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感染30例临床分析
MALDI-TOF-MS在儿童血流及尿路感染病原菌直接鉴定中的应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年-月,第52卷第(期-118-MALDI-3OF-MS在儿童血流及尿路感染病原菌直接鉴定中的应用王林、,王媚7,王维5*(西安市第一医院检验科,西安77025;5西北有色医院检验科;1西安市儿童医院检验科;*通讯作者,E-maiR5ocWrdiau.5iau@)摘要: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 A LDI-FOF-MS)在快速准确鉴定儿童血流及尿路感染病原菌方面的临床应用优势及操作关键点。
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血培养报警阳性瓶382份,尿常规提示感染的尿培养标本314份。
血培养阳性标本经过MALDI Sep/type试剂盒处理后采用MALDPTOF-MS直接鉴定,尿液标本行差速离心富集细菌后直接采用MALDPTOF-MS鉴定病原菌。
直接鉴定结果与标本接种后传统培养10-48h后的菌落鉴定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血培养阳性标本中13份标本为两种及两种以上菌混合感染674份标本为单一菌感染,革兰阳性菌两种鉴定方法符合率为84.3%(77/214),革兰阴性菌鉴定符合率为88,4%(114/129),真菌鉴定符合率为44,4%(4/9)。
在鉴定结果一致情况下,质谱直接鉴定较菌落鉴定指纹图谱干扰杂峰多,评分稍低;尿液培养菌落计数>76cfn/mi标本共265份,细菌直接鉴定符合率33,3%(25-/275),儿童常见尿路感染细菌菌液倍比稀释后发现可靠的直接鉴定结果最低检测限分别为大肠埃希菌(72 cfn/ml)、肺炎克雷伯菌(75cfn/ml)、肠球菌(76cfn/ml)。
结论MALDPTOF-MS直接鉴定血培养报阳及尿液标本病原菌时,单一菌及高浓度菌感染鉴定快速且符合率高,可有效缩短检测时间,及时为临床危重患儿提供诊治依据。
关键词:血流感染;尿路感染;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细菌鉴定;快速诊断中图分类号:R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57-6611(2521)51-5113-06DOI:7.13733/j.265.779-6711.2741.71.525ApplRkhon of MALDI-3OF-MS in the direct inechfRkhon of pathooeinc bacterio fram bloodstreem and urinara tract infeci tion ckilUrevWANG Liu1,WANG Mei5,WANG Wei1*2Depargne4of Laboratorg Medicine,Xi'an Firsi Hospital,Xi'an g10002,6hinp;2D epartment of Laboratorg Medicine,Xibet Yossu Hospital,3DepartTae.co of Laborators Medicine ,Xi,an Children Hospital,^Corresponniny anthos , E-mait,4octor0iap.dian@)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va/aaes and key points of MALDI-FOF-MS and estabLsh a accurate method for the1-UenUfica/on of bhobstnam and uri/aj tract infection pat—gens iu children.Methonp A total of382positive blooP cuLure samples and314uriue cuLure specimens of uri/aj tract infection were celhcwh from Xi'au Children'Hospiwi.Blood cuLure pos/We specimens were treated with MALDI Sepsimye kit and then identified by MALDATOF-MS ue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W diNe-renlai centldpalon for bacWrial enrichment and then identified by MALDATOF-MS directly.The results of direct identifica/on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raditional ibenUfica/on cuLure7-48h after inocub/on.ResuSs Among the positive samples of blooP culture,13samples were infected with two or more bacteria,and324samples were infected with single bacWri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i/cidence rate of two ibenUfica/on methobs was8/.3%(177/214)for yjm-posilve bacteria,88.4%(114/129)for gram-sega-tie bacteria and44.4%(4/9)for fungi Compared W the results of tradilonai identification,more inteUerenlai peaPo appeareP1 fdgejS/s of direct ibenUlca/on with lower scores.There were263uriue cuLure specimens,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i/ci-hence rate of two ibenUlca/on methobo was83.3%(25-/263).The minimum heteclon concentra/ono for EscOericOia oolt,KleUsiello 0401X10400and Enterococcop that can be directly identiled were72cfu/ml,105efu/mg107cfu/ml,respeclveg.Conclusion Direct identilca/on of MALDATOF-MS has a high coi/cidence rate of single bacteria and high concentra/on bacteria infection,which can ef-feclvelp skorteu the hetectiou time and provihe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went basis for c/nically criXcai children.Key wov I s:bloobstnam infection;uri/aj tract infection;matin assisted laser hesorplon ionization1me-of-Fight mass spec-tromet j;identilca/on of bacteria;rapiP diag/osis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SF-119)作者简介:王林,男,1988-43生,硕士,主管检验师,检验医师,E-maiN719332278@收稿日期:2020-08-43-19-J Shanxi Med Univ,Jan.2021,VW52No-细菌感染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病因之一,而病原菌诊断的“金标准”仍依赖于传统细菌培养。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研究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研究张贵堂【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3页(P953-954,955)【作者】张贵堂【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山东枣庄 27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大多产生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灭活酶(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能裂解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族抗菌药物的基本结构β-内酰胺环,从而使其丧失抗菌活性,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尤其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代表的多重耐药菌以及对氨基糖苷类及所有β-内酰胺类(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除外)天然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包菌,是临床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治疗的重点;洋葱伯克霍尔徳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多重耐药严重;卡他莫拉菌对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天然耐药。
治疗产ESBL 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 假单胞菌属临床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人体皮肤、肠道、呼吸道等,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并可污染各类液体甚至消毒溶液,常导致医院感染[2],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容易引起感染,如烧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也可引起心内膜炎和菌血症等。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抗菌药物在治疗3~4 d 后敏感药物变为不敏感药物,并对多种药物天然耐药。
国外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重症感染提倡采用联合治疗的策略: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或头孢他定+氟喹喏酮类抗菌药物可以使耐药率降至7%~10%。
