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娱乐中心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
填海项目可行性报告

填海项目可行性报告一、引言填海项目是指通过填充海底或河床等水域,以扩大陆地面积或改善水域环境等目的的工程项目。
填海项目在国际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报告旨在评估填海项目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背景填海项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填充材料,将水域转变为陆地。
填海项目可以用于多种目的,如扩大陆地面积、建设港口、改善水域环境等。
填海项目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
三、可行性评估1. 技术可行性填海项目的技术可行性是项目实施的基础。
技术可行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填海材料:选择合适的填海材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填海材料应具备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工程设计:填海项目的工程设计应考虑水文地质条件、海洋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施工技术:填海项目的施工技术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2. 经济可行性填海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估是评估项目投资回报的重要依据。
经济可行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投资成本:填海项目的投资成本包括填海材料采购、工程设计、施工等费用。
评估投资成本可以帮助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收益预测:填海项目的收益来源多样,如土地开发、港口运营等。
通过对项目收益的预测,可以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是评估项目经济可行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填海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进行评估,可以判断项目的盈利能力。
3. 环境可行性填海项目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环境可行性评估是评估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环境可行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质保护:填海项目的实施可能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水质。
-生态保护:填海项目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影响:填海项目可能对周边社区和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社会影响。
四、建议基于以上可行性评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在进行填海项目前,应对填海材料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选择合适的填海材料。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和项目论证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格式与内容、技术审查报告主要内容

1. 减少项目占用海岛面积、岛屿岸线长度的可行性分析 2.减轻减缓对海岛空间、形态影响的措施分析 3.减轻减缓对海岛岸线影响的措施分析 4. 减轻减缓对海岛资源(沙滩、淡水、景观等)影响的措施分析 5. 减轻减缓对海岛生态(土壤,植被、海岛野生动物、潮间带等)影响的措施分析 6.海岛污染物(固废、废水、废气等)处置合理性分析 7.保障海岛开发顺利开发的可行性分析(电力、交通等)
21
HY/T XXXXX—XXXX
基于海岛自身条件,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用岛必要性,项目建设对岛体、岛屿岸线、 海岛的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项目建设方案、用岛方式、施工方案等,综合分析海岛开 发利用方案的合理性。
结论:明确开发利用方案是否合理。 2.项目用岛合理性分析 用岛区位的合理性分析:基于对岛屿地形地貌、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与规划 符合性和利益相关者协调分析的结论,明确用岛区位选择是否合理的结论。 用岛方式和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分析:通过对集约节约利用海岛及岛屿岸线所采取的措施 分析,明确用岛方式和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的结论。 用岛面积的合理性分析:基于项目建设内容对标相应行业对用地规范对项目需占用的面 积进行测算,如确无法对标分析的,应采用行业内同规模的用地情况进行比对,着重分析是 否存在少占用岛体及岛屿岸线的可能性,着重分析是否存在减轻减缓对岛体影响的施工工艺 的可能性。在核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施工工艺后,对项目用岛各单元进行严格量算,以最终确 定用岛面积,明确项目用岛面积是否合理的结论。 占用岛屿岸线的合理性分析:基于对项目用岛平面布置的核定结果,分析是否存在减少 占用岛屿岸线的可能性,明确占用岛屿岸线是否合理的结论。 用岛年限的合理性分析:结合项目开发运营设计,建设的主体、依托工程的设计寿命, 综合判定用岛年限,明确项目用岛年限是否合理的结论。 (五)海岛问题处置、资源环境保护及开发保障的措施合理性 系统分析项目用岛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面积、方式上集约节约利用海岛及岛屿岸线所 采取的措施;全面分析减轻减缓项目建设对岛体、海岛资源、海岛生态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明确海岛污染物(固废、废水、废气等)处置方式。 结论:项目用岛对项目用岛对资源优化节约、对生态及环境的保护措施是否可行性。 基于对海岛空间和形态、岸线、资源、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合理性分析内容,对海岛 生态修复措施合理性分析内容,以及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其他保护措施合理性分析内容。 结论:综合判定项目用用岛的生态建设方案是否具有针对性。 (六)项目用岛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简述项目所占海岛及其周边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现状,分析项目对所占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发改地区[2009]2976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发改地区[2009]2976号](https://img.taocdn.com/s3/m/4f34ba9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7.png)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发改地区〔2009〕2976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海洋厅(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围填海成为利用海域资源、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但近年来,一些地区也出现了围填海规模增长过快、海岸和近岸海域资源利用粗放、局部海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防灾减灾能力明显降低等问题;同时,围填海长期缺乏科学规划和总体控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有关批示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整顿和规范围填海秩序,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抓紧修编海洋功能区划,科学确定围填海规模海洋功能区划是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的海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引导和调控海域使用、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也是围填海年度计划管理和围填海项目审批的依据。
目前,国家海洋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启动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工作。
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开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工作,并在2010年底前完成成果报批工作。
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并注意做好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工作。
围填海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

