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磁学37148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中的电磁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中的电磁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中的电磁学知识点整理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电荷和电流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场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物理中的电磁学内容主要包括静电学和电磁感应两个方面。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电磁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静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性质: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荷守恒定律:孤立系统中的总电荷保持不变,电荷可以通过接触、摩擦、感应等方式转移。

- 电场的概念:电荷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是一种物质的属性,用于描述电荷周围的作用力。

2. 静电场和电势- 静电场的特征:静电场是由静止不动的电荷产生的,具有方向和大小。

- 静电场的性质:静电场内电势能是电荷的函数,电场强度是电势的负梯度。

- 电势的概念:电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势能。

3. 静电力和库仑定律- 静电力的概念:电荷之间由于静电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

二、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的概念:导体中的电流产生磁场,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 楞次定律:电磁感应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使得感应电流产生磁场的变化方向与原磁场变化的方向相反。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 磁通量的概念:磁场垂直于导线的面积,是磁感线穿过该面积的数量。

3. 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感应电动势的应用:电磁感应广泛应用于变压器、发电机等设备中。

-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电磁感应将交流电转换为所需电压。

三、其他电磁学知识点1. 电磁铁和电磁漏斗- 电磁铁的原理:通过通电线圈产生磁场,使铁芯具有磁性,实现吸附物体的功能。

- 电磁漏斗的应用:利用磁场对铁矿石进行吸附,实现矿石的分离。

2. 电磁波的概念- 电磁波的特点:电场和磁场交变产生的波动现象。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整理电磁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电力与磁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应用。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电磁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整理一些初中物理电磁学的知识点。

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体所带的物理性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电场是由电荷所产生的物理场。

正电荷周围产生向外的电场,负电荷周围产生向内的电场。

2. 质点电荷的电场质点电荷的电场强度E由电荷大小q和距离r决定,E=q/r^2。

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正电荷的径向外,负电荷的径向内。

3. 均匀带电杆的电场均匀带正电荷的杆产生的电场强度与距离有关,E=kλ/r,其中k是一个常数,λ是杆的总电量,r是距离杆的距离。

4. 高斯表面和高斯定理高斯表面是一个想象的曲面,可以用来计算某个区域内电场大小。

高斯定理指出,通过高斯表面的电场通量正比于该表面包围的总电荷。

5. 电势能和电势差电势能是电荷放置在电场中时所具有的能量。

电势差是电势能的差异,用ΔV表示。

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沿着电力线移动时,电势降低的数值就是电势差,表示为V。

6.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E和电势差ΔV成正比关系,E=ΔV/d,d是两点间的距离。

7. 电容与电容器电容是表征电容器存储电荷能力的物理量,用C表示,单位是法拉。

电容器由两个导体板和介质组成,介质可以是空气、玻璃等非导体,也可以是电解质等导体。

8. 平行板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是最简单的电容器,由两个平行的导电板组成,中间有一层绝缘介质。

电容量C=q/V,其中q为电荷量,V为电压。

9. 串联和并联的电容器串联的电容器的等效电容量为1/C=1/C1+1/C2+1/C3+...,并联的电容器的等效电容量为C=C1+C2+C3+...。

10.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

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

1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势差和电阻之间的关系,I=V/R,其中I是电流,V 是电势差,R是电阻。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电和磁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规律。

以下是对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的总结。

1. 电荷和静电-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不同电荷之间相互吸引,相同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 静电是指静止的电荷所产生的现象。

- 静电的产生主要有摩擦、接触和感应等方式。

2. 电场和电场力- 电场是指电荷周围所产生的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的其他电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 电场力的大小与电荷之间的距离和电荷的大小有关,遵循库伦定律。

- 电场力的方向与电荷性质有关,正电荷之间互相排斥,而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相互吸引。

3. 电流和电路-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流动的方向决定。

- 电路是指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等组成的闭合路径,用来传输电能的系统。

4. 电阻、电压和电流关系-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为欧姆。

- 电压是电能在电路中传输的推动力,单位为伏特。

- 电流与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由欧姆定律确定,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之比。

5. 电阻和导体的特性- 不同导体的电阻大小不同,常用铜导体具有较低的电阻。

- 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有关。

- 电阻随着导体长度增加而增加,随着导体横截面积增大而减小。

- 导体温度上升会导致电阻增加。

6. 电池和串并联-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用的电池有干电池和蓄电池。

- 串联是指将电池的正极与负极连接在一起,电压相加,电流不变。

- 并联是指将电池的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连接在一起,电压相同,电流相加。

7. 磁场和磁力- 磁场是指磁力周围所产生的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的其他磁性物体受到磁力的作用。

