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内二科甲亢临床路径(新)

内二科甲亢临床路径(新)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一、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病(TCD编码为:BNG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ICD-10 编码为:E03.9)(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

瘿病临床常见证候:气郁痰阻证痰结血瘀证肝火旺盛证心肝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医内科学》。

瘿病临床治疗原则: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TCD编码为:BNG120、ICD-10 编码为:E03.9)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血清甲状腺素(TT4、TT3、FT4、FT3)、血清TSH测定(4)甲状腺彩超、心电图、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甲状腺抗体检测(TgAb、TPoAb、TRAb)、心肌酶、心脏彩超。

(八)治疗方法1.内科基础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气郁痰阻证:理气舒郁、化痰消瘿痰结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痰消瘿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心肝阴虚证:滋阴降火、宁心柔肝4.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5.外治法。

6.其他疗法。

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胸闷、心悸、手颤等主要症状改善;2. TT4、TT3、FT4、FT3、血清TSH测定等相关指标较入院时好转;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一、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新陈代谢加快、神经兴奋性增强等症状。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瘿病”、“肝火旺盛”、“心悸”等范畴。

中医治疗甲亢注重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二、病因病机甲亢病因复杂,主要有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体质因素等。

病机关键在于肝郁化火、心肾不交、阴阳失衡。

三、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存在甲状腺肿大、心悸、手颤、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TT3、TT4、FT3、FT4)升高,TSH降低。

3.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肿大,可伴有甲状腺结节。

四、辨证分型1. 肝火旺盛型:表现为情绪激动、易怒、胁肋胀痛、目赤肿痛、口苦咽干等。

2. 心血不足型:表现为心悸失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爪甲不荣等。

3. 阴虚火旺型: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遗精早泄、月经不调等。

4. 气阴两虚型: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

五、治疗原则1. 肝火旺盛型: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2. 心血不足型:养血安神,调和阴阳。

3. 阴虚火旺型: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4. 气阴两虚型:益气养阴,调和脾胃。

六、治疗方案1. 肝火旺盛型中药治疗:-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川楝子、丹皮、赤芍、生地黄等。

针灸治疗:- 主穴:肝俞、胆俞、太冲、阳陵泉、行间等。

- 配穴:情绪激动加神门、内关;胁肋胀痛加期门、支沟。

2. 心血不足型中药治疗:-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酸枣仁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酸枣仁、远志、茯神、五味子等。

针灸治疗:- 主穴:心俞、脾俞、肾俞、神门、内关、郄门等。

- 配穴:心悸加巨阙、足三里;失眠加照海、申脉。

3. 阴虚火旺型中药治疗:- 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茱萸、丹皮、栀子、柴胡、白芍等。

治疗甲亢的中药方_中医如何治疗甲亢

治疗甲亢的中药方_中医如何治疗甲亢

治疗甲亢的中药方_中医如何治疗甲亢中医治疗甲亢有非常良好的效果,使用中医治疗甲亢是有什么方法的呢?中医是如何治疗甲亢?治疗甲亢的中药方由店铺来为大家介绍! 治疗甲亢的中药方剂甲亢也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它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多系统的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以及高兴奋症状和眼部症状。

关于甲亢的治疗一般以药物为主,再加上手术治疗。

当然还有其特别的治疗方法,就是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甲亢有非常良好的效果,治疗甲亢的中药方剂如下:1、白虎汤合知柏地黄汤用法用量:生石膏先煎好备用,取知母,甘草,生地,山药,太子参,萸肉,麦冬,生牡蛎,五味子,玄参,香附,丹皮。

加水进行煎服,每天使用一剂。

功效主治:对于甲亢患者有滋阴泻火,软坚散结的功效。

适宜人群:比较适用于阴虚头旺,症见面红,心悸,汗出,急躁多怒,纳亢消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的甲亢患者。

2、黄芪生脉饮合杞菊地黄汤用法用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枸杞子,生地,山药,萸肉,白芍,香附,制首乌,生牡蛎,甘草。

用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主治:这具有益气养阴,平肝潜阳的功效。

适宜人群:一般适用于患者表现出心悸怔忡,怕热多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等气阴两虚的甲亢患者。

3、复方甲亢膏用法用量:黄芪、党参、麦冬、白芍、夏枯草各15克,生地、丹参、生牡蛎各30克,苏子、五味子、制香附各10克,白芥子6克。

上方制成膏剂,每次10克,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数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直接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适宜人群:轻度或中度甲亢患者;对硫脲类药物过敏的甲亢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不能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缓解后的巩固治疗。