当然,对于顽固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我们还应该考虑:(1)是否有生物被膜:这样的话就应先用磷霉素或阿奇霉素破膜,30 min 后再用其他抗菌药物;(2)是否有合并其他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比例较高,耐药机制复杂[3],包括酶的形成(如β-内酰胺酶、ESBL 等)、靶位的改变(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膜通透性的降低。
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用药物与临床,2005,8(2):48~49 f收稿日期:2006一04—101
龠婚《婚皤● 婚婚婚婚皤婚婚皤婚婚皤皤婚婚皤婚婚婚皤婚婚皤婚婚婚皤婚婚婚婚婚《婚皤婚婚婚婚婚靠皤t
皤墨殛
’注射用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钠;细菌性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_’! 叠”i 。■曩童n一。。弭蠹t,擗黼一搬i揣诺:=州。:i搿鬻。j;j
射用头孢呋辛钠是第二代头孢菌素,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 厌氧菌均对其敏感。其对B一内酰胺酶稳定,对产酶耐药菌感染有 效;对肾脏的毒性很低;组织渗透力强,可广泛分布于痰液、胆汁、脑脊 液及骨组织中。临床上广泛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l。头孢呋 辛钠对敏感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临床有效率为90.00%,细 菌清除率为90.91%【2]。本文报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嘉兴市第 二医院、舟山市人民医院应用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注射用头孢 呋辛钠(商品名为信立欣)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1 00例,结果总结如下。
综上所述,头孢呋辛钠作为第二代头孢菌素,具
笾圭室
头孢呋辛钠 环丙沙星 头孢三嗪 头孢唑啉
万方数据
墼壁堕f鳖2
83 67 78 76
篁壁圣 似I ∞O s!1 0 5; 0溉%%%
W缪RLD CLINICAL DRUGS’’———_-,
注:表中菌株数<10者,不予统计MfC。
杀菌作用,可抵抗大多数的B.内酰胺酶,并对多种革 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有效H,其抗菌活性强,疗效确 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细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安全有
扮药品、剂量及疗程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商品名:信立欣,深圳信立
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毛霉菌病和多重耐药菌混合感染一例

结果综合诊断为AML-M1型。
亚胺培南治疗5d后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仍咳嗽咳痰,伴发热,最高体温39.4℃,IL-6、PCT、和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试验(β-D-Glucan/Galactomannan,G/GM)结果阳性,痰培养结果示草绿色链球菌、黏滑口腔球菌、奈瑟菌感染,胸部CT示双肺炎症和双侧胸腔积液(图3A和3B)。
后加用泊沙康唑(Posaconazole,Pcz)口服及布地奈德混悬液、乙酰半胱氨酸混悬液雾化治疗(表1),症状稍缓解后给予阿扎胞苷+维奈克拉诱导化疗。
化疗期间患者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
第16天患者咳嗽咳痰加重,气短明显,活动明显受限;仍存在严重粒细胞缺乏(图2),痰培养结果显示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随着粒细胞缺乏时间延长,患者感染加重风险高,所以联合万古霉素经验性抗菌治疗(表1)。
治疗期间患者体温波动在38.1℃~38.5℃,炎症指标增高。
肺部感染较前仍未好转,痰培养提示患者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
结合之前痰培养结果,考虑患者存在MDRO感染,调整抗生素为替加环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治疗(表1)。
第30天患者血象提示骨髓抑制明显改善,痰培养结果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感染,药敏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南、米诺环素敏感,根据药敏结果加用米诺环素口服治疗(表1)。
第39天患者因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 V)感染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X线示双肺炎症渗出较前略增多,给予法维拉韦片口服抗病毒治疗。
表1患者抗菌用药及病情演变Table1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disease evolution of patients日期2023年2月10日2023年2月12日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19日2023年2月27日2023年3月6日2023年3月15日2023年3月29日a 2023年4月9日抗菌治疗时间D2D4D6D11D19D26D35D49D60抗菌药物及用药途径头孢唑啉钠静滴盐酸莫西沙星静滴亚胺培南静滴亚胺培南静滴+Pcz口服亚胺培南静滴+Pcz口服+万古霉素静滴万古霉素静滴+替加环素静滴+硫酸依替米星静滴万古霉素静滴+替加环素静滴+依替米星静滴+米诺环素口服ABCD静滴+Pcz口服ABCD静滴+Pcz口服+甲磺酸奥玛环素静滴病情评估鼻腔感染鼻腔感染好转首次发热+肺部感染+粒细胞缺乏确诊AML+肺部感染进展+粒细胞缺乏肺部感染进展+骨髓抑制肺部感染无好转肺部感染无好转+IA V感染+Ⅰ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部分进展、部分吸收肺部感染较前好转注:a为mNGS诊断时间;ABCD: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mphotericin B colloidal dispersion);PCZ:泊沙康唑(Posaconazole);IA 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JiangsuJ.ofAgr.Sci.)ꎬ2023ꎬ39(2):328 ̄335http://jsnyxb.jaas.ac.cn邓㊀云ꎬ苏㊀妍ꎬ姚锦爱ꎬ等.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J].江苏农业学报ꎬ2023ꎬ39(2):328 ̄335.doi:10.3969/j.issn.1000 ̄4440.2023.02.004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邓㊀云1ꎬ㊀苏㊀妍1ꎬ㊀姚锦爱2ꎬ㊀田大刚3ꎬ㊀阮宏椿2ꎬ㊀肖㊀翔1ꎬ㊀刘㊀友1(1.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ꎬ福建南平354200ꎻ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ꎬ福建福州350013ꎻ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ꎬ福建福州350001)收稿日期:2022 ̄04 ̄07基金项目:福建省人民政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5511 协同创新工程项目(XTCXGC2021017㊁XTCXGC2 ̄021011)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TTT2021 ̄2 ̄2)作者简介:邓㊀云(1981-)ꎬ女ꎬ江西临川人ꎬ硕士ꎬ高级农艺师ꎬ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ꎮ(Tel)158****7971ꎻ(E ̄mail)25362663@qq.com通讯作者:阮宏椿ꎬ(Tel)138****3259ꎻ(E ̄mail)hcruan@126.com㊀㊀摘要:㊀为丰富小麦赤霉病病菌拮抗菌资源ꎬ寻找替代化学杀菌剂的生物防治方法ꎬ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圃土壤㊁小麦根部和周边植物根部分离拮抗细菌ꎬ明确其分类地位ꎬ并采用灌根和穗部喷施法测定其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ꎮ结果表明ꎬ本研究共分离获得18株拮抗细菌ꎬ筛选出杀菌谱广㊁对小麦赤霉病病菌抑菌效果较好的拮抗菌D09ꎻ其对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抑制率达到67 92%ꎮ根据形态特征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ꎬ初步鉴定拮抗菌D09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ꎮ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发酵液灌根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50 93%ꎬ与常用杀菌剂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无显著性差异ꎮD09发酵液灌根处理的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含量低于苯甲嘧菌酯穗部喷雾处理ꎬ与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无显著性差异ꎬ玉米赤霉烯酮(ZEN)㊁雪腐镰刀菌烯醇(NIV)2种毒素含量与戊唑多菌灵㊁苯甲嘧菌酯㊁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无显著性差异ꎮ综上ꎬ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抗性ꎬ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ꎬ对DON㊁ZEN㊁NIV3种毒素具有抑制作用ꎬ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材料ꎬ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ꎮ关键词:㊀无色杆菌ꎻ拮抗菌ꎻ小麦赤霉病中图分类号:㊀S47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0 ̄4440(2023)02 ̄0328 ̄08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an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strainanditscontroleffectonFusariumheadblightDENGYun1ꎬ㊀SUYan1ꎬ㊀YAOJin ̄ai2ꎬ㊀TIANDa ̄gang3ꎬ㊀RUANHong ̄chun2ꎬ㊀XIAOXiang1ꎬ㊀LIUYou1(1.Nanping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Nanping354200ꎬChinaꎻ2.InstituteofPlantProtectionꎬ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Fuzhou350013ꎬChinaꎻ3.InstituteofBiotechnologyꎬ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Fuzhou350001ꎬChina)㊀㊀Abstract:㊀InordertoenrichtheresourcesofantagonisticbacteriaagainstFusariumheadblightandfindabiologicalcon ̄trolmethodtoreplacechemicalfungicidesꎬantagonisticbacteriawereisolatedfromthesoilofwheatscabresistanceidentificationnurseryꎬwheatrootsandtherootsofthesurroundingplantsbyplatedilutioncoatingmethodꎬandtheirclassificationstatuswasclarified.ThecontroleffectagainstFusariumheadblightwasdeterminedbyrootirrigationandearspraying.Theresultsshowedatotalof18strainsofantagonisticbacteriawereisolatedinthisstudyꎬandtheantagonisticbacteriumD09withbroadbactericidalspectrumandgoodantagonisticeffectonwheatscabwasscreenedout.ItsinhibitionrateagainstFusariumgraminearumreached67 92%.Accordingtothemorphologi ̄calcharacteristicsꎬ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characteris ̄ticsandmolecularidentificationꎬtheD09waspreliminarilyi ̄dentifiedas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Thecontroleffectof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D09fermentationbrothonFusari ̄823umheadblightreached50 93%ꎬwhichwas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fromthatofthecommonlyusedfungicideflusilazole.Thecontentofdeoxynivalenol(DON)toxininthediseasedwheatgrainstreatedwithD09fermentationbrothwaslowerthanthattrea ̄tedwithdifenoconazole azoxystrobinꎬand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withflusilazoletreatment.Thecontentsofzearalenone(ZEN)andnivalenol(NIV)were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fromthoseinthetreatmentsoftebuconazole carbenda ̄zimꎬdifenoconazole azoxystrobinꎬandflusilazole.Insummaryꎬ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D09hasbroad ̄spectrumresistancetovariousplantpathogenicfungiꎬhasgoodcontroleffectonFusariumheadblightꎬandhasdegradationeffectonDONꎬZENandNIVtoxins.AsabiocontrolmaterialforFusariumheadblightꎬD09hasgood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prospects.Keywords:㊀AchromobacterꎻantagonisticbacteriaꎻFusariumheadblight㊀㊀赤霉病(FHB)是世界性病害ꎬ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禾谷类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毁灭性病害[1]ꎮ小麦赤霉病广泛分布于中国温暖潮湿或半潮湿地区ꎬ多发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㊁川滇冬麦区及华南冬麦区ꎬ对小麦生产的危害甚大[2]ꎮ1993-2001年ꎬ赤霉病给美国小麦和大麦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67ˑ109美元[3]ꎮ赤霉病在带来产量损失的同时ꎬ引发小麦赤霉病的镰刀菌所产生的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㊁NIV(雪腐镰刀菌烯醇)㊁ZEN(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在粮食中存在ꎬ会使得人类或动物食用后出现呕吐㊁怀孕母畜中毒后流产等症状[2]ꎮDON㊁NIV等毒素能影响真核细胞中蛋白质㊁DNA㊁RNA的合成以及线粒体功能㊁细胞分裂㊁膜功能等ꎬ从而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与免疫产生抑制作用[4]ꎮ1998年ꎬ国际癌症机构公布的评估报告中ꎬDON被列为第3类致癌物ꎬ与人类食管癌㊁IgA肾病㊁胃癌和骨关节病有关[4]ꎮ小麦赤霉病的流行主要是由于稻桩或土壤中的腐殖质残留携带镰刀菌ꎬ在合适的气候环境下爆发引起的ꎮ土壤中如富含抑制禾谷镰刀菌的微生物ꎬ将有利于控制赤霉病的流行[5 ̄9]ꎮ使用化学杀菌剂是目前麦类生产中控制赤霉病的主要方法[10]ꎬ但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一方面容易导致禾谷镰刀菌产生抗药性ꎬ另一方面还会带来农药残留㊁环境污染等问题ꎮ因此ꎬ筛选出具有抑制赤霉病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的广谱拮抗菌ꎬ研制微生物农药对促进和提升小麦生产具有现实意义ꎮ微生物农药具有易降解㊁无污染㊁无残留的特点ꎬ符合国家绿色生产的需求ꎬ已经在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中得到应用[11 ̄13]ꎮ目前ꎬ微生物农药研究比较多的菌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㊁枯草芽孢杆菌㊁多黏类芽孢杆菌[14 ̄17]等ꎮ近年来ꎬ无色杆菌引起了众多研究人员的重视ꎮ无色杆菌一方面可以产生广谱抗生素ꎬ对欧文氏菌㊁白色念球菌㊁肺炎克雷伯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18 ̄19]ꎬ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泌杀虫蛋白ꎬ对害虫生物防治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20]ꎮ此外ꎬ无色杆菌在环境保护中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ꎬ常用于土壤或废水中㊁农药残留㊁染料等有害物质的降解[21 ̄22]ꎮ本研究从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赤霉病自然抗性鉴定圃中土壤㊁小麦植株根部及鉴定圃周边植物的根系中分离出具有广谱抑制真菌活性的菌株ꎬ根据形态特征观察㊁生理生化反应和系统发育树分析ꎬ鉴定其种属及分类地位ꎮ进一步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DON㊁ZEN㊁NIV等毒素生成的抑制作用ꎬ为该菌株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1.1.1㊀拮抗菌菌株和真菌菌株㊀拮抗菌菌株分离自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赤霉病自然抗性鉴定圃表层下5~20cm深度的土样㊁鉴定圃中供试小麦品种的根部及鉴定圃周围的植物根部ꎮ供试的12株病原真菌菌株编号和具体来源见表1ꎮ1.1.2㊀供试的化学药剂㊀60 0%戊唑多菌灵水分散粒剂和32 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由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生产ꎬ40 0%氟硅唑乳油由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ꎮ1.1.3㊀供试小麦品种㊀高感赤霉病的冬小麦扬辐麦4号ꎬ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ꎮ1.1.4㊀培养基配制㊀NA(细菌)培养基:蛋白胨10g㊁牛肉膏3g㊁NaCl5g㊁琼脂15gꎬ定容至1000mlꎬpH值7 3ꎮNB(细菌)培养液:蛋白胨10g㊁牛肉膏3g㊁NaCl5g㊁定容至1000ml㊁pH值7 3ꎮPDA培养基(真菌或细菌):马铃薯250g㊁葡萄糖20g㊁琼脂20g㊁定容至1000mlꎮ红糖豆粉发酵液:红糖23 3g㊁CaCO34 9g㊁豆粉11 1g㊁KNO38 0g㊁KH2PO40 5g㊁K2HPO41 2g㊁MgSO4 7H2O5 0g㊁NaCl3 0g㊁定容至1000mlꎮ923邓㊀云等: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1.1.5㊀微生物菌液助剂配方㊀添加剂配方为湿润剂D425(烷基磺酸缩聚物)4 8%ꎬ分散剂PVA(聚乙烯醇)7 2%ꎬ保护剂FWA(荧光增白剂)0 1%ꎬ稳定剂CMC ̄Na(羧甲基纤维素钠)2 0%[23]ꎮ表1㊀供试的病原菌菌株及来源Table1㊀Testedpathogenstrainsandtheirsources编号病原菌㊀㊀㊀㊀来源㊀㊀㊀㊀1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3玉米叶斑病平脐蠕孢(Bipolaris)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4芦笋颈枯病菌(Phomopsisasparagi)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5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Owen]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6丝瓜枯萎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l.)F.]