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写作训练

合集下载

(完整版)记叙文写作之插叙手法的运用

(完整版)记叙文写作之插叙手法的运用

记叙文写作之插叙手法的运用【写作目标】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插叙手法,使文章富有波澜,读后扣人心弦。

【技法指津】运用插叙手法写作,可以使主题挖掘得更深刻,情节展开得更充分,内容表达得更充实,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而且在结构上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巧妙地运用插叙,使文章曲折有致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同学们借鉴:一、直接插叙法.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不借助作品中的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

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曾经”这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来引入插叙部分。

二、人物语言插叙法.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这种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转述人物语言,一种是直接引用人物的话。

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这样写道: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文中两处转述人物的语言进行插叙,深切地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亲情。

三、人物心理插叙法。

即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如《羚羊木雕》中:“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由人物的心理活动插叙了作者与万芳上幼儿园时发生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两人间的纯真友谊。

【牛刀小试】我读懂了您的良苦用心□权鑫“明天周末,我请这次期中考试的前三名去看电影《熊出没》!"星期五上午,于老师在班里大声宣布要兑现期中考试前她的诺言,全班欢呼声一片.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只考了第四名,不能去看电影了!我噘起嘴,感到鼻子酸酸的。

可是,谁叫我马马虎虎丢了9分?谁叫我连一道简单的计算题都能做错……想着想着,两个星期前的那一幕又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期中考试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要努力呀。

权鑫前两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这次谁能考得比她好,我请谁看电影!”“哈哈……”全班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许多人对着哭笑不得的我“嘿嘿"直笑。

倒叙加插叙的作文

倒叙加插叙的作文

倒叙加插叙的作文篇一《这一路真好》哎呀妈呀,现在想想这一路走过来,还真是挺有意思的呢!我记得刚上小学那会,我可害怕了,感觉学校就像个大怪兽,要把我给吞了似的。

但是后来啊,我认识了一群好朋友,我们一起疯一起闹,那日子过得可带劲了。

有一次我们偷偷去摘学校果园里的果子,我当时那个紧张啊,心里直打鼓,“要是被抓到咋办呀?”结果摘到果子那一刻,又觉得贼刺激,哈哈。

不过现在想想,那时候还真是调皮啊。

然后到了中学,学习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我觉得自己都快被压垮了。

那段时间真的好难啊,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料。

可是后来呢,我咬牙坚持下来了,成绩也慢慢上去了。

也许努力真的会有回报吧。

再后来上了高中,我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哎呀,那感觉真的是,心都要化了。

我想表白又不敢,纠结得要死。

我觉得自己可能就是个胆小鬼吧。

不过这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呀。

这一路过来,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我想说,这一路真好,不管经历了什么,都是我宝贵的财富啊。

我以后还要继续走下去,看看还会有什么精彩等着我呢!篇二《这一路真好》哇塞,现在回忆起来,这一路还真是各种滋味都有啊!我突然就想起小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有零花钱的同学,我就缠着我爸妈要,还哭鼻子呢,现在想想真是好笑。

说起来,我初中的时候还逃过课呢,就因为想看一场球赛。

当时觉得可刺激了,可后来被老师发现了,那一顿批啊,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不过呢,我也从那时候知道了,有些事不能随便做,是要付出代价的。

高中的时候,我为了能考上好大学,那可真是拼了命地学习啊。

每天都学到很晚,有时候困得不行了就掐自己一把。

我觉得那段时间的自己特别牛,好像什么都不怕。

后来上了大学,我参加了各种社团,认识了好多不同的人。

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很有趣。

这一路走来,我也曾经迷茫过,失落过,但是我都走过来了。

我觉得这一路真好,它让我成长,让我变得更坚强。

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我相信我能行。

我会继续走下去,看看这一路还会有怎样的风景。

高三语文老师如何进行作文写作插叙描写训练

高三语文老师如何进行作文写作插叙描写训练

高三语文老师如何进行作文写作插叙描写训练在高三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而插叙描写作为写作的一种手法,在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高三语文老师如何进行作文写作插叙描写训练。