甲亢患者的自身调节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致病因素与内伤七情关系密切,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戒暴怒,除烦恼,避忧思,乐观豁达,情志舒畅,气血平和,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调摄的第一要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疗指南(2023年实践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疗指南(2023年实践版)

治疗
随访与评估 1.ATD总疗程一般为1~2年。停药后建议随访初期每个月复查甲状 腺功能,每3个月复查TRAb,如病情稳定,则可将随访间隔逐步延长 至3~12个月。 2.131I治疗后,建议1~2个月内复查甲状腺功能,之后6个月内每 4~6周复查甲状腺功能,以及早发现甲减并予治疗,病情稳定后随访 间隔可逐渐延长至6~12个月。手术治疗后,建议每6~8周复查甲状 腺功能,直至病情平稳后逐渐延长随访间隔。
治疗
3.β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通过阻断靶器官的交感神经肾上腺能受体的活性,达到抑制 儿茶酚胺升高的作用,改善烦躁、怕热、多汗、心动过速、肌肉震颤 等症状。另外,还能抑制外周组织T4转换为T3,阻断甲状腺激素对心 肌的直接作用。
治疗
3.β受体阻滞剂:
老年患者、静息心率>90次/min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均可应用该 类药物。首选β1、β2受体阻滞剂盐酸普萘洛尔,10~40 mg/d,每 6~8小时口服1次,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禁用。此时可 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5mg,每 日2~3次,每次25~50 mg。
诊断
诊断
2.Graves病诊断标准: (1)甲亢诊断成立。 (2)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触诊和超声检查证实)。 (3)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 (4)胫前黏液性水肿。 (5)TRAb、TPOAb阳性 在以上标准中,(1)、(2)项为诊断必备条件,(3)~(5)项为 诊断辅助条件。
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诊断
1.甲亢诊断标准:
(1)高代谢症状和体征。 (2)甲状腺肿大。 (3)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 具备以上3项,并除外非甲亢性甲状腺毒症,甲亢诊断即可成立。注 意部分不典型甲亢患者可以表现为单一系统首发突出症状,如心房颤 动、腹泻、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等。淡漠型甲亢患者高代谢症状可以不 明显。少数患者可以无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01-2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01-2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221O1O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图分类号:R256;R24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2.00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y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Graves病是其最常见类型。

本病属中医“瘿病”“瘿气”范畴,中医治疗优势独特。

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供临床医师在采用病证结合方法治疗Grnves病时参考使用,其他原因引起的甲亢,也可参照本指南诊疗。

1疾病诊断和分型标准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基层诊疗指南(2219年)》[]的诊断标准。

1.4中医辨证1.4.1病证结合,分期辨证甲亢以阴虚为本,相火妄盛为标,气滞、痰凝、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因素[O]。

4甲亢早期,为初诊初治期,血清TSH降低,FT3、FT4及TRAb升高。

中医证属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证;或气滞化火伤阴而见阴虚阳亢证。

2)甲亢中期,为抗甲状腺药物(ATD s)减量期,血清FT3、FT4正常,TSH及TRAb尚未恢复正常。

中医证属阴虚阳亢,耗气伤阴之气阴两虚证。

3)甲亢后期,为ATDs维持量期,血清FT3、FT4、TSH正常,TRAb升高或正常。

中医证属痰气交阻,血行不畅之痰凝血瘀证。

1.4.4病证结合,分期论治[O]1.2.2.1早期1)肝郁气滞证: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地柔软,目胀,喜太息,胸胁胀痛,舌淡红,苔白,脉弦。

本证多见于老年淡漠型甲亢患者。

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四逆散(《伤寒论》)或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柴胡、芍药、陈皮、当归、香附、川芎、枳壳(n b弱推荐)。

2)阴虚阳亢证: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一般柔软光滑,怕热多汗,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颤,心悸失眠,食纳亢进,形体消瘦,口干咽燥,月经不调,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数。

中医内科单纯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单纯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单纯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属于中医学“瘦病”的范畴,称为“气瘦”。

发病原因为郁怒忧思,肝失条达,痰气互结于颈部,或因居住山区,长期饮用“沙水”缺碘所致。

如肝郁化火伤阴,可出现阴虚阳亢证,多相当于西医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诊断】1.颈项粗大,一侧或两侧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按之质软不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或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

