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7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如何应用体育测量与 评价指导训练和提高 运动成绩
分享如何将体育测量与评价的 结果应用于具体的训练计划, 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和 学习体会
提供对本次课程所学知识的简 要总结,并鼓励学员分享他们 的学习体会和经验。
结束语
感谢大家参加本次课程
向学员表达感谢之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谢他们参加本次课程,与分享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 体育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 第一部分: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20分钟)
1
体育测量的定义和分类
探索体育测量的定义,介绍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不同指标的测量。
2
评价体育水平的重要性
解释评价体育水平对运动员发展和训练的重要性,强调其在提高竞技水平中的作用。
3
希望本次课程对大家有所帮助
鼓励学员相信本次课程能够为他们带来新的知识和思考方法,对他们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有所 帮助。
鼓励学员在日后继续关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
鼓励学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保持对体育测量与评价领域最新发展的兴趣。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中的作用
探讨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环节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借助评价结果优化训练计划。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具体方法与指标
体成分的测量
介绍不同的体成分测量方法,包括体脂率、肌肉质 量等,帮助运动员了解自身身体组成。
功能性测试
解释功能性测试的重要性,介绍各种测试方法,以 评估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灵敏度等功能表现。
4
介绍心理测试问卷的设计和分析过程, 以便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
实验室演示体成分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了解在实验室环境 下测量体成分所需的工具和技术方法。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使用心率监测仪,被测量者在安静状态 下,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测量 30秒,然后乘以2得出每分钟心率。成 绩以次/分钟为单位。
身体素质测量
立定跳远测量
被测量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 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 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推动体育创新
通过对体育创新的测量和评价,鼓 励和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02
体育测量的基本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被测量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如反应时、平衡能力等。
现场实验
在体育课堂或运动场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等进行实验性教 学和评价,如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准实验研究
采用类似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例如,比较不同锻炼计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重测量
使用电子体重计,被测量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 平稳。测量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成绩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体机能测量
肺活量测量
使用电子肺活量计,被测量者进行最 大深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 体总量。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以毫升为单位。
评价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部位的 活动范围。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田春兰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编号:143406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总学时:18 理论学时:18 实验学时:学分:1开设专业:体育舞蹈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各种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本课程是体育舞蹈专业专业方向限选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问题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从事体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体育工作中能够运用科学化方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2、能够初步应用相关知识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现今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3、运用自身体育测量与评价素养,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4、结合理论结合实践的启发性教学,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理解体育评价的意义和功能,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讲授内容】:1、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理解体育评价的意义和功能;2、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教学难点】: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性质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标】:理解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了解测量量表的种类及特性、评价的基本形式及类型,基本掌握测量的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的概念及检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
【讲授内容】: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1、理解测量与体育测量的概念;2、了解测量量表的种类及特性;3、基本掌握测量的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的概念及检验的基本方法,4、了解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第二节体育评价的基础理论1、理解评价体育评价的概念、评价的基本形式及类型;2、掌握常用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教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学生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测量与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情况,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个性化指导。
因此,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分辨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2. 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价。
3. 能够分析和解释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训练计划。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分类和使用。
