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 知识点总结材料版

土木工程材料  知识点总结材料版
土木工程材料  知识点总结材料版

1. 弹性模量:用E 表示。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对应的应变的比值。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越强

2. 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产生一定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3. 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表示方法——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K R = f b /f g 软化系数大于0.8的材料通常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对于经常位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得低于0.85;对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所用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宜小于0.75

4.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表示方式——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绝热性能就越好。影响导热性的因素:材料的表观密度越小,其孔隙率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差。由于水与冰的导热系数较空气大,当材料受潮或受冻时会使导热系数急剧增大,导致材料保温隔热方式变差。所以隔热材料要注意防潮防冻。

5. 建筑石膏的化学分子式:β-CaSO 4˙?H 2O 石膏水化硬化后的化学成分:CaSO 4˙2H 2O

6. 高强石膏与建筑石膏相比水化速度慢,水化热低,需水量小,硬化体的强度高。这是由于高强石膏为α型半水石膏,建筑石膏为β型半水石膏。β型半水石膏结晶较差,常为细小的纤维状或片状聚集体,比表面积较大;α型半水石膏结晶完整,常是短柱状,晶粒较粗大,聚集体的比表面积较小。

7. 石灰的熟化,是生石灰与水作用生成熟石灰的过程。特点:石灰熟化时释放出大量热,体积增大1~2.5倍。应用:石灰使用时,一般要变成石灰膏再使用。CaO+H 2O

Ca(OH)2+64kJ

8. 伏:为消除过火石灰对工程的危害,将生石灰和水放在储灰池中存放15天以上,使过火灰充分熟化这个过程叫沉伏。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持一层水,隔绝空气,防止发生碳化。

9. 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1)干燥结晶硬化:石灰浆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因游离水分逐渐蒸发或被砌体吸收,浆体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过饱和而结晶析出,产生强度并具有胶结性(2)碳化硬化:氢化氧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生成碳酸钙晶体,称为碳化。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灰浆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上。表面上生成的CaCO 3膜层将阻碍CO 2的进一步渗入,同时也阻碍了部水蒸气的蒸发,使氢氧化钙结晶作用也进行的缓慢。碳化硬化是一个由表及里,速度相当缓慢的过程。

O H n CaCO O nH CO OH Ca 23222)1()(++=++

10. 水化热:水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水化热的利与弊:高水化热的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是非常不利的。这是由于水泥水化释放的热量在混凝土中释放的非常缓慢,混凝土表面与部因温差过大而导致温差应力,混凝土受拉而开裂破坏,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应选着低热水泥。在混凝土冬期施工时,水化热却有利于水泥的凝结,硬化和防止混凝土受冻)

11. 硅酸盐水泥水化后的主要水化产物及其相对含量:水化硅酸钙(C-S-H ),水化铁酸钙(CFH ),水化铝酸钙(C 3AH 6),水化硫铝酸钙(Aft 与AFm )和氢氧化钙(CH )。C-S-H 占70%CH 占20% Aft 与AFm 占7%

13.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1)熟料矿物组成与细度:水泥越细凝结速度越快;当C3S和C3A含量高时水化

速度快,早期强度高(2)混合材料品种与掺量:掺加混合材料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其凝结硬化速度随着混合材料掺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主要矿物的水化速度明显大于其水化产物与活性混合材料的化学反应速度(3)石膏掺量:延缓了水泥凝结硬化的速度:石膏与C3A反应生成难容的高硫形水化硫铝酸钙覆盖在水泥颗粒表面,延缓了水化的进一步进行(4)用水量:由于水泥颗粒间被水隔开的距离较远,颗粒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结构的时间较长,所以水泥浆凝结较慢(5)温湿度:水泥水化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湿度低水泥浆体表面会失去水分,表面水泥矿物不能正常水化,硬化速度减慢,而且由于产生收缩裂纹,也不利于强度发展(6)养护龄期:水泥矿物的水化率随时间而增大,养护时间越长,水泥石强度越高

14.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根据国家规定:将水泥、标准砂和水按1:3.0:0.50的比例,并按规定的方法制成

40mm*40mm*160mm的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规定的龄期(3d和28d),并测定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根据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等级

15.硅酸盐水泥加适量石膏的原因?延缓了水泥的凝结时间(抑制铝酸三钙的水化反应速度)

16.胶凝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经过一系列物理作用,化学作用,能将散粒状或块状材料结成整体的物质。(有机,

无机(气硬,水硬))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发展其强度;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发展其强度

17.33S和C4AF的水化速度较

快,凝结硬化速率也较快,C3S的水化产物强度高,C4AF的水化产物强度不高;C2S水化反应速度最慢,凝结硬化速率也慢,强度早期低,后期高。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对强度贡献最大的是C3S。水泥熟料中水化速度最快,

28 d水化热最大的是C3A。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C3S 、C2S 、C3A 、C4AF中,干缩性最大的是C3A。

18.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差别,原因:(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熟料含量少,且水化反应分

两步进行.首先是水泥熟料的水化,之后是熟料的水化产物氢氧化钙与活性材料中的活性SiO2和Al2O3发生水化反应。由此过程可知,掺活性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速度较慢,故早期强度低。后期由于二次水化反应的不断进行和水泥熟料的不断水化水化产物不断增多,强度可赶上或超过同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

盐水泥(2)对温度敏感,适合高温养护:采用高温养护可大大加速活性混合材料的水化,并可加速熟料的水化,故可以大大提高早期强度,且不影响常温下后期强度的发展(3)耐腐蚀性好:熟料数量相对较少,硬化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的数量少,且活性材料的二次水化反应使水泥石中氢氧化钙的数量进一步降低(4)水化热小:熟料含量少(5)抗冻性较差:由于水化热小,早期强度低;水泥中掺入较多的混合材料,使水泥需水量增大或有泌水通道形成,水分蒸发后,水泥石孔隙率较大或有较多连通孔隙,导致抗冻性差(6)抗碳化性较差:硬化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数量少,做一抵抗碳化的能力差。

19.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的过程中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应作废品处理,不

能用于工程中。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或掺入石膏量过多所致,导致体积膨胀,也会引起水泥石开裂。测定安定性不良的方法:国家标准规定,由游离的氧化钙过多引起的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可用雷氏法或试饼法检验如有争议以雷氏法为准。沸煮法只能检验游离氧化钙所造成的安定性不良,游离氧化镁和石膏不便于快速检验,所以用化学法进行控制

20.当含碳量小于0.8%时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大,塑性和韧性降低;当含碳量超过1.0%时,钢材的

强度反而降低

21.碳素结构钢依牌号增大,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增大,但塑性和韧性降低

22.强屈比:抗力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σb/σs。强屈比大,钢材至破坏时的储备潜力大,且刚才塑性好,应力重分

布能力强,用于结构的安全性高;但强屈比过大,则钢材强度利用率低,不经济。

23.碳素结构钢分类: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24.碳素结构钢按屈服点的数值(MPa)不同可分为195、215、235、275四个强度等级,按杂质含量不同每个牌

号分为A、B、C、D四个质量等级。按脱氧程度不同分为F沸腾钢,b半镇定钢,Z镇定刚,TZ特殊镇定钢。

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点的“屈”字汉语拼音首字母“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和脱氧程度四部分组成。

25.建筑工程中主要应用Q235钢,可用于轧制各种型钢、钢板、钢管与钢筋。Q235钢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

性、韧性、可焊性及可加工性等综合性能好,且冶炼方便,成本较低,因此广泛用于一般钢结构,其中C、D 级可用在重要的焊接结构

26.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用试件在常温下所能承受的弯曲程度表示,弯曲程度是通过

