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省优质课一等奖
《百合花》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4)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 不过因为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评论, 所以又不一样于其它议论文,而要 有点文学色彩,一篇好文学评论, 既要含有普通论说文特点,又要考 究文学性。
34/37
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1、作品怎样利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 物塑造服务?
经过细节描写人物性格特点。 经过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经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24/37
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搜集谈怎样写小说评论文章。 2、预习《简单故事 精巧情节》。
25/37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小说评论写法 。 3、理清作者写作思绪。 4、了解茅盾对《百合花》评论观 点。
26/37
自学提要 10分钟
1、介绍作家作品。
2、默读全文,看茅盾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评论《百合花》?
8/37
注音
宽恕( shù ) 点缀(zhuì) 害臊( sào ) 撂( liào ) 木讷(nè ) 憨(hān)厚
挪( nuó)步
讪(shàn)笑
尴尬( gān gà ) 掂( diān )量
鹿砦(zhài )
颤( chàn )动
虔( qián )诚
忸怩( niǔ ní )
跌宕( dàng)
(1)情节安排精巧合理,对人物塑造起 到了很好作用。
(2)经过细节描写等各种方法,使人物 塑造得十分丰满。
(3)本文写作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 意。
22/37
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0分钟)
给加点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1颤(chà)n 动 2点缀(zhu)ì3忸怩(niǔ) ( ní) 4犹豫(chóu chú) 5执拗( niù )
4/37
《百合花》教案百合花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三篇

《百合花》教案百合花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三篇第一篇: 《百合花》教案百合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总目标:让学生明白本小说构思和语言上的特点,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具体目标: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品析重难点语句。
4、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1、由于课文内容集中,文字晓畅,情节较简单,所以.课上让学生在规定的10分钟内速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3、初步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二、活动流程1、速读读全文。
(10分钟)2、划出字词。
给加点的字正音撂(liào)讷讷(nènè)忸怩(niní)憨憨(hānhān)执拗(niù)髻(ji)尴尬(gāngà)讪讪(shànshàn)瞅(chu)挟(xié)嬷嬷(mómó)砦(zhài)虔诚(qián)磕磕绊绊(kē) 解释下列词语张皇忸怩憨憨执拗尴尬讪讪虔诚3、讨论交流一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4、讨论交流二:鉴赏本小说的构思。
具体理解百合花被和百合花在本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得出白色“百合花”这种花卉的主要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提示:这是个开发的话题,尽管让学生谈,意思在,就要肯定。
)(2)理解跟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
请学生朗读描写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刚出门~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同乡)的内容。
再请学生复述被子的最后结局。
总结:A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被子与人物性格关系。
三、活动延伸1、思考:分析新媳妇和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2、抄写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整体把握:题目含义、内容主题、情节结构。
1《百合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百合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合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难点:战争题材的审美体验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插入百合花照片,提问学生看到百合花会联想到哪些词汇。
明确:花语——顺利、心想事成、百年好合、纯洁、神圣;外形特点——清丽、淡雅、洁白2、引入新课标题《百合花》。
二、作者介绍1、以提问的方式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内容有:身份、代表作、写作特点。
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补充介绍:王安忆的母亲茹志鹃(附图)。
明确: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1958年以《百合花》而踏上文坛,代表作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等。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情节简单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三、交流小说梗概,体味小说魅力1、分享预习时写的梗概。
2、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1)梗概中保留的内容为何?删去的内容为何?明确:保留了“我"、通讯员、新媳妇三个人物;保留了带路、借被、救护、牺牲、献被等情节;删去了具体的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内容。
(2)如此删改的理由是什么?明确:梗概的要义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要突出与主题紧密相连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核心原则是:留主干、去枝叶,只有去掉起辅助作用和修饰作用的内容,才能让读者明确小说的重点。
(3)梗概与原文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明确:小说的梗概往往能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情节和主要人物,省时省力。
但本篇小说原文更感人,因为这篇小说不是靠情节吸引人的,而是依靠梗概中被我们删去的内容。
(4)小组合作,分组分页寻找原文中打动人心的段落或语句,分享并说明原因。
示例:①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百合花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原创)

