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卷高考作文__材料作文:沙子与珍珠评析
2013辽宁高考满分作文

2013辽宁高考满分作文【真题回顾】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
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是一粒沙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不一定是珍珠。
——题记我命不好,投胎时误作了一粒沙,不过佛祖答应我六世轮回时,可连作两次珍珠,倒也划算。
现在我要做的,便是将我这“沙生”快快熬过去。
有一天我正与众沙友晒太阳,当然我是不屑于同这些命中注定为沙的朋友们交谈的,我正迷迷糊糊犯困,忽然听见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我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可为什么得不到承认与尊重?”是一个沮丧的男人的声音。
我刚想回答说:“因为你太平庸啊。
”话还没出口,就被一颗珍珠砸中,疼死啦!我连忙召集周围的沙友上前,将嫌疑人捉拿!“你能找到这颗珍珠吗?”是一个老者的声音。
“当然。
”年轻男人不假思索地说。
“啪!”又是谁打了我!好在这次不是珍珠,是沙友。
他们正好将刚才被“捉”的珍珠盖住。
“你能找到这些沙子吗?”“不能,当然不能。
”年轻男子继而恍然大悟,“谢谢您的指点!”我可就气着啦!这老头子什么意思?不就是不承认我们沙子的价值嘛。
我倒想问问他,在一堆珍珠里扔一颗珍珠,不和沙子里扔一粒沙子一样吗?都找不到。
在一堆珍珠里扔一粒沙子,不也一样轻易就能找到吗?没过几天,城里的路就修到了我们这里,掘土机轰隆隆地响,工人们哈哈地笑:“这一堆堆沙子金灿灿的,真是太美啦!这沙子踩在脚底下真舒服!”他们说,“用这种细沙去搅混凝土是最合适的!”我听了这话,连忙跳进了工人的铁锨,被一同带来的除了沙友,还有那颗珍珠。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及解析5篇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及解析5篇第一篇: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及解析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解析2013年新课标I全国卷(山西、河南、陕西、河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新课标II全国卷(适用省: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自-2013高考优秀作文-辽宁

2013辽宁高考满分作文欣赏:我是一粒沙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不一定是珍珠。
——题记我命不好,投胎时误作了一粒沙,不过佛祖答应我六世轮回时,可连作两次珍珠,倒也划算。
现在我要做的,便是将我这“沙生”快快熬过去。
有一天我正与众沙友晒太阳,当然我是不屑于同这些命中注定为沙的朋友们交谈的,我正迷迷糊糊犯困,忽然听见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增分理由:排比句式娓娓道来“我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可为什么得不到承认与尊重?”是一个沮丧的男人的声音。
我刚想回答说:“因为你太平庸啊。
”话还没出口,就被一颗珍珠砸中,疼死啦!我连忙召集周围的沙友上前,将嫌疑人捉拿!“你能找到这颗珍珠吗?”是一个老者的声音。
“当然。
”年轻男人不假思索地说。
“啪!”又是谁打了我!好在这次不是珍珠,是沙友。
他们正好将刚才被“捉”的珍珠盖住。
“你能找到这些沙子吗?”“不能,当然不能。
”年轻男子继而恍然大悟,“谢谢您的指点!”我可就气着啦!这老头子什么意思?不就是不承认我们沙子的价值嘛。
我倒想问问他,在一堆珍珠里扔一颗珍珠,不和沙子里扔一粒沙子一样吗?都找不到。
在一堆珍珠里扔一粒沙子,不也一样轻易就能找到吗?没过几天,城里的路就修到了我们这里,掘土机轰隆隆地响,工人们哈哈地笑:“这一堆堆沙子金灿灿的,真是太美啦!这沙子踩在脚底下真舒服!”他们说,“用这种细沙去搅混凝土是最合适的!”我听了这话,连忙跳进了工人的铁锨,被一同带来的除了沙友,还有那颗珍珠。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工人爽朗的笑声,现在我已经不只是沙子了,我和其他沙子在一起,成了一条宽广的水泥路。
老年人拄着拐杖说:“这路好啊,下雨天不再泥泞,晴天不硌脚。
”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甚至能感受到在我身上一蹦一跳的孩子的欢乐。
身旁的珍珠不停地流泪,总是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心情不太坏时,他也会和我讲讲他做珍珠时的幸福。
鲜明的对比反而让我觉得自己误投的“沙生”是幸福的。
夜里,大地归于寂静,耳边是不断的蛙鼓,夏夜的清风化为千手,推移月亮,梦中,佛祖微笑着跟我说:“明日,你将可重新做回珍珠,万众瞩目。
辽宁作文

2013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一、原题回放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海滩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为什么我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
