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肠套叠ct诊断标准

肠套叠ct诊断标准

肠套叠ct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通常发生在婴儿和幼儿身上,但也有可能在成人中发生。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肠套叠可能导致肠壁组织坏死、出血甚至穿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诊断肠套叠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在CT图像上,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肠道的形态、位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套叠部位,从而帮助确定诊断。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肠套叠CT诊断的标准,以便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诊断效率。

一、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1. 肠管肥厚:在CT图像上,肠管呈现肥厚、增粗,这是肠套叠的直接表现之一。

通常,肥厚的肠管与套叠部位相连,形成明显的肠壁厚实的“环形征”。

2. 肠套叠部位的闭塞征象:肠套叠引起的梗阻会导致套叠部位局部的闭塞,CT图像上可见该部位的肠管扩张,并出现积液或积气,形成“套叠征”。

3. 肠道血供减少:在CT血管造影后的图像上,套叠部位的肠壁会显示出血供减少的表现,表现为肠壁强化程度减弱,呈现为“充血性肠套叠”征象。

以上是肠套叠CT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通过观察这些征象,医生可以在图像上明确地看到肠套叠的存在,有助于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除了直接征象外,肠套叠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一些间接征象来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套叠CT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1. 肠管内积气:受到套叠部位阻塞的影响,患者肠道内的气体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在CT图像上显示为肠管内积气,呈现为“积气征”。

2. 肠系膜肿块:肠套叠引起的肠道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附近肠系膜的肿胀和增厚,CT图像上呈现为肠系膜的肿块,有助于诊断肠套叠的可能性。

3. 肠周积液:在肠套叠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肠管积液,这是肠套叠造成的肠内液体滞留的表现之一。

CT图像上可以看到肠周区域有一定程度的液体密度影像。

成人肠套叠螺旋CT诊断分析

成人肠套叠螺旋CT诊断分析
成人 肠套 叠的病 因分别为: 结肠癌 3 例, 8 淋巴瘤 7 平 滑肌瘤 6 , 例, 例 脂肪瘤 5 , 例 结肠息 肉4 , 例 转移瘤 3 , 例 术后粘连 2 。c 例 T直接征象 : 靶征 4 例 ,肾形征 l 例 ,彗星 尾征 5 9 1 例。C T间接征象 : 肠管壁增厚 4 例 ,肠梗阻 4 例。 9 6 结论 : 肠套叠 C T表现 比较典 型,其原发病变 C T
山东 章丘 20 0 52 0
人 肠套叠 。为了提 高对本病 的认 识 ,本文着重讨 论其 C T表 梗 阻表 现,亚 急性、慢性发作者,腹痛有缓解 期。急性 者持 肛 门停止排气 2 例 ,呕吐 1 1 5例。腹部扪及包块 4 9例,发烧
1 。 7例
1 药物 治疗 . 4
无排 卵型及小 卵泡 型采用促 排卵药物治 疗,
呈 边缘光整的类 圆形肿块 ,中央可见低 密度坏死 区。 C T对 肠套 叠不仅可 以明确诊 断,还 可以明确肠套叠 累及
者是常见 的急腹症 , 多见于 2岁以— / , FJ 又称儿童 型肠套叠, L
其 中 9 % 以上为原发性肠套叠, 5 即由肠蠕动的节律紊乱所致 ; 后者 多发于成人 ,故又称成人 型肠套叠 ,多继 发于结肠息肉 和腺瘤 】 病理解 剖部位可将其 分为三型 : 。依 即小肠型 、回
1 性生活指导 当卵泡直径 1 . 5 5mm以上 出现尿 L H峰 或虽 尿 L H峰阴性 ,但 卵泡直径 已达 1 ~0m 以上时,视 为卵泡 82 m 生 采用阴道 B超结合尿 LH试 纸监测 排卵,能动态观察 卵泡
生长 发育 成熟 情况 ,更 准确预测排 卵,找 出病 因,指导不孕 症患者合 理用药及掌握性生活时间, 减少盲 目性 , 提高受孕率。

