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文学的定义?A. 文学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

B. 文学是一种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文化产品。

C. 文学是一种传递历史知识和道德准则的工具。

D. 文学是一种能够改变社会现实的政治手段。

答案:A2. 文学史研究的过程中,哪个角度的分析最重要?A. 作者的生平和背景。

B. 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结构。

C. 文学作品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

D.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文学流派?A. 诗歌B. 散文C. 小说D. 话剧答案:D二、问答题1. 请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人内心的体验和表达,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

它拒绝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规范,注重写作风格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表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疏离感。

2. 请举例说明一个著名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品,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流变的叙事技巧和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描述了一个在一天内发生的各种事件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论述题请就以下观点展开论述:文学作品能够启迪人类思想,引发社会变革。

文学作品是一种强大的思想引导和社会变革的催化剂。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的观点、情感和经历,从而拓宽思维,开阔视野。

世界上许多历史变革和社会运动起初都是由一部文学作品或作家引发的。

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这样的文学作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作品通过各种手法和形式,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它可以通过描写社会问题、展现人性弱点或者表达理想追求,引起读者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进而激发行动。

例如,在美国南部种族隔离时期,哈珀·李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通过描述一个种族主义倾向的社会,唤起了读者对平等和正义的思考,为种族平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考研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代表作?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边城》D.《呐喊》答案:C2.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形容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C3. 下列哪部作品是莫言的代表作?A.《活着》B.《红高粱》C.《平凡的世界》D.《白鹿原》答案:B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文学理论中常见的批评方法?A. 形式主义B. 结构主义C. 后现代主义D. 行为主义5. “文以载道”这一文学观念最早由谁提出?A. 韩愈B. 柳宗元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A6.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高鹗C. 罗贯中D. 施耐庵答案:A7.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A.《哈姆雷特》B.《李尔王》C.《奥赛罗》D.《罗密欧与朱丽叶》答案:D8. “诗圣”是指哪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B9. “文以载道”这一文学观念最早由谁提出?B. 柳宗元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A10. 下列哪部作品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百年孤独》B.《局外人》C.《追忆似水年华》D.《安娜·卡列尼娜》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作品是老舍的代表作?A.《骆驼祥子》B.《四世同堂》C.《家》D.《边城》答案:A、B2. 下列哪些是文学批评的常见术语?A. 隐喻B. 拟人C. 象征D. 讽刺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体裁?A. 诗歌B. 小说D. 戏剧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A. 非线性叙述B. 内心独白C. 现实主义D. 意识流答案:A、B、D5. 下列哪些作品是海明威的代表作?A.《老人与海》B.《太阳照样升起》C.《永别了,武器》D.《了不起的盖茨比》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定义是什么?A. 一种艺术形式B. 一种科学学科C. 一种娱乐活动D. 一种社会现象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的基本功能?A. 审美功能B. 教育功能C. 娱乐功能D. 经济功能答案:D3. 现代文学理论中,文学的“四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作者B. 作品C. 读者D. 出版社答案:D4. 以下哪位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巴尔扎克B. 托尔斯泰C. 卡夫卡D. 狄更斯答案:C5.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A. 强调理性和秩序B. 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C. 强调社会现实和批判D. 强调自然和传统答案:B6.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悲剧?A. 《哈姆雷特》B. 《罗密欧与朱丽叶》C. 《悲惨世界》D. 《安娜·卡列尼娜》答案:C7. 以下哪种文学形式不属于诗歌?A. 抒情诗B. 叙事诗C. 散文诗D. 小说答案:D8.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A. 强调历史连续性和传统B. 强调文本的确定性和客观性C. 强调多元性和相对性D. 强调理性和逻辑答案:C9. 以下哪位不是象征主义诗人?A. 波德莱尔B. 马拉美C. 叶芝D. 雪莱答案:D10.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A. 《百年孤独》B. 《悲惨世界》C. 《安娜·卡列尼娜》D. 《追忆似水年华》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文学创作中“灵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灵感是文学创作中作者突然获得的创作冲动或思想火花,它通常来源于作者的内在情感、生活体验或外部环境的刺激。

灵感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作者的创作激情,引导作者深入思考,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作品。

2. 描述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答案: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公正性和多元性。

