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品社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四下 道法第四单元 单元备课

四下道法第四单元单元备课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备课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XXX,2019年版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授课时间:8课时设计者:一、单元课程背景1.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本单元编写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2条和第10条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本地区的环境、经济特点、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
2.教材分析本单元共三课。
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引导学生了解当地风俗及其蕴含的意义。
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了解全国各地和当地的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并能够积极投身于民间艺术的保护之中。
XXX《家乡的喜与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认识到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3.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研究,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研究活动中去。
二、课程目标1.单元目标通过观看视频、调查、辩论、游戏、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学会在行动中尊重自己和他人。
通过探究、游戏、访问、情景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生活。
通过小组合作、调查、游戏、访问、情景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宽待、原谅他人,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同,努力做到和而不同。
通过游戏、讨论、表演、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掌握反思的方法,能够养成反思的好惯。
2.课时目标单元主题: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课题: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课时目标:10.了解当地风俗,体会传统美德,了解节日风俗的美好祝愿和情感,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解读

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次第四单元的备课研究主题为“同题对比学写法,品词析句悟表达”。
一、教材研读“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足见阅读与写作的亲密关系。
-------- 叶圣陶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奔跑,飞舞;驻足,凝望。
这些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语文要素是“1、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2、指向表达: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因此要重视要素之间的关联,理清目标序列。
表1《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课程目标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的表述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单元中的三篇课文,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猫》这篇课文,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如把“小脚印”亲切地称为“小梅花”。
通过丰富的事例表面上说猫的缺点“贪玩、胆小、冷漠”,实际上暗含着喜爱之情。
在这课的教学中,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正话反说”的作用。
《母鸡》一课,作者着重写了自己对母鸡由“厌”到“敬”的情感态度变化,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上,前后形成对比的语句,体会到前面的“抑”目的是为了突出后面的“扬”,前面的“讨厌”,更显得“敬佩”的可贵。
《白鹅》这篇课文,作者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细致地描摹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描写步态和叫声时,和狗、鸭进行对比;写吃相时,称之为“鹅老爷”,着重描写了人“侍候”鹅的场面,妙趣横生的描述,幽默的表达,体现了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
品社四下 第四单元备课

第10课现代交通真方便2课时
第11课现代交通的烦恼2课时
第12课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2课时
第13课生活中的传媒2课时
第14课懂礼守法传信息2课时
第四单元备课
2、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3、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会和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单元活动设计
“现代交通真方便”中,“日新月异话交通”介绍现代交通的发展状况,它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展开。首先,按照交通方式的一般分类,教材分别介绍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在每一类运输方式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予以反映,具有典范意义。为了形象,直观地说明交通的发展,教材中设置了“到达北京,古今不同的交通工具和出行,线路”,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交通的发展。交通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交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与国防建设。教材设置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了解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传媒入手,力图使学生体会到当今飞速发展的通信、传媒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学会安全、有效地使用,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
“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生活中的传媒”“懂礼守法传信息”这三个主题,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单元总目标
1、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单元名称
生活中的交通与通信
单元
四年级四品下册教案

四年级四品下册教案一、第一章:家庭与朋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朋友的含义,认识到家庭和朋友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朋友的关心。
1.2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的定义和家庭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与家人相处,培养家庭责任感。
介绍朋友的意义和如何交友。
讨论如何维护友谊,处理朋友间的问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家庭和朋友的定义及重要性。
使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与家人和朋友的经历。
使用情景剧表演法让学生模拟处理家庭和朋友间的问题。
二、第二章:学校生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学校生活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讲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课外活动和社交。
讨论如何适应学校生活,处理学习压力。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校生活经验。
使用情景剧表演法让学生模拟处理学校生活中的问题。
三、第三章:自我认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评价自己,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3.2 教学内容讲解自我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