试件被弯曲的角度和弯心直径对试件厚度或直径的比值区分的

27.钢材塑性的评价指标:伸长率(和冷弯性)

29.将冷加工处理后的钢筋,在常温下存放15-20d,或加热至100-200摄氏度后2h左右,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硬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塑性(伸长率)和冲击韧性逐渐降低,弹性模量得以恢复的现象称为时效处理,前者称为自然时效,后者称为人工时效

30.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的拌合物的和

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含义。流动性;是指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且均匀密实的填满模板的性能。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产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现象。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方法:坍落度法或维勃稠度法。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合理选择

原材料,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1)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2)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3)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耐久性要求指标(如抗冻等级和抗侵蚀性等)(4)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成本。

32.混凝土材料的组成主要是水泥、水、砂和石所组成。有时还常加入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作用:水泥和水形

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集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浆起着润滑作用,赋予混凝土拌合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后起胶结作用,将集料胶结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粗细集料一般不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其作用是构成混凝土骨架,并对水泥石的收缩变形起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能还常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他们在混凝土硬化前能建筑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

33.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将混凝土拌合物制作成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2℃,相

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到28d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34.水灰比对流动性的影响: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水灰比愈小,水泥浆愈稠,拌合物的流动性便愈小,粘聚性较好

(在调节流动性时,为了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应该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用调整水泥浆量的办法调节流动性);水灰比对强度的影响:在一定围, 水泥标号及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但若水灰比过小,水泥浆过于干稠,在一定振捣条件下,混凝土无法振实而出现较多的孔洞,强度反而降低)

f cu=αa f ce(C/W-αb)

35.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强度越高;在能

保证密实成型的前提下,水灰比越小强度越高。(2)骨料品种、粒径、级配、杂质等。采用粒径较大、级配较好且干净的碎石(表面粗糙)和砂时,可降低水灰比,提高界面粘结强度,因而混凝土的强度高。(3)养护温度、湿度。温度、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来实现的。温度适宜、湿度较高时,强度发展快,反之,不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4)龄期。养护时间越长,水化越彻底,孔隙率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5)施工方法。主要指搅拌、振捣成型工艺。机械搅拌和振捣密实作用强烈时混凝土强度较高。

36.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化学收缩、干湿变形、温度变形

37.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单位用水量,砂率,水灰比

39.减水剂是指在混凝土和易性及水泥用量不变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和易性及强度

不变条件下,节约水泥用量的外加剂。作用机理: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由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两个部分组成,它加入水溶液中后,其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指向溶液,憎水基团指向空气、固体或非极性液体并作定向排列,形成定向吸附膜,降低水的表面力和二相间的界面力。水泥加水后,由于水泥颗粒间分子凝聚力等因素,形成絮凝结构。当水泥浆体中加入减水剂后,其憎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质点表面,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吸附膜,并使之带有相同的电荷,在静电斥力作用下,使絮凝结构解体,被束缚在絮凝结构中的游离水释放出来,由于减水剂分子吸附产生的分散作用,使混凝土的流动性显著增加。减水剂还使水泥颗粒表面的溶剂化层增厚,在水泥颗粒间起到润滑作用。

40.砂浆强度的影响因素:不吸水基层材料: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吸水基体材料: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水泥的用量

41.建筑砂浆中使用石灰的目的:改善砂浆的和易性和节约水泥用量

42.新拌砂浆的和易性,是指砂浆易于施工并能保证其质量的综合性能,包括流动性和和保水性两方面做综合评定。

流动性:砂浆的流动性也叫稠度,是指在自重或外力的作用下流动的性能,用沉入度表示,沉入度越大,流动性越好。流动性过大,砂浆容易分层、析水;流动性过小,不方便于施工操作,灰缝不宜填充密实,将会降低砌体的强度(2)保水性:砂浆能够保持水分的能力,称为保水性。保水性不良的砂浆在存放、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泌水现象。用分层度表示,分层度大,保水性不好

43.砂浆保水性的定义(见42)

44.水泥砂浆作为基础,地下室、水池等(潮湿、要求强度高)砖柱拱过梁(M5~M10)砖基础(不小于M5);水

泥石灰砂浆,干燥环境,多层房屋的墙(M5);石灰砂浆底层房屋或平房,简易房屋用石灰粘土砂浆

45.石灰爆裂:当生产烧结普通砖的原料中夹杂有石灰石杂质时,焙烧砖体会使其中的石灰石被烧成生石灰。这种

生石灰常为过火石灰,在使用过程中,砖受潮或受雨淋时该石灰吸水消化成消石灰,体积膨胀约98%,导致砖体开裂,严重时会使砖砌体强度降低,直接破坏

46.烧结空心砖:孔数量少而尺寸大,孔洞平行于受力面,强度低,表观密度800~1000kg/m3主要用于非承重部位;

烧结多孔砖:尺寸小而数量多,强度较高,表观密度1400kg/m3,使用时孔垂直于承压面,多孔砖常用于六层以下的承重部位

47.砌块是砌筑用的人造块材,是建筑上常用的墙体材料,为其形多为直角六面体,也有各种异型的,尺寸比砖大,

常用规格为:390mm*190mm*190mm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用轻集料混凝土材料制成,空心率小于或等于25%的小型砌块,适用于人工砌筑的混凝土建筑砌块系列制品。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好、保温隔热性能好,原材料来源广泛,施工效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应用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在保温隔热要求较高的维护结构上的应用(隔墙)

48.石油沥青的技术指标:(1)粘滞性:是指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时抵抗变形的性能,是

反映沥青材料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对固体和半固体石油沥青用针入度表示,其数值越小,表明其粘滞性越大。石油沥青的针入度指在温度为25℃时,负重100g 的标准针,经历时间5s沉入沥青试样中的深度每深1/10mm,定为1度(2)塑性:塑性是指石油沥青在外力作用是产生变形而不破坏,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变形不变的性质。用延度表示,延度越大,塑性越好(3)温度敏感性:温度敏感性是指石油沥青的粘滞和塑性随温度升降而变化的性能。温度敏感性用软化点来表示。软化点为沥青受热由固态转变为具有一定流动态势的温度。软化点越高,表明沥青的耐热性越好。任何一种沥青材料,当温度达到软化点时,其粘度皆相同。软化点反应沥青材料温度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粘度的一种量度

49.石油沥青粘滞性及其评价指标(见48)

50.石油沥青的牌号按针入度指标划分,同一品种石油沥青材料中,牌号越小,沥青越硬,牌号越大,沥青越软。

同时随着沥青的牌号越大,则针入度越大(粘性越小),延伸率越大(塑性越好),软化点越低(温度敏感性越大)注意:沥青的牌号高低、并不说明其质量好坏

51.石油沥青老化:在大气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逐渐失去粘滞性、塑性而变硬变脆的现象。(在热氧光的作用

下密度小的组分逐渐变成密度大的组分,使塑性逐渐变小)

52.沥青混合料:是用适量的沥青与一定级配的矿质集料经过充分拌合而成的混合物,将这种混合物加以摊铺、碾

压成型,即成为各种类型的沥青路面。按矿质骨架的结构状况,有悬浮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和骨架密实结

构。

1.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不随环境而变) V M /=ρ

2.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00/V M =ρ

3.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V M /=ρ

4.