批评者应基于作品本身进行分析,避免主观偏见。

文学批评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批评、心理批评、文化批评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侧重点。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认识性2.文学的倾向性3.文学的实践性4、文学的情感性5.文学的形象性二、选择题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和(AB)A.倾向性B.实践性C.艺术性D.理论性2.“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A)A.恩格斯B.马克思C.列宁D.别林斯基3.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和(AB)A.精神性B.蕴藉性C.审美性D.艺术性4.“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B)A.鲁迅B.萨特C.马克思D.斯大林三、判断题1.、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而如《山海经》等作品则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X)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V)3.文学的倾向性只与作家的所具有的特定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有关。

(X)4•在阶级社会中,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阶级性。

(V)5.文学的真实性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的照抄。

(X)6.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所以它只与社会生活有关。

(X)四.简答题1.简述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的区别2.如何理解文学的认识性?3.如何理解文学的倾向性?4.如何理解文学的实践性?五、论述题1.请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的特点?六、材料题: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请分析该段材料蕴含的观点。

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3、文学认识功能4、文学的教育功能二、选择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篇一」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C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 佛学B.诗学C.文学D. 神学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B )。

A. 反映论B.文化论C. 意志论D.信息论3.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D )。

A. 表志B.表象C.表情D.表意4. 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D )文本。

A. 象征型B.创意型C.再现型D.表现型5.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A. 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6. 文学典型是一种以怪异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B )。

A. 指意性B.独创性C.随意性D.特殊性7.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 D )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 席勒B.培根C. 歌德D.蒙田8. 唐代出现了( A )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 传奇B.话本C. 志人志怪小说D. 章回体小说9. 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C )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 拟念读者B. 意识形态氛围C.个体体验D.创作过程10. 当代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 D )模式。

A. 心理分析批评B. 语言批评C.社会历史批评D.文化批评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表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BCDE )。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的根本特征是()。

A. 社会性B. 艺术性C. 思想性D. 历史性2. 下列哪位作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A. 威廉·莎士比亚B. 弗朗茨·卡夫卡C. 列夫·托尔斯泰D. 詹姆斯·乔伊斯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的是()。

A. 文学的形式B. 文学的内容C. 文学的传播D. 文学的创作过程4. 诗歌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 抒情性B. 叙事性C. 议论性D. 音乐性5.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作品是()。

A. 《百年孤独》B. 《追风筝的人》C. 《动物农场》D. 《了不起的盖茨比》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 描述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3. 阐述文学批评的作用和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 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3. 讨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四、作文题(共20分)以“文学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C5. A二、简答题1.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对个人情感的强调,对自然的崇拜,对社会和政治现状的批判,以及对超自然和神秘事物的兴趣。

它倾向于表现个人理想和追求,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常常表现出对传统规范的反叛。

2. “象征”是文学作品中用以代表或暗示其他意义的手法。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斗争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3. 文学批评的作用在于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它还能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通过批评和讨论,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和思考,同时也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三、论述题1. 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只有‘人’才独具有美的理想。

”说这话的人是()A.黑格尔 B.康德 C.别林斯基 D.达·芬奇2.古人云“真境逼而神境生”,意思是说()A.虚境的产生依靠实境的完美表达 B.虚境是艺术表现的重心C.实境是意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 D.意境的创造不应考虑虚境3.司空图主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A.情景相生 B.情中见景 C.景中藏情 D.情景并茂4.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A.中国文学的主题 B.中国文学的风格 C.中国文学的美 D.中国文学的文体5.狭义文化概念的涵义是()A.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 B.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C.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品 D.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的一切6.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提到本体地位的,是()A.表现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7.马克思认为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落后时期,这种现象表明了()A.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C.艺术发展不必以物质发展为基础 D.艺术发展只依循自身的发展规律8.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两句诗强调了()A.文学发展中的革新性 B.只要学习古人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C.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D.文学形式的稳定性9.较早对“摹仿”说进行系统论述的人是()A.苏格拉底 B.贺拉斯 C.达·芬奇 D.亚里士多德10.鲁迅说:“有害的文学的铁栅是什么呢?批评家就是”。

