨机,它们的控制机采用TP841单板机,上位 机采用APPLE II微机。第二代的改进型为单片机控制系统。第三代刃磨机采 用美国HUFFMAN工具磨的结构,控制系统采用工业PC机为上位机,单片机 为控制机。第四代采用六杆结构,在世界上率先将虚轴的结构引进到刃磨机 上。还有华中理工大学研制了MK6026六轴五联动数控刃磨机,咸阳机床厂开 发的MK6025/3数控万能工具磨床,营口冠华机床厂的M6025K万能工具磨床 和武汉机床附件厂的GW.1万能磨刀机,均为普通型工具刃磨机床。
放眼未来,不难看出数控刃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机械式刃磨机,它的 刃磨运动由齿轮和凸轮来实现,要在一个刃磨机上实现多品种多规格的工具 的刃磨,机床机构复杂,同时需要附带许多配件,即使这样也只能刃磨系列 的产品,而不能刃磨用户随意要求的刀具。数控刃磨机的刃磨运动由数控轴 运动合成,理论上可以实现各种刃磨,调整简便,功能扩展容易。随着数控 技术的日益发展,数控系统成本的下降,可靠性增强,开发、使用和维护越 来越简单,其性能价格比将远远高于机械式自动刃磨机,而且它更能适应未
-3-

来市场小批量多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更有利于计算机集成制造[7]。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大部分厂家的对麻花钻的刃磨,还停留在由技术工人手工刃磨阶段, 而手工刃磨主要依靠工人的技能,刃磨质量受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工人 劳动强度大,麻花钻几何角度不易控制,一致性差,随意性大,自动化程度 低,刃磨效率低下,刃磨质量无法保证。
在麻花钻数控刃磨技术研究方面,国内起步较晚,相关的设备和数控系 统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刀具的数控刃磨技术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国外 对于刀具的数控刃磨的研究较早,开发的设备主要是三轴、多轴联动的大型 数控工具磨床或磨削加工中心,它们的价格昂贵,对于普通的车刀刃磨来讲, 进口的成本过高,不合乎国情。
另外,现在使用的内锥面刃磨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如果刃磨参数选的 不当,常常会出现后刀面的尾部向上翘起的现象,也就是翘尾现象[2],有时翘 尾现象还很严重(如图1-1所示),当翘尾到一定程度之后,用这种钻头钻孔 时,钻头后刀面的尾端就直接顶在了孔底,从而使钻头无法钻削。因此在广 泛使用的麻花钻锥面刃磨过程中,必须减小或克服这种翘尾现象,但在选择 刃磨参数时往往不能发现,等到刃磨出来时才能发现是否存在翘首现象[8]。
图1-1 翘尾现象
-4-

1.3 麻花钻刃磨方法的比较
金属切削刀具的几何形状和角度是影响刀具性能和被加工工件质量的主 要因素之一。对于钻头,选择恰当的刃磨方法可以获得合理的几何形状和角 度,这样可以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很大程度上改善钻削特性。
目前,麻花钻的刃磨方法有平面刃磨法、锥面刃磨法、圆柱面刃磨法、 螺旋面刃磨法等。
平面刃磨法刃磨动作简单,效率高,但横刃垂直于钻轴,轴向抗力大, 钻孔扩张量大,一般认为这种方法只适宜于刃磨小直径钻头。锥面刃磨法师 目前国内外采用最普遍的钻头后刀面刃磨方法之一。由于其刃磨成形运动单 一,因而在手工刃磨和机械刃磨中被广泛采用。刃磨后钻头的优点是后角分 配较为合理,主切削刃形状好且散热性好,强度高;缺点是横刃长。工作条 件差。这种方法刃磨的效率低于螺旋面和平面刃磨法。螺旋面刃磨法包括标 准螺旋面刃磨和复杂螺旋面刃磨。螺旋面钻尖的定心好,切入平稳,轴向阻 力小,钻孔扩张量小。标准螺旋面刃磨的钻尖较弱,不适宜钻高强度材料, 而复杂螺旋面刃磨的钻尖既可以保持螺旋面钻尖的优点,又可以改善钻尖强 度。该方法的缺陷是会降低工艺系统的刚度,调整机床复杂,因此更适合于 数控加工。圆柱面刃磨法较锥面刃磨法更简单,调整参数更少,但它有一个 十分严重的缺陷是主切削刃的法后角沿整个主刃都是相等的[8]。
内锥面刃磨法是刃磨麻花钻的一种新方法,砂轮的旋转运动是刃磨主运 动。砂轮的内锥面代替了外锥面刃磨的摆动夹具,可使机床结构简单,尺寸 小,调整方案方便;采用优化刃磨参数,计算机控制自动调整刃磨参数,刃磨 的钻头几何角度精确且两切削刃对称性好,特别适合刃磨使用要求较高的钻 头,如数控机床用麻花钻;内锥面钻头刃磨机,只需输入钻头直径,机床自动调 整,可以精确刃磨不同直径的钻头,机床操作简单,可以刃磨出高质量的麻花 钻。将砂轮修成内锥面,钻头放在内锥面上进行磨削,形成麻花钻的圆锥面 的后刀面。刃磨钻头时通过修整砂轮半锥角、轴间角、锥顶距、附加旋转角 (偏距是钻头中心低于砂轮锥面中心的距离,钻头附加旋转角是被磨削的主 切削刃水平安装后再附加转动的而一个角度)[9],可使钻头得到所需的后角、 横刃斜角以及顶角。
-5-

第 2 章 麻花钻内锥面刃磨的理论分析
2.1 麻花钻的几何特性 2.1.1 麻花钻的结构
麻花钻是金属切削加工中使用最广泛刀具,它可以在各种零件加工中使 用,其种类较多,由于它的作用不同,因此,它的形状、尺寸、结构等也就 不同。本章只对锥柄麻花钻的几何特征以及参数进行研究分析。
锥柄麻花钻主要由工作部分、颈部和柄部组成。结构如图2-1所示。
(a)
-6-

(b)
(a)麻花钻的组成 (b)切削部分
图 2-1 麻花钻的组成
工作部分又由导向部分和切削部分组成,其中钻头的导向部分由两条螺 旋槽所形成的两螺旋形刃瓣组成,两刃瓣由钻芯连接,钻头的切削部分由两 个螺旋形前面、两个由刃磨得到的后面、两条韧带(副后面)、两条副切削 刃和一条横刃组成。
钻头的柄部用于夹持刀具和传递动力。通常直接在12mm以下的小直径钻 头采用直柄;而直径大于16mm的较大直径钻头采用锥柄,锥柄可以传递较大 扭矩,锥柄后端的扁尾用于传递扭矩和便于卸下钻头;直径在12mm至16mm 之间的钻头直柄和锥柄均可采用。
颈部是柄部和工作部分的连接处,并作为磨削外径时砂轮退刀和打标记 的位置,也是颈部是柄部和工作部分不同材料的焊接部分。
2.1.2 麻花钻的几何参数
麻花钻刃磨的几何参数如图2-2所示。图中L为刃磨锥面锥顶到钻头轴线
-7-

图 2-2 麻花钻的刃磨几何参数
之间的距离,即锥顶角A;K为锥面轴线与钻头轴线间的距离,即偏距e;? 为 锥面轴线与钻头轴线间的夹角,即轴间角θ ;2Φ 为锥面的锥顶角。切削刃上 任意一点的后角是该点的切削平面与后刀面之间的夹角。钻头后角不在主剖 面度量,而是在以钻轴为轴心的圆柱剖面内度量,钻头后角的变化如图2-2所 示。
2.2 麻花钻的传统刃磨方法
-8-