5. 孔隙率:

6. 孔隙率的影响:(1)表观密度的影响:材料孔隙率大,在相同体积下,它的表观密度就小。而且材料的孔隙在自然状态下可能含水,随着含水量的不同,材料的质量和体积均会发生变化,则表观密度会发生变化。(2)对强度的影响:孔隙减小了材料承受荷载的有效面积,降低了材料的强度,且应力在孔隙处的分布会发生变化,如:孔

隙处的应力集中。(3)对吸水性的影响:开口大孔,水容易进入但是难以充满;封闭分散的孔隙,水无法进入。当孔隙率大,且孔隙多为开口、细小、连通时,材料吸水多。(4)对抗渗性的影响:材料的孔隙率大且孔隙尺寸大,并连通开口时,材料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如果孔隙率小,孔隙封闭不连通,则材料不易被水渗透。(5)对抗冻性的影响:连通的孔隙多,孔隙容易被水充满时,抗冻性差。(6)对导热性的影响:如果材料微小、封闭、均匀分布的孔隙多,则导热系数就小,导热性差,保温隔热性能就好。如果材料孔隙较大,其空气会发生对流,则导热系数就大,导热性好。(7)孔隙含量愈大,则材料的吸水率愈强、保温性能愈好、耐久性愈好。

7.

8. 吸水性:材料在浸水状态下吸收水分的能力,用吸水率表示质量吸水率: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水量占材料干质量的百分比9. 传热方式有:导热、对流、辐射三种方式

10. 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各种环境因素而不破坏,且能保持原有性质的性能,它是一个综合指标。提高耐久性措施:一是提高材料本身的密实性;二是在材料表面覆盖。 11. 建筑石膏的技术特性:(1)建筑石膏的凝结硬化速度快(2)硬化时体积微膨胀(3)硬化后孔隙率较大,表观密度低,强度低(4)建筑石膏硬化体具有良好的隔热和吸音性能(5)防火性能好,但耐水性能差,抗冻性差(6)良好的装饰性和可加工性,具有一定的调温调湿性

12. 过火石灰的密度较大,表面常被黏土杂质溶化时所形成的玻璃釉状物包覆,因而消解很慢,在工程中过火石灰颗粒往往会在正常石灰硬化后继续吸湿消解而发生体积膨胀,引起已经硬化的的浆体隆起和开裂

13. 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其流动性,即从液体状态发展到较致密的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过程。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凝结时间。水泥的初凝和终凝:初凝,水泥全部分加入水后至水泥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水泥全部加入水后至水泥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14. 水泥石结构: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水泥凝胶+毛细孔(含水)

15. 硅酸盐水泥石腐蚀的类型有哪几种?产生腐蚀的原因是什么?防止腐蚀的措施有哪些?

腐蚀的类型有:软水侵蚀(溶出性侵蚀):软水能使水化产物中的Ca(OH)2溶解,并促使水泥石中其它水化产物发生分解;盐类腐蚀:1硫酸盐先与水泥石结构中的Ca(OH)2起置换反应生产硫酸钙,硫酸钙再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钙钒石,发生体积膨胀;2镁盐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生成松软无胶凝能力的Mg(OH)2;酸类腐蚀:CO 2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生成CaCO 3,再与含碳酸的水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硫酸或盐酸能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强碱腐蚀:铝酸盐含量较高的硅酸盐水泥遇到强碱也会产生破坏。腐蚀的防止措施:①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②提高水泥石的密实程度;③表明防护处理;④减少C 3A 和CH

16. 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

a) 现浇混凝土梁、板、柱冬季施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b) 具有大体积混凝土和抗渗要求: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c)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

d)高强度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严寒地区受冻融的混凝土工程,有耐磨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硅酸盐

水泥

e)采用湿热养护的混凝土制品,厚大体积基础工程水坝混凝土工程,水下混凝土工程,高温设备或窑炉的基础,

海港工程,与流动水接触的工程: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

f)处于干燥环境中的混凝土工程;普通水泥(矿渣水泥)

g)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火山灰水泥,普通水泥

h)火山灰水泥适用于海港和有抗渗要求的工程。

i)混凝土地面或道路工程:普通水泥(道路水泥)

j)配制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时,不宜使用矿渣水泥

k)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混凝土宜优先硅酸盐水泥

l)火山灰水泥需水量大,干缩大,抗冻性差,抗渗性好.

m)在有硫酸盐腐蚀的环境中,夏季施工的工程应优先选用矿渣水泥

17.合金钢:高合金钢,中合金钢,低合金钢

18.钢材的有益元素

a)硅:脱氧,使钢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当含量超过1.0%时,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冷脆性增加,焊

接性能变差。

b)锰:脱氧去硫,能消除钢的热脆性,改善热加工性。Mn可提高钢的屈服、抗拉强度。劣势使钢的伸长率略

有下降,当Mn的含量较高时,可焊性显著降低。

c)碳:当含碳量小于0.8%时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大,塑性和韧性降低;当含碳量超过1.0%时,

钢材的强度反而降低

有害元素

a)磷:使钢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韧性显著下降。冷脆性显著,对承受冲击和在低温下使

用的钢材有害。同时,钢的冷弯性能也下降。

b)硫:硫的存在降低了钢的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可焊性和抗腐蚀性。不能超过0.065%.

c)氧:使钢材的强度下降,热脆性增加,冷弯性能变坏,并使钢的热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下降。

d)氮:可提高屈服点、抗拉强度和硬度,但会使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增大冷脆性、热脆性和时效敏

感性,并使钢的冷弯性能和焊接性能下降。

19.泛霜——指粘土原料中的可溶性盐类受潮吸水溶解后,随着砖水分蒸发向表面迁移,在过饱和下结晶析出,形

成絮团状斑点,使砖表面呈现白色附着物,影响建筑物美观,如盐析严重将会产生体积膨胀,使砖面粉化剥落。

危害:影响建筑物的外观;造成砖表面结构疏松,降低墙体的抗冻融或抗干湿能力,使建筑物外表严重剥落;

过重的泛霜还可能很快降低墙体的承载能力.

20.石油沥青的组分及作用:油分——作用:是决定沥青流动性的组分。油分多,流动性大,而粘聚性小,温度感

应性大;树脂——作用:是决定沥青塑性的主要组分。树脂含量增加,沥青塑性增大,温度感应性增大;地沥青质——作用:是决定沥青粘性的组分。含量高,沥青粘性大,温度感应性小,塑性降低,脆性增加。

21.SBS改性沥青(寒冷和结构变形频繁)APP改性沥青(炎热或有太阳辐射)

22.影响绝热性能的因素;材料的组成,孔隙率机孔隙构造,湿度,温度,热流方向。

23.材料受潮后,其热导率增大,由于在材料的空隙中有了水分(包括水蒸汽和液态水)后,除孔隙中剩余的空气

分子的导热、对流外,部分孔壁结成冰,导热率将更大。表观密度小的材料,孔隙率高,热导率小。孔隙率相同条件下,孔隙尺寸大,热导率大。孔隙互相连通比封闭而不联通者,热导率大

24.绝热材料:闭口小孔、孔隙率大,性能好

25.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材料的表观密度,材料的厚度,材料的孔隙特征,吸声材料的孔隙位置

26.吸声材料:开口联通小孔、孔隙率大,性能好

27.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1.水泥浆含量2.水灰比.砂率.水泥品种及细度骨料的性质.环境因素,施工条件,时间,

外加剂

28.改善和易性的措施:当混凝土流动性小于设计要求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合耐久性,不能单独加水,必须

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浆用量。当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砂石用量。

实际上减少水泥浆数量。选择合理的浆集比。改善集料级配,既可增加混凝土流动性,也能改善粘聚性和保水性。掺减水剂或引气剂,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有效措施。尽可能选用最优砂率。当粘聚性不足时可适当增加砂率。

29.使用减水剂的技术经济意义:

1)在保持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增大100~200mm。

2)在保持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10%~15%,高效减水剂可减水20%以上,

抗压强度可提高15%~40%。

3)在保持坍落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10%~15%。

4)由于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泌水和骨料离析现象得到改善,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一般混凝土