这句话说明了()A.作家对接受者的影响 B.文学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C.文学批评家对接受者的影响 D.作者对批评家的影响11.“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是()A.作家创造艺术形象的结果 B.接受者再造形象的结果C.作品表现作家思想的结果 D.作品反映生活的结果12.一个好的文学批评家能够()A.跳过审美体验阶段,而对作品进行评价 B.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而评价作品C.以发达的美学感受来弥补思想能力的不足 D.越过一般的接受过程来审视作品13.“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出自()A.《周易·系辞》 B.《庄子》 C.《论语》 D.《论文偶记》14.巴赫金认为叙述语体是一种“双声话语”,意思是指()A.叙述者与人物的结合 B.情感与理智的统一C.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 D.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对话交流15.在抒情理论中,可以理解为“心理画面”的范畴是()A.意象B.隐喻C.典故D.意蕴16.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是()A.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 B.“发乎情,止乎礼义”C.情感自然流露和直抒胸臆 D.表现心灵的感应17.在西方诗学中,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A.韵 B.律 C.音律 D.格调18.使接受者明显参与叙述行为的“叙述视角”是()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视角变换叙述19.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称为()A.时距 B.次序 C.频率 D.视角20.“文学中的语言”是指()A.书面语言 B.文学文本的语言 C.作家内心语言 D.理想化语言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要素包括()A.世界 B.作家 C.作品 D.接受 E.批评2.朱光潜认为诗的节奏通常包括()A.长短 B.刚柔 C.轻重 D.高低 E.张弛3.伊瑟尔提出的“召唤结构”是指()A.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 B.作品内容的总体安排 C.文本的潜在结构D.文本的图式化框架 E.文本的题材内涵4.文学接受中预备情绪的特征有()A.哲理性 B.象征性 C.审美性 D.朦胧性 E.期望性5.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这就意味着()A.重情感而轻想象B.情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惟一因素C.优秀的抒情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情感容量D.表达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E.情感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和血肉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1.气势与氛围2.艺术直觉3.文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波德莱尔“交感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3.叙事理论中“省略”和“概略”有何区别?4.电影、电视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什么?5.何谓“炼字”,其目的是什么?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1.什么是典型环境?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哪项?A. 娱乐B. 教育C. 宣传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位不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詹姆斯·乔伊斯C. 马克·吐温D. 弗朗茨·卡夫卡3. “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的是:A. 文学创作应以人为中心B. 文学作品应反映人的精神状态C. 文学批评应关注作者的个人经历D. 文学研究应关注文学的社会功能4. 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A. 《安娜·卡列尼娜》B. 《悲惨世界》C. 《百年孤独》D. 《战争与和平》5. 诗歌的韵律美主要体现在:A. 押韵B. 节奏C. 音调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7. 描述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

8. 解释什么是“文学的多义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及其特点。

10. 以一部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文学作品片段,分析其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此处应提供文学作品片段)文学概论答案一、选择题1. D. 以上都是2. C. 马克·吐温3. A. 文学创作应以人为中心4. C. 《百年孤独》5. 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6.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文学不仅反映社会现实,也对社会产生影响。

文学作品可以揭示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同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7.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批评、心理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8. “文学的多义性”指的是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由于文学作品的开放性和读者的主观性,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作品,得出不同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模拟题 1一、解词:文学四要素:艾布拉姆提出的关于文艺学对象的理论,认为文学是由宇宙、艺术家、作品和欣赏者四要素构成的系统,他把这四要素的关系概括为一种三角形的模式,并用这个模式来分析历史上的文艺理论,由此把历史上的文艺理论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四大类。

这个理论虽有简单简单化之嫌, 但对理解文艺学的对象问题极富启发性。

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答:文学作品是以客观世界中人与人的各种现实关系以及整体现实中人的思想情感活动为反映表达的对象, 通过个别的具体生动的殉描绘, 以间接显示的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

它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

一、形式与内容的融合。

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中形成的题材, 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形象时, 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也不融合于其间了。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在形象之中。

文学形象就是与同形同构的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显现。

文学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直接融合。

二、静态与动态的互转。

一部作品的文学形象在人的心目中不一层不变的存在的。

因为艺术形象本身体的储蓄性与象征性在召唤着读者的审美想象力, 并渗透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

中一读者本身体又是一个历史的存在, 他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的特征也必然在其思维方式上, 在其理解和想象活动中刻上特殊的印记, 这种影响又不可避免地体现到他对语言符号的解码破译行为中。

体现到文学形象在他心目中的构成结果。

三、担当着生产与消费的中介。

它使得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这两个领域得以沟通。

它也是一个“有意味”的存在。

集中体现在文学形象上。

第一,文学形象使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直接同一。

第二,文学形象赋予文学生产与消费以自由性。

文学概论模拟题 2一、解词:1. 文学再现 :指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性能,是文学的基本性能之一。

