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合集下载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映、衬、萨、沙”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练习组词并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案,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践识记“托、掀、递”。从句子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并在语境中认识生字,读好平舌音和后鼻音。扩大学生词汇量。
学习与反思报告
课主题名称
教案设计与反思
学科题目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教师
研修时间
教案设计方案
《我是最弱小的吗》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这是苏联著名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活。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是萨沙自信而坚定的话语,也是文章的题眼。
《我是最弱小的吗》这篇课文相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针对这个难点,在教案时我尽量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内容自己多读,多合作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在今后的教案中我会不断加强语文教案中的各种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下一代灵魂,认真落实学生对“真”、“善”、“美”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1“芬、芳、映、衬、萨、沙”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识字方法掌握了,就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练习组词并巩固识字。这一环节学生的参与性很高,看着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趁热打铁进入写字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提高书写质量。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这是在国培语文学科培训专题《小学语文识字策略》金传富教授对教师自身书写技能的训练问题收到启发的,他的方法是(一)精研范本,探索规律(二)分解教案、逐步提高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会认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

2 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 情感: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认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的对话割。

教学准备:1 / 6生字卡片、谁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两课笺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仑导入:现在你们已经缓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拜在爸爸**的眼里,很多共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

今窗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瓣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障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郭学生质疑二初读课文,自屁主识字 1 自由读课文牙,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讯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策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玛出本课的生字词。

2 出示矿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员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歹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裔嫩掀起雨衣自由读、指名语读、开火车读 3 老师把熟芯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束字吗? 4 这些生字藏到句湛子中了,你还会读吗?朽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铰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乘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研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震,芬芳扑鼻。

突然,诌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坡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朱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微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漠花儿无力地垂---------------------------------------------------------------最新资料推荐------------------------------------------------------ 着头,显得粥更加娇嫩。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读,酝酿情感。

1、谈话导入。

老师批阅大家日记的时候,总能深切的感受到你们对父母的关爱充满了感恩。

那么,外国的小朋友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照顾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

2、板书课题,指导“弱”的书写,应注意右边的部分要写的比左边稍大一些。

3、读课题并质疑。

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吗?(预设问题):“我”指谁?谁是“最弱小的”?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二、检查预习,1、出示词语,认读。

猜一猜“倾盆大雨”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词与它的意思相近?2、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的人或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过渡:通过朗读课文,你们知道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在这几个人或物中,蔷薇花是最弱小的。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用——画出来。

1.感悟雨前蔷薇的句子。

(1)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2)默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指生说。

解释“簇拥”的意思,同学们可以做动作。

(3)读书就是代替书中的人物说话,代替作者说话。

谁愿意代替蔷薇说话,读读这句话。

(教师评价指导读)(4)齐读句子。

2、读悟描写雨中蔷薇的句子。

(1)出示句子: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2)用心读读句子,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学会了替雨前的蔷薇说话,那么谁来替雨中的蔷薇说话?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3、对比朗读,感受蔷薇雨前与雨后的不同。

刚才我们分别感受了蔷薇花雨前和雨后的不同。

那么,现在,我请女同学代雨前的蔷薇说话,请男同学带雨后的蔷薇说话。

比一比,看谁说的更好?(1)男女生对比读。

(2)面对大雨中的蔷薇花,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4了解萨沙的做法。

师过渡:那五岁的萨沙是怎么做的呢?1、出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

教学设计《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设计《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教材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一、谈话导入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字“弱”。

板书:弱老师给字组词。

板书:弱小齐读。

你知道什么叫弱小?那“最弱小”的呢?(就是很弱小很弱小,力量比谁都小的)谁都不愿意做最弱小的那一个。

你听一个叫萨沙的5岁男孩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补全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他为什么要这么说?那谁又是最弱小的呢?请小朋友们翻开书本,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1.这篇课文很长,也挺难读的。

小朋友们先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两个问题。

出示:文中出现了几个人?(萨沙、托利亚、爸爸妈妈)他们在树林里看见了哪些美丽的花?(铃兰花、野蔷薇)2.教师板书,学生集体认读。

3.课文围绕着他们,发生了一件另人深思的事情,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课文。

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谁愿意把课文读给我们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品读课文学习课文第2段。

