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

地下室外墙的设计

审定:李绪华

审核:苑清山

编制:覃嘉仕

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所

二○○九年八月

第一部分: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近年来在民用建筑的单层和多层地下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基础形式,本文仅就施工图中常室结构以及荷载不大的小高层结构中应用十分广泛,对其中的技术细节进行交用的设计方法,结合我院工程的具体应用情况,流,为其他设计提供参考。一.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由来及概念之间,我院的工程常用~9m在大面积地下车库中,柱距通常在6m。因跨度较大,采用整体筏板不经济,对上部结构的8.4m柱网为8.4m×荷载传递也缺乏针对性,通常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这种基础方案。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即在柱下采用独立基础,为实现防水的目的,不承担独立基础之间设较薄的板,此板仅起地下室地坪板和防水的作用,以取得与主还可加大独立基础的沉降,地基反力。如此除可降低造价外,楼地基变形的协调。可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有地下室且有防水要求时,如地基承载力较高,水板的形式。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基本形式如下图

若地基承载力较低,则可考虑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可选用有梁式或无梁式。若筏形基础仍无法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或是存在较大的净浮力,设计应根据地基承载力情况和抗浮要求来综合考虑是否采用桩基。则基础形式变为独立承台加防水板,如烟台世茂地下室、南京河西新城区莲花村中低价房地下室等。

因抗浮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荷载取值、配重经济性、基坑降水、施

工顺序、抗浮桩设计、不均匀沉降控制等诸多因素,本文主要就天然地基的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加以论述。

二.地基承载力

根据建筑资料确定基础板顶标高,预估基础厚度,查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基础底板所在地基持力层是否满足基底压力的要求。

地基承载力的修正计算公式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4条,(5.2.4)????0.5)??3)?(d?ff?b(mabakd《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中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为

????1.5)?(b(?3)?d?ff?0abkad在确定地基承载力fa的过程中,最让设计者把握不定的是基础的埋置深度d。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按下列规定取值:

1.外墙基础埋置深度:d=(d1+d2)/2。

2.内柱基础:一般第四纪沉积土:d=(3d1+d2)/4;

式中d1、d2分别为地下室地面起和室外地面起算时的基础深度。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市地基规范特别规定当车库基础与主体高层建筑应尽量提高车库地基土的为使车库沉降量不致过小,之基础整体相连时,

计算承载力,此时,基础埋置深度不分内、外墙(柱),一般取:d

=(d1+d2)/2,详见《北京市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8.7.1条。若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fa仍无法满足上部结构荷载的需要,则需考虑打桩或者是CFG地基处理等。

三.独立基础平面尺寸的确定

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1~5.2.2条,即

F?G(1)轴心荷载作用kk pf??ka AMGF?(2)偏心荷载作用kkk f??p1.2?amaxk WAMGF?)以及偏心荷载作用(3 kkk0?p??mink WA实际操作时,对于纯地下室,不需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可满足(1)式即可,当中Fk+Gk可取1.0恒+1.0活。

而对于小高层的裙房,通常需考虑恒、活、风各种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取各种不利工况,需同时满足上述(1)~(3)式。

四.独立基础构件计算

独立基础的构件计算主要包括底板的受冲切计算和受弯计算。

1.受冲切计算

冲切计算决定基础的厚度,其基本计算简图如下:

荷载组合应取基本组合(含分项系数),由非人防和人防工况分别计算取较大值,见算例。

当柱底弯矩较大时,还需考虑弯矩作用下的冲切计算,可参见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P。

2.受弯钢筋计算

荷载效应组合应取基本组合(含分项系数),由非人防和人防工况分别计算取较大值,见算例。

五.计算荷载

与地基承载力相关的计算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与构件设计相关的计算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如上所述。

非人防工况的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本组合均可从JCCAD中读取,但是JCCAD中没有给出柱底剪力。对于纯地下室,由于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可不考虑柱底剪力。对于多层地下室,即使地面以上存在多层结构,经过多层地下室层层衰减后,到基础顶面的剪力已很小,亦可忽略。若无把握,可到SATWE中查取柱底剪力。

在基础的冲切和抗弯计算时,需要考虑人防荷载。人防荷载的柱底内力在JCCAD中无法读取,只能在SATWE中读取标准工况内力。人防组合只考虑两种工况,即1.0恒+1.0人防和1.2恒+1.0人防,可以人工计算累加。

荷载计算注意事项:

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大小时,只读取PKPM软件柱底最大内力,容易漏掉基础本身的自重。

此外,防水板自重及其上的活荷载,是否应计入基础自重,目前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我院的几个工程中,烟台世茂和南京中低价房为独立桩基承台加防水板,桩基刚度明显较防水板下的天然地基要大得多,而且南京中低价防水板下为淤泥质土,不稳定,因此在计算时将防水板上的恒、活天然地基持力层京诚亦庄二办项目,再传给桩基。荷载考虑传到承台上,

为粉质粘土,fka=150kPa,认为土质相对较好,防水板自重及其上面

的荷载考虑直接传给地基,不再导入独立基础上。但是计算地基反力时,应计入基础本身的自重。

2.关于消防车荷载,对于柱子和基础而言,属于间接受力构件,板

顶等效荷载可按消防车实际重量除以柱网面积确定。如我院常用的柱网8.4m×8.4m,计算柱子和基础时300kN消防车等效板顶荷载可取为22。建议在使用PKPM软件计算柱子和基础时可4.2kN/m,近似取4kN/m按以上荷载单独建模导荷。

六.其他注意事项

1.独立基础的厚度宜满足台阶的宽高比不大于2.5。因在计算独立基础配筋时往往直接套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公式8.2.7-4~5,该公式的受弯计算假定为独立基础一侧梯形面积的荷载对柱根(变阶)处的弯矩,若基础台阶的宽高比大于2.5,基础的刚度偏小,受力状

态接近悬臂构件,用独立基础计算公式偏不安全。

2.基础标准组合内力偏心距M/N应小于1/6基础宽度,一般发生max 在外墙基础,由于存在水、土压力,容易出现偏心距过大的情况。3.独立基础没有最小配筋率,构造要求不小于φ10@200即可

4.防水板下设置聚苯板:概念设计上为实现防水板不承担或承担最

小量的地基反力,防水板下应设置软垫层。软垫层一方面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即应能承担防水板混凝土浇注时的重量及其施工荷载),另一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即充当一个缓冲变形的作用,避免防水板承担也有用中粗防水板下软垫层作法通常有焦渣或聚苯板,过大的地基反力。.

