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抗侧力构件

合集下载

关于框架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和通过工程实例用PKPM来调整参数,满足规范的要求

关于框架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和通过工程实例用PKPM来调整参数,满足规范的要求

关于框架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和通过工程实例用PKPM来调整参数,满足规范的要求摘要:框架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的规范要求用PKPM设计软件参数调整来满足规范的设计要求关键词:受剪承载力,设计规范,PKPM设计软件,变形Abstract: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floor th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shear bearing capacity with PKPM design software parameters adjustment to satisfy the standard design requirementsKey Words: shear bearing capacity, design norms, PKPM design software, deformation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以下简称抗规)表3.4.2-2中的规定,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时,为结构竖向不规则。

根据3抗规.4.3.2条的规定: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是,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2)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根据抗规5.5.2条规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2)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4)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5)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高层结构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高层结构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高规》将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房屋,称之为高层。

2.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是什么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大,侧移成为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2)楼盖结构整体性要求高;(3)高层建筑结构中的构建的多种变形影响大;(4)结构受到动力荷载作用时的动力效应大;(5)扭转效应大;(6)必须重视结构的整体稳定和抗倾覆问题;(7)当建筑物高度很大时,结构内外与上下温差过大而产生的温度内力和温度位移也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一种特点。

4.为什么要限制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的侧移何谓舒适度高规采用何种限制来满足舒适度要求限制侧移主要原因:防止主题结构及填充墙、装修等非结构构件的开裂与损坏;同时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有不舒适感,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还会使结构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

人体对居住在高楼内的舒适程度。

通过限制振动加速度满足舒适度要求。

5.什么是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高层建筑为什么要进行稳定性验算如何进行框架结构的整体稳定验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将产生侧移,如果侧移量比较大,由结构重力荷载产生的附加弯矩也将较大,危及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这个附加弯矩称之为重力二阶效应。

有侧移时,水平荷载会产生重力二阶效应,重力二阶效应过大会导致结构发生整体失稳破坏。

故要进行稳定性验算。

满足下式要求,式中n为结构总层数,否则将认为结构不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

第2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1. 何为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大致有哪几类选定结构体系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所谓高层建筑建筑的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类型及组成方式。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巨体结构。

因素: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类型;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经济效益;3.在抗震结构中为什么要求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对称,竖向布置刚度均匀怎样布置可以使平面内刚度均匀,减小水平荷载引起的扭转沿竖向布置可能出现哪些刚度不均匀的情况高层建筑结构平面、竖向不规则有哪些类型(1)因为大量宏观震害标明,布置不对称,刚度不均匀的结构会产生难以计算和处理得地震作用(如应力集中,扭曲等)引起的严重后果,建筑平面尺寸过长,如建筑,在蒜辫方向不仅侧向变形加大,而且会产生两端不同步的地震运动,价赔偿的楼板在平面既有扭转又有挠曲,与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对pkpm参数设置的疑问解答

对pkpm参数设置的疑问解答

一、一般情况下模拟施工加载取模拟施工加载3比较符合逐层施工的实际情况。

模拟施工加载2则可以更合理的给基础传递荷载。

复杂结构设计人员可以指定施工顺序。

二、修正后的大体风压一般就是荷载规范规定的大体风压,对于沿海和强风地带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可以在此基础上放大10%~20%,门刚中则规定按放大5%采用。

3、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才要验算风振舒适度。

结构阻尼比取0.01~0.02,程序缺省0.02。

4、侧刚计算方式:一种简化计算法,计算速度快,但应用范围有限,当概念有弹性楼板或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时(如错层结构、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等)用此法会有必然误差;总刚计算方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计算量大。

对于没有概念弹性楼板且没有不与楼板相连构件的工程,两种方式结果一样。

(以下转贴)“刚性楼板”的适用范围:绝大多数结构只要楼板没有特别的减弱、不持续,都可采用这个假定。

相关注意:由于“刚性楼板假定”没有考虑板面外的刚度,所以可以通过“梁刚度放大系数”来提高梁面外弯曲刚度,以弥补面外刚度的不足。

一样原因,也可通过“梁扭矩折减系数”来适当折减梁的设计扭矩。

“弹性板6 ”的适用范围:所有的工程都可采用。

相关注意:由于已经考虑楼板的面内、面外刚度,则梁刚度不宜放大、梁扭矩不宜折减。

板的面外刚度将承担一部份梁柱的面外弯矩,而使梁柱配筋减少。

此时结构分析时间大大增加。

“弹性板3 ”的适用范围:需要保证楼板平面内刚度超级大,外刚度承担荷载,不使梁柱配筋减少,以保证梁柱设计的安全度。

“如厚板转换层中的厚板,板厚达到1m以上。

而面外刚度则需要按实际考虑。

相关注意:一般在厚板转换层不设梁,或用等代梁,并注意上下部轴线差别产生的传力问题。

“弹性膜”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梁柱结构,设计时不使楼板面相关注意:不能用于“板柱结构”。

