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概述
结构力学专题十五(结构的极限荷载)

Ms W
称为截面形状系数,其值与截面形状有关。
例:已知材料的屈服极限 s 240 MPa ,
求图示截面的极限弯矩。
80mm
Mu s (S1 S2 ) 27.36kN.m
20mm
2、塑性较 当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时,在保持弯矩不变的前
提下,截面纤维将无限地伸长和缩短,因此在该小段内, 两个无限靠近的截面可以发生相对转动,这种情况与带 铰截面相似,称这种截面为“塑性铰”。
A
(1)平衡弯矩法
(2)机动法
(3)增量法
F
B
l/2
l/2
例5:求图示等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已知梁的极限弯矩为Mu。
A
q
B
l
例6:求图示结构的极限荷载, 材料极限弯矩为Mu。
M
AC
B
1m
3m
三、变截面超静定梁
例7:求图示结构的极限荷载,
已知 Mu Mu
A Mu
Mu F
D
BC
l ll
作业:
思考题 16—2 、16—4、16—5; 习题: 16—1。
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
(1)普通铰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能承受弯矩Mu。 (2)普通铰是双向铰,而塑性铰是单向铰。
3、弹性极限荷载、极限荷载、破坏机构(极限状态)
(1)对弹于性特阶定段的结构,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加:
各截面弯矩不超过 “屈服弯矩”Ms ;
(2)弹性阶段终止
当某个截面弯矩首先达到“屈服弯矩”Ms时,弹性阶段终止, 此时的荷载称为“弹性极限荷载”Fps;
加载
E S
S
S
弹性
塑性 s
卸载 E
弹性
s
16圆口纲概述

定义:是无成对附肢,又无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又称无颌类 。
脊椎动物亚门最低等的纲。包括七鳃鳗、盲鳗等 约70余种,营半寄生或寄生的水栖鱼形动物。
它们因有1个圆形的口吸盘,故称圆口类。 迄今所知最早消逝和最原始的脊椎动物。
第一节 代表动物—七鳃鳗(Petromyzon)
一、外形 鳗形,体分头、躯体和尾3局部,尾部侧扁。 单鼻孔,位于头背中心,其前方皮下具特有 的松果眼; 无成对偶鳍。 眼1对,无眼睑,被覆透亮皮肤。 肛门 位于躯干和尾交界处腹位,前方为泄 殖孔。
生殖季节,海、淡水七鳃鳗均需溯河洄游到江河 上游产卵、排精,后亲鱼死去。 发育:受精卵经1个月左右发育成约10毫米的幼 体,称为沙隐虫。
沙隐虫整体栖埋泥沙里,仅头端露出,似文昌鱼, 经3~7年变态为成体。
其次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一、主要特征
1.口为吸附型,无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只有奇鳍,而无偶鳍。脊椎动物中唯一。 3.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骨,仅有雏形的椎弓。 4.鼻孔单个。位于头部反面。 5.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鳃囊有鳃笼支持,鳃丝来 源于内胚层。 6.脑不兴盛。内耳仅有1个或2个半规管。 7.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
(三) 肌肉系统
躯干、尾部肌肉分节明显。 肌节呈侧倒的“W”形。 鳃囊、口漏斗和舌都有简洁的肌肉操纵。
(四) 消化系统
口漏斗吸附于鱼体,借角质齿锉破鱼 体,吸食血肉。 1. 消化管:
口 〔口漏斗底部,无颌〕 →口腔〔短,底部伸出角质锉舌〕 →食道〔背管狭窄〕+
呼吸管〔腹管宽大〕 →肠管〔直管状,无胃的分化〕 →肛门〔躯干与尾交界处腹面〕 2. 消化腺: 口腔腺 1对,分泌物具抗凝血作用 肝 脏 肠前端腹面,无胆管和胆囊 胰细胞 散布在肝和肠内。
海底两万里十六至十八章概括

海底两万里十六至十八章概括
海底两万里十六至十八章概括: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鹦鹉螺号潜艇在海底两万里的冒险历程。
本文将对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带领大家领略这段神秘的海洋之旅。
第十六章:珊瑚王国
本章主要讲述了鹦鹉螺号抵达了一个美丽的珊瑚王国。
尼摩船长带领阿龙纳斯教授和康塞尔等人下潜至海底,欣赏了五彩斑斓的珊瑚景观。
他们还观察到珊瑚虫的繁殖过程,以及海洋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在此期间,尼摩船长向教授详细解释了珊瑚的生长规律和分类。
第十七章:印度洋
鹦鹉螺号继续前行,进入了印度洋。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只巨大的章鱼。
尼摩船长决定与章鱼展开激战,最终成功击败了它。
此外,本章还描述了印度洋的地理特征和海洋生物,如海蛇、海龟等。
阿龙纳斯教授和康塞尔在船上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欣赏到了美丽的星空。
第十八章:红海
本章讲述了鹦鹉螺号抵达红海,尼摩船长带领一行人探索了红海的海底洞穴。
在洞穴中,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珍珠母”的珍贵贝类。
尼摩船长向教授等人展示了如何开采珍珠,并讲解了珍珠的形成过程。
此外,他们还遇到了一群鲨鱼,勇敢的尼摩船长再次挺身而出,保护了大家的安全。
总结: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主要描绘了鹦鹉螺号在珊瑚王国、印度洋和红
海的冒险经历。
在这一过程中,尼摩船长展示了他的勇敢、智慧和丰富知识。
刑事诉讼法第16章概要

2009/1/5
第十六章 立案
17
第三节 立案程序
最高院《解释》第191、192条规定: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第二 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 知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
对于已经立案,经审查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 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 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自诉人经说服撤 回起诉或者被驳回起诉后,又提出了新的足以 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再次提起自诉的,人 民法院应当受理(裁定)。
