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8页,1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三、四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共8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时无声胜有声。

(2)画图省识春风面,。

(3)沧海月明珠有泪,。

(4)飞湍瀑流争喧豗,。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磨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二、选择题(每空3分,共18 分)2、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秦曲(qū) 赦免(shè) 汤镬(huò) 列观(guān)B.倨傲(jù) 盆缶(fǒu) 不肖(xiào) 渑池(diàn)C.睥睨(nì) 披靡(mǐ) 毋宁(wú) 不怿(yì)D.避匿(nì) 燕国(yàn) 攻讦(jié) 稔知(rěn)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糟粕荒疏刎颈之交春风料峭 B.斟酌仓皇冠冕堂皇礼尚往来C.丰盈囊括躁动不安无事生非 D.寒暄罪孽兼收并蓄礼上往来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浒传》英译《在河边发生的故事》,《红楼梦》俄译《红色阁楼里的梦》,原著的韵味全失,使中国读者觉得简直不可理喻。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考试号、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1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攻讦(jié)谄媚(chǎn)包扎(zhā)通衢大道(qú)....B.干瘪(biě)肇事(zhào)悄然(qiǎo)命运多舛(chuǎn)....C.赊账(shē)泥坯(pēi)巷道(hàng)残羹冷炙(zhì)....D.蹩(bié)进鬈曲(quán)纤细(qiān)一蹴而就(cù)....2.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予分当引决分:按本分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看待奴婢那..样又重之以修能修:美好的幽于缧绁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B.间至XXX间:一会儿永葆无疆之休休:美好..XXX给XXX:能少XXX之闻少:小看..C.越国以XXX:边邑九山刊旅刊:砍削..乃并复丰,比XXX:和……一样上服度则六亲固度:礼法..D.将顺其美将:扶持蚤自来谢XXX:谢罪..XXX从百余骑从:使……追随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象鸟伸开翅膀..一样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网络是一面“镜子”,常照照有利于领导干部保持苏醒头脑。

官员要学会从网上知民忧、察民情,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从而赢民心、顺民意。

B.雅安震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恢复重建。

当关切逐渐淡去,生活归于平静,面对漫长的家园重建,灾区的“震后考题”其实才刚刚开始。

C.近日,XXX揭示了钓鱼岛列屿是在《马关条约》中随着台湾岛等被日本盗取,在二战后又与这些岛屿一起回来中国。

【高考语文试卷】河南省上蔡一2018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河南省上蔡一2018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上蔡一高2017-2018高三下学期最后一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木)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 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 绝.江河(渡)王无罪.岁(年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 金石可镂.(雕刻)非我也,兵.也(士兵)无夺.其时(耽误)【答案】C【解析】A.“树”意为:种上;译文:五亩住宅的场地,种植上桑树;B.“疾”意为:强;译文:声音并没有加强;C.正确;D.“兵”意为:兵器;译文:不是我的缘故,是兵器的缘故;故选:C。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要以课本为基础,积累常见实词的含义,还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技法。

复习文言实词应注意:1.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流逝,与现代汉语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

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2.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背记词义,应词不离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的具体意义。

学习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为了帮助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理解语法知识。

3.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文为前提,课文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2.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A【解析】例句,定语后置,应为“蚯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A.定语后置,应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粟”,翻译:千里马有的时候一次进食有一石之多。

驻马店地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驻马店地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驻马店地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潍坊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4月27日,“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号机组比计划提前50天启动冷试。

()。

这是对整个反应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考验。

28日,试验一次成功。

这标志着“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顶住“高压”,顺利通过检验机组性能的一次“大考”。

“华龙一号”是由我国中核、中广核集团老中青三代____________ ,历经十余年的艰辛,研发出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品牌。

研发过程中,中核集团基于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调试、建造、运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然后____________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三代核电技术的设计理念,充分汲取福岛核事故反馈经验,使该核电品牌具有完善的严重事故解决措施。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华龙一号”在设计方面____________ ,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华龙一号”因成熟而优秀的技术水平____________ ,并被很多国家采用。

