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小学古诗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古诗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间9在这里是指“ 96 “ 9 9 空隙96 %间隔” 。
3“ 字, . 朝” 读音为“h o 或“ h o 。 z O ” c O ”
定的变化, 所以古诗中某些词的词义与其现代汉语的词义 会相差甚远。在教学中如果不加 以注意, 就会导致对古诗 的误读。例如 : 1 . 自居易的《 暮江吟》“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珍珠月 似弓。诗中的“ ” 可怜” 可爱” , 作“ 讲 现代汉语的“ 可怜” 则作 “ 怜惜”“ 、怜悯” 讲。
的“ , 斜”教科书中注为“ , x 但读诗时应读作“i , x ”否则 6 就不押韵了。“ 、家”“ 的韵尾为“” 斜”“ 、花” a是合谐的。如 果“ 字读作 “ , 斜” × 其韵尾是 “”显然是不押韵的。此 e, 外, 如刘禹锡的《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 口夕 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韵尾押的也是 ” 即“ 、斜91 。又如元稹的《 花”“ 96 %家” 菊花》“ : 秋丛绕舍 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 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 花。此诗的韵尾和上述两首诗的韵尾也是相同的 ,斜” ” “ 在

作“ 现出”“ 、 露出” 讲。 5 . 陆游的《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 同。” , 原” “ 是“ 的通假字, 元” 这里作“ 本来”“ 、原来” 讲。 6 . 汉乐府民歌《 长歌行》“ 恐秋节至, :常 煜黄华叶衰。 ” “ 是“ 的通假字, 华” 花” 这里指的是“ 花叶” 。
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 日还。这里的“ 都是“ ” 朝” 早晨”
的意思。
五)“ :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这里的“ 也是“ 的 走” 跑” 意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

新课程改革启动后,语文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随之作出相应调整。

在小学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调整、改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问题有:没有很好把握教学的节奏;教师提问的质量偏低;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笼统。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效率;评价学生要以科学、客观为主,鼓励新思路为辅。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中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

新课程改革启动后,语文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随之作出相应调整。

然而,在调整、改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没有很好把握教学的节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拓展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会经常出现教学任务完不成、拖堂现象,或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蜻蜓点水”的现象。

(二)教师提问过于机械、死板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具体、死板,造成学生想问题的思维方式局限、思路狭窄的现象出现。

(三)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笼统在阅读课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总是以“很好”进行笼统评价,以致学生误以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够正确在语文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430 ) 6 10
这 一 点激 趣 还 远 远 不 够 . 中生 的 身 心 特 点 还 告诉 我 们 , 们 初 他 的 注 意力 很 难 持 久 。 因此 , 我们 在 阅读 教 学过 程 中 , 要 注 意 需 采 用 多种 手 段 , 学 生 始 终 保 持 激 昂 的情 绪 。 如 , 断 锤 炼 自 让 不
二 、 注 情 感 体 验 关 “ 活 得 最有 意 义 的人 .并 不 就 是 年 岁 活 得最 大 的 人 , 生 而 是 对 生活 最 有 感 受 的人 。” 这是 卢 梭 的名 言 。 “ 受 ” 自“ 感读 教 学 这 个 领 域 , 们 首 先 要 唤 醒 学 生 的 生 活 。 我 体验 , 即在 学 生 阅 读 文 本 时 充 分 调 动 他 们 的 生 活 积 累 和 经 验 。 如 学 习 《 愁 》 , 以 让 学 生 谈 谈 离 愁 别 绪 , 累古 诗 文 中离 乡 时 可 积 别 的佳 句 ; 习 《 》 , 以让 学 生 回味 春 天 , 语 言 和 画 面 学 春 时 可 用 描绘 春天 , 等 。 其 次 要 重 视 反 复 朗 读 , 读 中让 学 生 形 成 对 等 在 文 本 内容 的大 致 了解 . 别 是 精 彩 语 段 , 读 出感 情 , 出韵 特 要 读 味 , 出抑 扬 顿 挫 。最 后 要 尊 重 学 生 阅读 的独 特 感 受 。 千个 读 一 读 者 有 一 千个 哈 姆 雷 特 ,学 生 在 阅读 文 本 时 受 多 种 因素 的影 响 . 产 生 不 同 的认 知 , 时 , 使是 学 生 的认 知 有 偏 颇 之 处 , 会 这 即 我 们 也 只 能引 导 , 能 轻 易 否 定 , 能 用 所 谓 的标 准 答 案 去 评 不 不 价 。 只有 这样 , 生 的 阅 读 激 情 才 不 会 被 破 坏 , 生 的 阅读 素 学 学 养才会不 断得到历练和提高。 如在学习《 社戏》 , 时 我提 出了一 个 问 题 : 然 社 戏 不 好 看 , 么请 想 一 想 ,我 ” 衷 看 戏 的真 既 那 “ 热 实 原 因 可 能是 什 么 ? 问题 一 经 提 出 , 案 可 谓 层 出不 穷 , 的 答 有 说 是 追求 刺 激 , 的 说 是 欣 赏 夜 景 , 的说 是 为 了凑 然 闹 … … 有 有 我 对 这些 答 案 都 给 予 了肯 定 ,也 给予 了鼓 励 和 引导 ,最 后 明 确 : 子 们 看 戏 , 醉 翁 之 意 不 在 酒 , 们 在 乎 的 是 看 戏 的那 孩 是 他

