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共39页文档
高中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汇总

高中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的汇总实词(120个)1. 爱:名词,恩惠;动词,喜爱、吝惜;通“薆”,隐蔽、躲藏。
2. 安:形容词,安全、安定;动词,安抚、安慰;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 被:名词,被子;动词,覆盖、遭受;介词,表示被动。
4. 倍:原义同“背”,加倍是后起义。
5. 本:指事字,指草木的根;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推究本源、考查。
6. 鄙: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形容词,鄙陋、庸俗;看不起、轻视;谦称自己。
7. 工:擅长。
8. 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
9. 劝:勉励、奖励;劝告。
10. 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11. 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12. 训:教导、教诲;规范、准则;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13. 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
14. 修:研究、学习;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整治、治理;修建。
15. 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16. 务:致力、从事;事务、事情。
17. 攻:深入钻研。
18. 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游玩、游览;旅行。
19. 售:考试得中;实现;施展(奸计);卖出去。
20. 笃:忠厚;坚定;深、甚;(病)重。
21. 敬:严肃、慎重;尊敬、尊重。
22. 忠:(做事)尽心竭力;忠于君主。
23. 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宽恕、原谅。
24. 谅:诚信;相信;原谅。
25. 勤:劳、辛苦;努力、尽力。
26. 质:本质纯真朴实;质地。
27. 文:华美、有文采。
28. 忍:狠心;残忍;忍心;忍耐、忍受。
29. 疾:厌恶、憎恨;妒忌;病、痛苦;缺点、毛病。
30. 恨:遗憾、不满意。
31. 幸:希望;宠幸、宠爱;特指皇帝到一处;侥幸;幸亏。
32. 矜:怜悯、同情;注重、慎重;庄重;骄傲;夸耀。
33. 伐:夸耀。
34. 施:夸耀、表白。
35. 耻:耻辱;羞愧、羞耻心;以……为耻。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4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4)2015-01-05一起学语文91、相①观察,鉴别;②容貌;③扶助盲人的人;④辅助,帮助;⑤宰相、丞相、相国;⑥xiāng,互相;⑦xiāng,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你”、“我”、“他”等。
⑴伯乐相()马⑵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⑷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⑹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⑺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孔雀东南飞》)⑻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⑼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⑽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⑾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孔雀东南飞》)⑿成语“形影相()吊”“拔刀相()助”“弹冠相()庆”“反唇相()讥”“刮目相()看”“冷眼相()看”“教学相()长”⑴观察,鉴别;⑵扶助盲人的人;⑶互相;⑷宰相、丞相;⑸互相;⑹辅助,帮助;⑺容貌;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⑼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⑽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⑾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⑿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互相。
92、谢①谢罪,道歉;②辞别,告别;③感谢;④告诉,告诫;⑤谢绝,拒绝;⑥推辞。
⑴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⑵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⑶乃令张良留谢()。
(《鸿门宴》)⑷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⑸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⑹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⑺成语“敬谢()不敏”“杜门谢()客”⑴谢罪,道歉;⑵感谢;⑶谢罪并告辞;⑷辞别,告别;⑸谢绝;⑹告诉,告诫;⑺推辞/谢绝。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学生用)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学生用)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要求: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断词义。
☆一、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译文: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译文: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二、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 1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文:这样之后才能睡一夜安稳觉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文: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7衣食所安(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三、被1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2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文言实词】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1)