的渗水性可降低40%~80%。

5)可减慢水泥水化初期的水化放热速度,有利于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减少开裂现象。

30.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十二个等级,即C7.5、C10、

C15、C20……C60。(其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强度总体分布中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用f cu,k表示)

31.为什么要限制砂、石中活性氧化硅的含量,它对混凝土的性质有什么不利作用?混凝土用砂、石必须限制其中

活性氧化硅的含量,因为砂、石中的活性氧化硅会与水泥或混凝土中的碱产生碱骨料反应。该反应的结果是在骨料表面生成一种复杂的碱一硅酸凝胶,在潮湿条件下由于凝胶吸水而产生很大的体积膨胀将硬化混凝土的水泥石与骨料界面胀裂,使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下降。碱骨料反应往往需几年、甚至十几年以上才表现出来。

故需限制砂、石中的活性氧化硅的含量。

32.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1.选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或早强型水泥。在配合比不变的条件下,选用高强度水泥有利于

提高混凝土28天强度,选用早强型水泥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这对于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采用低水灰比和浆集比。为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通常采用低水灰比既能降低浆集比,减薄水泥浆层厚度,可以充分发挥集料的骨架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3.施工时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4.采用湿热处理养护混凝土。蒸汽养护:浇筑好的混凝土构件经1~3小时预养后放在近100℃的常压蒸汽中进行养护,以加速水泥水化过程,经过约16小时左右,其强度可达正常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强度的70~80%。

用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温度不宜太高,时间不宜太长,且养护温度不宜超过80℃,恒温养护时间5~8小时为宜。5.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掺入早强剂,可显著提高其早期强度,掺减水剂尤其高效减水剂,通过大幅度减少拌和水量,可使混凝土获得很高的28天强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6.采用级配良好且干净的砂和碎石。高强混凝土宜采用最大粒径较小的石子。

33.混凝土的耐久性

1.定义:混凝土具有在使用条件下抵抗周围环境条件各种因素长期作用的能力。

2.分类:抗冻性、抗渗性、抗碳化、抗风化、抗侵蚀等。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工程特点选则合理的水泥品种

2)严格控制水灰比,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

3)选用杂质少,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并尽量采用合理砂率

4)掺引气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可减少水灰比,改善混凝土部的孔隙构造,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5)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搅拌均匀,振捣密实,加强养护,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4.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具有碱活性的骨料之间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吸水膨胀或反应导致骨料膨胀,造

成混凝土开裂破坏的现象。反应条件:1)混凝土中含有过量的碱2)碱活性骨料占骨料总量比例大于1% 3)潮湿环境,只有在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或者直接接触水的环境,AAR破坏才会发生。防止措施:尽量采用非活性骨料,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碱含量,在水泥中掺入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在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35.水泥活性混合材料:指磨成细粉后,与石灰或与石灰和石膏拌和在一起,并加水后,在常温下,能生成具有胶凝

性水化产物,既能在水中,又能在空气中硬化的混和材料。

36.能使混合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的砂率称为合理砂率。经济技术效果:在用

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合理砂率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在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良好,合理砂率能使水泥浆的数量减少从而节约水泥用量。

37.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

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最大粒径达1/2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

38.砂石颗粒级配:是砂和石子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39.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是根据10块砖样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和强度标准值划分的,划分为5个强度等级

40.普通碳素结构钢是指不规定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控制质量要求的钢

41.混凝土施工规中规定了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是为了保证耐久性

42.配制混凝土用砂的要尽量采用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

43.砂浆试件尺寸采用70.7mm*70.7mm*70.7mm立方体试件,一组六块在标准条件(温度为20℃±3℃,水泥砂浆

的相对湿度≥90%,混合砂浆的相对湿度60%~80%)下养护28d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划分为6个强度等级

44.外加剂的选用:

a)高强混凝土、夏季大体积混凝土、负温施工混凝土、抗冻融混凝土的外加剂分别为萘系减水剂、木钙减水剂、

早强剂、引气剂

b)大体积混凝土常用外加剂是缓凝剂

c)混凝土冬季施工时,可加的外加剂是早强剂

d)混凝土夏季施工时,可加的外加剂是缓凝剂

e)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适宜采用的外加剂是缓凝剂

f)要提高砼的抗冻性和抗渗性,应加入减水剂或引气剂

45.为什么不宜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置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也不宜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置高强度的混凝土?采

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置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只需少量水泥或较大的水灰比就可满足强度要求,但却满足不了施工要求的良好的和易性,使施工困难,并且硬化后的耐久性较差。因而不宜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置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置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一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强度,二是需采用很小的水灰比或者水泥用量很大,因而硬化后的混凝土干缩变形和徐变变形大,对混凝土结构不利,易于干裂。同时由于水泥用量大,水化放热也大,对大体积或较大体积的工程也极为不利。此外经济上也不合理。所以不宜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置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46.试述石油沥青的三大组分,分析石油沥青组分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石油沥青的三大组分为:油分、树脂及地沥

青质。油分的含量多少直接影响沥青的柔软性、抗裂性及施工中的可塑性;树脂是沥青中活性最强的组分,它能该神沥青对矿质材料的浸润性,特别是能提高碳酸盐类岩石的粘附性,并使沥青易于乳化。地沥青质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沥青的粘结力、粘度和温度稳定性等特性。

47.同种材料的密度等于或大于其表观密度。

48.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应不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应不大于600分钟。

49.硅酸盐水泥按照3天和28天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为3个强度等级。

50.对混凝土用砂,为保证其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从而达到容易获得密实的混凝土并节约水泥的目的,应同

时考虑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51.普通烧结砖的标准尺寸是240mm*115mm*53mm

52.用同一钢坯轧制的钢材,厚度或直径较大者比较小者其屈服强度和塑性稍低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_知识点_及典型例题

作出图中AB杆的受力图。 A处固定铰支座 B处可动铰支座 作出图中AB、AC杆及整体的受力图。 B、C光滑面约束 A处铰链约束 DE柔性约束 作图示物系中各物体及整体的受力图。 AB杆:二力杆 E处固定端 C处铰链约束

(1)运动效应:力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效应。 (2)变形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和尺寸改变的效应。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表示方法: (1)力是矢量,在图示力时,常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注意表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2)在书写力时,力矢量用加黑的字母或大写字母上打一横线表示,如F、G、F1等等。 5、约束的概念:对物体的运动起限制作用的装置。 6、约束力(约束反力):约束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约束力的作用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处 7、主动力:使物体产生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除约束力以外的其它力。 8、柔性约束:如绳索、链条、胶带等。 (1)约束的特点:只能限制物体原柔索伸长方向的运动。 (2)约束反力的特点:约束反力沿柔索的中心线作用,离开被约束物体。() 9、光滑接触面:物体放置在光滑的地面或搁置在光滑的槽体内。 (1)约束的特点:两物体的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视为光滑接触面约束。被约束的物体可以沿接触面滑动,但不能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压入接触面。 (2)约束反力的特点: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通过接触点,指向被约束物体。() 10、铰链约束:两个带有圆孔的物体,用光滑的圆柱型销钉相连接。 约束反力的特点:是方向未定的一个力;一般用一对正交的力来表示,指向假定。()11、固定铰支座 (1)约束的构造特点:把中间铰约束中的某一个构件换成支座,并与基础固定在一起,则构成了固定铰支座约束。

材料力学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 材料力学得一些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得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得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得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得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 材料力学中得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得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得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 材力与理力得关系, 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得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与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得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作用方向、与符号规定。 正应力 应变:反映杆件得变形程度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物理关系、本构关系 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 ? ==?=Gr EA Pl l E τεσ夹角的变化。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 ——拉伸或压缩。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就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 材料得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σ-ε图,两个塑性指标δ、ψ,三个应力特征点:,四个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 ,泊松比v ,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得比较: 安全系数:大于1得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得关键。过小,使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7、 材料力学得研究方法

