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层、避难间设置

合集下载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相关规定整理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相关规定整理
其他
应设置对外可开启窗口/机械防烟设施,乙级防火窗;
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消防专用电话、应急广播
二、避难间的相关规定
项目类别
具体要求
设置部位
3F及以上总建面>3000㎡(含建在其他建筑内3F以上的)老年照料设施,应在2F以上每层疏散梯之间相邻设一间。与外开敞的可不设。
高层病房楼,应在2F及以上病房楼层和结晶手术部设置
设置要求
设在病房楼避难间内的护理单元≤2个,每单元≥25㎡
老年照料设施的避难间≥12㎡,可利用疏散梯的前室或消防梯的前室
应靠近楼梯间,2h以上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
消防专用电话和应急广播、明显的指示标志
应设置对外可开启窗口/机械防烟设施,乙级防火窗;
H>54m的住宅建筑,每户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可开启外窗,其内外墙的耐火极限1h及以上,乙级防火门,外窗耐火完整性1h及以上。
避难层与设备层结合布置(设备间集中布置,管道井设备间防火隔墙2h以上,门不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的话与避难区出入口距离≥5m,采用甲级防火门)
安全疏散
至少2个疏散方向;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上下层断开;
100m以上的民建备用电源连续供电≥1.5h,照度3.0LX
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普通电梯不得留口
避难层与避难间整理汇总
一、避难层的相关规定
项目类别
具体要求
设置条件/避难人员面积指标
H>100m的公建和高云梯,第一个避难层H≤50m。再向上2个避难层之间H≤50m
防火构造要求
楼板为钢混耐火极限2h以上,设隔热层。
四周墙体及内部隔墙耐火极限3h以上,隔墙门甲级防火门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要求如下:
1. 面积要求:避难层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以容纳更多的人员。

一般要求不小于建筑总高的5%,以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
供人员避难。

2. 独立空间:避难层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与其他功能区域有明确的隔离。

它应该具备独立的出入口、通道、照明、通风等设施,以保证人员在避难层内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结构强度:避难层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可能的建筑震荡和其他外部冲击。

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应延伸到避难层,以确保其稳定性。

4. 防火防烟设计:避难层应设计为具有较高的防火和防烟性能,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其中包括使用防火材料、设置消防设施、安装防烟排烟系统等。

5. 供水和排水:避难层应该有足够的供水和排水设备,以满足人员日常生活的需求。

这包括饮用水、卫生间、洗浴等设施。

6. 通信和电力:避难层应配备可靠的通信和电力设备,以确保人员能够及时联系外界,并提供照明、通风、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

7. 逃生通道:避难层应设有多个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在紧急
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逃生通道要与其他区域保持独立,且设置有明显的标识和指示。

总体来说,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要求综合考虑人员容纳、生活条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有效的保护和生存空间。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避难层、避难间-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要求!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避难层、避难间-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要求!

避难层、避难间-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要求!避难层(间)的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要求,以及避难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关系,应结合规范条文和规范管理组的相关复函精神,综合处置。

本文要点:1、基本概念;2、为解决竖向疏散距离过长而设置的避难层(间);3、高层病房楼、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

文末附规范争议:1、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住宅每户设置的一定安全功能的房间,是否属于避难间?2、每个避难层(间)的人数,是按该避难层(间)以上所有楼层的使用人数计算,还是按该避难层与上一避难层之间楼层的使用人数计算?第一章基本概念避难层、避难间,是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2.1.13),通常存在以下两种情况:1、为解决人员竖向疏散距离过长而设置的避难层(间):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当需要避难的人数及其所需避难面积不需要整层面积时,可以采用该避难层的局部区域作为避难区,这个局部区域可称为避难间;2、一定条件下的高层病房楼和老年人照料设施,需要设置避难间。

以上两种情况的避难间,都是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房间,但要求差距甚大,分述如下:第二章为解决竖向疏散距离过长而设置的避难层(间)一、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使用人员多、竖向疏散距离长,因而人员的疏散时间长。

根据目前国内主战举高消防车—50m高云梯车的操作要求,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以便火灾时不能经楼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可采用云梯车救援下来。

同时,根据普通人爬楼梯的体力消耗情况,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确定为不大于50m较为适宜。

二、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²计算。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建设设计中避难层(间)的相关要求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建设设计中避难层(间)的相关要求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建设设计中避难层(间)的相关要求1、设置避难层的意义高度100m以上的建筑物,一旦遇到火灾,要将建筑内的人员完全疏散到室外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加拿大有关研究部门提出以下数据,使用一座宽1.10m的楼梯,将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室外,所用时间见表9。

除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高层住宅和单元式高层住宅以外的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都不会少于两座,即便是采用剪刀楼梯的塔式高层建筑,其疏散楼梯也是两个。

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疏散时间可以减少1/2。

即使这样,当层数在三十层以上时,要将人员在尽短的时间里疏散到室外,仍然是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的情况2、避难层(间)的设置要求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不宜超过十五层的原因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第十五层左右的避难层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由云梯车将人员疏散下来。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配有50m的高的云梯车,可满足十五层高度的需要。

