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纪共15页文档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①,有席卷天下②,包举宇内③,囊括四海人意④,并吞八荒之心⑤。
当是时,高君佐之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⑧。
①窥:窥伺,窥探。
周室:周王室,这里指周王朝政权。
②席卷:像用席子卷东西一样卷走。
③包举:像用包裹包东西一样拿走。
④囊括:像用口袋装东西一样装走。
⑤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
⑥商君:即商鞅。
⑦连衡:即“连横”。
斗诸侯:使诸侯争斗,即挑起诸侯之间的战争。
⑧拱手而取:一拱手就取得了。
形容毫不费力。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①因遗册②,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③,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⑤,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⑥。
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言,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⑦,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⑧。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⑨。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⑩,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11)。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12),国家无事。
①蒙:承受,继承。
②册:同“策”,策略。
③膏腴:肥沃。
④弱秦:使秦弱,即削弱秦国。
⑤爱:吝惜。
⑥相与:互相联合。
⑦约从:相约合纵。
离衡:使连横离散。
⑧叩关:指攻打函谷关。
叩,敲。
⑨逡巡:徘徊不前,欲进又止。
九国:指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
⑩镞(zú,族):箭头。
(11)卤:通“橹”,大盾。
(12)享国:帝王在位的年数。
《史记.秦始皇本纪》完美版

《史记.秦始皇本纪》完美版《史记.秦始皇本纪》【学习目标】1.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其人其事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句式3.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背景链接】秦始皇是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
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知识梳理】一、字音桓齮(yǐ) 仆射(yè)大酺(pú)羌瘣(huì)井陉(xíng)王贲(bēn)雨(yù)雪眇眇(miǎo) 谥(shì)朕(zhèn)辟(bì)禁黥(qíng)钟鐻(jù)二、通假字1.彗星见.东方(“见”通“现”,出现)2.寡人以眇眇..之身(“眇眇”通“渺渺”,渺小)3.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填”通“镇”,镇压,安定)4.卒.有田常,六卿之臣(“卒”通“猝”,突然) 5.异取.以为高(“取”通“趣”,趋向)6.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臧”通“藏”) 7.闭中羡.(“羡”通“埏”,墓道)8.虽万世世不轶.毁(“轶”通“迭”)三、一词多义初初.令男子书年(开始)初.大人以臣无赖(当初)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当初)将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将军)使王贲将.(做将军)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率领)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将要)兵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军队)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战争)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兵器)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军队) 兵.连祸结(战争) 军东与燕和兵,军.上谷(驻扎)破荆军.(军队)晋军.汜南(驻扎)面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当面)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脸)吕马童面.之,指王翳曰(背向)发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派遣)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卒发.(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发.沛中小儿得百二十人(征发) 使韩非使.秦(出使)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派遣)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指使)人皆得以隶使.之(驱使)下王翦将上地,下.井陉(攻占)始皇下.其议(下交)率群下.以造谤(在下位的人) 四、古今异义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跟“中央”相对;地点2.他时秦地不过..千里古义:不超过今义:表示轻微转折3.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5.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古义:到了今义:另起一事五、词类活用1.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名词作动词,坑杀)2.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名词作状语,向东)3.降.越君,置会稽郡(使动用法,使……投降)4.一.法度衡石丈尺(数词作动词,统一)5.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名词作动词,上前)6.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意动用法,认为……是好的) 7.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使动用法,使……满)8.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9.树.草木以象山(名词作动词,栽树)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
《史记秦始皇本纪》课件

秦始皇推行法治,为现代社会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借鉴,强调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
基础设施建设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驰道等基础设施,为现代社会的城市规划和 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现代历史的贡献
提供研究素材
《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 记录了秦朝的历史,为现 代历史学者提供了宝贵的 研究资料。
CATALOGUE
《史记》的作者和历史地位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01
02
03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龙 门,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 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继承先秦以来历 史编纂的基础上,开创了 纪传体的编纂方法,奠定 了中国史学的基石。
作品评价
其作品文笔优美,思想深 邃,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 者的广泛赞誉。
推动历史学发展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编 纂和流传,推动了历史学 的发展,为后来的历史研 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塑造民族认同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编 纂和流传,对于塑造中华 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起 到了重要作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现代文化的贡献
1 2
传承中华文化
《史记秦始皇本纪》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流传和传播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 义。
《史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历史地位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合称“前四史”,被誉为中国史书 的典范。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 文学巨著,其文笔优美,刻画生动,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详实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 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为后人研究这 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史記》新本續校之《秦始皇本紀》