对于手工刃磨麻花钻而言,在刃磨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仔细认真,刃磨 好坏直接影响钻孔的质量和钻削效率。刃磨麻花钻。要求两个主切削刃和钻 芯线之间的夹角要对称,刃长要相等,否则钻削时会出现单刃切削或者孔径 变大以及产生台阶形等弊病。刃磨前,钻头切削刃应置在砂轮中心水平面上 或者稍高一些,钻头中心与砂轮外圆柱面母线在水平面内夹角等于顶角一半, 同时钻尾向下倾斜。钻头刃磨时,用右手握住钻头前端支点,左手握钻尾, 以钻头前端支撑点为圆心钻尾上下摆动,向上摆动不得高出水平线,当磨出 副后角,向下摆动也不能太多,以防磨掉另一条主刃刀。刃磨时要略带旋转, 但是也不能转动过多,特别是在刃磨小直径麻花钻时,更得注意。当一个主 切削刃磨削完毕以后,把钻头转过180o刃磨另一个主切削刃,人和手要保持 原来的位置和姿势,这样容易达到两刃对称的目的,刃磨方法与磨前一个主 切削刃时相同。刃磨时应注意随时用冷却液冷却,以防刃口发热退火降低硬 度。初次刃磨时要注意防止外缘出现副后角。完成后要对麻花钻的角度进行 检测,通常使用目测和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当麻花钻磨好后通常采用目测 法进行检查。方法是:把钻头垂直竖在于眼睛等高位置,在明亮的背景下用 肉眼观察两刃的长度和高低及它的后角等,由于存在视觉误差,往往会感觉 到左刃高,右刃低,这时要把钻头转过180o再进行观察,这样经过反复观察 对比,觉得两刃基本上对称后就可以使用了,如果发现两刃有偏差必须进行 修磨。使用量角器进行检查时,只需要角尺的一边贴在麻花钻的棱边上,另 一边放在钻头的刃口上测量刃长和角度,然后转动180o,以同样的方法检查 就可以了。
2.3 麻花钻的内锥面刃磨方法
本装置的设计采用新型的内锥面刃磨法,内锥面刃磨操作简单,通过 内锥面的刃磨可以直接形成后刀面。刃磨钻头时通过修整砂轮半锥角、调整 轴向角、锥顶距、偏距、附加旋转角(偏距是钻头中心低于砂轮锥面中心的距 离,钻头附加转动角度是被磨削的主切削刃水平安装后再附加转动一个角 度。),可使钻头得到所需的后角、横刃斜角以及顶角[9]。
运用此种麻花钻刃磨装置,要注意刃磨参数的确定:首先要理解优化刃磨
-9-

参数这个概念,为使钻头刃磨后得到合理的主切削刃外缘后角,横刃斜角和 顶角,建立锥面与钻头几何角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考虑到砂轮的结构及刃磨 中钻头与砂轮不得干涉等约束条件,对半锥角、轴间角、锥顶距、偏距、附 加旋转角这五个刃磨参数进行优化,就可得到麻花钻的优化刃磨参数,即:每 一直径的麻花钻要求的刃磨角度下对应着几组刃磨参数。确定刃磨参数:轴间 角的值等于麻花钻顶角的一半减去半锥角,标准麻花钻的顶角为118o。砂轮 半锥角较小时,钻头柄部及装夹钻头夹具与砂轮锥面发生干涉。刃磨标准麻 花钻时,半锥角为29.5o。钻头柄部与砂轮锥面母线相平行,可利用较多地锥 面来磨削钻头。为使钻头刃磨方法简单,便于调整,刃磨参数易优化,轴间 角、砂轮半锥角取定值,分别为30o和29o。当刃磨钻头顶角不是标准值时, 轴间角、砂轮半锥角取:半锥角等于轴间角等于1/4个麻花钻顶角锥顶距是钻尖 中心点到内锥面顶点的距离,它的大小随钻头直径变化,直径越小,锥顶距 值越小。刃磨钻头,锥顶距值较大时,钻头靠近砂轮外口处,观察操作方便, 便于刃磨,确定刃磨参数应选取A值较大优化刃磨参数数值。
图2-3 钻头刃磨原理图
2.4 麻花钻的内锥面刃磨原理及刃磨参数优化
- 10 -

2.4.1 钻头刃磨原理
内锥面刃磨法是刃磨麻花钻的一种新方法,刃磨原理如图2-3 所示,砂轮 修成内锥面,钻头放在砂轮的内锥面上磨削,形成麻花钻的圆锥面后刀面。刃 磨钻头时,通过修整砂轮半锥角δ ,调整轴间角θ 、锥顶距A 、偏距e 、附加 旋转角β ,可使钻头得到所需的后角α ,横刃斜角Ψ 和顶角2Φ 。
2.4.2 刃磨参数的优化
为使钻头刃磨后得到合理的主切削刃外缘后角α,横刃斜角Ψ 和顶角2Φ, 建立锥面与钻头几何角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考虑到砂轮的结构及刃磨中钻头 与砂轮不得干涉等约束条件,对半锥角δ,轴间角θ、锥顶距A 、偏距e 、附 加旋转角β五个刃磨参数进行优化,就可得到麻花钻的优化刃磨参数,即:每
表 2-1 麻花钻优化参数 半锥角δ=29o 轴间角θ=30o
直径? (mm)
? (°)
e(mm)
A(mm)
Φ =3
25°
0.6
2.7
横刃斜角
后角 ?(°) ? (°)
13.91062 54.17435
Φ =4
25°
0.8
3.6
13.91061 54.17435
Φ =5
25°
1
4.5
13.9106
54.17428
Φ =10
25°
2
9
13.9106
54.17428
Φ =15 Φ =20
25°
2.3
10
25°
3.1
14
- 11 -
11.9906
53.07282
11.93252 54.28738

一直径的麻花钻在要求的刃磨角度下对应着几组刃磨参数。考虑到砂轮的结 构及刃磨中钻头与砂轮不得干涉等约束条件, 对刃磨参数进行了优化,表2-1 列出了d0 = 3~20mm 范围内部分麻花钻的优化刃磨参数。
- 12 -

第 3 章 麻花钻刃磨装置的机械系统设计
3.1 刃磨装置的总体方案
此刃磨装置采用内锥面刃磨原理,内锥面砂轮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在主轴 上,带动主轴的电动机以一定角度布置,此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
图 3-1 麻花钻刃磨装置结构原理图
- 13 -

