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艾灸法

7.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 ,后灸腹部、四肢。在施灸过程中,随时 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 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施灸中应 及时将艾条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8.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 艾火。
9.清洁局部皮肤。
10.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 单位,询问患者需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分类处理用物。 12.洗手、取口罩。 13.记录。
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 药燃烧气味。
2.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 现烫伤、水疱等情况,如产生烧灼、 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告知施灸者。
注意事项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颜面部、大血 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2.评估患者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
及对疾病的认识。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退热: 大
椎
实施要点
(一)仪表:符合要求 (二)操作用物: 治疗盘:艾条、打火机(火柴)、小口瓶
、弯盘,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三)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两人核对)。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罚。 4.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
解释。
5.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 意保暖
6.根据医嘱实施相应的灸法。
(1)温和灸:治疗虚寒性慢性疾病。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距离腧穴皮肤2~3㎝进 行烘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一般每外 灸5~10min,至皮肤红晕
为宜。
(2)雀啄灸:治疗常见急性病。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与施灸部位不固 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 不停地移动,也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 或反复旋转。一般灸5min左右。
中医操作艾灸疗法

艾条灸法悬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止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适用范围: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泄、四肢不温等症状。
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易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易施灸。
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打火机、弯盘、小口瓶、酒精灯、纱布、治疗巾、刻度尺,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病例:胃痛(脾胃虚寒)遵医嘱给予内关穴悬灸治疗,日一次。
仪表——核对医嘱——评估评估:女士,您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一会将会给您进行艾灸治疗,为了治疗的安全,需要核对您的信息,您能告诉我您的姓名和年龄吗?我看一下您的腕带,——核对床头卡。
因为您患有虚寒型胃痛,遵医嘱一会给你进行艾条灸法,这个艾条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点燃以后在皮肤穴位上进行一个施灸,利用它的温热和药物的作用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您的胃痛,您愿意接受此项治疗吗?(愿意)有没有药物过敏史?对艾绒过敏吗?是不是在妊娠期?我看一下您的施灸部位,施灸部位皮肤完好,适合施灸,您不要紧张,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淡淡的中药燃烧的气味和局部皮肤红晕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您感觉到烫热或者灼热等感觉,请及时告诉我,我会妥善处理,避免出现水泡,我讲的您能明白吗?还有没有疑问呢?此项操作大概需要20分钟,您可以先去做准备,我去准备用物,一会我们开始进行治疗。
病例汇报:经查阅病例,患者既往体健,无出血性疾病,经评估艾灸部位皮肤完好,患者对艾绒的气味、一般热可以耐受,与患者沟通心理状态良好,表示愿意接受此项操作,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光线明亮、整洁、已关闭窗户,避免对流风。
携用物至床旁:XX您好,为了治疗安全,我再核对一下您的腕带,核对床头卡,现在用物已经准备齐全,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进行治疗了吗?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不舒服,请您及时告诉我,我们取平卧位进行治疗,这样的卧位舒适吗?取穴,现在感觉怎么样(感觉麻麻的)这就对啦,如果感觉酸麻胀痛,这都是得气的表现,清洁艾灸部位皮肤,(用酒精灯点燃艾条)。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凝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
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注:拔罐包括火罐、水罐、药罐3种疗法。
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
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
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一、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二、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咳嗽、喘逆、跌打损伤、胃肠功能失调及神经、血液、妇科等疾病。
如肩胛上背痛、腰痛、腿痛、头痛、感冒、发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痛、咳嗽、哮喘、脐部疾病、毒蛇咬伤等。
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患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注意事项:1、拔罐时患者体位应舒适持久。
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隆突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时,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洗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告知:1、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2、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实施拔罐出的皮肤情况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年龄、体质及心理情况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根据病情选择大、中、小型火罐,罐口平滑)95%酒精棉球、火柴或打火机、止血钳、纱布、污杯、弯盘、屏风、小口瓶、执行单、快速手消毒液.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断体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隔帘遮挡选穴准确选穴,清洁皮肤,用棉球或棉签仔细检查罐口有无残缺和破损,是否光滑拔罐操作者一手拿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口按扣在选定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点燃的明火稳妥迅速的投入小瓶口。
操作艾灸流程