1.教师指着板书讲述:这是一个夏天的周末,萨莎一家快乐地走在树林里,突然传来了萨沙的叫声。

出示句子:“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学生齐读2.指导读好这句话。

看,这个句子有两个感叹号,我们应该怎么读?(指名读2-3人---全班齐读)3.这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是怎样的一朵野蔷薇呀,怎么让萨沙那么惊喜。

找到第二段中描写野蔷薇的句子。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什么叫簇拥?出示插图理解。

那么多铃兰花都紧紧围绕在野蔷薇的周围,这就叫做簇拥。

你们听,铃兰花紧紧簇拥着蔷薇花,正在大声地夸它呢。

你听见它们夸蔷薇什么吗?(蔷薇你真美、真香。

理解随风舞动、芬芳扑鼻)你能把野蔷薇美丽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吗?指名朗读好这句话。

四年级语文第8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第8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什么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谁能找到课文有关段落读一读。
9、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蔷薇花你怎么看出
来蔷薇花比萨沙更弱小?现在妈妈眼中最弱小的萨沙也能保护蔷薇花了,难怪他会对妈妈说—(指导朗读萨沙的话)]
10、见到这雨中感人的一幕,你们最想为他们当中哪个人的行
为而鼓掌,你们的掌声最想送给谁?(生交流)他们让雨衣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递。老师的掌声想送给他们这一家可爱的人。同时,这掌声也应该送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因为你们也明白了——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4、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
5、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6、照样子,写词语。
(1)、例:一(丛丛)野蔷薇
一()白云一()骏马一()树木
4、出示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齐读。
5、再看他们让雨衣的行为,那你对刚才的疑问怎么看?生交
流。
6、师小结:看来爸爸认为妈妈比自己弱小,妈妈和托利亚认
为萨沙比自己弱小,萨沙成了大家眼中最弱小的人。
7、到底什么样的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
的人,再读对话部分(分角色读)
8、萨沙在妈妈的眼里谁也保护不了,是最弱小的人,那他为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创景导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现在虽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可老师今天却提前给你们带来了夏天的问候,想听吗?好,那就让我们到夏天的一个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放音乐)
师:伴着音乐,我们美美地读读这样几句话,看看夏天的森林带给我们怎样的享受。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和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和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和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在这篇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呢?(蔷薇花)二、精读悟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找描写蔷薇花的语句。

你觉得这是一丛怎样的蔷薇花?再找找,课文中还有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吗?你这样读,想告诉大家什么?面对着滂沱大雨,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呢?萨沙一家人面对滂沱大雨,又是怎么做的呢?板爸爸妈妈萨沙此时,年幼的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于是就有了萨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到八自然段,重点读读妈妈的话,体会体会妈妈的言外之意。

这是妈妈的第一句话,读出什么言外之意来了吗?我们先来看看萨沙是怎么问的?小萨沙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干吗?换一个词语可以怎么说?也就是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妈妈的话吗?因为你是我们家中最弱小的,所以我要保护你,把雨衣让给你啊?妈妈的话暗示了什么?暗示了在妈妈的眼中,小萨沙是最弱小的。

其实前面让雨衣的过程中就已经做了暗示。

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了小萨沙,中间跳过了一个人,托利亚。

同桌讨论讨论,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利亚,而是给萨呢?也就是说在妈妈的眼里年龄最小的人是最弱小的,是吗?对于妈妈的这一做法,托利亚是怎样对待的呢?虽然课文中没有写到,但是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插图,看看谁的眼睛最雪亮。

图中,托利亚的表情是怎样的?她的微笑说明了什么?再来读读让雨衣的那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他们一家人都把保护弱小当成了一种责任。

是啊,板,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萨沙听懂妈妈的话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的问号改成句号吗?此时,萨沙的心情是自样的?看来,你们都能读出妈妈第一句话的言外之意来了。