砂的(南京莲花村A组团地块就使用中粗砂作软垫层)。在我院设计的几个工程中,如烟台世茂、南京中低价房,因独立基础为桩基承台,沉降很少或几乎没有沉降,就不存在承台拖拽防水板下沉受力的问题,因此经方案讨论防水板下取消了软垫层。

5.独立基础及防水板强度计算由水浮力控制时,结构自重恒荷载分项系数可取为1.0,而水浮力分项系数取法则存在不同意见。国标地基

规范中当水土荷载占主导作用时相当于恒荷载起主导作用,分项系数取1.35,工业设计中的水工规范取为1.27,而朱丙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中取水浮力分项系数为1.4(第187页)。七.防水板的计算:

防水板计算方法基本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为等代框架法:即将防水板模拟成框架梁,梁宽为半个柱距,梁高为防水板厚度,独立基础模拟成柱帽,输入水浮力,用PKPM 进行计算。

第二种方法为SAP2000建模计算:被认为是相对准确的计算方法。

将独立承台和防水板分别指定为不同厚度的壳,通过输入水浮力或人防荷载,按规范指定的荷载效应组合工况得出弯矩云图,再根据每延米的弯矩云图手算进行配筋。该方法因独立基础与防水板交界处壳单元厚度发生突变,有限元弯矩或应力计算结果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尤其是独立桩承台把桩也建入模型时),需对计算应力或弯矩结

果进行适当的抹平处理后方可用于施工图配筋。如下图

第三种方法为无梁楼盖人工计算,该方法概念简单,为传统的计算方法。在烟台世茂项目中,SAP2000计算结果进行局部应力平均后与该方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防水板水浮力对独立基础的影响:在独立柱基加防水板的内力计算中,过去有的设计是将独立基础和防水板分别进行内力计算。具体作法是:将独立柱基及防水板人为地分割成两部分,在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下,对防水板按有柱帽无梁楼盖计算,此时仅考虑水浮力对防水板的作用。独立基础在设计时与普通独立基础完全相同,即承担全部竖向荷载,而不考虑防水板的作用。而事实上,当地下水位于基础底板以上时,防水板和基础均受水浮力作用,根据力的平衡关系,不难推断,此时,独立基底下的地基反力p将减小,一部分为因水浮力的作用,防水板传给基础的剪力V(作用在基础的边缘处),显然V的力臂要大于基底反力p的形心力臂,导致独立基础底板受弯钢筋加大。在水浮力较大的情况下,若不考虑防水板水浮力的作用,是偏于不安全的。

对于独立基础基底反力,目前业内也有观点认为独立基础加防

水板尤其是独立基底反力仅作用在独立基础范围内是不对的。作为一个整体,

基础周边的防水板,关于其受力特性,尚存在较大的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种情况与水浮力作用不同,若水头是真实存在的,则水浮力的大小是确定的;而没有水浮力时,防水板是否参与了基础受力,参与了多少,实际上是一个地基应力扩散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手段是用SAP2000等计算软件进行整体建模分析,但是也不是说这

就是一个精准的设计方法,同样也存在一些技术细节问题,如基底土弹簧的模拟,本来基床系数就是一个相对粗略的范围值,其取值本身需结合工程所在场地土的特性,较大程度依赖于经验以及多次的试算,而不是统一取PKPM通3。此外,对于防水板本身,其下是否也要设置土弹20000kN/m常默认的簧,弹簧系数是否和独立基础统一取值,也是值得商榷的计算细节。如果防水板的土弹簧与独立基础的一样,则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计算实际变成了变厚度的整体筏板(只是在柱子附近加大壳单元的厚度),这与当初最早提出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设

计理念完全背离。

八、典型防水板配筋图

第二部分:地下室外墙

一.计算模型

地下室外墙基本计算模型为1m宽的墙单元,以各层楼板为支座的连续梁,其中上部各层楼板为简支铰接支座,底板处为固接支座。计算模型可用理正软件实现,简单便捷。

二.计算荷载

地下室外墙一般刚度较大,土的侧压力取静止土压力,系数一般取0.5,当勘察报告有特别说明时,按勘察报告读取,如南京中低价房静止土压力系数为0.7。

外墙的强度计算时分项系数取法,北京地基规范第8.1.6条规定取为1.3,而李国胜《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中建议外墙计算时,水土荷载分项系数取为1.2(第184页);

若地下室采用了护坡桩进行基坑支护,可考虑护坡桩的有利作用,地下室外墙可按有限土压力计算,原有土压力乘以折减0.66系数,但水压力不折减。

2。地面超载通常取为10kN/m若为人防外墙,需考虑人防荷载。

四.截面的合理性

截面的合理性判断:外墙钢筋计算时,竖向钢筋单面单向配筋率应控制在0.3%~1.0%;若配筋率超出该范围,一般认为墙厚需要调整。

以下是我院设计的几个工程地下室外墙的基本信息:

项目名地下室层高水头高度墙厚m

14.07.2/4.5/4.56040400烟台世14.505.65/4.2/4.2

60天津于家60500

350 3.9 5.0 南京中低价房0.6

4.15

400

统一取亦庄二办

五.超长处理控制水平通长钢筋单面单向配筋超长地下室外墙抗裂的基本措施有:,设置后浇带,为减少砼水化热,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0.25%率不小于C35宜超过。为了获得更有利虽然计算上竖向为外墙的主要受力方向,外墙钢筋:,过去常把竖向钢筋设置在外侧。而实际工程中,当h0的截面有效高度考虑这为非荷载因素产生的裂缝,裂缝大多数为竖向裂缝,外墙较长时,一实际情况,建议将水平钢筋放在外排。六.墙底弯矩处理不宜传给关于墙底弯矩与底板关系:墙下布桩时墙底弯矩传给底板,至底板通常应比外墙厚,为保证底板对墙的嵌固作用,桩,避免桩受弯。若防水板厚度小于外墙底部厚少应同样厚,以保证墙底弯矩能传给底板。度时,宜设置变截面板进行过渡,如烟台世茂项目中的节点处理见下图:

七.地下室外墙的裂缝控制

一般情况下,在截面合理和经济配筋率范围内,对于荷载类别相同的

荷载组合,以标准组合进行受弯裂缝验算(裂缝限值0.2mm),基本组合进行受弯强度验算,则裂缝计算需要的钢筋比强度计算通常要高20%~30%。

关于裂缝计算,目前工程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对规范裂缝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许多专家提出了质疑。但不管怎么样,在没有更准确的裂缝公式得到认可以前,作为施工图设计,按照现行规范以及各地工程的设计审查要求,对构件裂缝验算仍按混凝土规范裂缝公式进行。我院设计的几个工程外墙裂缝要求如下:

