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血管的应用解剖(一)
肝脏正常ct、mri断层解剖

肝移植后的监测和评估。
对脂肪肝和铁过载的诊断 和评估。
CT与MRI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
01
02
03
CT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 应用
肝癌的放疗和化疗计划 的制定。
肝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如栓塞、支架置入等
。
CT与MRI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
肝外伤手术前的评估和计划制定。 肝脓肿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前的定位。 MRI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在MRI平扫中呈现为高信号,而门静 脉则呈现为中等信号强度。
在平扫中,肝脏的信号强度通常与周围组织相近,呈中 低信号强度。
肝脏的边缘轮廓在MRI平扫中清晰可见,有助于判断肝 脏是否存在病变或异常。
肝脏MRI增强扫描
01
肝脏MRI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基础上,通过注射对比剂来提高病变与正 常组织间的信号差异,从而更好地显示病变。
01
MRI的优点
02
无辐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可以多平面成像,提供更多解剖信息。
03
CT与MRI在肝脏解剖中的优缺点比较
对肿瘤和血管的显示较好。
1
MRI的缺点
2
3
扫描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急诊和重症患者。
CT与MRI在肝脏解剖中的优缺点比较
对钙化和骨骼显示较差。
费用相对较高。
CT与MRI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
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正常肝实 质的密度均匀增高,而病变组织 的密度变化则会出现异常,有助
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肝脏CT增强扫描可以更准确地诊 断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等肝 脏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
据。
肝脏CT血管成像
腹部的血管解剖

肝固有动脉
副肝左动脉
腹部的血管解剖
肝总动脉
第40页
肝动脉
---肝总、肝固有动脉变异示意图
F副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 脉。
肝左动脉
副肝左动脉
腹部的血管解剖
肝总动脉
第41页
肝动脉
4.肝右动脉: 肝右动脉为肝固有动脉分支者占 70.54%-92%,发自肝总动脉占3%-16.96% ,起自其它动脉迷走肝右动脉占8%-20.5% ,包含迷走替换性肝右动脉和迷走副肝右 动脉。迷走替换性肝右动脉半数以上由肠 系膜上动脉发出,其余可自胃十二指肠动 脉、腹腔动脉、腹主动脉或胆囊动脉发出 。迷走副肝右动脉起始多为肝左动脉和胃 十二指肠动脉。
腹部的血管解剖
第69页
Rionlan吻合支
Rionlan吻合支
腹部的血管解剖
第70页
谢谢!
腹部的血管解剖
第71页
肝左动脉 腹腔动脉
胃左动脉 脾动脉 肝总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第8页
腹腔动脉
----分型
依据腹腔动脉三大分支组合共干情况, 将其分为各种类型, 通常有七分型法和四分 型法2种。
腹部的血管解剖
第9页
腹腔动脉
----七分型法
Ⅰ型: 胃左动脉、肝总 动脉、脾动脉组成胃 肝脾干,为常见型。
腹部的血管解剖
第10页
腹腔动脉
----七分型法
Ⅱ型: 肝总动脉与脾动 脉组成肝脾干,胃左 动脉由腹主动脉发出 。
腹部的血管解剖
第11页
腹腔动脉
----七分型法
Ⅲ型: 肝总动脉、脾动 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组 成肝脾肠系膜干,胃 左动脉由腹主动脉发 出。
腹部的血管解剖
第12页
常见肝病变影像诊断课件(1)

慢进慢出
大 小:
CT(中山) MRI(长征)
< 2cm 31.5% 75.9%
> 4cm 29.2%
7.6%
肝血管瘤影像表现
1、直接征象: 平扫:边缘锐利的略低密度灶。 增强:“快进慢出 / 慢进慢出” 的“充填”式强化。
2、间接征象:占位征相对较轻。
肝血管瘤CT诊断---典型表现
Freeny标准: 早期边缘高密度强化
3、哪些肝癌没有“快进”? 癌栓、动静脉瘘、少血供HHC
快进快出
门静脉海绵样变
HCC不典型表现
形态 弥漫型、癌栓型、外生型
密度 等密度、高密度、囊性
强化特征 充填式、轻度强化
癌栓型HCC
外生型HCC
相对高密度HCC
脂肪密度HCC
肝癌CT漏诊原因---(41例62灶分析)
病灶 < 2cm、等密度病灶、脂肪肝、 肝硬化
肝脏疾病诊断要点
1、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诊断绝大多 数肝脏病变。
2、增强扫描能了解病变的血液供应 特点,应常规应用。
3、增强扫描前应常规做“碘过敏试 验”。
4、CT、MRI均有技术漏诊问题。
正常解剖
1、平扫CT值:45HU~70HU 2、上下径:13~15cm 3、分叶、分段:五叶八段 4、肝门:第一肝门、第二肝门、
胰腺癌肝转移
胃癌肝转移 (环形强化)
少血供 MHC
MHC诊断中几个应当注意的问题
1、有特征影像者不多。 2、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现象严重。 3、与HCC、HHE表现常有重叠。 4、罕有浸润式生长。
肝血管瘤
发病率:0.4~7.3%(0.35~2.1%) ?
