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国家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西亚文化教案设计思路

古代西亚文化教案设计思路

古代西亚文化教案设计思路标题:古代西亚文化教案设计思路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古代西亚文化,帮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古代西亚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并能够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和讨论。

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掌握古代西亚文化的艺术、宗教和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西亚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2. 古代西亚文化的艺术、宗教和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西亚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地图和图片:展示古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遗迹。

2. 文献资料:提供古代西亚文化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

3. 视频和音频资料:介绍古代西亚文化的艺术和宗教表现形式。

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古代西亚文化的兴趣,例如:你知道古代西亚文化有哪些特点?知识讲解与讨论:3. 介绍古代西亚文化的艺术方面,如雕塑、绘画和建筑等,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相关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4. 介绍古代西亚文化的宗教和哲学方面,如佛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等,通过文献资料和音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研究与实践活动:5. 分组或个人研究古代西亚文化的某个主题,如古代西亚的城市文化、宗教艺术或古代西亚的贸易网络等。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进行研究,并撰写小论文或制作展示海报。

6.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和讨论。

总结与评价:7. 总结古代西亚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教学过程。

8. 鼓励学生对古代西亚文化进行个人评价和思考,例如:你认为古代西亚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古代西亚文化的实物展示和当代研究成果。

初中《西亚》地理教案

初中《西亚》地理教案

初中《西亚》地理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西亚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和认识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

3. 了解和认识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1. 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

教学难点:1. 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课题,介绍西亚地理位置和特点。

可以通过投影地图或地球仪展示西亚的位置,并简要介绍西亚的地理特点,例如西亚在欧亚大陆的西南部,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重要地区等。

Step 2让学生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介绍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地势起伏、沙漠草原、高原山脉等。

同时,也要介绍西亚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Step 3让学生了解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展示西亚的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例如人口密集区、主要经济中心、主要产业等。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西亚的文化特点和重要城市。

Step 4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于西亚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于西亚未来发展的展望。

Step 5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西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鼓励学生加深对西亚的了解和研究,并提出对于西亚未来发展的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认识到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了解到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于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认知和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课堂中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古代西亚国家教案

古代西亚国家教案

古代西亚国家教案教案:古代西亚国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起源和发展;2.掌握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3.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重点:1.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体制;2.古代西亚国家的社会结构;3.古代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4.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传承。

教学难点:1.分析古代西亚国家的衰落原因;2.把握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建筑和艺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法: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经济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分发课前准备好的古代西亚国家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1.你在地图上发现了哪些古代西亚国家?2.你对这些国家有了哪些初步了解?二、知识讲解(30分钟)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释,并简要介绍古代西亚国家的起源和发展。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体制;2.古代西亚国家的社会结构;3.古代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4.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传承。

三、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每个小组一个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回答问题,然后分享给全班。

问题如下:1.总结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特征。

2.分析古代西亚国家的经济特征。

3.探讨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传承。

四、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个古代西亚国家的案例,并让他们分析该国家的衰落原因。

例如:巴比伦帝国。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思考,提出各种可能的原因,并展开讨论。

最后,全班共同总结可能的原因。

五、概括归纳(10分钟)六、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相关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后来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古代西亚国家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教案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教案

概念解析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象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11了解概念,查看第二单元的标题及篇目作为第二单元的开篇,让学生总体把握本单元的主题及结构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展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任务一:1、回忆所学知识,请在地图上找到所列的古代文明产生的时间与区域。

2、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文明呈现什么特征?答:多元化、多样性。

3、预习课文并观察本课三个子目所在的时空,试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答:逻辑关系: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阿拉伯帝国处于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观察地图、回忆高一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预习新课内容,完成任务一。

理解本课学习内容的的时空;了解本课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

一、古代西亚、北非文化基础知识整理任务二:阅读教材,整合知识,完成表格。

整理课文基础知识,填写表格。

整合课文,利用表格把课文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二、合作探究一:探寻古代西亚文化任务三: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探索地理环境与古代西亚文化的关系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也称新月沃地。

其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加喜特人和波斯人居住在新月沃地东边的伊朗附近。

1.在左图找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并指出相比邻近地区它有何优势?右侧表格中新月沃地的政权更迭与左图地理位置有何内在联系?1. 相比周边地区(阿拉伯、伊朗),两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提供了水源和农耕平原。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案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案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案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案:课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西亚和非洲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2.掌握古代西亚和非洲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内容;3.理解古代西亚和非洲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教学重点:1.古代西亚和非洲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2.古代西亚和非洲的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3.古代西亚和非洲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习俗。

教学难点:1.古代西亚和非洲的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2.古代西亚和非洲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习俗。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图片展示法;3.问题引导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西亚和非洲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图片,提出问题:“古代西亚和非洲是什么样的地区?它们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教师通过PPT展示,讲授古代西亚和非洲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包括:古代西亚和非洲的宗教信仰、古代西亚和非洲的文学艺术、古代西亚和非洲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习俗等。