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指导朗读、默读。

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

教师能够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

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升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能够采取多种方法:①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②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

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根据叶圣陶提的“就教学来说,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

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协助学生大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阅读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能力,对孩子的学习、思维发展和人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优质的阅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首先,阅读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层次分明。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层次,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辅助教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又能够适应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阅读兴趣是阅读能力的动力源泉,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去阅读,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组织阅读活动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阅读的乐趣和好处,帮助他们深入理解阅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阅读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提取信息、推理判断,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问答、细节记录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阅读材料。

此外,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阅读技巧和策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提取关键信息、判断主旨、推理推断等阅读技巧,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词汇、语境等解决难点的策略。

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让学生将这些技巧和策略内化为阅读的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

最后,阅读教学中还需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技能,它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教学中,可以将阅读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深入了解历史的背景,通过阅读科普文章来拓宽科学知识等。

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不足
电子阅读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长时间阅读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手部疲劳等问 题,同时也会影响读者的深度思考和记忆能力。
电子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发
在电子阅读资源的开发方面,需要注重内容的多样性、适用 性和教育性,同时也要考虑读者的年龄、兴趣和需求等因素 。
利用
在利用电子阅读资源方面,需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分类和推 荐,同时也要加强阅读指导和评价,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这 些资源。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 学生对文本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 的独立思考能力。
创设文化情境
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 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从而更好地唤醒学生的文化意 识。
05
阅读评价的合理开展
阅读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细节理解能力
总结词
基础且关键
详细描述
细节理解能力是阅读中的基础能力,它要求读者能够准 确理解文章中的具体细节和事实性信息。这种能力对于 获取文章的基本信息和细节内容至关重要。在阅读教学 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 生关注文本中的具体细节和事实性信息,并对其进行深 入分析和理解,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
电子阅读的引导策略与方法
要点一
引导策略
要点二
方法
针对电子阅读的特点,需要采取一系列引导策略,如提供 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设计个性化的阅读路径、加强互动交 流和反馈等,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在引导方法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推荐阅读书目、 开展阅读活动、设置阅读任务和奖励机制等,以帮助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阅读技巧和方法。
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 问题

幼儿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幼儿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幼儿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摘要】幼儿阅读教学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方法单一、材料选择不当、家庭支持不足、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以及缺乏评估机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优化材料选择,确保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加强家庭支持,鼓励家长多与孩子共同阅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建立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并进行调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幼儿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热爱阅读的孩子。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阅读教学、教学方法、材料选择、家庭支持、教师专业水平、评估机制、改进、优化、加强、提高、建立。

1. 引言1.1 幼儿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幼儿阅读教学是幼儿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语言能力和情感体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幼儿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文学情感。

通过阅读,幼儿可以不断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言发展。

阅读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起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幼儿阅读教学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他们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重视幼儿阅读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每个幼儿都能享受到优质的阅读教育。

1.2 幼儿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幼儿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这些问题包括教学方法单一、材料选择不当、家庭支持不足、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以及缺乏评估机制。

教学方法单一是幼儿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一些老师可能只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板书讲解和机械性的填鸭式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材料选择不当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有些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选用了难度过高或过低的书籍,导致幼儿难以理解和吸收,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问题背景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源自多方面因素,导致了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方法不当,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提升机会,影响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和激发。

农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也影响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情,同时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度,共同努力解决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1.2 问题影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影响深远的问题。

语文阅读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

由于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出现问题会导致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难以理解和消化教材内容,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语文阅读问题也会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阅读能力不仅关乎语文学习,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如果语文阅读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道路。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方法不当是导致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农村初中教育中,许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文内容,缺乏启发学生思考的引导和互动。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减退。

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认识不够。

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阅读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但是许多教师往往采用同一的教学方式对待所有学生,忽略了个体差异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祥福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9期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同时还要教会儿童掌握阅读的方法,激发儿童自觉阅读的兴趣。