- 磁力的大小与磁体之间的距离和磁体的性质有关。

- 磁力的方向遵循右手定则。

8. 电磁铁和电动机- 电磁铁是指通过通电使线圈产生磁场的装置,多用于吸附铁制物品。

初三物理电磁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磁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磁知识点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还关乎到现代科技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三物理电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首先,我们来讨论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是指当导线(或线圈)与磁场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电流。

这一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中。

例如,发电机通过转动磁铁在磁场中,使导线产生电流,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变压器则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实现电压的升降。

其次,我们来讨论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振动的电场和磁场所组成的,它们垂直于彼此和波的传播方向。

电磁波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波长和频率的波。

我们日常使用的无线电,电视,手机等通信设备都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的。

而医学上使用的X射线和核能发电中使用的γ射线则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

再来介绍电磁能。

电磁能指的是物体具有由于电荷或磁性而具备的能量。

例如,静电能是由于物体所带电荷引起的能量。

我们常见的静电现象,比如摩擦后的起毛球、电灯泡发光等,都是由于静电能的释放而产生的。

此外,电磁场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产生的,它会对周围的物体产生作用力。

根据库仑定律,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与它们的电量大小成正比。

电流同样会在其周围形成电磁场,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动机、电磁铁等设备中。

最后,我们来讨论电磁辐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多。

电磁辐射是由电磁波的传播产生的能量。

例如,智能手机、微波炉等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尽管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低剂量电磁辐射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初三物理电磁知识点涵盖了电磁感应、电磁波、电磁能、电磁场以及电磁辐射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电磁学原理,发挥电磁技术的巨大潜力。

当然,除了这些基础知识,还有许多深入的电磁学理论和应用,需要在高中阶段进行更加全面的学习。

电磁学初中物理

电磁学初中物理

电磁学初中物理第一节磁现象磁场1.磁现象(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吸铁性)的性质叫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指南北。

(3)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①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①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4)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极在磁体的两端。

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5)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若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则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物体有磁性,另一个物体无磁性,但含有钢铁、钴、镍一类物质;①两个物体都有磁性,且异名磁极相对。

)(7)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8)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①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①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①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2.磁场(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课程电磁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课程电磁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课程电磁学知识点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所产生的现象和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电磁学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初中物理课程的电磁学知识点。

1. 电荷和电场电磁学的研究始于对电荷的观察和研究。

电荷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通常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相同电荷之间相互排斥,不同电荷之间相互吸引。

电场是由电荷所产生的物理场,它描述了空间中电荷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情况。

比如,当一个正电荷放置在空间中,它会在周围产生一个电场,其他的电荷受到这个电场的作用而产生力。

2. 静电力和库仑定律静电力是由电荷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静电力正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反比于它们之间的电荷量的乘积。

库仑定律可以用公式F = k * (q1 * q2 / r^2)表示,其中F为静电力,q1和q2为两个电荷的电荷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k为库仑常量。

3.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力线电场是一个矢量场,它描述了一个电荷对其他电荷施加的力的情况。

电场力线是用来表示电场强度和方向的图形,它由离散电荷上的力矢量连结而成。

电场力线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力线越密集表示电场越强。

4. 感生电动势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导体或线圈与磁场相交时,导体内部会感应出电动势,这个现象叫做感生电动势。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感生电动势与磁场变化的关系,它表明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变化的速率成正比。

感生电动势可以用公式ε = -dφ / dt表示,其中ε为感生电动势,dφ为磁通量的变化量,dt为时间的变化量。

5.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它是一种物理量,用来描述空间中磁力的作用情况。

磁力是由磁场对运动电荷产生的力,它满足洛仑兹力公式F = q * v * B * sinθ,其中F为力,q为电荷量,v为电荷的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θ为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归纳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电荷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动力学现象。

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电磁学知识,如电荷、电场、电流等。

本文将对初中阶段物理电磁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与回顾。

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名电荷相互排斥,异名电荷相互吸引。

而电场是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空间,它可以产生电场力。

电场的强度用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是N/C(牛顿/库仑)。

电场强度的大小与电荷的量及其距离有关。

2. 静电场静电场是指电荷在静止状态下产生的电场。

在静电场中,电荷主要通过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来传递信息。

我们常见的例子是静电吸附、静电放电等现象。

静电场力的大小受到电荷量大小和距离的影响,符合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表示电场力与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存在导致了电路中的电子运动。

电路是指电流在封闭路径上的流动。

电路中常见的元件有电源、导线、电阻等。

电路中的电流满足基尔霍夫定律,即入射电流等于出射电流。

4. 电阻和电压电阻是电路中对电流运动的阻碍,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可以产生热量,在电路中有一定的功率损耗。

电压是指电路中电荷单位数量所具有的能量,用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由欧姆定律描述,即U=IR。