目前,我国已与英国、阿根廷、埃及、巴西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中国核电正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急速超越,现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新名片。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以检查其安全性能,这就是冷试B . 冷试是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以检查其安全性能,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进行C . 冷试是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以检查其安全性能D . 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为检查系统安全性能,使其承受试验高压,这就是冷试(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焚膏继晷集思广益匠心独运名闻天下B . 宵衣旰食集思广益独出心裁名冠一时C . 焚膏继晷博采众长独出心裁名闻天下D . 宵衣旰食博采众长匠心独运名冠一时(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核集团基于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调试、建造、运行经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不断发展B . 中核集团以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经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C . 中核集团基于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D . 中核集团以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三上·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河南驻马店2017-2018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一)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河南驻马店2017-2018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一)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河南驻马店2017-2018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一)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河南省驻马店2017-2018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代以察举和辟除为主体的选官制度,比较成功地完成了由夺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选官制度从武帝以后以儒家思想作为基本准則,统一了官吏的价值标准,并由此产生了一批以文人为主的职业官吏,适应了当时的大一统王朝治理国家的需要。

但是,这种制度也有它的缺陷。

察举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举荐方式,会造成用人权的下移,辟除是直接下放用人权。

推行时间一长,使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冲击。

另外,察举和辟除都侧重于名声,越到后来沽名钓誉现象越严重。

同门阀政治的兴起相适应,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由曹魏的吏部尚书陈群创立,经过两晋南北朝,一直实行到隋文帝时才彻底废除。

根据这一制度,朝廷在各州和各郡设立了中正一职,但不属于正式官府编制,不得干预政务,只是专门负责品评人才。

中正评价人才的标准,分为家世和行状两个方面,家世包括祖辈资历和门户名望;行状包括道德行为和才干能力。

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

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

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揸自做主。

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揎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汉末选官制度造成的尾大不掉弊端。

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

②提起万里长城,人们往往最容易联想到秦长城,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入人心。

然而,战国时期的燕国以及秦代的长城主要在今内蒙古与河北等地,格局并不大。

隋文帝开皇初年,幽州总管周摇整修长城,保护边民免遭突厥侵犯。

继隋而起的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

辽、金、元、清各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长城以北本来就是他们的发祥之地和战略后方,其间只有明朝需要依赖长城防线。

从明初到嘉靖年间,形成了号称“九边"或“九镇”的长城防御体系.北京地区在蓟州镇及宣府镇辖下,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代所筑。

③居庸关、古北口等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它们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时期的鲜卑,十六国前燕的慕容皝,金朝的完颜阿骨打,蒙古的札八儿,明末的李自成,都曾通过强攻或奇袭居庸关取得战争胜利。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在加强训练、严明军纪的同时,创建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战法,戍边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

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是长城军事文化创造者的杰出代表。

④处于农牧交错带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成为南北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纽带。

西汉时期,“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修建的城堡要塞,后来有许多发展为村镇城邑。

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彼此融合。

⑤“一统华夷”历来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各族统治者共同追求的远大理想,燕山与长城在古代往往被视为北方“夷汉”或“华夷”之间的民族区域分界线,但文化上的彼此认同比有形的疆界更重要。

河南省上蔡一高2017-2018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上蔡一高2017-2018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上蔡一高2017-2018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多年发展,“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在电网互联互通方面,中国已经实现与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的电网互联,跨境电力贸易为优化区域能源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电力产能合作方面,中国电力企业发挥技术、资金、管理等领域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建设数十个电网和发电项目。

从实践来看,“一带一路”电力合作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内外部竞争激烈,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合作层次较低,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电力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移民、劳工权益等问题凸显,电力合作经常面临各种争议。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创新电力合作模式,打造“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升级版。

为此,要从单纯追求项目收益率向互利共赢模式转变。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面临电力短缺、无电人口比例大等问题,中国电力企业不应仅从项目收益率角度进行电力投资决策,应统筹考虑项目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从长远角度谋划电力投资与运营,促进当地就业,改善当地民生,在解决无电人口比例、提高供电可靠率、促进基础设施改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电力合作模式,打造“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升级版,又要从单打独斗向协同走出去模式转变。

我国电力行业企业众多、项目分散,“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恶性竟争问题突出,尤其在电力工程承包、电力装备出口业务领域。

我国政府应构建国家层面的海外竟争协调中心,负責中国企业海外竞争政策和协调规则的制定、督导和评价,统筹管理行业商会、协会的组织协调活动,通过外汇、税收、融资、考核等手段限制恶性竞争倾向明显的企业参与海外业务,激励我国电力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与其他企业合作,取长补短、抱团出海,实现中国电力企业协同走出去和业务良性发展。

创新电力合作模式,打造“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升级版,还要从单一环节合作向全产业链合作模式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年上蔡一高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