围填海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围填海项目是近年来国内频繁出现的一种土地开发方式,它通过将海水域或沿海湿地填充围垦,形成新的陆地资源。
然而,围填海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估其影响和效益。
下面将从生态环境评估、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和可持续发展评估三个方面,提出围填海项目后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1.海洋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数量和种类、鱼类资源等。
通过对填海区与周边水域的对比,评估填海项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2.水质与水体污染:包括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水体pH、水体透明度等指标,以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等的检测和评估,以避免填海项目对海域水质造成污染。
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体系:1.土地开发利用效益:包括填海后新增土地面积、土地利用方式(例如农业、工业、旅游等)、新增用地率等,评估填海项目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
2.经济增长效益:对填海项目的经济产出、就业机会带来的增长进行评估,包括填海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填海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
3.环境保护效益:评估填海项目对原有陆地资源(例如农田、自然湿地等)的保护程度,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减缓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三、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1.绿色发展指标:评估填海项目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包括填海区域绿色建筑比例、用能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等指标,以及填海项目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程度。
2.社会公平指标:评估填海项目对周边居民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包括填海项目对渔民和周边居民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带来的改善程度,以及填海项目是否造成资源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
3.生态安全指标:评估填海项目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包括填海后对周边或上下游地区的水流、海岸线稳定性、灾害风险等的影响程度,以及填海项目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围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及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围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及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围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及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某二期围垦工程区现涂面高程1.22~3.83m(85国家基准面高程,下同),为高滩区。
工程区原养殖用海域,由于多年来工程区涂面不断淤积,现已不适合继续进行围塘养殖,因此,对该二期围垦区内西部的滩涂进行回填形成建设用地。
1结构形式1.1围堰结构形式为了防止施工期抛填作业时水土流失以及雨天冲刷产生的泥浆水流出,影响周边水域,在填海区块四周先修筑临时隔堤,然后再进行场区内的填海作业,隔堤高程应超过场地内回填标高(4.00m),取4.00m。
临时隔堤为直立式结构,采用先构筑临时隔堤,然后从北向南依次进行土石方回填,采用分层回填压实法。
1.2陆域抛填工程结构形式采用分层回填实压。
先在围区涂面抛填块石2m高程,分层用压路机预压,然后用开山土石方按0.5m层厚填筑,分层预压,填高到设计高程(4m),逐格逐层地回填预压。
格区内填筑由主干道路向两侧延伸。
考虑到围区内后期需兴建生产基地,因此围区内的石方填筑料,有利生产基地施工,土石方填筑料粒径不宜超0.3m为宜,厚度宜小于50m,分层碾压,采取8t、15t震动压路机。
回填压实后的基础承载力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参考国内类似经验,如果采用8t~12t的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压实影响深度为30cm~40cm,地基承载力可达到8t以上,以能满足生产基地建设时能承受一般机械作业为标准。
(局部可采用浅夯进行压实以达到稳定要求。
)2施本文由收集整理工方案2.1施工作业时遵循先围后填原则,用隔堤将回填区域隔开,同时在回填区域内修建多条顶宽为10m的临时施工道路,作为抛石回填工程进入回填区域的临时运输道路。
自卸汽车将抛石经临时施工道路运输到作业面后,直接抛填,用推土机推平,抛填区域用自卸汽车碾压密实。
总体施工流程如下:2.2根据工程的实际回填情况,结合本工程回填的实际施工工艺,考虑推土机的经济运距为20m,临时施工道路每50m修建一条,围区回填宽度约465m左右,则共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10条,编号分为d1~d10。
填海工程评估报告

