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理气药概述

合集下载

十五章理气药

十五章理气药

香 附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晒干、生用,或醋炙用。
【处方名】
香 附 香附子 香附米 光香附 醋香附
【药性】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主入肝经气分, 芳香辛行,善散 肝气之郁结,理 气调经止痛,为 妇科调经之要药,
2.呕吐、呃逆证。 .呕吐、呃逆证。 --配伍生姜、竹茹、大枣如橘皮竹茹汤(《金 -- 匮要略》); 脾胃寒冷,呕吐不止--配生姜、甘草同用,如 姜橘汤(《活幼心书》)。 3.湿痰、寒痰咳嗽。本品为治痰之要药。 .湿痰、寒痰咳嗽。 湿痰咳嗽--配半夏、茯苓等,如二陈汤(《和 剂局方》)。 寒痰咳嗽--配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如苓甘 五味姜辛汤(《伤寒论》); 脾虚痰湿犯肺--配党参、白术同用,如六君子 汤(《医学正传》)。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生用或炒用。
【处方名】
川楝子 金铃子
【药性】 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 行气止痛,杀虫。
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 泄郁热、行气止痛。其毒 性又能杀肠虫
【应用】
1.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 .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 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 痛--配延胡索配伍,如金铃 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 集》); 肝胃气痛--配延胡索,或 以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用。 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 -配延胡索、香附、橘核、芒 果核等同用; 寒疝腹痛--配暖肝散寒之 品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 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2.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本品为妇科调 .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经之要药。 月经不调、痛经,可单用,或与柴胡、川芎、当 归等同用,如香附归芎汤(《沉氏尊生》); 乳房胀痛,多与柴胡、青皮、瓜蒌皮等同用。 3.气滞腹痛。 .气滞腹痛。 脾胃气滞证、脘腹胀痛、纳呆--配砂仁、甘草, 如快气汤《和剂局方》,或上方再加乌药、苏叶同 用,如缩砂香附汤(《世医得效方》)。

15理气药

15理气药

枳实破气作用较强,能伤正气, 枳实破气作用较强,能伤正气,如属脾虚而气滞 食积者。必须配以补气健脾之品,否则不可轻投。 食积者。必须配以补气健脾之品,否则不可轻投。 枳实与枳壳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或甜橙等 的果实,枳实为其幼果,枳壳为其接近成熟的果实( 的果实,枳实为其幼果,枳壳为其接近成熟的果实 去瓢)。 去瓢 。两药 功用相似, 但枳实作用较猛烈 破气除痞、 作用较猛烈, 功用相似 , 但枳实 作用较猛烈 , 破气除痞 、 消积导 滞多用;枳壳作用较缓和 行气宽中、 除胀满多用。 作用较缓和, 滞多用 ; 枳壳 作用较缓和 , 行气宽中 、 除胀满多用 。 枳实与厚朴均能治食积便秘, 枳实与厚朴均能治食积便秘,去有形实满及湿滞 伤中。 然厚朴苦温燥湿, 散满力强,又长于燥湿化 伤中 。 然厚朴苦温燥湿 , 散满力强 , 湿满为优 枳实苦降下行, 气锐力猛, 为优; 痰 , 治 湿满 为优 ; 枳实苦降下行 , 气锐力猛 , 尤善 为良。 逐宿食,通便闭, 实满为良 逐宿食,通便闭,治实满为良。
山楂、 山楂、神曲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白术 湿热积滞,泻痢后重—黄连、 湿热积滞,泻痢后重—黄连、大黄 热结便秘—大黄、芒硝、 热结便秘—大黄、芒硝、厚朴
2 行 气 止 痛
破气行滞止痛--气滞胸胁疼痛---川芎 破气行滞止痛--气滞胸胁疼痛---川芎 --气滞胸胁疼痛---
寒凝气滞--桂枝 寒凝气滞--桂枝 --
三、选药配伍 选行气理脾和胃药 1.脾胃气滞 脾胃气滞 湿热困脾—清热利湿药 湿热困脾 清热利湿药 寒湿困脾—温中燥湿药 寒湿困脾 温中燥湿药 配伍 饮食积滞—消食导滞药 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药 脾胃虚弱—健脾胃药 脾胃虚弱 健脾胃药
┌选疏肝理气药 肝郁气滞│ 肝血不足— 2.肝郁气滞│ ┌肝血不足—养肝柔肝药 配伍│寒滞肝脉— └配伍│寒滞肝脉—暖肝散寒药 兼瘀血— │兼瘀血—活血祛瘀调经药 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健脾和胃药 ┌选降气平喘药 肺气壅滞│ 外邪犯肺— 3.肺气壅滞│ ┌外邪犯肺—宣肺化痰止咳平喘药 配伍│痰热郁肺— └配伍│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药 肾不纳气— └肾不纳气—温肾纳气药