Y方向上进给布置在X上,在进给机构设计中,采用梯形丝杠传动,使导轨选 择矩形与三角形相结合的导轨形式,操作者操作方便,通过一对传动比为1的 锥齿轮进行变向,使Y方向进给手轮布置在正对操作者的方向。Z方向进给也 采用梯形丝杠带动,同时通过传动比为1的锥齿轮啮合,使Z方向的进给手轮 布置在水平位置上,便于操作者操作。而装夹麻花钻的装夹分度装置通过螺 栓连接一定角度安放在刃磨装置的T形槽上。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方便的通过 装夹装置上的分度手轮对麻花钻刃磨中的角度参数进行调节。在安装分度装 夹装置时,要注意安装时定位准确,装夹可靠。总体方案参考麻花钻内锥面 刃磨工艺试验,如图3-1所示。
3.2 丝杠螺母副的设计计算
3.2.1 横纵向进给的设计计算
1. 各轴方向进给尺寸的确定 X方向主要负责参数A的调整,根据砂轮尺寸确定横向进给尺寸,由内锥 面刃磨麻花钻工艺试验可知,选择内锥面砂轮为GB80#ZR1A·P60x45x6,A 的最大尺寸为75mm所以横向进给尺寸取整为80mm。为了防止干涉,应使麻 花钻在安装时不受床身的干涉。由文献[11]可计算出麻花钻的导程,20mm麻 花钻螺旋角为30o。
L ? 2?R/ tan ? ? 217.66mm 式中L——麻花钻工作长度
R——麻花钻直径 β——麻花钻螺旋角 取麻花钻整体长度为350mm,取横纵向进给尺寸为250mm,再加上双螺母 以及定心套约为60mm。 所以横向进给尺寸为320mm。 2. X.Y轴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
- 14 -

联动导杆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节联动导杆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 第二节确定毛坯、绘制毛坯图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第三节拟定联动导杆工艺路线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 第四节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8 第五节确定切削用量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1 第六节联动导杆的加工工艺卡片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3 结束语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3参考文献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4

第一章联动导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第一节联动导杆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一、导杆的用途 本次课程设计零件为一导杆,属轴类零件。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导杆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故其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产品中。 二、导杆的技术要求 36HRC;孔Φ20要满足以中心轴线E (1)零件的材料为38Cr,其表面要求热处理30 ~ 为基准的对称度要求为0.1mm,垂直度要求为0.05mm;轴右端Φ18要满足以中心轴线E为基准的同轴度要求为Φ0.03mm;轴内螺纹孔4xM6-6H满足深度为8,以中心轴线D为基准的位置度要求满足Φ0.3mm;轴大端加工出C3倒角,轴小端加工出C2倒角。 Φ-mm的圆柱面对公共轴线的同轴度为Φ0.025mm;4?M6-6H对公共轴线(2)180025.0 的位置度为Φ0.3mm; (3)该零件轴段的安排呈阶梯型,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要有较高的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最高达到了0.4μm,零件的中心轴是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4)通过对该零件图的绘制,知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5)该零件属于轴类零件,它的所有表面均需要切削加工,各个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不难获得。该零件除工作表面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较低,通过车削,钻削等的一次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doc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初步分析 1.零件图样分析 1)两个mm 024 .0011.060++φ的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2)mm 05.004.54+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3)mm 021.0002.080++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4)保留两端中心孔 5)调质处理28—32HRC 6)材料45 2.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工艺分析 1)该铀的结构比较典型,代表了一般传动轴的结构形式, 其加工工艺过程具有普遍性。 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也可以采用粗车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 2)图样小键槽未标注对称度要求.但在实际加工小应保证 mm 025.0±的对称度。这样便于与齿轮的装配,键槽对称度的 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及量块配合完成,也可采用专用对称度检具 进行检查。 3)输出轴各部向轴度的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和百分表综合 进行检查。

二、工艺设计 该步骤主要拟定工艺路线,并对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进行选择,以及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1、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有如下四点要求,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该轴选取左端为粗基准,便于装夹。 ②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有如下五条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该轴在精车加工中选取两端和与其对应的中心孔为精基准,采用互为基准原则,提高轴的同轴度,在磨削加工过程中,采用两顶尖为精基准,保证该轴各轴段的同轴度要求。 2、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加工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现有工艺

标准麻花钻刃磨的方法和技巧

标准麻花钻刃磨的方法和技巧 标准麻花钻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钻孔工具。它结构简单,刃磨方便,但要把它真正刃磨好,把刃磨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好,对没有接触过的学员来说,也不是一样轻松的事。工厂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工作了十几年的工人,磨不好麻花钻的也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是方法和技巧。方法掌握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为钳工,应该都了解了标准麻花钻的相关知识,对标准麻花钻的刃磨要求基本上能背下来: ?为118°±2o ①顶角2 ②孔缘处的后角α0为10°-14° ③横刃斜角?为50°-55° ④两主切削刃长度以及和钻头轴心线组成的两个角要相等 ⑤两个主后刀面要刃磨光滑。 但是光有理论是不够的,一定要让学员站在砂轮机前亲自动手,动手不是盲目刃磨。如果不是手把手地指导学员刃磨的方法和技巧,那么理论知识再好的学员,你让他第一次去刃磨一个标准麻花钻,十有八九是不能钻削的。为什么呢?理论还没有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学员还没有掌握刃磨的技能和技巧。常用的标准麻花钻虽然只刃磨二个主后刀面和修磨横刃,但在刃磨以后要保证顶角、横刃斜角以及两主切削长短相等,左右等高。而且在修磨横刃以后,使钻头在钻孔过程中切削轻快,排屑正常,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帮助学员树立起信心,信心决定动力。在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以后,刃磨出一个合格的标准麻花钻也并不是很难的。其次要明确地告诉他们少磨多看,盲目的刃磨,越磨越盲目,把一支长长的钻头磨完了,还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少磨多看,多分析、多理解,理论才会慢慢地指导实践。少磨,就是在不得要领时少磨、甚至不磨。这样可以节约盲目刃磨产生的浪费,也可以潜心研究一番如何磨。多看,就是看书本上的知识、图解,看教师的刃磨动作,看刃磨好的合格的标准麻花钻,看各种有刃磨缺陷的麻花钻。静心地看,用心地看,这是非常重要的。使他们对麻花钻的“好”与“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少磨”首先是“不磨”,拿到钻头匆匆即磨,肯定是盲目的磨。只有在刃磨前摆放好位置,才能为下一步的“磨好”打实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可根据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和技巧用通俗易懂的口诀的形式解释和示范,学员往往听得明白、看得明白,容易掌握。示范时的动作要正确,要做好正常动作的示范、分步动作的示范、慢动作的示范,这样学员便于接受。这里运用四句口诀来指导刃磨过程。效果较好。口诀一:“刃口摆平轮面靠。”这是钻头与砂轮相对位置的第一步,往往有学员还没有把刃口摆平就靠在砂轮上开始刃磨了。这样肯定是磨不好的。这里的“刃口”是主切削刃,“摆平”是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一、目的 1、深入理解热处理课程的基本理论。 2、初步学会制定零部件的热处理工艺。 3、了解与本设计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 4、设计尽量采用最新技术成就,并注意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使设计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践性。 二、设计任务 1、编写设计说明书。 2、编制工序施工卡片。 3、绘制必要的工装图。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一)零部件简图、钢种和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钢种:柄部45#钢刃部W6Mo5Cr4V2高速钢 要求:扁尾硬度为HRC25~45 刃部的3/4硬度为HRC63~65 (二)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破坏方式和性能要求分析。 1、高速钢锥柄麻花钻的工作条件: 工具的工作条件比较复杂,各种工具的工作条件又有较大的差异,加工时往往以摩擦为主,常有较大的冲击。机用工具切削速度较高,会产生大量的切削热,有时会发生切削刃软化现象。 作为机床上使用的金属切削工具,其主要工作部分是刀刃或刀尖,刀具在进行切削时,刀尖与工件之间,刀尖与切除的切削之间要产生强烈的

