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优势与劣势

合集下载

gdp三种计算方法缺点

gdp三种计算方法缺点

gdp三种计算方法缺点1、中国用生产法。

因为中国国家运行的操作系统的原型来自前苏联,前苏联的经济核心就是工业经济和基建经济,所以其GDP算法是由之前苏联所采用的MPS物质产品核算体系,也叫“生产法”,即分别计算各国民经济部门的产出总额,再对应地扣除各部门的中间消耗,最后汇总所有部门产出增加值的办法,所以中国也势必沿用了(按美国的概念来看,中国战略隐蔽的地方太多)。

2、西方用支出法。

而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发展以自由经济和资本主义为基础的消费经济,其GDP采用SNA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即“支出法”来核算GDP,即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个人国内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四大类统计项目,再减去产品和劳务进口的差额来计算GDP总量。

美国就是采用支出法统计GDP的模范生(按中国的概念来看,注水的地方太多)。

3、生产法的优与劣。

站在工业和基建经济的立场上,中国采用GDP统计法更真实,避免了很多的重复计算,更关注社会产品价值,即“社会创造了多少干货”的核算。

但缺点是数据汇总相对复杂,且忽视了对非生产性部门,例如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科研,物业管理及大量服务场景的所产生的价值。

很实在,但也很僵化,把虚头巴脑的去掉了,但忽略了很多价值和创新,甚至产生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价值。

比如中国大量的服务性支出、知识产权类支出,往往难于统计。

请注意,是忽视了对非生产性部门,例如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科研及大量服务场景的所产生的价值。

⑴、教育板块被弱化。

我们中国可以构成除房地产和康养以外,可以构成另外一个支柱的产业——教育,其很多环节就不表达在GDP里。

美国人均教育投入是中国的十倍,虽然有些方面是资本在作祟导致价格虚高,但美国教育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从一些角度说明了其厉害。

⑵、医疗板块被异化。

中国的医疗虽然屡经改革,但普惠国人,成为中国人民群众依靠的强大而充实的基础医疗,公费医疗在GDP当中表达很弱,但私立医院,医药产业,医疗科技及器械板块的发展因种种原因而不足。

对GDP概念的理解

对GDP概念的理解

对GDP概念的理解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它代表了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终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表现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产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规模和活跃程度。

GDP的定义通常包括四个主要方面的经济活动: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消费是指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是指企业和个人购买生产设备和房屋等资本品的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减去进口的商品和服务。

GDP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计算所有产出商品和服务的总值来计算GDP,收入法是通过计算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全部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房地产租金等)来计算GDP,支出法是通过计算国内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来计算GDP。

GDP在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

首先,GDP可以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之一。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通常表现为GDP的增长。

GDP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增加,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程度。

其次,GDP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表现。

由于GDP是一个标准化的指标,可以简单地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规模和活跃程度。

通过比较GDP,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此外,GDP还可以用来制定和评估经济政策。

政府可以根据GDP的变化来评估其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例如,如果GDP增长缓慢,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如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等。

然而,GDP作为一个经济指标,也有一些缺点和局限性。

首先,GDP仅仅衡量了经济活动的总量,而没有考虑到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例如,GDP无法反映环境污染、资源耗尽等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问题。

此外,GDP也无法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分配状况,经济的增长可能并不会带来贫富差距的减小。

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

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

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出来的以当年价或不变价核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传统GDP核算缺陷明显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动)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不能反映地下经济;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导弹、面包、防盗窗等);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生产法GDP=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之和支出法GDP=消费+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财产)+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出口—进口)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及其政策意义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C+I+G (均衡条件)C=a+bYdYd=Y-TX+TRTX=0TR=0I=I0G=G0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YE=(a+I0+G0)/1-b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所采用的税收和支出政策财政政策的分类:按内容划分:税收政策、政府支出政策和政府转移支出政策。

按其对总需求的影响划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按作用机制划分: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发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总支出扩大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财政政策。

其政策手段主要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和降低税收。

紧缩性财政政策:导致总支出减少进而使国民收入减少的财政政策。

其政策手段主要有: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减少转移支出和提高税收在凯恩斯以前,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健全财政思想。

针对在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凯恩斯提出了“补偿财政”的思想。

就凯恩斯主义宏观财政政策的手段来看,政府可以采取干预经济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相机抉择法”;第二种是使用“自动稳定器”自发性财政政策:具有自动地实现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也称“内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各种福利的支出;农产品价格维持的实行;公司和个人的储蓄。