完成上述任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教学的教法是为了达
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因文因人而选定的。

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始终
有机地渗透学科思想教育,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落实重点训练,培养语文能力。

为此,其着眼点尚需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

培养自学能力是《课标》的核心。

叶圣陶先
生反复强调教学要由教到不教,由讲到不讲。

就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我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逐步弄清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
着的追求。

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

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
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产生
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
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

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先让同学们说一说,海底将是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有
的说:海底漆黑没有一点光亮;有的说:海底很静,没有声音。

老师不急于纠正,启发学生从
课文里得到正确的认识。

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

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一开头就生动鲜明、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课本
里有很多题目新颖引人。

如讲《人桥》一课时,我在揭题中讲到,“桥”是大家熟悉的建筑。

桥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学们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是木桥;用石头修成的桥是石桥;
还有用钢铁修成的铁桥……今天我们讲的一种桥既不是水泥修的,也不是石头造的,而是用人
搭起来的“人桥”。

这是讲解放战争的故事,解放军战士为了消灭对岸的敌人,在没有桥的情
况下,使进攻部队踏着“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怎样的“揭题”引言,引起了同学们
的很大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同学们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当做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老师是代替不了的。

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
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
月异,知识总量迅速增长,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改进教法,又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

如:《鹅》是一篇习作例文,属于半独立阅读课文,
教学时应当减少老师的讲解,多让学生动脑筋,自己读懂课文,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看课文
后边的思考题,然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地读懂课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也是一篇习
作例文。

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

也就是说不但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
辅导下读懂课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按照其发展
的先后顺序来说明事物。

因此,在指导阅读后向学生布置一篇作文。

《我赞美××》《我爱故
乡的××》《我爱学校的××》等。

《鹅》讲完后,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启发学生用学
到的抓住事物特点介绍动物的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这样做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三、扣住难点,质疑释难
阅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在思维
的渐次深入中把握课文的内容。

同时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分析事物,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认识能力。

《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着重写了
大榕树的长势,讲这部分时我告诉学生,课文中对榕树的位置、大小、形状进行生动、形象的
描写,这是静态描写,并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注意作者是怎样写事物的静态。

阅读课文后学生还
不太明白,提出几个问题:1.写榕树这部分是静态描写,为什么用了“生根”“垂到”“伸
进”“卧”等动词?2.课文中描写榕树静态的顺序是由远及近,为什么写到:“我们的船渐渐
逼近榕树了”时又写:“……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把远景写在近景中?
这些问题的难度较大,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榕树长
势的句子,先总结出榕树大而美的特点,在品味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更巧妙、形象地描绘
出榕树的千姿百态。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大家谈了这样的看法:1.把榕树的近景、远景交织
在一起,更能突出榕树的与众不同;2.把这句话加在近景的描写中,写法新颖,巧妙地把近景
和远景融合在一起,远中有近,近中有远,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留下深刻的印象;3.因为前面有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的描写:“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所以有“从
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的话,文章前后照应。

经过指点,学生摸清思路,自
己解决了难点,享受到质疑解疑的乐趣。

四、要在学科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我们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一代新人,培养一代新人,去建设两个文明的新世界,
这是当前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阅读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有鲜明的思想性。

《课标》里讲到,语
文教学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两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

这门学科的思想教育,是凭借阅读教材,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进行的。

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导学生学习
这篇文章的字、词、句、篇,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在语言文字的
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这就说明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语文
教学的任务,二者都重要。

还说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在语言文字教学
中相机渗透,二者是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的。

当然,我们反对不顾思想内容的纯语言文字的
教学,也反对脱离课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内容。

总之,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要根据课文中固有的思想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五、树立教学的整体观念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整体。

就小学语文来说,是由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
作文诸因素构成的,诸因素之间又有各自的体系。

通过科学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语文
学科的整体。

有些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忽视了课文的整体,一篇课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词句,或
是只注意开头结尾,或者只偏重认识一些生字,或者只讲求思想教育……凡此种种,都是忽视
了整体。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课文的整体观念。

在接触任何一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了
解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其训练
重点贯穿始终。

对于学生来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大意,知道讲些什么,而后再一
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在总起来阅读,体会得才会更深刻。

另外深钻教材是树立整体观
念的前提,钻研教材不仅要掌握每节课所教内容的训练重点,还要把握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
关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处理好今天与明天,上学年与本学年的知识内容上的关系,只
要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就会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序列训练。

只要胸中有全局,层层打好基础,处处围绕主线训练,就能促进语文
能力的整体发展。

李祥福,山东枣庄市第三十一中学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