项目名称裂缝限值mm

构件受力类型备注

0.2 优化钢筋压弯构件烟台世茂

技术会议结论天津于家堡无要求弯曲构件

0.2

地方审图强条弯曲构件南京中低价房0.4 弯曲构件裂缝不控制

配筋亦庄二办

1.裂缝计算公式

裂缝计算公式,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8.1.2条:???d sk???1.9c??0.08??crmax?E??teS在荷载作用下钢筋产生的应变乘以构件的平均该公式的基本思路是:混凝土协同变形保持相应的伸长量即得到混裂缝间距得到钢筋的伸长量,,荷载短期作用、

长ψ)凝土裂缝。同时公式还考虑了裂缝的不均匀性(对裂缝宽度加

以修)期作用下混凝土收缩、应力松弛、徐变等因素(αcr正。.裂缝宽度影响因素2 裂缝公式由四个部分组成,?,由该部分公式可以看出,由于钢筋各第一部分为钢筋的应变?sk?E s)之间的弹性模量几乎没什么差别,因HRB400个不同钢号(、HRB335,因为钢此当混凝土钢筋由裂缝控制时,一般不用三级钢筋(HRB400)2若不存在批量订时砼裂缝就超过了规范限值。筋应力远未达到300N/mm HRB335钢筋即可。货问题,可使用d,由本部分公式可以看出,第二部分为裂缝平均间距08?0..l?19c cr?te相同)在配筋面积相同情况下(即,钢筋越是细而密,裂缝计算宽度ρte越小;另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对裂缝宽度也有直接影响。开裂前混凝钢筋应变与混凝土边缘的裂缝宽度呈由平截面假定,土和钢筋协同变形,

线性关系,即砼保护层c越大裂缝也越大。但从工程宏观角度看,控制裂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护钢筋不锈蚀,应该是保护层越厚对钢筋保护越好,为此规范规定当c>65时取c=65。但是还是没有很好的解释这一矛盾,在实际的工程计算中,设计为了在计算上凑够最大裂缝宽度小于规范限值,有时减小保护层厚度c比增加截面高度更有效。如天津于家堡的抗拔桩裂缝验算,在华东院、北京院、建设部院、天津市院、天津华汇以及我院共同参加的技术会议中,经过讨论,在桩身裂缝验算时混凝土保护层c取为30mm,而实际施工要求桩纵筋保护层不小于50mm。南京中低价房项目设计中,当地特别要求地下室外墙作法为:外墙在外侧布设细钢筋网片,在采取这一措施前提下,裂缝宽度计算时保护层厚度可取为30mm。

0.65f第三部分考虑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tk??1.1??sqte第四部分

考虑荷载的短期、长期效应的综合系数,β×=τ×τα×αclscr即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进一τ为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扩大系数,l

步收缩以及受拉混凝土的应力松弛和滑移徐变等因素导致混凝土不

断退系数大小根据东南大学两批长期加载简支梁的试验结果并参照

使出工作,消防车荷载属于短期有业内设计者认为,=1.5;由此延伸,τ用经验确定l条计算构件裂缝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或对消防8.1.2荷载作用,按规范车荷载进行较大程度折减。为考虑短期荷载作用

的裂缝扩大系数,对于偏心受压及受弯构件τs1.9

τ1.6=τ,而轴心受拉构件=ss

反映裂缝间混凝土伸长对裂缝宽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并进行αc;α=0.85数据回归处理c1.0

对于轴拉构件取1.1,其他受力构件取β为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

合作用下的以上公式计算出的裂缝宽度,而不是设计值最大裂缝宽度,公式中的混凝土抗力取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计算裂缝时的考虑因素及放大系数如上所述。计算得出的裂缝宽度并f t%保证率的相对最大

裂缝宽度。95不就是绝对最大值,而是具有对于双由于规范裂缝计

算中许多因子是建立在简支梁试验基础上的,对于双向受弯构件的因此,向受弯构件,其受力及应变特性有较大不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对于混凝土双向板均裂缝计算,工程界也有较大争议。不考虑裂缝

计算,并且采用塑性板算法。

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

法权利。谢谢合作!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的设计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 地下室外墙得设计 审定:李绪华 审核:苑清山 编制:覃嘉仕 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所 二○○九年八月 第一部分:独立基础加防水板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得基础形式,近年来在民用建筑得单层与多层地下室结构以及荷载不大得小高层结构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仅就施工图中常用得设计方法,结合我院工程得具体应用情况,对其中得技术细节进行交流,为其她设计提供参考。 一.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得由来及概念 在大面积地下车库中,柱距通常在6m~9m之间,我院得工程常用柱网为8.4m×8.4m。因跨度较大,采用整体筏板不经济,对上部结构得荷载传递也缺乏针对性,通常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这种基础方案。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即在柱下采用独立基础,为实现防水得目得,在独立基础之间设较薄得板,此板仅起地下室地坪板与防水得作用,不承担地基反力。如此除可降低造价外,还可加大独立基础得沉降,以取得与主楼地基变形得协调。 有地下室且有防水要求时,如地基承载力较高,可采用独立基础加防

水板得形式。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基本形式如下图 若地基承载力较低,则可考虑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可选用有梁式 或无梁式。若筏形基础仍无法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或就是存在较大得净浮力,设计应根据地基承载力情况与抗浮要求来综合考虑就是否采用桩基。则基础形式变为独立承台加防水板,如烟台世茂地下室、南京河西新城区莲花村中低价房地下室等。因抗浮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荷载取值、配重经济性、基坑降水、施 工顺序、抗浮桩设计、不均匀沉降控制等诸多因素,本文主要就天然地基得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加以论述。二.地基承载力 根据建筑资料确定基础板顶标高,预估基础厚度,查阅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确定基础底板所在地基持力层就是否满足基底压力得要求。地基承载力得修正计算公式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4条, (3)(0.5)a ak b d m f f b d ηγηγ=+-+- (5、2、4)《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中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为

地下室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地下室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简介:目前城市建设中建造了大量的地下室及地下车库,由于涉及到工期和投入的建设费用,设计中与地下室相关的不少问题也逐渐变得突出起来。地下室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普通、人防和平战三类,这里仅对普通地下室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措施,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字:地下室结构设计 1抗震要求 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南京市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2001第7.1.2条。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也应为二级等问题。 2荷载取值与组合 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5条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0。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为静止土压力,根据土性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 如果地下室顶部没有房屋,是空旷场地,其荷载是否要考虑平时消防车荷载或大于消防车的可能荷载,实际中比较取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作为设计依据。另如某工程设计在-1.55m标高处一层平面是地下室顶板,活载只考虑4.5KN/m2,未计覆土荷载,消防车荷载。地下车库活载取值6.0KN/m2,不满足GB50009-2001第4.1.1条,未考虑消防车荷载,或者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载重车荷载,与消防车荷载比较取大值。 3外墙计算模型 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中,凡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 外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妥。竖向荷载(轴力)较小的外墙扶壁桩,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要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大小,可适当另配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予以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同此予以适当加强。 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大小一样,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其厚度和配筋量应匹配,这方面问题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底部。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也经常发现类似问题:标高变化处仅设一梁,梁宽甚至小于底板厚度,梁内仅靠两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难以满足要求。地面层开洞位置(如楼梯间)外墙顶部无楼板支撑,