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7香蕉褐缘灰斑病菌(Mycosphaerellamusicola)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8大豆根腐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9大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chlorophyti)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0白菜菌核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1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2小麦赤霉病亚洲镰刀菌(Fusariumasiaticum)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2㊀方法1.2.1㊀拮抗菌菌株的分离和纯化㊀土壤样品中的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24]ꎬ植物根部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进行分离[25]ꎮ得到的拮抗菌菌株进行编号ꎬ2次单菌落划线纯化ꎬ纯化后的菌株采用甘油法保藏于-80ħ冰箱ꎮ1.2.2㊀拮抗菌菌株的筛选及拮抗谱的测定㊀分离的菌株采用划线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菌株筛选ꎮ选择表1中的12个真菌作为靶标病原真菌ꎮ先挑取纯化后的细菌菌落在对应的PDA或NA培养基上活化ꎬ挑取靶标病原真菌新鲜菌块接种到PDA或NA培养基(直径6cm培养皿)的中央ꎬ再以靶标病原真菌菌株的菌丝块为中心ꎬ对拮抗细菌菌落画边长为4cm的正方形方框[26]ꎬ以只接种靶标病原真菌作为对照ꎻ于28ħ下培养5~7dꎬ观察生长情况ꎬ筛选出的拮抗效果好的菌株进行抑菌谱测定ꎬ测量抑菌带宽度和菌落直径ꎬ计算抑菌效果ꎮ1.2.3㊀拮抗菌的鉴定㊀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纯化后的菌株用NB培养液培养24hꎬ取100μl菌液用无菌水稀释1000倍ꎬ取100μl均匀涂布于PDA平板上ꎬ28ħ恒温培养48hꎬ观察单菌落的形态特征[27]ꎮ菌体形态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ꎬ在1000倍显微镜下用带刻度尺的载玻片进行观察ꎮ16SrDNA序列同源性鉴定:结合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ꎬ对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测定ꎬDNA提取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ꎮPCR所用的引物融合了Miseq测序平台的V3 ̄V4通用引物805R(上游引物5ᶄ ̄GACTG ̄GAGTTCCTTGGCACCCGAGAATTCCA ̄3ᶄꎬ下游引物5ᶄ ̄GACTACHVGGGTATCTAATCC ̄3ᶄ)和341F(上游引物5ᶄ ̄CCCTACACGACGCTCTTCCGATCTG ̄3ᶄꎬ下游引物5ᶄ ̄CCTACGGGNGGCWGCAG ̄3ᶄ)ꎮPCR反应体系:2ˑTaqmasterMix15μlꎬBar ̄PCRprimerF(10μmol/L)1μlꎬPrimerR(10μmol/L)1μlꎬGe ̄nomicDNA20ngꎬ加H2O至30μlꎮPCR扩增程序:94ħ预变性5minꎻ94ħ变性30sꎬ55ħ退火20sꎬ72ħ延伸30sꎬ25次循环ꎻ最后72ħ延伸5minꎮDNA序列测定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ꎮ16SrDNA序列在核糖体数据库(http://rdp.cme.msu.edu/index.jsp)中进行BLAST比对ꎬ利用MEGA7软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ꎮ生理生化测试:对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进一步开展D ̄葡萄糖㊁D ̄木糖㊁乳糖㊁蔗糖㊁纤维素利用及耐盐性㊁水解淀粉㊁甲基红试验㊁V ̄P反应㊁H2S产生㊁纤维素利用㊁42ħ生长㊁厌氧生长等生理生化指标测试ꎮ033江苏农业学报㊀2023年第39卷第2期1.2.4㊀拮抗菌对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及小麦籽粒毒素测定㊀拮抗菌对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试验于2020-2021年度在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ꎮ该基地有全国冬小麦国家区试赤霉病自然抗性鉴定圃ꎬ赤霉病常年自然发生ꎬ无需接种赤霉病菌ꎮ冬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于11月16日播种ꎬ次年2月11日始穗ꎬ2月14日始花ꎮ试验设拮抗菌发酵液(按微生物菌液助剂配方配置)灌根㊁拮抗菌发酵液穗部喷雾㊁60%戊唑多菌灵水分散粒剂穗部喷雾㊁32 5%苯甲嘧菌酯穗部喷雾㊁40%氟硅唑穗部喷雾5个处理及清水穗部喷雾对照ꎮ施药前用平板血球计数法检测菌液的有效菌含量ꎬ穗部喷施发酵液有效成分含量为1.5ˑ1013CFU/hm2ꎬ土壤灌根浇施有效成分含量3.0ˑ1013CFU/hm2ꎮ灌根处理在小麦始穗期灌根1次ꎬ喷雾处理分别在始穗期㊁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ꎬ每个小区20m2ꎬ3次重复ꎮ4月15日小麦成熟后调查赤霉病发病情况ꎬ各处理选取病麦粒1kgꎬ3次重复ꎬ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对小麦籽粒的DON㊁ZEN㊁NIV毒素含量进行检测ꎮ各处理防效的计算按下式进行:防效=(清水对照下的病小穗率-处理下病小穗率)/清水对照下的病小穗率ˑ100%1.2.5㊀数据处理和分析㊀采用IBMSPSSStatistics19软件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㊁方差同质性检测和Waller ̄Duncan的选项进行数据处理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拮抗细菌的筛选本试验共分离出18株拮抗菌菌株ꎬ16SrDNA序列测定均为细菌ꎬ18株拮抗菌菌株对12种病原真菌的抗菌谱结果见表2ꎮ其中ꎬ枯草芽孢杆菌(D01)㊁多黏类芽孢杆菌(D04㊁D17)㊁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㊁D11)㊁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属(D12)㊁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属(D14)等7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等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效果ꎬ而菌株D09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6株菌菌株ꎮ此外ꎬ表2中有3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8㊁D09和D11ꎬ但3者却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效果ꎮ表2㊀18株拮抗菌的抑菌效果Table2㊀Antibacterialeffectsof18antagonisticbacteria序号菌属病原菌123456789101112D0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D02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D03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D04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D05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D06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oryzihabitans)-----------++D07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D08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D09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D10阿氏肠杆菌属(Enterobacterasburiae)------------D11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D12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vietnamiensis)++++++++++++++D13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kudriavzevii)------------D14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cepacia)++++++++++++D15黏质沙雷氏菌属(Serratiamarcescens)--+---------D16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mycoides)----+------+D17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D18黏质沙雷氏菌属(Serratiamarcescens)+----------+病原菌1~12见表1ꎻ+表示有拮抗作用ꎬ++表示强拮抗作用ꎬ-表示弱拮抗作用ꎮ133邓㊀云等: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2.2㊀拮抗菌D09的鉴定2.2.1㊀拮抗菌D09的形态学观察㊀筛选出的广谱抗病原真菌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xy ̄losoxidans)D09为赤霉病鉴定圃周边生长多年的吊兰根系中分离ꎬ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M20211002ꎮ菌株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ꎬ表面湿润㊁淡黄色㊁光滑㊁透明㊁微隆起㊁边缘较整齐㊁胶状㊁黏性强ꎻ革兰氏染色阴性ꎬ1000倍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短杆状(图1)ꎬ长度为2.0~4 0μmꎬ宽度为0.5~0 9μmꎮ图1㊀D09菌群落(左)及菌体(右)形态(ˑ1000)Fig.1㊀D09colony(left)andmycelia(right)morphology(ˑ1000)2.2.2㊀拮抗菌D09的的生理生化特性㊀拮抗菌D09能利用D ̄葡萄糖㊁D ̄木糖㊁乳糖㊁蔗糖等多种碳源ꎬ产酸ꎬ能利用纤维素ꎬ明胶液化速度快ꎬ其他生理生化特征见表3ꎮ表3㊀菌株D09的生理生化特性Table3㊀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strainD09测试项目㊀㊀㊀㊀㊀生理生化特性耐盐性(5%)耐盐D ̄葡萄糖利用D ̄木糖利用乳糖利用蔗糖利用水解淀粉水解甲基红试验阴性V ̄P反应阴性H2S产生不产生明胶液化液化柠檬酸钠不能利用纤维素利用42ħ生长生长厌氧生长生长2.2.3㊀拮抗菌D09的分子鉴定㊀拮抗菌D09的系统进化树见图2ꎮ16SrDNA的碱基序列长度为1469bpꎬ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CP012046.1ꎮ根据BLAST比对结果ꎬ并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ꎬ鉴定该菌株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ꎮNPDY20Z:D09ꎮ图2㊀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的系统进化树Fig.2㊀Phylogenetictreeof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D092.3㊀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的抑菌谱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对12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如图3所示ꎮD09菌株对所有测试的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ꎬ表现出广谱抗病原真菌的特性ꎮ其中ꎬ对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㊁芦笋颈枯病菌㊁香蕉褐缘灰斑病菌和大豆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均达到70%以上(表4)ꎮ病原菌1~12见表1ꎮ图3㊀D09菌株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Fig.3㊀AntagonisticeffectsofstrainD09onvariouspathogenicfungi233江苏农业学报㊀2023年第39卷第2期表4㊀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的抑菌谱Table4㊀Antibacterialspectrumof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D09编号病原菌抑制率(%)1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57.92f2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74.12bc3玉米叶斑病平脐蠕孢菌(Bipolaris)56.17f4芦笋颈枯病菌(Phomopsisasparagi)75.56b5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Owen]62.55e6丝瓜枯萎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l.)F.]62.94e7香蕉褐缘灰斑病菌(Mycosphaerellamusicola)78.54a8大豆根腐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63.54e9大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chlorophyti)72.91c10白菜菌核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69.22d11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67.92d12小麦赤霉病亚洲镰刀菌(Fusariumasiaticum)56.16f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 05)ꎮ2.4㊀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㊀㊀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如表5ꎮ除戊唑多菌灵和苯甲嘧菌酯处理下的赤霉病病穗率比喷清水对照有显著降低ꎬ其他处理病穗率均在95 00%以上ꎬ与对照无显著差异ꎮ而各处理下病小穗率均显著低于喷清水对照ꎻ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发酵液灌根处理和穗部喷雾处理后ꎬ病小穗率分别为14 42%和21 42%ꎬ比CK下降50 93%和27 12%ꎻ其中D09发酵液灌根处理病小穗率与苯甲嘧菌酯和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相当ꎮ化学药剂的防效大多在60%以上ꎬ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发酵液灌根处理和穗部喷雾处理的防效分别为50 93%和27 12%ꎮ表5㊀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Table5㊀Fieldcontroleffectsof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D09onwheatscab处理㊀㊀㊀病穗率(%)病小穗率(%)防治效果(%)D09发酵液灌根97.50ʃ2.50c14.42ʃ0.63b50.93D09发酵液穗部喷雾95.00ʃ2.50c21.42ʃ4.82c27.12戊唑多菌灵穗部喷雾57.50ʃ5.00a4.86ʃ0.84a83.46苯甲嘧菌酯穗部喷雾80.00ʃ5.00b6.53ʃ1.46ab77.78氟硅唑穗部喷雾97.50ʃ2.50c11.81ʃ3.80b59.82清水穗部喷雾(CK)100.00ʃ0c29.39ʃ7.74d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 05)ꎮ2.5㊀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对小麦籽粒毒素含量的影响㊀㊀不同处理下小麦籽粒DON㊁ZEN㊁NIV3种毒素含量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ꎮ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发酵液灌根处理小麦籽粒3种毒素的含量分别为0 628mg/kg㊁0 016mg/kg㊁1 308mg/kgꎬ穗部喷施D09发酵液处理小麦籽粒3种毒素的含量分别为0 836mg/kg㊁0 080mg/kg㊁2 688mg/kgꎬ均显著低于喷清水对照ꎻD09发酵液灌根处理小麦籽粒3种毒素的含量均低于穗部喷施D09发酵液处理ꎻD09发酵液灌根处理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低于苯甲嘧菌酯穗部喷雾处理ꎬ与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相当ꎻD09发酵液灌根处理小麦籽粒ZEN㊁NIV毒素含量与戊唑多菌灵穗部喷雾㊁苯甲嘧菌酯穗部喷雾㊁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相当ꎮ表6㊀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对小麦籽粒毒素含量的影响Table6㊀Effectsof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D09ontoxincon ̄tentinwheatgrains处理㊀㊀㊀DON(mg/kg)ZEN(mg/kg)NIV(mg/kg)D09发酵液灌根0.628ʃ0.038b0.016ʃ0.002a1.308ʃ0.083abD09发酵液穗部喷雾0.836ʃ0.017c0.080ʃ0.019a2.688ʃ0.938b戊唑多菌灵穗部喷雾0.230ʃ0.017a0.028ʃ0.005a0.708ʃ0.194a苯甲嘧菌酯穗部喷雾1.202ʃ0.080d0.086ʃ0.022a1.63ʃ0.101ab氟硅唑穗部喷雾0.528ʃ0.028b0.026ʃ0.009a1.294ʃ0.034a清水穗部喷雾(CK)1.420ʃ0.122d0.660ʃ0.085b4.580ʃ1.007c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ꎻZEN:玉米赤霉烯酮ꎻNIV:雪腐镰刀菌烯醇ꎮ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 05)ꎮ3㊀讨论3.1㊀无色杆菌属抑菌功能属性的发现目前ꎬ国内外对无色杆菌研究主要在于其抑菌活性及降解农药残留㊁染料等功能方面[28 ̄36]ꎬ本研究在筛选鉴定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菌株D09的基础上ꎬ进一步分析了菌株D09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小麦籽粒毒素含量的影响ꎬ为无色杆菌的农业应用进行了初步尝试ꎮ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菌株D09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21110421242)ꎮ3.2㊀微生物农药防治效果低于化学农药的探讨本研究结果表明ꎬ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发酵液灌根处理ꎬ虽然病穗率与清水对照差异不大ꎬ但病小穗率和防效与常用化学药剂苯甲嘧菌酯穗部喷333邓㊀云等: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雾㊁氟硅唑穗部喷雾等处理相当ꎬ而D09发酵液穗部喷雾处理虽然防治效果只有27.12%ꎬ但病小穗率亦显著低于清水对照ꎬ说明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能有效抑制赤霉病病菌在穗部的扩散ꎮ总体来说ꎬ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发酵液处理的防效不及化学杀菌剂ꎬ这与拮抗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环境的敏感性有关ꎮ研究中D09灌根处理和穗部喷雾处理之间在病小穗率和防效上亦有一定差异ꎬ这说明不同施用方式对拮抗菌在田间的定殖有较大影响ꎮ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在田间定殖情况及其与化学杀菌剂复配使用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ꎮ3.3㊀菌株D09对小麦籽粒毒素含量的探讨本研究结果显示微生物农药或化学药剂对毒素的抑制效果和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不完全同步ꎮ如苯甲嘧菌酯穗部喷雾处理对赤霉病的控制效果高于D09发酵液灌根ꎬ防效达77.78%ꎬ但小麦籽粒3种毒素含量却高于D09发酵液灌根处理ꎮMagan等研究结果表明ꎬ嘧菌酯降低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ꎬ但其处理过的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较高ꎬ可能与嘧菌酯使用导致毒素累积有关[37]ꎻ本研究中嘧菌酯处理后DON等毒素含量虽比对照有所减少ꎬ但和其他药剂相比ꎬ嘧菌酯对毒素的产生和累积的抑制效果较低ꎮD09发酵液处理对小麦籽粒DON㊁ZEN㊁NIV3种毒素含量的控制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ꎮ致谢:㊀衷心感谢葛桂梅㊁黄继平㊁洪红升等同事对该试验给予的无私帮助!参考文献:[1]㊀BAIGH.SHANERG.ManagementandresistanceinwheatandbarleytoFusariumheadblight[J].AnnualReviewofPhytopa ̄thologyꎬ2004ꎬ42(1):135 ̄161.[2]㊀邓㊀云.一株拮抗性多黏类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2ꎬ51(1):21 ̄26.[3]㊀BAIGHꎬSUZQꎬCAIJ.WheatresistancetoFusariumheadblight[J].CanadianJournalofPlantPathologyꎬ2018ꎬ40(3):336 ̄346.[4]㊀ROCHAOꎬANSARIKꎬDOOHANFM.Effectsoftrichothesenemycotoxinsoneukaryoticcell:areview[J].FoodAdditContamꎬ2005ꎬ22:369 ̄378.[5]㊀ERIKSENGSꎬALEXANDERJ.Fusariumtoxinsincereals ̄ariskassessment[J].TemaNordꎬ1998ꎬ502:7 ̄44.[6]㊀周雪婷.粮食中DON的危害分析及快速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分析检测ꎬ2019ꎬ10(51):169 ̄172.[7]㊀RAMOSAꎬSANCHISVꎬMARÍNS.Theprehistoryofmycotox ̄ins:Relatedcasesfromancienttimestothediscoveryofaflatoxins.[J].WorldMycotoxinꎬ2011(4):101 ̄112.[8]㊀李正辉ꎬ向晶晶ꎬ陈婧鸿ꎬ等.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分离与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ꎬ2007ꎬ27(1):149 ̄152.[9]㊀韩青梅ꎬ曹丽华.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ꎬ2003ꎬ23(3):128 ̄131.[10]成丽霞ꎬ彭㊀兵ꎬ李天金ꎬ等.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拮抗物的理化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ꎬ2009ꎬ36(3):365 ̄370.[11]STURZAVꎬCHRISTIEBRꎬNOWAKJ.Baterialendophytes:Po ̄tentialroleindevelopingsustainablesystemsofcropproduction[J].CriticalReviewsinPlantSciencesꎬ2000ꎬ19(1):1 ̄30. [12]金美芳ꎬ丁可武ꎬ林茂兹ꎬ等.多黏类芽孢杆菌S960抑制尖孢镰刀菌的活性物质分离纯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ꎬ2020ꎬ47(5):798 ̄804.[13]刘珂欣ꎬ辛寒晓ꎬ范学明ꎬ等.多黏类芽孢杆菌的固态发酵工艺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作用[J].山东农业科学ꎬ2018ꎬ50(10):105 ̄111.[14]SALMETꎬNINAGꎬGERHARTEHꎬetal.Paenibacilluspolymyxainvadesplantrootsandformsbiofilms[J].ApplEnvironMicroblꎬ2005ꎬ71(11):7292 ̄7300.[15]田宇曦ꎬ闵㊀勇ꎬ杨自文ꎬ等.多黏类芽孢杆菌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ꎬ2017ꎬ56(18):3401 ̄3404ꎬ3409.[16]李舒清.多黏类芽孢杆菌SQR ̄21中fus基因簇特征研究及基因组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ꎬ2013.[17]缪礼鸿ꎬ黄爱荣ꎬ周俊初.3株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ꎬ2008ꎬ27(1):1 ̄4. [18]郭㊀平.抗肺炎克雷伯菌活性蜚蠊肠道无色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D].广州:广东药科大学ꎬ2021.[19]王㊀兵.无色杆菌产生的抗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ꎬ2018.[20]田世尧ꎬ王晓容ꎬ潘建平ꎬ等.无色杆菌毒蛋白对菜粉蝶中肠的组织病理学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ꎬ2000(4):36 ̄39. [21]黄思琦.二氯喹啉酸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以及降解特性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ꎬ2021.[22]岳丽晓ꎬ李登云ꎬ张晶晶ꎬ等.一株敌草隆降解菌的分离及其应用潜能探索[J].生物技术通报ꎬ2020ꎬ36(6):110 ̄119. [23]王㊀剑ꎬ王㊀楠ꎬ高观朋ꎬ等.2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J].农药ꎬ2010ꎬ49(7):486 ̄489.[24]陈㊀雪ꎬ万㊀科ꎬ张传萍ꎬ等.烟草赤星病拮抗细菌的筛选㊁鉴定及机制初步研究[J].生物学通报ꎬ2013ꎬ48(47):51 ̄54ꎬ封3. [25]朱㊀星ꎬ王若宇ꎬ汪㊀锐ꎬ等.萘降解菌的分离鉴定㊁生长特性和降解途径探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ꎬ2017ꎬ39(4):379 ̄383. [26]邓㊀云ꎬ苏㊀妍ꎬ刘㊀友ꎬ等.一种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无色杆菌及其应用和保存:202111042124.2[P].2021 ̄11 ̄05.[27]宫安东.镰刀菌和黄曲霉生防菌的分离及拮抗机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ꎬ2015.[28]沈敏雅ꎬ胡㊀江ꎬ蔡㊀舒ꎬ等.三乙胺降解菌SYA ̄1的分离㊁降433江苏农业学报㊀2023年第39卷第2期解性能与动力学[J].环境工程学报ꎬ2014ꎬ8(3):1243 ̄1249. [29]罗金亮ꎬ周礼红ꎬ陈㊀平ꎬ等.一株类胡萝卜素高产菌的筛选与鉴定[J].湖北农业学报ꎬ2013ꎬ52(10):2389 ̄2392.[30]荆新堂ꎬ李勤凡ꎬ张丽慧ꎬ等.呋喃丹降解菌CF ̄14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研究[J].华北农学报ꎬ2011ꎬ26(增刊):229 ̄232. [31]胡㊀甜ꎬ江林峰ꎬ陈青云ꎬ等.高效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多样性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ꎬ2015ꎬ54(5):1181 ̄1185. [32]陈少华ꎬ罗建军ꎬ胡美英ꎬ等.一株拟除虫菊酯农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与途径[J].环境科学学报ꎬ2011ꎬ31(8):1616 ̄1626[33]司美茹ꎬ苏㊀涛ꎬ杨㊀革ꎬ等.一株高效广谱染料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脱色特性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ꎬ2010ꎬ30(6):70 ̄76.[34]李㊀妮ꎬ李明雄ꎬ雷㊀润ꎬ等.无色杆菌属孔雀绿脱色菌产脱色酶的条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9ꎬ46(6):1882 ̄1886.[35]郑玉莲ꎬ许景钢ꎬ李淑芹ꎬ等.普施特优势降解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ꎬ2009ꎬ40(6):40 ̄44.[36]张旭辉ꎬ孙㊀斌ꎬ魏志敏ꎬ等.2株耐镉微生物的筛选及对镉的吸附钝化差异机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ꎬ2019ꎬ42(5):869 ̄876.(责任编辑:石春林)533邓㊀云等: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的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673-8640(2021)04-0424-06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640.2021.04.016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的临床应用侯伟伟,江 涟,李 冬(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5)摘要:目的 了解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快速检测血培养报阳样本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报阳血培养样本682例,从血培养瓶直接抽取血液至分离胶采血管离心富集细菌后,采用MALDI-TOF MS进行直接鉴定(快速质谱法)。