多发者:5~15%
39.1%(长征)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病毒侵入肝脏后,肝细胞发生水肿、气球样变等病理改变。
炎症细胞浸润
大量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肝组织,导致肝组织炎 症反应。
肝细胞坏死
严重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可发生坏死,包括点状坏死、碎片状坏 死等。
脂肪肝对组织结构影响
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滴,导致肝细胞体积增大、功能受损。
结构组成。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接 受来自肝血窦的血液,并将其
汇入下腔静脉。
肝板是由单层肝细胞排列而成 的板状结构,围绕中央静脉呈 放射状排列。
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是血液 在肝脏内流动的通道,内有 Kupffer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等。
汇管区结构特点
01
汇管区是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的区域,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 和小叶间胆管等结构穿行。
脂肪代谢
02
03
碳水化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进 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肝脏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 或在需要时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 血糖平衡。
能量代谢过程及意义
ATP生成
通过细胞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ATP ,为细胞提供能量。
热能调节
肝脏通过调节代谢速率和热量产生来维持体温恒 定。
肝硬化时,肝内血管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形成异
常吻合支等。
03
汇管区改变
肝硬化时,汇管区因纤维组织增生而显著增宽,其中可见增生的胆管和
淋巴细胞等。
07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肝脏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代谢、解毒、合成及储存等功能,是维 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器官。
应用解剖学知识在肝脏移植手术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解剖学教学 的 目的是使 学员 在实习过程 中结合临床应 用 , 最终 掌握 常见外科疾 病所 需 的解 剖学 知识 。为增加 学员 动手 机会 , 提高学员在 临床工 作 中的感性认 知 。 针对 目前 临床 带教 中存 在的问题与不足 , 们在 总结多 年带 教经 验基础 上 , 我 结合 肝脏 外科与肝移植专业 的特点 , 在手术准备 过程 中将 肝脏及周
的影像 。由于手术暴露好 、 解剖 结构 清晰 、 教员讲解详 尽 , 整 使 个手 术演 示 、 教学 过程 思路 清晰 , 结合 前期 图谱 、 管 C A 再 血 T
的学 习 , 强化 了学 员 对 肝 脏 临 床 解 剖 学 习 的 印 象 和 理 解 记 忆 , 增 强 了学 习动 力 。
的血 管 、 管 变 异 , 要 求 学 员不 但 记 录 这 次 变 异 , 要 口述 其 胆 则 还 他 变 异情 况 。例 如 当术 者在 修 整 肝 十 二 指 肠 韧 带 前 , 求 学 员 要 完 整 绘 出腹 腔 干 以及 分 支 , 由近 及 远 , 至 分 出 肝 脏 动 脉 分 支 ; 直 而手 术 修 整 动 脉 系 统 时 , 会 由远 近 。 肌 门 处 分 离 肝 脏 动 又 从 脉直 至腹 腔 干 。学 员 通 过 “ 来 一 往 ” “f I 支 ” “f支 刊 一 ,[ l 刊 m 1 j
围组 织 解 剖 关 系 进 行 全 方 位 展 现 , 在 操 作 过 程 中为 学 员 讲 解 并
剖知识为手术基础 , 照标准 的手术 流程 , 按 逐个 解剖 、 分离肝 脏 周围 的韧带 、 骨骼 化血 管系统 。术者 每分离 一个解 剖部 位前 , 都会让学员先仔细观察 , 后再进 行操 作 , 时也会提 问学 员 然 有 相关 的局部解剖知 识。例如 , 分离 右三角 韧带 时 , 员会 提 在 教 问右三角韧带 的结构特 点 , 与肝 脏裸 区的关 系 , 起止 点有什 么 解剖结构 。观摩的学员边 回忆理论知识 , 边观看 手术并 回答 教 员提 问, 书本 知识 、 前小讲 课幻 灯 中的图谱 与 眼前 患者 的 将 术
