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一顺序、倒叙、插叙分析
记叙文的顺序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之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及其作用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
顺叙的作用: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2、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及其作用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从头来记叙。
倒叙作用: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三、插叙及其作用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插叙的作用:1、结合本段内容回答,交代…………内容2、联系上文回答,揭示…………原因3、联系下文回答,推动…………情节往下发展4、联系全文回答,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突出,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四、倒叙和插叙的区别倒叙是就全篇而言的,回想的篇幅长,占整篇文章的主体,是表现中心的主要内容,回想结束后,情节不再向前发展,首尾基本上在一个时间段上。
(如《风筝》、插叙是就局部而言的,回想的篇幅短,回想结束后,情节继续向前发展(如、《羚羊木雕》、)篇二: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法【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倒叙法【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顺序倒叙插叙的作用 三种记叙手法介绍

顺序倒叙插叙的作用三种记叙手法介绍顺序法1、定义: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2、作用:(1)便于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格局,便于安排材料,写起来也比较顺手,眉目清楚,层次分明,情理谐调文章气势也易于贯通。
(2)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3、方法: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法1、定义:它是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的高潮或结局或其他精彩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然后再一步一步揭示这个高潮或结局所形成的原因和经过。
因此倒叙不是逆叙,不是逆推理。
在一定范围来说,倒叙事实上是顺序的一种变通。
2、作用:(1)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2)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便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初中现代文阅读之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三)倒叙的作用
例1:
温暖
四月天,云淡风轻。初夏的暖风拂过,带来一段清甜的记忆。无意识地抬抬头,头顶是一汪美得
叫人心醉的蓝天。看到蓝天,我就想到了她。
插叙是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
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相关的内容,插入内容结束后,再接着原
线叙述。
二、区分倒叙和插叙
区别 倒叙
插叙
位置 开头
居中
内容
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 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 章的前面。 (属于中心事件)
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另 一件事。 (不属于中心事件,另外 补充交代)
突出的情节 把故事中一个
放在了开头。
3、 在张老师家抽屉里藏着一张泛黄的TFBOYS演唱会门票,看着它, 张老师的内心涌上一股淡淡的忧伤。每当张老师拿起它,心里就久久不 能平静。
四年前的那个傍晚,张老师没有抢到TFBOYS演唱会的门票,正当他 很难过的的时候,一个黄牛走过来,问张老师要不要买票。张老师一听 他那里还有票高兴地不行,立马微信转账两千买下来了。当欢天喜地地 拿着票反复的看时,发现这是一张过期的票。等张老师反应过后来张老师偶然间又遇到了那 个黄牛,张老师一个箭步上去把他撂倒......
那个男人是谁呢?张老师为什么要抓他?这件事还要从上周说起。 那天傍晚,张老师也没有抢到TFBOYS演唱会的门票,正当他很难 过的的时候,一个黄牛走过来,问张老师要不要买票。张老师一听他 那里还有票高兴地不行,立马微信转账两千买下来了。当欢天喜地地 拿着票反复的看时,发现这是一张过期的票。等张老师反应过来被骗 了的时候,抬头一看哪里还有黄牛的影子。张老师更难过了。
初一语文写作中的叙述与描写技巧

初一语文写作中的叙述与描写技巧对于初一的同学们来说,语文写作是一门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课程。
在写作中,叙述和描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们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初一语文写作中的叙述与描写技巧。
一、叙述的技巧叙述,简单来说就是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
但要讲得精彩,让读者愿意听、听得懂,就需要一些技巧。
1、明确叙述的顺序常见的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能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则是先把结果或者最精彩的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这样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它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补充背景信息。
比如,写“一次难忘的旅行”,如果用顺叙,可以从准备旅行开始,依次讲述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如果用倒叙,可以先写旅行结束后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回忆整个旅行的过程;如果用插叙,可以在讲述旅行的过程中,插入自己之前对旅行目的地的期待和了解。
2、突出叙述的重点在叙述一件事情时,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都写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突出重点。
重点部分要详细描写,而次要部分则可以简略交代。
比如,写“一场精彩的比赛”,重点可以放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如比分接近时双方的激烈对抗,或者某个队员的出色表现,而对于比赛前的准备和观众的反应等可以简单带过。
3、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时语言要简洁,避免啰嗦和重复。
把事情说清楚就好,不要过多地修饰和渲染。
例如,“我今天早上起床后,先刷牙洗脸,然后吃了早餐,就去上学了。
”这样的叙述就很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事情的经过。
二、描写的技巧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事、物的特点描绘出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不要面面俱到。
可以从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等方面入手,突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或特点的部分。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区别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区别
考试中常见的记叙顺序有这几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一、顺叙。
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
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缺点:容易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呆板,平淡,缺乏新鲜感。
二、倒叙。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①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②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作用):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突出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使用倒叙应注意顺叙与倒叙之间的衔接。
倒叙是顺叙中某个部分提前,倒叙之后还要转为顺叙。
所以,“倒”与“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使用倒叙既要做到过渡自然,又要把倒叙的起止点交代清楚。
三、插叙。
中断对主要事件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相关事实的叙述,就是插叙。
插入的相关内容完毕后,一般还要回到原来中断的地方继续叙述下去。
插叙的作用有:
1、对某事的原因作补充交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叙事集中。
3、丰富人物形象。
4、通过对比、烘托,突出主题。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倒叙和插叙作文指导和范文_初一

