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思想史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3、分析教育哲学认为,在以前的教育理论中, 教育术语和概念是十分混乱并被人误解的;在 教育哲学系统和大纲的标题下所写的许多东西, 助长了标语口号化的体系和盲目的信仰。因此, 对教育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进行澄清,并注意 正确使用教育术语,应该是教育哲学研究工作 的第一步。同时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应该尽量 使语言符合逻辑、明白易懂。
皮亚杰主要观点:
每于成人的认知结构,因 此,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应该了解儿童认知结构 发展的规律以及与成年人心智发展的关系,并 据此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心理学的方法论:临床法
特点: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合理灵活的谈话;自然性质的 观察;新颖而严密的形式语言和数理逻辑的分析工具。
(3)因而,“包括这些要素在内的一个各 门特殊学科韵教学计划应当是民主教育制度的 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的名称就是由此 而来的。
3)具体举措和影响
(1)要素主义教育家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 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0年美国教育改革中, 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 自然科学和外语)。
(2)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丹麦的基督教哲学家、神秘主 义者克尔凯郭尔(S.A.K止rkesard)。它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和海德格尔 (M.HeideeSer)、法国的萨特(J.Sanre) 。存在主义是 一种把人的存在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 美国教育家尼勒(G.Kneller)把存在主义应用于教育理论, 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

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1.苏格拉底(Sokrates, 公元前469-前399)是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根据他的这种观点,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 认识自己" 而获得知识,最终成为具有完美道德的人。
他主有美德," 美德即知识" 。
在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独特的贡献在于他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方法,他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 问答法" 进行教育,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他经常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作出回答。
如果答案错了,也不立即给予纠正,或指出错误之所在,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提出补充的问题,使对方的答案显出荒谬,或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为了向听众和交谈者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就运用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 苏格拉底法" 。
苏格拉底曾说:" 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 所以,人们也称" 苏格拉底法" 为" 产婆术" 。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谈话,往往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开始,进而喜庆得结论。
因此亚里士多德称他为归纳法之父。
现代教育学上所称述的启发式谈话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一连串总是让学生思考作答,逐渐导向预定的结论,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
2.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约公元前460-前370)是古代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古代进步教育家。
他说:" 天性与教育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后者可以改化人……创造第二天性。
" 这就是说,教育" 可以改变一个人" 的本性。
外国教育史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三)道德教育
1、训育
(1)概念
根据赫尔巴特的见解,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的培 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主要是关于道德教 育方法的主张。
(2)阶段 道德判断:道德的基础,道德教育的起点 道德热情:同勇气与智慧相协调 道德决定:对事物、环境等进行观察和理解 道德自制:对自我的认识
(2)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 兴趣本身存在于经验之中 兴趣是头脑中各类观念相互联系的结果,是个体对观念加 以体验的过程
2、根据兴趣分类划分课程内容 (1)经验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文法 审美的兴趣:文学、绘画
(3)统觉:即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 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 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 斥。这个观念的整体即统觉团。
二、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教育目的论
1、教育目的的两个组成部分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必
