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特征变质矿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浅析
海绿石成因

海绿石成因及测年摘要:海绿石是一种在海底生成的含水的钾、铁、铝硅酸盐自生矿物,一般呈浅绿、黄绿或深绿色。
海绿石常常与有孔虫和其他钙质有机体在一起,成为多孔有机物的间隙物质或构成假象,也有的呈交代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沉积物中的海绿石大多是一些粉砂大小的颗粒,镜下呈粒状、球状、裂片和其他复杂的形态。
现代的海绿石一般均产于海洋底部,古代的海绿石也均产于海相地层中;虽然都很少有例外,但是大多数学者和研究人员认为海绿石是沉积层中唯一的海相指示矿物,海绿石质岩代表海洋沉积的岩石。
因为海绿石有不同的种类,可用作地层对比,或者用来详细解释沉积环境。
海绿石是同沉积期的自生矿物,还可用来作绝对年龄测定的研究。
关键词:海绿石成因测年1海绿石特征海绿石是典型的表生矿物引,产在浅海沉积物中(如砂岩、碳酸盐岩石等)。
在近代的深度为300-500米的浅海沉积的绿色淤泥和砂中亦有发现;在华北一带海绿石多产于青白口、南华纪、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的地层中、在华中及西南既震旦纪外主要产于泥盆纪的地层中;海绿石为富含钾、铁的矽酸盐矿物。
化学组成为K1-X (Al,Fe)2【Al1-XSi3+XO10】(OH)2,晶体属单斜晶系的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化学成分与云母相似,与云母比较,海绿石的Al/Si值较小,K的数量少,Na替代量可到0.5%。
海绿石中K和Fe离子含量随着产出的地质时代和岩性的不同而变,一般早古生代产出的海绿石的K2O含量较高,现代海洋沉积物产出的海绿石的Fe含量较高。
新鲜海绿石呈绿色、暗绿色、不透明。
呈叶片状至滚圆粒状或不规则蠕虫状、板状等。
摩斯硬度2~3,性脆,比重 2.2~2.8。
海绿石用于处理水质和改良土壤。
经处理的海绿石能吸附水中的Mg、Ca离子,释放出Na离子。
在处理水质时,可用来清除水中可溶性的铁盐和锰盐。
还可用作颜料、玻璃的抛光剂等。
关于海绿石的成因有不同看法,多数人认为海绿石在水深100~300米的浅海环境、缓慢沉积和有蒙脱石存在的条件下形成。
变质相-变质相系列

6. 角闪岩相(A或AM): 中温温度约500-700。C,压 力0.3-0.8GPa,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共生是本相的 标志,可以有透辉石没有斜方辉石。泥质岩中除了石 英,白云母和黑云母外,低压相系含红柱石,堇青 石和夕线石,中压相系含十字石,蓝晶石和铁铝榴 石。高温部分夕线石,铁铝榴石开始与正长石稳定 共生。 7. 麻粒岩相(G): 高温温度700-900。C,压力0.31.2GPa,出现斜方辉石为标志岩石主要由无水矿物所 组成,少量黑云母和普通角闪石一般是富Ti的变种。 8. 榴辉岩相(E): 高压温度300-900。C,压力大于 1GPa,特征矿物组合:绿辉石+石榴子石不含长石。 一般呈不大的块体在其它岩石中作为包体。温度范 围很宽,压力极大。
A(K)FM Diagram
Biotite (from Ms): KMg2FeSi3AlO10(OH)2 A = 0.5 - 3 (0.5) = - 1 F =1 M =2 To normalize we multiply each by 1.0/(2 + 1 - 1) = 1.0/2 = 0.5 Thus A = -0.5 F = 0.5 M=1
共生分析、变质相与变质相系列
一、矿物相律 1. 共生分析的基本思路: 大多数变质岩在变质过程处于化学平 衡,因此,其形成的矿物组合(相)、 与化学成分(组分)和物理化学条件 (自由度)之间服从Gibbs相律:
P(相数)+f(自由度数)=C(组分数)+2
从研究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出发,应用 相律,以分析矿物组合、岩石化学成分 和物化条件的关系。这是变质岩石学研 究的基础,称为共生分析(Paragenesis analysis) 2. 封闭系统的Goldschmidt矿物相律 PC 3. 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 PCi;Ci为惰性组分
青白口系的区域对比与金州系的建立

青白口系的区域对比与金州系的建立牛绍武;辛后田【摘要】我国青白口系一直归属新元古界.近年来,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斑脱岩U-Pb 同位素SHRIMP法测年为1368±12 Ma,1370±11 Ma,1366±9 Ma等,时代为中元古代.长龙山组至景儿峪组含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 组合,与北美劳伦古陆西缘加拿大西部麦肯齐山地区新元古界小达尔群所含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宏观藻类化石组合完全可以对比,而骆驼岭组(=长龙山组)206pb-238U测年为930±10 Ma,长龙山组至景儿峪组的时代应为新元古代.长龙山组与下伏下马岭组在燕山地区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则青白口系应解体为下部属中元古界,上部归新元古界.因此,青白口系的含义显然应该重新修订,“青白口系”一名应废弃不用.下马岭组与下伏铁岭组也为明显的沉积间断,通过地层区域对比,金县群与下马岭组地层层位相当,金县群的时代相应也为中元古代,并且地层连续,出露较全,金县群提升为系一级的地层单元就更为恰当(同位素年代推测为1400 Ma~ 1000 Ma或1400Ma ~ 1200 Ma).青白口系含义的重新厘定与区域对比和金州系的建立,理顺了我国中-新元古代的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格架,为建立系一级的年代地层单元提供了地层基础,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意义.【期刊名称】《地质调查与研究》【年(卷),期】2013(036)001【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青白口系;区域对比;金州系【作者】牛绍武;辛后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3我国燕山地区青白口系源于高振西等的青白口统。
