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知识点
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曲逐首梳理: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 对点训练
返回主目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坐断东南战未休 坐断: 占据 2.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这句词将诗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长流不息的江水,既是诗人眼前所见, 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3.辛弃疾不惜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有什么用意?
《登高》中的 “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滚滚来”。借 景物来比喻时
间之长久、思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 绪之无穷。
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力相当 的对手。
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 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 子当如孙仲谋。”见《三国
志·吴书·吴主传》注引 《吴历》。仲谋,孙权的字。
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
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同时借古讽今,表达了爱国之情。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 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 国。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年少万兜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返回主目录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
所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戴着头盔的士兵,整装
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率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
全。
5.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何处望神州”,以问句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
古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赏析

古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前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翻译】站在北固亭楼上,向北方金兵占领区一望,一片风光依旧,可是河山已有异样之感,究竟中原在哪里呢?自古以来,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朝代兴亡的事变,都像无穷无尽的长江一样滚滚地流过去了。
孙权年轻时就统帅了万人大军,守住了东南地区,不断地和敌人作战。
天下英雄能为他敌手的,只有曹操和刘备。
后代子孙就应该把孙仲谋作为榜样。
【鉴赏】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
课外古诗词背诵详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此词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慨之情。
作品原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dōu)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2注释译文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现在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
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休:停止。
⑦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而说的话。
[2]白话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我要有儿子就应当像孙权那样大有作为。
[3]3创作背景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3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性默写1.《南乡子》中,点明词人登临地点的语句是:?。
2.《南乡子》中,代表南宋人们要求奋发图强时代呼声的句子是:?。
3.《南乡子》中,隐含“故国之思”的句子是:?。
4.《南乡子》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5.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中“?。
”也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6.《南乡子》中,词人期盼孙权式的英雄出现的语句是:。
7.《南乡子》中,刻画少年英雄孙权的语句是:,。
8.《南乡子》中,运用借代的手法塑造孙权形象的语句是:。
9.《南乡子》中,表明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的语句是:?。
10.《南乡子》中,将曹操与刘备并称,说明只有励精图治,方可治理好国家的句子是:?。
11.《南乡子》中,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语句是:?。
12.《南乡子》中,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了评价的句子:?。
1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默写答案1.《南乡子》中,点明词人登临地点的语句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南乡子》中,代表南宋人们要求奋发图强时代呼声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衮衮流。
3.《南乡子》中,隐含“故国之思”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4.《南乡子》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5.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也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6.《南乡子》中,词人期盼孙权式的英雄出现的语句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7.《南乡子》中,刻画少年英雄孙权的语句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8.《南乡子》中,运用借代的手法塑造孙权形象的语句是:年少万兜鍪。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课件

3
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 音mó u。万兜鍪:千军万马。
⑥休:停止。
⑦坐断:占据、割据。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 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 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感谢下载
4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
南
乡 子
登 京
口
北
固
亭辛
有弃
怀疾
感谢下载
1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感谢下载
2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 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西临长 江。
②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 的沦陷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长远悠久。
感谢下载
。
感谢下载
7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 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 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 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 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 仲谋。”
感谢下载
8
下片 运用典故,借对青年孙 权英雄有为,不惧强敌的盛赞 ,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偏安 江南的不满 。同时也表达自己 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感谢下载
9
主题
它写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 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个像孙权那 样有雄才有胆略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帝来领导抗金 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感谢下载
1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古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赏析

【古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
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
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人,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重点知识汇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山东济南历城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2.主题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日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全词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情怀,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3.词中三问: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上片写景抒情: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下片怀古讽今: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5.总体赏析这首词的用意在哪儿呢?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他说话不那么直率。
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
辛弃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
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
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6.将本词中易错字工整誊抄下来并注音:悠悠兜鍪7.理解默写(1)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答语中饱含感慨: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3)作者热情歌颂孙权的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儒怯苟安的词句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生子当如孙仲谋”在本词中是点睛之笔,请从表现手 法的角度分析这句词隐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借典抒情的表现手法,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雄才大 略的典故,隐含着对当今朝廷的不满,希望有像孙权那样 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抒发了慕古伤今、忧愁怅惘之情。
5、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 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什么?
九年级语文下册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回顾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理解借景抒情和借古 讽今的写法。 3、结合背景,通过赏析,理解词人的爱国情怀。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重点 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这两句是实写史事,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 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 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 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坐断 东南战未休”含义深刻,孙权雄踞东南,征 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却 正好相反。显然,作者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 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讽 刺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讽 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古诗今译
何处望神州?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满眼风光北固楼。 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千古兴亡多少事?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悠悠。
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不尽长江滚滚流。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年少万兜鍪,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
坐断东南战未休。
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 屈服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知识点
一、理解探究
1、题目中,“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2、“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答:“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的“望”“满”二字用的极其传神,试赏析。
答:“望”是动词,因词人身在高处所关注的是中原广袤的失地,“望”字准确地表现了词人的阔大胸襟和豪迈气概;“满”既交代了望的结果,又与词人心之所向形成鲜明的反差,揭示了词人胸中的郁积所在,使其不禁兴起对千古兴亡的感慨。
4、“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年少万兜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本全184页“精准解读2”)
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非常形象。
戴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率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6、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一本全185“疑难探究1”)
答:(1)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2)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故国。
(或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枭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8、本词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⑴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青年英雄孙权形象。
⑵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9、赏析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感慨。
10、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请结合全词对该特点作简要分析。
(一本全185页“疑难探究4”)答:“何处望神州”以问句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之事;“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
作者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11、任选角度,简要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答:示例一,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天下仅有两人能与之匹敌,表现词人对孙权的赞美和仰慕。
示例二,用典,用《三国志》中曹操与刘备的对话,称赞孙权乃当世屈指可数的英雄,表现词人对孙权的赞美和仰慕。
12、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二、理解性默写
1、本首词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的句子是: “何处北固楼”
2、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年战未休”
3、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突出他雄才大略的句子是: “天下曹刘”
4、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生子”
5、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起笔描写登亭景色,后即景生情,抒发对历史英雄角色充满敬意的名句是:“千古兴亡滚滚流”
6、“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意思感慨“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
7、表达该词主旨的诗句是: “天下英雄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