【小动物影像技术课件】肠套叠影像诊断技术

【小动物影像技术课件】肠套叠影像诊断技术

《小动物影像技术》
五、病例解析
德牧,2月龄,雌性, 患细小病毒5天时出现 腹痛,触诊肠道有香 肠样物,触诊时敏感 疼痛,初诊肠套叠。
《小动物影像技术》
思与练
1. 肠套叠影像学表现?
《小动物影像技术》
谢谢
《小动物影像技术》
四、影像检查与表现
❖ 1.检查方法 ❖ 需拍摄X线正位与侧位两个方位X线片,并配合造影检
查。 ❖ B超检查
《小动物影像技术》
四、影像检查与表现
❖ 2.X线特点 ❖ ①完全性阻塞的x线征象明显。可见套叠处前段肠袢充
盈气体和液体并扩张,后段肠管排空。 ❖ ②套叠处的包块密度增高,可在中腹部呈现软组织阴
和坏死,迅速死亡。 ❖ 犬的肠套叠较多见,尤其幼犬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小
肠下部套入结肠。
《小动物影像技术》
二、发病原因
❖ 多因肠蠕动过度或逆蠕动而引起,如受惊、饮冰冷的 水、肠炎、肠梗阻,以及寄生虫和异物的刺激等。此 外,受惊、剧烈运动而使腹内压突然增高也会导致本 病。患犬细小病毒感四、影像检查与表现
❖ 3.影像表现 ❖ X线造影表现:造影剂
停留于套叠部位,或 套叠后部只有少量细 条状造影剂通过。
《小动物影像技术》
四、影像检查与表现
❖ 4.B超影像 ❖ 套入部常肿胀水肿,表现
为低回声的边缘。横截面 的典型征象是低回声与强 回声相间的同心环,这是 由内陷的强回声鞘部和低 回声的套入部造成的。
《小动物影像技术》
肠套叠影像诊断技术
《小动物影像技术》
教学 目标
1.掌握肠套叠概念、 临床症状和检查方法 2.会判读影像表现
教学 重点
肠套叠影像表现
教学 难点
影像表现分析

急腹症-影像学诊断

急腹症-影像学诊断

急腹症-影像学诊断急腹症-影像学诊断摘要急腹症是指发病急骤、病情严重且需要紧急治疗的腹部疾病。

在诊断急腹症中,影像学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腹症,以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引言急腹症是一类常见的急诊情况。

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患者出现急腹症的情况,此时需要快速诊断病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影像学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在急腹症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急腹症的常见类型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引起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

在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腹部X线、腹部超声和CT扫描。

腹部X线检查能够显示阑尾区域的炎症,但其敏感性较低。

腹部超声和CT扫描更为敏感,可以准确显示阑尾的位置、大小和炎症程度。

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腹腔内淋巴结的感染和炎症。

常见的原因包括阑尾炎、胃肠道感染等。

在影像学诊断中,可以使用腹部超声和CT扫描来观察淋巴结的增大和炎症的程度。

超声检查是一种低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淋巴结的病变。

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是急腹症的一种严重疾病,常常需要紧急手术。

在影像学诊断中,腹部X线检查可以显示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但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较低。

腹部CT扫描是更为可靠的诊断方法,可以显示肠管梗阻的部位、原因和程度,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合并症。

肠套叠肠套叠是儿童和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在影像学诊断中,腹部X线检查可以显示肠套叠的典型表现,包括局部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

腹部超声和腹部CT扫描可以进一步确定诊断,观察套叠肠段的位置和程度。

影像学诊断方法选择在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中,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腹部X线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以了解腹部器官的大致情况。

腹部超声是一种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对腹部脏器和淋巴结进行观察。

腹部CT扫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可以显示腹部器官的细微变化,对于复杂病例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30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观察