早在1934年,高振西等将蓟县“震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三统十个岩组,即长城统,蓟县统和青白口统。
京西地区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京东地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序言一、实习主要任务、内容、时间安排1、实习任务、内容⑴主要内容是观察内外力地质作用。
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外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通过观察,多思考,给出多个可能的猜想,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得出较为可信的的分析。
从较宏观掌握的方便掌握。
⑵掌握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和构造的野外鉴别基本方法、认识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和岩浆。
准确区分出三大类岩,及各类岩的代表岩石。
⑶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①观察、记录及分析典型地质现象;②野外记录的格式和要求:野外记录簿用统一格式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路线编号、路线任务、点号、点位、点性、描述、路线小结等部分;可在野簿左页上绘制地质素描图、信手剖面图、立体图等,包括图名、比例尺、方位、地质内容等要素;对野外完成的记录和图件回室内要及时整理,对各类图件进行清绘,对记录内容总结,编写路线小结。
③使用地形图和GPS进行野外定点:地形图的阅读:图名:图幅正上方,国内统一分幅编号,以图区内重要的地名来命名。
比例尺:图名下方,用数字和线条两种方式表示,根据比例尺大小确定工作区面积。
图例:图框右侧,用不同符号表示不同地物或特殊标志,注意图中主要河流、公路、铁路、山峰、陡崖的分布位置。
磁偏角: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磁偏角,位于图的左下角,使用罗盘前要进行磁偏角校正。
高程:从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直距离,为绝对海拔。
④罗盘的使用方法(走向、倾向、倾角的测量);⑤标本的采集等。
2、时间安排:从7月1日开始,周期为2周,其中9天为野外地质路线观察,两天进行理论讲解和实习总结,其它时间进行报告编写。
共有九条路线:路线1:下苇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及第四系冲积物观察路线;路线2:门头沟妙峰山构造地质观察路线;路线3:延庆燕山天池西段侏罗纪碎屑岩、火成岩特征观察路线;路线4:延庆燕山天池东段地层、构造观察路线;路线5:昌平十三陵水库—三合庄村岩性、构造观察路线;路线6:昌平沟崖村—青松岭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组合特征观察路线;路线7:房山太平山南坡石炭-二叠系地层、构造观察路线;路线8:房山燕山晚期侵入岩特征观察路线;路线9:XX店遗址博物馆参观路线二、实习区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实习区位于市西部山区,实习路线处于房山(官地村、XX店)、门头沟(下苇甸村、妙峰山镇、灰峪村)、延庆(六道沟、千家店、红石湾、天池、黑峪口)、昌平(德胜口、青松岭、沟崖村、天池)四个区县内。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姓名:胡迪指导老师:张树林、郭小文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21114班日期:2013年9月目录第一章绪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周口店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1.2本次工作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地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太古宇官地杂岩(Arg)..........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中元古界(Pt2)................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新元古界.......................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下古生界.......................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上古生界....................... 错误!未指定书签。
