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实验探究》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课件

轮耕套种
3、生物措施。提高 植被覆盖率 是治理水土流失 的根本措施之一。 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退 耕 还 林 还 草 ,恢 复 地表植被 。 有条件的地区大力 种草植树 ,实行 乔、灌、草结 合,增加 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 ,提高土壤的 抗侵蚀能力 防止 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 。
穿过黄土高原北 部的三北防护林 是世界最大的生 态工程,被称为 “中国的绿色长 城”。
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积极参与 与价值观
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黄土广布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一.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 1.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2.范围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太 长城 行 山
日 月 山 秦 岭
黄土高原的概况
位置 范围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 和海河上游地区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1、特殊的地理位置 ---过渡性 2、土质:黄土结构松散 ,土质疏松
3、气候:降雨集中,多暴雨 4、植被覆盖率低 5、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人为原因
陡坡毁 林开垦
人类 活动 影响
修路 采矿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1土质:黄土结构松散 ,土质疏松 ; 2 气候:降雨集中,多暴雨 3 特殊的地理位置 4 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人为原因 人口的迅速增长;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例如:露天开矿,轮 荒制度,工程建设等)对植被 的破坏
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降水:地处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形:丘陵面积广阔. 人为原因---由于山多地少,林多地少,人多地少.造成
人为破坏植被的情况严重.
四.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根本原则 (二)具体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详细实验研究》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文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详细实验研究》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文档)一、引言本实验研究旨在探究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详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进一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水土流失的实验方法和技术;3.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实验准备:- 准备黄土样本和水土流失模拟装置;-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步骤:- 步骤1:收集黄土样本,并进行初步筛选和清洗;- 步骤2:根据实验设计将黄土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步骤3:设置水土流失模拟装置,模拟自然降雨条件;- 步骤4: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水土流失观测和数据记录;- 步骤5:分析实验数据,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土流失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实验组的黄土水土流失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水土流失速率较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2. 结果讨论:-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土壤结构疏松、植被覆盖不足等;- 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黄土高原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加强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持等。
六、实验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实验研究对于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科学依据。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七、教学反思本实验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实验安全的指导,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八、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 2010, 30(2): 223-229.2. 王五, 赵六. 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9): 1835-184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探究》微课设计