肿块大者觉局部沉重,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

2 .单纯性甲状腺肿有地方性特点,多见于离海较远的山区,女性多见。

大多发生在青春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基础代谢率正常或偏低。

3 .如兼见心悸、易怒、多汗、消瘦、失眠、双手伸直时震颤、眼球突出等,在甲状腺上可触到震颤,并听到血管杂音,以及心率加快者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征象,基础代谢率常增加30%~50%.有条件者可作甲状腺功能试验[包括甲状腺摄碘率,或血清总甲状腺素(TQ、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游离T、T3(FT4>FT3)测定]。

4 .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如出现脉搏增快,体温升高,剧烈呕吐,腹泻,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现为甲状腺危象,严重的可发生昏迷、休克,危及生命。

此种情况多因精神刺激、感染、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等原因诱发。

【治疗】一、辨证论治单纯性甲状腺肿,治当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为主。

如属甲状腺功能亢进,则予以育阴清火法。

1.痰气郁结颈项一侧或两侧甲状腺日渐肿大,随情绪好坏而增减,按之松软不痛,或可触到结节,一般无全身症状,或见胸闷,干咳声哑,吞咽不利,苔厚白,脉多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方药举例:四海疏郁丸加减。

海藻IOg,昆布10g,牡蛎30g,海蛤粉(包)12g,香附IOg,柴胡5g,枳壳IOg,黄药子12g。

加减:胸闷干咳者,可加郁金IOg,竹沥半夏6g,大贝母IOgo声音嘶哑,加射干10g,木蝴蝶3g0口苦苔黄,加夏枯草15go触有结节,加桃仁10g,莪术10g,红花10g,白芥子10g。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一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E14.901)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E14‎.901)中医诊疗方案‎(二)消渴足病(BWC200‎)—(糖尿病足E1‎4.606)中医诊疗方案‎(三)消渴并痹病(BNV08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E14‎.408+)中医诊疗方案‎二、瘿病(BNG12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05.901)中医诊疗方案‎三、骨痹病(BNV090‎)原发性骨质疏‎松症(M81.991)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E14.901)中医诊疗方案‎消渴(BNV060‎)—(糖尿病E14‎.901)中医诊疗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域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本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1.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l999年W‎H O/ADA所定标‎准,列表如下。

表 1 糖尿病、IGT和IF‎G诊断标准全血血浆静脉血毛细血管血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糖尿病空腹或负荷后2小‎时≥6.1(110)≥10.0(180)≥6.1(110)≥11.1(200)≥7.0(126)≥11.1(200)≥7.0(126)≥12.1(220)糖耐量受损(IGT)空腹或负荷后2小‎时≥6.1(110)≥10.0(180)≥6.1(110)≥11.1(200)≥7.0(126)≥11.1(200)≥7.0(126)≥12.1(220)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或负荷后2小‎时≥6.1(110)≥10.0(180)≥6.1(110)≥11.1(200)≥7.0(126)≥11.1(200)≥7.0(126)≥12.1(220)注:表中血糖单位‎m mol/L,括号内为mg‎/dl。

2.中医辨证标准‎以中医四诊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八纲辨证为‎纲、脏腑辨证为目‎,进行系统辨证。

甲亢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甲亢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甲亢中医针灸治疗方案1.甲亢中医针灸治疗方案2.多年的中医经验告诉你,治疗甲亢的两种办法3.甲亢怎么治疗呢?4.中医如何治疗甲亢甲亢中医针灸治疗方案中医讲求“治未病”,“三分治七分养”,调理养护很重要。

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病,甲状腺病治疗是关键,自我调养是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这里为你开出中医5方调理甲状腺。

一、养精神所谓“气生百病”。

当患者一郁结、紧张时,脖子就会憋闷、眼睛胀痛等。

调查发现,75%以上的甲亢患者发病前都有情绪方面的诱因。

所以,要战胜甲状腺病,关键是减少不良情绪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保持心境的清澈明净,少受外界事物的纷扰,对调养心性还是非常有好处的,日常可通过习字书法、古筝等怡悦情志。

相对于其他许多疾病,甲状腺病的治疗效果通常是比较显著的,即使是甲状腺癌,绝大多数治疗后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二、养体质研究发现,甲亢患者大多为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甲减多发于气虚和阳虚体质者。