一、了解插叙描写的概念和特点插叙描写是指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描写,增加作品的细节和氛围,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插叙描写可以通过多种手法实现,如使用对话、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以突出情感、加深人物形象等目的。

了解插叙描写的概念和特点是进行训练的前提。

二、引导学生熟悉插叙描写的实例在训练插叙描写前,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插叙描写的实例。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插叙描写的魅力,并了解不同类型作品中插叙描写的运用方式和效果,从而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分析插叙描写的写作技巧了解插叙描写的实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插叙描写的写作技巧。

例如,插叙描写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和视角,以达到最佳效果;在描写过程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描写的艺术性。

通过分析插叙描写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插叙描写的运用规律,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指导。

四、组织插叙描写的练习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插叙描写的技巧,老师可以组织相应的练习活动。

可以给学生一段话或一个片段,要求他们在其中添加插叙描写,让他们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和手法。

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插叙描写的能力。

五、评价插叙描写的质量和效果在作文写作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对于插叙描写的练习,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除了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分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分享思路和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六、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和案例分析为了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和视野,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写作素材和案例分析。

这些素材可以涵盖不同题材和文体的作品,鼓励学生积累和借鉴,从而拓展自己的写作能力。

记叙文之记叙的顺序及相关练习

记叙文之记叙的顺序及相关练习

记叙的顺序1.种类及作用:(1)顺叙(按时间、地点、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铺垫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追叙(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5)分叙/平叙(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作用:让文章更加清晰,有条不紊,使人容易明白。

2.解题(1)设问形式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文章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方法思路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主要采用顺叙还是倒叙;第二步,判断有无间有插叙、补叙或追叙等叙述方法。

(3)答题模板文章/画线部分采用了的记叙方法,作用在于。

3.实战训练篇一:两条宝贵的白鱼这件事发生在我刚才走出校门不久,那是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的工作。

老板出差,临走除了交待平常必需的工作之外,特别嘱咐我照料好地的两条白鱼。

老板是香港人,来内陆投资办企业的时候,这座有29英寸电视大小的鱼缸放在大厅里最惹眼的地方,里面水草丰茂,奇石鳞峋,一对白鱼全身雪白,两只眼睛乌黑晶莹,游动的姿态极其骄横但又极其优雅。

老板对人们说:这对白色是企业的祥瑞物,曾给他屡次带来好运。

我精心护理着白鱼,心想,自己初出道,必定要做好老板交待的事情。

但是,一次换水时,我想把假山投出来洗一洗,谁知假山被水浸过此后长了一层滑滑的东西,就在快搬出鱼缸的一瞬时,假山从我手中滑脱,跟着“哗啦”一声巨响,玻璃碎片同水和鱼一同落地。

两条柔嫩而富裕弹性的白鱼在地上拼死跳跃同事小晴从电脑室里跑出来,帮我取来塑料桶。

待打上水救起白鱼,我发现地上有雪白的鳞片。

小晴说,白鱼唯恐活不可了。

我的眼泪马上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插叙专项训练[5篇材料]

插叙专项训练[5篇材料]

插叙专项训练[5篇材料]第一篇:插叙专项训练记叙文训练——插叙1、二十六只蝴蝶(1)在欢快的婚礼进行曲中,一对新人,互相挽着手臂,向餐厅中央的舞台,缓缓走去。

新娘是我的同事,我们有节奏地拍着手,给他们祝福。

(2)这是一场普通的婚礼,按照既定的程序,往下进行。

司仪请双方的父母,从席位上站起来,接受新人的叩拜。

一对中年夫妇微笑地站了起来,他们是新郎的父母。

“请新娘的父母亲也站起来,好吗?”司仪又喊了一声。

人们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主桌。

没有人站起来。

司仪尴尬地和新娘耳语着什么。

(3)新娘的脸腾红。

犹豫了一下,她从司仪手里拿过话筒,说,我的家乡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大山里,我的,我的父、父母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没能来参加我的婚礼……(4)新娘进我们单位,已经三年多了,从来没有见到过她的家人,也没有听她自己谈起过老家的父母,倒是从其他同事口中,偶尔听到过一点关于她家的事情。

