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1.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位儿童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幼儿园和学校。
蒙台梭利的核心观点是,儿童具有自主研究的天然欲望和能力。
她主张为儿童提供自由和开放的研究环境,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节奏进行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性、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哲学家,也是进步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杜威强调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和民主进程。
杜威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价值观。
他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和个人经验来建构知识,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3. 经典教育家: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修养,以及塑造人的人格和品质。
他主张“教学相长”,认为教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榜样学生,并倡导推崇仁爱、孝顺和忠诚的价值观。
4. 幼儿教育家:弗雷贝尔(Friedrich Fröbel)弗雷贝尔是德国的一位幼儿教育家,他被认为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弗雷贝尔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强调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的地方,让幼儿能够自由地发展身体、智力和情感。
5. 教育改革家:杜德莱尔(Paulo Freire)杜德莱尔是巴西的一位教育改革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解放教育”(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的概念。
杜德莱尔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解放个体和社会的力量,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国外教育思想家及理论总结

国外教育思想家及理论总结国外教育思想家及理论总结国外教育思想家涵盖了众多的学者和教育家,他们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几位代表性的国外教育思想家及其理论进行总结。
1. 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之一。
他提出了“学以致用”和“经验主义”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他主张将教育与社会结合起来,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2. 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家,她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材料和环境,以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她的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她是一位聋哑人。
凯勒通过不懈努力和坚强意志,克服了残疾的困境,展示了无限的潜力和才能。
她的故事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强调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4.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马丁·路德·金是美国的人权活动家和社会领袖,他倡导非暴力抗议和公民不服从。
其思想与教育密切相关,他提倡教育应该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他坚信教育是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教育可以消除不平等和社会不公。
5. 杰出的教育改革者(Education Reformers)除了个别的教育思想家外,还有许多杰出的教育改革者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
例如,约瑟夫·兰开斯特(Joseph Lancaster)和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他们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这称为“群组教学法”。
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

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1.苏格拉底(Sokrates, 公元前469-前399)是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根据他的这种观点,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 认识自己" 而获得知识,最终成为具有完美道德的人。
他主有美德," 美德即知识" 。
在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独特的贡献在于他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方法,他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 问答法" 进行教育,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他经常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作出回答。
如果答案错了,也不立即给予纠正,或指出错误之所在,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提出补充的问题,使对方的答案显出荒谬,或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为了向听众和交谈者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就运用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 苏格拉底法" 。
苏格拉底曾说:" 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 所以,人们也称" 苏格拉底法" 为" 产婆术" 。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谈话,往往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开始,进而喜庆得结论。
因此亚里士多德称他为归纳法之父。
现代教育学上所称述的启发式谈话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一连串总是让学生思考作答,逐渐导向预定的结论,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
2.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约公元前460-前370)是古代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古代进步教育家。
他说:" 天性与教育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后者可以改化人……创造第二天性。
" 这就是说,教育" 可以改变一个人" 的本性。
世界知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潮

世界知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潮简介
本文将介绍世界上知名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教育思潮。
约翰·杜威(John Dewey)
约翰·杜威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被公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
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经验主义”,即将研究与实
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杜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鼓励学生通过
实践和体验,建立与世界的联系,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民主价值观。
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玛利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她创立了蒙特梭利
教育方法,被认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先驱之一。
她提倡以儿童为中
心的教育,强调自主研究和个体发展。
蒙特梭利教育方法注重培养
儿童的自信心、集中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提供适合他们年龄和
能力的材料,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杜威·苏生(Dewey Sorenson)
杜威·苏生是中国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中国教育深度改革”的理念。
苏生教育思潮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并注重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以上介绍了世界知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潮,他们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的教育理念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教育学家及教育理念

教育学家及教育理念保罗朗格郎:法国教育家,1965年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布鲁纳:美国教育家,他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布鲁姆:美国教育家.他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位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柏拉图: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柏克赫斯:他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
其作品为《民本主义与教育》。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
“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裴斯泰洛奇:瑞士平民教育家。
他的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地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格赛尔:美国心理学家。
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他和斯宾塞是实质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以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他是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
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是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痛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他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凯洛夫:苏联教育理论家。
他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
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一)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发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
著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
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1、不要死记硬背。
“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
“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
“把世界作为书房。
”4、要因材施教。
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多练习。
“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
他应该在行动中复习功课。
”7、培养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四十八位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

