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

合集下载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在选文里,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2)写出文中点明主旨的一句话。

(3)“信赖”指什么?创造的“美好的境界”是什么?【答案】(1)称小珍珠鸟为“小家伙”;趴在“我”肩头睡着后“我”不忍心吵醒它。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信赖,指“小家伙”和“我”的亲近、信任、依恋。

美好的境界,指人与动物间互相依恋的情意,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的创作灵感。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语段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最后一段。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故答案为:(1)称小珍珠鸟为“小家伙”;趴在“我”肩头睡着后“我”不忍心吵醒它。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信赖,指“小家伙”和“我”的亲近、信任、依恋。

美好的境界,指人与动物间互相依恋的情意,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的创作灵感。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森林中的圣约瑟从前,有位母亲生了三个女儿。

大女儿没有礼貌,心眼也坏;二女儿虽有缺点,但比大女儿好得多;只有小女儿又孝顺又乖巧。

但这母亲却很古怪,偏偏最喜欢大女儿,却不喜欢小女儿,并整天想着除掉她。

于是她经常让这可怜的小姑娘到外面的一座大森林去,好让她迷路再也回不了家,这样就可以把她撵走。

但是每个好孩子都有自己的保护天使,天使没有遗弃她,每次都给她指引了回家的正确道路。

有一次保护神似乎不在她跟前,小女孩找不着出森林的路了,她不停地走啊走啊,一直走到夜幕降临。

这时她看到前方有一盏微弱的灯光,立刻跑上前去,来到了一座小木屋前。

她敲了敲门,门开了;她走到第二道门前,又敲了敲,一位留着白胡须、样子令人肃然可敬的老人给她开了门。

这不是别人,正是圣约瑟本人6老人和善地对女孩说:“进来吧!我亲爱的孩子,坐到火旁我的小椅子上来暖暖身子吧!你滑了吧!我给你弄点水来喝,在森林里也没有别的给你吃,只有几根胡萝卜,你还得先刮干净再煮。

”圣约瑟把萝卜递给了她,小女孩仔细地把它们刮净了,然后拿出母亲要她带的薄饼和面包块。

她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锅里,熬了一锅粥。

粥做好后,圣约瑟就开口道:“我很饿,给我点粥喝吧!”小女孩非常乐意地给老人倒了一大半。

可是有上帝的祝福,她仍旧吃饱了。

吃完饭,圣约瑟说:“现在该睡觉了,可我只有一张床,你到床上去睡吧,我就在地上的草上睡好了o"“噢,不,”小女孩说,“还是您到床上睡吧!草铺对我来说已是够软和的了。

”但圣约瑟抱起了小女孩,把她放在了床上。

女孩做完祈祷后,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她醒了,本想对老人道声“早安”却发现他已不在了。

她赶忙起床去找,但哪儿都没有他的影子,最后她发现门后留下了一袋钱,刚好够她提得动。

上面写着:给昨晚上在这儿睡觉的女孩。

看到这些字后,小女孩才背起钱袋回家了。

她又平安地回到了母亲身旁,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母亲,母亲也没办法,只得对她表示满意。

【10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

【10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10篇(一)挖笋子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

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

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

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

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我也笑一笑说,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

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

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

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孩子沉思起来。

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

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2.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竹笋的用途有( )。

(多选)(3分)A.能够食用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D.长成竹子,为人所用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3分)参考答案:1. “我”在和孩子挖笋子时,以竹笋为例,教育孩子要具有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

2. AD3.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竹笋的肥硕丰满的情态。

这个字的使用,生动地表达了小孩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4. 示例: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自强不息,遇到困难不气馁,经受住磨炼,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表里如一,不要因无人赞美而感到失落灰心。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10篇(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10篇(含答案)

1、种辣椒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

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

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

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

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

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

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2、蒙蒙的小雨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

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

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迎面一辆的士飞驰而来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她摔倒了小妹妹没事吧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

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

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

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

”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短文,按要求做答。

青城山下的男孩我从青城山下来,急急地往停车场走去。

爬了半天的山,有点儿累了,我想快点坐到车上歇歇。

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我身后跟了个男孩子,脏兮兮的脸上抹得一道一道的。

我问他:“你跟着我干吗?”他怯生生地把攥着的小手张开了,手心里是一条项链:“你买了吧。

”那是种最廉价的项链。

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我不买,我不戴这玩意儿。

”可他仍旧一步不落地跟着我。

我心里有数,心想,这种孩子我见过,“小”奸巨猾的,离他远点儿。

到了车跟前,我回过身,冲着他随便往远处一指说:“你去那边看看吧,也许有人会买。

”说完,我踏进了车门。

那孩子一下子就哭了,是那种又委屈又绝望的哭,仿佛那道车门关闭了他全部的希望。

他一边哭一边说:“你买了吧,我上学还没有学费呢!”“上学?”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于是我又走下车,从他手里拿过那串项链:“几块钱?”我问他。