(二)立案的特点
2009/1/5
第十六章 立案
3
第一节 概述
立案的任务
对报案、控告、举报及犯罪分子的自首等材料依法定 程序进行严格审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犯罪事实和需要追 究刑事责任,并做出是否立案侦查或立案审判的决定;
只有依法做出立案的决定,刑事诉讼程序才正式开始, 其后进行的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活动才有了程序基础 与保障----程序法意义。
2009/1/5
第十六章 立案
9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第129条规定: 侦查部门对举报线索初查后,应当制作审查结 论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决定: (一)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提请批准立案侦查; (二)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提请批准不予 立案: 1、认为没有犯罪事实的; 2、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3、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2009/1/5
第十六章 立案
16
第三节 立案程序
(一)立案的决定
公安部《规定》第162条规定: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 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 自己管辖的,由接受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红楼梦16章内容概括

红楼梦16章内容概括
《红楼梦》第十六回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皇帝封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并恩准她回家省亲。
贾府上下喜气洋洋地接受了这份荣耀,并为元春的探亲做了奢华的准备,选了一处理想的宅子,装饰得极度华丽。
然而,在这一喜庆的背景下,却发生了几起悲剧。
秦钟因在外受了风寒,加之与智能的私情被父亲秦业发现,智能被逐出,秦业一气之下发病而死,秦钟也病情加重,最终去世。
此外,王熙凤在这一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她出面帮助张财主解决了一场纠纷,但却间接导致了张家小姐和守备之子的死亡,使得两家人财两空,而她自己则从中获利三千两银子。
总的来说,这一回以贾府的喜庆之事为背景,却穿插了几起悲剧,展现了《红楼梦》中人物的复杂命运和社会的冷酷现实。
同时,通过王熙凤的行为,也揭示了她的贪婪和冷酷性格。
简爱第十六章精彩语段摘抄

简爱第十六章精彩语段摘抄摘要:1.简爱第十六章概述2.精彩语段摘抄及解析3.语段中的主题与价值4.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应用正文:自从简爱离开盖茨海德府,她的生活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
在洛伍德学校,她饱受欺凌,但顽强地生存下来。
后来,她应聘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担任家庭教师,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相识并相爱。
然而,在他们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之际,简爱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使得她不得不离开心爱的人。
在四处流浪的过程中,简爱历经磨难,最终与罗切斯特重逢。
这就是简爱第十六章的精彩故事。
在本章中,有几个精彩的语段值得摘抄和品味。
首先,简爱在离开桑菲尔德庄园时,对罗切斯特说的一段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
”这段话展示了简爱坚定的信念和自尊自爱的精神,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压力,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平等。
另一个精彩语段是简爱在洛伍德学校与谭波尔小姐重逢时,简爱对谭波尔小姐说:“我宁愿忍受这里的苦难,也不愿意回到盖茨海德府去。
在那里,我遭受了太多的痛苦。
”这段话表现了简爱坚韧的性格,她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为了追求更好的自己,宁愿忍受苦难。
这些语段为我们揭示了简爱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勇敢、坚定、自尊自爱。
在她的人生道路上,简爱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正是这种精神,让她在困境中不断成长,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简爱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面对困境时,我们要勇敢地去应对,保持自尊自爱,不向命运低头。
同时,我们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收获幸福。
总之,简爱第十六章的精彩语段展示了简爱坚韧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语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教会我们在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第十六章 行政复议概述