(2)同情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外国语(古典语言和现代语)、本国语 社会的兴趣: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的兴趣:神学
(二)统觉与课程
1、统觉理论
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
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 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 不熟悉的材料。
理论基础 德育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伦理观
1、特征
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赫尔巴特指
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是获得广阔视野的结果,而且又是完整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是古希腊时期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
教育思想。
他把哲学的思想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很多关于教育原则、学校组织管理、教师培养等的观点,这些观点直接影响了古希腊的教育史,并从其中一种程度上影响西方教育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尼克波利斯叙事》中最为集中体现,以及他的《共和国》中提出的教育理念。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表现
为他认为,全面发展是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因此,要促使学生获得身体上、智力上和道德上的全面发展。
因此,他提出应该给儿童从容、智慧和
热情的教育。
他认为,只有给孩子以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才能使他们更
好地接受真正的全面发展。
他还建议,孩子们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及重视自己对什么事情的理解,而不是接受他人的观点。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教师必须讲授自己手中的书籍,并由教师
和学生一起研究,以理解和学习其中的知识,而不是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
他认为,良好的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而不是
凭空构思。
同时,他认为,教师应抓住机会,使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懂
得沟通、参与辩论,以及发现古典文学作品的美丽。
外国教育思想史口诀总结

外国教育思想史口诀总结外国教育思想史可以概括为一系列思想流派和重要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我将用口诀总结这些内容,并写出1000字的总结。
【导言】教育思想史,长河漫延达。
品读古今经典,汲取智慧化。
【古希腊】柏拉图理念多,思维纯粹高。
“天才有学前”,追求真理到。
亚里士多德智慧通,实际性更强讲。
感官启蒙重宝,德育内核放。
【古罗马】罗马法不亡,兴盛教育荣。
开设小学之道,培养公民全能。
提倡实用教育,研究师生关。
教师讲学严谨,律令统一管。
【基督教】圣徒缔造学校,培养天堂之教导。
教育皈依上帝,传统价值观传到。
圣托马斯修辞多,神权教义秉持。
奥古斯丁信仰高,智力启蒙提供。
【启蒙运动】伟大启蒙思想家,揭示出新道。
洛克关注心灵,塑造成活人。
卢梭强调自然,自由教育促。
康德道德伦理,人性发展护。
【进化论】达尔文一解谜,“物竞天择”题。
门德尔基因找,继承法则题。
生长迷信自由,蒙特梭利探。
发展自由探索,儿童启蒙赞。
【心理学】弗洛伊德隐情说,梦境显潜意。
皮伯特行为论,条件反射有用决。
悟先关注动机,自我发展存。
儿童情绪成长,塑造自我运。
【进步主义】杜威致力教育,实践中真。
“学校是小社会”,劳动自育人。
蒙特梭利发现,自我先行真。
教育革命需求,启蒙研究新。
【社会再建】杜尔凯现实应,实用知识强。
标准化教育启,推崇科学望。
韦伯社会改革,大学自主唱。
弗洛姆来解救,逃离自由畅。
【后现代主义】福柯看权力残,知识为谎言。
延伸辩护精神,保留文化传。
尼采解构权力,需求超越现。
巴迪厄去辨真,复杂观察看。
【总结】教育思想渊源流,众多学派争。
古希腊发轻盈,罗马重实干。
基督教传信义,启蒙流变迸。
进化论继承法,心理学探众寻。
进步主义劳动真,社会再建衍。
后现代弗洛姆,分析探求魂。
【结语】或古或今思想多,教育思想演化史。
通过口诀了解更,发展教育学规律。
愿这篇1000字总结,帮助你更好理解。
中外教育简史-近现代外国的教育思想

二.<大教学论>:西方第一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三.泛智教育:强调,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的知识,就可以合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教育对社会的改良作用,一生致力于泛智教育,扫除愚昧和无知,使国家和民族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莫伊曼,赖伊和美国的桑代克
第二节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凯兴斯坦纳 德国
“公民教育”是他的教育思想和办法指导原则:”劳动学校”是一种学校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
三.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
1.对3-6岁的儿童进行四个方面的训练:筋肉的训练;日常生活的训练;感官的训练和初步知识的教育.
2.显著特点是:主张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和强调儿童早期肌肉及感官训练的重要性.
哲学基础之上的教育思想; 宇宙精神即绝对精神,神的意志; 谢林.
一. 论教育的两个原则:
1.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2. 人的”自动”发展原则
二.论学前儿童教育
第七节 史宾塞的教育思想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实证主义哲学和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为教育理论基础
一. 关于智育,德育和优育的论述
B. 形式阶段说: 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是兴趣发生的四个阶段变化.
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明了阶段:观念活动处于静态的钻研,了解新知识.
