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考试题集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004-2019中考汇编

2014 江苏镇江2019 湖北孝感山东潍坊福建6.“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2014江苏镇江】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2分)【2014江苏镇江】8.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2014江苏镇江】6.“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7.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8.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直接刻画少年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第14、15题。
(2019湖北孝感)【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
(1分)(2019湖北孝感)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2019湖北孝感)1.思绪之绵长(无穷)2.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答案

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______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____的氛围。
(2)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与解析-中考古诗词鉴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与解析-中考古诗词鉴赏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与解析-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习题及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习题及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XXX的一首词作,通过对古迹的登临,抒发了对兴亡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词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中原已非我所有的悲愤之情。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这句话赞扬了XXX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英雄气概。
选择题中,第一题的正确答案是B,因为“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是设问的修辞手法,而不是反问。
第二题的正确答案是A和D,因为词中的上阕和下阕都有对兴亡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而下阕的“生子当如XXX”是对XXX的赞扬,而非对南宋的讽刺。
第三题的错误选项是A,因为词中并没有提到XXX和XXX,而是对XXX进行了赞扬。
B、C、D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改写】
A。
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XXX入侵面前的无能和胆怯,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4.句子“生子当如XXX”的深刻含义是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希望北伐收复失地。
5.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讽刺南宋统治者在XXX袭扰面前的胆怯和无能。
句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中原失去的悲痛和不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题库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题库1.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化用典故,赞扬孙权)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化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
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是曹操说的)A.《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
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3.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含蓄委婉地讽刺苟南宋朝廷)A.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最后一句运用典故,直接讽刺苟且偷安的北宋朝廷,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D.本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上阕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阕纵怀远古寄豪情, C)。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5.“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下列用典的诗(词)句与“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在抒发情感上最接近的一项是()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B.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16.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关关雎鸠”,崔颢《黄鹤楼》中的“芳草萋萋鹦鹉洲”。
结合本词,从韵律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你对“悠悠”一词的理解。
【答案】15.C 16.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
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
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此句情景交融,风格壮美,诗人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传达出内心的乡思愁绪。
与本诗表达的感情不接近。
B.“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在红尘中难以找到知音的孤独和伤感,以及泪水沾湿青衫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哀怨和愁苦。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作,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英雄人物。
B.“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引出下阕历史人物。
C.“年少万兜鍪”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作战时的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2.作者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有什么用意?【答案】1.A2.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家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解析】1.A“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英雄人物”错误,这首词是辛弃疾所写的“怀古”之作。
它写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我们知道,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
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极力赞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正是为了反衬当朝统治者怯懦苟安、昏庸无能。
【点睛】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在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择题带答案(1)

7.选出对辛弃疾的《南乡子》赏析有误的一项的( )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 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上阕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 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整体情感沉郁悲怆 。 C.下阕借孙权来衬托曹刘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 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D.全词以三问三答结构全篇,简洁明快,层次分明;融古 语【入答词案】,C浑【详厚解雄】壮C.有,误意,境不高是“远借。孙权来衬托曹刘的英雄形象”,是
1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阕写作者登高远望,想到中原沦陷,思 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 B.“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流” 兼指时间漫长久远和词人忧国思绪之无穷。 C.下阕借用典故,极力渲染孙权称雄天下的英姿 ,流露出作者对孙权不可一世的不满之情。 D.全词三问三答,层层深入,既表现出感情的悲 怆,也展现了慷慨激昂的英雄本色。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 息的江水,并非“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9.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在登上北固山时创作的 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志之词。 B.“悠悠”指时间久远,也指词人思绪无穷;“不尽长江 滚滚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C.下阕两次用典,借赞颂孙权不畏强权来讽刺南宋朝廷苟 且偷安,表现词人的爱国情怀。 D.全词简洁明快,以三问三答、层层推进来结构全篇,既 【相答互案呼】应B【,详又解】层“次不分尽明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
南乡子选择题
1.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A.上阕写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绪万 千,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 B.“悠悠”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 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 C.“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 辱求和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与愤慨。 D.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借景抒情,借古讽 今;融入典故,直抒胸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主题内容(思想感情):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讽刺南宋统治者软弱不能,抒发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也流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赏析、探究:
1.“望神州”开篇,表现了作者收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2.“悠悠”,兼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的无穷。
3..“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表达效果:既是词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基调,表达胸中的不尽愁思和感慨。
(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4.“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达的思想感情:①表达了对孙权的仰慕之情;
②含蓄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不满之情;③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的理解(表达效果):运用典故,借对孙权英勇有为、不惧强敌的盛赞,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也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孙权的仰慕之情。
5.赏板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若有表达效果。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6. “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
“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7.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