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
老人说:“一个人,只有成为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可是,难道只有成为珍珠,一粒沙子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吗?”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思路导引】立意大致围绕“平凡与杰出”的关系就不算跑题。
材料中有两个关键句:一是“一个人,只有成为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二是“可是,难道只有成为珍珠,一粒沙子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吗?”材料的最大“亮点”其实正在这最后一句话上——这个强有力的反问提供了非常好的立意角度:一粒沙子,即使成不了珍珠,也自有其不容抹煞的价值。
首先,沙子自有沙子的价值,哪段路,哪栋楼,哪条河床……少的了沙子的默默奉献与承担? 更何况,哪粒珍珠当初不都曾是沙子? 沙子而又成为珍珠,需要“蚌病成珠”,需要极好的机遇,亦需要太多的孕育和磨砺;能成为珍珠当然美好,然而能成为珍珠的沙粒毕竟少数。
太多的沙子没有成为珍珠的幸运,但难道它们就毫无价值么? 沙如此,人亦然啊。
人,当然要胸怀大志,追逐梦想——成名成家,出类拔萃,闪光耀眼,令人尊重、羡慕、敬佩;但如果没有机会,能成为铺路之料,建楼之物,也不错。
无论做什么,人人生而平等。
只有职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要过分追逐、羡慕、“敬仰”名人,他们也曾是普通人。
好材料有: 1.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
”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
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 2. 泥土——鲁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1]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人的教育,除了要发挥他本人天赋的才能,还应努力发展他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感,以替代我们目前这个社会中对权力和名利的过度赞扬。
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辽宁卷)

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辽宁卷)作者:林逾静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4年第01期发现被遗忘的“沙”一考生一位年轻人因得不到尊重和认可而向一位老者求助,老者启发他“成为珍珠那样优秀的人”,年轻人却陷入深思:难道只有珍珠,才值得人们尊重和认可吗?没错,沙子中的珍珠的确光彩夺目。
然而,即使是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同样会泛出金子般的光芒。
难道没有人发现那被遗忘的沙,也同样散发着微光?珍珠与沙子如此,人,亦如此。
其实,在生活中被遗忘的“沙”随处可见:少有人注意到那些地位高、权位重的人身边出谋划策的“军师”,那些投入蓝天怀抱的航天员身后默默挥汗的、不知名的协助者,那些光鲜的明星背后被鲜花、赞扬所遗忘了的幕后工作者……人们注意到的往往是珍珠的夺目,闪光灯下的鲜花和掌声,而忽略了那些被遗忘的“沙”、被遗忘了的不眠夜、被遗忘了的汗水。
那么,是什么使我们忽视了沙,只钟情于珍珠呢?根本原因:名利使然。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被那些名、权、利迷乱了双眼,在羡慕和向往的同时,不断地对其加以肯定和承认,无意中忽略了平凡的人,并不自觉地对其产生了轻视、否定的态度。
人人皆如此,也就形成了珍珠不断被肯定,而沙渐渐被遗忘的现象。
间接原因:虚荣心作祟和从众心理泛滥。
虚荣心作祟——有一种人,他们渴望进入“珍珠”的世界,希望占到一寸的光亮,从而满足他们日益膨胀的虚荣心。
他们一味地阿谀奉承,而不屑欣赏“沙”的微光,这就造成了“珍珠”和“沙”之间矛盾的加剧。
从众心理泛滥——同其他人不同,有一种人发现了沙粒的微光,并也曾为之一振,然而他们没有勇气脱离众人,表达出自己的尊重和承认。
于是,他们只好违心地夸赞珍珠的美丽,而忽略了沙子的微光。
长此以往,沙的光芒渐渐被遗忘……“沙”的被遗忘,不论是名利使然,还是虚荣心、从众心理所致,总之,现在社会上重优忽劣的弃“沙”现象已形成恶性循环。
珍珠般夺目的人过分自负,看不到自己的弊端,只专注于自己的长处,停滞不前;沙般被遗忘的人,在不断地不被尊重和承认中,自信心逐渐崩塌,直至最后放弃了自己的微光,放弃了去寻找属于让自己发光的舞台,而甘于做一粒被遗忘了的沙,最终失去自己的光芒,成为在某个尘封的角落里被遗忘的沙粒中的一分子。
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精选)

2013辽宁高考语文作文《珍珠与沙》辽中二高中二年一班冯庆甦整理作文材料(据学生回忆整理):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