联想阶段:动态的钻研,进行思考,把上一阶段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形成
新知识
系统阶段:静态的理解,使新旧观念形成新的知识系统.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中外教育思想史》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和外国教育思想的变化和发展脉络,理解和掌握教育思想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把握教育发展的现在和未来,并通过汲取历史上伟大教育思想家的思想精华,提升自己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2学时)一、教育思想史的性质与特点二、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史三、教师如何学习教育思想史思考题:1、教育思想史的特征是什么?2、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史?第二章中外教育思想史的发展轨迹(2学时)一、中国教育思想史的起源和发展二、外国教育思想史的产生和演变思考题: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2、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第三章中外教育思想史的特征和比较(4学时)一、重世俗与重神性二、重道德与重功利三、重政务与重自然四、重和谐与重竞争五、重整体与重个体思考题:1、中国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何在?3、西方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西方教育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第四章中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2学时)一、人性理论二、治乱学说三、人才观念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性问题、治乱学说和人才观念是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2、性恶论和性善论在教育思想上的异同有哪些?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中国古代的教学论二、中国古代的教师说三、中国古代的读书法四、中国古代的德育论五、中国古代的科举教育思想六、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思想七、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思想八、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思想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教学原则对现代教育有何意义?2、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3、中国古代德育理论有何当代意义?第六章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二、关于教学问题的论述三、道德教育问题的论述四、关于体育及音乐教育问题的论述五、关于教师和师生关系的论述思考题:1、外国古代德育理论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2、外国古代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七章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4学时)一、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学的诞生二、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三、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特征思考题:1、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八章外国近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教育学的萌芽二、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三、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特征思考题:1、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外国近代教育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九章中国著名教育家的生平与学说(8学时)一、孔子的生平与学说二、墨子的生平与学说三、荀子的生平与学说四、颜之推的生平与学说五、韩愈的生平与学说六、朱熹的生平与学说七、王守仁的生平与学说八、王夫之的生平与学说九、蔡元培的生平与学说十、陶行知的生平与学说思考题:1、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试评述中国著名教育家对教育思想的贡献。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苏联教育思想

教育过程的目的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基础,强调教育战线如同其他生产战线 一样必须保证不出废品,即使有1%的废品也不应该。
四、 集体教育思想
组织、培养和教育集体,通过集体教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新人,这就是马卡连柯 的主要经验。
一、 教育活动和教育著作
1920—1936年是马卡连柯教育活动的全盛时期。十月革命以后,为了收容和改 造流浪儿童和少年罪犯,苏联政府在各地设立工学团。
1920年,马卡连柯受波尔塔瓦教育厅的委托,负责波尔塔瓦少年违法者工学团的 工作。
1928年,他到捷尔任斯基公社工作。 在投身教育实践的同时,马卡连柯一直坚持进行文学创作和教育研究活动。 1937年因病迁居莫斯科后,他认真总结了30多年的教育实践,更加勤奋地从事 著述活动。马卡连柯较为著名的著作有《教育诗篇》、《塔上旗》、《父母必读》 和《儿童教育讲座》等。
一、 教学与发展实验
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知识的迅猛发展要求充分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但 在当时的苏联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赞科夫将实验心 理学和心理分析方法引入教育学研究,试图揭示教学与发展关系中的客观规律,并根 据这种研究来安排教学与教育工作。
一、 教学与发展实验
四、 集体教育思想
(3) 尊重与要求结合的原则 这是马卡连柯基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而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他把尊重和要 求看成一回事,尊重一个人才对他提出要求。从这个原则出发,他要求教育工作者 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儿童。既不听之任之,也不过分监护,无限地 热爱和关怀儿童,善于长善救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 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他的《理想国》 及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和教育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 柏拉图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 制。 • 他把教育的最高目的归结为哲学家的培养。他 为哲学家的教育开列了众多的教学科目,其中 包括:阅读、体育、军事、哲学以及“四艺”: 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这“四
15
三、 古代罗马教育
• 共和前期,罗马教育主要是一种家庭教育,是 一种以培养农民一军人为宗旨的教育。从公元
前5世纪中叶开始,法律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法律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由此
开始形成重视法律教育的罗马教育特色。
16
•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具有罗马本民族特点的学 校先后建立起来。主要有:拉丁文法学校、拉丁 修辞学校和医学校等。 • 帝国时期,罗马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管理,教育 完全成为政治的工具。从公元2世纪开始,罗马
帝国原有的世俗性质的学校不断衰落,被教会学
校取而代之。
17
四、 古罗马教育思想
• 西塞罗是古罗马共和后期的政治家,教 育思想家。教育著作主要有《论雄辩家》 等。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西塞罗提 出了以“人道”为理想的教育主张。
18