同时对报阳血培养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及转种培养后,分别采用Vitek 2 Compact自动化鉴定药敏仪及MALDI-TOF MS对培养菌落进行鉴定,比较两者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进行验证。
结果 682例血培养阳性样本中,有664例检出单数菌,其中539例(81.2%)快速质谱法可准确鉴定(种/属),122例(18.4%)未鉴定出(种/属),仅3例(0.5%)鉴定错误,分别为泛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头状葡萄球菌。
664株菌株中,革兰阴性菌367株,革兰阳性菌286株,念珠菌11株,以转种培养后质谱鉴定结果为标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念珠菌快速质谱法的鉴定准确率(种/属)分别为85.8%/6.0%、65.0%/3.1%、63.6%/0;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准确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67,P<0.01;χ2=7.21,P<0.05)。
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及其他革兰阴性菌鉴定准确率(种/属)分别为89.0%/5.0%、65.0%/10.0%、66.7%/22.2%。
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其他革兰阳性菌鉴定准确率(属/种)分别为70.9%/1.1%、71.4%/2.4%、40.5%/10.8%、50%/7.1%。
肝癌切除术后近期死亡的原因

后发生腹水 , 不仅是胶体渗透压降低 , 更是门脉静水 压力上升的结果 , 上消化道 出血可能在围手术期任 何时间发生, 预防与治疗 出血是直接严重影 响预后 的重 大课题 。
酐> 12mg () > 6mg() 血>3L;5下 腔 . ;3TB 4;4失 ()
静脉切除} 存在两个 因素者} 死亡率 i0 , 0 缺乏者 ;
死 亡率 3 。 出血 与 IGR。 靛 青 绿 1 C ( j分钟 滞 留 率 ) 为 肝 衰 发 生 的 独 立 因 素 , 减 少 出 血 可 使 皆 如
由于肝硬化与肝癌并存 , 肝解毒功能与全身免 疫功能低下、 门静脉高压的肠道淤血, 肠屏障功能受
损, 内毒素血症及肠源性感染 , 肝肾功能与肝肺功能 相互影响, 术后抗感染能力下降 , 易发生肺炎、 腹腔 感染、 口感染。术后发生的胆漏及渗血更是促发 切 因素 , 我院 3 例 中 2 5 例因感染死亡, 例为肺部感 l 染, 例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感染。 1
20mlr2 5 /n 者肝 衰率 3 , 均 9 5 平 5d内死亡 , 多 且
例, 两次化疗栓塞后发生肿瘤坏死 , 脓肿形成, 对侧 肝转移灶作 了酒 精注射诱发肝衰死亡 1 , F治 例 R 疗两次后诱发肿瘤 白发破裂出血死亡 1 例。 总之 , 在肝癌切除的围手术期内减少出血 , 防止 大 出血与防治肝衰是减少近期死亡的两大方面。有 关肝功能不全的预防和治疗应包括术前积极保护肝 功能, 改善凝血功能 , 防和控制感染, 预 增强免疫机 能; 手术中应改进手术技 巧, 减少术 中出血 , 特别要 防止大量出血( 血管损伤 及肿瘤破裂) 尽量不要大 , 量输血 , 细致止血, 防止手术后继续出血及再次手术 打击 等不 利 因素 ; 意纠 正 水 、 注 电辑 质 及 酸碱 失 衡 , 加强营养支持 , 防治各种严重感染导致的肝功能不 全诱 发 因素 。 合并门静脉高压是肝癌病人围手术期面临的又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致肺部感染1例

收稿 日期 :0 6~ 4—1 20 0 7
・
个案 ・
称 为木糖氧化产碱菌 。由于我院历年来 鲜见无 色杆 菌感 染病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致肺部感染 1 例 张 彦 任福祥 ,
(. 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质量管理科 , 1成 云南 昆明 603) 502
关键词 木糖氧化无 色杆 菌 ; 肺感染
中 图分 类 号 R 53 6 文献标识码 B
例, 因而本病例 引起 了 医务 人 员的 高度 重视 。本 患者 为老 年 有严重基础疾病者 , 菌 培养为 木糖 氧化 无 色杆 菌 和非 白色 痰
念珠菌二重感染 , 明 患者免 疫功 能 已处 于低 下状 态 。木糖 说 氧化无色杆菌药敏结果显 示其对哌 拉西林 、 孢他 啶 、 头 阿米卡 星、 头孢 哌酮/ 巴坦 、 舒 氨曲南 、 亚胺 培南 、 氧氟 沙星均 耐药 , 对 环丙沙星和 复方 新 诺 明 中度敏 感 , 头孢 吡 肟 、 孢 哌 酮敏 对 头 感, 提示此菌虽有较强的耐药性 但部 分第 三代 头孢菌类 抗生
态、 大小, 确定病灶 的边缘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只 有确定 了以上因素, 正确定位才有保证。在扫描中应 . 保持扫描参数的一致性 , 以避免病灶 的遗漏 。扫描 中 应选择适当的 F V, O 使扫描 区域包含 患者的整个身 体轮廓, 包括患者的皮肤, 充分显示定位床和定位头
( 3 G i , 2 r p 晰 pS
R Ga e a C net m n r a s u tni , 1 M, 1 ov i l dv t l i li g t. n o a i u m ao n
, 0 ,7()11 3. 2 0163 :3 —14 0
rmLl ao G t l t c ,Mr ̄ 6f Smhmt t u 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rroyo JC, Jordan W, Lema MW, et al. Diversity of plasmids in 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 isolat es responsible for a seemingly common source nosocomial outbreak. J Clin M icrobiol , 1987, 25: 1952 1955.
该细菌对氨基糖苷 类、氨 苄西林 等耐 药, 对复方 新诺 明 及第三代头 孢 菌 素等 敏 感[ 4] 。 本 组资 料 与 文 献 报 道 基 本 一致。
该菌所致感染, 在临床表 现上无 特异 性, 由于该 细菌 主 要侵及免疫力较差者, 这类 患者出 现感染 时, 要及时 进行 细 菌培养。在治疗时应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药物 , 同时还 应 重视原发病和基础病的治疗。
为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 性主要由于 细菌 DNA 促 旋 酶基因突变产生, 此外也与细菌染色体突变导致药物的透 过 性降低以及细菌对 药物主 动泵出机 制有 关[3] 。为防 止耐 药 性的过快发展, 应重视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及进行耐药性 监 测。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 姜素椿, 罗进华, 等 环丙 沙星 与氧氟 沙星注 射液治 疗 细菌性感染的疗效观察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5, 20 : 118 122
4 药 敏检测: 有 38 株细菌 做了纸 片法药 敏, 结 果显 示 该菌对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 新诺明的 敏感率分别 为 86 84% 、89 49% 和 71 05% ; 对 诺氟 沙 星、环丙 沙星 及氧 氟 沙星的敏感率均为 100% , 对洛美沙星为 92 11% ; 对头孢 噻 肟钠( 26 株菌) 为 100% 。
作者单位: 454172 河南省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尚建中) ; 河 南医科大学( 江河清) ;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张正行)
鼻漏脑膜炎。表 现为 发热、头 痛、呕吐 及脑 膜刺 激征。 另 1 例在头颅术后发病。2 例婴幼儿还有前囟饱满 等。4 例脑 脊 液呈脓性改变, 多次培养 均有该 菌生长。 应用 阿米卡 星、复 方新诺明、头孢 哌酮、头孢曲 松等 治疗, 1 例治 愈, 3 例 死亡。 急性肾盂肾 炎 4 例、急性 膀 胱炎 及尿 道 炎 2 例 。表现 为 发 热、腰 痛、尿路刺激征等, 多次尿培养有该细菌生长。经头 孢 噻吩、复方新诺明、头孢 哌酮等 治疗, 6 例 全部 治愈。腹膜 炎 4 例, 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等; 腹水 为渗出 液, 培 养有该 菌 生长。均治疗无效死亡。烧伤创面感染 3 例, 创面 脓性分 泌 物多次培养 均有 该细 菌生 长。经 用头 孢哌 酮、头 孢曲 松 治 愈。慢性中耳炎 1 例, 耳 道脓 液培养 多次 有该菌 生长, 经 头 孢哌酮、头孢曲松治愈。
肠炎沙门菌血清型肠炎 88 例临床分析
赵敏 曲芬 姜素椿
1985 年至 1998 年我院收治细菌学阳 性的非伤寒 沙门菌 感染 695 例, 其中肠炎沙门菌血清型肠炎 88 例, 占 12 66% 。 以下就沙门菌血清型肠炎 的流行 病学及 临床特 征作一 总结 分析。
一、临床资料 88 例患者中男 53 例, 女 35 例。年 龄 5 个 月~ 65 岁, 平 均( 19 9! 16 4) 岁。成人 54 例( 61 36% ) , 13 岁以下 儿童 34 例( 38 64% ) , 3 岁以下 幼儿 21 例( 23 86% ) 。粪便培 养阳性 的沙门菌 由本院微生物室常规鉴定分型 为肠炎沙门 菌血清 型, 其抗原式为 1, 9, 12; g, m; - 。同时采 用 K B 纸 片法 检测药物敏感性, 采用 NCCLS 质控标准[ 1] 。 二、结果 1 流行病学: 全 年均有病例发生, 但 5~ 9 月份发病数相 对集中, 计有 59 例( 67 05%) 。76 14% 的 病例有明确 不洁饮 食史, 其中 51 85% 为 食不 洁果 蔬及饮 料所 致, 其余 48 15% 的病例是因食肉及汉堡包后发病。 2 临床表 现: 肠 炎 型 64 例, 痢 疾型 24 例。发 热 81 例 ( 92 05% ) , 体 温 38 5 以 上 72 例 ( 81 82% ) 。腹 痛 63 例 ( 71 59% ) , 表现为 脐周 或下 腹隐 痛或 阵发 性绞 痛。全 部病
2 Chandrasekar PH, Arathoon E, Levine DP. Infect ions due to Achromobacter xyloxidans.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 he literature. Inf ection, 1986, 14: 279 282.