GDP的优势与劣势

GDP的优势与劣势

某地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大量房屋被冲毁,大片庄稼被淹没,老百姓哭天喊地痛心疾首。

次年,他们硬着头皮或支储蓄或举债务搞灾后重建,建筑运输等业一片繁荣,这一年的GDP是往年的130%,但老百姓反倒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原来差了一大截。

原因很简单,洪水把多年来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而劳动成果就是往年GDP的累积,这些GDP因为洪水瞬间消失。

如果一边是GDP增加,一边是GDP的消失;或者是GDP在不断地增加,但增加的却是一些无效的GDP,那么再高的GDP发展速度也并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因为,只有保留下来并为人们所需要的GDP才是真正的财富。

一个地方不断出现消失的GDP或者是无效的GDP,只能证明我们过去做了太多的无用功或者我们现在的决策有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仍然比比皆是层出不穷。

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层出不穷,有的学校斥资数千万修造一个大门,有的城市在几无人烟的郊区大道上通宵亮灯,这些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面子工程,难道不是无效的GDP?很多地方的城建规划是朝令夕改,房子是拆了建,建了拆,再拆再建,屡建屡拆,每一次的拆迁过程不都是过去GDP的消失?如果起用了GDP有效累积这个概念,我们对一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财富拥有程度就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一地GDP的总有效累积数值越大,表明这个地方越富有;当年的GDP有效累积越多,说明当年此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因此,启用这个概念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与迫切,但愿政府与学界能够采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经济学概念里,其实蕴藏着一系列非常深刻的经济学道理,非经深入研究透彻了解,并不容易明白其中的奥妙,这正是我们喜欢经济学的理由,同时也正是经济学被大多数人所滥用所误解的原因。

xx肯定xx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

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与局限性

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与局限性

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与局限性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与局限性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1)能完整反映可提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总量。

(2)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3)可用于分析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发展速度。

(4)便于国际间的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的局限性任何一项统计指标,都有其确定的使用范围,夸大其使用范围和过分地强调它的作用,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在了解GDP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局限性。

首先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GDP在反映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反映它所带来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比如,采伐树木,作为林业生产,GDP会增加,但过量采伐后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GDP 却没有计算相应的代价。

其次,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目前,经济学将固定资本存量作为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资本存量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上测算的厂房、办公用房、居民住房、道路、桥梁、码头等建筑物和运输、通讯等机器设备在某一个时点上的价值总量。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固定资本的变化量等于当期固定资本价值的增加量,减去当期固定资本价值的减少量。

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属于其中的固定资本价值的增加量,而以前时期形成的固定资本,由于质量等方面问题无法正常使用而进行处理,所损失的价值属于其中的固定资本价值的减少量。

可见,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

如果质量不好,所形成的固定资本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那么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再多也许都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国民财富。

再次,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如未付酬的自有家庭服务,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养育儿童等等。

按照国际标准,GDP不反映这些活动。

但是,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工作多是雇佣保姆来承担,雇主就要向保姆支付报酬,相应的活动就反映在GDP中。

因此,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GDP并不完全可比。

简述和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简述和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简述和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比较不同国家的GDP数据,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三种常用的GDP核算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 常规核算方法常规核算方法是指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GDP核算的范畴,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和技术的创新、贸易和投资等等。

这种核算方法通常包括三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净出口、经常项目顺差。

常规核算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情况,特别是能够反映该国的经济活动是否以满足外部需求。

然而,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这种核算方法过于简单,不能反映一些复杂的经济现象,如技术创新、环境破坏等。

其次,常规核算方法也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它是否包括了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的贡献等。

2. 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是指将GDP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计算出净收入。

这种核算方法强调经济活动中的直接成本,例如生产商品或服务所需的劳动、资本和设备。

它的优点是可以反映经济活动中的成本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的效率。

然而,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首先,这种核算方法过于简单,不能反映一些复杂的经济现象,如技术创新、环境破坏等。

其次,成本核算方法也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它是否包括了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的贡献等。

3. 收入核算方法收入核算方法是指将GDP分为直接和间接收入,并计算出净收入。

这种核算方法强调经济活动中的收入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效率。

它的优点是可以反映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分配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公平性。

然而,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首先,这种核算方法过于简单,不能反映一些复杂的经济现象,如技术创新、环境破坏等。