古代西亚的宗教信仰: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授古代西亚的宗教信仰。

包括:古代西亚的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

古代西亚的文学艺术: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授古代西亚的文学艺术。

包括:古代西亚的文学作品、古代西亚的绘画、古代西亚的雕塑等。

古代西亚的科学技术: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授古代西亚的科学技术。

包括:古代西亚的天文学、古代西亚的医学、古代西亚的农业等。

古代西亚的社会习俗: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授古代西亚的社会习俗。

包括:古代西亚的婚姻制度、古代西亚的家庭制度、古代西亚的葬礼等。

3.合作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古代西亚和非洲的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对世界文明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进行总结。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授古代西亚和非洲的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包括:古代西亚和非洲的文化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古代西亚和非洲的文化对美洲文明的影响等。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案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设计
(4)文化
①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
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师】阿拉伯商人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是?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崛起
(1)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2)14世纪中期,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2、建立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火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2)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
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二洲的大帝国。

3、政治制度
【师】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其有着怎样的权利?
(1)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学生回答:阿拉伯
商人和旅行家成
为东西方文化父
流的桥梁,中国的
造纸术、印度的数
字先后经阿拉伯
人传入欧洲,促进
了西欧文化的发
展。

学生根据课本回
答:奥斯曼帝国的
最咼统治者是办
丹,他既是宗教领
袖,也是国家和军
队的主宰,还是全
国土地的最高所
有者
帮助学生理解
从中古时期亚
洲国家、民族、
宗教、社会变
化的史实,同
时培养学生获
取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中古时期的亚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帝国T
兴起与发展
兴起与建立
政治与经济
'印度教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日本
高丽与朝鲜(。

历史教案(新教材)第四部分古代世界第十二单元第31讲中古时期的世界

历史教案(新教材)第四部分古代世界第十二单元第31讲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1讲中古时期的世界时空重点主题概览(1)文明遍布:公元5—15世纪。

西欧庄园文明;伊斯兰文明(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玛雅文明等。

(2)多元面貌:①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实施中央集权;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历史发展过程。

②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古代日本和朝鲜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玛雅文明展示了美洲人民的强大创造能力。

一、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社会1.政治上(1)封君封臣制度①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关系:封君为封臣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通过此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王权的加强①原因: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②表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国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③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解历史封君封臣制度提醒封君封臣制度实质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

(3)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选必1,第6课子目1)(4)法律与教化①“日耳曼法”: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②教会教会法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教会法(选必1,第9课子目1)地位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点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政治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③普通法: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使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即普通法。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西亚教学设计

西亚教学设计

西亚教学设计西亚教学设计西亚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自然环境的特征【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提问)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学生讨论)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2.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讲解)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古代西亚国家备课日期9.5 主备人
上课日期9.7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体会自然环境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认识古代西亚国家文明的文明成就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古代巴比伦进入早期文明的典型标志:汉谟拉比法典。

知道古代西亚地区的其他文明成就,如楔形文字、字母文字。

教学重点古代西亚国家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设计亮点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

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

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备注
环节一:问题思考,导入新课。

列举现代西亚国家的热点问题,引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从现实问题中引出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阅读图文,自主探究
据图分析:河流、民族、重要城市、气候、自然环境等。

早期城市国家的出现、两河流域的统一等。

设计意图:知道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以及出现的早期文明代表:古巴比伦、希
伯来王国、腓尼基。

从中体会体会自然环境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环节三:角色扮演,突破难点
第一步:演一演: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6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某些条文规定:进行表演。


说说每一条文反应的意思?(分组进行)并从这些条文中,简单分析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第二步:想一想:这些规定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议一议: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三步,深入理解法典
的实质。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环节四:自主学习,突出重点
第一步:认一认:楔形文字和字母文字,激发兴趣。

第二步:说一说:两种文字出现的原因、特点。

第二步:理一理:两种文字对世界语言文化发展的贡献。

设计意图:古代西亚国家的文明成就:文字,突出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五: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古代西亚国家发展的历程。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6世纪。

设计意图:理清全文脉络,总结新课。

2、古代西亚国家的文明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古代西亚国家文明的文明成就,体会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古代西亚国家
1、古代西亚文明之源
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3、《汉谟拉比法典》
4、西亚文字及其影响
作业安排:作业本相关练习
1
教学反思:本课所出现的历史时间众多,跨度较大,分布比较凌乱,用年代尺可以很好地掌握。

但直接让学生到黑板上去演示,没有任何的课前铺垫,效果当然也就达不到预期。

既没有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历史时序感,又浪费了时间。

如果能充分考虑学生刚接触历史这个实际情况,让学生合作进行归纳,找出所有需要的时间,再请学生回顾七年级年代尺知识,加以预热。

这样教学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