《史記》新本續校之《秦始皇本紀》【一】《史記·秦始皇本紀》原文: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爲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
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數以六爲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爲步,乘六馬。
更名河曰德水,以爲水德之始。
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
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1]以上句讀,俱照錄今中華書局新點校本,然而如此句讀,存在很大問題,並且其中還有重要的文字譌誤,有待勘正。
〖今案〗閱讀這段內容,首先需要從總體上把握其文義。
按照我理解,依據文義,可以把這段內容劃分爲如下幾個段落,並改施標點如下:(1)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爲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
(2)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爲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爲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
(3)以爲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
(4)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下面我就逐一分析這五個段落的語義。
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南宋建安黃善夫書坊刻三家注本《史記》第(1)段,秦始皇推論五德循環的規律,以爲大秦帝國建立之前的那個姬周王朝是火德,大秦帝國的建立,意味着取代了周人的德運——火德。
所遵循的規律,是依從周之火德所不能勝過的那個德運;或者倒過來說,是勝過火德的那個德運。
不言而喻,這個德運,就是水德。
第(2)段,上承第(1)段的內容,講述秦始皇以爲大秦帝國的建立,即開啓了水德之運。
爲匹配這種水德之運,秦始皇對一系列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項做出了更改,或者說做出了新的規定——即“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爲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爲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
這段話中我用分號區隔開的逐項事宜,顯然是並列的關係,都是秦始皇所改的新規。
中華書局新點校本在這幾處用的是句號,竊以爲還是改作分號,能夠更好地體現太史公的本意。
史记秦始皇本纪ppt课件共24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李斯及其峄山刻辞
►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何也?
►
――汉·贾谊《过秦论》
竹帛烟消帝业墟,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史记秦始皇本纪ppt课件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①,有席卷天下②,包举宇内③,囊括四海人意④,并吞八荒之心⑤。
当是时,高君佐之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⑧。
①窥:窥伺,窥探。
周室:周王室,这里指周王朝政权。
②席卷:像用席子卷东西一样卷走。
③包举:像用包裹包东西一样拿走。
④囊括:像用口袋装东西一样装走。
⑤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
⑥商君:即商鞅。
⑦连衡:即“连横”。
斗诸侯:使诸侯争斗,即挑起诸侯之间的战争。
⑧拱手而取:一拱手就取得了。
形容毫不费力。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①因遗册②,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③,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⑤,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⑥。
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言,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⑦,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⑧。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⑨。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⑩,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11)。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12),国家无事。
①蒙:承受,继承。
②册:同“策”,策略。
③膏腴:肥沃。
④弱秦:使秦弱,即削弱秦国。
《史记》白话文秦始皇本纪

《史记》白话文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
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
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
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
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这时候,秦国的疆域已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汉中,跨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yǐng,影)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太原和上党郡;往东到荥陽,灭掉西周、东周两国,设置了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封号是文信侯。
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秦王年纪小,刚刚登上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
晋陽发生叛乱,始皇元年(前246),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
二年(前245),麃公率兵攻打卷(quān,圈)邑,杀了三万人。
三年(前244)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
王齮死了。
将军蒙骜攻打魏国?(chàng,畅)、有诡。
这年发生严重饥荒。
四年(前243),攻取了?邑、有诡。
三月,停止进军。
秦国人质从赵国返国,赵国太子也从秦国回赵。
十月庚寅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天蔽日。
全国瘟疫流行。
老百姓献上一千石粮食,授给爵位一级。
五年(前242),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陽城,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
开始设置东郡。
这年冬天打雷了。
六年(前241),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
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
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
七年(前240),彗星先在东方出现,又在北方出现,五月,又在西方出现。
将军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了,秦军回师进攻汲县。
彗星又在西方连续出现了十六天。
夏太后去世。
八年(前239),秦王弟长安君成?(jiāo,骄)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在屯留造反了,结果他手下的军官都被杀死,那里的百姓被迁往临洮(táo,逃)。
秦王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屈服,顺从)其辜(罪),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颂扬,扬名)成功(成就的功业),传后世。
其(表祈使)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古代学官名)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冒死,冒犯死罪)上尊号,王为‘泰皇’。
”王曰:“去‘泰’,著(显出)‘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译文】秦国刚刚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说:“六国国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
现在不改换名号,就不能颂扬建立的功业,流传后世。
希望议论一下帝王的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我们谨慎地和博士讨论,都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
’我们冒着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
”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叫作‘皇帝’。
”维(语气词)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抚巡)东土,至于琅邪。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敬),与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市发(征召,征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始皇为(因为)微行(古代尊者隐其身份易服外出)咸阳,与武士四人俱(一起,一同),夜(名状,在夜里)出逢盗(于)兰池,见(表被动)窘(使处于困境之中)。
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搜索,寻求)二十日。
【译文】秦王兼并了全国,确定了皇帝这一称号,于是抚巡东部地区,到达琅邪。
齐人徐市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叫作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
希望斋戒沐浴,和童男童女寻求三座仙山。
于是派遣徐市挑选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海上寻找仙人。
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随从。
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困逼。
武士杀死了盗贼,在关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
始皇以为(认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建造)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