其次,收入核算方法也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它是否包括了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的贡献等。

以上三种GDP核算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GDP数据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核算方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经济的状况。

GDP是一个好的度量指标么

GDP是一个好的度量指标么

GDP是一个好的度量指标么?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GDP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

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当然,GDP的缺点也十分突出。

第一,GDP忽视了社会生产所消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成本,相反,GDP计算中还记入不少与福利无关的费用(如环境污染恶化导致的居民“抵御性支出”)。

第二,GDP不能度量经济福利和公平,GDP的增加与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三,GDP忽视了经济增长的内因和效率。

仅从GDP总量指标,我们无从判断经济增长到底是财政投资输入型的还是社会投资内生型的,是粗放型的还是集约型的,是资本密集型的还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等等。

GDP的缺点与优点一样突出。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不应以GDP论英谁,但这并不等于它不重要,目前还没有什么其他指标可以取代它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弥补在经济增长评价上的缺陷,政府和学术界也正在探索研究,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希望能通过对GDP本身的改进和其他经济指标的采用,更好地反映经济增长的实质。

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完美无缺的,GDP不能做到,其他指标同样也不能做到。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一般需要用多个指标综合分析。

GDP是商品和服务,是生活工具,却不是生活结果比如:你买了车,你并不会因为你买了车而幸福,而是车可以帮你实现的功能。

GDP指标的意义及局限性

GDP指标的意义及局限性

GDP指标的意义及局限性09土资2班3209005442 陈霞摘要: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具有极大意义的一个数据,它的值越大,意味着该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实力更加强,统筹国内、国际事务的能力将获得更多的演练机会。

但是GDP的值越大只说明了生产规模的增大,并不能说明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也即GDP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

它没有反映出人们的闲暇状况和福利状况、物品和劳务的分配状况、坏境的污染程度以及排除对资本的折旧。

关键词:GDP 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局限性折旧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的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个定义包含六个方面的意思:(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2)国内生产总值的测度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3)国内生产总值指的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5)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不是国民概念;(6)除少数例外,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下面有两个关于GDP的笑话,就很好的解释了何为GDP:甲乙两位经济学博士同行,看到路上一堆牛粪。

甲对乙说:“你若把它吃了,我给你5000万。

”乙想为了5000万,就难为一下自己,于是吃掉牛粪换来5000万。

但走了一段,乙觉得委屈,也想让甲尝尝牛粪的滋味,便在又看到一堆牛粪时,对甲说:“你要是把它吃了,我也给你5000万。

”甲权衡一下,便同意了,乙给了他5000万。

可是,事后俩人一想,都没得到任何好处,白白吃了牛粪,心里老大的不快。

恰好,他们遇到了博士导师。

导师见爱徒面有苦相,询问缘由,他们便如实告知。

谁知老师竟激动得老泪纵横:“一个亿啊!一个亿啊!你们这是为国家创造了一个亿的GDP啊!某小国政府嫌GDP增长太慢,请美国GDP顾问前来帮忙。

顾问说,要想让GDP涨上去,简单得很:让A家主妇去B家做饭,B付给工钱,B家主妇去C家做饭,C付工钱……以此类推,只需让全国的家庭主妇都不要在自己家做饭,GDP就上去了……GDP指标的意义“GDP”被美国商务部誉为“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经济学概念: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微观经济学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

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

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

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GDP虽然有许多的缺陷,但的确能够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目前还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概念。

对于GDP概念的缺陷,我们也并非完全一筹莫展,可以在现行GDP概念的基础上作一些修正,使GDP的概念更臻完美。

我们姑且把这个概念叫做GDP的有效累积,它增加了两个要素,一个是有效,一个是累积,它的计算方法是当年的GDP总额,减去无效的GDP 和消失的GDP,它比纯粹的GDP概念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富足程度与发展速度。

什么叫无效的GDP?什么叫消失的GDP?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园,省地县甚至乡镇一级也有,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都在园区内跑马圈地,许多厂房建成以后并未投产就闲置起来,有的企业圈了一块地之后便杂草丛生,这些厂房与围墙的投资虽然也使当地产生了GDP,但周边的老百姓都非常痛心,认为这是极大的浪费。

究其本质,这种方式产生的GDP是一种徒有其表的无效GDP。

某地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大量房屋被冲毁,大片庄稼被淹没,老百姓哭天喊地痛心疾首。