设计时可以进行梁的刚度放大和扭矩折减。

(弹性楼板6: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采用壳单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结构,但采用弹性楼板6计算时,楼板和梁一路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结果中梁的配筋小了,而楼板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的配筋又未考虑.另外计算工作量大.因此该模型仅适用于板柱结构;弹性楼板3: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无穷大,并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适用于厚板转换层;弹性膜:考虑面内刚度,面外刚度为零.采用膜剪切单元.弹性板由用户人工指定,但对于斜屋面,若是没有指定,程序会缺省为弹性膜,用户可以指定为弹性板6或弹性膜,不允许概念为刚性板或弹性板3)五、按照高规(JGJ 3-2021)第3.7.3条注,抗震设计时SATWE计算结果中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内力调整

内力调整

Floor No. 6 Tower No. 1 Xstif= 13.7619(m) Ystif= 9.0085(m) Alf =
0.0000(Degree) Xmass= 14.8581(m) Ymass= 8.0044(m) Gmass=
1134.8947(t) Eex = 0.0446 Eey = 0.0726 Ratx = 0.8617 Raty = 0.7996 Ratx1= 0.6393 Raty1= 2.0154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 、剪力墙 、抗震支撑 ) 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 、桁架 )向下传递 。 3、楼层承载力突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 一层的 80%。
3、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剪力调整 (抗震规范
6.2.13,高规 8.1.4)
Vf≥ MIN(0.2V0 , 1.5Vf,max)
(1)EX -15.4 3.1 8.3 -6.6 -36.7 -6.6 28.6
(2)EY -1.2 -9.3 43.2 22.7 -2.7 16.7 2.5
X向地震调整 Y向地震调整
CX=1.384 -11.1*1.384=-15.4 Cy=1.673 -0.7*1.673 =-1.2
4、框支结构中框支柱地震剪力调整
9022.40 (6648.78) (kN)
Y 向剪重比
Qoy/Ge = 1.60% (1.179%)
Y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75.41% Y 方向地震力放大系数:1层 1.357
2层 1.216 3层 1.044
做到 36个振型 ,仍有 ∶ X 向的基底剪力 Qox =
9022.4(7831.94)(kN) X 向剪重比 Qox/Ge = 1.60%(1.39%)

有关建筑结构平面规则性的若干问题讨论

有关建筑结构平面规则性的若干问题讨论

第51卷第3期2021年2月上建筑结构Building StructureVol.51No.3Feb.2021DOI :10.19701/j.jzjg.2021.03.008作者简介:赵仕兴,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 :316458931@qq.com ;通信作者:杨姝姮,硕士,工程师,Email :yangshuheng_92@163.com 。

有关建筑结构平面规则性的若干问题讨论赵仕兴1,2,杨姝姮1,2,陈可3(1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17;2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杂结构设计研究中心,成都610017;3成都惟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都610017)[摘要]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判断是抗震设计的前提,也是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包括平面规则性和竖向规则性,对结构平面的确定、楼板不连续、楼板的有效宽度、凹凸不规则、组合平面、环形平面和口字形平面等结构规则性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并指出平面规则性判断的本质是楼盖的平面刚度是否足够、分块楼板之间连接是否可靠有效。

[关键词]平面规则性判断;凹凸不规则;楼板有效宽度;组合平面中图分类号:TU31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8X (2021)03-0047-04[引用本文]赵仕兴,杨姝姮,陈可.有关建筑结构平面规则性的若干问题讨论[J ].建筑结构,2021,51(3):47-50.ZHAO Shixing ,YANG Shuheng ,CHEN Ke.Discussion on seve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plane regularity of structures [J ].Building Structure ,2021,51(3):47-50.Discussion on seve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plane regularity of structuresZHAO Shixing 1,2,YANG Shuheng 1,2,CHEN Ke 3(1Sichuan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Chengdu 610017,China ;2Complex Stru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Center ,Sichuan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Chengdu 610017,China ;3Sunway International Co.,Ltd.,Chengdu 610017,China )Abstract :The judgment of buildings regularity is the prerequisite of seismic design and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eismic conceptual design.The regularity of buildings includes plane regularity and vertical regularity.This article is related to the structural regularity 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the discontinuity of the floor ,the effective width of the floor ,irregular plane with concave and convex ,the composite plane ,the circular plane and the hollow plane were explained in detail an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plane regularity judgment was whether the in-plane stiffness of the slab was sufficient and whethe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artial slabs was reliable and effective.Keywords :judgment of plane regularity ;irregular plane with concave and convex ;effective width of floor ;composite plane0前言历次大地震震害表明,体型规则的建筑震害相对较轻,能够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要点框架结构设计要点(供参考)⼀、框架结构的特点、适⽤范围1、框架结构的特点1)建筑平⾯布置灵活,使⽤空间⼤。