她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因病早逝,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母亲,靠在集镇上摆修鞋摊熬日子,苦苦地将她拉扯大。

十八岁那年,她考取了大学,这是她们家,也是全村考取的第一名大学生。

就在她上大学后不久,却传来了一个让她无比震惊的消息,妈妈要和隔壁修自行车的老王头结婚了。

老王头她是认识的,也是一个残疾人,对妈妈和她都很好,这些年给了她们很多照顾。

她并不讨厌他,甚至还有一点点喜欢她,可是,让妈妈改嫁给他,这却是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她不明白,妈妈拉扯着她,这么多年都熬下来了,为什么就不能再熬几年,等她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就将妈妈接到城里,一起过好日子?因此,她激烈地反对。

一向温顺的母亲,第一次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坚决地和老王头生活到了一起。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她和母亲彻底决裂。

她再也没有喊过她一声妈妈。

每学期放假的时候,她不是留在学校勤工俭学,就是回到爷爷奶奶家去。

(5)大家都明白,新娘的父母之所以没来参加婚礼,多半是因为她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来。

(6)这时候,新郎忽然从新娘手中拿过话筒。

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及人称(讲义及专题专练)

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及人称(讲义及专题专练)

记叙文阅读指导之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及其作用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

顺叙的作用: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2.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及其作用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从头来记叙。

倒叙作用: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插叙及其作用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插叙的作用:1.结合本段内容回答,交代…………内容2.联系上文回答,揭示…………原因3.联系下文回答,推动…………情节往下发展4.联系全文回答,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突出,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注:倒叙和插叙的区别】倒叙是就全篇而言的,回想的篇幅长,占整篇文章的主体,是表现中心的主要内容,回想结束后,情节不再向前发展,首尾基本上在一个时间段上。

(如《风筝》)插叙是就局部而言的,回想的篇幅短,回想结束后,情节继续向前发展(如《羚羊木雕》)四、补叙及其作用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考题形式:1.本文采用什么记叙顺序?2.本文采用这一写作顺序有什么作用?答题方法:1.分辨三种顺序的方法——读文章,看其中有无时间的先后错落现象,或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

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是倒叙或插叙。

2.三种顺序的作用(参照上面的讲解),再结合文章内容。

记叙文写作倒叙插叙

记叙文写作倒叙插叙

使用插叙的文章雕像(修改)风在窗外呜呜的发出怪叫,闪电一亮一亮的,像巨蟒在云层上飞跃,一个暴雷猛地在窗外炸开,“哗”的一声,大雨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一阵细细碎碎、断断续续的敲门声响了起来。

门边的同学不耐烦的抱怨一声,抬手“忽”的一声打开门。

“你是?”我看出他眼神流露出恐惧,他本能地往后退了几步。

许久,一个头发蓬乱、瘦削的脑袋随着渐开的门缝伸了进来。

来人有一只猫眼,闪着光,把老师吓得一愣。

我忙站起来:“父亲!”父亲见我,嘴一咧,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打扰了!打扰了!”三月的雨天,冷得让人打哆嗦,看见父亲打湿的衣服,我又怜又怨:“你下雨天来做什么!”“下雨天不耽搁工,搭个便车,不要钱……嘿嘿。