1)所用材料得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对构件得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论,预测理论 应用得未来状态。 3)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材料力学中得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得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得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 拉(压)杆得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 圆轴扭转得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上正应力为零。 3) 纯弯曲梁得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得纵向纤维;正应力成线性分布规律。 9 小变形与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梁绕曲线得近似微分方程 ②杆件变形前得平衡 ③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力得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叠加法求内力 ②叠加法求变形。 10 材料力学中引入与使用得得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 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集中力偶,极限荷 载。 2) 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3) 名义剪应力,名义挤压力,单剪切,双剪切。 4) 自由扭转,约束扭转,抗扭截面模量,剪力流。 5) 纯弯曲,平面弯曲,中性层,剪切中心(弯曲中心),主应力迹线,刚架,跨度, 斜弯 曲,截面核心,折算弯矩,抗弯截面模量。 6) 相当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应力圆,极限应力圆。 7) 欧拉临界力,稳定性,压杆稳定性。 8)动荷载,交变应力,疲劳破坏。 二、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得公式及应用 1、四种基本变形:

excel总结知识点

Excel知识点 【工作表、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1.Excel文件是一个工作簿(Book1.xls),一个工作簿默认包括3张工作表,一个工作表包括65536(行)*256(列)个单元格,多个连续的单元格组成了单元格区域。 2.工作表的删除、插入、删除、重命名、复制、移动。 3.工作表单元格区域的选取配合Shift键和Ctrl键。 4.输入数据时,文本型数据默认左对齐,数值型数据默认右对齐(数值型数据变为文本型数据加英文状态下单引号“’”,分数输入前加“0 ”),日期型数据用分隔线(—/)分开。 5.数据、文本、公式、函数均可以自动填充、移动、复制。 6.工作表的格式化:(1)格式| 单元格(2)选中| 右键| 设置单元格格式。7.表格的制作:格式| 单元格| 边框。 8.数据区域的条件格式:格式| 条件格式。 9.行、列的插入、删除、高度、宽度的调整(出现###表示列宽过小,应适当加宽列宽)。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1.公式的使用:+ —* / 。 2.函数的使用:Sum average max min if and or count countif。 3.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前需先输入“=”,要熟练掌握if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嵌套。 4.条件格式的应用(“格式”菜单/“条件格式”,并掌握删除条件的方法)。【图表应用】 1.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以及对图表的编辑和格式化,需注意以下问题: (1)插入图表之前需根据要求正确选好数据源(能连续选择尽可能连续选择)。(2)掌握对图表各部分进行格式化设置(双击要修改部分,数值轴刻度的修改)(3)掌握如何修改图表中的错误项的方法。(图表区内单击右键) 【数据分析】 数据排序 1.简单排序

(完整word版)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 构形式。 ●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 体积的质量。 ●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量。 ●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率。1000 1?='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 的关键指标。 ●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 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 级配参数: ?? ???分率。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材料力学必备知识点

材料力学必备知识点 1、材料力学的任务: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2、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3、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低碳钢:含碳量在0.3%以下的碳素钢。 5、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极限: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化极限 6、名义(条件)屈服极限:将产生0.2%塑性应变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指标 7、延伸率δ是衡量材料的塑性指标塑性材料 随外力解除而消失的变形叫弹性变形;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叫塑性变形。 >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8、失效:断裂和出现塑性变形统称为失效 9、应变能:弹性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因变形而储存的能量

10、应力集中: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 11、扭转变形:在杆件的两端各作用一个力偶,其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致使杆件的任意两个横截面都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12、翘曲:变形后杆的横截面已不再保持为平面;自由扭转:等直杆两端受扭转力偶作用且翘曲不受任何限制;约束扭转:横截面上除切应力外还有正应力 13、三种形式的梁:简支梁、外伸梁、悬臂梁 14、组合变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组合的变形 15、截面核心:对每一个截面,环绕形心都有一个封闭区域,当压力作用于这一封闭区域内时,截面上只有压应力。 16、根据强度条件可以进行(强度校核、设计截面、确定许可载荷)三方面的强度计算。 17、低碳钢材料由于冷作硬化,会使(比例极限)提高,而使(塑性)降低。 18、积分法求梁的挠曲线方程时,通常用到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轴向受压直杆丧失其直线平衡形态的现象称为失稳 19、圆杆扭转时,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其纵向截

材料力学重点总结-材料力学重点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材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材料力学的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的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材料力学中的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的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的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材力与理力的关系 , 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的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的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作用方向、 和符号规定。 压应力 正应力拉应力 线应变 应变:反映杆件的变形程度角应变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物理关系、本构关系虎 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拉伸或压缩。 E —— Pl l EA 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夹角的变化。Gr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材料的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σ - ε图,两个塑性指标δ 、ψ ,三个应力特征点:p、s、b,四个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泊松比 v , G E (V) E G 2 1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比较: 变形强度抗冲击应力集中

塑性材料流动、断裂变形明显 较好地承受冲击、振动不敏感 拉压s 的基本相同 脆性无流动、脆断仅适用承压非常敏感 6.安全系数、许用应力、工作应力、应力集中系数 安全系数:大于 1的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的关键。过小,使 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s0 塑性材料 s n s b 脆性材料0b n b 7.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 1)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对构件的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论,预测理 论应用的未来状态。 3)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 。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的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拉(压)杆的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上正应力 为零。 3)纯弯曲梁的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的纵向纤维;正应力成线性分 布规律。 9小变形和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梁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② 杆件变形前的平衡 ③ 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 叠加法求内力 ② 叠加法求变形。 10材料力学中引入和使用的的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集中力偶, 极限荷载。 2)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第4章_EXCEL知识点总结1

第4章EXCEL 1、Excel主要功能:①简单方便的表格制作功能;②强大的图形、图表功能;③快捷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功能;④列表 功能。 2、每个工作表都是存入某类数据的表格或者数据图形。 3、256列:A,B,···,Z,AA,AB,···,BA,BB,···,IV;65536行:1~65536。 4、关闭工作簿:①工作簿处于最大化:菜单栏最右端“关闭”。。②处于非最大化,标题栏最右端的“关闭”。 5、一个工作簿包含多个工作表,根据需要可以对工作表进行添加、删除、复制、切换和重命名等操作。 6、隐藏和取消隐藏工作表:格式—工作表—隐藏(取消隐藏); 7、隐藏和取消隐藏工作簿:窗口—隐藏(取消隐藏)。 8、Excel 2003可以接受的数据类型可以分为文本(或称字符、文字)、数字(值)、日期和时间、公式与函数等。 9、在Excel 2003中,文本可以是字母、汉字、数字、空格和其他字符,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 10、Excel 2003包括四类运算符: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13、创建数据清单遵循的规则: ①一个数据清单最好占用一个工作表。 ②数据清单是一片连续的数据区域,不允许出现空行和空列。 ③每一行包含相同类型的数据。 ④将关键数据置于清单的顶部或底部:避免将关键数据放到数据清单的左右两侧,因为这些数据在筛选数据清单时可 能会被隐藏。 ⑤显示行和列:在修改数据清单之前,要确保隐藏的行和列已经被显示。如果清单中的行和列未被显示,那么数据有 可能会被删除。 ⑥使用带格式的列标:要在清单的第一行中创建列标。Excel 2003将使用列标创建报告并查找和组织数据。对于列标 请使用与清单中数据不同的字体、对齐方式、格式、图案、边框或大小写类型等。在输入列标之前,要将单元格设置为文本格式。 ⑦使清单独立:在工作表的数据清单与其他数据间至少应留出一个空列和一个空行。在执行排序、筛选或自动汇总等 操作时,这将有利于Excel 2003检测和选定数据清单。 ⑧不要在前面或后面输入空格:单元格开头和末尾的多余空格会影响排序与搜索。 14、Excel可以按字母、数字或日期等数据类型进行排序。 15、图表建立后,用户可以对图表的大小、类型或数据系列等进行修改。图表与建立它的工作表数据之间建立了动态 链接关系,工作表中数据改变,图表随之更新;反之亦然。 16、在工作表的数据清单与其他数据间至少应留出一个空列和一个空行,在执行排序、筛选或自动归总等操作时,有 利于Excel 2003检测和选定数据清单。 17、图表建好后,可在数据表中加入一行或一列,然后选定列表,再单击“图表”菜单中的“添加数据”