老人拿起一粒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
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
老者说,成为珍珠别人就不会忽视。
年轻人觉得有道理。
“不过,沙子变成珍珠才能被承认和尊重?”年轻人产生了疑问。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作,要求题目自拟,作文不能脱离材料,不能套用或者抄袭。
字数800字以上。
立意可从多方面:本人认为,这则材料的开放性在于从珍珠或从沙子的角度立意均可。
今年的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出类拔萃,努力使自己出众。
2、超越常人,凸显自己的价值。
3、平凡如沙,亦能伟大。
4、平常心态,安做平凡人,平凡也精彩。
5、既做珍珠也做沙子,两方面综合辨证谈。
围绕资料这几个方面,引申联想派生出其他的立意也未尝不可。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辽宁历年高考作文题●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改写“陈依玲的故事”●1980年材料作文《画蛋》读后感●1981年材料作文《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1982年命题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根据一幅题为“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写一篇议论文●1984年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的议论文●1985年材料作文“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1986年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87年 1.写一篇简讯,报道育民小学举办游泳训练班取得的成绩;2.写篇短文,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1988年习惯●1989年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1990年材料作文(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1991年 1.以圆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2.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1992年 1.根据众人对待垃圾的不同行为,写一篇记叙文;2.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写一篇议论文●1994年尝试●1996年议论文一篇(素材为《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1997年材料作文(素材为社会调查分析,助人为乐还是悄悄走开)●1999年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1年话题:诚信●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2003年就“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作文(题目自拟)●2004年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分析

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分析【篇一:2013辽宁高考作文简析】材料: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
老人拿起一粒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
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
老者说,成为珍珠别人就不会忽视。
年轻人觉得有道理。
“不过,沙子变成珍珠才能被承认和尊重?”年轻人产生了疑问。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作,要求题目自拟,作文不能脱离材料,不能套用或者抄袭。
字数800字以上。
优秀例文开头及结尾:1、残酷法则人生而平等,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再次佐证了这一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基本人权。
然而人生来就有的平等权却在某些地方失去了普遍的效力,比如认可。
变成珍珠才会被人看见,被人认可,这是残酷的法则,也是最温柔的法则。
2、是金子,才会发光如果说茫茫沙滩如芸芸人海,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大概都只是一粒沙。
随风而逝也好,随波逐流也罢,斗不过平平二字。
然而这个世界上,终究有人是与众不同的,终究有人,有权利去接受他人敬仰的目光。
只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砥砺成为一颗耀眼的珍珠。
事实上,我们不如放平心态,做好自己。