倒叙和插叙作文指导和范文作文指导辅导:倒叙和插叙——文章结构的灵丹妙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曾经提出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区别问题,即,“思维的逻辑”不是“历史的逻辑”的简单再现,而是“历史的逻辑”的本质的反应。
正是这样,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有一个主观与客观,事实与构思的原则不同。
表现在文章结构上,我们写出的文章不是原封不动的事实,而是“思维的逻辑”扫描了的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不是事物表面的自然而然的外表。
于是(也许是受了新闻的影响),在一般文章中倒叙和插叙显得特别重要。
正因为倒叙和插叙是与事实过程相反的过程,于是才使文章更加深透,更加灵活,如鱼得水,使文章煜煜生辉。
就叙说类文章而言,叙述方法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这四种方法。
这些方法的内在情由在下面两篇同一素材的文章中显现出来。
先看一篇完全顺叙的文章范文一:中俄混血姑娘嘎丽娅每当我踏上绥芬河天长山里那条陈旧的老路,我就会想起我们的和平天使嘎丽娅。
2006年10月2日那天上午,我们沿着嘎丽娅劝降的那条小路,踏着她留下的足迹来到了天长山上。
山上那五彩的树叶好像嘎丽娅的微笑,笑的那么甜密,那么和蔼,看那铺满了红叶的山路,好像是流淌着嘎丽娅那纯洁的鲜血。
1945年8月12日这天,年轻的嘎丽娅就是沿着这条小路劝日本侵略者投降,牺牲在天长山上,成为和平使者。
1928年2月16日,嘎丽娅出生了,她是一个混血儿。
爸爸叫张焕新,是中国人,妈妈是乌克兰人,叫菲尼娅。
嘎丽娅1936年1月上了小学,1941年12月从俄侨小学毕业。
因为嘎丽娅学习好,所以在母校当上了小学老师,教一年级的日语,三四年级的音乐,15岁的嘎丽娅又在家里干农活。
嘎丽娅长的非常漂亮,长长的头发,浓浓的月牙眉,黑黑的眼睛,她在家和弟弟干活时不时还去妈妈和爸爸开的饭店去帮下手。
她很善良,经常帮助别人,有时她跟邻居日本人家的小女孩在一起玩,时间一长,就学会了很多的日本话。
正是因为嘎丽娅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所以才去了危险的天长山劝降。
探究顺序倒叙插叙的作用:三种叙事手法解析

探究顺序倒叙插叙的作用:三种叙事手法
解析
导言:
本文将探讨三种叙事手法,即顺序、倒叙和插叙,在文学作品
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这些叙事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顺序叙事
顺序叙事是最常见的叙事手法之一,即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
序进行叙述。
它能够清晰地呈现故事发展的脉络,使读者能够较为
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展开。
此外,顺序叙事还可以帮助读者形成
情节的逻辑链条,使故事更加连贯和易于理解。
二、倒叙叙事
倒叙叙事与顺序叙事相反,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逆序进行叙述。
这种叙事手法常常被用来产生悬念和引发读者的兴趣。
通过在故事
的起始部分揭示一些关键信息,而后再慢慢还原事件的发生过程,
倒叙叙事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整个故事更具吸引力和吸引力。
三、插叙叙事
插叙叙事是一种将过去和现在的事件穿插叙述的手法。
它可以帮助作者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回忆,给读者带来更加深入的情感体验。
通过插叙叙事,作者可以巧妙地展示人物的成长和变化,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张力。
结论:
通过对顺序、倒叙和插叙三种叙事手法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各有用途。
顺序叙事能够提供清晰连贯的故事线索,倒叙叙事能够增添悬念和吸引力,而插叙叙事则能够深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成长。
了解这些叙事手法的作用和效果,作者可以在创作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它们,为读者打造出精彩纷呈的作品。
1写事(顺叙、倒叙、插叙)