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构件正常工作的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 2、可变形固体的两个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另外对于常用工程材料(如钢材),还有各向同性假设。 3、什么是应力、正应力、切应力、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截面上的分布内力集度,称为应力。应力的法向分量σ称为正应力,切向分量τ称为切应力。 杆件单位长度的伸长(或缩短),称为线应变;单元体直角的改变量称为切应变。 4、低碳钢工作段的伸长量与荷载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5、应力集中:由于杆件截面骤然变化(或几何外形局部不规则)而引起的局部应力骤增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6、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详见材料力学ⅠP229)。 7、截面几何性质 A 、截面的静矩及形心 ①对x 轴静矩?=A x ydA S ,对y 轴静矩?=A y xdA S ②截面对于某一轴的静矩为0,则该轴必通过截面的形心;反之亦然。 B 、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① 极惯性矩:?=A P dA I 2ρ ② 对x 轴惯性矩:?= A x dA y I 2,对y 轴惯性矩:?=A y dA x I 2 ③ 惯性积:?=A xy xydA I ④ 惯性半径:A I i x x =,A I i y y =。 C 、平行移轴公式: ① 基本公式:A a aS I I xc xc x 22++=;A b bS I I yc yc y 22++= ;a 为x c 轴距x 轴距离,b 为y c 距y 轴距离。 ② 原坐标系通过截面形心时A a I I xc x 2+=;A b I I yc y 2+=;a 为截面形心距x 轴距离, b 为截面形心距y 轴距离。 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 A 、应力公式 A F = σ B 、杆件伸长量EA F N l l =?,E 为弹性模量。

Excel知识点大全

必修:excel上机考试知识点 一、数据的计算 1、函数法(共四个函数) :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SUM——修改参数范围:单击填平均值的单元格——插入——函数——AVERAGE——修改参数范围 :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MAX——修改参数范围: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MIN——修改参数范围2、:单击填结果的单元格——输入公式例如:输入“=(B2-C2)*(E2-D2)” 二、:选择参与排序的所有数据——数据——排序——选择主要关 键字(例如按总分排序,关键字则选总分)——选择升序或降 序 三、:单击自动填充柄拖拽鼠标(即在选中的单元格右下角单击鼠 标拖拽) 四、:行标或列标上单击右键 五、右键点击——设置单元格格式(小数点精确几位,文本,百分比,字体对齐方式靠下,填充颜色合并居中,内边框和外边框等) 六、:选中数据区域——插入——图表(标题、分类标志、 行列选择、显示值、显示图例)上机主要考的图表有簇 状柱形图、三维饼图、折线图三种。

七、,填充颜色: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星星—— 在指定位置拖拽 八、:格式——条件格式 九、:在窗口左下脚双击Sheet1改为学生成绩。 十、选中数据区域——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十一、:视图——显示比例 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 第四节数据信息的加工——计算和排序 一、数据的计算 (一)函数法 1、SUM( ) 定位置:单击要填写计算总和的单元格。 找函数:选择“插入”菜单中“函数”选项,在“插入函数”属性框中选择求和函数SUM,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或者直接单击工具栏中的求和函数按钮。 选范围:在“函数参数”属性框中观察求和数值的范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手工修改下图中圈起的位置,将其改为正确的范围,或用鼠标直接在正确的数据区域上拖拽。最后执行“确定”按钮 2、AVERAGE( ) 定位置:单击要填写计算平均数的单元格。 找函数:选择“插入”菜单中“函数”选项,在“插入函数”属性框中选择求平均函数AVERAGE,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选范围:在“函数参数”属性框(如下图所示)中观察求平均数值的范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手工修改下图中圈起的位置,将其改为正确的范围,或用鼠标直接在正确的数据区域上拖拽。最后执行“确定”按钮。 3、MAX( ) 定位置:单击要填写计算最大值的单元格。 找函数:选择“插入”菜单中“函数”选项,在“插入函数”属性框中选择

Excel知识点大全

----- 必修: excel 上机考试知识点 一、数据的计算 1、函数法(共四个函数) 求和函数: SUM( ) :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 SUM

——修改参数范围 单击填平均值的单元格——插入——函数:)求平均函数: AVERAGE( —— AVERAGE ——修改参数范围

最大值函数: MAX( ) :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 MAX ——修改参数范围 最小值函数: MIN( ) :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 MIN ——修改参数范围 2、公式法:单击填结果的单元格——输入公式例如:输入 “=(B2-C2)*(E2-D2) ” 二、数据排序:选择参与排序的所有数据——数据——排序——选 择主要关键字(例如按总分排序,关键字则选总分)——选择

升序或降序 三、数据自动填充功能:单击自动填充柄拖拽鼠标(即在选中的单 元格右下角单击鼠标拖拽) 四、设置行宽列宽:行标或列标上单击右键 五、设置单元格格式:右键点击——设置单元格格式(小数 点精确几位,文本,百分比,字体对齐方式靠下,填充颜色

合并居中,内边框和外边框等)------ ----- 六、根据数据生成图表:选中数据区域——插入——图表 (标题、分类标志、行列选择、显示值、

显示图例)上 机主要考的图表有簇状柱形图、三维饼图、折线图三种。七、插入一个五角星,填充颜色:插入——图片——自选图 形——星星——在指定位置拖拽 八、条件格式:格式——条件格式 工作表名称:在窗口左下脚双击Sheet1 改为学生成绩。十、九、 筛选:选中数据区域——数据——筛