讨论如何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介绍如何改进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
讨论如何保持自信,积极面对挑战。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自我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
使用自我介绍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使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提供改进建议。
四、第四章:健康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含义,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讲解健康生活的定义和重要性。
介绍如何处理压力和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讨论如何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健康生活的定义和重要性。
使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习惯。
使用情景剧表演法让学生模拟处理健康生活中的问题。
五、第五章:社会规则与法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的含义,认识到社会规则和法律的重要性。
部编版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单元的重点知识,包括不同的品德与生活主题。
-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生活惯,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 引导学生发展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 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生活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品德与生活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帮助学生理解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和外延。
- 提高学生察言观色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品德与生活- 通过讲解和小组讨论,了解品德与生活的定义和意义。
- 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其中涉及的不同品德问题。
第二课:友谊与信任- 通过故事和游戏,介绍友谊与信任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方法。
第三课:助人为乐- 分享一些助人为乐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喜悦。
第四课:尊重与包容- 通过游戏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做到包容不同意见和观点。
教学方法- 听说读写结合的综合教学法。
- 合作研究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 故事讲解、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方法。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分析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小组合作表现,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及课外参考材料。
- 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图片。
- 角色扮演和游戏相关的道具。
教学安排- 第一课:认识品德与生活(2课时)- 第二课:友谊与信任(2课时)- 第三课:助人为乐(2课时)- 第四课:尊重与包容(2课时)。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中的第一课《社区——我们的家园》。
本课详细内容包括:社区的构成、社区的功能、如何在社区中和谐共处以及我们能为社区做些什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社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
3. 教会学生如何在社区中与邻居和谐共处,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社区的功能,认识到社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社区地图、社区活动照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社区活动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社区中的有趣经历,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社区的构成、功能,让学生了解社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1)让学生观察社区地图,认识社区的各个部分。
(2)讲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我们能为社区做些什么,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份社区活动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构成地理位置与范围人口与设施2. 社区的功能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社会交往3. 和谐共处的方法尊重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参与4. 我们能为社区做的事保持环境卫生参与社区活动帮助邻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美好社区”为主题,画一幅画,展示你对社区的理解和期待。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社区的认识和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部编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部编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部编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10.我们当地的风俗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12.家乡的喜与忧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提高学生自主探素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生:喜欢!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生:(各种回答)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揭示课题)二、认识春节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2.春节的来历。
3.观看春节视频。
4.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①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②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③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④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啊三、猜一猜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并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1.正因为春节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
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2.简单介绍①元宵节:节日来历,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②清明节:由来、习俗:踏青、扫墓、放风筝等。
③端午节:节日来习俗:挂菖蒲艾叶、吃粽子、赛龙舟等。
④中秋节:说说由来,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
⑤重阳节:节日来历,习俗:登高、插茱萸、品重阳糕。
2019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课题马路修到家门口(第一课时)科目品德与社会班级四(1、2、3、4、5 )时间2018 年5月日主备人参备人教学目标1、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
2、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有关信息。
3、培养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有关信息。
教学难点培养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查找一下,有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
