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

合集下载

诸葛亮的谋略与战争策略解读

诸葛亮的谋略与战争策略解读

诸葛亮的谋略与战争策略解读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谋士和军事家。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解读诸葛亮的谋略和战争策略,探讨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杰出贡献。

一、诸葛亮的政治谋略诸葛亮在政治上以其卓越的思维和谋略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致力于巩固蜀汉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增强国力和巩固统治。

首先,诸葛亮着重发展国家经济。

他积极推行减税政策,降低了百姓负担,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升了蜀汉的经济实力。

此外,他还提倡勤俭节约,限制奢侈浪费,重视土地和资源的保护,从而提高了国家的财力和物资储备。

其次,诸葛亮注重人才选拔和任用。

他通过设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人们通过才能而非出身来担任重要职位。

此外,他还实行了“重用宽容策略”,容忍和包容失策的下属,为他们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得部下能够发挥潜力和才能。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蜀汉政权的稳定性,也使得政府更加高效和规范。

最后,诸葛亮注重与他国的外交关系。

他以灵活的外交手段,巧妙地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同时采取坚定的态度防止敌对势力的侵略。

他曾成功与吴国达成联盟,共同抵抗曹魏的进攻,使得蜀汉在外交上保持了优势地位。

二、诸葛亮的战争策略除了政治谋略,诸葛亮在战争中也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他通过巧妙的战略指挥,赢得了多次重要战役,为蜀汉保卫和扩大领土立下了赫赫战功。

诸葛亮的战争策略往往注重实用和灵活性。

他善于运用山林地形的优势,采取埋伏、诱敌深入等战术,以小部队击败敌军大军。

此外,他重视情报的收集和利用,不断获取敌情动态,从而提前制定对策。

更重要的是,他擅长作战计划的制定和组织,能够准确判断战局,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诸葛亮最著名的战略便是他设计的“空城计”。

在对曹魏大将司马懿的进攻中,诸葛亮采取了虚张声势的手段,将未完成的城市故意留空,以使敌军心生恐慌,最终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这一策略不仅具有较强的军事指导意义,也展现了诸葛亮精湛的心理战术。

雄才大略的智慧统帅诸葛亮与三国时期的变局

雄才大略的智慧统帅诸葛亮与三国时期的变局

雄才大略的智慧统帅诸葛亮与三国时期的变局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由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英明决策和智慧统帅,使得蜀汉能够在乱战之中保持其地位,甚至崭露头角。

本文将探讨雄才大略的智慧统帅诸葛亮与三国时期的变局的关系。

在三国时期,各方势力争夺天下,战争频繁,政治格局错综复杂。

而在这个时期,诸葛亮独具慧眼,发挥智慧和才干,成为蜀汉的核心力量。

他深谙兵法,善于运筹帷幄,针对当时的战局和形势做出了一系列的变局决策。

首先,诸葛亮的一大智慧之处在于他的谋略与计策的运用。

他精通兵法,将智谋运用于战争之中。

著名的“空城计”和“连环计”等战术便是他的杰作。

他懂得利用兵力的充沛与疲乏之间的差距,在与敌军对峙时采取等待的态度,以意外之举击败敌人。

这些战术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打破敌军的预期,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蜀汉的损失,从而在战斗中保持强势。

其次,诸葛亮的治国才能也是他智慧统帅的体现。

他对蜀汉的改革与治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提倡节约,从源头上解决蜀汉国力不足的问题。

他注重农田的开垦与治理,推行民生政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还注重管理官吏,选拔尽善尽美的人才,确保国家政权的稳定运行。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蜀汉国力,使得蜀汉能够在三国之中有一席之地。

此外,诸葛亮对外交战略也是智慧统帅的表现。

他既能使吴国屈服于蜀汉,又能与曹魏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

他通过调解,减少了蜀汉与吴国之间的矛盾,使两国共同对抗曹魏。

同时,他也明白与曹魏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的必要性。

这种灵活的外交手腕使得诸葛亮能够在复杂的三国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此外,诸葛亮还以其高度的忍耐力和前瞻性思维著称。

他知道蜀汉国力有限,以及其他势力的威胁,因此他决定通过联合吴国来对抗曹魏。

为此,他前去见周瑜,忍受周瑜的无理嘲讽,始终保持姿态,最终取得了吴国的支持。

这种前瞻性的思维使得诸葛亮能够有效地应对变局,为蜀汉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

总的来说,雄才大略的智慧统帅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变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如何影响社会格局

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如何影响社会格局

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如何影响社会格局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乱与纷争的时代,同时也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对当时的社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鼎立之前,汉朝的统治逐渐衰落,中央政权对周边民族的控制力减弱。