作者单位: 100039 北京, 解放军第 302 医院感染一科
例均有腹泻, 10 次/ d 以上 者 32 例( 36 36% ) , 水样 便 40 例 ( 45 45% ) , 黏液或 水 样 黏 液便 31 例 ( 35 23% ) , 血 便 13 例 ( 14 77% ) 。脱水 21 例( 23 86% ) , 其中轻 度脱水 16 例, 中 重 度脱水 5 例。呕吐者 30 例( 34 09% ) , 有里急 后重症 状者 28 例( 31 82% ) 。32 例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
尚建中 江河清 张正行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 A 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 ) 属机 会致 病菌, 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 感染。1978~ 1999 年我们 共收治该菌感染者 30 例, 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30 例患者中, 男 23 例, 女 7 例。 年龄 6 个 月~ 75 岁, 其 中 6 个月~ 7 岁 者 10 例, 20~ 60 岁者 8 例, > 60 岁者 12 例。 院内感染者 25 例, 占 83. 33% 。有 原发病及诱因者 26 例, 占 86.66% 。原发 病及 诱 因有 慢 性支 气 管 炎、肺 气肿、慢性 肝 炎、肝硬化、糖尿病、慢性 附件 炎、烧 伤、早产、手术 及器 械检 查、应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 质激素 等。12 例死亡, 病死 率为 40% 。 二、临床表现 败血症 4 例, 成人 1 例, 婴儿 3 例。 表现 为弛 张热 及中 毒症状。婴 儿有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等。外周血白细 胞及中 性粒细胞升高。多次血培 养均有 该菌生 长。成年 患者 应用 头孢噻吩、头 孢噻 甲 羧 肟治 愈, 3 例 婴 儿死 于 感 染性 休 克。 肺炎 4 例, 肺脓肿及支气管炎各 2 例。表现为发 热、咳嗽、咳 脓痰、胸闷等。7 例外周血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升高, 1 例体 温及白细胞总数不高。8 例均多 次痰和咽 试子、脓液培 养均 有该菌生长 。胸部 听诊 有干、湿 性 音 等, X 线检 查有 肺纹 理增多、脓 腔 等。6 例 应用 哌 拉西 林、头 孢噻 吩、复 方新 诺 明、头孢哌酮等治愈。2 例肺脓肿患 者死亡。脑膜炎 4 例, 成 人及婴幼儿各 2 例, 1 例成人患 者有筛 板骨质 缺损及脑 脊液
412
中华内科杂志 2000 年 6 月第 39 卷第 6 期 Chin J Int ern Med, June 2000, Vol 39, No. 6
表 1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高敏 抗菌药物 菌株数
株数 %
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 氨苄西林 氯唑西林 妥布霉素 复方新诺明 诺氟沙星 头孢噻肟 哌拉西林 头孢呋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46 7 15 2 37 4 10 1 36 5 13 9 24 5 20 8 28 4 14 3 21 5 23 8 30 17 56 7 20 6 30 0 25 15 60 0 27 20 74 1 19 15 78 9 18 14 77 8 11 9 81 8
中22 2 6 25 0 6 21 4 4 19 0 8 26 7 6 30 0 7 28 0 6 22 2 3 15 8 3 16 7 1 91
3 实 验 室 检 查: 白 细 胞 计 数 > 10 0 ∀ 109/ L 者 34 例 ( 38 64% ) , 中性粒细胞升高者 46 例( 52 27% ) 。大便镜检 白 细 胞 满 视 野 58 例 ( 65 91% ) 。 吞 噬 细 胞 阳 性 者 21 例 ( 23 86% ) 。
耐药
株数 %
30 65 2 27 73 0 23 63 9 13 54 2 18 64 3 12 57 1 5 16 7 8 40 0 3 12 0 1 37 1 53 1 56 1 91
查有11例吸 氧者 的氧 气湿 化液 有该 菌生 长, 这 可能 是引 起 我院院内感染的主要原 因。故对于 各种医 疗用具 或器 械等 均应定期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氧气湿化液应 为无菌液。
中华内科杂志 2000 年 6 月第 39 卷第 6 期 Chin J Int ern Med, June 2000, Vol 39, No. 6
411
寒杆菌的 MIC 值均很低。4 种药物中, 环丙沙 星和左氧 氟沙 星略优于氧氟沙星和氟罗沙星。
讨论 氟喹诺酮 类抗菌 药作 用于 细菌 的 DNA 促旋 酶, 对革兰阴性 菌有很强的 抗菌活性, 临 床用于 治疗伤 寒、细菌 性痢疾等疾 病取 得了很 好疗 效。1992~ 1993 年我 们曾 检测 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结果显示环丙沙 星和氧 氟沙星对这 4 种细 菌的 M IC90 分别 为: 伤 寒杆 菌: 0 12 mg/ L 和 0 25 mg/ L, 痢疾杆菌: 0 12 mg/ L 和 0 25 mg/ L, 大肠杆菌: 1 mg/ L 和 2 mg/ L , 克雷白 杆菌: 4 mg/ L 和 8 mg/ L[ 1, 2] 。与此 次结果相比, 可以看出对克雷白杆菌 抗菌活性无 明显变化 , 对伤寒杆菌仍然保持着 高度抗 菌活 性, 对 痢疾 杆菌 的 MIC90 轻度增加, 应重视其耐药发展的趋势。目前该类药物 仍是治 疗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良好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 的 MIC90 明显增加, 说明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 增加。目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