”父亲羞涩地笑着。

我有些讨厌他斤斤计较。

一次,我和他进馆子,他只要了一枚咸鸭蛋和一碗稀饭。

他把咸鸭蛋磕开个口后,整整吃了半个小时,一根筷子在鸭蛋里轻盈地拨拉着。

吃完后,他又举起手中的空蛋壳,对着阳光仔细地看,确定里面空空如也后,才恋恋不舍地扔掉。

后来他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津津有味地吃着同桌剩下的一碗汤饭,他慢慢地拿起勺子,挑起一口饭和一块肉入进嘴里,下巴一上一下的,眼睛慢慢地眯成一条逢,十分满足地说:“太棒了,真好吃!”还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

只有一会儿功夫,他就把大半碗的汤饭消灭了,吃完,他只用手背随便地擦了一下嘴上的油和肉,而当时的我直觉满脸通红,恨不得钻进眼前的面条碗里。

我正想着不觉已经来到寝室,父亲拿出一件老式的棉衣。

我的天!我有两件毛衣,一件绒衣,加上皮茄克,衣服已经够多了。

“我前夜做梦,梦见你的手烧伤了。

你妈说怕你要凉着。

嘿嘿。

”我无言。

据说我父亲出生时,家里有八个兄妹,他排行老二。

父亲打小就比较野,不喜读书,14岁那年,跟着村里人出城打工。

后来因为没有文化,生活上处处碰壁。

父亲为了谋生曾经历多少次惊心动魄,我已经数不太清了,只记得一次父亲在炸石厂工作,不幸遇上了哑炮,父亲身负责任不得不前去查看,但哑炮却意外炸响,大概离父亲一千米的距离。

用倒叙和插叙写一篇作文

用倒叙和插叙写一篇作文

用倒叙和插叙写一篇作文篇一《难忘的野营之旅》当我看着墙上那张野营时拍的照片,思绪立刻被带回了那个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夏天。

那是一次临时起意的野营。

我和几个好朋友原本只是聚在一起吃烧烤,不知是谁突然来了一句“我们干脆去野营吧”,大家眼睛一亮,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我们开车来到了山脚下,然后背着重重的装备往山上的营地走去。

山路可不好走,有一段路特别陡,石头还特别滑。

我走着走着,突然脚下一滑,差点就摔了个狗吃屎。

正想抱怨,却看到前面有只小松鼠,它先是站在树枝上好奇地看着我们,后来又窜到了另一棵树上,那小小的身影在树林间跳跃,瞬间把我的注意力全吸引走了。

到了营地,我们开始搭帐篷。

这看似简单的活儿,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有的杆子不知道怎么插,有的锁链总是对不上。

我和朋友小李一个在帐篷里,一个在帐篷外,互相喊着指挥,结果越忙越乱,差点把帐篷给扯坏了。

最后还是老张有经验,三两下就把帐篷搭好了。

晚上的时候,我们围着火堆烤棉花糖。

那小火苗舔着棉花糖,棉花糖慢慢变得金黄微焦,飘出诱人的甜味。

我们边烤边分享着自己小时候的趣事,笑声回荡在山林间。

忽然,不远处好像有动静,胆小的小孙还以为是什么野兽,吓了一跳。

我们打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过去查看,却发现是只小刺猬在草丛里慢慢蠕动着。

这个小家伙浑身是刺,眼睛却黑黑的,很是可爱。

这次野营虽然有那么多小波折,但现在想起却满是美好。

那一个个小小的瞬间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我记忆的夜空里。

篇二《特别的生日派对》每次我看到那个印着超级英雄图案的生日帽,就会忍不住想起那次特殊的生日派对。

那天本来是极其普通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上学放学。

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时,突然接到我妈的电话让我赶紧回家,还神秘兮兮的。

我满心疑惑,脚步也加快了。

回到家推开门,我一下子愣住了。

客厅被布置得花花绿绿的,墙上挂满了气球,还有一个大大的横幅写着“生日快乐”。

可我的生日不是还有一周吗?我满腹狐疑地站在那里。

这时候,我的朋友们从各个角落里蹦了出来,朝我大喊“Surpri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作文训练之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写作训练【学习目标】一、了解记叙文六要素等有关常识。