理气药()

理气药()

脘腹胀痛
与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 与当归、香附、木香等同用
寒疝腹痛
痛经
⒉尿频,遗尿
温肾散寒、缩尿止遗
乌药
第四十三页,共64页。
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 四、用法用量: 煎服,3~ 10g
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 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乌药
第四十四页,共64页。
川楝子与乌药的比较:
同点:
善治疝气疼痛
异点:
三、临床应用: ⒈气滞胁痛,腹痛
香附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与柴胡、川芎、枳壳等同用
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
配高良姜
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
与小茴香、乌药、吴茱萸等同用
寒疝腹痛
疏肝行气、调经止痛
⒉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与柴胡、川芎、当归等同用
月经不调、痛经
与柴胡、青皮、瓜萎皮等同用
乳房胀痛
四、用法用量: 煎服,6 ~ 12g 醋炙止痛力增强
木香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功效
行气止痛 健脾消食
主治病证
脾胃气滞证
泻痢里急后重
腹痛胁痛,黄疸
歌括:
木香行气,醒胃悦脾,气滞胀痛,食积泻痢。
第二十三页,共64页。
木香
三、临床应用:
⒈脾胃气滞证
行气止痛
(善通行脾胃之滞气)
与陈皮、砂仁、檀香等同用
与党参、白术、陈皮等同用
⒊头癣
杀虫疗癣
以本品焙黄研末,制为软膏涂敷
第三十九页,共64页。
四、用法用量:
川楝子
煎服3 ~ 10g。外用适量
炒用寒性减低
五、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 续服用

中药学课件15理气药

中药学课件15理气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理气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 依据。
临床应用拓展
消化系统疾病
理气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应 用广泛,如胃炎、胃溃疡、肝炎 、肝硬化等,能有效缓解胃痛、
腹胀、恶心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理气药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等也有显著疗效,能改 善呼吸道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05
理气药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药理研究进展
药效成分研究
通过对理气药的药效成分进行深入研 究,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 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机制
进一步探讨理气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揭示其通过调节人体内的气血运行、 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 挥治疗作用。
• 脾胃气滞证: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失常。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宜健脾和胃,行气止痛。常用理气药物有陈皮、枳实、木香等。
• 肺气壅滞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痰多色白或黄稠难咳出。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数。治宜 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常用理气药物有杏仁、桔梗、前胡等。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抗心肌缺血
一些理气药具有抗心肌缺 血作用,能够增加冠脉血 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
抗心律失常
部分理气药具有抗心律失 常作用,能够调节心脏传 导系统,改善心律失常症 状。
降血压
一些理气药还具有降血压 作用,能够扩张血管,降 低血压。
03
常见理气药介绍
陈皮
01
02
03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肺经。
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发现理气药对神经系统疾病 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也有一定的治 疗作用,能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 善患者情绪。

中药药理学理气药

中药药理学理气药
理气药
概述 一、概念
凡以舒通气机、消除气滞、调整脏腑功能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为理气药。
常用理气药:青皮、陈皮、枳实、枳壳、厚朴、木香、香附、乌 药、大腹皮等。
二、药理作用
(一)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调节作用
当胃肠平滑肌 兴奋时:表现为抑制作用 抑制时:表现为兴奋作用
(1) 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 离体肠管 收缩力↓、紧张力↓(收缩幅度↓) 对抗Ach、BaCl2、毛果芸香碱兴奋肠管的作用(根据产生对
抗作用所需Ach的浓度的比较,其中以青皮、陈皮、枳实、枳壳 的作用最强,且枳实强于枳壳,青皮胜过陈皮。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2) 预防肝内胆汁淤滞所致黄胆,与理气药(青皮)“舒肝止 痛、破气化滞”功能相关,中医认为气滞与肝的疏泄失常密切 相关。
(3) 预防胆固醇结石的产生:已知胆汁中胆盐、胆固醇比例合 适可促进胆固醇溶解,当胆盐↓、胆固醇↑,易形成→胆结石。
(4) 临床用理气方(陈皮、木香、枳壳、白芍)给胆道手术后 病人服用,能显著松驰Oddi氏括约肌,同时降低胆囊压力。
3、利胆作用
不少理气药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使胆汁流量明显↑,如沉香、 青皮、香附均可使胆汁流量↑,利胆作用可维持2-3小时以上。
表 - 4 理气药对胆汁流量的影响
以给药前为100%; 给药后 -↓、+↑ 胆汁流量的变化 (ml/ h)
X P<0.05
P<0.01