搜集最喜欢的交通工具的模型、照片、文字资料等。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车、通航……我们社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1.分组。
根据共同喜好、兴趣,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通过讨论确定一种交通工具作为展示内容。
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2.布展。
每一个小组就确定的交通工具进行全面介绍,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拟订布展计划,布置分工合作事宜。
板书设计马路修到家门口铁路交通工具公路水路课后反思教师集体备课教案课题马路修到家门口(第二课时)科目品德与社会班级四(1、2、3、4、5 )时间2018 年5月日主备人参备人教学目标1、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
2、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有关信息。
3、培养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有关信息。
教学难点培养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合作学习,体验生活1、各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交流小组讨论的内容。
2、各小组展示的交通工具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
二、深化感悟,引导生活1、参观。
可以邀请班上的任课教师,还有外班的老师同学来参观指导绘图和模型。
2、评比。
评出最佳绘图奖、最佳巧手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团队奖。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还可以以出宣传栏、办小报等更多的形式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
板书设计马路最佳绘图奖修到最佳巧手奖家门口……课后反思教师集体备课教案课题交通海陆空(第一课时)科目品德与社会班级四(1、2、3、4、5 )时间2018 年5月日主备人参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多途径的调查搜集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风县思源实验学校集体备课记录2014 年 6月日星期课件《我的爸爸》学生准备:1.调查自己家里添置了什么新出现的生活用品;2.调查家乡有哪些工厂?生产什么产品?家乡的工业特色产品是什么;3.调查感兴趣的生活用品的制造过程;4.收集的有关宣传产品质量的广告词;5.了解自己身边的工人的生产劳动情况;6.了解的感兴趣产品的生产工序,和每道工序的工作要求;7.搜集工人的先进事迹。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60-P63页内容,话题为“餐桌上引出的话题”。
活动一猜一猜食物从哪里来1.师:说到美食,每年最丰盛的一定是年夜饭。
大家看——(课件出示: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享受着丰富的佳肴)这顿美食你们感不感兴趣呀?你们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美食呢?2.师:同学们,你们餐桌上的食物可真丰富啊!可是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来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它们的家吧!(课件放映一组农作物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
)3.小结:看到这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每天必不可少的M饭,大家有没有想过是谁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家的餐桌入手,帮助学生形成食物来自农业的基本概念。
】活动二算一算民以食为天1.师:来看看农民一年要为我们种植多少粮食?大家来算一算,一个人大概每天要消耗0.4公斤粮食,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请你们算算我国人民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要是一个月、一年呢?2.学生算一算后报出得数。
3.小结:由此数字,我们也可以想像到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等每日的需求量也是大得惊人呀!宋庆龄奶奶曾经说过:“稻穗比金子还宝贵。
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
“民以食为天”,是农业支撑了这片天啊!【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算一算,感受粮食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三认一认农业的种类1.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包括的种类很多。
比如说:我们刚才看到的蔬菜、水果,这些属于种植业;鱼、虾、蟹属于渔业;鸡、鸭、牛、羊肉属于畜牧业;(板书贴图)其实不仅仅只有这三种,请你们打开书62页找一找还有哪几种?2.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还有林业和副业。
教师播放有关视频资料。
3.小游戏:老师这儿有两张签,一张写着“农”,一张写着“业”。
每张签打开后都可以看到五种农业生产,请你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哪一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农业,哪些属于农产品。
】活动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农业1.分小组探究农业与吃、穿、用的关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产品和农业有关。
教师分组提要求:组长组织大家积极讨论,每个同学都要踊跃发言,记录员将说到的农产品进行记载。
2.全班交流。
教师提要求:发言的小组声音要大,让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听见,如果是探讨相同话题的小组,要特别注意,你的记录里,别人谈到的要打个勾,以便待会交流的时候不重复,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他们交流了多少种。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小组的学习,大家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4.小结:的确,我们生活的吃、穿、用、行等等各方面都和我们的农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的国徽上有——(学生说:谷穗)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让我们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农业与人们生活得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种植业畜牧业副业林业渔业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4-P69页内容,话题为“粒粒皆辛苦”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一背一背吟诗知辛苦1.师: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在语文课上学过一首古诗《锄禾》吗?我们一起来背背。
2.师:谁知道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3.小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是怎样辛苦劳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水稻是怎么来的,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古诗引出话题,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访一访水稻的生长过程1.师:水稻是怎样种出来的呢?课前同学们采访了身边的农民或查找了有关资料,肯定收获很大。
把你们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吧!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水稻种植要经过育秧、插秧、除草、杀虫、收割、脱粒、加工的过程。
在播种之前,农民还要选种,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师:在这些过程中,农民是怎样劳动的呢?谁能说给大家听? 4.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验农民弯腰插秧情境。
)5.学生结合P65页的《体验日记》,说说自己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和感想。
6.总结: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农民确实付出了辛苦的劳动,遇到干旱和大风等自然灾害,农民的劳动更辛苦。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感受“M饭好吃田难种”。
】活动三夸一夸劳动人民的智慧1.师:丰收的田野中不仅凝结着农民辛勤的汗水,还有他们的智慧,比如书上P67页的农谚,它是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经验的总结。
大家知道这些农谚是什么意思吗?(相机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的由来)2.学生说说搜集的农谚。