摩擦,刀尖要承受挤压应力,弯曲应力,还要承受不同程度的冲击力。同时伴随摩擦会产生高温。 金属切削工具首先应具备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一定条件下,工具的硬度越高,其耐磨性也越高。同时切削工具还具备足够的韧性,否则可能因为脆性过大,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蹦刃,折断,破碎等现象。红硬性也是切削工具的重要性能,特别是高速切削工具,红硬性特别重要。 2、高速钢锥柄麻花钻的失效形式 由于工具种类的不同以及使用条件的差异,起失效形式也有所不同。切削工具失效主要由于磨损、横刃、外缘点磨损、崩刃、剥落、折断或加工的工件打不到技术要求等原因造成的 (1)磨损 磨损时切削工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最常见的失效形式。当切削工具发生严重磨损时,工具与被加工工件之间摩擦力增大,表现为切削时发出尖叫声或严重的震动,甚至无法切削。 磨损的产生大都是由于工具的切削刃与被切削工件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在工具表面形成积痟瘤,形成粘合磨损所造成的。(2)崩刃 崩刃也是常见的失效形式,其中包括大的崩刃,小的崩刃,掉牙,掉齿等现象,很多的崩刃产生是由于切削时切削刃长期受循环应力所造成的一种疲劳断裂现象。 对间断切削的工具或切削时承受较大的载荷的工具如何提高韧性,减少崩刃非常重要。这类工具要求材料组织均匀,不应有严重的碳化物偏析,热处理硬度不宜过高,不能产生淬火,过热及回火不足等增加工具脆性的现象。 (3)断裂,破碎

麻花钻的刃磨 教案

教师教案

图6—1 麻花钻 a)锥柄麻花钻 b)直柄麻花钻 )柄部柄部是麻花钻的夹持部分,它的作用是定心和传递扭矩。麻花钻柄部有直柄式和锥柄式两种。一般钻头直径小于13 mm的制成直柄,直径大于13 mm的制成锥柄。 )颈部颈部是工作部分和柄部的过渡部分,颈部在磨制麻花钻

图6—2 麻花钻切削部分的构成 麻花钻的导向部分用来保持麻花钻钻孔时的正确方向并修光孔重磨时可作为切削部分的后备。两条螺旋槽的作用是形成切削刃,便于容屑、排屑和切削液输入。外缘处的两条棱带,其直径略有倒锥 0.1 mm)/100 mm ],用以导向和减少钻头与孔壁的摩擦。、标准麻花钻的切削角度 确定麻花钻切削角度的辅助平面为了确定麻花钻的切削角度,

图6-3 麻花钻切削角度的辅助平面 柱剖面通过主切削刃上任一点作与麻花钻轴线平行的直线,该直线绕麻花钻轴线旋转所形成的圆柱面的切面,如图 图6—4 柱剖面 )标准麻花钻的切削角度 标准麻花钻的切削角度如图6—5所示。 标准麻花钻各切削角度的名称、定义、作用及特点见表

图6—5 标准麻花钻的切削角度 标准麻花钻切削角度的名称、定义、作用及特点作用及特点 前角大小决定着切除材料的难易程度和切屑与前刀面上产生摩擦阻力的大小。前角越大,切削越省力。主切削刃上各点前角不同:近外缘处最大,可达 0γ= 30o;自外向内逐渐减小,在钻心至D/3范围内为负值;横刃处0γ= -54o~-60o;接近横刃处的前角0γ= -30o 主后角的作用是减小麻花钻后刀面与切削面间的摩擦。主切削刃上各点主后角也不同:外缘处较小,自外向内逐渐增大。直径D = 15~30 mm 的麻花钻,外缘处0α= 9o~12o;钻心处0α= 20o~26o;横刃处α= 30o~60o

钻削加工钻头的磨制办法

精心整理1 钻小孔的精孔钻 钻削直径在(2~16)mm的内孔时,可将钻头修磨成图7-1所示的几何形状,使其具有较长的修光刃和较大的后角,刃口十分锋利,类似铰刀的刃口和较大的容屑槽,可进行钻孔和扩孔,使孔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钻孔或扩孔时,进给要均匀。对钻削碳钢时加工精度可达IT(6~8),表面粗糙度可达Ra(3.2~1.6)μm。采用的切削用量:Vc =(2~10)m/min,f=(0.08~0.2)mm/r。冷却润滑液为乳化液或植物油。 2 半孔钻 工件上原来就有圆孔,要扩成腰形孔,这就需要钻半孔了。若采用一般的钻头进行钻削,会产生严重的偏斜现象,甚至无法钻削加工。这时可将钻头的钻心修整成凹形,如图7-2所示,突出两个外刃尖,以低速手动进给,即可钻削。

实际钻削时,还会遇到超过半孔和不超过半孔的情况,由于两者的切削分力情况不同,必须对半孔钻的几何参数作必要的修正,若条件可能的话,使用相应的钻套,就更好了。 3 平底孔钻 平底又分平底解体4通孔和平底盲孔,如图7-5(b)、(c)所示。这时,可把麻花钻磨成两刃平直且十分对称的切削刃,并把前角修磨成3°~8°,后角为2°~3°特别是后角不能大,大了以后不仅引起“扎刀”,而且孔底面呈波浪形,重则会造成钻头折断事故。若钻削盲孔时,应把钻心磨成如图7-5(c)所示的凸形钻心,以便钻头定心,使钻削平稳。 4 薄板钻 在(0.1~1.5)mm厚的薄钢板、马口铁皮、薄铝板、黄铜皮和紫铜皮上钻孔,不能用普通钻头,否则钻出的孔就会出现不圆、成多角形、孔口飞边、毛刺很大,甚至薄板扭曲变形,孔被撕破。大的薄板很难固定在机床上,

钻头磨削指导

麻花钻头磨削指导: 麻花钻的顶角一般是118°,也可把它当作120°来看待。刃磨钻头主要掌握几个技巧: 1手工刃磨钻头是在砂轮上进行的,对砂轮要求: (1)选用适当的砂轮,建议使用黑色砂轮,绿色砂轮用于磨合金车刀。 (2)砂轮旋转时跳动要小,必要时需要休整。 2、刃口要与砂轮面摆平(口诀:刃口摆平轮面靠) 磨钻头前,先要将钻头的主切削刃与砂轮面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也就是说,保证刃口接触砂轮面时,整个刃都要磨到。这是钻头与砂轮相对位置的第一步,位置摆好再慢慢往砂轮面上靠。 3、钻头轴线要与砂轮面斜出60°的角度(口诀:转轴斜放出锋角) 这个角度就是钻头的锋角,此时的角度不对,将直接影响钻头顶角的大小及主切削刃的形状和横刃斜角。这里是指钻头轴心线与砂轮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取60°就行,这个角度一般比较能看得准。这里要注意钻头刃磨前相对的水平位置和角度位置,二者要统筹兼顾,不要为了摆平刃口而忽略了摆好度角,或为了摆好角度而忽略了摆平刃口。 4、由刃口往后磨后面(口诀:由刃向背磨后面) 刃口接触砂轮后,要从主切削刃往后面磨,也就是从钻头的刃口先开始接触砂轮,而后沿着整个后刀面缓慢往下磨。钻头切入时可轻轻接触砂轮,先进行较少量的刃磨,并注意观察火花的均匀性,及时调整手上压力大小,还要注意钻头的冷却,不能让其磨过火,造成刃口变色,而至刃口退火。发现刃口温度高时,要及时将钻头冷却。 5、钻头的刃口要上下摆动,钻头尾部不能起翘(口诀:上下摆动尾别翘) 这是一个标准的钻头磨削动作,主切削刃在砂轮上要上下摆动,也就是握钻头前部的手要均匀地将钻头在砂轮面上上下摆动。而握柄部的手却不能摆动,还要防止后柄往上翘,即钻头的尾部不能高翘于砂轮水平中心线以上,否则会使刃口磨钝,无法切削。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钻头磨得好与坏,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在磨得差不多时,要从刃口开始,往后角再轻轻蹭一下,让刃后面更光洁一些。