2)延性较好。

3)整体侧向刚度较⼩,⽔平⼒作⽤下侧向变形较⼤(呈剪切型)。

所以建筑⾼度受到限制。

4)⾮结构构件破坏⽐较严重。

(这是由于变形过⼤,⾮结构构件会破坏⽐较严重)2、框架结构的适⽤范围1)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施⼯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2)⾮抗震设计时⽤于多层及⾼层建筑。

抗震设计时⼀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多层及⼩⾼层建筑(7度区以下)。

3)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的框架结构。

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般民⽤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度不宜超过28⽶。

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度不宜超过20⽶。

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框架结构平、⽴⾯布置要点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

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构件,减少地震作⽤下的扭转效应;平⾯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构件的截⾯尺⼨和材料强度宜⾃下⽽上逐渐减⼩(不应在同⼀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尺⼨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突变。

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向的地震作⽤或风荷载。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向为刚架,另⼀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

但在铰接排架⽅向应设置⽀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刚度和稳定。

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单跨框架。

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向设置剪⼒墙。

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剪⼒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墙结构选⽤。

超限结构鉴定标准

超限结构鉴定标准

[资料]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1/3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根据国家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技术要点》确定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结合我省实际予以细化,归纳整理如下:一、房屋高度超过以下规定的高层建筑属于超限高层建筑(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结构类型烈度6 7 8 9框架 60 55 45 25框架-抗震墙 130 120 100 50抗震墙 140 120 100 60部分框支抗震墙 120 100 80 不应采用框架-核心筒 150 130 100 70筒中筒 180 150 120 80板柱-抗震墙 40 35 30 不应采用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4、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适用的最大高度;5、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以上摘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条还规定: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规范条文说明规定“一般降低20%左右”)。

(二)钢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结构类型 6、7度 8度 9度框架 110 90 50框架-支撑(抗震墙板) 220 200 140筒体(框筒、筒中筒、桁架筒、束筒)和巨型框架 300 260 180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以上摘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8.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8.1.1条还规定: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钢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三)短肢剪力墙较多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规定:第7.1.2条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受力及特点

剪力墙受力及特点

剪力墙受力及特点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竖向承重和抗侧力构件。

它的存在对于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剪力墙,顾名思义,就像是一道能够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的“墙壁”。

从受力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承受两类荷载,一是竖向荷载,比如建筑物自身的重量以及楼面上放置的家具、人员等产生的重量;二是水平荷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先来说说剪力墙承受的竖向荷载。

当建筑物的各层楼板将其上面的荷载传递到剪力墙上时,剪力墙就像一根坚实的柱子,承担着这些竖向力,并将其向下传递到基础。

由于剪力墙通常具有较大的截面面积和较高的强度,所以它能够有效地承受这些竖向荷载,确保建筑物不会因为自身重量而发生下沉或变形。

而对于水平荷载,剪力墙的作用就更加关键了。

在风荷载的作用下,建筑物会受到侧向的推力。

如果没有剪力墙,建筑物可能会像风中的旗帜一样摇晃不定。

同样,当地震发生时,地面的运动产生的水平力也会作用在建筑物上。

剪力墙通过自身的刚度和强度,抵抗这些水平力,减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不被破坏,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更好地理解剪力墙的受力情况,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弹簧。

当水平力作用在上面时,它会发生变形,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恢复能力,能够在力消失后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这种变形和恢复的过程,就是剪力墙消耗能量、减轻地震破坏的重要方式。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剪力墙的特点。

首先,剪力墙具有很高的侧向刚度。

这意味着它能够有效地限制建筑物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使得建筑物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保持稳定。

与框架结构相比,剪力墙结构在抵抗水平荷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次,剪力墙的承载能力较强。

由于其截面通常较大,且采用了高强度的混凝土和钢筋,所以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这使得剪力墙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和需要承受较大水平力的建筑。

再者,剪力墙的整体性好。

它通常是连续的、封闭的,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受力体系,共同抵抗外部荷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A A A T v p vs vs v p v v p vs v v p vs v p vs