3.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4. 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5.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针对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
五、教学过程。
1. 第一节课,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第二节课,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分类和使用。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掌握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使用技能。
3. 第三节课,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方法。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

第四章心肺功能的丈量与评论教课目标与要求:1.认识并掌握呼吸机能丈量的基本要求;2.认识呼吸机能评论的基本内容;3.掌握最大摄氧量丈量与评论的应用。
要点难点:1.呼吸机能丈量的基本要求与呼吸机能评论的基本内容;2.最大摄氧量丈量与评论的应用。
教课方法:多媒体讲解法教课时数: 2教课过程:第二节呼吸机能的丈量与评论呼吸是机体与环境的气体互换过程。
呼吸运动是以自主神经反射为主,有躯体神经参加支配的骨骼肌缩短活动。
呼吸过程包含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
所以,呼吸机能主要从肺通气功能的量和对呼吸运动控制能力的质两个方面来丈量与评论。
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是肺活量,丈量结果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之分,实质上,相对值更能反应呼吸机能水平。
屏息反应机体对呼吸肌缩短的控制能力。
一、肺活量的丈量与评论肺活量是一次呼吸时的最大通肚量,在必定程度上反应肺的通气功能水平。
肺活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呼吸肌的力量、肺和胸廓的弹性等要素。
1.寂静时肺活量的丈量与评论丈量仪器:丈量方法:评论标准:中国汉族学生肺肺活量百分位娄评论表,见表4-18 。
2.五次肺活量试验3.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二、闭气试验闭气试验指测定闭气时间。
闭气时,肺泡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逐高升,氧分压渐渐降落,机体缺氧加重,因此惹起呼吸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余器官系统的一系列机能变化。
一般以为,闭气试验结果可反应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及碱贮备等重要生理机能水平。
因为闭气时间的敏感度较差, 15 秒内的差值一般无多大实质意义。
精神要素,主假如意志质量对闭气时间有较大的影响。
1.寂静状态下闭气试验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3.重复闭气试验第三节最大摄氧量的丈量与评论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能力达到最高水平常,单位时间时间内所能摄入的最大氧量。
它是反应一个人心肺功能水平的靠谱而又有效的生理指标。
在体育运动中,作为有氧工作能力的主要生理指标,最大吸氧量被宽泛运用。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体格测量的基本要求;2.了解体格评价的基本内容;3.掌握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1.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2.体格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第二节体格测量与评价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一、体格测量(一)量度测量1.体重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
人体形态学把体重作为反映人体长、围、宽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
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测量方法:注意事项:(二)长度测量1.身高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测量方法:注意事项:2.坐高坐高是指人体呈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坐高反映了躯干的长度。
严格来讲,躯干长是指胸骨上端至耻骨联合点的垂直距离,但为了测量方便,通常以坐高代替。
躯干长度可间接反映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
用坐高与身高的比、坐高与体重的比,还可评价人体体型及营养状况。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测量方法:注意事项:3.颈长颈长指颏下点至胸上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项长(后颈长)项长指枕外隆凸点到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上肢长上肢长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6.上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到桡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7.前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到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8.手长桡骨茎突点与尺骨茎突点在掌侧面连线中点到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9.中指间距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的直线距离。
测量方法:10.手足间距人直立时手臂尽量上举,中指尖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

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测量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耐力等 评价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如动作规范、技巧运用等 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针对运动员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 监测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率
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 据结果
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平均数、中位数、 结果解读: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
众数等
解读,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结果解读与比较分析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 解读,分析实验结果
比较分析:与其他相关实验 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实验数据:详细列出实验得 到的数据
结论:根据比较分析得出结 论,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设定实验条件:环境、温度、湿度等
实验对象准备: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进行热身活动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和记录
数据处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报告撰写: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 果和结论等
03
体育测量方法与技术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使用身高计进 行测量
体重测量:使用体重秤进 行测量
在体育竞赛中的应用
测量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评价运动员的表现和潜力 制定训练计划和比赛策略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
在大众健身中的应用
测量身体指标: 体重、身高、
体脂率等
评价运动能力: 耐力、力量、
灵活性等
制定健身计划: 根据测量结果, 制定个性化的
健身计划
体育测量与评价

影响100米短跑成绩的因素指标及测量方法王彦博20154010007短跑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最具观赏性、竞争最激烈的项目之一。
我国作为一个竞技体育大国很过项目的竞技成绩一直保持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但是也有那么一些项目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弱项,其实就包括短跑项目。