阴虚体质者平时怕热、手足心发热、喜吃凉食、肝火偏盛;气郁体质者爱着急、生闷气,郁则不通,身体就容易长肿块或结节;气虚体质者不耐疲劳;阳虚体质者总是手足不温、怕冷,体内气血运行容易瘀滞受阻。

所以,中医治疗甲状腺病多用活血、化痰、散结的方法。

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药物、饮食、运动等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解决甲状腺问题。

三、养经络经络是连接五脏六腑的网络桥梁,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人体气血聚积的交点。

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就会异常,甲状腺就会出现肿大和结节。

经络和穴位就如同脏器在体表的反射部位,不同的甲状腺病反应的敏感区域也不同。

在疾病对应的穴位点上进行自我指压按摩,有助于疏通气血经络,有利甲状腺疾病的康复。

如肝火旺急躁可选择足背肝经的太冲穴,心慌可按摩手臂部的内关穴和耳部的内分泌、神门、交感穴位等,甲亢选择补阴的重要穴位三阴交,甲减可按摩和艾灸强壮穴位足三里和昆仑、照海、关元穴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方案
一、概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主要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即Graves 病)、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此外,还有垂体性甲亢、异位性TSH 分泌综合征等。

Graves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最常见病因,本文主要讨论。

本病可参照中医“瘿病”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病名:瘿病;西医病名: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
(1)高代谢症状和体征。

(2)甲状腺肿伴或不伴血管杂音。

(3)血清T4,T3增高,TSH减低。

2.Graves的诊断
(1)甲亢诊断成立。

(2)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

(3)TRAb和TSAb阳性。

(4)伴浸润性突眼。

(5)其他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
(6)胫前黏液性水肿。

具备前面三项者Graves病诊断成立,甲亢伴浸润性突眼和胫前黏液性水肿进一步支持诊断确立。

【中医辨证分型】
瘿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内伤和饮食、水土失宜,但也与体质因素密切有关。

肝气郁结,气滞痰凝雍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日久引起血脉瘀阳阻,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或痰气郁结化火,或肝郁化火,火热耗伤阴精,导致肝火旺盛、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其中以肝心两脏火旺的病变更为突出。

1.肝火旺盛证
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

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

夜寐不安,心烦,多食易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2.心肝阴虚证
瘿肿或大或小,质软,起病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耳鸣,疲倦乏力,大便溏烂。

舌质红,舌体颤动,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
1.西医治疗原则
(1)本病大多急性起病,积极、正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整个疗程在2年左右,否则易复发。

(2)嘱咐患者忌碘饮食,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品等。

(3)疾病早期,患者症状较为明显,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但因疗程较长,患者难以坚持,故后期症状、体征消失时,可仅以西药维持。

(4)甲亢本身可导致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而服用抗甲亢的药物后,有的患者也
会有类似的改变,因此,需经常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老年或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易出现甲状腺危象,系本病的严重表现,须提高警惕,积极预防。

一旦发生,则应快速作出反应,积极治疗。

(6)以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和手术治疗这三种方法为主。

2. 中医辨证施治
(1)肝火旺盛证
病机概要:痰气交阻,气郁化火,壅结颈前。

痰气郁结化火,或肝郁化火,导致肝火旺盛,故而情绪急躁易怒;火热迫津外泄,故见怕热多汗;肝体阴用阳,肝经火热上炎,肝之阴血不能制约,肝风内动,故而双手震颤;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均乃肝经火旺之象。

治法:清泄肝火。

方药:栀子清肝汤加减(柴胡,生白芍,茯苓,当归,川芎,焦栀子,牡丹皮,牛蒡子)。

(2)心肝阴虚证
病机概要:肝郁化火日久,耗伤心肝之阴。

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日久耗伤阴血,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虚风内动,故见手指颤抖;心阴不足,心失所养,故见心悸不宁;肝失疏泄,横逆侮土,脾失健运,则见疲倦乏力,大便溏烂;肝肾阴血亏虚,无以濡养官窍,改见眼干、目眩耳鸣;舌质红,舌体颤动,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数,皆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养阴精,宁心柔肝。

方药: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茯苓,五味子,当归,丹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

3.其他方法
针灸治疗:①取穴。

间使或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复溜,然谷。

②手法。

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四、疗效评价
本病可以完全治愈,治愈的标准为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但治愈后有一定的复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