文学再现可分为再现对象、再现活动和再现结果三个方面。

再现活动是人脑的能动的活动,它把再现对象转化为再现结果,因而再现结果就不是再现对象简单模拟,而是对再现对象艺术地加工改造。

2. 主题指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时 , 它包括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语言风格 :指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时 , 它包括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文学创作类型 :文学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和表现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由于某种原因受到社会对文学的总体需要要的决定性和文艺工作者发展规律的制约,某个时代,某一历史阶段中, 文学家反映现实、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谢的方式,会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时代和历史阶段阶段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经过概括总结,就成为文学创作的类型。

二、简答:1. 1、“本文”与“作品”的区别以及本文变成作品的条件。

P685-688答:本文是作为读者的对立面而存在的、等待着读者对其进行了阅读的符号体系。

本文充其量也只是文学作品的一极,另一极是读者。

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具体实现本文的价值, 作品本身则处于这两极之间的某个地方。

本文是读者的阅读对象, 读者是执行阅读行为的主体。

作品不单纯等同于本文, 它是由读者与本文共同构成的。

它由读者的阅读活动构成, 并存在于阅读活动之中, 读者的任务就是结构一个迄今为止尚未系统阐明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并瓣别从此结构中产生出来的意义模式。

作品是以对本文的解读为基础的。

2. 叙事类文学作品的特性。

P378答:一、客观性。

叙事类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是独立的客观事物,这些对象对于作者来说既是外界的、客观的,因此客观性也就成为叙事文学的一个特性。

, 主要表现在构成作品的形态要素上, 具体说, 客观性表现为作品描写事物情景和描绘人物行动的客观上。

作品细节上的真实往往是形成作品客观性的重要因素。

二、节性。

情节由两个要素组成:一是时间上的连续,二是因果关系。

叙事类的文学作品在结构形态上是故事化的,也就是说一部这类作品总要讲述一个或几个有头有尾前后相续的事件。

而当故事中出现的前后相续的事件不仅具有时间上顺序呈现的意义,而且建立起一个事件与另一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时,事件就成为情节所穿,构成叙事类文学作品。

三、混响性。

指构成叙事类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一种“多声部”性。

叙事类文学在描写事物、塑造形象时, 既可以通过叙事人的语言也可以通过被叙事人的语言来进行。

作者与叙事人的分化, 是造成叙事文学混响性的又一种情况。

3. 形式化过程包括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P563答:文学创作在一般时间进程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积累阶段、构思阶段、写作阶段。

积累阶段是创作材料的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直接同作家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并最终把作家从生活导向创作。

构思阶段是艺术形象的孕育阶段,这一阶段以主题词为核心作用展开了对材料的选择、加工和改制,最后的结果就是完整的艺术形象的诞生。

写作阶段是艺术形象的传达阶段, 这一阶段把内心构思成的艺术形象重现出来, 并以准确生动的语言传达出来, 以便让读者也能看到和感受到这些艺术形象。

合作过程的三个阶段在逻辑上是先后相继的,但在实际的过程中, 往往出现相互交错的情况, 如在构思阶段也可能需要要再次回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在写作阶段性也可能要改变原来的构思。

四、论述:1. 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文学起源问题?答:文学源于原始的口头文学,即前文学形态, 。

从前文学形态到纯粹的文学形态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 文学的幼芽一步步生成了参天大树。

文学的起源不是个突发的、偶然的现象,而是一个逐渐生成的、有规律的历史过程。

(自行再扩展论述2为什么说对文本的解读是文学阅读的基础? 答:本文是作为读者的对立面而存在的、等待着读者对其进行了阅读的符号体系。

本文充其量也只是文学作品的一极,另一极是读者。

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具体实现本文的价值,作品本身则处于这两极之间的某个地方。

艺术作品由读者的阅读活动构成, 并存在于阅读活动之中, 读者的任务就是结构一个迄今为止尚不系统阐明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并瓣别从此结构中产生出来的意义模式。

而这一切是以对本文的解读为基础的。

文学概论模拟题 3一、解词:1. 情感表现 :指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性能,是文学的基本性能之一。