每个人都期待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认同,但我们也要知道,这认同并不能够凭空而来。
我们或许没有过人的天资,但只要在自己的目标下,做好每一件事,就能够在茫茫的人海中,成为那个熠熠生辉的焦点。
后记:? 沙入沙中,泯然众矣,如何让人发现你的存在?沙于蚌中磨励,方才成为珍珠,沙中无数沙,当你感慨怀才不遇的时候,你是那颗磨励而出引人瞩目的珍珠吗?另一方面,在目不识珠的人眼中,沙砾与珍珠无异,只有善于发现和捕捉、经得起磨砺,选得对道路的人,才能成为人海中的那颗珍珠!材料: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
老人拿起一粒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
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
老者说,成为珍珠别人就不会忽视。
2013年辽宁省高考作文

2013年辽宁省高考作文“沙子和珍珠”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
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可选立意1、出类拔萃,努力使自己出众。
2、超越常人,凸显自己的价值。
3、平凡如沙,亦能伟大。
4、平常心态,安做平凡人,平凡也精彩。
5、既做珍珠也做沙子,两方面综合辨证。
三、优秀语段●让自己发光,像组织百万法军纵横驰骋于欧罗巴大陆之时的拿破仑那样,即使身高只有一米六二;像用绝妙的才思谱出雄浑激昂的《第九交响曲》的贝多芬那样,尽管双耳已经失聪;像以孜孜不倦的钻石分离出毒霉素使人类远离病痛的弗莱明那样,虽然只是个农民。
让自己发光,现实总不完美,但请勿因平庸而放弃发光的机会。
——潘梦佳《让自己发光》●时代中那座古老的桥上挤满了人,他们笑着,闹着,看着好戏。
韩信是他们眼中的好戏,话中的笑柄。
他弯下了腰,他低下了头,他慢慢移动身躯,开始了别人眼中的“好戏”。
可是,这个人,他的眼神从未低下,在众人的目光中显出一丝不可思议的平静。
韩信的目光成为了沙中珍珠,既是珍珠,又怎能在沙子中停留?于是他的眼神被统治者拾起,装裱在历史的相框中,被后世赞扬。
当一个人有更高的山峰想要攀登时,他就不会在乎脚下的泥沼。
流年岁月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沙中珍珠才会被人们熟知,就如桥上的看客,他们只是看客,在岁月的洗礼下终究化为泥沙,而只有这颗与众不同的珍珠才会在流年中得到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辽宁卷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沙子与珍珠评析【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
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分析】故事的场景放到了海边,出场人物是年轻人和老者,故事的起因是年轻人因得不到承认与尊重而闷闷不乐,故事的经过是老者用丢沙和掷珍珠的方式开导年轻人,故事的结局是年轻人的深思与疑问。
故事依然精彩,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依然丰富而深刻。
增分理由:感情细腻娓娓道来小故事大哲理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透过故事看本质。
其核心精神也是一贯的,充满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审题立意决定作文分数,对于故事性的材料题必须把握准故事的寓意。
如果停留在对故事表象的感性认识之上,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缺乏深邃的思想认识,难有表现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读:一、联系社会大背景猜摸命题人的意图命题人的意图可从故事材料中猜摸得出来,命题者塑造了一个年轻人的形象,他做人做事都尽心尽力,但得不到别人或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为此他闷闷不乐。
这类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个年轻人的苦恼有没有代表性?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生活中,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听到有些年轻人热衷于炫富、拼爹、选秀、炒作吗?有些年轻人为了出名不是什么事都做得出吗?再从正面来想一想,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科技奖获得者等不是得到社会承认与尊重的典型吗?近年来的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孕妇、最美妈妈、最美警察等“最美人物”,他们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普通人,这些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不断传递着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位老者,他主动关心、并用打比方的方式开导年轻人,从这个人物形象中也能猜摸出命题人的意图。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老者这样的人去关心年轻人,需要有人将一些人生经验和智慧告诉年轻人。