哈工大材料学院-材料表界面复习资料

复习内容: 一液体表面 1研究液体结构的基本假设。 (1)组成液体的原子(或分子)分布均匀、连贯、无规则;(2)液体中没有晶态区域和能容纳其他原子或分子的孔洞;(3)液体的结构主要由原子间形成的排斥力决定。 2间隙多面体,径向分布函数。 液体结构的刚性球自由密堆可以用间隙多面体来表示,其中原子处在多面体间隙的顶点。液体自由密堆结构的5种理想间隙:(a)四面体间隙;(b) 八面体间隙;(c)三棱柱的侧表面被覆盖3个半八面体间隙;(d)阿基米德反棱柱被覆盖2个半八面体间隙;(e)正方十二面体 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所以四面体间隙配位是液体结构的另一特征,四面体配位中的各相邻原子的间距就成为液体结构的最近邻原子间距。 随着温度升高(低于材料熔点Tm),原子间距增加,原子震动幅度提高,但仍然保持有序结构。这时的原子数量的变化不再是一系列离散的线,所以再用原子数量(N(r))来表示不同径向距离(r)处原子的分布就显得不太合适,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在不同径向距离(r)处原子出现的密度来表示。用密度分布函数ρ(r)来代替离散的数量值N(r)时,分布函数的峰值就代表了在距离中心原子r处原子出现的概率。 3液体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 (1)液体结构中近邻原子数一般为5~11个(呈统计分布),平均为6个,与固态晶体密排结构的12个最近邻原子数相比差别很大; (2)在液体原子的自由密堆结构中,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 (3)液体原子结构在几个原子直径范围内是短程有序的,而长程是无序的。 4 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受到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吸引,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积缩小,因而在液体表面切向方向始终存在一种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液体表面这种沿着切向方向,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的作用力,就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张力影响因素很多,如果不考虑液体内部分子或原子向液体表面的偏聚和外部原子或分子对液体表面的吸引,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主要有: (1)液体自身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来源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一般来说,液体中原子或分子的结合能越大,液体表面张力越大,一般液体表面张力随结构不同变化趋势是:金属键结合物质>离子键结合物质>极性共价键结合物质>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物质 (2)表面所接触的介质: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产生是由于处于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当液体处在不同介质环境时,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与不同物质接触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因此导致液体表面张力的不同。一般来说,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大,液体表面能越小,反之越大 (3)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密度下降,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对表面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力减弱,液体表面张力下降。最早给出的预测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的半经验表达式为: γ= γ0(1-T/T c)n 式中T c为液体的气化温度,γ0为0K时液体的表面张力。 5液体表面偏聚。 液体中溶质原子向液体表面偏聚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能,因此是自发进行的过程。表面能随组成液体的比例变化越大,产生表面偏聚倾向性越大。

(完整版)材料力学必备知识点

材料力学必备知识点 1、 材料力学的任务: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3、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低碳钢:含碳量在0.3%以下的碳素钢。 5、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极限: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化极限 6、 名义(条件)屈服极限:将产生0.2%塑性应变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指标 7、 延伸率δ是衡量材料的塑性指标塑性材料 随外力解除而消失的变形叫弹性变形;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叫塑性变形。 >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8、 失效:断裂和出现塑性变形统称为失效 9、 应变能:弹性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因变形而储存的能量 10、应力集中: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 11、扭转变形:在杆件的两端各作用一个力偶,其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致使杆件的任意两个横截面都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12、翘曲:变形后杆的横截面已不再保持为平面;自由扭转:等直杆两端受扭转力偶作用且翘曲不受任何限制;约束扭转:横截面上除切应力外还有正应力 13、三种形式的梁:简支梁、外伸梁、悬臂梁 14、组合变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组合的变形 15、截面核心:对每一个截面,环绕形心都有一个封闭区域,当压力作用于这一封闭区域内时,截面上只有压应力。 16、根据强度条件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设计截面、确定许可载荷)三方面的强度计算。 17、低碳钢材料由于冷作硬化,会使(比例极限)提高,而使(塑性)降低。 18、积分法求梁的挠曲线方程时,通常用到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轴向受压直杆丧失其直线平衡形态的现象称为失稳 19、圆杆扭转时,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其纵向截面上也存在切应力。 20、组合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等于(各组成图形对同一轴静矩)的代数和。 21、图形对于若干相互平行轴的惯性矩中,其中数值最小的是对( 距形心最近的)轴的惯性矩。 22、当简支梁只受集中力和集中力偶作用时,则最大剪力必发生在(集中力作用面的一侧)。 23、应用公式z My I σ=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和小变形。 24、一点的应力状态是该点(所有截面上的应力情况)。 在平面应力状态下,单元体相互垂直平面上的正应力之和等于(常数)。 25、强度理论是(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说。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应根据(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和材料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 26、强度是指构件抵抗 破坏 的能力;刚度是指构件抵抗 变形 的能力;稳定性是指构件维持其原有的 平衡状态 的能力。 27、弹性模量E 是衡量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 28、使材料丧失正常工作能力的应力,称为极限应力

材料力学总结Ⅱ(乱序,建议最后阶段复习)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材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的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的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 材料力学中的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的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的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 材力与理力的关系,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的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的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 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物理关系、本构关系 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拉伸或压缩。 E ——I 巴 EA 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 夹角的变化。 Gr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 材料的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C - &图,两个塑性指标3、书,三个应力特征点: p 、 s 、 b ,四个 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泊松比v , G E 2(1 V ) 正应力 压应力 拉应力 应变:反映杆件的变形程度 线应变 角应变

6. 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工作应力、应力集中系数 安全系数:大于1的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的关键。 过小,使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脆性材料 7.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 1) 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 对构件的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 论,预测理论应用的 未来状态。 3) 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 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的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 拉(压)杆的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 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 上正应力为零。 3) 纯弯曲梁的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的纵向纤维; 正应力 成线性分布规律。 9小变形和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 梁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② 杆件变形前的平衡 ③ 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 叠加法求内力 ② 叠加法求变形。 10材料力学中引入和使用的的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 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 集中力偶,极限荷载。 2) 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3) 名义剪应力,名义挤压力,单剪切,双剪切。 4) 自由扭转,约束扭转,抗扭截面模量,剪力流。 塑性材料 n s n b

Excel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知识点小结 一、启动与退出EXCEL 启动:双击桌面的快捷图标; “开始→运行”命令,输入excel 退出:ALT+F4 二、EXCEL窗口组成 1、工作簿:就是EXCEL文件,如建立一个文件就是建立一个工作簿;excel文件扩展名:xlsx 2、名称框:显示单元格名称(列号+行号) 3、FX:插入函数按钮,用于计算 4、编辑栏:用于编辑单元格内容 5、列标签:指A B C……, 6、行标签:指1 2 3……, 共有1048576行,16384列 7、全选按钮:选中所有单元格,行列标签交叉处空白按钮 8、填充柄:选中单元格右下角的黑色方块 9、工作表标签:指SHEET1 SHEET2……,共255张 三、单元格和数据操作 1、单元格选定:单击选择一个单元格,拖拉选中多个单元格;单击行标签选择一行,单击列标签选择一列。 2、输入数据:选中单元格,直接输入,输入完后按回车或单击FX按钮左侧的对号

3、特殊数据输入:如序号型数字001,0371,先输入英文单引号,再输入数字。身份证号码输入同此。意义是以文本方式存储数字 4、删除数据:选中数据,按del 5、修改数据:在单元格中双击或先选中单元格按F2或者是在编辑栏单击 6、行列插入:单击行列标签先选中行或列,后在所选区域上右击/插入。默认行在上方插入,列在左侧插入。选中的行列数与插入的行列数是一样的。 7、删除行列:方法同上。 8、移动复制单元格:先选中单元格,光标置于左上角移动标记处拖动,配合CTRL则是复制 9、合并单元格:先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开始选项卡“合并与居中” 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按CTRL+1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切换到对齐选项卡,设置水平与垂直对齐方式,后选中“合并单元格” 四、文件创建、保存、打开、关闭 同WORD Excel文件加密:同上。 五、工作表操作 1、工作表操作: 1)添加工作表:右击工作表标签→插入→工作表

材料表面界面考试知识点整理

1.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性能特点 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包括化学键和物理键,其中化学键又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物理键又包括分子键和氢键. 2.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晶体的能带结构。 3.晶体(单晶、多晶)的基本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单晶:质点按同一取向排列,由一个核心(晶核)生长而成的晶体;多晶:由许多不同位向的小晶体(晶粒)所组成的晶体.