麻花钻刃磨装置的设计说明书

摘要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调查以及对现有麻花钻刃磨方法的比较和研究, 采用内锥面刃磨麻花钻的方法。本设计阐述了内锥面刃磨麻花钻的刃磨原理、 刃磨参数和工艺方案的确定、主轴转速的计算、砂轮的选取与安装等一系列 问题,从而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现有主要磨床的设计和改造方法,以及 结合内锥面刃磨钻头进行的一些实验和目前在钻头刃磨技术方面所得的成 果,设计出了合理有效、安全可靠、经济简捷的麻花钻内锥面刃磨装置。 关键词:麻花钻;内锥面刃磨;刃磨装置设计
I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alysis investigation and existing twist drill grinding method of comparison and research, with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of twist drill method. The elaborate design of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of twist drill, the grinding principle of grinding parameter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the calculation of grinding wheel spindle speed, the selection and installation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with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main grinder design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drill some experiments and present in drill grinding technology results, and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design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afe and reliable, economic and simple inner cone grinding of twist drill device. Key words: twist drill;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grinding device design
目录
II

(完整版)钻削加工,钻头的磨制方法

1 钻小孔的精孔钻 钻削直径在(2~16)mm的内孔时,可将钻头修磨成图7-1所示的几何形状,使其具有较长的修光刃和较大的后角,刃口十分锋利,类似铰刀的刃口和较大的容屑槽,可进行钻孔和扩孔,使孔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钻孔或扩孔时,进给要均匀。对钻削碳钢时加工精度可达IT(6~8),表面粗糙度可达Ra(3.2~1. 6)μm。采用的切削用量:Vc =(2~10)m/min,f=(0.08~0.2)mm/r。冷却润滑液为乳化液或植物油。 2 半孔钻 工件上原来就有圆孔,要扩成腰形孔,这就需要钻半孔了。若采用一般的钻头进行钻削,会产生严重的偏斜现象,甚至无法钻削加工。这时可将钻头的钻心修整成凹形,如图7-2所示,突出两个外刃尖,以低速手动进给,即可钻削。

实际钻削时,还会遇到超过半孔和不超过半孔的情况,由于两者的切削分力情况不同,必须对 半孔钻的几何参数作必要的修正,若条件可能的话,使用相应的钻套,就更好了。 3 平底孔钻 平底又分平底解体4通孔和平底盲孔,如图7-5(b)、(c)所示。这时,可把麻花钻磨成两 刃平直且十分对称的切削刃,并把前角修磨成3°~8°,后角为2°~3°特别是后角不能大,大了以后不仅引起“扎刀”,而且孔底面呈波浪形,重则会造成钻头折断事故。若钻削盲孔时,应把钻心磨成如图7-5(c)所示的凸形钻心,以便钻头定心,使钻削平稳。 4 薄板钻 在(0.1~1.5)mm厚的薄钢板、马口铁皮、薄铝板、黄铜皮和紫铜皮上钻孔,不能用普通钻头,否则钻出的孔就会出现不圆、成多角形、孔口飞边、毛刺很大,甚至薄板扭曲变形,孔被撕破。大的薄板很难固定在机床上,若用手握住薄板钻孔,当用普通麻花钻的钻尖刚钻透时,钻头失 去定心的能力,工件发生抖动,刀刃突然多切,扎入薄板,切削力急增,易使钻头折断或手扶

麻花钻热处理工艺设计说明

麻花钻零件图 技术要求: 钢种:柄部45#钢刃部W6Mo5Cr4V2高速钢 要求:柄部硬度HRC20~35 刃部硬度HRC63~65高速旋转,高红硬性,耐磨性,工作温度在500—600左右 破坏方式: 性能要求:刃部要求高硬度、高强度、高红硬性、耐磨、良好的钻削性能, HRC63以上 柄部要求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能,HRC20~35之间

目录 前言…………………………………………………………………… 1. 麻花钻的服役条件和失效形式………………………………… 1.1麻花钻的工作条件……………………………………………… 1.2麻花钻的失效形式……………………………………………… 2. 麻花钻的性能要求……………………………………………… 3. 麻花钻的选材…………………………………………………… 4. 麻花钻的热处理工艺流程……………………………………… 4.1零部件用钢的分析……………………………………………… 4.1.1相关钢种化学成分的作用…………………………………… 4.1.2相关钢种的热处理工艺性能分析…………………………… 4.1.3钢材的组织性能与各种热处理工艺的关系………………… 4.2热处理工艺方案、工艺参数及其论证………………………… 4.2.1部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及其简单论证………………………… 4.2.2确定预备热处理工艺方案、工艺参数及其论证…………… 4.2.3确定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案、工艺参数及其论证…………… 4.2.4整体工艺过程………………………………………………… 4.2.5 确定辅助工序方案…………………………………………… 4.2.6选择加热设备………………………………………………… 4.2.7确定工序质量检测项目、标准方法…………………………参考文献………………………………………………………………

正确的钻头刃磨方法

正确的钻头刃磨方法 标准麻花钻刃磨方法和技巧 标准麻花钻是一种非常普通钻孔工具。它结构简单,刃磨方便,但要把它真正刃磨好,把刃磨方法和技巧掌握好,对初学职校学生来说,也一样轻松事。工厂里也有这样情况,工作了十几年工人,磨不好麻花钻也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是方法和技巧。方法掌握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工艺课中都已经学过了标准麻花钻相关知识,对标准麻花钻刃磨要求基本上能背下来: ①顶角2 为118°±2o ②孔缘处后角α0为10°-14° ③横刃斜角为50°-55° ④两主切削刃长度以及和钻头轴心线组成两个角要相等 ⑤两个主后刀面要刃磨光滑。 光有理论是不够,一定要让学生站砂轮机前亲自动手,不盲目刃磨。手把手指导学生刃磨方法和技巧,那么理论知识再好学生,你让他第一次去刃磨一个标准麻花钻,十有八九是不能钻削。为什么呢?理论还没有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学生还没有掌握刃磨技能和技巧。常用标准麻花钻只刃磨二个主后刀面和修磨横刃,但刃磨以后要保证顶角、横刃斜角以及两主切削长短相等,左右等高。修磨横刃以后,使钻头钻孔过程中切削轻快,排屑正常,确实有一定难度。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信心决定动力。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以后,刃磨出一个合格标准麻花钻也并很难。其次要明确告诉他们少磨多看,盲目刃磨,越磨越盲目,把一支长长钻头磨完了,还不知其然。少磨多看,多分析、多理解,理论才会慢慢指导实践。少磨,就是不得要领时少磨、不磨。这样可以节约盲目刃磨产生浪费,也可以潜心研究一番如何磨。多看,就是看书本上知识、图解,看教师刃磨动作,看刃磨好合格标准麻花钻,看各种有刃磨缺陷麻花钻。静心看,用心看,这是非常重要。使他们对麻花钻“好”与“坏”有一个基本认识。“少磨”首先是“不磨”,拿到钻头匆匆即磨,肯定是盲目磨。刃磨前摆放好位置,才能为下一步“磨好”打实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教师示范过程中,可实践中总结出来方法和技巧用通俗易懂口诀形式解释和示范,学生往往听明白, 做好正常动作示范、分步动作示范、慢动作示范,这样学生便于接受。这里运用四句口诀来指导刃磨过程。效果较好。 口诀一:“刃口摆平轮面靠。”这是钻头与砂轮相对位置第一步,往往有学生还没有把刃口摆平就靠砂轮上开始刃磨了。这样肯定是磨不好。这里“刃口”是主切削刃,“摆平”是指被刃磨部分主切削刃处于水平位置。“轮面”是指砂轮表面。“靠”是慢慢靠拢意思。此时钻头还不能接触砂轮。 口诀二:“钻轴斜放出锋角。”这里是指钻头轴心线与砂轮表面之间位置关系。“锋角”即顶角118°±2o一半,约为60°这个位置很重要,直接影响钻头顶角大小及主切削刃形状和横刃斜角。要提示学生记忆常用一块30°、60°、90°三角板中60°角度,学生便于掌握。口诀一和口诀二都是指钻头刃磨前相对位置,二者要统筹兼顾,不要摆平刃口而忽略了摆好斜角,或摆好斜放轴线而忽略了摆平刃口。实际操作中往往很会出这些错误。此时钻头位置正确情况下准备接触砂轮。 口诀三:“由刃向背磨后面。”这里是指从钻头刃口开始整个后刀面缓慢刃磨。这样便于散热和刃磨。稳定巩固口诀一、二基础上,此时钻头可轻轻接触砂轮,进行较少量刃磨,刃磨时要观察火花均匀性,要及时调整压力大小,并注意钻头冷却。当冷却后重新开始刃磨时,要继续摆好口诀一、二位置,这一点往往初学时不易掌握,常常会不由自主改变其位置正确性。