这是妈妈的第二句话,谁来读好它这又是一个反问句,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比较着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小萨沙,你更愿意听到哪一句?为什么?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使妈妈的话更加婉转一些。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杨生花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课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具有不甘为弱者,学会关心自己弱小的更需要帮助的人。 学习重难点重点:会认会写生字,会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难点:理解本文的中心“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设计意图中设计:个人修改、课堂生成与对策 学习内容及课堂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弱小 谁认识这个词,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 2、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眼里,我们是最弱小 的吗?课文中的小主人公萨沙才五岁,妈妈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钱,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 2、检查自主识字情况 (1)离开小鱼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吗?出示卡片。 出示“弱”,指读,出示“弱小”认读,你们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2)分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师生合作,赏读课文 1、萨沙的一家到森林里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2、是谁发现了野蔷薇花?假如你是萨沙,当时会是怎样心情?这句话是怎么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3、突然,雷声大作,天空中洒下雨点……(教师范读3自然段)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4、“是呀,为什么会这样?”萨沙也不解,我们从下面课文寻找答案吧!引读课文4-7自然段。 5、朗读指导,重点读好对话句子。萨沙也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吗?你们是怎么知道吗? (指名读,分角色读,读出萨沙的疑惑不解。) 6、请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8-9自然,朗读指导(对话句子)。 ①萨沙现在是怎样问妈妈,该怎么读? ②妈妈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回答他呢? 7、同学们,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四、小结课文,拓展交流 同学们,读完课文,我们知道萨沙是个勇敢的孩子,他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我相信你们也能和萨沙一样,你们也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关心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这篇课文真美,现在请你再边默读,边画出你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过一会儿我们再一起交流。 2、完成“我会填”交流 二、词语积累 1、学习“会读”认字。 2、学习“谁会看”看字结构及在字格中的位置。 3、学习“谁会写”,先看老师范写,再书空。 4、学习“谁写得好”,学生练写,评一评。 (三)写字指导 十、作业布置: 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选出难读的长句子让学生读,读会了长句子,课文也就会读了。 一看。二写,三对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本文是关于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

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

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

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自己是弱小的吗?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我”是谁?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2、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那么,课文究竟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句话究竟是谁说的,他又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从学生本身谈起,拉近文本与学生距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从学生的角度来学习。


二、初步感知,学习字词。

1、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小组交流检查识字情况。

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4、全班交流检查,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新词。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

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三、书写写字,朗读课文。

1、教师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

2、学生自主练习书写。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谁愿意来做萨沙,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
2、你还可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3、什么叫弱小?你觉得什么是弱小的?
4、你觉得文中谁是弱小的?(蔷薇最弱小,萨沙最弱小)为什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教学伊始,巧妙结合课题,以“谁是弱小的?”入手,由表及里。

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课堂距离,又自然
引入语文教学的主题;既注重课堂说话的训练,又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既是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与通道,又是实现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构建。

)
二、精读理解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2、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随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3、(1)解释“滂沱大雨”理解“大雨如注”
(2)补充大雨的词语:倾盆大雨、急风暴雨、瓢泼大雨。

这样的雨都见于哪个季节?夏季。

你知道形容雨下得很小的词语吗?细雨如丝、蒙蒙细雨、毛毛细雨、和风细雨。

这样的雨都见于哪个季节?春季。

4、提问:你喜欢这样的大雨吗?为什么?面对这样的大雨摧残着美丽的蔷薇你会怎么做?萨沙是怎么做的?
5、出示句子: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

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1)齐读
(2)点出表示动作的词,再读。

(3)能在动词前面加一个词吗。

(快步,迅速,轻轻)为什么这样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萨沙对蔷薇花的关心)
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

这里要
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

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

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一家人互相关心,深刻感悟到萨沙对蔷薇花的关心,要保护最弱小的。

)
7、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我。

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呢?(引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呢”,重音突出“为什么”。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么说,我是最弱小的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8、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
(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是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不仅使学生对这段对话的含义心领神会,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文标题的理解,赋予了课题以更加丰富具体的内涵。

使学生领悟到不甘于做最弱小者,要保护弱小者。

)
三、情感升华。

1、听了妈妈的一番话,你想到了什么呢?
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2、生活中,你接受过别人的保护吗?你遇到过比你弱小的人吗?说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引导交流:谁都不应让自己成为最弱小的,在他人眼中的弱小者,也能尽力去关心帮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弱小者,人得学会不甘弱小。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妈妈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
四、拓展想象,积累表达。

1、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师总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2、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通过遐想三四十年后景象,使学生再一次深切感悟要主动关爱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和保护弱小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