北方的匈奴、鲜卑等民族时常侵扰边境,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与中原政权有着复杂的关系。

首先,北方的民族关系对三国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汉末年,匈奴趁机崛起,不断骚扰边境地区。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匈奴的威胁。

他将匈奴分为五部,使其分散居住,并选派官员进行监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北方的局势。

然而,鲜卑族在这一时期也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了北方边境的又一威胁。

鲜卑族时常与曹魏政权发生冲突,但在曹魏的军事压力下,也时而选择与曹魏保持一定的和平关系。

这种时战时和的民族关系,使得曹魏政权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军事力量来维持北方边境的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中原地区的争霸进程。

在东北地区,乌桓族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袁绍曾借助乌桓的力量与曹操对抗。

曹操在击败袁绍后,为了消除后方的隐患,亲征乌桓并取得了胜利。

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曹魏在北方的统治,也为其在中原地区与蜀、吴两国的竞争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后方。

其次,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也对三国格局产生了影响。

蜀汉所在的西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如南蛮、氐族等。

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期间,采取了“和抚”的民族政策,通过安抚、结盟等方式,与这些少数民族建立了相对良好的关系。

他的“七擒孟获”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体现了他以和为贵、攻心为上的民族策略。

通过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友好相处,蜀汉获得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为其北伐中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同时,稳定的西南边境也使得蜀汉能够集中精力应对曹魏的威胁。

然而,东吴所在的江南地区,民族关系同样复杂。

山越族是当地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

东吴政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山越族进行征讨和同化。

浅谈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

浅谈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

浅谈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作为一名三国爱好者,本人想对诸葛丞相传奇的一生写以下几点个人见解:1.作为蜀汉丞相的政治地位诸葛亮在蜀汉的政治地位极为显赫,他不仅是刘备的重要谋士,更是蜀汉政权的实际管理者。

从历史资料来看,诸葛亮的政治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政治改革:诸葛亮在蜀汉实施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选拔贤能、推行法制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稳定性。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这些政策使得蜀汉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权力集中: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成为蜀汉的实际掌权者。

他的地位不仅来自于刘备的托孤,更因为他的政治才能和威望。

《三国志》中提到,诸葛亮“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这种公正严明的作风使他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威望。

对外政策:诸葛亮的对外政策以联吴抗魏为主,这一政策在《隆中对》中已有体现。

通过与东吴的联盟,蜀汉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保持了一定的外交优势,这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

1.1智慧与谋略的化身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为智慧与谋略的化身,这一形象在历史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军事谋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三国志》中有所记载,他多次北伐,虽未能最终成功,但其军事策略和指挥能力仍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例如,他的“空城计”和“木牛流马”等计策,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

治国理念:诸葛亮提出的“依法治国”、“重视农桑”等治国理念,对蜀汉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国志》中提到,诸葛亮“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蜀汉的稳定和发展。

文化影响:诸葛亮的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智慧和忠诚被视为楷模。

从杜甫的“万古云霄一羽毛”到后世的各种文学作品,诸葛亮的形象一直被赞颂和传唱,成为智慧与谋略的代表。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

浅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

浅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他留给后人了“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是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名言。

他虽未完成“兴复汉室”的政治目标,但不愧为中国古代一位军事战略家。

所以在这里,我单就三国时期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诸葛亮的军事战略思想,谈一下自己的管窥之见。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候,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段话,反映了诸葛亮纲要性的军事战略思想,即联吴抗曹,并在西部建立根据地。

这一决策,指导了弱小的处于危难之中的刘备集团,从“无立锥之地”到蜀国的建立、发展和强大,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其战略思想的卓越之处有一下几点:一、战略三阶段与联合抗曹诸葛亮谙于战争规律,深刻了解天下大势,他明确的把“兴复汉室”的战争划分为三个阶段:占领“荆”、“益”、汉中,此乃战略防御阶段;“内修政理”,发展壮大是战略相持也;出“秦川”、“向宛、洛”,就是战略进攻了。

当诸葛亮提出此决策之初,曹操已平定北方和中原,成为一支“拥百万之众”的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并欲统一全国了。

面对这个强敌的进攻,孙权难以抵御,而刘备就更无能为力了,他看清了这一形势,提出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的军事外交路线。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刘备败退“至于夏口”,危在旦夕,他提议:“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促成了“并力拒曹公”的战局,致使“曹公败于赤壁”。

联孙抗曹之策,不但拯救了寄人篱下的刘备,而且趁机占领了“荆州、江南诸郡”,有了立足之地,并由此进军西部地区,实现了战略防御阶段的目标。

诸 葛亮为什么会在蜀汉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诸 葛亮为什么会在蜀汉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诸葛亮为什么会在蜀汉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其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他为何能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首先,诸葛亮自身具备卓越的才能和智慧,这是他能在蜀汉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