人体解剖实战指南器官结构解剖技术临床应用的实用技巧

人体解剖实战指南器官结构解剖技术临床应用的实用技巧人体解剖实战指南:器官结构解剖技术临床应用的实用技巧导言: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医学从业者来说,熟练掌握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解剖技术是必备的基本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实用的人体解剖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关键器官的结构解剖技巧1. 心脏解剖技巧: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了解其结构解剖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解剖心脏时,应首先明确心脏的位置和外观特征。
切开心脏后,可清楚观察到心房、心室、心瓣膜等组织结构,进而学习血液的流动路径和心脏收缩的机制。
2. 肺解剖技巧:肺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深入了解其结构解剖技巧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
了解肺的解剖结构,可以掌握气管分支、肺叶和支气管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肺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基础知识。
3. 肝脏解剖技巧: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熟悉肝脏的解剖结构,可以准确判断肝脏大小、位置和肝脏解剖分区,为肝脏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解剖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1. 外科手术:在各类外科手术中,熟练的解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精确地了解人体解剖结构,外科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切口的选择和操作,更好地掌握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解剖课程与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灶的位置和性质,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局部治疗的疾病,掌握解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通过了解特定部位的解剖结构,医生可以更精确地给药,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人体解剖实战指南为医学从业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
通过熟练掌握器官结构解剖技术,医生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门静脉CT检查技术

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
20岁 t=26
20岁 t=46
门静脉CT检查技术
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
门静脉CT检查技术
延迟时间确定方法的影响
延迟时间的确定是CTPV成像技术的核心,影响 门脉质量的关键。扫描过早,门脉强化不明显 。扫描过晚则错过门脉强化的峰值,肝实质肝 静脉已经强化,影响门脉的分辨率。在临床应 用中,随着对比剂注射速率的加快,扫描时间 大大缩短。带来的新问题是对比剂峰值更难捕 捉,这要求我们在检查前必须准确设定扫描延 迟的时间。
门静脉CT检查技术
造影剂的影响
造影剂的选择 造影剂的总量 造影剂的注射速率 造影剂的浓度
门静脉CT检查技术
造影剂的影响
造影剂的选择: 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大量 临床经验证明非离子型造影剂Βιβλιοθήκη 离子型安全。门静脉CT检查技术
造影剂的影响
造影剂的总量: 在一定范围内造影剂的剂量与肝脏强化成正 比,剂量不足易使门脉强化不明显影响诊断。 多数文献建议按照体重来计算造影剂,一般 为1.5ml/kg。
年龄与造影剂到达时间有关,因为心输出量随 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造影剂到达的时间也相 应延迟。
门静脉CT检查技术
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
严重的心脏疾患导致心输出量下降,门脉期达 到时间延迟。肝硬化患者伴门脉高压,脾肿大 和侧枝循环时,门脉回流时间延迟,且进入肝 脏血流量下降门脉强化下降。