30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观察
上者 , 因谨 慎进行 空气 灌肠 整复 , 一旦 发现气 腹马上 停止空气灌肠整复 , 并请外科会诊 。
1 临床资料
1I 一般 资料 . 收集 本 院 19 20 9 4~ 0 6年经 x线影 像 诊 断及 电视透 视下 整复 的A,L ' 肠套 叠 30例 。其 J 0
中最大年龄 3 , 岁 最小 6个月, 平均 9个月。男 11 7 例 , 19例 , 女 2 为男 孩较 多见 。春 、 冬季 为此 病 多发 , 共 18 7 例。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 , 间歇期患 儿一般 正常 , 0例皆有阵发性腹部疼痛( 3 0 哭闹)2 5例在 ,6 发病初期有呕吐, 一般在起病 l ~ 4 后逐渐停止 , 2 2h 故部分 d J在就 诊及 x线 检 查 时 吐止 , 及 腊肠 样 ,L 可 腹 部包 块 1o例 , 6 解果 酱样 血便 2 1 。 2例 12 x 线表现 . 12 1 局 限性 小肠 充 气扩 张征 表 现 为 右 中下 腹 .. 部一段 小肠 呈拱 形充 气扩 张 , 肠扩 张程 度不 一 , 小 一 般直径大于 2 r 5 m以上 , a 扩张小肠远端无液平 , 结肠 无气或少量气体 , 部分 患儿无 明确软组织 肿块征。 立位时充气扩张小肠拱形高耸 , 仰卧位时 , 扩张拱形 小肠变为低平 , 但小肠扩张的肠形仍 明确可见。扩 张小肠远端无液平 , 考虑为套人时间较短 , 套人头部 较深 , 小肠液体量较少 , 少量液体位于套人小肠 内而 难 以显示 所致 。 12 2 液 气平 面征 多表 现为低 位肠 梗 阻征象 , .. 常 伴 胃和十 二指 肠 扩 大 。在 立位 水 平 摄 片或 透 视 时 , 扩 大小肠 弯 曲呈 拱 形 , 张 的肠 曲 内 的液平 面 因套 扩
第2 9卷第 2 期 源自20 0 9年 4月 赣南

肠套叠-影像学ppt课件

肠套叠-影像学ppt课件
腹痛(小儿表现哭闹不止):因肠系膜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
其它疼痛表现: 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肠套叠-影像学
12
临床表现
2. 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 3. 便血: 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
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肛门指检对早期 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肠套叠-影像学
7
肠套叠-影像学
8
肠套叠的类型:
约50一6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约30% 特点:回肠是头部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约10% 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
后再套入结肠内
肠套叠-影像学
9
较少见
极少见
很少见肠套叠-影像学
10
肠套叠-影像学
11
临床表现
1. 阵发性腹痛:
14
临床表现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梗阻 的症状: 肠梗阻是多为不完全性,肠坏死发生较迟。 症状常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能明显 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便血,约占 40%,呕吐亦不多见。
肠套叠-影像学
15
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肠样肿块。
✓ 有以上1-2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3个可确诊。
肠套叠-影像学
1
定义(Definition)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 入 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
肠套叠-影像学
2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小儿:低于2岁,尤其是4~10个月为高峰期。随年 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 20%。
成人: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居多。

消化道穿孔、肠套叠影像诊断

消化道穿孔、肠套叠影像诊断

消化道穿孔、肠套叠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溃疡、创伤破裂、炎症及肿瘤,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为穿孔最常见的原因。

创伤破裂通常发生于肠管,多由闭合性损伤引起。

肿瘤穿孔是因肿瘤坏死,以及肿瘤引起局限性肠炎、坏死性肠炎以及溃疡性结肠炎也可造成肠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发生在前壁,穿孔的同时胃十二指肠内的气体和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气腹和急性腹膜炎。