四十八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1.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
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
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
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
苏格拉底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西方“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2.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7岁前的教育以体育为主,要及时地引导儿童做些适宜于肢体发育的各种活动。
儿童自幼养成耐寒的习性,很有必要;儿童习惯于寒冷,不仅可以促进其体格健壮,而且可为其长大成人后的从军入伍作准备。
至于儿童的啼哭,则不必禁止,啼哭时扩张肺部,有助于身体的发育。
5岁前不可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5岁前的儿童主要活动是游戏和听故事。
“儿童游戏要既不流于卑鄙,又不致劳累,也不内涵柔靡的情调”。
故事应由负责儿童教育的官员作出精心的选择。
游戏和所讲的故事,最好能与将来的工作相联系,是将来应从事的工作的简单模仿。
儿童的环境对其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要使儿童听狠亵的语言,更木能让他们讲狠亵的语言,一旦轻率地口出恶言,离恶行也就不远了。
同样,也不要允许他们看狠亵的图画或戏剧表演。
人们对最初接触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在幼时,务使其隔离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念和恶毒性情的各种表演都应加以慎防,勿令耳儒目染。
”从5岁到7岁这个年龄时期,儿童可以旁观人们正在从事的他们将来将要从事的工作。
根据亚里土多德的学制,要使儿童从7岁起便就学于“体育教师和竞技教师”。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一、陶行知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形成“生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
育才学校择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
校内不仅教学生文化课,还努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陶行知又派学生戴爱莲等人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学习《兄妹开荒》等秧歌剧,在校内组织演出。
他还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带领师生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农场。
这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创举,使陶行知独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誉满中外。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夸美纽斯:泛智教育
J.
A. Comenius,1592-1670年 捷克文化巨子,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著有《母育学校》(1628年)、《大教学论》 (1632年)、《泛育学校》(1650年)等
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其中,《大教学论》是
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创设现代教育制度:双轨制 分班教学(现代 学校制班级制)
白板说:知识来源于人对客
观事实的经验,感觉是认识 的来源 绅士教育:培养有身体强健、 举止文雅、有德行、智慧、 才干的人
8.卢梭: 自然教育
J.J.Rousseau,1712-1778
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教育小说《爱弥儿》(1762)是天性发展、
成长经历差不多 身心发展水平差不多
借鉴工业推论:
大前提A
: 假定原材料相同 小前提B :加工过程和工艺相同 结 论C : 最终的产品应符合同一标 准
所以学校则:
差不多的孩子, 由同一个老师, 用同一种方法 在同一个地方 教相同的内容
最后的结果……
推理逻辑
—— 单轨
结果
追求教育公平的同时牺牲了教育质量 有抑长教育倾向——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
而出 国外开始分流教育:以能力为本位
学业教育 职业教育
中国出现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分化
7.洛克:白板说与绅士教育
John
Locke,1632-1704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
育家,著名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 倡导者 《教育漫话》
de Montaigne,1533-1592 法国散文家、教育思想家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全面发展绅士:蒙田反对学究教育,强调教育要注重实 效,兼顾心智和身体,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 —“完全的绅士”
这种绅士具有渊博的、对生活有益的实用知识,具有良好的 判断力,具有坚韧、勇敢、谦逊、爱国、忠君、服从真理、 关心公益等品质,具有坚强的体魄
是不论天赋好的还是天赋坏的,都必须受 适合的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德性的 人、一个有用的人
2.柏拉图:教育国家化
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城郊
创办了学园(Academia),既开展教 育活动,又进行学术研究。学园讲 授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音乐等科目,长达40年
国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产婆术
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雄辩术(助产术):师生共同探讨,互为激发
思考,通过讨论和问答的方法来揭露对方观点 中的矛盾,并逐步引导学生最后得出正确的结 论。有利于思维训练和真理的发现,是当今 “发现法”和“探索性学习”的原型
广博知识教育:主张学习巨大的世界,主张把语言、历 史、哲学、诗歌等人文学科放在各种课程的首位 自然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要求儿童 多从生活中去学习、从事实中去学习,多行动,这样获 取的知识才最具实效
他反对强制压迫,主张自然发展,反对严厉的惩罚,主张教 育成为一种“没有惩罚,没有眼泪”、充满兴趣和欢乐的活 动,使儿童的天性得以健康发展。
1632年 《大教学论》
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独立的教育学产生标志
(1)系统提出了学校教育制度
(2)建立了广泛的课程体系,编写优秀的教科
书 (3)提出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夸美纽斯的分类教学
家庭出身差不多的孩子上同一种学校
贵族学校 平民学校
让他们差不多年龄入学(年级)
讥
讽: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无知 助产术:帮对方得出结论 归 纳:寻找共性 下定义:普通概念
智德一统论:道德修养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正
确的行为是由于正确的判断,错误的行为是由 于错误的判断,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
人的德行就是教育的结果 ——苏格拉底
美德是可教的,人的德行就是教育的结果 苏格拉底肯定人的天赋上存在着差异,但
个部分,促进理性的发展 和谐发展:德育、智育、体育、音乐、艺 术等 文雅教育:发展理性、实现自我
教育年龄的分段:
0-7:身体教育 8-14:情感道德教育,净化非理性灵魂中的不良
冲动和欲望
阅读书写 体育锻炼 音乐教育:是核心(是美育手段;有智育的职能;渗 透德育的内容) 道德品质: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勇敢
15-21:智育,发展理性灵魂,通过数学文法、
诗歌、修辞、伦理、哲学等
4.昆体良:因材施教
古罗马修辞学家 因材施教:教育者应该了解儿童的天赋、
倾向、才能,遵循其发展特点 分班教学:根据能力分班 广博知识:学科教育计划 提问激发的教学方法
5.蒙田:人文主义教育
蒙田(Michel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亲
自主持学园13年,讲授哲学和自然科学 他对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逻辑学、 修辞学和美学都有开拓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
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称为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应适应人的灵魂的各
A
大前提
学生没 什么差异
B
小前提
教师教学 没什么差异
C
结论
最后的 结果……
当年的做法:双轨制
学校
贵族学校:
贵族子弟,优 良师资和办学 条件,培养统 治者和管理者
平民学校:
平民子弟,普 通师资和办学 条件,培养具 备一般知识和 技能的劳动者
二次大战后
强调平等教育和民主教育 反对纳粹和歧视 并轨浪潮:双轨
零岁开始:
教育就是对儿童习惯的影响和培养; 从小就应对儿童讲故事和音乐教育
(歌词、曲调要经过严格的审查); 寓教育于游戏
教育国家化:
取消私人办学
由国育平等
3.亚里士多德:和谐博雅
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柏拉图的得意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