微课评优tougao4@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做铺垫。
第三,新知讲解,分析问题。
其一,土质原因。
通过播放《风成说》视频片段,黄土由岩石风化后形成的颗粒物堆积而成,让学生理解黄土土质疏松、多孔、易溶于水的特点。
其二,植被原因。
通过卡通人物样貌的转化及黄土高原古今地表景观的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让学生深入理解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而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的黄土高原加剧了水土流失。
其三,人类不合理活动。
通过展示人类乱砍滥伐视频和破坏环境的图片,阐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
第四,总结升华,情感提升。
播放黄土高原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视频片段,以唤醒人们良知,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的观念,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微课制作过程1.准备素材在开始制作微课之前,先根据分镜脚本选择素材。
首先,利用互联网下载有关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水土流失和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然后,利用“快剪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初步整理。
对于画风不统一、像素模糊、自带logo等问题的视频,通过裁剪、合成、抠图、加滤镜的方式获得想要的素材资料。
2.录制解说词为了保证录音质量,选用电容式麦克风。
利用“录音精灵”软件将台词内容转换成音频资料。
在录音时,语气要亲切自然,带有真情实感;音调要富于变化,高低强弱;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重难点内容讲解时,语速应放缓,留有停顿,以便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3.制作动画在Premiere软件中插入卡通形象,把卡通形象的动作设计成一个剪辑元件,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完成后反复使用、修改,还可以做画中画。
例如,卡通人物小黄在地球上流淌的场景,是镜头与卡通人物的跟拍关系。
通过“时间轴”工具栏,将同一个剪辑元件小黄放置在不同场景下,对此元件进行动画编排。
4.选取背景音乐在讲解黄土土质特点时,运用节奏缓慢的音乐,引发学生思考。
在黄土高原今昔对比中,分别插入轻盈欢快和沉郁悲伤的背景音乐,形成强烈反差。
八年级下册 8.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探究 课件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 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黄土土质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降水强度
水
人口过多 过垦过牧
土
乱砍乱伐
流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地表植被
失
修路
采矿
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
地形坡度
观看视频,了解黄土高原的治理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组的角色特点,试提出治理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的可行措施:
2. 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降水强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 降水强度大,冲涮作
用明显,水土流失严重。
延安属于什么气候类 型?降水具有什么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 集中于7、8、9月,夏季 多暴雨。
3. 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实验结论:植被条件越好,水土流失越__轻__微__。 植被条件越差,水土流失现象越_严___重__。 植被有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作用。
第一组:当地政府 第二组:环保部门 第三组:工程部门 第四组:当地居民
活动时间:3分钟。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政 府:控制人口增加,鼓励生态移民。
环保部门:退耕还林还草、矿区土地复垦、建设防护林。
工程部门:平整土地;坡耕地改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居 民:建设林粮间作的农业生态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 用水。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将 坡耕地 坡
耕
地
改
造
坡
为
面
梯
水
田
流
坡耕地
水平梯田
水平梯田改变了
坡面的水流路线、降
低水流速度;既加强
了水分下渗,又促进
坡
(完整)学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件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 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
黄土土质 地表植被 降水强度 地形坡度
水 土 流 失
为什么——探原因
新闻资料——水土流失原因之人文原因
●材料一黄黄:土土7高高0原岁原的牧的公羊老路人人李开福告诉记者,50年前,金竹 至荷花走廊也曾森林茂密,环境宜人。大炼钢铁和文 化大革命后,一座座山被理了光头,成了水土流失的 重灾区。形成了10万多亩的荒山秃岭,表土尽失。
推断现状 黄土高原土质 疏松 ,多 孔隙 ,许多物
质 易溶于水 。
实验二:水土流失原因之地表植被
实验器材 1.黄土块2份,一份覆
盖植被,一份没有。 2.托盘1只, 洒水器1个。
实验现象 用洒水器在黄土块顶部慢慢洒水,观察
无植被覆盖 的黄土块水土流失严重。
实验结论 植被覆盖 率越低,水土流失越 严重 。 推断现状 黄土高原地表 光秃裸露 ,缺乏 植被 保护。
老百姓眼中的水土流失
为什么——探原因
实验一:水土流失原因之黄土土质
实验器材 1.粘土块、沙土块
2.烧杯4只
实验现象 1.用手捏一捏粘土块和沙土块,发现 沙土 更
容易碎,说明其土质疏松。 2.在两个放有粘土块和沙土块的烧杯中倒入 半杯水,观察,发现 沙土 更易溶于水。
实验结论 黄土土质越 疏松 ,越易溶于水。
黄土土质
乱砍乱伐
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
的损失。
地表裸露地,表缺乏裸植露被保,护缺乏植被保护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
,而且多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本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材用四个框题阐述了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
本节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源自“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框题。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模拟降水装置、模拟地表装置和收集水沙装置。
实验装置的制作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简单易得,可推广性强。
实验装置的设计科学、操作简洁,可以准确控制实验条件,严谨实验结果。
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和土层厚度都是可控的。
在研究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小配件,例如塑料泡沫制作的大坝,拓展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实验——打坝淤地。
让学生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既为后面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研究打下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实验原理包括植被、土质、降雨和地面坡度等因素。
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保持水土能力越强。
土质越疏松,土壤颗粒间空隙越大,渗水性越强,更易被侵蚀。
造成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
暴雨的降水量多、对地面冲击力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强。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速度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实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能直接体验到水土流失,感受到植被、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逐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自主做出合理解释,得出实验结论,并利用实验结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需要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探究植被、土质、降水强度、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老师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影像资料,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实验探究来初步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实验条件的“同”与“不同”,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猜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资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资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一、实验背景及意义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泥沙淤积等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开展水土流失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实验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掌握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
2. 探讨不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 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准备- 收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
-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指标和方法。
-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测速仪、流量计、土壤样品等。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进行采样。
- 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植被覆盖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
- 利用人工降雨实验,模拟不同降雨强度和时长条件下水土流失的情况。
- 采用侵蚀模型法,计算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
3. 实验数据分析-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
-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
- 提出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
-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土壤侵蚀量呈现差异,说明水土流失程度可随风化作用的增强而加剧。
- 人工降雨实验表明,降雨强度和时长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
2. 实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机制。
- 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水土流失程度的差异,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策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PPT课件

…………
植退退 树耕牧 种还还 草林草
.
36
植树种草
沙棘是黄土高
原综合治理的 突破口
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
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
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
土保持。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
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
改造自然
农业技术措施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控制人口 改造人类
.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41 .
.
42
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B) A上游 B中上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D)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米
3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D)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 随时播种,四季 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三北防护林
.
38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阅读教材, 观察右图, 思考并讨论:
• 什么叫小流 域?
• 在小流域的 各个部分应 分别采用什 么治理措施?
.
39
小流域综合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适用 效果 地段
固沟工程 建淤地坝 、小水库 沟谷 拦泥蓄水防
营造 防护林
地段 止其继续扩 展
1、拦蓄泥沙,防止 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坝地玉米 2、坝上泥沙淤积成
“坝地”,土层深厚, 土质良好。
.
34
农业技术措施:开展
、
栽培种植、 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
等农耕农业
和
、发展地膜及 喷灌 和
滴灌 技术、科学施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