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1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之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之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练习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之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考纲解读】2019年杭州中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主观题型之词句赏析和人物心理揣摩,除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是最终得分点的关键所在。

考生应该熟悉阅读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阅读的方式,再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便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纵观这几年中考,词句赏析更偏重对人物心理的揣摩,难度适中,预计之后会略有提升,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考点分析】回顾最近六年的语文中考真题,每年都有考到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这类题型。

2014年《故乡红叶》中,第10题考查作者惆怅的原因,表面上是原因题,其实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只需按照人物心理分析的方法倒过来回答即可。

2015年考的《继父》,本篇文章第10题为加点词反映的人物心理,问法很明确,直接考查认为心理揣摩。

2016年《多彩陶碗》中,第9题为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从本质上来看,仍然可以按照赏析题的答题步骤来操作,但表面上不容易看出,以致解题思路不清晰,最终导致答题不规范。

2017年《回家》中,第9题为加点词反映的人物心理,和2015年问法一致,直接考查人物心理揣摩。

2018年《老木匠桑伯》第9题句子反映人物心理,第11题为品味句子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第9题和2015和2017年问法相似,只不过把加点词改成了句子。

第11题为品味语句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问法比较新颖,涉及到语言特点,问法和高中相近,但答题方法还是按照句子赏析的角度来回答的。

2019年《鸡蛋小面包》第11题为赏析句子好在哪里。

问法另辟蹊径,没有直接问句子的好处,而是给出一个情景,借同学间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提问和作答,但本质还是在考察句子赏析。

备考过程中,在明确解题思路——第一步,赏析句子①看表现手法②抓关键词句③看结构效果;第二步,结合语境(上下文)暗示信息;第三步组织答案——的基础上,注意“一把抓”(五抓):抓关键词语,抓上下语境,抓表现手法,抓结构作用,抓内容情感。

语言赏析题解析四步法

语言赏析题解析四步法

语言赏析题解析四步法一、中考真题请从下面三个中任选一句作赏析。

(可以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等方面作答)A、湛蓝湛蓝的天幕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

B、我也曾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

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

解决策略:解决这类的问题,分四步分析:(1)怎样写的;(2)写得怎样;(3)写出了什么;(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例如:句子A的赏析可以分解为(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2)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美;(3)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4)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将这四点组合成句子,就能使答案趋于完美。

参考答案:句子B、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碱蓬草的从容与生命力的顽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

句子C、以侧面描写的手法,烘托(或突出)出红海滩周围环境的宁静,极具表现力。

二、绝技演练像花儿一样等待感动①丁香花是哈尔滨的市花,每年春夏之交,整座城市就成了丁香花的海洋。

丁香花随处可见,但哈尔滨的丁香花有一个特点:她们往往是在人们不经意的瞬间,忽然全部绽放的。

这让人们感觉春天是在一夜之间降临到这座城市。

在北方,有许多花儿是这样,像腊梅、杏花、海棠……这些花儿的花蕾往往会在枝头上挂很长的时间而无动于衷,然后是在某一天或者是某一瞬间,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②花儿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瞬间不约而同地开放呢,一位生物学家解开了这个谜。

③北方地处高纬度地区,这里冬天漫长,春天短暂。

有时,春天即使来了,天气也往往要有很多的反复,白天可能是艳阳高照的,而晚上则不时地有寒流侵入。

语言赏析的方法

语言赏析的方法

语言赏析的方法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 ; 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 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 本句用“扫”、 “露”、 “支” “撒”、 “系”、 “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而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生死胡杨》)赏析: “只得”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不得不走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 揭示了、突出了 ) ⋯ ⋯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 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赏析句子题

赏析句子题

赏析句子题语言赏析题诗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之一,在语文试题中频频出现,同学们面对这类题的时候,大多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其实这类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就这类题型进行分析题型考点,答题失误,解题思路。

考查题型1按要求品读,赏析句子。

例如:请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赏析文中划线的句。

2任选角度品读赏析句子例如: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一)收藏幸福(节选)为什么幸福是灼人的呢?因为幸福是一种力量,是千锤百炼之后提升出来的一种力量;一种她便阴森荆棘的勇气;一种翻越陡峭山崖的气魄;一种走过血雨腥风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

因此,幸福就像退潮的一颗黄昏的一刻,在天地交会中画出美丽的宁静之弧,又在宁静中蕴含无数智慧的精灵。

原题呈现请以此段为例从修辞角度作简要赏析。

(3分)分析错因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答此题时总是容易丢掉其中一方面的修辞手法,或者是将修辞本身浅显的意思不答,有的是不会结合文章意思作答,其实每一种修辞的使用都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所以切记答每道题时都要考虑到文章内容答案示例1运用设问,引人思考,强调幸福是一种力量。

2排比修辞增强句子气势,句子表现力,突出表现幸福是千锤百炼之后提升出来的一种力量,3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幸福是妙不可言的。

(二)绝唱(节选)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荷塘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的吟咏过。

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2009年山东中考试题)原题呈现按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从修辞角度。

(2分)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失误答案这句话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和水露的晶莹。

(评分0.5分)失误分析这道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就必须写出了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运用这个修辞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语言赏析题的解答