他饱读诗书,精通兵法、谋略,对天下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早年的诸葛亮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自比管仲、乐毅,这并非是他的自负,而是其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这种卓越的才能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中脱颖而出,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出谋划策。

在战略规划方面,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

这一战略构想为刘备指明了发展方向,使得刘备在群雄逐鹿的局面中找到了立足之地。

他准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指出了曹操势力强大,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历三世,只能作为盟友;而刘备应该先夺取荆州和益州作为根据地,然后等待时机,兴复汉室。

这一战略规划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切实可行的步骤,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也极为出色。

他善于治理内政,注重法治,执法严明,使得蜀汉政权在内部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秩序。

他重视农业生产,积极发展经济,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同时,他还注重选拔人才,为蜀汉培养了一批忠诚能干的官员,保证了政权的正常运转。

在军事方面,诸葛亮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

尽管蜀汉的国力相对较弱,但他多次北伐中原,试图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他善于用兵,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军事工具,在战场上灵活运用战术,给曹魏政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虽然北伐最终未能成功,但他的军事行动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诸葛亮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也是他在蜀汉扮演重要角色的关键因素。

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始终铭记刘备的嘱托,为了蜀汉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刘备去世后,他肩负起了辅佐幼主刘禅的重任,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从未有过二心。

他的忠诚不仅赢得了蜀汉君臣的尊重和信任,也为后世树立了忠臣的典范。

诸葛亮的谋略和思想贡献

诸葛亮的谋略和思想贡献

诸葛亮的谋略和思想贡献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谋士,但诸葛亮毫无疑问是最为杰出的一位。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宰相,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均有卓越的表现,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诸葛亮的谋略和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政治思想的贡献诸葛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提出的“军民合一”、“以民为本”、“安民之本在粮”等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进步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他提出的“军民合一”思想强调了军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新颖的。

他认为,只有民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为军队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战无不胜。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既促进了军队的稳定发展,也为社会和谐安定奠定了基础。

其次,他强调“以民为本”,要求官吏把百姓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他认为,一个好的君主不仅要做到“庶民口实”,把百姓的意见听进去,还要做到“庶民欲纷”,了解民情民意,为百姓谋福利。

这种“以民为本”的理念对于中国政治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断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进步和改革。

最后,诸葛亮提出的“安民之本在粮”思想,强调粮食问题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他认为,如果百姓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社会就会动荡不安,造成种种问题。

因此,他提倡科学种田,保障粮食供应,构建和谐社会。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统治阶级都认识到粮食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地采取措施保障百姓食品安全。

二、军事思想的贡献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他所创立的战略思想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催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后世的军事家更是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

首先,他提出了“空城计”。

这个计策表面看上去是一种放弃抵抗的策略,但却能够有效地迷惑敌人,产生战争的好效果。

他认为,在敌人十分警惕的情况下,此时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敌人就会因为猜测不出真正的情况而犯愁,从而趁机发起进攻。

诸葛亮与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诸葛亮与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诸葛亮与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与影响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众多英雄豪杰在这个时期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三国鼎立的局面。

而在这个时期,诸葛亮便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故事传诵至今。

而在这些故事中,三国演义更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的历史价值与其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传承方面,也在政治、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的历史价值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卒于三国时期,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千古奇才”,“神机妙算”。

他的智慧和才华广泛应用于战争、治理和文化活动等方面。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往往被描述成一位正直、睿智、仁慈的人物,他不仅有深谋远虑的智慧,更有良知高洁的品格。

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民众生活得到了改善。

因此,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其实,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止限于三国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他的思想和成就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实际上,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传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

诸葛亮的影响自诸葛亮开始,三国时期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在这种传统文化中,诸葛亮也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国演义中所呈现出的诸葛亮形象,无疑是精神力量的象征。

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智慧、谋略等品质。

这种文化品质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共识,直到现在仍然在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

它强调了人的品德与责任感,将“忠诚”、“仁爱”、“勇气”等品质融入到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价值体系中。

这种道德观念不仅仅适用于古代,对现代社会也有着指导意义。

三国演义在文学上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启了以小说为主导的文学新时代。

而在世界文学史上,三国演义也有着一席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1年9月
280
论诸葛亮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
岳晓松 杨 艳 王芳蓉
(甘肃榆中四中,兰州,730100;榆中二中,兰州,730100;榆中来子堡中学,兰州,730100)
摘 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之一。