“3块。

”不就是3块钱吗?给他吧。

我一边掏钱一边对他说:“你真会做买卖。

谁教你的?”那孩子没说话,只是用手不停地抹眼泪。

旁边一位老婆婆说:“他爹妈都不在了,他跟着奶奶过。

”原来是这样,我心里有点不平静。

我打开钱包,没零钱,只有一张10元,一张50元的,犹豫了一下,然后抽出那张50元的递给他。

他睁大了眼睛有点儿不知所措地望着我。

我拉过他的手,轻轻地对他说:“拿着吧,好好学习。

”那个老婆婆催促他说:“快谢谢阿姨!告诉阿姨,再来青城山,到你家去玩。

”他接过钱,只是低着头,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

突然,他转身跑了,越跑越远。

我忽然觉得我是不是太轻率了,这么简单就把钱掏给人家了。

上了车,我一直望着他跑过的那条小路,突然发现,那条小路的尽头又出现了他的身影,越来越近,他是跑着向这儿奔来的,这次他手里拎着个塑料袋,圆鼓鼓的。

我心想,糟了,不知他又要向我推销什么。

不过他没上车,而是径直地跑到我座椅的窗下,仰起小脸,气喘吁吁地把那个塑料袋举给我,隔着薄膜我看清了,是栗子,这种栗子是青城山特有的品种,个儿不大,尖尖的,5块钱一斤。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阅读 (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阅读 (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一、课外阅读。

分一些蚊子进来那年的夏天很热,蚊虫猖(chānɡ)獗(jué)。

从遥远的外地赶回家,我在父母的卧室里铺了一张凉席,打算像小时候一样,听着父亲的鼾声入梦。

在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中,我们聊到深夜。

后来,母亲说睡吧,剩下的话明天再说,便用蒲扇驱赶蚊虫,放下他们床上的蚊帐。

我也倒头而睡,心里满是回到家时的自由和舒坦。

原以为这一觉足可高枕无忧:我的脚边点了一盘蚊香;不远处还有一台开着的电风扇。

不料,半夜还是被蚊子叮得发毛,半梦半醒之间,脸上、身上被叮咬得受不住。

灯忽然亮了。

我迷迷糊糊看见母亲从床上爬起来,动作很轻地撩开蚊帐,用两端的帐钩挂起来,恢复了白天的样子。

正纳闷时,听见父亲用疲倦而又有些恼怒的声音问:“你这是干什么?”“你没听见蚊子正咬儿子吗?”母亲压低声儿,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咱们把帐子打开,分一些蚊子进来,儿子就可以少受些罪。

”蚊子在那一刻后,仿佛都被母亲“迎”进了帐中,而我的睡意,也仿佛被温水泡了一下,打了个激灵。

“分一些蚊子进来。

”反复咀嚼这句话,双目仿佛因被强光所刺而发疼。

不一会儿,左眼的泪流到右眼,右眼的泪砸在枕头上,我在心里叫着“妈妈”。

“分一些蚊子进来。

”一句平平淡淡的话,却满载着够我受用一生的慈母情。

不单是蚊子,一个慈爱的母亲随时准备与儿子分担风霜、屈辱、挫折和不幸。

世界上,一切债务都可以还清,除了我们欠母亲的情。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原以为这一觉足可高枕无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料,半夜还是被蚊子叮得发毛..,半梦半醒之间,脸上、身上被叮咬得受不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为什么会认为这一觉足可高枕无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中画“____”的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表现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放飞一只蝴蝶一个秋晨,我到学校办公室刚坐下,便有人通知说我们班教室里有两块窗玻璃在昨晚刮风时被打碎了。

我马上意识到这件事在这个管理甚严的学校里意味着什么。

中午,我找来昨天的值日生朱兰。

她怯怯地说:“昨晚放学时,教室里有两只蝴蝶,赶来赶去,总有一只飞不出教室。

我只好开着一扇窗户,好让外面的飞进来,或者里面的飞出去,让它们结伴去玩。

想不到大风打破了玻璃……”小女孩儿几乎落泪,嗫嚅着说愿意赔这两块玻璃。

我一直无语,然后摸了摸她的头,说:“不用了,去玩吧。

”后来我去了财务室:“请在我下个月的工资中扣两块玻璃的钱。

”这是一笔我很乐意付的钱。

(1)朱兰为什么做完值日后要开着一扇窗户?(2)“我”为什么很乐意付这笔钱?【答案】(1)她想让教室内的蝴蝶与外面的蝴蝶结伴玩。

(2)朱兰同学有颗善良的心灵,“我”被她的话语感动了。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的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朱兰做完值日后要开着一扇窗户,她想让教室内的蝴蝶与外面的蝴蝶结伴玩。

(2)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我”很乐意付这笔钱,是因为朱兰同学有颗善良的心灵,“我”被她的话语感动了。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命的药方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

离德诺家的后院不远,有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

德诺喝了艾迪煮的汤,身体并不见好转,谁也不知道他能活多久。

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可怕的病毒。

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新奥尔良的费医生找到了能治疗艾滋病的植物,这让他兴奋不已。