比如,要想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得把你的优势找出来,使自己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人。
命题人都来自现实生活,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肯定会或显或隐地面向实际,反映生活状况和时代问题。
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如能结合社会背景的分析,或许能猜摸出命题意图。
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来立意读懂材料、吃透材料、抓住关键语句才能找准观点,故事材料中有三个关键句:一是年轻人的抱怨——“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二是年轻人认为有道理的那句话——“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的话;三是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的那句反问的话——“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
考生应该围绕材料中的这三个关键语句思考: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承认与尊重?是做沙子,还是做珍珠?抓住这几个关键问题去思考就不会偏题。
做沙子,做珍珠跟别人的“承认与尊重”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存在着条件、因果、目的等多重关系。
当然也可以没有关系,比如,我做自己的沙子或珍珠,不去关心有没有人“承认与尊重”;一粒沙子,即使成不了珍珠,也自有其不容抹杀的价值。
材料题是开放的,必须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可以做沙子,可以做珍珠,也可以由沙子变珍珠,都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倾向性较明显的观点立意。
应该说,今年作文题的导向还是很鲜明的。
增分理由:描写见长落笔生辉三、化具象为抽象,挖掘比喻义、言外之意从思维角度来说,对于故事类的材料要抽象概括出其中的寓意;从语言角度来说,故事类材料的审题就是将形象性的语言转换成抽象的语言。
此故事的寓意:要想被人承认与尊重,要想超越平凡,你就要发光,就要脱颖而出,就要从沙子变成珍珠。
材料中的“沙子”“珍珠”既是实指,也是虚指,比喻意义比较丰富。
因此,首先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它们的比喻义。
“沙子”多而平凡,没有光亮,沙子自有自己的价值,可用于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等;“珍珠”稀缺珍贵,有光彩,用途大,可装饰、入药。
着眼于喻体的内涵,它们分别比喻两种不同的人生,“沙子”比喻普通、平凡等,“珍珠”比喻杰出、优秀等。
可以把“沙子”比喻为平平常常、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普通人,可以把“珍珠”比喻为有才学、能力强、善于包装自我、推销自我、敢于扬才露己的人。
四、从两个对象的角度来审读(一)从年轻人角度来看:1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因而“闷闷不乐”。
这要辩证分析:“做人做事尽心尽力”是本分,不需要考虑别人的评价;虽然“尽心尽力”了,但与别人的要求仍然有差距,态度可能没有问题,但能力可能有问题;仅仅“做人做事尽心尽力”还不够,还要手脚轻快,搞好人际关系等;另外,社会也要提供有利于年轻人发展的空间,对年轻人多些“承认与尊重”。
2年轻人对老者的话语——“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的反应:认可(“有道理”)与疑问(“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这里就提供了两类立意角度:沙子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做沙子也应该得到承认与尊重。
(二)从老者的角度来看:老者用丢沙和掷珍珠的方式开导年轻人“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老者是说,一个人要想被别人承认和尊重,必须要有自身的价值、有闪光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努力。
老者的本意是想利用这种方式去激励年轻人,是想让年轻人发奋努力。
面对老者的观念,考生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同意好说,比如,强大自己,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会万众瞩目;不同意,还可以对老者的丢沙和掷珍珠行为本身进行反驳:丢沙于沙滩中,当然难找,就是掷珍珠于珍珠堆中也难以寻找。
【阅卷现场】阅卷实行“四评制”。
由两名以上不同的评卷教师评阅,分差在6分内,取两次阅卷平均分,如果两名教师的分差超过了6分,那么就需要进行三评,如果再出现分歧,那么就会进入终极评分。