蜀国作为三国当中疆土最狭小的一方,且境内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军事实力远落后于曹魏和东吴,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在推动少数民族汉化,巩固蜀汉政权进而促成和维系三国鼎立的形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诸葛亮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三国鼎立 蜀汉 中图分类号:K8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9—0280—01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汉末琊都县(今山东沂水县)人。

辅助蜀汉两朝,功勋卓著,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政治及军事才能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中,为诓复汉室,曾六次兴师北伐,因此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

一、蜀汉的疆域及境内少数民族概况
蜀汉疆域北至汉中南抵南中,包括陕西南部,四川,云南及贵州西部,北与曹魏相接,东与孙吴毗邻。

蜀汉人口鼎盛时期有户20万,人口共90万人。

而在这部分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少数民族,有青羌,叟,嶲僚,濮等多种民族,西汉时总称西南夷。

汉武帝开通西南夷,虽然设置郡县,终因交通不便,汉文化难以深入夷人村寨,所以大体是依其“故俗治”。

二、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内容及对巩固蜀汉政权的作用 后主建兴三年(225年)春三月,诸葛亮分兵三路南征,并接受马谡“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

(一)诸葛亮民族政策的第一阶段,在武力征服后设立统治机构,巩固了蜀汉后方大本营。

少数民族叛乱虽然平定,但当时少数民族尚未真心归附,夷汉冲突时常爆发,而南中对于蜀汉政府而言,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于是就在东汉朱提,永昌,越嶲四郡的基础上增设云南,兴古,建宁三郡,并设立庲降都督加以统管。

庲 降都督它是蜀汉政权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统治机构,与临时都督(如关中都督,广武都督,犍为都督),一起在蜀汉的南,东, 北三方构成较为稳固的防御体系,保卫着蜀汉的安全。

(三)诸葛亮民族政策的第二阶段,以夷治夷,主要以和抚手段为主。

1、笼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吸收一部分夷帅参加蜀汉上层政权,诸葛亮收其俊杰建宁朱提,孟琰及孟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为御史中丞。

鉴于民族地区的实力,蜀汉政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采取笼络的政策。

2、根据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因势利导,以使他们顺从统治。

主要是给夷人的奴隶主势力颁发印绶,图谱,瑞锦,铁券。

所谓图谱,就是画天地,君臣,神龙等。

用宗教迷信色彩宣扬内地的封建统治。

以巩固奴隶主对蜀汉政权的从属关系。

3、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化进程。

在部分地区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屯田,诸葛亮曾“躬耕隆亩”,深知复国安家的根本就是务农殖谷,足食足兵,所以诸葛亮就在平定南中后,将居住在山村的少数民族人民“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

三、诸葛亮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及认识 蜀汉是三国中疆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因此
所辖少数民族聚居区(南中地区)对蜀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
三国鼎立是政治经济,军事,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当时三个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达到了均势,其中任何一方不能消灭对方,因此蜀汉为与其他两国争夺土地,就必须发展本国经济。

1、民族地区是蜀汉财政的主要来源,是蜀汉军需物资的重要补充基地。

诸戎所居之祁陇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盛产马、牛、羊和小麦。

诸葛亮六次北伐,国力消耗极大,而民族地区在归附之后,在战略物资补给方面对蜀汉政权来说也是举足轻重。

2、民族地区为蜀汉政权提供了大量的兵员。

诸葛亮为了增强蜀汉武备,将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编为蜀军五部,号为“飞军”。

无当飞军战士身披铠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和毒箭,尤其是精于防守作战。

在伐吴战争中,连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手中。

可见,少数民族的参军大大增强了蜀国抗击曹魏的军事实力。

对诸葛亮民族政策的认识
1、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措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我们当今处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以蜀汉自身来看,它获得了强国与北伐必需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同时对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起到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其次,和吴魏两国的民族政策相比,蜀国最柔和,开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和抚为主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少数民族的认可和响应。

2、诸葛亮的民族政策是蜀汉立国全部政策的一部分,仍然没有也不可能跳出羁縻政策的范围,他始终是作为蜀汉上层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因此,他始终摆脱不了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本质的局限。

北伐时,蜀汉对南中少数民族的征缴逐步加重。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诸葛亮的民族政策,以阶级观点来看,蜀汉的民族政策最柔和,但从历史发展来看,诸葛亮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不利于民族融合,直到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西南夷才正真渗透了汉文化,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

因此,我们当今在处理各少数民族关系时,应制定能推动整个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晨.三国会要【M 】
.上海:中华书局,1956. [2] 司马光.资治通鉴【M 】
.上海:中华书局,1956. [3] 翁独键.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 张大可.三国史【M 】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