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中应遵循三个原则

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中应遵循三个原则 由于地下室工程属于隐蔽工程,且长期受到地下水位变化影响,甚至其本身就处于地下水包围之中,因此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水设计越来越为工程界所重视。 所谓地下室防水工程体系整体概念和宏观的控制是指不经数值计算,依据从地下建筑物结构型式、周边环境保护要求、渗漏机理、堵漏手段和以往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地下结构防水的总体布置、细部构造和补救措施的宏观控制。它是进行成功的防水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整体概念和宏观的控制不同于一般的屋面防水和外墙面防水,它有着自身的特殊内在规律。归纳总结得出主要通过三原则来具体化防水概念设计: 1结构类型的导向性原则 在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概念设计中,地下室工程的结构型式应作为重要的导向性因素加以考虑。一个地下建筑物一旦其结构型式确定,就意味着结构构件的约束条件、承载模式、重要节点构造等结构要素基本确立,对于防水而言,以上结构要素将确定该地下结构固有的防水薄弱环节、重点设防部位和设防难点所在,如结构裂缝多发部位、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困难部位及诱导缝设置部位等。 2结构自防水概念原则 地下室工程结构,从防水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部分或完全浸没在流动或相对静止的连续液态介质(如地下水)中的钢筋混凝土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而防水工程的任务,则是阻止或控制地下水对地下结构的渗入,确保地下建筑物功能的正常发挥。由此可知,地下室工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结构需长时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因此,在地下结构的概念防水设计中,结构的自防水是至关重要的,它应当作为整个防水体系的核心和主体,其它措施则作为加强和辅助手段。因为如果忽视了结构的自防水,完全指望另设的外防水,一旦外防水一点被突破,修补堵漏工作将不胜其烦,后果不堪设想。 3考虑渗漏封堵的可操作性 从多年的工程实践来看,理论上再严密的防水措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都难以做到“滴水不漏”。事实上,在地下室工程中,结构出现渗漏是绝对的、必然的,而所谓“不漏”则是相对的、偶然的,或者换而言之,所谓“不漏”即是指处于可预测、可控制、可接受范围

桩基设计要点

桩基础设计的主要流程 一、 基础选型 桩基设计资料(参考“岩土勘察报告”——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地下水位情况、抗震设防区按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资料;)、确定基础设计等级:丙级;PHC 管桩(可以参考“岩土勘察报告”) 二、桩基设计 [1]、初定桩尺寸。 初估截面尺寸(可以参考PHC 管桩图集)、桩长(承台底致桩端长度)以便计算单桩承载力: 初步确定承台底面标高,(承台埋深d ≥ 600mm ,承台高可以参考桩基承台图集); 选择持力层和确定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 2d ,砂土不宜小于 1.5d ,碎石类土,不宜小于 1d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 3d 。)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Quk=Qsk+Qpk=u ∑q sik *l i +q pk *Ap Ra=Quk/2 [3]、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布置方式。 初步估算桩根数时,先不考虑群桩效应,按桩数小于等于3情况初定。 )4.1~2.1(?+≥a k k R G F n (考虑偏压) Fk :柱根/桩顶的竖向力;Gk :底层墙、基础梁自重、覆盖土重、承台自重 布桩:桩的最小中心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大等于3.5d 。独立柱下桩基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500mm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150mm 。 [4]、验算桩基的承载力: [5]、桩身结构设计: N ≤ ψc*f c*A N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ψc*f c*A (可直接查管桩图集) [6]、承台设计: 可以查图集 A 、承台在柱荷载作用下桩周边的抗冲切验算; B 、承台板在单桩最大净反力作用处的抗冲切验算; C 、承台板在桩净反力作用下的抗剪强度验算; D 、把在各桩净反力作用下的承台板,作为受弯构件的抗弯强度验算,并配筋; E 、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7]、绘制桩基施工图

地下室外墙设计方案【最新版】

地下室外墙设计方案 为了满足抗渗要求,地下室外墙(以下简称外墙)的厚度一般不应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常用C20~C30。 1.荷载:竖向荷载有上部及各层地下室顶板传来的荷载和外墙自重;水平荷载有室外地坪活荷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人防等效静荷载。 (1)室外地坪活荷载:一般民用建筑的室外地面(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活荷载可取5kN/m2。有特殊较重荷载时,按实际情况确定。(京院技措2.0.6) 地面活荷载对外墙产生的压力为沿墙高度方向的均布荷载Px, Px=qx.Ka= qx/3, qx为地面活荷载 (2)水压力:水位高度可按最近3~5年的最高水位确定,不包括上层滞水。(京院技措3.1.8) (3)土压力:a. 当地下室采用大开挖方式,无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土压力系数K0,对