1、行政复议的目的是为了纠正行政主体作出的违法 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 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 合法权益。 合法权益。 2、行政复议是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在 行政复议是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 审查被申请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适当的基础上 , 审查被申请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 适当的基础上, 依法作出的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依法作出的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3、行政复议的标的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的标的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
五、便民原则
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应当尽可能为 行政复议当事人, 行政复议当事人 , 尤其是复议申请人提供必要的 便利,从而确保当事人参加复议的目的的实现。 便利,从而确保当事人参加复议的目的的实现。 1、有关行政复议的规定应当尽可能考虑为申请人提 供复议的便利条件。 供复议的便利条件。 2、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定范围内为当事人提供进 行复议活动的便利条件。 行复议活动的便利条件。
第十六章 行政复议概述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 , 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 依法向行政复议 机关提出复核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 机关提出复核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 , 行政复议 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 合法性、 适当性 ( 合理性 ) 审查 , 合法性 、 适当性( 合理性) 审查, 并作出行政复 议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 议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行政复议”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行政复议”:
1 、 行政复议机关主要是通过书面材料审查被申请的具体行 政行为,对书面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如需进一步了解的, 政行为,对书面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如需进一步了解的,可 要求复议当事人提供补充材料; 2 、 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召集行政复议当事人了解案情 , 但不 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召集行政复议当事人了解案情, 是必须让双方当事人对质, 是必须让双方当事人对质,进行抗辩; 3 、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有必要 ( 如审查重大 、 复杂案件) 可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有必要( 如审查重大、 复杂案件 ) 以采用开庭形式审查。 以采用开庭形式审查。
骆驼祥子第16章内容梗概

骆驼祥子第16章内容梗概引言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被公认为国内外文学界杰出的作品之一。
第16章是骆驼祥子这个主人公成长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章节。
本文将系统地分析和讨论第16章的内容,深入揭示骆驼祥子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历程。
16.1 祥子意识到自己身份差距祥子在与诗人子君坐火车到西半山后,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与子君之间的差距。
作为贫苦出身的骆驼祥子,他看到西半山的繁华和富饶,心生向往和嫉妒。
他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距离,感到自己是一个渺小的存在。
16.2 祥子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面对西半山的繁华景象,祥子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深知自己贫穷的出身无法与这个社会相匹配,于是他决定努力提升自己的地位,实现自己的“出人头地”的梦想。
16.3 祥子寻找脱贫致富的途径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祥子开始寻找赚钱致富的途径。
他热衷于送货工作,虽然劳累但也心满意足,因为他在不断积攒财富。
同时,他看到了小贩们的成功,决定学习他们的经验,开设自己的小摊。
16.3.1 祥子与野车夫的对话野车夫经历了与祥子相似的人生,他教导祥子如何提高利润率、节约成本和寻找商机。
这段对话启发了祥子,让他领悟到了成功的商业之道。
16.3.2 祥子开始买卖货物祥子利用自己赚到的金钱开始买卖货物,他以极低的成本购进商品,然后以高价卖出。
他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经营之道,逐渐积攒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16.4 祥子的成功与挑战随着祥子生意的蒸蒸日上,他的财富逐渐积累。
他开始在西半山买下地皮和房子,成为地产商,实现了他的财富梦想。
然而,他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和困扰。
16.4.1 竞争对手的嫉妒与排挤随着祥子的成功,竞争对手开始嫉妒和排挤他。
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打击祥子,削弱他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祥子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努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16.4.2 祥子的道德选择在生意场上,祥子面临着诱惑和道德抉择。