总之应根据患者个性化确定延迟时间
门静脉CT检查技术
造影剂的影响
80KG 70ml
门静脉CT检查技术
造影剂的影响
造影剂的注射速率: 当注射剂量固定时,注射速率越快,门脉强 化峰值时间越早且峰值时间越短。但速率越 快(大于5ml/s时)易发生血管外渗漏,并增 加病人不适感。检查时应该根据患者血管情 况和适当调节速率。
肝的解剖及分段课件

目录
• 肝的基本解剖结构 • 肝的分段及功能 • 肝的血管与胆道系统 • 肝的淋巴与神经系统 • 肝的解剖变异与临床意义 • 肝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01
肝的基本解剖结构
位置与形态
位置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形态
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 缘。
各段肝的功能特点
左内叶
位于肝左叶的内侧部,主要负责胆汁的生成和 排泄。
左外叶上段
位于肝左叶的外侧上部,具有代谢和解毒功能。
左外叶下段
位于肝左叶的外侧下部,参与糖原的合成和储存。
各段肝的功能特点
右前叶上段
右后叶上段
位于肝右叶的前上部,具有合成血浆 蛋白的功能。
位于肝右叶的后上部,负责药物的代 谢和排泄。
淋巴系统作用
引流肝脏产生的淋巴液,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维护 肝脏内环境的稳定。
神经系统作用
调节肝内血管和胆管的舒缩功能,参与肝脏的代谢、分泌 和排泄等功能调节,维持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淋巴与神经相互作用
淋巴系统通过传递免疫信息和炎症因子,影响神经系统的 功能;神经系统则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等过程,影响淋巴系统的免疫功能。
肝动脉与门静脉的关系
肝动脉和门静脉在肝内形成广泛的吻合支,共同为肝脏提供充足的 血液供应。
肝静脉系统
肝静脉
01
肝静脉是肝脏的主要回流静脉,负责将经过肝脏代谢后的血液
回流至下腔静脉。
肝静脉的分支与走行
02
肝静脉在肝内分为左、中、右三支主要分支,分别收集对应肝
段的血液,最终汇合成肝总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密度与回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血管的应用解剖(一)
【关键词】肝脏;血流阻断技术;解剖
外科手术目前是治疗肝癌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由于肝脏复杂的动静脉血管分布和丰富的血流供应,能否有效地控制出血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1]。
术前全面了解肝脏血管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样才能保证手术更快更好地完成。
现将肝脏的应用解剖及有关手术报告如下。
1肝脏血管的解剖分布
选取经福尔马林处理、肉眼观察无明显病变的1具成人尸体肝脏标本进行解剖。
沿肝静脉肝后段后壁正中剖开管腔,将肝静脉肝后段分为上、中、下三等份。
设下腔静脉腹侧前端中点为时钟1点位,取下面观顺时针定位,在体视解剖镜下观测肝静脉肝后段各份副肝静脉的支数以及观测副肝静脉在肝外段的情况。
首先将引流肝叶静脉血液的肝静脉称为副肝静脉,统计其数量、出现率及管径,观察其引流范围、开口部位及与肝静脉的关系。
然后从肝膈面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逆向仔细剥离肝静脉,观察其走向、起源,测量肝静脉外科干长(即为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至半径在2.0mm以上的肝静脉近心端属支间的距离)、主干汇合起始处、主干长度、主干中点以及汇入下腔静脉处的直径及主干上壁距肝膈面的深度;测量肝静脉长轴与下腔静脉长轴的夹角2]。
2方法
通过对肝脏的解剖,了解其血管分布、肝叶分布和解剖特点。
肝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小区,每个肝叶之间的血供相对独立,故只要确定了病灶部位,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阻断相应动静脉的血供。
以半肝血流阻断为例,在对第一肝门做细致解剖中,分离出门静脉干和肝动脉,可以继续解剖出门静脉的右前、右后支,在肝圆韧带左侧解剖出到肝二、三段的支,肝圆韧带右侧分离出到肝四段的分支,向左亦可。
在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中观察,只要阻断这相应的血管,即可阻断该半肝的血供3]。
有报道显示通过这种解剖血管走向的方法阻断血供,在左半肝可以达到70min,右半肝达120min。
阻断病变侧入肝血流,对健侧肝脏没有缺血的顾虑,且阻断后在半肝界面上出现比较清晰的分界线,没有内脏瘀血和血流动力学受影响之弊,从而完成较复杂的半肝切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