慢性穿孔多发生在后壁,穿透前浆膜与附近组织器官粘连,有时溃疡虽很深,但内容物不流入腹腔。

由于小肠肠曲彼此紧靠,穿孔后纤维蛋白沉着,相互粘连而穿孔很快被封闭,且小肠气体少,故小肠内容物流出少,也较少造成气腹。

结肠气体量较多,穿孔后易导致气腹和局限性或全腹膜炎。

●临床特点是起病骤然,腹膜刺激症状。

●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气腹、腹液、腹脂线异常和麻痹性肠胀气等征象。

●典型征象:为膈下游离气体,表现为双侧膈下线条状或新月状透亮影,边界清楚,其上缘为光滑整齐的膈肌,下缘分别为肝、脾上缘。

大量气腹时可见双膈位置升高,内脏下移,有时衬托出肝、脾、胃等脏器的外形轮廓。

●X线腹部平片出现气腹后首先应排除非胃肠。

还应注意虽然穿孔但无气腹。

假气腹(相似平片上有些表现酷似气腹):1、间位结肠。

2、充气扩大的肠管互相重叠(双壁征)。

3、腹腔和胸腔脓肿。

4、胃十二指肠大的憩室影、胃扩张。

5、膈疝、横隔不平滑。

6、其他。

●在X线检查中,以游离气腹最重要。

应注意几种情况:①胃、十二指肠球部及结肠,正常时可以有气体,因此穿孔后大都有游离气腹征象;②小肠及阑尾,正常时一般无气体,穿孔后很少有游离气腹征象;③胃后壁溃疡穿孔,胃内气体可进入小网膜囊,如网膜孔不通畅,气体则局限在网膜囊内,立位照片于中腹显示气腔或气液腔,即网膜囊上隐窝充气,而气体并不进入大腹腔;④腹膜间位或腹膜后空腔器官向腹膜后间隙穿孔,气体进入肾旁前间隙,还可进入腹膜后其他间隙,出现腹膜后间隙充气征象,而腹腔内并无游离气体。

因此,没有游离气腹征象并不能排除胃肠道穿孔。

肠套叠的影像诊断

肠套叠的影像诊断

肠套叠的影像诊断发表时间:2010-08-19T14:17:18.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刘新武[导读] 一段肠管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管内称为肠套叠。

本病是常见的小儿外科急诊,成人较少见刘新武(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 2642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125-02 【关键词】肠套叠影像诊断肠套叠是一段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肠腔,绝大多数原发性肠套叠发生在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患者,急性成人肠套叠是少见的急腹症类型,多继发于肠道肿瘤、Meckel’s憩室、肠道息肉及肠道感染等。

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故易漏、误诊。

有临床症状者大多需手术治疗。

及时、准确诊断急性成人肠套叠对其治疗、预后均有很大指导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治的肠套叠患者60例,男66例,女26例,年龄最小20d,最大6岁。