他必须权衡个人利益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决定自己的行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概述第十六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概述:1.2017年7月5日,财政部发布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新收入准则的核心原则是:基于企业与客户订立的合同,以商品或劳务控制权的转移作为履约义务的实现来确认收入;企业确认收入的方式应当反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的模式;确认的金额应反映企业预计因交付这些商品或服务而有权获得的对价;收入的计量采用以交易价格分摊为基础。
2.较2006版准则相比,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变化有:(1)现行准则区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和建造合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模式。
新准则不再区分业务类型,采用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式。
(2)“控制权转移模型”替代“风险报酬转移模型”“控制权转移模型”属于资产负债表观,“风险报酬转移模型”属于利润表观。
在“控制权转移模型”下,商品和服务被看作向客户转移的资产,尽管服务不会被确认为一项资产,因为才获得服务的同时就立即被消耗了。
而资产的定义中,是以控制为基础来决定资产是否被确认或终止确认的。
因此,收入的实现,源于向客户承诺的资产控制权已转移给客户。
“风险报酬转移模型”可能认为,只有全部的风险都被消除以后,认定为一个履约义务完全实现。
但是,风险报酬的转移往往并不容易判断,而以“控制权转移模型”为基础,则可能拆分为两个履约义务:商品和保留的服务,比如固定价格的维护服务。
因此,履约义务在不同时点被转移。
“控制权转移模型”解决了旧准则下实务工作上的困惑。
(3)新收入准则将收入的确认分为5步,简称“5步法”。
即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确定交易价格、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4)为解决多重交易安排(如捆绑销售、套餐等)的会计处理,引入了“履约义务”概念。
明确如何识别是否存在多个“履约义务”,以及如何将交易价格分摊到多个“履约义务”。
(5)明确了是在“时点”确认收入还是在“时段”确认收入。
(6)明确了对可变对价的处理(7)明确了代理关系的判定及净额法计量(8)明确了八种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原则,包括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总额法或者净额法的适用、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知识产权许可、售后回购、预收款、无需退回的初始费等。
3.新收入准则收入确认、计量的逻辑:(1)首先识别与客户签订的合同:若不存在客户合同,企业通常不应当确认收入。
而一个标准合同通常应当:已经各方批准且承诺将履约各自义务、有明确的合同标的(商品或服务)、有明确的合同价款、合同具有商业实质、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国际会计准则将收入准则命名为“客户合同收入”,也缘于此。
准则规范了在合并变更时,变更内容应视为新合同还是视为原合同的一部分的处理区别。
(2)识别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履约义务是指企业将向客户提供商品、客户将向企业支付对价的义务。
通常情况下,履约义务在合同中是十分明确的,但并不尽然。
在合同存在多项履约义务时,该多项履约义务是否可明确区分决定了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若可明确区分,应就各单项履约义务(如销售软件和软件维护)分别确认收入,并进行价格分摊(若需要的话)。
(3)确定交易价格:交易价格指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当客户承诺支付固定金额的现金对价时,交易价格往往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变对价(如折扣、奖励积分、退货)、合同存在重大融资成分、应付客户对价、非现金对价等四种情况下,交易价格并不是那么地清晰。
比如涉及可变对价时,企业合同中存在可变对价的,企业应当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确定。
(4)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第(3)步的“确定交易价格”是价格分摊的基础,合同中包含两项或多项履约义务的,企业应当在合同开始日,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基于单独售价进行的价格分摊能够如实反映各项商品(或服务)的收入及利润信息,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5)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准则规范了控制权转移的判断标准,同时还规范了确认收入在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还是在某一时点进行。
第一部分收入新收入准则收入确认计量的逻辑及步骤:第一部分收入知识点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收入的确认主要包括两个阶段: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1.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 客户,是指与企业订立合同以向该企业购买其日常活动产出的商品或服务(以下简称“商品”)并支付对价的一方。
3. 本准则所称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订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的协议。