我是一粒沙辽宁一考生辽宁考区最佳作文★一类文上★总分60分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不一定是珍珠。
——题记我命不好,投胎时误作了一粒沙,不过佛祖答应我六世轮回时,可连作两次珍珠,倒也划算。
现在我要做的,便是将我这“沙生”快快熬过去。
有一天我正与众沙友晒太阳,当然我是不屑于同这些命中注定为沙的朋友们交谈的,我正迷迷糊糊犯困,忽然听见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增分理由:排比句式娓娓道来“我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可为什么得不到承认与尊重?”是一个沮丧的男人的声音。
我刚想回答说:“因为你太平庸啊。
”话还没出口,就被一颗珍珠砸中,疼死啦!我连忙召集周围的沙友上前,将嫌疑人捉拿!“你能找到这颗珍珠吗?”是一个老者的声音。
“当然。
”年轻男人不假思索地说。
“啪!”又是谁打了我!好在这次不是珍珠,是沙友。
他们正好将刚才被“捉”的珍珠盖住。
“你能找到这些沙子吗?”“不能,当然不能。
”年轻男子继而恍然大悟,“谢谢您的指点!”我可就气着啦!这老头子什么意思?不就是不承认我们沙子的价值嘛。
我倒想问问他,在一堆珍珠里扔一颗珍珠,不和沙子里扔一粒沙子一样吗?都找不到。
在一堆珍珠里扔一粒沙子,不也一样轻易就能找到吗?没过几天,城里的路就修到了我们这里,掘土机轰隆隆地响,工人们哈哈地笑:“这一堆堆沙子金灿灿的,真是太美啦!这沙子踩在脚底下真舒服!”他们说,“用这种细沙去搅混凝土是最合适的!”我听了这话,连忙跳进了工人的铁锨,被一同带来的除了沙友,还有那颗珍珠。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工人爽朗的笑声,现在我已经不只是沙子了,我和其他沙子在一起,成了一条宽广的水泥路。
老年人拄着拐杖说:“这路好啊,下雨天不再泥泞,晴天不硌脚。
”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甚至能感受到在我身上一蹦一跳的孩子的欢乐。
身旁的珍珠不停地流泪,总是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心情不太坏时,他也会和我讲讲他做珍珠时的幸福。
鲜明的对比反而让我觉得自己误投的“沙生”是幸福的。
夜里,大地归于寂静,耳边是不断的蛙鼓,夏夜的清风化为千手,推移月亮,梦中,佛祖微笑着跟我说:“明日,你将可重新做回珍珠,万众瞩目。
”我惊呼:“万万不可!将自己当作珍珠,就有被埋没的痛苦,还是将自己当作一粒沙,让众人将我铺成一条路。
”佛祖说:“有如此志向,值得肯定。
”“对,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也可以是沙。
”我含笑说,眼角却滚出一行热泪,化为一串串珍珠。
【高分点拨】1.演绎故事,寓理于形。
考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将材料演绎为一个情节离奇曲折的故事,在故事里寄托自己对文题的理解。
故事来自材料,又高于材料,故事与原材料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这是考生高明之处。
故事的寓意深刻:沙子也能得到承认与尊重,做珍珠倒有被埋没的可能。
增分理由:语言简洁富有意境2.拟人口吻,视角独特。
文章以沙子的口吻写作,讲述自己的传奇故事,使得“沙子”的思想认识转变更有可信度。
通过沙子的视角再重新观察文题故事,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给阅卷老师带来不少新鲜感。
3.描写细腻,形象丰满。
考生细致地描写了老者开导年轻人的情景,刻画了自己的内心活动,还描写了工人对沙子的赞美、老者对路面的夸赞、孩子的欢乐,同时,还写到了一颗被埋没的珍珠,虽然着墨不多,但只言片语就能够传神,这些形象都很丰满。
第二章考场50分钟意义大一、如何合理分配写作的50分钟考场花50分钟时间写作文是比较适当的。
一般来说,作文时正确的操作程序如下:1.审题。
要能准确、全面地读懂题目,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大约4分钟)。
2.立意选材。
要根据试题的题意和范围,确定自己作文的主旨和主要材料,并列出写作提纲(大约4分钟)。
3挥笔成文(大约40分钟)。
4检查。
通读作文试题和自己的文章,如有必要,可在结尾部分再一次扣题、点题;看作文字数是否达到要求;发现明显的错别字、标点错误,立即改正(大约2分钟)。
二、尽量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以下方面考场作文时间紧迫,审题、立意、选材、定文体都由不得考生们做过多的犹豫。
因为一旦在某个环节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则会减少作文时间,仓促成文总是无法赢得高分。
1?浪费在审题上。
面对考场作文,当然要花费一些时间揣测命题者的意图。
应养成用笔画出话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的习惯;画出关键词后,要轻声读一下,并确认无误,同时尽可能选择那些积极向上、健康、温和的观点进行写作。
2浪费在选材上。
有些考生总是眼高手低,总觉得这个素材不够典型,不够新颖,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如放下架子,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写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