法兰钻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法兰钻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钻4x直径6孔)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年月日

中文摘要

目录 一、绪论 (1) (一)钻孔夹具方案设计 (1) (二)了解夹具总体设计的要求 (2) (三)钻床的发展趋势 (3) (四)钻床夹具的概述 (4) 1.钻床夹具的特点 (4) 2.钻床夹具的主要类型 (5) 3.钻模类型选择 (6) 4.钻套的选择 (6) 5.钻模板类型 (7) 二钻床夹具设计特点 (8) 三、工件的夹紧计算及其选择 (10) (一)工件的夹紧 (10) (二)夹紧力的选择 (11) 1. 夹紧力方向 (11) 2. 夹紧力的作用点 (12) 3.夹紧力的计算 (12) 四、夹具结构分析与设计 (15) (一)夹具的夹紧装置和定位装置 (15) (二)钻孔与工件之间的切屑间隙 (17) (三)钻模板 (19) (四)定位误差的分析 (19) (五)钻套、衬套、钻模板设计与选用 (20)

(六)确定夹具体结构和总体结构 (22) (七)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24) 结论 (25)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9)

一、绪论 (一)钻孔夹具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夹具设计的重要阶段,它在分析各种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要完成下列设计工作:[1] ①研究壳体零件原始资料,明确设计要求。 ②拟订钻孔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 ③绘制夹具总图,标注有关尺寸及技术要求。 ④绘制零件图。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机床夹具设计是工艺装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应深人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再进行具体的设计。而深入生产实际调查研究中,应当掌握下面的一些资料:[1] (1)工件图纸;详细阅读工件的图纸,了解工件被加工表面是技术要求,该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装置中的特殊要求。 (2)工艺文件:了解工件的工艺过程,本工序的加工要求,工件被加工表面及待加工面状况,基准面选择的情况,可用机床设备的主要规格,与夹具连接部分的尺寸及切削用量等。 (3)生产纲领:夹具的结构形式应与工件的批量大小相适应,做到经济合理。 在本次毕业设计的夹具要求是中小批量生产的夹具设计。 (4)制造与使用夹具的情况,有无通用零部件可供选用。

钻头修磨资料

钻头修磨培训教材 麻花钻的刃磨需要注意的几点: 1、麻花钻的顶角一般是118°,也可把它当作120°来看待。 2、两条主切削刃的长度和角度要对称,(因为观察时两钻刃一前一后,会产生视差,观看两钻刃时,往往感到左刃(前刃)微高。这时将钻心绕轴线旋转180,这样反复几次,如果看的结果一样,就证明对称了。) 3、要保证磨出正确的后角,后角角度磨的适合,锋尖对中,两刃对称。 4、将横刃修短一些,但不能修没了。可以减小进给抗力。 5、刃磨的过程中应经常浸入水中冷却。避免刃口退火。不可造成刃口变色。 6孔径和粗糙度要求不严的孔,可以适当保持两刃口略微不平衡。这样钻出的孔口部的孔径略大,可以减少刃带和孔壁的摩擦。 7、硬质合金钻头不能浸入水中冷却。 8、钻削时,钻头应排屑轻快,无振动,孔径无扩大。

刃磨钻头主要掌握几个技巧: 1、刃口要与砂轮面摆平。 磨钻头前,保证刃口接触砂轮面时,整个刃都要磨到。位置摆好再慢慢往砂轮面上靠。 2、钻头轴线要与砂轮面斜出60°的角度。 此时的角度不对,将直接影响钻头顶角(120°)的大小及主切削刃的形状和横刃斜角。 3、由刃口往后磨后面。 从钻头的刃口先开始接触砂轮,而后沿着整个后刀面缓慢往下磨。钻头切入时可轻轻接触砂轮,先进行较少量的刃磨,并注意观察火花的均匀性,及时调整手上压力大小。 4、钻头的刃口要上下摆动,钻头尾部不能起翘。 这是一个标准的钻头磨削动作,握钻头前部的手要均匀地将钻头在砂轮面上上下摆动(目的:磨后角),而握柄部的手却不能摆动,还要防止后柄往上翘,即钻头的尾部不能高翘于砂轮水平中心线以上,否则会使刃口磨钝,无法切削。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钻头磨得好与坏,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5、保证刃尖对称,保证后角。 一边刃口磨好后,再磨另一边刃口,必须保证两边刃口要对称。钻头切削刃的后角一般为10°-14°。 后角大,刃口锋利,切削省力,适合铝、树脂、铸铁、黄铜等的切削,过大则:切削刃太薄,钻削时振动厉害,易崩刃,孔口呈三边或五边形,铁屑呈针状;后角小,适合对较硬的材料进行切削。过小则:钻削时轴向力很大,不易切入,切削力增加,钻头发热严重,甚至无法钻削。 6、两刃磨好后,对直径大一些的钻头需要修横刃。 钻头两刃磨好后,两刃锋尖处会有一个平面,即横刃。横刃的修磨很重要,影响钻头的中心定位与切削阻力。注意在修磨刃尖倒角时,千万不能磨到主切削刃上,直接影响钻孔。 横刃的特点及横刃修磨方法 6.1:特点 6.1.1横刃长 1)不锋利、阻力大、排屑不畅、容易偏心、磨损快。 6.1.2横刃过小 1)排屑好,钻头易裂口,导向性不好,孔径不易控制,适用于紫铜 6.2修磨方法 6.2.1普通麻花钻的横刃修修磨方法 横刃处理时,缩短横刃的宽度,使钻心的横刃与主切削刃接近十字交叉,减少钻削中的轴向力和钻削中的转矩。定心精度大为提高。可在 一定条件下取消中心钻,提高加工效率和缩短生产节拍。 当然,磨钻头没有一定的定式,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通过比较、观察、反复试验,定会把钻头磨得更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及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胡忠举 年月日 目录 第1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2) (一)轴类零件的用途 (2) (二)导杆的技术要求 (2) 第2章确定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 (4) (一)确定毛坯的总类 (4) (二)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 第3章工艺路线设计 (6)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6) (二)制定工艺路线 (7) (三)工序设计 (8) 第4章选择机床和工艺设备 (10) 第5章确定工序的基本余量 (11) 第6章确定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14) 第7章小结 (16) 参考文献 (16) 第1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 (一)轴类零件的用途 本次课程设计零件为一导杆,属轴类零件。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 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导杆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 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故其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产品中。 (二)导杆的技术要求 1.导杆的技术要求全部技术要求绘制在图中。其表面要求热处理 30~36HRC; a、孔20要满足以中心轴线E为基准的对称度要求为,垂直度要求为; b、轴右端18要满足以中心轴线E为基准的同轴度要求为 ; c、轴内螺纹孔4xM6-6H满足深度为8,以中心轴线D为基准的位置度要求满足。 2.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尺寸,公差 及技术要求齐全。 零件图样分析