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
如租赁是在一定的期间内让渡控制特定资产使用的权利以获取对价的合同。
4.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控制的三要素:能力、主导使用、获得利益。
在判断客户是否已取得商品控制权时,企业应当考虑下列迹象:1)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
2)企业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
3)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实物占有该商品。
4)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5)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6)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例1】2018年1月1日,纯生二锅头酒厂有限公司与经销商A公司签订1500箱白酒销售合同,单价600元/箱。
合同约定:A公司交付定金36万元,纯生二锅头公司收到定金后5天后一次性发货。
其余款项按月结算,金额为经销商每月实际销售量*1200元/箱,于次月5日支付。
若经销商销售不理想,纯生二锅头酒厂有权要求退货并取消A公司经销商资格。
2018年1月2日,A公司支付定金18万元,2018年1月4日,纯生二锅头酒厂向A公司发货,A公司当日收到全部1500箱白酒并验收入库。
分析:根据合同条款约定,经销商实际对外销售后方结算货款,纯生二锅头酒厂发货后并不享有现时收款权利,且有要求经销商退货的权利,A公司并未取得商品的控制权,2018年1月4日,纯生二锅头酒厂不应确认收入。
【例2】2018年4月28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5000件,单价234元/件,当日乙公司交付款项元,甲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提货单,但乙公司未提货,也未签订代管协议。
分析:客户未实物占用合同的商品,不能视同商品控制权的转移,不能确认收入。
除非根据合同条款约定,乙公司已实质上控制了该商品,可以无实质性障碍地从该商品上获取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例3】甲公司主营电子元器件的生产销售,2018年2月25日,乙电器生产企业同其签订合同,其采购1CM 和3CM 的元器件各8万件,单价分别为2.30元/件、3.50元/件,约定货到乙方仓库1个月内付款。
当日,甲公司如数发货,甲公司能够客观地确定向客户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符合合同的约定规格。
3月2日,乙公司完成了对规格及数量验收工作,规格及数量符合合同的约定。
则甲公司应确认收入的时间为()。
A.2018年2月25日B. 2018年3月2日C.2018年3月25日分析:客户对商品的验收仅为一项例行程序,不影响客户对商品的控制。
应在发货时确认收入,选项A正确。
不过,若甲公司无法客观地确定向客户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规格,则无法确定客户是否有能力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获得其几乎所有剩余利益。
这种情况下,需等待客户验收手续办妥后确认收入。
另外,若属于试用产品,且客户未承诺在试用期终止前支付任何对价,则不能认为客户控制了该商品。
【例4】2018年5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商品已经发出,乙公司已经预付部分货款,剩余货款由乙公司开出一张商业承兑汇票,销售发票账单已交付乙公司。
5月10日,乙公司收到商品后,发现商品质量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立即根据合同有关条款与甲公司交涉,要求在价格上给予一定折让,否则要求退货。
双方没有就此达成一致意见,甲公司也未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分析:因商品质量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且双方没有就价格折让达成一致意见,甲公司也未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表明客户并未“接受接商品”,不能认为商品控制权已发生转移。
甲公司不应确认收入。
【例5】甲公司是一家生物化学制药公司,2018年生产一种新产品CPA60,据说能明显提高CPA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承诺凡购买新产品的客户均有一个月的试用期,在试用期内如果对产品使用效果不满意,可无条件退货。
该种新产品已交付买方,货款已收讫。
分析:由于该试用新品可可无条件退货,不能表明“客户已接受该商品”,发货时甲公司不应确认收入。
【例6】丁企业是集芳烃技术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芳烃的原料是石脑油,石脑油按成品油项目在生产环节征收消费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使用燃料油、石脑油生产乙烯芳烃的企业购进并用于生产乙烯、芳烃类化工产品的石脑油、燃料油,按实际耗用数量退换所含消费税。
假设丁企业石脑油单价为5 333元/吨(其中,消费税2 105元/吨)。
本期将115吨石脑油投入生产,石脑油转换率1.15:1(即,1.15吨石脑油可生产1吨乙烯芳烃),共生产乙烯芳烃100吨,丁企业根据当期产量及所购原料供应商的消费税证明,申请退换相应的消费税,当期应退消费税为100×1.15×2 105=242075(元),丁企业在期末结转存货成本和主营业务成本之前,账务处理如下:借:其他应收款242075贷:生产成本242075分析:根据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企业收入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在本案例中,政府不属于收入准则中的“客户”。
若产品已全部完工且全部对外出售,应冲减主营业务成本。
借:其他应收款242075贷:主营业务成本2420755.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以下简称“转让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