找出小说中描写“百合花”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 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 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 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找出小说中描写“百合花”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百合花,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 法指印有百合花的 被子。更重要的是,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 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 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 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 人性美性格美。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 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 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 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 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 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 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 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给加点的字正音
撂(liào) 憨憨(hān hān) 尴尬(gāngà) 挟(xié) 虔诚(qián)
讷讷(nènè) 执拗(niù) 讪讪 (shàn shàn) 嬷嬷(mómó) 磕磕绊绊(kē)
忸怩(niǔ ní) 髻(ji) 瞅 (chǒu) 砦(zhài)
读课文,说说写了哪几个人?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百合花》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百合花》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中学语文课程的百合花一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百合花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文学欣赏、课文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百合花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环境;(2)掌握百合花的生长过程;(3)了解百合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并能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图片鉴赏和文学欣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3)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欣赏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百合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课文分析能力;(2)引导学生表达对百合花的情感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百合花,并引导学生描述百合花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环境。
2.理论知识讲解与学习(2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百合花的生长过程、主要种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百合花的独特之处。
3.实地观察与小组合作(30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到校园或花坛进行百合花的实地观察和记录。
每个小组观察一种不同的百合花,记录花朵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并拍摄照片。
观察结束后,小组内部展示并交流观察结果。
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4.文学欣赏与课文分析(40分钟)选择一篇描述百合花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其中对百合花形态、色彩、香气的描写。
然后分小组进行课文分析,让学生整理出文中对百合花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意义。
每个小组挑选一段精彩的描写进行朗读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归纳总结与展示(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展示出他们对百合花的理解和体会。
《百合花》省级优质课一等奖

01 情节之美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
1.小说主要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2.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哪些故事?
13:26:36
02 人物之美
小通讯员、新媳妇各有怎样的形象特 征?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这些特征?
13:26:36
细节描写
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衣服上的破洞 新媳妇的百合花被
13:26:35
“《百合花》可以说是 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 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 的。……这是我最近读 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 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 一篇。”
——茅盾
13:26:36
13:26:36
茹志鹃
杨朗
学习目标
理清小说思路,品味小说的情节之美。 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品味小说人物之美。 体会百合花的内涵,品味小说主题之美。
13:26:37
……
13:26:37
细节描写作用
表现人物情感。 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3:26:37
03 主题之美
歌颂新媳妇和通讯员的美好品格。 歌颂军民之间纯洁的情感。 歌颂人性美和人情美。1ຫໍສະໝຸດ :26:3704 即兴写作
在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国家决定评选 一批为了和平作出贡献的“最美战士”,《百合 花》中众位人物都入选啦!小说中哪一位人物最 让你感动?请你为他设计一段颁奖词。
2024年百合花省级优质课一等奖优质课件

2024年百合花省级优质课一等奖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植物学》教材第四章第五节“花的结构与生殖”,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百合花的结构特点、生殖过程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百合花的结构特点,掌握其主要组成部分;2. 了解百合花的生殖过程,理解其在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百合花的生殖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百合花的结构特点及其生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百合花实物、显微镜、投影仪、挂图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百合花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特点,激发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预测百合花的生殖过程。
2. 讲解百合花的结构(15分钟)通过挂图和实物,详细讲解百合花的结构,强调各部分的作用。
结合显微镜观察百合花切片,加深学生对结构的理解。
3. 介绍百合花的生殖过程(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百合花生殖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关键环节。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例题,讲解百合花结构及其生殖过程的相关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百合花的结构:花梗、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
2. 百合花的生殖过程:花粉成熟、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百合花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