2.6新生界.........................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岩浆岩.............................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房山复式岩体...................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侵入期次、相带划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3岩性特征.....................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4成因初探.....................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其他小岩体及岩脉...............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变质岩.............................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区域变质岩.....................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热接触变质岩...................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1角岩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0979072_河北省某滑坡形成机制与分析评价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 12月下226河北省某滑坡形成机制与分析评价冯学远,张志强,朱鸣一(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河北 保定 071051)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强烈的人类活动导致了许多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研究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和治理措施一直是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学者的研究主题。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某滑坡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人类工程活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准确得出本次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滑坡地质灾害成因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内滑坡体的发育特征、场地条件,针对其成灾特点提出了削坡减载、格构护坡等防治措施建议,达到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从而为同类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滑坡;影响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2)24-0226-3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nalysis of a landslide in hebei provinceFENG Xue-yuan, ZHANG Zhi-qiang, ZHU Ming-yi(519 Brigade of North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Baoding 071051,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tense huma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many landslide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landslide geological disasters has been the research topic of many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and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landform, stratum structur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a landslide in Hebei Provinc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accurately obtai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landslide geological hazar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landslide geological hazar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body and site conditions in the study area, and in view of its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slope cutting and load reduction, lattice slope protection, etc, The purpose of eliminating the hidden danger of geological hazards is achieved, thus providing som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imilar landslide geological hazards.Keywords: landslide;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收稿日期:2022-10作者简介:冯学远,男,生于1990年,满族,天津宝坻人,本科,水工环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生态修复等。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X马寅生1) 崔盛芹1) 吴淦国2) 吴珍汉1)朱大岗1) 李 晓1) 冯向阳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摘 要 经过野外宏观观测、室内显微分析及同位素年龄测定,基本厘定医巫闾山是一个白垩纪时形成的变质核杂岩。
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由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
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新元古界相接触,并为中新元古界组成的韧性流变的中间层所环绕。
变质核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孙家湾-稍户营子正断层)与盖层上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白垩纪碎屑岩相邻。
变质核杂岩的变形片理、线理及运动指向说明该变质核杂岩为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0一词是由一些学者于70年代研究美国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时提出,是指/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由强烈变形变质的岩石组成的孤立隆起,隆起中间有岩体侵入,隆起或者被变形变质远比核部岩石轻的岩石所覆盖(1型),或者被拆离并远距离运移的盖层所覆盖(2型)0[1~3]。
宋鸿林等根据北京西山房山变质核杂岩的研究提出,在变质核杂岩的变质核和盖层之间存在一中间层)))叠褶层[4~8]。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位于辽宁省北宁市(原北镇县)以西,医巫闾山山脉中段。
构造位置处于燕山造山带东端,辽河盆地西缘O 。
前中生代,这一地区属于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缘,以太古宇结晶岩系为基底,中新元古代属燕辽坳拉槽的东北端,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沉积巨厚;古生代地质具典型的地台特征;中生代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热事件。
1996年崔盛芹教授在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医巫闾山可能是一个变质核杂岩。
随后,经过作者的实地调查,发现前人提到的阜新盆地东侧NE 走向的韧性剪切带[9]、环绕医巫闾山花岗岩体四周均有分布,医巫闾山花岗岩体和其周围的太古宇变质岩、中新元古代、中生代地层一同组成一变质核杂岩(图1、图2)。
6组一条龙——骆驼山地区剥离断层致使地层减薄的原理分析

一条龙—羊屎沟地区剥离断层致使地层减薄的原理分析摘要:周口店一条龙—羊屎沟地区发育中元古界蓟县系及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地层接触多为正断层接触,与正常沉积的地层相比厚度明显减薄。
该区北面发育官地变质核杂岩,造成了本区剥离断层的发育,在剥离断层的拉伸剥离作用下,地层减薄甚至消失。
由于后期挤压构造,剥离断层倾角变陡。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剥离断层;挤压构造;地层减薄引言剥离断层是大陆伸展构造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构造型式。
阿姆斯特朗用来指美国西部盆岭区发育在地壳较深层次低角度正断层系统(1972,Armstrong),并伴有韧性剪切带和变质核杂岩体等[1]。
这种正断层使地层受到拉伸剥离,导致厚度减薄。
周口店一条龙—羊屎沟地区发育中元古界蓟县系及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地层接触多为正断层接触,该区北面官地地区发育变质核杂岩。
该区地层厚度与八角寨—拴马桩、黄院东山梁地区相比发生较大程度的减薄,有些地层甚至缺失。