发病时间小于48小时的52人,42~72小时的5人,超过72小时的3人。

全部均有阵发性腹痛(或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其中伴有血便或腹部包块者23人。

1.2 临床表现一段肠管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管内称为肠套叠。

本病是常见的小儿外科急诊,成人较少见。

一般为近侧肠管套入远侧肠管,远侧套入近侧者罕见。

套叠处形成三层肠壁:外壁称鞘部;套入部由反折壁与最内壁组成。

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前端为顶部。

套入的肠管常因血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肠壁增厚,甚至坏死。

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是肠套叠的主要临床表现。

腹痛为突然发生,间歇性反复发作,发作时常呕吐。

发作数小时内多数排果酱样粘液便。

体检时腹部可扪到活动的包块。

肠套叠发病一天后多数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

2 影像诊断 2.1 X线表现平片腹部立卧位平片示肠腔扩张,并见“阶梯”状液平等梗阻征象,也可无阳性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呕吐:初为乳汁、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 吐粪便样液体。说明有肠管梗阻;
血便:为重要症Leabharlann 。发病后6-12小时后可出现果酱 样粘液血便,或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腹部包块:多在右上腹季肋下肿块,呈腊肠样,光 滑不太软。晚期发生肠坏死、腹膜炎时,出现腹胀、 腹水、腹肌紧张和压痛。不易扪及包块;
全身情况:高热、嗜睡、昏迷、休克等中毒症状;
病例一
18 月女孩,间歇性腹痛和血便;
缺乏肝 脏边缘
?
缺少空气
扩大肠攀
肠梗阻
RLQ无空气或结肠无粪便
缺乏肝脏边缘 靶征/软组织肿块 新月征 “Lateralization” 回肠
? 靶征
新月征
RLQ没有 气体
结肠无粪便
在肠套叠的部位显示边界清楚的包块。在其横断 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 现为:外圆为均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 回声),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 圆。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在纵断面上侧呈 “假肾征”;
肠梗阻的表现:显示肠管扩张,内容物积聚,肠 管蠕动亢进或显著减弱
纵轴US
横断位US
Intussusceptum: 内环
高回声肠系膜脂肪
Intussuscipiens: external ring
假肾征:
三明治样薄线不同回声
油炸圈:
同心环
彩色多普勒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 观察,作检查的一种方法,如有肠套叠可 见到杯口阴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 时可进行复位治疗。所以空气灌肠既可作 诊断也可治疗用;
Daneman, A, Alton, DJ. Intussusception: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related to diagnosis and reduction. The Radi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996; 34 (4): 743-56.
肠套叠影像诊断
肠套叠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 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
Intussusceptum
Intussuscipiens
发病年龄在4个月—2岁最常见。健康肥胖 儿多见,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 相一致,以春秋季多见。
典型三联征: 腹痛,肿块和and currant jelly stool
Yamamoto, LG. Find the Intussusception Target and
Crescent Signs. Radiology Cases in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谢谢观赏
当肠管套入后,由于被鞘部压迫可引起不 同程度的静脉阻塞、进行性肠壁肿胀,同 时使动脉受损害;
粘膜因缺血导致粘液及血液渗出,最后引 起血管完全阻塞,产生肠管缺血坏死,或 引起肠穿孔致腹膜炎;
腹痛:突然发作剧烈的阴绞痛,哭闹不安,面色苍 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腹痛缓解,安静 或入睡,间歇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
空气灌肠的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 90%以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 易掌握,价值好大。
气体灌肠压力120mmHg 并发症是穿孔 禁忌症: 腹膜炎
扩大肠攀
扩张减小
充盈缺损
缺损减小
缺损消失
蠕动恢复
39 岁,男性,腹痛4天和进行性大便减少; 查体,腹部扩张,弥漫性触痛; WBC -12,500
肠套叠,在其剖面可分三层肠壁:外层为 肠套叠的鞘部,中层和内层肠管为肠套叠 的套入部,肠管开始进入肠套叠处为颈部, 套入部的最远端为头部。
肠套叠的明名:按套入部的最近端和接受 部的最远端的肠名而定。 可分为:
1、回结型(回肠套入结肠内) 2、结肠型(仅涉及结肠) 3、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 4、复杂型。
Byrne, AT, et al. The imaging of intussusception. Clinical Radiology 2005; 60: 39-46.
Gayer, G, et al. Adult intussusception—a CT diagnosi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 2002; 75:185-190.
RUQ 靶征 (蓝圈) 小肠不表现梗阻—肠攀不扩张(黄箭头) 肠壁积气
靶样肿块
香肠样肿块
回结肠套叠,无坏死; 手术发现肿块-阑尾粘液囊肿 右半结肠切除;
急性痢疾:夏季发病,大便次数增多,含粘液、 脓血,里急后重,多伴高热等感染征象。粪便检 查见成堆脓细胞,细菌培养阳性。但必须注意痢 疾可引起肠套叠;
美克尔憩室出血:大便血便,常为无痛性,但可 并发肠套叠;
过敏性紫癜:有腹痛,呕吐、血便,但大多数有 出血性皮疹、关节肿痛。由于肠功能紊乱及肠壁 血肿,可并发肠套叠;
蛔虫性肠梗阻:小儿少见,无便血;
凡健康小儿突然发生阵发性哭闹、呕吐、 血便、腹部扪及包块等的症状时应考虑为 肠套叠;
由于小儿的肠套叠多为急性,是一种危及 生命的急症,其复位是一个紧急过程,而 空气灌肠既可诊断也可治疗,而且诊断的 准确率、复位率也很高,具有双重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