【文言实词】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1)【文言实词】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1)101、要①yāo,通“邀”,邀请;②yāo,相约,约定;③概括,总括;④简要;⑤yāo,要挟,威胁。
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⑵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⑶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⑷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谨再拜。
(《报任安书》)⑸成语“要()言不烦”⑴通“邀”,邀请;⑵通“邀”,邀请;⑶相约,约定;⑷概括,总括;⑸简要。
102、宜①适合,适宜;②应该,应当;③事情,事务。
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⑵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⑷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⑸成语“因地制宜()”“权宜()之计”“事不宜()迟”“面授机宜()”⑴适宜;⑵应该,应当;⑶应该,应当;⑷适合,适宜;⑸适宜(的办法)/适宜/应该/事情,事务。
103、遗①遗失,丢失;②遗失、遗漏的东西;③遗漏,忽略;④遗留;⑤抛弃;⑥wèi,送给,给予,赠送。
⑴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⑵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⑶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⑷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⑸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⑹既至匈奴,厚币遗()单于。
(《苏武传》)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⑻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⑼成语“不遗()余力”“养痈遗()患”“遗()恨千古”“路不拾遗()”“遗()弃”⑴遗留;⑵遗失,丢失;⑶遗漏,忽略;⑷送给,给予,赠送;⑸抛弃;⑹送给,给予,赠送;⑺送给,给予;⑻送给;⑼遗留/遗留/遗留/遗失的东西/抛弃。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120个实词练习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3. 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D. 荆轲被八创(表被动)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5. 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 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B.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动词,指责,嘲骂,羞辱)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窘)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 与“惑而不从师”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C.傲不可长,欲不可从 D.弟走从军阿姨死14. “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驼闻之曰:名我固当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因度此曲,以纾客怀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D.觉今是而昨非19. “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计不知所出耳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C.过故人庄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人之患在好人为师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C.所守或匪亲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C.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狐假虎威 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34. 对“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②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隔)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尔)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间)⑥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⑦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隔)A. ①②③⑥B. ②③⑥⑦C. ①⑤⑥⑦D. ①②⑥⑦A.君既若见录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D. 见笑大方慈父见背36. 对“解”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B.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消释)C.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打开)D.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押送)37. 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C.金就利则利. D.轲自知事不就38.“举”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孙叔敖举于海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杀人如不能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D.戍卒叫,函谷举莫令事不举39. 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抢呼欲绝 D.绝云气,负青天40. 对“堪”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B.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愿意)C. 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D. 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忍受、经受)41. 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然操遂能克绍C.克己复礼为仁 D.彼竭我盈,故克之42. 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佛印绝类弥勒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D.举类迩而见义远43. “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 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百花高楼更可怜44. 与“舸舰弥津”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45.与“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 B.此二人乃莫逆之交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祭勿忘告乃翁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D.内立法度,务耕织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当斩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C.期年之后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D.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51. 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B.王好战,请以战喻C.乃置酒请之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52. 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53. 与“连峰去天不盈尺”中的“去”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欲呼张良与俱去 B.西蜀之去南海,远也。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名词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 • 计篇》) 故兵无常势。(《孙子 • 虚实》) ④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谋攻》)
2021/1/25
成语助记
2021/1/25
造字本义:用心疼惜呵护, 并喃喃倾诉柔情。
2021/1/25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②喜爱,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2021/1/25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安稳 谢庄遂安。(《冯婉贞》)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 臾》)
2021/1/25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 战》)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2021/1/25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021/1/25
成语助记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doc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一)(熟读词义后翻译句子)1、爱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③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珍惜)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⑥古之遗爱也(恩惠)⑦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⑧吴广素爱人(爱护、体贴)2、安①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②何故臵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③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④则宜抚之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⑤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臵、安放)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什么)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⑧既来之,则安之(使……安)⑨审容膝之易安(安身)⑩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抚慰)○11敬亭亦无所不安。
(安心;习惯)○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13沛公安在?(哪里、什么地方)3、被①世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③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挂在身上)④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⑤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⑥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⑦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⑧去乱而被之以治(施加、施及)4、倍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②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③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④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①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②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③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④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⑤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⑥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⑦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⑧本未倒臵(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⑨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③鄙人。
高考语文120个必备文言实词

(《诗经·静女》)
_通__“____”__,____ _隐__蔽__,__躲__藏__
菊,众人爱 (爱慕)其高 洁,称之。约 其茶亭见之,
(7)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_可__爱___
其竟爱(隐藏) 而不见。
[实战高考]
(8)(2019·全国卷Ⅰ)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爱: 宠爱
(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
身被(遭受)十余
泽畔
通__“__披__”_,__披__散__ 创,尤不为苦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实战高考]
(6)(2018·全国卷Ⅰ)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 被:表被动
(7)(2017·全国卷Ⅱ)光武破寻、邑,憙被.创
被:遭受
(8)(2015·全国卷Ⅱ)炀帝嗣位,被.追入朝
(7)(2019·江苏高考)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
朝:朝代
(8)(2017·山东高考)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朝:朝廷
(9)(2016·全国卷Ⅰ)帝临哭,辍朝.三日
朝:朝拜,朝见
(10)(2016·山东高考)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朝:朝拜,朝见
[第二组]
11.曾 成语助记: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9)(2019·全国卷Ⅰ)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 爱: 宠爱
(10)(2017·山东高考)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
爱: 爱护
(11)(2016·天津高考)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爱: 爱护
(12)(2016·山东高考)诚于爱.民,果于行善
爱: 爱护
2.安 成语助记: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