V称为虚波波速 一般情况取8km/s
16
1.3.2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 小的尺度 里氏震级 M=lgA

– A-离震中100km处由Wood-Anderson式标准

– 外核 厚 2100 km – 内核 厚 1400 km
可能液态 可能固态
3
2 900 km 5-40 km
4
1.1 地球的构造及地震的成因
2 地震的成因 构造地震 地球内部岩层构造产生错动产 生的 90% 火山地震 火山喷发

坍塌地震
岩层坍塌
抽水注水引发的地震

爆破、山崩引发的地震
地震烈度I与震级、震中距R的关系 I=0.92+1.63M-3.49lgR

20

2. 基本烈度-某地区在今后一定时间内, 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到的最大地 震烈度(统计意义)

我国取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
21

3.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 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 还需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 物的类别、高度、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 规划进行确定
丧失稳定性

次生灾害
– 火灾(图1.13)水灾 – 毒气污染 – 山崩 泥石流 海啸
9
1.3 地震波、震级和烈度
1.3 .1地震波 地震时,地下积蓄的变形能量以波的形 式释放、传播 体波 主要波 压缩波(P波、纵波、疏密波) 剪切波(S波、横波、等容波) 面波 次生波 乐普波(L波) 瑞利波(R波)


22

广州地区:


抗震设防烈度: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0g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23
1.4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1.4.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 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 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 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 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 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 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 建筑 丁类建筑 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震源深度小于60km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 60~300km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km :深源地震

18
图1.16 地震术语示意图
19
1.3.3

烈度
地震烈度-某个地区、地面及房屋建筑 结构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与震中距的远近、地质情况、建筑物状 况有关

按房屋建筑震害指数 地表破坏程度 地面 运动加速度 地震烈度分12度(表1.2)

vS
G


E 2 (1 )
0.25
v P 3v S
12
面波

次生波
乐普波(L波)
– 使地面产生水平的摆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
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瑞利波(R波)
– 使地面产生水平摆动和上下颠簸振动
13
面波的振动形式
14
地震波曲线
15

利用P波与S波到达测量仪位置的时间差T 可求得震源距A

10
体波
压缩波(P波、纵波、疏密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周期短 振幅小 速度快
vP E (1 ) (1 )(1 2 )
11Biblioteka 波剪切波(S波、横波、等容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在固体中传播 周期较长 振幅大 速度慢
25
各震设防类别建抗筑的抗震设防标准
2 乙类建筑 地震作用

–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抗震措施
– 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 ~8 度时,应
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 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 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5
1.1 地球的构造及地震的成因

构造地震的成因 断层说
地球运动 地壳板块作用力 薄弱岩层褟皱和弯曲 地壳板块断裂破碎
6
构造地震的成因

板块构造说
六大板块(美洲、太平洋、澳洲、南极、欧 亚、非洲)地球运动 板块边界挤压、拉伸、 剪切 、插入 边界发生地震 世界两大地震活动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
7
1.2 地震的破坏作用

地表和道路的破坏
– 地陷 地裂 (图1.4) 山崩 滑坡(图1.3) – 地表隆起
喷砂冒水

桥梁结构的破坏
– 基础的破坏(图1.5) 桥墩的破坏(图1.6) – 桥梁的滑落(图1.7) – 桥梁支座的破坏(图1.8) (图1.9)
8

房屋结构的破坏
– 结构部件强度不足(图1.10) – 结构节点强度不足(图1.11) – 地基失效(图1.1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
韦爱凤
1
第一章

绪论
1.1 地球的构造及地震的成因 1.2 地震的破坏作用 1.3 地震波、震级和烈度 1.4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1.5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概念和设防目 标 1.6 抗震结构的材料与施工
2
1.1 地球的构造及地震的成因
1 地球的构造 椭圆球体 平均半径 6400 km 第一层:地壳 厚 5~40 km 地震多发层 第二层:地幔 厚 2900 km 软流塑状态 温度2000℃( 700 km 处) 第三层:地核 厚 3500 km
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系数0.8, 放大倍数为2800)所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 (10-3mm)
当震中距不是100km时,需修正: M=lgA-lgA0

– A0-被选为标准的某一特定地震的最大振幅
17
地震震级M与地震释放能量E(单位:erg) 的关系 lgE=1.5M+11.8 6级地震释放能量=2万吨级的原子弹 地震震级M增加一级,释放能量E增加32 倍
24
各震设防类别建抗筑的抗震设防标准
1 甲类建筑 地震作用 (水平 竖向)

– 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
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抗震措施(内力调整
抗震构造措施)
–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
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 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 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