一般固结土可取K0=1-sinφ(φ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一般情况可取0.5。(京院技措2.0.16) b. 当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地下室外墙土压力计算中可以考虑基坑支护与地下室外墙的共同作用,或按静止土压力乘以折减系数0.66近似计算,Ka=0.5x0.66=0.33,相当于主动土压力。(京院技措2.0.16) c. 地下水位以下土的容重,可近似取11kn/m2。(京院技措2.0.5) 实际上,风荷载和地震区地面运动使土压力超过静态土压力而有所增加,但其对外墙平面外产生的内力较小,可以不予考虑。 2.荷载设计值:以前的算法地面活荷载取1.4外,其他包括水压力均取1.2。现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当活荷载占总荷载之比值不大于20%时,γG=1.35, γQ=1.40,ΨC=0.7,综合分析后外墙各项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30。 3.计算简图: (1)地下室无横墙或横墙间距大于层高2倍时,其底部与刚度很大的基础底板或基础梁相连,可认为是嵌固端;顶部的支座条件应视主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几点意见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几点意见 前言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内容,可粗略分为概念设计与构造设计。 概念设计乃设计的基本原则,忽视概念或概念设计错误,后面的设计、施工及至使用、维修就会变得复杂、混乱,一不顺则百不顺。 构造设计包括主体防水及节点防水。主体防水又分为结构自防水和附加防水。结构自防水是必须采用的;附加防水按工程的防水等级选用,附加防水也称“其他防水层”,以柔性外防水为主。节点防水主要包括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线、柱顶防水等,设计说明中的“构造作法”不能代替构造节点。节点防水也称“细部构造防水”,可按工程的防水等级和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防水措施。 1、概念设计 1.1设计责任 结构自防水及后浇带、变形缝的位置,主要是由结构专业设计;主体附加防水及节点防水主要由建筑专业设计;其他专业配合建筑及结构专业设计。应当指出的是,对防水节点的设计,结构专业也可参加设计,比如后浇带。但后浇带的防水构造设计,结构专业的规范仍沿用几十年前的作法,已十分滞后。许多版本的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考试复习教程中,对地下防水设计大多也只是简单的一般叙述,与当前地下防水设计的实践相差较大,因此,建筑设计人员不应放弃防水设计的责任。 1.2排水 地下工程中,具有自流排水条件,且允许作自流排水的工程应积极采用自流排水系统,以降低地下水的压力,使防水设防变得更简单,省钱,效果更好。 关于机械排水。建筑地下室虽也设机械排水,但与地铁有很大区别。前者主要考虑偶有地表水涌入,如地下车库车行道入口雨后进水,或万一发生火灾消防扑救后的积水排除。而地铁设机械排水乃是地铁常设运行所必须的。 建筑地下工程在设置自流排水时,还应考虑因排水而加剧侵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的影响。 地下室不论使用性质如何,其钢筋混凝土底板面均应设计保护层。对于地下车库、设备用房,保护层建议按100-200mm厚C20混凝土设计,该保护层兼

筏形基础与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异同分析

筏形基础与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异同分析 朱炳寅、李静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100044) 筏板基础尤其是平板式筏基与独立基础加防水板有相似之处,根据各自特点及适用条件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对结构设计意义重大。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具有传力明确,构造简单,方便施工,经济实用等优点,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是首选的基础形式。 筏形基础刚度大,对地基反力及地基沉降的调节能力强,既适合于上部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也适合于地基承载力较低时以减小地基沉降为主要目的超补偿基础(即建筑物的重量小于挖去的土重),但筏形基础受力和构造均较独立基础复杂,且施工复杂、费用高。 一、梁板式筏基 梁板式筏基由地基梁和基础筏板组成,地基梁的布置与上部结构的柱网设置有关,地基梁一般仅沿柱网布置,底板为连续双向板,也可在柱网间增设次梁,把底板划分为较小的矩形板块(图1)。 图1 梁板式筏基的肋梁布置 (a)双向主肋 (b)纵向主肋、横向次肋 (c)横向主肋、纵向次肋 (a)双向主次肋 梁板式筏基具有:结构刚度大,混凝土用量少,当建筑的使用要求对地下室的防水要求很高时,可充分利用地基梁之间的“格子”空间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等优点(图2a)。但同时存在筏基高度大、受地基梁板布置的影响,基础刚度变化不均匀,受力呈现明显的“跳跃”式(图2b),在中筒或荷载较大的柱底易形成受力及配筋的突变,梁板钢筋布置复杂、降水及基坑支护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等不足。 图2 梁板式筏基的特点 (a)梁格的利用 (b)地基反力的突变 由于梁板式筏基在技术经济上的明显不足,因此,近年来该基础的使用正逐步减少,一般仅用于柱网布置规则、荷载均匀的某些特定结构中。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的设计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 地下室外墙的设计 审定:李绪华 审核:苑清山 编制:覃嘉仕 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所 二○○九年八月 第一部分:独立基础加防水板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基础形式,近年来在民用建筑的单层与多层地下室结构以及荷载不大的小高层结构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仅就施工图中常用的设计方法,结合我院工程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其中的技术细节进行交流,为其她设计提供参考。 一.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由来及概念 在大面积地下车库中,柱距通常在6m~9m之间,我院的工程常用柱网为8、4m×8、4m。因跨度较大,采用整体筏板不经济,对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也缺乏针对性,通常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这种基础方案。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即在柱下采用独立基础,为实现防水的目的,在独立基础之间设较薄的板,此板仅起地下室地坪板与防水的作用,不承担地基反力。如此除可降低造价外,还可加大独立基础的沉降,以取得与主楼地基变形的协调。 有地下室且有防水要求时,如地基承载力较高,可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

板的形式。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基本形式如下图 若地基承载力较低,则可考虑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可选用有梁式或 无梁式。若筏形基础仍无法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或就是存在较大的净浮力,设计应根据地基承载力情况与抗浮要求来综合考虑就是否采用桩基。则基础形式变为独立承台加防水板,如烟台世茂地下室、南京河西新城区莲花村中低价房地下室等。 因抗浮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荷载取值、配重经济性、基坑降水、施 工顺序、抗浮桩设计、不均匀沉降控制等诸多因素,本文主要就天然地基的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加以论述。 二.地基承载力 根据建筑资料确定基础板顶标高,预估基础厚度,查阅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确定基础底板所在地基持力层就是否满足基底压力的要求。 地基承载力的修正计算公式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4条, (3)(0.5)a ak b d m f f b d ηγηγ=+-+- (5、2、4)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中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为

大底盘多塔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

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建筑以及大跨空间、多层地下结构的出现,在目前住宅小区建设以及大型公建项目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面积可达总竣工建筑面积的10%。大底盘高层建筑由于上部结构塔楼相对大底盘地下结构刚度大,荷载不均匀,基底反力不均匀,基础底板的均匀变形,设计不当会引起基础开裂。除此,之外,大底盘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还有一些关键设计需要重点关注。 一、大底盘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类型及设计要点说明 根据地下室层数及地下室与主楼连接方式通常可分为5种结构类型,我们以地下车库结构为例说明,即与主楼断开单层地下车库、与主楼断开双层地下车库、与主楼相连单层地下车库、与主楼相连双层地下车库、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大平台式车库五种。 (1)与主楼断开单层车库 一种是车库与主楼完全脱开,仅以通道相连。另一种是车库和主楼各为单体,结构计算相对简单。设计时应注意车库埋深大于主楼基础埋深时,应尽量使主楼外墙与车库外墙净距增加。如无条件时,车库与主楼间应设有效支护,并交代先施工车库后施工主楼,车库基坑开挖时不应使主楼基底土受到扰动。【7度设防】车库一般为丙类建筑,抗震等级为四级[1]。 7度Ⅰ、Ⅱ类场地丙类建筑不需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中柱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 0.2%。 (2)与主楼断开双层车库 一种是车库与主楼完全脱开,仅以通道相连。另一种车库和主楼各位单体,结构计算相对简单。车库自重远不足以抗浮,车库底板配筋基本由水浮力控制。设计时应注意在设计前摸清主楼边界与车库边界关系。确定主楼基础埋深时,应考虑主楼与车库边界距离,保证施工的可行性。注明基础施工顺序: 先车库后主楼。