前人在研究周口店地区地质构造时,已认识到周口店地区前中生代地层的减薄和缺失,并将地层缺失的边界定为剥离断层(宋鸿林,1996)[2]。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剥离断层造成地层减薄的原理,解释该地区地层发育的特殊性。
一、区域地质概述1.构造位置一条龙—羊屎沟地区处于周口店地区的西北部,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构造带与北东向的太行山构造带的结合部位[3]。
北部是官地地区,发育变质核杂岩。
另有房山岩体对本区地层影响较大,房山岩体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 km 的房山区城北、北京西山的南端,东邻华北平原。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中部,该区岩石变形强烈,地质构造现象十分复杂,历来为中外学者所关注[4]。
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发育较全,地层标志清楚,易于对比,为研究地层的减薄和缺失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2.地层发育特征该区主要发育的地层为下古生界: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寒武系(府君山组、中上寒武统),中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长龙山组、下马岭组),蓟县系(铁岭组、洪水庄组、雾迷山组顶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西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特征变质矿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浅析
摘要:在房山岩体南侧下马岭组构造片岩中普遍发育绢云母、红柱石、石榴石、磁铁矿等特征变质矿物,这些特征矿物的形成与房山岩体晚期的花岗闪长岩侵位密切相关。
通过对这些特征变质矿物的研究,可以推断原岩成分,指示变质条件,以及对此地沉积演化和变质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下马岭组特征矿物变质条件
正文
周口店地区大地构
造处于华北板块中
部,位于近东西向的
燕山构造带与北北
东向的太行山构造
带的接合部位,区域
上主要由房山侵入
体及围绕其分布的
多期多形式断层和
褶皱组成。
区内构造
演化依次经历了太
古宙基底构造变形
旋回,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变形旋回,区域地层属华北型,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露,与北京西山全区的地层比较,本区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1-2]。
1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Qbx)岩性及构造特征
1.1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山顶庙-房山西一带,即区内北部、西部和中南部,因其富含红柱石、石榴子石等多种特征矿物,对于特征变质矿物的研究和此地沉积演化和变质演化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并在断层上盘下马岭组发育近东西走向的次级剥离断层,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在燕山期变形旋回中,房山岩体从南东向北西侵入,其热动力作用不仅改造了较早侵位的岩体,而且还涉及四周的浅变质围岩,使之置换成新的片理并产生接触热动力变质的特征变质矿物。
1.3研究区岩性以千枚状板岩及粉砂质板岩为主,厚120~170m。
三分,底部为褐绿色含磁铁矿千枚状板岩,千枚理发育,磁铁矿呈粒状分布于板岩中,为黑色;中部为暗绿色板岩夹灰黑色、暗色炭质板岩,或互层,含黄铁矿;上部为褐灰色粉砂质板岩夹薄层变质细砂岩。
下马岭组和铁岭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起伏不平,具1~3m厚的褐铁矿质古风化壳,是铁岭组沉积后地壳上升(芹峪运动)遭受长期风化作用导致铁质富集的结果。
1.4
下马岭组可见石榴石云母片岩,红柱石石榴石云母片岩,红柱石云母片岩,含磁铁矿千枚岩,红柱石千枚岩等变质岩。
由于特征矿物仅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对于外界的变化反应很灵敏,经常作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
下马岭组主要特征变质矿物有红柱石,石榴子石。
绢云母作为千枚构造的重要判断依据,可以指示变质岩形成条件,因此也列为研究对象。
磁铁矿形成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高温热液作用,是变质岩中常见副矿物,也可指示变质岩形成条件,因此也列为研究对象。
2 特征矿物
2.1 红柱石
形态:斜方晶系;柱状,横断面近于正四边形;生长过程中俘获炭质和粘土并定向排列时,横断面见黑十字,纵断面见黑色纵纹。
物理性质:常为灰、黄、褐、红、绿等色,无色者少见;玻璃光泽;透明—半透明;硬度大于小刀,中等解理,相对密度3.15—3.16。
2.2石榴石
形态:等轴晶系;常见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及其聚形;菱形十二面体晶面上常有平行四边形长长对角线的聚形纹;有时见邻接颗粒分离后的感应面;