文学再现可分为再现对象、再现活动和再现结果三个方面。

再现活动是人脑的能动的活动,它把再现对象转化为再现结果,因而再现结果就不是再现对象简单模拟,而是对再现对象艺术地加工改造。

2. 诗意观念:在具体的作品中,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渗透于艺术节形象之中,因而呈现为一种特殊的观念形态。

其特点是作家的思想观念与作品的诗意形象的完美结合。

3. 体裁 :指在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学作品的类型。

是由作品的语言运用、组织结构、体制篇幅等因素有机综合防治而呈现出的文学作品的外表形态,简单说,体裁即文学作品内容提要存在的具体方式。

4.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的的实际运用,它根据一定的审美思想,对文学现象作出审美评价, 指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它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是一种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统一的活动,是不断运动着的美学。

二、简答: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答:文学语言是作家用来塑造文学形象的语言, 注重发挥其独特的文学功能。

文学语言具备一系列独有的符号特性。

一、符号的认知性与意向性的同一。

在日常语言中, 语言符号可以区分为认知符号和意向符号。

而文学语言中, 一个符号可以同时既是认知符号也可以是意向符号,也就是说使符号的认知性与意向性同一在一个符号中。

文学语言的这种认知性与意向性的同一,是主客体浑融统一的文学创作过程的特殊产物。

二、具有双重语境。

日常语言交流为保证交流过程的有效性, 一般是在固定单一的语境中进行的。

而文学语言则有意造成或追求一种双重语境效果, 即使语言符号除它在浅层语境中的字面意义外, 还具有由深层语境所赋予的言外之意。

三、理性综合。

文学语言以表现具体生动的审美意象和艺术节形象化为目的, 因此要求文学符号自身充分意象化, 克服普通符号的抽象性。

综合陈述是克服符号抽象性的必经之路,是符号涵义的表达,其特点是是谓词不能多主词分析出来, 对主词的意义有所增加, 有所立秋, 它不是外迁的扩张, 而内涵的解说。

日常语言的符号是有确指的意义。

文学语言可以将日常语言的这种确指的意义消除, 而用文学符号所构筑的形象整体赋予了泛指的、象征的意义,具有了更加丰富的社会内涵。

2抒情类文学作品的特性。

答:抒情类文学作品的基本性质在于, 它是主人公的口吻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并进而形成形象的, 这类作品所要表现是主体心灵观照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心灵本身体的情感。

内心独白是其通常使用的陈述方式。

以主体的内心世界为视点, 通过个人情感抒发反映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观念,而在情感上抒发上又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和跳跃性。

主要特性:一、主体化。

它以个别主体在面对特殊的情境时的情感体验及内心活动作为表现对象。

二、非个人化。

抒情文学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往往带有主人公的个性特点, 以其独特之处而使整个作品超越了平庸, 具有了新鲜的意义,但同时作品又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普遍使读者在特定条件下一般都能感受和被感动。

三、反常化。

指的是抒情文学在意象营造和语言传达上的特点。

4. 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

P525-533答:一积累阶段。

中心任务是为创作准备最原始的材料。

通过有意无意地、直接间接地积累表象的、情感的、思想的的内容。

积累到的越多对创作就越有利。

二、构思阶段。

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作家在头脑中构思出具体的活生生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

它是作品内容的运思和成型过程,是作家处于一种凝思冥想之中,保持高度注意力和虚静的心境中,去顺利地有效地构思。

三、写作阶段。

当艺术形象在作家心中构思成熟后,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使得作家急于表过出来时,就到了写作阶段了。

它是作家动作语言媒介把内心的艺术形象尽量准确地、鲜明地、生动地描绘出来。

以便宜让读者也能像作家那样看到和感受到这些艺术形象。

三、论述:文学创造的特殊性。

答:一是文学活动把握的对象是活的整体的人及其生活。

二是文学创作的直接目的是创造艺术形象。

三是文学活动的功能是感染人教育人。

四是文学创造有独特的活动方式。

它是采用一种形象思维的方式。

它从一开始就从对象那里汲取感性的形象,一直到最后创作出艺术形象,自始自终都没有离开过形象。

它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复杂的形象运思的方式进行的。

1、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则。

P795答:一、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原则。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是对现实的反映,这两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和前提。

它主张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的有机的瓣证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具有了独特的意识形态原则: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以及具体的文学现象都要必须从它所产生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冲突中去寻找解释, 而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则在于看它是否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