二、掌握叙述的顺序中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学习重、难点】一、掌握记叙文叙述几种叙述顺序。

二、倒叙和插叙的使用。

【学习流程】模块一、知识准备(课前完成)记叙文的基础知识定义: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1、请同学们回忆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⑴⑵⑶⑷⑸⑹2.请同学们回忆填空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和。

你了解的叙述的顺序有哪几种?写下来,与别人交流一下。

模块二、名家指导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四种叙述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文章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情节的推进呈现明显的单一线索,环环相扣,没有安排刻意的曲折和暗线。

即便是故事最后,老画家死于肺炎,欧•亨利也没有故作神秘,而是让两个生者直接面对这个事实,故事戛然而止。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课文《我与地坛》(节选),是散文的前两部分内容,表面上一是写地坛,一是写母爱,相对独立,各自成篇;但实际上二者互为说明,互为映照,都是在描写母亲的伟大。

前者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写地坛——大地母亲的伟大,后者是用写实的笔触再现生身母亲的伟大,两部分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象征类比意义的浑然整体。

不论是地坛还是母亲,都是给予作者生存感悟、重获新生的精神源泉。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例如《背影》中,用“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

然后再细致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看《背影》文末:……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就做到了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

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

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在一篇记叙文中,记叙的顺序往往是复杂的,各种叙述顺序常可以综合使用。

模块三、佳作范例泥土情怀吴昊馨去年二月,外公上城里做了阑尾手术,之后住在我家里将近一个月。

如此的“娇生惯养”显然让大半辈子扎在地里的外公不习惯了,他想给家里做些事。

做饭?煤气灶,电饭煲还勉强凑合,微波炉就简直摸不着头脑了。

“挣扎”了几天,外公改变了方向,扬言要给我们种点绿植,改一改我们家死气沉沉的现状。

妈妈找来5个花盆,里头装满了土,全是以往买回来的成品绿植,不出一月全死了。

外公凑上前去,看了看土色,黑紫黑紫的。

又用手指摁了摁测测硬度,接着撮起一小把在指间捏了捏、放到鼻前闻一闻。

眉头一皱,将土掸回了盆中,不屑的说:“这算个什么土,还不是种什么死什么!”妈妈争辩到:“这些是营养土,营养成分都配得好好的,浇点水就能活。

”外公撇起嘴,仿佛很嫌厌的样子。

下午外公要我帮他带路,出去挖点土。

我还从没见过种东西,十分好奇,领着他左看右看,却也没有适合的土,外公要求高,建筑工地的沙土不要,干裂的黄土不要,这可让我上哪找?最后我跳进花坛子拨弄一盆土,拖着他赶紧跑,怕别人看见了骂。

回家后,外公就着满满一盆土挑挑拣拣,一边拣一边抱怨:“我说这城里的草怎么的这么蔫头搭脑的呢,就这土也配叫土?”说着又从土里扒出了一缕塑料,外公气得连连摇头。

外公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这些土,挑出石块,枯枝,捏碎土块,一会儿工夫一整盆土只剩一半多。

外公往里浇了点水,不种什么,说要先“醒醒土。

”他庄严地把半盆土搁在了阳台上,望着他们,外公轻轻说道:“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

”几天后,我上学了,外公也回家了,临走前把那盆土种上了东西,并叮嘱妈妈天天浇水,不得偷懒。

妈妈留外公多住些时候,他不肯,还说“城里的日子太难熬,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憋死了。

”外公走了,妈妈也天天浇水。

这土里也没多大动静。

外公种的什么呢?是月季?兰花?还是芦荟?外公回家十天后,打电话来了,他对我说:“还是家里舒坦,看着地里头即是什么也不长,那泥巴都让人感觉实在。

”我笑了,外公这辈子都离不开那几亩地了。

我每天都去看那个那个颇有悬念的花盆,一直猜不到外公种了什么,今天望着“挣挣”地往上窜的葱芽,我忽然领悟,这青青的芽,黑黑的土里,就是外公质朴的泥土情怀。

点评:这是一篇以“泥土情怀”为题的命题作文,小作用质朴而不失个性的语言叙说了一个与泥土相关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具有泥土品格的人物——外公。