(1)该零件轴段的安排是呈阶梯型,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要有较高的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最高达到了μm。零件的中心轴是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2)20021.00 Φ+mm对公共轴线的对称度为,垂直度为。 (3)180025.0 Φ-mm的圆柱面对公共轴线的同轴度为。 (4)4?M6-6H对公共轴线的的位置度为。 (5)零件的材料为38Cr。 (8)热处理30~36HRC。 (9)轴大端加工出C3倒角,轴小端加工出C2倒角。 该零件属于轴类零件,它的所有表面均需要切削加工,各个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不难获得。该零件除工作表面 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较低,通过车削,钻削等的一次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3.零件的工艺分析 (1)零件的毛坯材料为45,是典型的轴用材料,综合机械性能良好。该材料是优质合金钢,经调制处理之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经淬火加高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韧性和塑性。 (2)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和生产类型,表面加工根围粗加工和精加工。加工时应把精加工和粗加工分开,这样经多次加工以后逐渐减少了零件的变形误差。 (3)此零件的毛坯为模锻件,外形不需要加工。

麻花钻的刃磨方法及步骤

麻花钻的刃磨方法及步骤 麻花钻的刃磨好坏,直接影响钻孔质量和钻孔效率。 要求: 1.掌握麻花钻的刃磨方法及刃磨步骤 2.检查麻花钻的刃磨质量 实施过程 麻花钻一般需刃磨两个主后面,并同时磨出顶角、后角和横刃斜角,所以麻花钻的刃磨比较困难,刃磨技术要求较高。 一、刃磨方法与步骤 ①刃磨时,钻头切削刃应放在砂轮中心水平面上或稍高些。钻头中心线与砂轮外圆柱面母线在水平面内的夹角应等于 顶角的一半,同时钻尾向下倾斜[图4-7(a)]。 ②钻头刃磨时用右手握住钻头前端作支点,左手握钻尾,以钻头前端支点为圆心,钻尾作上下摆动[图4-7(b)],并略作旋转,但不能旋转过多,或上下摆动过大。以防磨出负后角,或把另一面的主切削刃磨掉,特别是在磨小麻花钻时更应注意。 ③当一个主切削刃磨完以后,把钻头转过180°刃磨另一个主切削刃,人和手要保持原来的姿势和位置。这样容易达到两刃对称的目的。图4-7 钻头刃磨二、刃磨注意事项 ①砂轮机在正常旋转后方可使用;

②刃磨钻头时应站在砂轮机的侧面; ③砂轮机出现跳动时要及时修正; ④随时检查两主切削刃是否对称相等; ⑤刃磨时要随时冷却,以防钻头发热退火,降低硬度; ⑥初次刃磨时,应注意外缘边出现负后角。 三、检查刃磨质量 刃磨后麻花钻应满足如下要求:麻花钻的两个主切削刃和钻心线之间的夹角应对称,刃长要相等,否则,钻削时会出现单刃切削,或孔径变大等缺陷(图4-8)。图4-8 钻头刃磨对加工的影响检查的方法: 一般采用目测法:麻花钻磨好后,把钻头垂直竖在与眼等高的位置上,在明亮的背景下,用眼观察两刃的长短和高低,但由于视差关系,往往感到左刃高,右刃低,此时要把钻头转过180°,再进行观察,这样反复观察对比,最后感到两刃基本对称就可使用。如果发现两边主刀刃有偏差,必须继续修磨。

年产1200万件W6Mo5Cr4V2高速钢直柄麻花钻头热处理生产线

年产1200万件W6Mo5Cr4V2高速钢直柄麻花钻头热处理生产线车间的任务和工作制度 车间的类别 本次车间设计的类别定为成品热处理车间,主要承担产品最终阶段的热处理任务,主要实施淬火回火、渗碳、感应加热淬火等热处理,以达到产品最终技术要求。这类车间常独立设置,常与机加工车间相邻或设在机加工车间内。本设计方案的车间采用独立设置,故也称作独立热处理车间。 车间生产任务 车间生产任务(或称生产纲领)是指车间承担的年生产量,是车间设计的最基础数据。本设计方案中直柄麻花钻的年产量为1000万件(即330吨),故热处理车间的生产任务是年产1000万件(即330吨)。 本热处理车间生产的废品率为3%(包括热处理报废和运输报废),达30万件(即9.9吨),故热处理车间的实际生产任务为1030万件/年(即339.9吨/ 车间的工作制度及年时基数 生产制度 热处理车间常有长工艺周期的生产和热处理炉空炉升温时间长的情况,所以多数采用二班制或三班制。本设计方案采用二班制。 设备年时基数 设备年时基数为设备在全年内的总工时数,等于在全年工作日内应工作的时数减去各种时间损失,即 F设=D设Nn(1-b%) ——设备年时基数(h); 式中F 设 ——设备全年工作日,等于全年日数(365天)-全年假日(10 D 设 天)-全年星期双休日(106天)=249天; N——每日工作班数; n——每班工作时数,一般为8h,对于有害健康的工作,有时 为6.5h; b——损失率损失率,时间损失包括设备检修及事故损失,工 人非全日缺勤而无法及时调度的损失,以及每班下班前 设备和场地清洁工作所需的停工损失。此处取6%。 计算F设的值:F设=249×2×8×(1-6%)=3744.96≈3744(h) 工人年时基数

钻削加工钻头的磨制方法

1?钻小孔的精孔钻? 钻削直径在(2~16)mm的内孔时,可将钻头修磨成图7-1所示的几何形状,使其具有较长的修光刃和较大的后角,刃口十分锋利,类似铰刀的刃口和较大的容屑槽,可进行钻孔和扩孔,使孔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钻孔或扩孔时,进给要均匀。对钻削碳钢时加工精度可达IT(6~8),表面粗糙度可达Ra~μm。采用的切削用量:Vc?=(2~10)m/min,f=~mm/r。冷却润滑液为乳化液或植物油。 2?半孔钻? 工件上原来就有圆孔,要扩成腰形孔,这就需要钻半孔了。若采用一般的钻头进行钻削,会产生严重的偏斜现象,甚至无法钻削加工。这时可将钻头的钻心修整成凹形,如图7-2所示,突出两个外刃尖,以低速手动进给,即可钻削。