绘制百合花的生殖过程图。
2. 答案:结构特点:花梗、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生殖过程:花粉成熟后,通过传粉作用到达雌蕊柱头,完成受精过程,最终形成果实和种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百合花的结构和生殖过程。
但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百合花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5页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很快,她家 庭组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受害者。冷峻现实生活使她 “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生活,那时同志关系”。她 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 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 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 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 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产物”。
2、给我开饭两个馒头 A通讯员对我关心,表达了同志间真挚革命 友情 B强烈地表现了“我”对死难烈士无限深情。
第13页
探究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作用
作用: 1、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 严谨。 2、“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 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 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一样个性凸 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样高尚纯洁美好心灵,军民之间感情也像百合 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情感也
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 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第17页
军民骨肉情
军: 腼腆 通
质朴 讯 英勇 员
.3.13
“ 我
妇
媳
新
民 :
善良
”
纯朴
线
圣洁
索
()
17
第18页
收获《百合花》
1. 表示方式:小说没有跌宕起伏故事情节,却娓娓 地叙述故事,增强了作品感人艺术力量,同时恰到 好处地利用了顺叙、插叙、倒叙等各种表示方式。 2. 写作借鉴:在选材上,作者善于从小处着眼,以 小见大,来表现深刻主题。作者没有把眼光放在轰 轰烈烈战场上,而是描绘生活激流中一个小波澜、 一朵小浪花来反应生活,表现战士高尚。围绕人物 心理活动和感情改变,精心选取和细致描绘虽平凡 而富有代表性生活画面,以此来揭示人物思想性格。 这是同学们需学习借鉴。 3. 在人物刻画上,由表及里、由远而近、由淡而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评价
短篇小说《百合花》 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 这朵象征着纯洁与感 情的“百合花”,不但 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 人的清香;60多年来, 也美丽了无数人的心灵 。 茅盾评价:
这是我“我最近读过 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 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
撂
liào 讪
正 shàn 音磕
kē 虔
qián
讷 nè 嬷 mó 瞅 chǒu 髻 jì
思考探究
小说以“百合花”为题的作用? ①(情节)“百合花”是小说事物线索,贯串全文后 半部分,并推动情节发展变化,小说主要情节都是 围绕这个“百合花”的被子展开的。 ②(人物)“百合花”象征了通讯员舍己为人的崇高 牺牲精神,象征了新媳妇的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 ③(主题)深化主旨,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解放 军战士的赞美,对战友情、军民鱼水情的歌颂,传 达了崇高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百
合 花 茹
志 娟
作者介绍
茹志鹃(1925-1998 年),浙江杭州人,当 代著名女作家。 1925年出生于上海 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 曾进过孤儿院。 1942年初中毕业。 次年参加新四军,在部 队文工团工作。 1947年入党。1955 年转业,任上海《文艺 月报》编辑。
作者介绍
1950年起,茹志鹃 陆续发表短篇小说等。 短篇小说集:
思考探究
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①(情节)“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把相关事 件和人物贯串起来,并推动情节发展变化。 ②(人物)“我”的形象,反衬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 不善言辞,侧面衬托新媳妇对牺牲战士的虔诚和崇 敬。 ③(读者)“我”是故事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 小说故事由“我”讲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可信性 。
憨 hān 拗 niù 忸怩 niǔní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典型的人物 完整的情节 典型的环境 主题
梳理情节,理清脉络
顺序: 时间
线索:
人线:“我”
物线:“百合花”(被子)
情线:
“我”对通讯员的感情变化
新媳妇对通讯员的感情变化
《高高的白杨树》 《静静的禅院》 《百合花》。 艺术特色:
文笔细腻、清新、俊 逸,情节单纯明快,人 物性格鲜明动人,细节 丰富传神,长于抒情心 理小说。
写作背景
《百合花》创作于反右 运动后不久,是茹志鹃 “在匝匝忧虑之中,缅 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 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 志关系”——“有时仅 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 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 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 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 相照,生死与共。”
情节:
一、带路
开端
二、借被
发展
三、献被/牺牲 高潮
四、盖被
结局
概括人物形象
通讯员: ①腼腆羞涩,朴实纯洁,
憨厚善良,不善言辞; ②有点执拗,知错即改; 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天真可爱,充满活力。 ④善解人意,关心战友; ⑤英勇无畏,舍己救人,
勇于自我牺牲,对革命 和人民群众无限忠诚。
思考探究
概括人物形象
新媳妇: ①美丽娴静,羞涩忸怩,
善良纯洁,高尚美好; ②勤劳俭朴,心灵手巧; ③通情达理,深明大义,
热爱、拥护解放军, 关心、崇敬子弟兵。
思考探究
明知已无实用意义,为什么新媳妇还缝补 通讯员衣服的破洞,把结婚用的新被子垫 放到通讯员的棺木中?
这是新媳妇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倾泻: ①是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 ②是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无比崇敬、悲 痛的感情。 ③是对这个年轻可爱生命骤然离去的痛惜 之情、深情悼念。
小说是怎样塑造通讯员这一形象的? ①外貌、神情描写:
如: ②语言、动作描写:
如: ③细节描写:
如: ④侧面描写:
如:
思考探究
下面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1、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天真质朴的心灵。 2、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细心友善,关心战友。 3、衣服上的破洞: 朴实、腼腆、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