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从去年二月外公来我家暂住说起,细细地述说起老人为我们培养绿植的过程。

中间两段看不上所谓“营养土”和挑剔“城里土”的描写尤为出彩,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意,活脱脱写出了一位对泥土一往情深“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热爱泥土并懂得泥土以至于离不开泥土“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就憋死了”的老人。

文章采用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顺叙方法,完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叙述自然却颇有悬念,感情真挚,细节传神,是符合新高考写实精神的典范之作。

你要好好的向方朦晚自习下课后,慢慢地收拾起东西,下楼,推车,学校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我故意留到最后走,是想一个人静一静。

【写情绪伏下文故事】父母的不理解,老师的误会,同学之间的小矛盾。

一时间,心里被这些烦恼充满了,堵得喘不过气来。

【简省,轻描淡写极见笔力】出校门口,迎面来了一个老师,应该是某个送学生下晚自习的主任吧。

我习惯性地说了一句“老师再见”,主任似乎略有惊讶:“哎!你好!”——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了。

就在我经过他的时候,他突然很亲切地说:“要好好的呀!”这样一句熟悉的话让还沉浸在烦恼之中的我产生了幻觉,仿佛那一刻,我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的孩子。

我心头一颤,忙回头想看清楚他是谁。

昏黄的路灯下,他只留给我一个柔和而亲切的背影。

【此处语言形象,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也许他只是看天色太晚,我一个女孩子又没有人结伴回家,有点担心,就关心了一下。

但就是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让我感动到想流泪。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记得读幼儿园、小学时,学校离我家不远,我都是自己去学校。

每天出门前,妈妈都会叮嘱一声:“要好好的呀!”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只当是“再见”之类的告别语,并无多少感觉。

到了这儿来上学,妈妈不在身边了,外婆在这里照顾我。

由于我骑车技术较差,跑车又难控制。

刚开学那一阵子,我三天两头出状况,外婆很放心不下,每天早上出门前也总叮咛一句:“路上小心,要好好的啊!”现在我自以为技术过硬了,就没把这句放在心上,有时甚至觉得烦。

但外婆每天都不忘说这句话。

其实,家里最唠叨的人是爸爸。

他有事没事都会打电话给我。

有时实在没话讲,关心两句后竟然问我有没有事要跟他讲,每次我都绞尽脑汁找话题,痛苦得很,以至于后来听到电话响我就想躲起来。

但是,我忘不了的是每次爸爸打电话给我最后一句都是:“在那边要好好的啊!”听到最后我都没感觉了,就三个字:真麻烦!也许我就是这样,习惯了别人的关心,从而忘记了感动,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

也是到现在,我才明白,一句“要好好的啊!”实在包含了太多。

这就是生活的真谛了。

好好地学习,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和人相处,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能够“好好的”,那点小矛盾、小误会、小摩擦又算得了什么呢?!一阵晚风吹来,我顿觉神清气爽,忙加快了速度,外婆一定还在灯下等我呢。

【首尾呼应,自然收束】总评:一句话,一片情。

一个不经意就感动了自己和别人,文章取材于真实的校园学习生活,本无很强的故事情节,故用最自然的开头,第二段是个插叙,这使得文章的情感真实有据,并且增强了情节的张力。

于是有了下文小小的情节深深的感动。

从一句看似无心的话语回溯到从前,又满载感动和感悟从往事中轻盈的冲出,中间三段叙事是典型的插叙,而三段叙事本身则采用顺叙方式娓娓道来,自然成文毫无重复累赘之感。

妈妈叮嘱的亲切,外婆叮咛的固执,爸爸唠叨的无趣,声声入耳,句句关情,都被“你要好好的”这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轻轻串起。

这正是插叙的成功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