语言赏析题的解答

1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运用动词“闪”字,(1分)突出了太阳花开得快,给人以出其不意 的感觉(1分);同时写出了其可爱的特点。(1分) 《2010年安徽中考》【一】科学不怕挑战 9.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3分) 运用比喻,通俗形象地说明科学接受挑战正是为了求真求是。(指出 比喻占1分,说明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2009年安徽中考》【二】枫叶礼赞
例如,品味下面的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 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社戏》) 答:本句运用比喻,(即“戏台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罩着了”)【形式】,写“我”“回望” 戏台时的感受,【内容】表现出“我”对赵庄社戏 依依不舍的心情。(即思想感情)【作用】
2.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 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案:句中“睡着”“唤醒”运用拟人修辞,将“老 分析:①“睡着”“唤醒”是拟人修辞,将“老城” 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表现出冬 人格化;②句子的意思是:“老城在阳光下暖和安适 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地睡着”③作用是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 特点。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从形式、内容、作用三方面进行分 析、回答的。大家要牢记这一点:所谓赏析,就是分 析语言在形式、内容、作用三方面的特点。
例如,赏析下面的语句。(为便于同学们理解,只举 教材中的例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 答案 分析角度一,从修辞的角度看: 1:句中“偷偷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 ①句子中“偷偷地” 分析角度二, 从句式的角度看:① “嫩嫩的,绿 象的表现出春草在不经意之间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②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春草在 绿的”,定语后置;②强调小草嫩绿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惊喜的感情。 不经意之间悄然而出的惊喜的感觉。 练习:角度三,词语“钻”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案2:“嫩嫩的,绿绿的” 定语后置,突出强调了 小草嫩绿的特点;表达从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ppt课件

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ppt课件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Βιβλιοθήκη 的 大地越来越暗。ppt课件
15
1.先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了相关时间、 地点、天气等);
2.再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的心 情。
3.内容上: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 物性格,突出了文章主题。
4.结构上:和上文……相照应,或者 为下文写……作铺垫。
和一小块面,倒点白酒,滴几滴香油,做 成鱼饵。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2、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
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继父》
ppt课件
11
当堂练习三(升级版):注意审题
3、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的木棉像
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
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情感的表达。
ppt课件
5
当堂练习一: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
2、他(哑巴)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
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催折了。——《哑
语文之美,就在于品味文字句 段间流淌的韵味。
ppt课件
18
旧题回顾:
1.(10月月考)《一支金色的钢笔》第 3题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是春花躲着秋风 一般,硬生生要隔一个夏季。
2.(11月期中考)《济南的冬天》第11题 赏析画线句子。

赏析题

赏析题

现代文阅读中的语言赏析题解析在现代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语言赏析类题:有的是让分析某个词语运用之妙;有的是让赏析一句话,体会其表达效果。

还有的换个问法,让学生对某个句子进行圈点批注,其实还是一道赏析题。

许多学生对这类题有畏难情绪,不知从何下手。

在答题中往往泛泛而谈,笼统而答,不得要领。

其实只要找准角度,揣摩分析,此类题就会迎刃而解。

下面我从两个角度举例并分析:一、写景句子的赏析(一)课内举例:朱自清《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赏析: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绽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

2、“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赏析:此句中,“偷偷地”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形。

“钻”形象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在早春看到一片朦胧的春意时的惊喜之情。

(二)中考举隅1:2010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活在往事中》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分析。

(4分)⑴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⑵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

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参考答案:11、⑴采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积雪、寒冷给人带来的压抑。

⑵“揣在棉袖里”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因寒冷而缩手缩脚。

“提沓提沓地趿着鞋窜门”更是再现出来在冬天山里人们的百无聊赖。

中考举隅2:2010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试题《塞外的春天》20.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

(5分)(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语言赏析紫藤花开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语言赏析紫藤花开

中考文学作品的考点把握及备考策略一、文学作品的考点把握——考什么?(一)近五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一题目2018年《黄河一掬》(16分)13. 文章围绕“看黄河”写景叙事。

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8分)14.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

(5分)15. 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

(3分)2017年《秋夜》(17分)13.文章写“秋夜的梦”,突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点?(2分)14.伴随“我”的梦境,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颗心,“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看到了)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

(6分)15.梦境中鲁迅先生激动的带感情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活着的人怎样的期望?(3分)16.为什么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2分)17.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2016年《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17分)13.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

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

(6分)14.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分)15.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6.“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

(4分)2015年《<汉字书法之美>自序》(17分)15.文章回忆童年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

(6分)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分)17.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4分)18.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汉字书法之美有了哪些认识?请概述。

(4分)2014年《木瓜树的选择》(17分)15.从水沟到花园,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对木瓜树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1真题回顾——体味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1、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4分)3、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4分)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5、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

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

(3分)(一)修辞1、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表述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表达了XX的情感。

排比:写出了XX ,抒发了XX ,增强语言气势。

对比、反复:突出了(强调了)XX(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XX。

反问:表达了XX(的情感),加强语气。

2、例题讲解分析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

——《老村与老屋》3、总结:常见答题模式——修辞及效果+对象及特点+情感等4、练习分析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B的表达效果。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

B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

——《老村与老屋》老村与老屋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们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

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

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

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

由于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

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中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单一木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终于成功了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飘落,而我却像清明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二)关键词修饰语——形容词、副词等,动词,叠词,成语……1、例题讲解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偷偷地”和“钻”形象地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课堂练习应聘李桂芳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

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

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

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

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2)(2)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3、总结:常见答题模式:关键词及效果 + 对象及特点 + 情感、心理等(什么词?什么意?“准确地”/“形象地”)(三)描写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特征。

(2)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揭示(深化)主题。

(3)推动情节发展。

(4)烘托(渲染、营造)氛围。

(5)烘托人物心情,展示(突出)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等。

2、例题讲解雪地烤红薯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

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

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

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

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

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

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

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

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

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

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

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

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

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

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

”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

”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

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