次年,他们硬着头皮或支储蓄或举债务搞灾后重建,建筑运输等业一片繁荣,这一年的GDP是往年的130%,但老百姓反倒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原来差了一大截。

原因很简单,洪水把多年来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而劳动成果就是往年GDP的累积,这些GDP因为洪水瞬间消失。

如果一边是GDP增加,一边是GDP的消失;或者是GDP在不断地增加,但增加的却是一些无效的GDP,那么再高的GDP发展速度也并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因为,只有保留下来并为人们所需要的GDP才是真正的财富。

一个地方不断出现消失的GDP或者是无效的GDP,只能证明我们过去做了太多的无用功或者我们现在的决策有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仍然比比皆是层出不穷。

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层出不穷,有的学校斥资数千万修造一个大门,有的城市在几无人烟的郊区大道上通宵亮灯,这些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面子工程,难道不是无效的GDP?很多地方的城建规划是朝令夕改,房子是拆了建,建了拆,再拆再建,屡建屡拆,每一次的拆迁过程不都是过去GDP的消失?如果起用了GDP有效累积这个概念,我们对一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财富拥有程度就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一地GDP的总有效累积数值越大,表明这个地方越富有;当年的GDP有效累积越多,说明当年此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因此,启用这个概念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与迫切,但愿政府与学界能够采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经济学概念里,其实蕴藏着一系列非常深刻的经济学道理,非经深入研究透彻了解,并不容易明白其中的奥妙,这正是我们喜欢经济学的理由,同时也正是经济学被大多数人所滥用所误解的原因。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

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奥肯定律(Okun's law)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

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

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NP就比潜在GNP低6%。

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奥肯定律灵了。

因为,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大面积运用。

机器代替了人力,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

GDP的劣势:任何一项统计指标,都有其确定的使用范围。

GDP也是这样,它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局限性。

首先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人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不可能不消耗自然资源。

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当前的经济发展过度地消耗了自然资源,就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同样,如果当前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环境的恶化,这样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当前的生活质量,而且制约未来的经济发展,这样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然而,GDP在反映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反映它所带来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比如,只要采伐树木,GDP就会增加,但过量采伐后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GDP却不考虑相应的代价。

再比如,某些产品的生产会向空气或水中排放有害物质,GDP会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却不考虑这些产品的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GDP只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积极的一面,而没有反映出对资源环境造成损害的消极一面。

其次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固定资产存量大致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拥有的财富,那么这个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当年新形成固定资产的多少,也取决于历年固定资产的质量。

如果质量不好,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那么当年新形成固定资产中就有一部分价值要用来抵扣报废的固定资产价值,一国的国民财富并不能随着当年新形成固定资产而得到有效提升。

而GDP只能反映当年新形成固定资产的多少,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质量好坏,因此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第三,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有些非市场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养育儿童,等等。

这些活动没有发生支付行为,按照国际标准,GDP不反映这些活动。

但是,如果这些工作由雇佣的保姆来承担,顾主就要向保姆支付报酬,按照国际标准,相应的活动就必须反映在GDP中。

可见,由于GDP不能反映某些非市场活动,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损失了可比性。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比如,大多数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养育,许多老人被送到养老院去照顾,许多家庭经常到餐馆里去就餐,等等。

而发展中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家务劳动都由家庭成员自己来承担。

同样或几乎同样的家务劳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化程度高,对GDP的贡献就大;发展中国家市场化程度低,对GDP的贡献就小。

因此,就这一点来说,发展中国家的GDP与发达国家的GDP并不完全可比。

第四,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人们的福利状况会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改善。

人均GDP的增加代表一个国家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从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增加时,这个国家的平均福利状况将得到改善。

但是从人均GDP看不出由于收入分配的差异而产生的福利的差异状况。

同时,人们的福利涉及到许多方面,比如休闲和家庭享乐也属于福利的重要内容。

如果人们从事更多的生产活动,得到更多的收入,从而能够购买更多的产品满足个人的需要,那么,他们在为社会创造GDP的同时,个人的福利也增加了。

但是,如果他们始终忙于生产活动,没有时间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尽管社会的GDP因此增加了,但他们的个人福利并不一定增加,因为虽然他们因个人收入的增加而能够消费更多的产品,但他们也失去了很多享乐的机会,前者增加的福利可能会被后者损失的福利所抵消。

GDP的重要意义:(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中国GDP心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

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

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