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②一是“中和”。

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

和谐、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

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

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

“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③二是“中正”。

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

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见,中道即是正道。

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

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

④三是“时中”。

如果前面两层讲的是静态的中道,那么,这里讲的就是动态的中道。

“中和”的稳定、和谐、平衡、秩序,“中正”的适宜、公平、公正,不是绝对不变、静止不动,也不是因循守旧、掩盖矛盾,而是在动中求稳、在变中求衡、在发展中求正。

这一原则可称之为“时中”。

时中,就是依“时”而处“中”。

“时”是流变不居,“中”是持守正道。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按照社会发展、时代前进和事物变化的实际情势去把握正确之道。

“时中” 绝非与时俯仰、随波逐流、媚世取容的处世哲学。

“时中”包含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一系列价值判断和政治艺术,强调始终坚持原则,保持“中道”,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时世而变易”,“因前人之故典而开一代之新规”。

⑤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中道蕴含着高深的智慧,需要我们认真地领会和借鉴。

(摘编自余荣根《中道:传统良法善治之道》,见 2017 年 7 月 17 日《人民日报》1. 下列对于“中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道”是中国古代的良法善治之道,它贯穿于礼法、德政、乡治、刑罚等几个方面中,是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B. “中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中和”、“中正”、“时中”;“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所以说,“中道”就是“和”之道。

C. “中道”的另一基本涵义是“中正”,“中正”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所以说,“中道”即公平、正义之道。

D. “中道”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人因事而变,日新月异,变化不定,所以说,“中道”又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之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中和”“中正”“时中”三个方面论述“中道”,因为前两方面属于“中道”的内涵,所以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

B.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古人的有关言论,使论而有据,论而有理,论而有力。

C. 文章论述“时中”时,不仅与“中和”“中正”联系起来,指出了“中道”动的特点,而且联系了现实,这样写,更有助于阐明“时中”的意思。

D.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层次分明,论述透彻,结构谨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中国古代统治者真正能用“中道”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B. “中道”在今天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这种良法善治之道,“中道”是现代社会制定法律法规应该认真借鉴的重要思想。

C. “中道”是儒家之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的言论及主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中道”精神,所以,孔子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最好思想。

D. 近年来,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领域实行改革开放,文化领域坚持守正创新,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中道”思想。

【答案】1. D 2. A 3. C【解析】1. 试题分析:D项,“因人因事而变,日新月异,变化不定”无中生有,选项是对“时中”理解有偏差。

2. 试题分析:A项,说“前两方面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的说法不准确,其实,从原文看应是三方面平均用墨。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

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从原文看C项,“孔子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最好思想”说法太绝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狗这一辈子刘亮程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

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吃了肉。

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

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

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

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

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

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

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

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

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

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

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

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

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

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

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

狗自然咬得更起劲。

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

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

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

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

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

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

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

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

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

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

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

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句话是对狗这一辈子的高度概括,也是全文的总起;“不容易”三字揭示出了狗的命运,是文章的文眼所在。

B. 第②段写到老狗因为皮已脱毛、肉体多病而无人问津,获得相对安全,这颇具嘲讽的理由令人心酸。

C. 文章通过大量的叙事来写狗的一生,不假议论、冷静客观地将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叠化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

D. 作者主要以拟人手法来写“狗这一辈子”,并未简单地将“狗”作为驱遣情思的物象和工具,从而由衷地表达出了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尊重。

5. 文章多次提到狗的“主人”,从文本看,“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狗又是怎样的态度? 请简要说明。

6.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是“也是“人的一部分”。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些说法?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 C 5. (1)“主人”对狗的态度:①打骂是常有的事,甚至随意就把狗剥皮炖肉;②等到自己和狗都衰老时,才会给狗自由;③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不管它能否承受;④要求狗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自己。

(2)作者对狗的态度:把狗当作人来对待,寄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6. ①从最后一段看,在夜晚,众狗吠叫时,它保持沉默;从全文看,它忠心为主,失去了自己,晚景凄凉,故说是“黑夜的一部分”;②第三段写到它在村子的沙沟梁、乱草滩等地转悠过,为了看家把门与村中人较量过,在夜晚也曾经在村庄中吠叫过,故成为“村庄的一部分”;③作者将狗拟人化,实际上是以狗的一辈子暗喻人的一辈子,故说是“人的一部分”。

【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C项,“不假议论、冷静客观”分析错误,文中有大量的议论,可以说是夹叙夹议,让叙事散文带有杂文的味道。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类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形象的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如本题,C项属于艺术特色分析不当。

5. 试题分析:题干问“‘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