4.空间点阵与晶胞、晶面指数、晶面间距的概念,原子的堆积方式和典型的晶体结构。 空间点阵:呈周期性的规律排列的阵点所形成的具有等同的周围环境的三维阵列; 晶胞:在空间点阵中,能代表空间点阵结构特点的最小平行六面体,反应晶格特性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面指数: 在晶格中,通过任意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格点作一平面,称为晶面,描写晶面方位的一组数称为晶面指数.一般选取晶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取倒数作为晶面指数; 晶面间距:两近邻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原子的堆积方式:六角堆积和立方堆积; 典型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密排六方结构. 5.表面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及基本原理 可以通过光子,电子,离子,声,热,电场和磁场等与材料表面作用,来获取表面的各种信息,或者利用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与被测材料的表面近距离接近,探测探针与材料之间的信号,来获取表面信息. 电子束技术原理: 离子束技术原理:离子比光子电子都重,它轰击表面时产生的效应非常明显.离子不但具有电荷还有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当离子与表面接近时,除具有静电场和接触电势差作用外,它本身还可以处于不同的激发电离态,离子还可以与表面产生各种化学反应,总之,离子与表面作用后,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 光电子能谱原理: 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原理: 6.为什么XPS可获得表面信息,而X射线衍射只能获得体信息? [略] X射线衍射(XRD)是利用晶体形成X射线衍射,对物质进行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结构分析方法.将具有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时,X射线因在晶体内遇到规则排列的原子或离子而发生散射,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总结一、基本变形

二、还有: (1)外力偶矩:)(9549 m N n N m ?= N —千瓦;n —转/分 (2)薄壁圆管扭转剪应力:t r T 22πτ= (3)矩形截面杆扭转剪应力:h b G T h b T 32max ;β?ατ= = 三、截面几何性质 (1)平行移轴公式:;2A a I I ZC Z += abA I I c c Y Z YZ += (2)组合截面: 1.形 心:∑∑=== n i i n i ci i c A y A y 1 1 ; ∑∑=== n i i n i ci i c A z A z 1 1 2.静 矩:∑=ci i Z y A S ; ∑=ci i y z A S 3. 惯性矩:∑=i Z Z I I )( ;∑=i y y I I )( 四、应力分析: (1)二向应力状态(解析法、图解法) a . 解析法: b.应力圆: :拉为“+”,压为“-” :使单元体顺时针转动为“+” :从x 轴逆时针转到截面的 法线为“+” α τασσσσσα2sin 2cos 2 2 x y x y x --+ += x y στα

ατασστα2cos 2sin 2 x y x +-= y x x tg σστα-- =220 22 min max 22 x y x y x τσσσσσ+??? ? ? ?-±+= c :适用条件:平衡状态 (2)三向应力圆: 1max σσ=; 3min σσ=;2 3 1max σστ-= (3)广义虎克定律: [])(1 3211σσνσε+-= E [] )(1z y x x E σσνσε+-= [])(11322σσνσε+-=E [] )(1 x z y y E σσνσε+-= [])(12133σσνσε+-=E [] )(1 y x z z E σσνσε+-= *适用条件:各向同性材料;材料服从虎克定律 (4)常用的二向应力状态 1.纯剪切应力状态: τσ=1 ,02=σ,τσ-=3 2.一种常见的二向应力状态: 22 3122τσσ σ+?? ? ??±= 2 234τσσ+=r x σ

Excel中所学知识点的总结

Excel中所学知识点的总结 Excel知识点一:工作表、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1.Excel文件是一个工作簿(Book1.xls),一个工作簿默认包括3张工作表,一个工作表包括65536(行)*256(列)个单元格,多个连续的单元格组成了单元格区域。 2.工作表的删除、插入、删除、重命名、复制、移动。 3.工作表单元格区域的选取配合Shift键和Ctrl键。 4.输入数据时,文本型数据默认左对齐,数值型数据默认右对齐(数值型数据变为文本型数据加英文状态下单引号“’”,分数输入前加“0”),日期型数据用分隔线(—/)分开。 6.工作表的格式化:(1)格式|单元格(2)选中|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 7.表格的制作:格式|单元格|边框。 8.数据区域的条件格式:格式|条件格式。 9.行、列的插入、删除、高度、宽度的调整(出现 表示列宽过小,应适当加宽列宽)。 Excel知识点二:公式和函数的应用(难点) 1.公式的使用:+—*/()。 2.函数的使用:Sumaveragemaxminifandorcountcountif。 3.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前需先输入“=”,要熟练掌握if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嵌套。 4.条件格式的应用(“格式”菜单/“条件格式”,并掌握删除条件的方法)。

Excel知识点三:图表应用 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以及对图表的编辑和格式化,需注意以下问题: 1.插入图表之前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数据源。 2.掌握对图表各部分进行格式化设置(双击要修改部分,数值轴 刻度的修改) 3.掌握如何修改图表中的错误项的方法。(图表区内单击右键) Excel知识点四:数据分析(难点) (一)数据排序 1.简单排序 适用于排序关键字唯一的情况。 ※提示:只需选中关键字所在列的任意单元格进行排序,不要选中整列进行排序。 2.复杂排序 排序关键字不唯一时可使用该种排序方法。 3.取消排序 (二)数据筛选 1.自动筛选 (1)筛选前需将光标定位到数据表中的单元格上。 (2)筛选后,筛选关键字的下拉箭头为蓝色。 (3)取消筛选:选择“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使其前面“√” 号消失)。 2.高级筛选

材料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材料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1.材料力学:研究构件(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内力、变形、以及破坏或失效一般规律的科学,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论力学:研究物体(刚体)受力和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3.构件的承载能力:为保证构件正常工作,构件应具有足够的能力负担所承受的载荷。构 4.件应当满足以下要求:强度要求、刚度要求、稳定性要求 5.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构件,由各种材料所制成,材料的物质结构和性质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为固体。任何固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状和尺寸的改变——即变形。因此,这些材料统称为变形固体。 第二章:内力、截面法和应力概念 1.内力的概念: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构件,对于所取的研究对象来说,周围的其他物体作用于其上的力均为外力,这些外力包括荷载、约束力、重力等。按照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外力又可分为分布力和集中力。 2.截面法:截面法是材料力学中求内力的基本方法,是已知构件外力确定内力的普遍方法。 已知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求m-m截面上的内力,即求m-m截面左、右两部分的相互作用力。 首先假想地用一截面m-m截面处把杆件裁成两部分,然后取任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另一部分对它的作用力,即为m-m截面上的内力N。因为整个杆件是平衡的,

所以每一部分也都平衡,那么,m-m截面上的内力必和相应部分上的外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就可以确定内力。例如在左段杆上由平衡方程 N-F=0 可得N=F 3.综上所述,截面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1、假想截开在需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用一截面把构件截成两部分。 2、任意留取任取一部分为究研对象,将弃去部分对留下部分的作用以截面上的内力N来代替。 3、平衡求力对留下部分建立平衡方程,求解内力。 4.应力的概念:用截面法确定的内力,是截面上分布内力系的合成结果,它没有表明该分布力系的分布规律,所以,为了研究相伴的强度,仅仅知道内力是不够的。例如,有同样材料而截面面积大小不等的两根杆件,若它们所受的外力相同,那么横截面上的内力也是相同的。但是,从经验知道,当外力增大时,面积小的杆件一定先破坏。这是因为截面面积小,其上内力分布的密集程度大的缘故。 如图所示,在杆件横截面m-m上围绕一点K取微小面积,并设上分布内力的合力为。的大小和方向与所取K点的位置和面积有关。 将与的比值称为微小面积上的平均应力,用表示,即: 称为截面m-m上一点K处的应力。应力的方向与内力N的极限方向相同,通常,它既不与截面垂直也不与截面相切。将应力分解为垂直于截面的分量σ和相切于截面的分量τ,其中σ称为正应力,τ称为切应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Pa)。工程上常用兆帕(MPa),有时也用吉帕(GPa)。 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在机器或结构物中,构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构件的纵向(长度方向)尺寸较横向(垂直于长度方向)尺寸大得多,这样的构件称为杆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