5.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由电流或磁体产生的特殊区域,可以对其它物体施加力。

磁场的强度用磁场强度表示,单位是特斯拉(T)。

磁力是由磁场作用于电荷或磁性物体时产生的力。

根据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可以确定磁力的方向。

磁场对电流产生的力可由左手定则确定。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导体穿过磁场时,会在导体内感应出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是由法拉第引入的。

根据法拉第引入的法则,电磁感应的电动势和导体运动的速度、磁场强度的变化有关。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梳理与应用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梳理与应用

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梳理与应用电磁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初中阶段,我们需要掌握电磁学的基本知识,理解电磁现象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介绍一些实际应用。

一、电磁学基础知识梳理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一种力场,用来描述电荷对周围空间的影响。

电场的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静电场和静电力当电荷处于静止状态时,所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

电荷在静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称为静电力,大小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电流在导体中传播时所遇到的阻碍,单位是欧姆(Ω)。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4.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由磁体或电流所产生的一种力场,用来描述磁体或电流对周围空间的影响。

磁力是磁场对有磁性的物体或导体上电荷的作用力,大小与磁场强度、电荷的速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夹角有关。

二、电磁学的应用1.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场的变化或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变化方向有关。

电磁感应的应用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等。

2.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传播的波动现象。

根据频率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电磁波的应用广泛,例如无线通信、电视、雷达等。

3. 静电力和电场的应用静电力和电场的应用包括静电贴、静电喷涂等。

静电贴利用静电力使贴纸附着在物体表面,是一种方便的装饰和标识方式。

静电喷涂通过利用静电力将颜料粒子吸附在带电模具上,实现均匀喷涂,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器等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I=U/R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 、U 、R 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 A 、V 、Ω③ 同一导体(即R 不变),则I 与U 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 不变),则I 与R 成反比。

④ 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 =U/I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 给出,即R 与U 、I 的比值有关,但R 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 等因素无关。

R= ρ S L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3、电路图: (右图)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滑动变变阻(“一上一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串联在电电流“+”接线柱流入,“-”接线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并联在电电压“+”接线柱流入,“-”接线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根据Rx=U/I电阻偏小。

R1>R2三、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 R1:R2:R3:…四、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理解:把n 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 n 个相同的电阻R 0并联,则总电阻R=R 0/n. 求两个并联电阻R 1、R 2的总电阻R=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I 1/I 2= R 2/R 1电功率一、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 2Rt= U 2t/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 2Rt W 1:W 2:W 3:…Wn=R 1:R 2:R 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U 2t/R W 1:W 2= R 2:R 1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 常用公式W= W 1+W 2+…W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 )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 6、测量电功: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R 1R 2R 1+R 2器。

⑵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这个月用电度合J B、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

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

二、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I2R P1:P2:P3:…Pn=R1:R2:R3:…:Rn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U2/R P1:P2= R2:R1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计算总功率常用公式P= P1+P2+…Pn4、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⑴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P额=U额I额=U2/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额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

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25W,额定电流I=P/U=0.11A 灯丝阻值R=U 2额/P=2936Ω。

⑵ 当U 实 =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当U 实<U 额时,P 实<P 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①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U 2/R得 ②根据P=U 2/R 如果U 减小为原来的1/n则P ′= 如:U 实 =1 2U 额P 实 = 1 4P 额当U 实 > U 额P 实 > P 额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P 实= 0 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⑶ 灯L 1“220V 100W ”, 灯L 2“220V 25W ”相比较而言,L 1灯丝 粗短 ,L 2灯丝 细长。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 额 相同) 两灯串联时,灯L 2亮,两灯并联时,灯L 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 (U 额 相同) ⑷“1度”的规定:1kw 的用电器工作1h 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 、J 、s ”、“kw 、 kwh 、h ” 6、测量:Ⅰ、 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

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P 实 P 额 UU = P= R U n 21 n 1=U额/R 选择量程。

额Ⅱ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秒表原理:P=W/t三电热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

Q1:Q2:Q3:…Qn=R1:R2:R3:…:Rn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 Q1+Q2+…Qn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4、应用——电热器:①定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制成的发热设备。

②原理:焦耳定律③组成: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

④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四生活用电(一)、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⑴低压供电线:①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

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 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220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 0V②测电笔:用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种类:钢笔式,螺丝刀式。

使用方法: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

举例:☆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如果观察不到氖管发光,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至少填两种可能原因)测电笔氖管已坏;手没有接触笔尾金属体;火线断路。

☆某次检修电路时,发现灯泡不亮,火线零线都能使测电笔发光,可能的原因是:火线完好,零线处有断路,被测段零线通过用电器和火线构成通路。

⑵电能表:①用途: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的仪表。

②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原因: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③铭牌:所标的电压U是:额定电压所标的电流I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UI是:电能表后能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如果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的总瓦数超过这个数值,电能表的计数会不准确甚至烧坏⑶闸刀(空气开关):①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以便检测电路更换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