中药学课件第十五章 理气药

中药学课件第十五章  理气药

特点:辛散苦降而温通,芳香性燥,可升 可降,通行三焦胃肠气滞,称之为行 气止痛要药。 应用: 脘腹胀痛食欲不振 1、用于脾胃气滞证 痢疾腹痛里急后重 用木香苦温以胜寒湿,辛香以行滞气。 如木香调气散(木香、砂仁、藿香等) 治呕吐胀満。或香连丸治痢疾。若脾虚
气滞者,常用香砂养胃丸,或香砂六君子汤, 健脾丸,若食积气滞者,常用木香丸, 木香顺气丸,木香槟榔丸等。 湿热黄疸 2、 用于湿热郁蒸肝胆之 胁肋胀痛 脾胃气 口苦苔黄 滞,肝失疏泄所致, 用木香健脾而祛湿邪, 如木香、大黄、柴胡、郁金、枳壳、茵 陈、金钱草等同用。
薤白《别录》



性能:辛、苦、温 归肺、胃、大肠经。 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称之为通胸阳治胸痹症之要药。 应用: 胸闷刺痛,胸痛彻背 1、用于胸痹证 喘息咳嗽,不能平卧 痰浊停滞胸中,胸阳不得宣通所致。用薤白 温散通阳而行气滞。为治胸痹证要药。如瓜 楼薤白白酒汤,瓜楼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 桂枝汤。
总之,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 能宣通胸中之阳气,以散阴寒之结滞,涤 痰浊而治胸痹,为胸痹证要药。对胸阳不 振,寒湿痰浊凝郁胸中所引起的胸痹,喘 息咳嗽,胸痛彻背,气短不得平卧等症, 用之每见良效。
佛手—疏理肝气,和胃止痛化痰主肝气 郁滞证,脾胃气滞证痰湿停聚证。 沉香—温中止痛,止呕,纳气平喘,主 行理气滞 寒凝气滞证,脾胃虚寒证,肾不 纳气之咳喘证。 川楝子—止痛杀虫,主肝气郁滞证,肝 胃不和证,虫积腹痛。外用治 头癣。 檀香—止痛,温胃止呕。主寒凝气滞证, 气滞血瘀证。
第15章 理气药
一、含义: 凡能调理气分,疏畅气机,消除气滞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称行气药,又称理气药,其中功效特 别强的药物称破气药。 概念: 气机---指气的功能活动及脏腑之气的运行通路。 气滞---指体内气机运行不畅。 行气---指治疗因气滞产生的病症。 破气---指用理气药中功能较强的的药物治气滞重证。 降气—指治气逆上的方法。 疏肝—是治疗肝气郁滞的方法。

理气药 概述

理气药 概述
理气药-概述
含义:又称行气药。以疏理气机为主要功效, 治疗气机不畅之气滞证、气逆证的药物。 药性:辛,苦,温,气味芳香。归脾、胃、肝、肺经。 通过调畅气机而达止痛、散结、降逆之效。 功效: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 破气散结、降逆止呕。 适应范围:气滞证、或气逆证。 1.脾胃气滞 - 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 腹泻或便秘等。 2.肝气郁滞 - 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 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3.肺气壅滞 - 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13
范旭阳 fanxuyang
玫瑰花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应用】1.肝胃气痛,食少呕恶。 2.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 3.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
14
范旭阳 fanxuyang
梅花(绿萼梅)
【药性】微酸,平。归肝、胃、肺经。 【功效】疏肝和中,化痰散结。 【应用】1.肝胃气痛,郁闷心烦。 2.梅核气。 3.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3~5g。
11
范旭阳 fanxuyang
佛手
【药性】辛、苦、酸,温,肝、脾、胃、肺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应用】1.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2.脾胃气滞,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3.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3~10g。
12
范旭阳 fanxuyang
香橼
【药性】辛、苦、酸,温,肝、脾、肺经。 【功效】疏肝理气,宽中,化痰。 【应用】1.肝胃气滞,胸胁胀痛。 2.脾胃气滞,脘腹痞满,呕吐噫气。 3.痰多咳嗽。 【用法用量】煎服,3~10g。
15
范旭阳 fanxuyang
药名 共同
玫瑰花
梅花
疏肝解郁。肝。 温。 平。 温。脾。 和血止痛。 跌仆损伤 胃,肺。 化痰散结。 梅核气。

理气药

理气药

中药分类——理气药【【【【理气药综述】】】】凡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平降气逆、消除气滞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因其善于行散气滞故又称为行气药,作用较强者称为破气药。

理气药多辛、苦,性温,气味芳香,能入脾、胃、肺、肝经,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降逆等功效,主要治疗气滞、气郁和气逆证。

中医理论认为气运行于全身,贵在流通疏畅,如果某些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使气的流通发生障碍,则会出现气滞。