理清叙事条理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为了让读者对事情有清晰完整的印象,我们应该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记叙清楚。
如有特殊需要,你以可省略其中的一两个方面。
你不但可以按时间顺序或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也可以大事情发展的结局后精彩的部分放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那么,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例如:关于“第一次跳伞”的文章就是运用顺叙的方法写的。
它顺着跳伞这件事固有的次序,写了“到机场”、“飞机起飞”、“跳伞”、“着陆后”等全过程。
其中着重写了“跳伞经过”:准备跳伞一跳出机舱→飘在空中→双脚着地。
也是按事情发展的实际过程顺叙,写得有条不紊。
更重要的是:全文能紧扣“第一次”跳伞所特有的感受来写,在顺叙中突出重点。
“飞机起飞”时重点写了在空中看地面的新奇感觉;“跳伞经过”着重写在半空中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着陆后”主要写愉快轻松的心情。
经过这样剪裁处理,避免了顺叙的文章容易出现的“平铺直叙”的弊病。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也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例如:时间顺序,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空间顺序,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如放暑假了,我和同学一起好好游览一下北京城,我们先去了故宫,又去了景山公园,接着去了北海公园,最后我们意犹未尽地回到了家中;逻辑顺序,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赞美了班主任老师的高贵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填写时间2014-10-282014-10- 年级初一学科语文上课时间8:00-10:00第()次课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共()次课阅读专题之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教学课题1、掌握三种记叙顺序的概念。
教学目标2、熟记三种顺序的作用。
1、熟记三种顺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2、掌握该考点的答题格式。
课后作业:详见教案提交时间 2014 年 10 月日学科组长检查签名:阅读专题之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中考试题(薄雾下的刀锋)导入知识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考查方式①第⑧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4分)②从全文看,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说说其作用。
【考点讲析】“顺叙”含义:顺叙述、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含义: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含义: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补叙的含义: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的作用: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
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误区警示注意:插叙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而倒叙和补叙都是同一件事。
【考点例题分析】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
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
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
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淇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
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珍妮芙太太。
她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
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
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
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
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
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
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
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
医生说那是一个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
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家中,变得沉默自闭了。
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了,她害怕手术。
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
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了模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
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
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
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
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
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
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
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
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
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体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
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同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
马体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⑧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柏克郡,找到了马休。
她向马休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
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儿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
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
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他改变方案不可。
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
”马休医生答应了。
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
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儿,顺利地成为一名演员。
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1.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2分)答案:因为有了温丝菜特的陪伴,珍妮芙太太不再感到孤单,心情特别舒畅。
2.选文第②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线)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答案:运用拟人(或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草炫耀风姿的情景。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答案:运用夸张,突出表现了温丝菜特听到珍妮芙太太不幸遭遇后极度悲伤的情感。
4.第⑧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4分)(顺叙、插叙、补叙和倒叙的意义或作用)答案:交代了珍妮芙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感染力。
5.结合选文内容,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
(3分)答案:示例:站在领奖台上,我感动十分荣幸!在这里,我要感谢已经去世的珍妮芙太太!没有她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耀,我将永远怀念她!强化练习(挑战一下自己吧~)课堂训练1母亲的菊花(1)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
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2)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
我说:"妈,拍张照片吧。
"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
"我没敢再说话。
(3)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
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
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
"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4)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
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
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
"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
"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
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5)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
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
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
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
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
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
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
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6)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
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
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
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
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
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
以后的几天里,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7)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替我拍张照吧。
"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了出去。
在秋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金黄的漩涡。
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
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8)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
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9)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1.选文(5)段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好好活着就是爱(李晓)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的火车碾压过一个中国田园诗人的身体。
那天,正好是他25岁的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消逝了。
春天是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海子却走了,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④然而,这个原名叫做査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的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异乡的儿子默默祝福。
⑤在那个雨水滴答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査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到了母亲居住的查湾村,就在房门前三百多米的树林下,垒起一座土坟。
⑥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
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