还考虑到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需要,并能方便于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大致定在十五层左右。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进入避难层的入口,如没有必要的引导标志,发生了火灾,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

为此提出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通过避难层。

但均应通过避难层,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

避难层的人员面积指标,是设计人员比较关心的事情。

集聚在避难层的人员密度是要大一些,但又不致于过分地拥挤。

考虑到我国人员的体型情况,就席地而坐来讲,平均每平方米容纳5个人还是可以的。

医院避难间设置要求

医院避难间设置要求

医院避难间的设置要求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2确定。

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采用自然排烟的避难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
(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m2。

●封闭的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封闭的避难层(间)、
避难走道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
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1%。

●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

5.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6.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7.避难间应设置疏散照明,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0Lx。

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

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

设置高层建筑避难层(间)是十分必要的。

设置避难层(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

就高层公共建筑来说,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

层数在25层以上的办公、旅馆等人员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均宜设置避难层(间),但为既基本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能节约投资,宜缩小设置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旅馆(含饭店、宾馆)、办公楼和综合楼,应设置避难层(间)。

设置避难层(间)的歧视高度,主要与当地拥有消防登高车的作业高度和消防队员能承受的最大体力消耗等因素有关。

目前某些城市的登高、举高消防车,最大作业高度在30-45m之间,个别少数城市的登高、举高消防车在50m左右。

根据对消防队员实测,登高超过10层时,心跳和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不适应扑救的需要,会给灭火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根据上述因素,自地面层起到10-15层设第一避难层。

避难层(间)的层数亦为10-15层。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置层结合(采用的较多),另一种是专用避难层。

前者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

专用避难层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
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避难层和避难间详细解析

避难层和避难间详细解析

避难层和避难间详细解析一、避难层(间)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的楼层或房间(如果作为避难使用的只有几个房间,则这几个房间称为避难间)建筑H>100m的民建(公建或住宅),应设避难层(间)常见的避难层类型有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3种。

封闭式避难层周围应设有耐火的维护结构(外墙、楼板),室内设有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若在外墙上开设窗口则应采用防火窗。

一座建筑是设置避难层还是避难间,主要根据该建筑的不同高度段内需要避难的人数及其所需避难面积确定,避难间的分隔及疏散要求同避难层。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数量和位置。

第1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到“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应≤50m (即首1层到第1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目前国内主要配备50m云梯),2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宜≤50m(即建筑H>200m的建筑应设置4个避难层)(2)面积指标。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使用S)应满足避难设计人数避难的要求,宜按5人/m2(0.2m2/人)计算(3)防火构造。

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耐火极限应≥2.0h,且楼板上宜设隔热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的耐火极限应≥3.0h,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门320盒甲门避难层(间)应设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的乙级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1.0h的C1类防火窗,非隔热型)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即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但各种设备、管道竖井应集中布置,分隔成间,其中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且应采用耐火≥3.0h防火墙与避难层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2.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层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但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应≥5m(即设5m长的通道)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当建筑内的避难人数较少而不需要将整个楼层作为避难层时,避难层除设置火灾危险性小的设备用房外,不得用于其他使用功能避难间可兼作其他用途,但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它开口。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也会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国内外都出台了相应的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

下面将分步骤进行解析:第一步:国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根据我国《高层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建筑高度在大于100m且小于200m的高层建筑应设置1个避难间,高度在2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应设置2个避难间。

而这些避难间应满足以下条件:1.面积应大于等于人数×1.5 m²。

2.通风应满足要求。

3.供应饮用水和卫生设施。

4.与消防通信中心联网。

第二步:国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不同国家的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有所不同,但普遍要求避难间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面积应大于等于人数×1.5 m²。

2.通风应满足要求。

3.储备一定食水和食物。

4.配备基本医疗设备、手持灭火器等。

5.具备夜间工作和舒适设施,如睡椅和洗手间等。

6.通过独立的通道连接每个楼层。

第三步: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重要性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是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消防、地震等事故发生时,避难层可以为人们提供“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可以为消防员的抢救行动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

第四步:避难层(间)的管理和维护避难层(间)管理和维护需要日常重视,保证其设施设备完善、灰尘和污秽不积累、储备物品及时更换更新等,保障其在紧急情况下的有效运营。

最后,高层建筑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设计、布局和管理十分重要。

各国应该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定,且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避难层、避难间
避难层(间)是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一、避难层
(一)避难层的设置条件及避难人员面积指标
(1(2

(1) 1.5h ,(2(3)
(4低于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 ,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四)避难层的安全疏散
(1)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疏散方向;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上下层断开,这样楼梯间里的人都要经过避难层才能上楼或下楼,为疏散人员提供了继续疏散还是停留避难的选择机会;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2)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1.5h ,照度不应低于3.00lx 。

(3)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电梯在避难层必须停靠,普通电梯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
(五)通风与防烟排烟系统
(1
(2(3
(4(5(6(7)建筑高度大于54m 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其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 ;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