3.师:同样是种棉花,华北是“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华中是“清明前,好种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4.师: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正向科学、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农产品更加讲究绿色、营养、无公害。
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你知道哪些?5.师:说到现代农业,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呢?6.小结: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我们周围的农业发展,看看有没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你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不妨给农民伯伯们写封信,把先进的技术介绍给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农谚、农民科学家的故事和现代农业技术,感受农民的智慧。
】活动四做一做爱惜粮食是美德1.师:我们要尊重农民,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我们该怎样去做呢?除了节约粮食还可以怎样做?2.小结:看看我们的教室,手中的教科书,学习用的桌椅,还有我们身上的衣服、农产品,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所以我们要从我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去寻找身边浪费粮食的事例,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反思,明白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爱惜它。
】板书设计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粒粒皆辛苦:育秧插秧除草杀虫收割脱粒加工劳动人民的智慧:农谚农业科技园水稻之父—袁隆平爱惜粮食是美德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70—p75内容,话题为“生活离不开工业”和“一支牙刷的自述”活动一感知工业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食品、服装、电视、汽车等)2.师:你们知道这些礼物是怎样来的吗?3.师:今天我们就重点探究工业(板书:工业)4.(课件出示:工业分类)师:读了资料你们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轻工业重工业)5.小结:按造产品的用途不同,工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轻工业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等。
【设计意图:创造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工业;引导学生学习小资料,使学生对工业及工业产品有初步的感知,为后面的教案奠定基础。
】活动二工业与生活的关系1.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些生活用品,请同学们说说,它们哪些属于工业产品,它有什么用途。
(课件:出示肥皂、蛋糕、衣物等。
)2.师:请大家想想家里生活用品中,哪些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它们各有什么用途?3.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知道了什么?(生活用品大部分来自工业产品,人们的生活与工业每时每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4.小结:生活用品大部分来自工业产品,人们的生活与工业每时每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生活用品来自于工业产品,及它们的用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用品大部分来自工业产品,人们的生活与工业每时每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活动三工业发展使我们生活更美好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科书的两组图)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受?2.师:近几年家里还添置哪些新出现的生活用品,它们给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和改善?3.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知道了什么?4.小结: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为人们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齐全,先进的工业产品将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生活越来越方便、舒适、美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教科书中的两幅图,交流近年家中添置的新生活用品,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为人们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齐全,先进的工业产品将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生活越来越方便、舒适、美好。
】活动一牙刷的生产过程活动四:牙刷的生产过程1.师:今天我们来谈论有关牙刷的话题。
(板书课题:“一支牙刷的自述”)2.师:你们知道牙刷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3.师:牙刷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吗?请大家看视频“一支牙刷的自述”(播放课件)4.师: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5.师:除了牙刷外,你还知道哪些日用品的生产过程?6.师:大家了解了这些生活用品的制造过程,你们有什么感受?7.小结: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即使是一件小小物品,也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才能制造出来。
【设计意图:出示“一支牙刷的自述”视频,旨在创造直观牙刷制造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一支小小的牙刷,也要经过复杂的工序才能制造出来。
同时引导学生交流,旨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即使是一件小小物品,也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才能制造出来】活动二复杂的工序,严格的要求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4—75页的内容。
2.再请学生六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厂长、工人、质检员、学生等角色,表演教科书中的场景3.师:从刚才的表演中你们了解到工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是如何分工的?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在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工人们有哪些要求?4.小结:看来在工业生产中,工人们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对自己的工序负责,同时在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工人有很高的要求。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在工业生产中,工人们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对自己的工序负责,同时在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工人有很高的要求。
】活动三质量是产品的生命1.(课件出示:砸冰箱的故事)师:请一位同学读故事。
2.师:厂长的做法对不对?(学生讨论)3.学生发布课前收集的有关宣传产品质量的广告词4.每人设计一条宣传产品质量的广告用语,并全班交流。
5.小结:产品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砸冰箱的故事和发行质量广告词与设计质量广告语,感知产品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生命。
】板书设计11、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工业轻工业工业生活----密不可分重工业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76—p78内容,话题为“咱们工人有力量”活动一辛劳的工业生产者1.师:美好、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而优质,先进的工业产品离不开,劳动生产者,今天我们探究第三个话题“咱们工人有力量”2.(课件《咱们工人有力量》)师:千千万万的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为我们创造了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