实际钻削时,还会遇到超过半孔和不超过半孔的情况,由于两者的切削分力情况不同,必须对半孔钻的几何参数作必要的修正,若条件可能的话,使用相应的钻套,就更好了。 3?平底孔钻 平底又分平底解体4通孔和平底盲孔,如图7-5(b)、(c)所示。这时,可把麻花钻磨成两 刃平直且十分对称的切削刃,并把前角修磨成3°~8°,后角为2°~3°特别是后角不能大,大了以后不仅引起“扎刀”,而且孔底面呈波浪形,重则会造成钻头折断事故。若钻削盲孔时,应把钻心磨成如图7-5(c)所示的凸形钻心,以便钻头定心,使钻削平稳。 4?薄板钻 在~mm厚的薄钢板、马口铁皮、薄铝板、黄铜皮和紫铜皮上钻孔,不能用普通钻头,否则钻 出的孔就会出现不圆、成多角形、孔口飞边、毛刺很大,甚至薄板扭曲变形,孔被撕破。大的薄板很难固定在机床上,若用手握住薄板钻孔,当用普通麻花钻的钻尖刚钻透时,钻头失去定心的能力,工件发生抖动,刀刃突然多切,扎入薄板,切削力急增,易使钻头折断或手扶不住,

麻花钻的修磨与群钻

课题:麻花钻的修磨群钻 教学目标: 1、掌握标准麻花钻的缺点 2、麻花钻的修磨 3、了解群钻的种类、及修磨 教学重点: 1、麻花钻的修磨 2、群钻的结构 教学难点: 1、麻花钻的修磨 2、群钻的结构、修磨 教学方法: 自学讲授相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复习提问〉 1、三个辅助平面的是如何定义的? 2、顶角、前角、后角的定义以及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引入新课〉 由预习思考中的问题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3.1.2麻花钻的修磨与群钻 一:麻花钻的修磨 (一)、标准麻花钻的缺点: 1、定心不良 由于横刃较长,横刃处存在较大的负前角,使横刃在切削时产生挤压和刮削状态,由此产生较大的轴向抗力,这一轴向抗力是使钻头在钻削时产生抖动引起定心不良的主要原因,并且也是引起切削热的主要主要原因。 2、主切削刃上各点的前角大小不同,引起各点切削性能不同。 3、棱边较宽,副后角为零,靠近切削部分的棱边与孔壁之间的磨擦比较严重,容易发热和磨损。 4、切屑宽而卷曲,早成排屑困难。

(二)、麻花钻的修磨 1、修磨横刃: 修磨横刃时,一方面要磨短横刃,另一方面要增加横刃处的前角,一般直径在5mm以上的钻头均需磨短横刃,使横刃成为原来长度的1/5 ~~ 1/3以减少轴向力,提高钻头的定心作用和切削的稳定性。 增加横刃处的前角,目的是使靠近尊心处形成斜角为τ=200 ~~ 300的内刃,且 内刃处的前角γ 0τ=00 ~~ -150以改善其切削性能。 2、修磨主切削刃: 将主切削刃磨处第二顶角2φ目的是增加切削刃的总长,增大刀尖角ε,从而增加刀齿的强度,改善散热条件提高切削刃与棱边交角处的抗磨性。 3、修磨棱边: 在靠近主切削刃的一段棱边上,磨出副后角α 0=60 ~~ 80并使棱边宽度成为原来 的1/3 ~~ 1/2,目的是减少棱边对孔壁的磨擦,提高钻头的耐用度。 4、修磨前刀面 把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交角前刀面磨去一块,以减少该处的前角。目的是在钻削硬材料时可提高刀齿的强度。 5、修磨分屑槽: 直径大于15mm的麻花钻,可以在钻头的两个后刀面上磨出几条相互错开的分屑槽。这样有利于切屑的排出。 二、群钻 种类:标准群钻,薄板群钻(三尖钻) 1、标准群钻 a、运用:钻碳钢和合金钢材料 b、标准群钻的修磨 (1)、磨月牙槽; (2)、修磨横刃; (3)、磨出单面分屑槽。 2、薄板群钻 3、群钻加工不同材料时的刃磨 (1)、钻削铸铁的群钻 (2)、钻削纯铜的群钻

课程设计

2.1、确定毛胚的制造形式及材料: 考虑到轴承在运动时的偏心载荷产生的振动,为保证零件工作可靠,零件采用吸振性,稳定性较好,切削加工性能好,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有一定的气密性或耐弱腐蚀性 介质的,价格也比较低廉的铸铁HT200。 由于零件尺寸不大,结构比较复杂,因此我们采用铸造的形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2.2、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2.2.1、顶面和底面的加工余量 根据工序要求,顶面和底面加工分粗、精铣加工。各工步余量如下: 粗铣:参照《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7-23。其余量值规定为2.7~3.5mm,现取3mm。表7-27粗铣平面时厚度偏差取-0.28mm。 精铣:参照《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7-24。其余量值规定为0.8~1.0mm,现取1mm。 铸造毛坯的基本尺寸为474+3+3+1+1=482mm。 根据《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5,铸件尺寸公差等级选用CT7,可得铸件尺寸公差为1.6mm。 毛坯的名义尺寸为:474+3+3+1+1=482mm 毛坯最小尺寸为:482-0.8=481.2mm 毛坯最大尺寸为:482+0.8=482.8mm 粗铣后最大尺寸为:474+1+1=476mm 粗铣后最小尺寸为:476-0.28=475.72mm 精铣后尺寸与零件图尺寸相同,即474mm。 钻孔:攻丝:M10-7H 3、工艺规程设计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3.1.1、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选择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A、保证各重要支承孔的加工余量均匀; B、保证装入箱体的零件与箱壁有一定的间隙。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应选择曲轴箱的主要支承孔作为主要基准。即以曲轴箱箱体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支承孔作为粗基准。也就是以前后端面上距顶平面最近的孔作为主要基准以限制工件的四个自由度,再以另一个主要支承孔定位限制第五个自由度。由于是以孔作为粗基准加工精基准面。因此,以后再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主要支承孔时,孔加工余量一定是均匀的。由于孔的位置与箱壁的位置是同一型芯铸出的。因此,孔的余量均匀也就间接保证了孔与箱壁的相对位置。 3.1.2、精基准的选择: 从保证箱体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精基准的选择应能保证曲轴箱箱体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从曲轴箱箱体零件图分析可知,它的顶平面与各主要支承孔平行而且占有的面积较大,适于作精基准使用。但用一个平面定位仅仅能限制工件的三个自由度,如果使用典型的一面两孔定位方法,则可以满足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的要求。至于前后端面,虽然它是曲轴箱箱体的装配基准,但因为它与曲轴箱箱体的主要支承孔系垂直。如果用来作精基准加工孔系,在定位、夹紧以及夹具结构设计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不予采用。 3.2、制定工艺路线 本次毕业设计是对BW150注浆泵曲轴箱的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的设计,对其设计方案的确定最重要的就是对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确定,其次就是夹具的设计。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夹具方面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角0.5×45°和1×45°,以箱体的两侧面为定位基准 140 攻攻M20×1.5-7H的螺纹,以底平面为地为基准 150 攻攻8-M8-7H深10孔深12的螺纹,以底平面为定位基准 160 攻 攻12-M10-7H深13孔深16的螺纹,以右端面为定位基准 170 攻攻8-GM16深34孔深38,M16-7H,M8-7H的螺纹,以左端面为定位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