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位战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战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联系上下文,理解“粉身碎骨”的意思。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是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说明________。

这充分体现出________。

(3)给这个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

(4)石头“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你知道日寇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罪恶滔天的事吗?列举几个。

【答案】(1)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

(2)比喻;石头;雹子;石头砸下去非常迅猛,非常有力;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3)顶峰歼敌(4)略【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粉身碎骨: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4)此题可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夹竹桃——季羡林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⑤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⑥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⑦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

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1.作者家有两盆夹竹桃,让他想到火的一盆是_____颜色的,一盆让他想到雪的是_____颜色的。

2.文章第三自然段分别从花的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花的动态变化等诸方面表现了院子里花多。

除了夹竹桃,作者还描写了其他14种花,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夹竹桃的?()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4.第③④⑤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分别是()。

A分——总总——分总——分——总B总——分 B分——总 C总——分C总——分——总分——总总——分5.根据下面关于修辞方法的描述判断对错。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运用夸张手法。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是反问句。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句话是拟人句。

()(4)“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这句话运用的是排比手法。

()6.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失去声音的鸟哑樵一群鸟在天上飞。

它们的队伍包括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

它们飞着。

没有方向,没有目的。

飞,只是因为它们还能飞。

只有飞着,它们才知道自己还活着,生命还没有像遗落的阴影一样弃它们而去。

这里是死亡之海——罗布泊无人区。

没有人知道这群鸟是什么时候飞进来的,只知道,它们从飞进来,就没有吃过一点食物,喝过一点水。

因为罗布泊无人区根本没有食物和水。

在鸟儿们的字典里,“天高任鸟飞”这句话永远是正确的,它包含了人类的经验和它们自己的体会。

哪儿有鸟不能飞的地方呢?直到自由的翅膀将它们带进罗布泊。

这是个陌生的世界,没有它们所熟悉的任何东西。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因为树,也只不过是死了若干年的枯桩而已。

它们飞着,互相安慰着,喊着,直到完全发不出声音,只是依赖生命的本能,机械地飞。

直到一群探险者来到罗布泊,它们才看到一线生机,跟着探险者的车队一路飞着。

一位有经验的探险者喊:停车。

他知道,鸟儿们对自己将要飞往哪里已经不关心,它们最需要的是水和食物。

探险者们停下来,拿出随身带的水和食物放到地上,鸟儿们迅速覆盖过来。

鸟儿们温顺极了。

喝着水,吃着东西。

探险者把它们一个个抓住,放入纸箱内,他们明白必须用这种办法才能把它们带出无人区。

有四只麻雀在他们的手中死了。

它们已飞到了生命的极限。

如果没有遇上探险者,它们可能会在飞翔途中掉落下来,同自己的影子一起在黑沉沉的大地消失。

探险者给我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我问他:“在罗布泊无人区,水是最珍贵的东西,你们为什么要拿出有限的水给鸟儿们喝呢?”探险者回答:进入罗布泊无人区之后,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各种可能的危险,我们也已暂时失语。

那时,鸟已成了我们的同伴,救助它们,就救助了二十三条性命。

也似乎是在救我们自己。

后来,探险者和鸟儿们一起出了罗布泊无人区。

在库尔勒,探险者们还举办隆重的放飞仪式。

据说,现在也常有一些小鸟,如同探险者的闯入一样来到罗布泊,而探险者也无一例外地想办法把它们带离无人区。

只有在罗布泊,人才学会了珍视生命。

因为人和鸟在彼时已并无区别。

1.这只鸟的队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高任鸟飞”这句话的前半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因为罗布泊现存的树,也只不过是死了若干年的枯桩而已。

()(2)只有在罗布泊,人才学会了珍视生命。

因为人和鸟在彼时已并无区别。

()(3)探险者们随身带的水和食物很多,所以拿出来放到地上喂鸟,鸟儿们迅速覆盖过来。

()4. 走出罗布泊,探险者举行隆重的放飞仪式。

这样做蕴含了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军礼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

”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

不防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个号码:“喂,爸爸!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背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前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来。

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1.这篇故事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生的地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2)“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个号码。

()()()(3)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3.“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

”表现了司令员女儿对哨兵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司令觉得自己没有把女儿教育好,他举起手表示了他对战士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所以他们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B小战士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表达自己的歉意。

司令的军礼表示他对小战士做法的支持。

所以两颗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紧贴在一起。

C 哨兵小战士知道自己做错了,不该拦住司令员的女儿,他连忙敬礼道歉,司令员回礼表示谅解他。

5.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赞扬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1921年,57岁的齐白石开始对中国传统画风实施大胆突破,期望通过这种“变法”式的创新画法,赋予中国画新的活力。

但他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北平画坛保守派们的一致反对和攻击,他们合起伙来极力贬低齐白石,称他的画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了台面”。

齐白石的作品也因此备受冷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他也只能在这样一片谩骂和否定声中,独自苦苦支撑着。

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标价仅为8元,为全场最低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