• 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家。在 教学上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在 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主张分班教学;在
重点章节
4
第一编 古代外国教育
第一章 古代西方教育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古希腊、
罗马时期教育发展和变迁的基本过程,了解古
希腊、罗马教育作为西方教育的发源地在西方 教育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和地位,以及对西方社 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5
一、 古希腊教育
(一)荷马时代的教育 在荷马时代,尚未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
9
(四)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 希腊化时期,希腊教育广泛地传播到西 亚、北非等广大地区,推动了这些地区
教育的发展,文化和教育的中心逐渐转
移到亚力山大利亚城。公元前四世纪后,
教育逐步走向形式主义。
10
二、古希腊教育思想
•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苏格拉底 法”。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 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 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 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 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三个步骤:(1)苏格拉底 讽刺;(2)定义;(3)助产术。这种方法是近 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学校教育机构,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
主要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进行的。其目的
是培养勇敢、武艺高强和足智多谋、能
言善辩的武士。
6
(二)古风时代的教育
• 1、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是由国家控制的。7岁之 前,公民子弟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 7—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主要学习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 和投标枪)以及神话等。18岁进入青年 军事训练团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20岁 进行实战训练,30岁正式获得公民称号。
7
2、雅典教育
• 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 育。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12、13岁, 男孩进入弦琴学校、文法学校学习,后又在体操学 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15—16岁之后,少数显贵子 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18—20岁进入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20岁则 被授予公民称号。 与斯巴达教育单一的军事体育教育相比,雅典教育 更注重多方面的教育和陶冶。
艺”与智者倡导的“三艺”一起,构成了中世
纪的“七艺”)
13
(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应承担教育管理、监督 的责任,并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他还主张教 育应当由国家在法律中加以规定。这是西方教 育史上最早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论述。
14
• 亚里士多德主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 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他 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 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接受的教育应当是自由 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 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它的实 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1)闲暇,具备足够的闲暇时间,为心灵的发展而 运用理性 (2)自由学科,即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学科,避 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外国教育思想史》
1
第一编 古代外国教育
• 第一章 西方古代教育 • 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2
第二编 近代外国教育
• 第四章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 重点章节
第五章 近代外国教育思想
重点章节
3
第三编 现代外国教育
• 第六章 现代外国教育制度 重点章节
第七章 现代外国教育思想
8
(三)古典时代的雅典教育
• 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主 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 智者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普罗泰戈拉、高尔 吉亚等。他们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 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创 立了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提供了政 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 业教师。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上,主张废除体罚,
适度教学,学习与休息相间,注重提问
以及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的判断力等。
19
复习思考题
• 1、理解: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罗马 教育、自由教育。 2、识记:智者、三艺、四艺。 3、简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4、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6、简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20
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西欧 中世纪教育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基本过程,重
点掌握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世俗封建教育及其
管理、中世纪城市大学的兴起和特点,以及经
院哲学的产生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等• 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 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 堂区学校。 •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有 内学(为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教育)和外学(对不 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教育)之分。修道院学校因其 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为重要的教会 学校。 • 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 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 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 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