所谓气滞,就是指气机不畅、气行阻滞的证候。

多由于冷热失调、精神抑郁、饮食失常以及痰饮湿浊等因所致。

气滞病症,主要为胀满疼痛。

气滞日久不治,可进而生痰、动火、积留血液。

气滞的临床表现以胀闷、疼痛为主。

由于气机阻滞部位的不同,又可表现出不同证候。

如脾胃气滞可致脘腹胀痛、嗳气、呃逆、大小便失常;肝郁气滞常表现为胸闷胁痛、食欲不振,以及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肺气壅滞出现咳喘等。

气滞的症状在慢性胃炎、溃疡病、胆道疾病、慢性肝炎等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妇女痛经等疾病中皆可见到。

理气药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胸部气滞、胸痹疼痛,肝气瘀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

分别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止痛、疏通气机、宽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根据理气药的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理脾和胃药、疏肝解郁药、疏肝和胃药和通宣理肺药4类。

根据理气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又可分为行气药(含调气、匀气、疏气、顺气药)、降气药、破气药3类。

气滞的治疗原则是理气或行气。

理气药的药性多为味辛、苦,性温或微温,如橘皮、青皮、木香;个别药物性平,如香附、柿蒂等;少数药物例外,如少数药物具有寒性或微寒性,如川楝子、青木香为寒性,枳实为微寒。

乌药单具辛味,川楝子单具苦味,柿蒂苦、涩,香附兼微甘。

由于辛能行能散,苦能泄降,性温能温通,故具有辛、苦、温或辛、温性味者,行气降泄之力较大。

理气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气滞证或气逆证并以脾胃气滞证、肝气郁滞证、肺气壅滞证为多见,故本类药物主归脾、胃、肝、肺经;枳实、木香、薤白并能通泄大肠;沉香、乌药兼入肾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理气药Qi-rectifying medicinals
第一节概述
概念:
⚫凡能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消除气滞,气逆为主要功效,主治气滞和气逆病症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功效: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主治:气滞所致的闷,胀,痛;
气逆所致的恶心,呕吐,呃逆,喘息等证候。

对主治病症的认识:
⚫气滞:脾胃气滞肝郁气滞
脏腑功能失调是气滞证的主要病因。

气逆:胃气上逆肺气上逆肝气横逆
现代医学认识: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等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月经失调,抑郁焦虑等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1.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胃肠运动失调常为脾胃气滞,胃气上逆,肝气横逆等气机逆乱症候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离体胃肠平滑肌实验法为常规的药物初筛方法。

✓在体实验:胃肠内及胃肠外多途径给药,观察药物对胃肠平滑肌的影响
2.利胆作用
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异常为肝郁气滞的病理基础。

⚫对胆汁分泌量、胆囊运动及胆道括约肌紧张度的影响。

⚫对胆道感染、胆结石动物模型模型的治疗作用。

3.抗溃疡作用
采用化学性,物理性刺激
以及通过应激状态诱发溃疡模
型,以胃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溃疡愈合程度,胃酸分泌量,
胃蛋白酶活性,胃黏膜血流量
为指标,考察理气药的抗溃疡
作用。

A/a: Control B/b:ethanol-induced ulcer in rats
Barka Z. B., etal. J Funct Foods,2017, 30,263
4.改善神经精神活动作用
疏肝解郁功效与改善神经精神活动(抗抑郁作用)有关。

抑郁症动物模型:
⚫药物诱发的模型:育亨宾模型,5-羟色氨酸诱发的甩头行为,利血平致单胺类递质耗竭模型等。

⚫改变环境条件诱发的抑郁模型:束缚,隔离,疲劳应激,行为绝望,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慢性温和应激等。

1.调节胃肠运动
⚫部分理气药如枳实,枳壳可兴奋胃肠平滑肌,促进胃肠运动。

⚫大多数药如枳实,枳壳,陈皮,木香等:松弛胃肠平滑肌,抑制胃肠运动。

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陈皮
2.调节消化液分泌,抗溃疡
⚫含挥发油的理气药如木香,陈皮等:促进消化液分泌,呈现健胃和助消化作用。

⚫含甲基橙皮苷的理气药(如陈皮):对抗病理性胃酸分泌增多,具有抗溃疡作用。

木香
3.促进胆汁分泌
◆利胆作用是其疏肝理气,治疗肝炎、胆囊炎的药理学基础。

◆枳实、陈皮、青皮和香附具有利胆作用。

青皮
4.对子宫平滑肌的调节作用
枳实,枳壳,陈皮,土木香兴奋子宫平滑肌,而香附,青皮,乌药等能使痉挛的子宫平滑肌松弛。

5.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作用机制与直接扩张支气管,抑制迷走神经功能,抗过敏介质释放,兴奋β受体有关。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含有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的理气药,如枳实,枳壳,青皮等,静脉注射给药具有强心,升高血压,抗休克作用。

◆理气药调节胃肠道运动,调节消化液分泌,抗溃疡,保肝利胆是其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的药理学基础;
◆理气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是其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调经的药理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