在我国短跑项目的历史上除了刘翔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人达到过世界之巅,因此发展短跑项目的竞技水平也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提高运动成绩对优秀短跑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运动选材作为挖掘运动员先天运动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选材指标的测量与评价对了解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特征,,对于了解该项目的竞技规律,,创造优异成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根据短跑项目的运动特点以及参考的文献本作者将影响短跑成绩的因素大体分为以下四类: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同时这四大类因素又包括很多小的因素。
1、身体形态对短跑成绩的影响及测量方法1.1 身高体重。
身高是反映运动员身体发育水平的指标,其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是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中一项较为重要的指标。
体重即身体重量,体重表明营养状况、力量、身体素质和爆发力等潜力,在短跑运动中同身高一样有重要位置,是保证从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再到冲刺跑的有力保证。
通过身体体重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
刘立在他发表的硕士毕业论文《黑龙江省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中指出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宽度、厚度和围度,形态发育水平和匀称度,以及人体组织的密度的重要指标。
短跑运动员要求骨径较细、身体重量适宜。
克托莱指数反映身体的充实度,短跑运动员身高、体重适宜,也代表身高与体重的比值,所以克托莱指数相对较越小则其发展空间就越大就更容易创造优异的成绩。
1.1.1测量方法身高:采用专用身体测试仪,要求受试者赤脚,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脚与立柱相接触,以立正姿势站于底板上,两眼平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评价的基本内容;
3.掌握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1. 体型测量测评;
2. 身体整体姿势与身体局部姿势测评。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体型测量
一、体型测量概述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在特征。
对人体体型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
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体型分类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
根据其发育的程度可分为7个等级,用1 —7数字表示。
第一位数字表示内胚叶成分,第二位数字表示中胚叶成分,第三位数字表示外胚叶成分。
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
层型(细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
1.内胚层型一一肥胖型中午身高,身体呈圆柱形,营养良好,头大面
红,颈短肩宽,胸
宽腹大,四肢短粗,臀厚腿短,肌肉无力,脂肪成分占优势。
2.外胚层型一一细长型身材细长,头小面白,胸部扁平,四肢细长,肌
肉纤细,皮下脂
肪沉积不多,皮肤和神经组织占相对优势。
3•中胚层型一一匀称型(运动员型)
身高超过平均身高以上,全身发育匀称,颈长而粗,肩部丰满,胸廓发育良好,四肢粗壮,骨骼粗大,肌肉发达,运动成绩良好,骨骼与肌肉占相对优势。
(二)测量体型的意义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可以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
体型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
研究表明,许多专项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
运动员的体型分布与一般人不同,如短跑运动员多为内一一中胚层型或外一一中胚层型,800M以上运动员多为外一一中胚层型,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多为中胚层型或趋向于内一一中胚层型,横渡海峡的人多为内一一中胚层型,所以体型的测定可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体型测量方法
(一)柯里顿分类法柯里顿分类法是用观察法将人的身体从头部至脚部分为五大部分,分别对5 个部分评分,最后以每个成分5 个部分得分均值来进行评价。
(1)以表3-8 胚叶因子评定标准为依据,依次观察并对身体每个
成分5个部分进行评分,然后在表3-9 体型评价表中做出评定标记。
(2)分别计算各胚叶估价值的平均值(取整数,四舍五入)。
(3)在体型评价三联数后填写分值。
(4)体型分类命名,选两种占优势的成分,其中以数字小者为修饰词,以数字大者为主要成分。
(二)希思卡特分类法希思――卡特分类法是美国学者希思和卡特于1967 年首创的一种体型分类法。
它是通过将测量数据对照相应评分标准,查找
对应分值,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第五节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
位置。
也可认为身体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姿势不单指形态,也指一定的气质,是精神和躯体的统一,也是机体效率的外在表现。
体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姿势则主要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正确的身体姿势不妨碍内脏器官的机能,可减少肌肉的疲劳,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外部标志。
生长发
育期身体姿势变化较大,性成熟期以后基本可以定型。
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来说,姿势测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了解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情况,发现和纠正形态缺陷,促进体型和体态向完美的方向发展。
姿势有静态姿势与动态姿势之分。
静态姿势是指坐立卧等相对静止的姿态,动态姿势是指活动之中的人体所持的姿态或运动的样式。
一、局部姿势测评
(一)脊柱测评
1.脊柱前后弯曲测量与评价测量仪器:脊弯测量计测量方法:正常:
腰曲2-3cm 驼背:腰曲小于2-3cm 鞍背:腰曲过大,超过5cm 以上直背:缺乏生理性胸曲及腰曲,整个背部过平。
2.脊柱侧弯测量与评价(1)观察法
观察受试者两肩是否等高,两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与
脊柱的间距是否相等;脊柱各棘突是否在同一直线并垂直于地面(2)重锤法侧弯性质的判断:如在活动时侧弯消失,则判定为习惯性侧弯;如在活动时侧弯仍不消失,则判定为固定性侧弯。
(二)胸廓形状测评正常的胸廓横径(左右)应大于矢径(前后),其比例为4:3,以此为标准可将胸廓的形状分为:
(1)正常胸:
(2)扁平胸:横径(左右)明显大于矢径(前后)
(3)圆柱胸:横径(左右)与矢径(前后)差不多
(4)鸡胸:矢径(前后)大于横径(左右)
(5)漏斗胸:
(三)臂部形状测评观察受试者上臂和前臂的伸展情况及肘关节形状,判定其臂型。
(1)欠伸:上臂与前臂之间稍有夹角,伸展不足
(2)直伸:上臂下前臂在同一水平面,正常臂
(3)过伸:上臂与前臂之间超过180 度,肘关节凹陷
(4)后伸:上臂与前臂在同一水平面,但偏离肩线
(四)腿部形状测评
观察并测量受试者两腿内侧、两膝、足跟之间的距离,判断腿型(1)直腿型:受试者两膝部、两腿内侧、足跟均可靠拢互相接触,或间距小
于1.5cm,此为正常。
(2)X型腿:两膝部可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相互接
触,且间距大于1.5cm。
(3)O 型腿: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大于1.5cm 以上。
(五)足型测评足型可分为正常足及扁平足。
扁平足又分为轻、中、重度扁平足。
(1)比例法
(2)划线法
二、整体姿势测评(一)班科罗伏特三段检查法包括直立、行进和运
动时的三个阶段检查。
1.直立时的检查看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后方)、外踝(前方)是否位于一条垂线上。
如果符合这一要求则为合格列入第一组,不符合的列入第二组。
2.行进时的检查在行进中重点注意受试者躯干是否保持正直(不含胸驼背),四肢动作是否正常,有无腿与足的形状异常。
有异常者从第一组编
入第二组。
3.运动时的检查对上述二次检查均合格者再做运动时的检查。
令其做经体前或侧上方摆臂等动作,此时若出现肩胛部的异常活动或身体左右摇晃等不
良姿态,则再把它编入第二组。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检查,三项均合格者为姿势完美者第二
对编入组的人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以矫正姿势。
(二)托马斯影像对照法
(三)整体姿势综合测评
作业:
1.体格测量内容有哪些如何进行体格评价
2.简述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