(3)与主楼相连单层车库 车库与多栋主楼相连形成大底盘。设计时应注意嵌固部位设在主楼地下室顶板时,应注意主楼顶板与车库顶板高差不能太大(最好≤ 0.8m)。嵌固部位设在基底时,上部结构应按多塔模型复核构件配筋。车库柱配筋应考虑 0.2Q0剪力调整。主楼顶板与车库顶板间应设加腋,便于传递地震力。主楼相关范围内抗震等级应同主楼抗震等级。 (4)与主楼相连双层车库 双层车库与多栋主楼相连形成大底盘。 (5)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大平台式车库 主要特点: 车库分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地上车库周边一般设置沿街商铺。小区景观设在地上车库顶板上。主楼范围在地下、地上一层、大平台均有入口大堂。主楼范围在大平台处底部架空。设计时为避免地面二层以上形成多塔结构,大平台层应合理分缝,避开景观水池、避开小区变用户变、防止塔楼偏置。主楼剪力墙布置应充分考虑架空层及大堂的效果。±0.0处楼板无覆土且不设缝形成超长结构,应采取防裂措施。 二、大底盘多塔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 1、嵌固部位的位置与地下室抗震等级的关联 主楼± 0.0结构板作为嵌固部位时,主楼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具体条文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

地下室防水规范标准

地下室防水工程规范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使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 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地下建筑、防护工程及隧道等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施工和 验收。 1.0.3 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做好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遵守“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1.0.4 地下工程的防水,应积极采用经过试验和鉴定并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结 构、新技术。 1.0.5 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处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其它有关的国家现行标 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2.1.1 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定级准确、措施可靠、选材适当、经济合理。 2.1.2 城市的地下工程,宜根据总体规划及排水体系,进行合理布局和确定工程标高。 2.1.3 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考虑地表水、潜水、上层滞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以及由 于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合理确定工程防水标高。 2.2.4 地下工程的防水,宜采用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并根据需要可设附加防水层或采用 其它防水措施。 2.1.5 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盒)、埋设件、预留孔洞等特殊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 2.1.6 地下管沟、地漏、出入口、窗井等,应有防灌措施,寒冷地区的排水沟应有防冻措施。 2.1.7 防水设计前,应根据工程特点搜集下列有关资料 一、最高地下水位的标高,出现的年代,近几年的实际水位标高和随季节变化情况; 二、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量、流向、渗透系数、压力;

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

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

————————————————————————————————作者:————————————————————————————————日期:

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 [ hide=80] 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 一. 基础埋置深度 1. 天然地基:充分利用褐黄色粘性土层作为持力层(上:第5. 2.1-2条),一般埋置在2层土上: 2. 箱基:一般取建筑物高度的1/8~1/12(上:第5.2.2条); 3. 高层建筑简体结构承台板板底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20(上筒:第7.1.4条); 4.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天然地基上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和桩箱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国:第 5.1.3条); 5. 不同埋深基础:两基础埋深高差一般取两基础间净距的1/2(上:第5.2.3-2条); 6. 基槽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国:第10.1.1条)。 二. 基础类型选择 1. 独立基础: (1) 矩形基础长度与宽度比宜小于等于3(上:第5.4.1条); (2) 阶梯形基础台阶高度宜为300~500,锥形基础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坡度不宜大于1:2(上:第5.4.2条); (3) 杯口插入深度按(上:表5.4.6)选用,同时还应满足受力主筋锚固长度及考虑柱吊装时的稳定性,插入深度大于等于柱长的0.05倍(上:第5.4.6条)。 2. 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 (1) 墙下条形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0mm,边缘高度不宜小于1 50mm (上:第5.5.2条); (2) (2)墙下条形基础:如沿纵向遇不均匀土质,宜在墙下设置肋梁,肋中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上:第5.5.3条); (3) 柱下条形基础梁: (a)基础梁高度不宜小于柱距的1/4~1/8(上:第5.5.5条); (b)梁底的纵向受拉主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且其面积不应少于纵向钢筋总面积的1/3。(上:第5.5.6-1条); (c)梁顶面和底面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15%(上:第5.5.6-2条); (d)基础梁高度(不包括板的厚度)大于600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300~400各配φ10的构造筋(上:第5.5.6-3条)。 3. 筏板基础 (1) 设置基础梁的筏板厚度宜取200~400,当有防水要求时,最小厚度为250,且板厚与计算区段的跨度比不宜小于1/20(上:第5.6.2条); (2) 筏板基础悬臂板伸出长度不宜大于2m(上:第5.6.4条); (3) 筏板纵横向支座钢筋应有总量1/4连通,跨中钢筋按实际配筋率全部通过(上:第5.6.7条)。 4. 箱形基础 (1)平均每平方米箱形基础面积上墙体长度不小于40cm,或墙体水平截面积不小于箱形基础面积的1/10,其中纵墙配置不小于总配置量的3/5(上:第5.7.1条); (2)上部建筑体形应尽量规则,平面宜对称布置,荷重分布均匀,结构重心与形心宜重合(上:第5.7.2条);

地下室外墙在设计中几点注意事项

地下室外墙在设计中的几点注意事项摘要:关于地下室的设计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地下室外墙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计算模型的选取、承受的荷载取值与传递、外墙的保护层厚度以及外墙钢筋和外墙抗裂性的问题。 关键词:地下室外墙计算模型荷载取值 abstract:in the actual project , the design of the basement will encounter many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basement wall need to consider more factors, such as the calculation model selection, the loads value and pass the protective layer thickness of the external walls and external walls of steel and external wall crack resistance problem. keywords: basement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external wallload valu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人们的居住水平越来越好,楼房建设发展的越来越迅速,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城市化规模越来越明显,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重要。建造最多的就是地下室,地下室可作为车库、储藏间、自行车库或是设备用房使用,这样避免了在地面上建仓库或自行车棚,增加小区绿化和公共场地面积,节约了土地面积的使用率,对