操作艾灸流程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药效
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身体健康。
艾灸可以用于治疗各
种疾病和症状,如寒痹、风湿、肠胃不适等。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
一下操作艾灸的流程。
首先,准备好艾灸工具和艾草。
艾灸工具一般包括艾灸盒、艾
灸条或艾灸壶等。
艾草是一种具有温热作用的中草药,可以促进气
血循环,消除寒湿。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穴位。
根据需要治疗的症状和疾病,选择
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
一般来说,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神阙等。
然后,点燃艾灸工具中的艾草。
将艾草点燃后,等待片刻让烟
雾散去,然后将艾灸工具放在选定的穴位上,让热量和药效渗透到
皮肤深层。
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
艾灸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一般来说,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5-30分
钟左右。
艾灸后,可以用温水擦拭皮肤,以减轻灼热感。
同时,要注意
保暖,避免受凉。
艾灸的频率和次数视个人体质和疾病情况而定,一般可以每周
进行1-2次,连续进行数周或数月。
总的来说,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调理身
体健康,缓解疾病症状。
但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穴位,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如果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
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艾灸气味的耐受、接受程度。
4、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5、心理状况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三、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
3、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然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五、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巾、艾条、打火机、弯盘一套(内有无菌纱布)、小口瓶、酒精灯、棉签、必要时备浴巾、手消、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指压切迹;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距离2-3厘米,时间10-15分钟。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15-20分钟,酌情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
2. 常用施灸方法:(1)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流程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流程
电针疗法:
1.选择体位,取穴消毒
2.取毫针直刺或者斜刺穴位后行针令得气.
3在毫针体上接电针治疗仪输出令患者舒适电流.
4.留针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及不适并及时处理
5.20-30分钟后取针.
艾条疗法:
1.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被灸的穴位.
2.保持2-3cm 距离,使艾灸热辐射被灸穴位温热而无灼
疼.
3.根据情况可灸30-60min.
拔罐疗法:
1.选玻璃火罐数个.
2.取合适体位.用点燃酒精棉球在罐内壁绕上一周,迅速罩
在选定的部位,并留罐数分钟后取罐.
3.罐时左手扶罐,右手拇指按压火罐边缘下皮肤,使出现空
隙即可顺利取罐.
1.拟定耳穴处方寻找耳廓反应点.
2.在反应点几逆行能够针刺或点压使之有酸胀感.
3.耳穴宜交替应用每日或隔日一次.
按摩疗法:
1.明确诊断病情后采用适宜的按.揉.摩擦/推.拿.摇.搬.旋
转.取伸.弹筋,抖.搓.拍打等手法
2.宜轻重适当,使患者感到舒适为度.
针挑疗法:选好挑点消毒,持圆利针刺入挑点进行挑筋或挑提,或挑络.
敷帖疗法:将药物研细末加调和调成粘糊状或制成膏药外敷患部,用纱布或胶布固定一日一次.
三枝针点刺放血疗法:
1. 一手选择合适体位,消毒皮肤 .
2.持三枝针迅速刺入皮肤1.5-3毫米后迅速退出,另一手在针孔周围推压挤捏,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根据病情一日或隔日一次
1.将配制中药合剂投入熏蒸治疗床熏蒸产生中药蒸气 .
2.患者脱衣躺入治疗窗进行蒸疗,每次20-30分钟.
3.蒸疗时注意观察护理,避免烫伤即使处理意外,隔日一次.
4.蒸疗后适当休息并补充水分.。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八项护理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
按摩是通过手法刺激穴位,调动气血运行,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应练习基本的按摩技法,熟悉穴位的位置和刺激方法。
2.手法要轻柔、细腻,力度适中,以不引起疼痛感为宜。
3.穴位按摩时要维持手部温暖,避免出现手冷的情况,同时要注意穴位的清洁卫生。
二、拔火罐拔火罐是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促进气血运行,排除病邪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熟悉拔火罐的方法和手法,避免对皮肤造成创伤或过度疼痛。
2.要注意罐内气压的调节,保持适当的吸附力,避免罐与皮肤脱落或过度吸附对皮肤造成伤害。
3.拔火罐后,要对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红肿。
三、耳穴贴压耳穴贴压是通过贴合特定的耳穴位,刺激脑神经,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耳穴位置和压迫力度,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耳穴进行贴压。
2.要用手指轻轻按压耳穴,力度适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耳部不适。
3.注意耳穴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四、刮痧刮痧是通过特殊的刮痧工具,在患者的皮肤上刮擦产生红肿和淤血,促进身体气血运行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使用带有平滑表面的特殊刮痧工具,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和刺激。
2.刮痧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刮伤皮肤,同时要掌握刮痧的速度和频率。
3.刮痧后,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刺激。
五、火针火针是通过在穴位上点燃艾条,烧灼皮肤,刺激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火针的操作方法和燃烧的适度,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烧伤。
2.点燃后的火针要及时放置在穴位上,避免烧灼时间过长或火针烧断。
3.火针后,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烧伤。
六、艾灸艾灸是通过燃烧艾条,热气温热皮肤,刺激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艾灸的操作方法和艾条的燃烧的适度,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烫伤。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操作规程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
在穴表
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