物理性质:不同色调的红、黄、绿色,白色或略呈淡黄褐色条纹;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透明—半透明。
硬度:大于小刀;无解理;有脆性(裂纹发育)。
相对密度为3.5~4.2。
形态:等轴晶系;反尖晶石结构;呈八面体,较少呈菱形十二面体;菱形十二面体面上长对角线方向常见聚形纹,尖晶石律双晶;具有强磁性;
物理性质:铁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大于小刀;无解理;性脆;相对密度5.18;具有强磁性。
2.4绢云母
形态:单斜晶系;假六方板状、短柱状;集合体呈极细小鳞片状集合体,并具有丝绢光泽;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含杂质者呈淡灰、浅绿等色;玻璃光泽,解离面珍珠光泽;硬度小于小刀;具完全解离;相对密度为2.67~3.00。
3下马岭组特征矿物及其分布
下马岭组构造片岩主要矿物为: 石英( 40%) 、长石( 5%) 、黑云母+ 白云母( 绢云母)
( 30%) 、红柱石( 10%) , 次要矿物为: 赤铁矿+ 褐铁矿( 3%) 、矽线石( 3%) 、石榴子石( 1%~2%) 、十字石( 2%) , 炭质物质( 0.5%) 。
一条龙和骆驼山主要分布有下马岭组的红柱石云母片岩、含磁铁矿板岩;八角寨下马岭组岩层发育含磁铁矿晶粒的千枚岩,并可见褐铁矿风化壳;羊屎沟一带发育石榴子石较为典型。
本次课题研究小组从下马岭组底部至顶部大约每隔10米采样,粗略统计各特征矿物百分比,得出以下规律:红柱石总体增多;石榴子石总体持续减少;磁铁矿总体趋势为减小;绢云母基本趋势为增多。
4 以上特征矿物指示的变质条件及成因(温度、压力、原岩成分)
4.1红柱石:
主要形成于低压变质带的较低温部分,温度压力范围为;T从低温到高温,P总<0.5GPa。
见于富铝的泥质片岩中,亦见于泥质岩和侵入岩的接触热变质角岩中(例如本溪组红柱石角岩)。
北京周口店下马岭组的红柱石是一种低压高温变质矿物, 它在应力作用下发生递进变形, 形成共轭微裂隙等构造, 表明研究区早期的热接触变质作用被晚期的动热变质作用所叠加和改造。
4.2石榴石:
属高压型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温度压力范围为:压力范围为P>0.8Gpa,摄氏度T<500;按成分特征,石榴子石通常分为铝系和钙系两个完全类质同象系列:钙系石榴子石形成于压力不大的岩浆岩,接触变质岩和热液脉;铝系的锰铝榴石、铁铝榴石、镁铝榴石则分别形成于压力稍高的低级、压力更高的中级、压力极高的高级区域变质岩及金伯利岩中。
形成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高温热液作用。
是各类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常见副矿物,是岩浆成因铁矿床、沉积变质铁矿床,接触交代铁矿床和高温气液含稀土元素铁矿床中的主要铁矿物。
4.4绢云母
成因产状:广泛分布于花岗岩和伟晶岩;中温热液交代长石和泥质岩形成绢云母,是寻找热液矿床的标志;区域变质作用可以将各种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改造为以绢云母或者白云母为主的千枚岩、绢云母片岩、白云母片岩等。
5 矿物的演变
随变质作用增强:
造岩矿物由绿泥石、绢云母变为绿帘石、角闪石、十字石,再变为角闪石、矽线石、石榴石、最后变为角闪石、辉石、石榴石;
黄铁矿变为磁黄铁矿,褐铁矿变为赤铁矿,磁铁矿、斑铜矿变为黄铜矿、方黄铜矿,闪锌矿变为铁闪锌矿,有机碳变为石墨;
石榴子石受热液蚀变和强烈风化作用后可转变为绿泥石、绢云母、褐铁矿等。
6 由特征矿物分布以及岩相变化推测当时变质环境演化方向
6.1根据区域内下马岭组的特征矿物分布从底部到顶部总体趋势(红柱石总体增多;石榴子石总体持续减少;磁铁矿总体趋势为减小;绢云母基本趋势为增多),以及四种矿物指示的变质条件可判断,自下而上,区域构造应力总体趋于减小,中间可能出现较小波动期;区域构造背景温度总体趋势升高,中间可能出现波动区间;变质程度先增强后有一定程度减弱。
6.2此地特征变质矿物分布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
1、下马岭组不同段距离房山岩体距离不同,远离岩体,热量降低。
2、下马岭组不同段沉积矿物不同,因此变质形成的矿物分布有所不同。
3、区域内下马岭组先经受印支运动,形成拆离断层,为强构造应力时期,后经燕山运动旋回,房山岩体侵入,为高温时期。
随后变质作用逐渐减弱。
6.3区域内沉积相演变为
下马岭组从早到晚构成一个海侵旋回,为第四个沉积旋回,从早到晚由滨海-潮间-浅海-泄湖环境依次演化,早期为滨岸—-潮间带沉积环境,由于铁岭期末期海退遭受风化剥蚀作用,
成赤铁矿层,中期海水加深,为潮下浅海环境,形成一套灰色、灰绿色页岩,伊利石页岩和泥灰岩或者灰岩透镜体,晚期为潮下泄湖环境,以灰色硅质页岩、含炭质页岩和伊利石页岩为主
7总结
本次课题主要研究了北京周口店地区下马岭组发育的特征矿物,包括红柱石、石榴石、磁铁矿和绢云母,调查了特征矿物在研究区内的总体分布规律,探讨了以上特征矿物的演变以及指示的变质条件,最后分析得出研究区内沉积相的演变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根厚等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指导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2] 万永平等京西房山岩体南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构造片岩中红柱石的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地质通报,2007,26(2):201-202
[3]李胜荣结晶学与矿物学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