地下车库设计要点实用

地下车库设计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a.明确建设单位对地下车库的各项指标要求,如层高、覆土厚度(是否包括建筑面层做法)、窗井、通风口、设备机房的位置个数b.明确政府规定性指标的要求如,车位数、各种地下的设备用房(换热站、变配电室、消防水池、泵房、消防控制室、中水处理等)、人防面积c.车库方案细部设计如下: 1.是否设人防:地下汽车库宜结合人防设计,即在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而在战时则作为人员、物资的掩蔽场所——人防,这就叫做平战结合。一般城市规划都对有人防配建面积比例的规定,可以说是强制的。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建造人防,也可以缴纳一定费用,由政府易地再建。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是设计有人防设施的,而有的则没有 2.确定规模:通常我们设计的车库属于“中型”【51~300辆】,有时也会有大型【301~500辆】的地下汽车库,即: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若车库结构顶板比室外地坪高出1米则需计算建筑面积并计入容积率 3.确定坡道:进入地下汽车库需要有坡道,坡道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或二者的结合。坡道设计的重点是确定坡道的位置,数量。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若要满足2个出入口的规范要求也可以做一个双车道一个单车道、或2个单车道单进单出)大型汽车库汽车库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若车库为结构2层总停车数辆超过500辆但负二层不超500辆时,负一层至室外设3个口,负二层至负一层设2个口即可。)汽车出入口宽度,单车行驶时不宜小于3.50m,双车行驶时不宜小于6.00m。但两个出入口距离不可过近【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0m】。规范又规定: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要点复习进程

1、建筑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2、建筑结构的分类一般有那两种分法? ①按材料分为: 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木结构。 ②按结构受力特征分为: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束筒结构。 3、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和城市。 4、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5、建筑的功能:①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②人的生理要求③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工业建筑中不是取决于人的活动,而是取决于设备的数量和大小;设备的要求比人的生理要求更严格——冷冻车间,纺织厂湿度;使用过程以产品的工艺流程来确定) 6、影响建筑的因素: 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中世纪的教堂曾经是当时居民的生活中心,是城镇的标志和象征。 ②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和雕刻、绘画等常常形成艺术上的统一风格。

③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或民族内,处于市区和处于水乡的建筑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承重墙体系-------既起承重作用又起分隔作用。 7、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8、建筑美观基本原则: ①比例: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②尺度:建筑与人体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③对比:对比的反义词是调和,调和也可以看成是极微弱的对比。在艺术处理中常常用形状、色彩等的过渡和呼应来减弱对比的程度。调和的东西容易使人感到统一和完美,但处理不当会使人感到单调和呆板。 ④韵律: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的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给人一种明显的韵律感。⑤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⑥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9、建筑空间: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古典建筑倾向于造型艺术,近代建筑强调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10、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人在建筑中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数量及其组织形式。 ①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长、宽两个向量;一般建筑空间的剖面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影响楼层的高度。

防水板计算

防水板荷载计算 1.防水板荷载计算: 防水板厚450: 抗浮设计水位:147.5 车库底板底:150.55-3.6-3.5-0.45=143 Q水=10x(147.5-143)=45 Q自重=0.45x25=11.25 45-11.25=33.75 (取34) 2.抗浮计算: 地下车库恒载: ±0.00层:25.15 -3.6层:8.02 -7.1层:0.45x25=11.25 ∑=44.42 0.9x44.42=40< Q水=45 3.防水板计算: 1).按总弯矩系数法进行估算,确定合理板厚。 防水板厚450: q=34,lx=7.8,ly=6.1 Mx=0.5qly (lx-2b/3)ˇ2/8=0.5x34x6.1x (7.8-2x2.6/3)ˇ2/8=477 My=0.5qlx (ly-2b/3)ˇ2/8=0.5x34x7.8x (6.1-2x2.6/3)ˇ2/8=316 内跨,负支座处: X向板带宽:6.1/2=3.05,Mkx=477/3.05=156, As= 16@160(强度1130), 16+ 16@100(裂缝); Y向板带宽:7.8/2=3.9,Mky=316/3.9=81, As= 14@150(强度1026), 14@150(裂缝); 2).按有限元SLABCAD进行计算,计算步骤如下: (1)PMCAD建模(PMCAD建模时须输入暗梁,才能进行网格划分)(2)satwe计算 (3)SLAB楼板数据生成 (4)楼板分析与配筋设计 (5)板带交互设计及验算,取板带计算弯矩(其结果为标准值)。3)。用MORGAIN软件进行裂缝验算,进行合理配筋。 4.防水板考虑裂缝配筋计算结果: 砼:C35,保护层厚度as’=40, 1000x450 板底裂缝宽度w=0.2mm ,板顶裂缝宽度w=0.3mm

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

《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 (一). 地下室建筑材料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 高层≥C30,多层≥C25;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大,易产生裂缝;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外墙的抗渗等级应由最大水头与墙厚之比确定,但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低于0.6MPa。 (二). 保护层厚度及垫层: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对防水混凝土结构规定,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但实际操作有困难之处。一方面外墙截面有效厚度损失较大,另一方面外墙一般较厚,且拆模早,养护困难。施工单位为了避免开裂,在50mm厚保护层内附加Φ8@200构造筋,与外墙受力筋间距很小,垂直浇捣混凝土困难。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外墙外侧环境类别为“二b”,内侧“二a”,据此,外侧保护层厚度25mm,内侧20mm。也是强制性条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执行。全国技术措施人防工程分册里也明确指出,当有外包柔性防水层时,迎水面保护层厚度可以取30,与混凝土规范规定的值近似。只有当无外防水时,才规定要取50。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C15,厚度≥100mm,在软弱土层中≥150mm。工程实践表明如果结构厚度或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规范限值常常是引起渗漏水现象的常见原因。 (三).墙厚: 多高层≥250mm。地下室侧壁厚度取值主要取决于地下室深度。多高层≥250mm。地下室侧壁厚度取值主要取决于地下室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承受水压的最大水头H与相应壁厚t的比值,H/t的比值一般宜控制在25以内以取得较好的防水效果。普通地下室的侧壁厚度:一层地下室可取250—400mm;二层可取400—500mm;三层可取500—600mm。 (四). 力与配筋设计要点: 1. 在实际工程中,地下室外墙的配筋主要由垂直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包括室外地面活荷载产生的侧压力、地基土的侧压力、地下水压力等)控制,近似按受弯构件设计。地下室外墙在垂直于墙平面的地基土侧压力作用下,通常不会发生整体侧移,土压力类似于静止土压力,工程上一般取静止土压力系数Ka=0.5 来进行计算。当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时,静止土压力系数可以乘以折减系数0.66 而取0.33。 2. 地下室外墙按支承条件可能是单向板,也可能是双向板,在实际工程中要对这些板块逐一进行计算是相当麻烦的,一般情况下也没必要这么做。工程中常用做法是,视地下室楼板和基础底板为地下室外墙的支点(地下室墙与底板为固接,与顶板为铰接),沿竖向取1m宽的外墙按单、双或多跨板(视地下室层数而定)来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弯矩配筋; (五). 荷载: 1.竖向荷载有上部及各层地下室顶板传来的荷载和外墙自重;水平荷载有室外地坪活荷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人防等效静荷载。 2.室外地坪活荷载:一般民用建筑的室外地面(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活荷载可取5kN/m2。有特殊较重荷载时,按实际情况确定。(京院技措2.0.6)----- Px=qx.Ka= qx/3, qx为地面活荷载,但工程上一般取静止土压力系数Ka=0.5 来进行计算 3. 水压力:水位高度可按最近3~5年的最高水位确定,不包括上层滞水。(京院技措3.1.8) 4. 土压力:a. 当地下室采用大开挖方式,无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土压力系数K0,对一般固结土可取K0=1-sinφ(φ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一般情况可取0.5。(京

地下室设计注意事项

1抗震要求 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南京市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2001第7.1.2条。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也应为二级等问题。 2荷载取值与组合 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5条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0。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为静止土压力,根据土性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 如果地下室顶部没有房屋,是空旷场地,其荷载是否要考虑平时消防车荷载或大于消防车的可能荷载,实际中比较取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作为设计依据。另如某工程设计在-1.55m标高处一层平面是地下室顶板,活载只考虑4.5KN/m2,未计覆土荷载,消防车荷载。地下车库活载取值6.0KN/m2,不满足GB50009-2001第4.1.1条,未考虑消防车荷载,或者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载重车荷载,与消防车荷载比较取大值。 3外墙计算模型 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中,凡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外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妥。竖向荷载(轴力)较小的外墙扶壁桩,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要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大小,可适当另配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予以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同此予以适当加强。 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大小一样,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其厚度和配筋量应匹配,这方面问题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底部。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也经常发现类似问题:标高变化处仅设一梁,梁宽甚至小于底板厚度,梁内仅靠两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难以满足要求。地面层开洞位置(如楼梯间)外墙顶部无楼板支撑,计算模型和配筋构造均应与实际相符。车道紧靠地下室外墙时,车道底板位于外墙中部,应注意外墙承受车道底板传来的水平集中力作用,该荷载经常遗漏。 4顶底板和楼梯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 摘要: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难度很高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做好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十分必要,本文就将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技术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 the high-rise building basement waterproof design is a comprehensive strong, tough local a technical subjects. do high-rise building waterproof design is very necessary in the basement, this paper will high-rise building waterproof design as the key technology in the basement content analysi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the basement; waterproof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地下室防水设计目的和要求 1、进行防水设计应明确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目的:①确保地下水和滞留水不渗入室内,给予室内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和储藏环境。②防水层保护好地下结构,不能让地下水浸泡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结构渗水,会导致钢筋锈蚀、断截面减小、膨胀,混凝土裂缝增大、抗压强度减弱,建筑基础受损,建筑寿命降低,最终危及安全。 2、地下室防水设计必须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努力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在设计前应充分掌握地下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地下水运动

建筑基础设计要点及方法

建筑基础设计要点及方法 发表时间:2016-11-03T15:50:57.1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4期作者:周雄彪[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其中在房屋建筑方面,合理的基层设计能够为建筑物提供必要的保障,降低投资,这对于开发商来说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因此,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其中在房屋建筑方面,合理的基层设计能够为建筑物提供必要的保障,降低投资,这对于开发商来说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因此,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建筑的内部构造也逐渐多样化,特别是当前城市建筑用地不断减少,高层建筑毫无疑异的成了我们最好的选择,房子的整体构造当然也需要更加的完善。虽然基础是隐蔽工程,但它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基础做的足够稳固,才能够在基础之上放心的建造其他构件,运用现代科技技术能够使房屋的稳定性增加,并且能够增强房子的使用寿命。假如基础做的不够稳固,将会使房子的墙体下陷、开裂等状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设计出稳定的房屋,首先要在基础上下功夫,走好第一 步。 一、房屋建筑基础设计的原则(一)经济合理性原则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降低投资成本就是在增加收益,可见对于任何的建筑都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合理性原则。所以在基础的建设工程中要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既要满足建筑需要也要降低成本。(二)总体性设计原则 在设计基础时,不但要考虑基础的稳定性,还要考虑到基础和建筑物其他构件之间的整体性,从房子总体的布局、各个结构入手综合考虑基础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基础的设计方案放入房屋建筑的整体之中进行总体的布局,这样才能让基础和整个建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设计完成后还要根据需要对设计进行完善的修改,这样才能做出最符合建筑本身的基础。(三)多元化原则 基础有多重多样的形式,不同的的房屋建筑就需要不同的基础,这就要求设计单位要有足够的经验,将自身的经验与工程的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基础能够带来最大的利润并达到最好的质量要求。(四)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要求基础的设计不但要满足目前所能掌握到的资料的要求,还应该使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的要求,使设计方案能够满足时代变迁的要求,满足房屋可能出现的各种改动。 二、房屋建筑基础设计的方法(一)传统设计方法 在设计基础之前,分析曾经有过的案例,来找到符合所做的基础的设计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照抄照搬,而是要综合考虑到所做设计其本身的独特之处,确定处基础的类型,并且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计算出所做基础的基本数据,使于确定施工技术。(二)共同作用分析法 对于高层的建筑来说,整体的稳定性才是重中之重,所以,通常要综合考虑到上部结构、基础以及地基互相之间的作用力,这样能够更加确定的保证工程的质量。但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设计来说,因为要综合考虑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在无形之中增减了设计的难度,但这样的设计更能够达到工程的预期目标。随之而来的使较高的投资,所以一般只有在特高层的复杂建筑的基础设计中,才会采用共同分析法。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要点(一)独立基础及设计要点 独立基础由于其本身对土地的要求较低,有良好的抗震功效,并且其投资较低,所以一般应用在框架结构的民用建筑中。独立基础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基础,这种基础适用于自身较密实,受自然环境影响变动较小的地基;另一类是柔性基础,这样的基础自身可随着地基的变动而自行变化,可以抵抗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地基土对建筑造成的影响。独立基础可以形成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或者这三种之间的组合形式,独立基础一般与浇筑的混凝土柱浇筑为一体。使用预制的混凝土柱时,一般将柱之间嵌入到独立基础提前预留好的杯口形的上部构造中,这样形成的基础叫做杯口基础。(二)桩基础及设计要点 桩基础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一般应用于过硬的土层之中,或者是地基上部构件的承载能力较弱位置。不仅如此由于桩身较长,可以在基础加固时通过桩基础将荷载直接传递到土层的深处。在对框架结构的房屋进行设计时,可以在基础的中间部分增加更多的桩并且增加这个部位的桩的长度来分散所承受的荷载。(三)箱形或筏型基础及设计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