填海工程评估报告1. 引言填海工程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海域内的浅滩、河口、海湾等水域地带填平,以用于建设新的陆地区域。
填海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填海工程也带来了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对填海工程进行评估十分必要。
本报告旨在对一项填海工程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工程的必要性、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
2. 工程背景2.1 工程目标填海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土地面积,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本工程旨在填平A市沿海区域的一片海域,以提供更多的土地用于工业园区和住宅建设。
2.2 工程范围本工程的填海范围涵盖了A市沿海区域的一片水域,总面积约为1000公顷。
填海区域位于A市东部沿海地带,地理条件相对平坦。
3. 环境评估3.1 自然环境影响评估填海工程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以下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填海过程将破坏原有的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水质造成影响。
为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建立人工海洋保护区。
•水文环境:填海后,原有的水流和洪水排泄系统可能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水质下降和洪灾风险增加。
需进行水文模拟和风险评估,确保填海工程不会对附近地区的水文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地质稳定性:填海的区域土地通常是泥沙和海底物质堆积形成的,其地质稳定性相对较差。
填海工程应进行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确保填海区域的地质稳定性。
3.2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填海工程对社会经济可能造成以下影响:•土地资源增加:填海工程将增加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发展。
•经济增长:填海工程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基础设施建设:填海工程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供水、供电等,这将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4. 结论经过对填海工程进行全面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本填海工程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A市提供大量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
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推荐(自荐)表、承诺书

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推荐(自荐)表
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承诺书
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
根据《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等的要求,本人郑重向贵中心作出如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履行保密义务,严守廉洁自律;
二、认真履行职责,在规定的期限内客观、公正地提出评审意见,并对所提意见负责;
三、如与拟评审项目或规划存在利害关系,或参与环评文件编制、提供过咨询服务,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时,主动提出回避;
四、不以任何形式发表、转交他人或者外传规划组织机关、建设单位和环评编制单位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以及评审工作的有关情况;
五、未经贵中心同意,不以贵中心评审专家的身份接受媒体采访或者在媒体上公开发表个人观点;
六、积极配合贵中心处理有关责任方的询问、质疑和投诉。
本人保证:向贵中心提交的申请材料完全真实,不存在任何欺诈、虚构、隐瞒等虚假性陈述,本人愿接受真实性核查,同时愿就上述承诺事项接受贵中心的管理监督,遵循贵中心的专家库管理制度。
本人若有违反本承诺内容的行为,愿意承担任何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后果。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国海环字〔2008〕367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局制定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已于今年6月17日经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七月一日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海洋工程建设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海洋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不得影响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或者损害相邻海域的功能。
第四条国家实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核准部门)核准。
第五条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海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以分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和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两种形式。
第六条下列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一)需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或审批的海洋工程;(二)涉及国家海洋权益、国防安全等特殊性质的工程;(三)海洋矿产、油气、海砂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四)50公顷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顷以上的围海工程;(五)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风力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六)其他需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的海洋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海文化娱乐中心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20XX年6月27日,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委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主持召开了《滨海文化娱乐中心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专家评审会。
市环保局、上海海事局、市农委水产办、海军上海基地、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金山区发改委、金山区海洋局、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海域使用论证单位)、上海金山新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等部门或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共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名单附后)。
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工程简况的介绍和评价单位关于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经深入讨论和认真审议,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述与分析.工程简况滨海文化娱乐中心围填海项目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城市沙滩东侧,紧邻城市沙滩东侧堤。
工程拟对城市沙滩东侧区域进行围填海,项目用海面积为,圈围面积亩,围堤总长870m,其中西侧堤长度652m,顺堤218m,围内吹填高程为4.0m。
本项目重点以商业商务、主题公园为主要功能。
项目区块总体布局分为核心商业商务区、滨水主题乐园区和商住混合区三大功能分区。
考虑到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工程投资、项目进展和计划安排,本工程与周边其余个围填海项目拟同步施工,因此本项目与相邻围填海项目之间不设置隔堤,临时排水口及龙口不在本项目范围内。
工程总投资为万元。
.工程分析()施工期污染物源强工程施工期间对海域水质及沉积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抛石、围堤、围内吹填以及堤前取土等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工程施工悬浮物对工程海域的底栖生物、渔业资源也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施工活动产生的施工污、废水、扬尘、施工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可能对工程区域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
()运行期污染物源强工程建设将改变工程海域地形及海陆属性,进而造成工程海域前沿局部水文动力条件的变化,并对海域冲淤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
本工程周边涉及上海化工区、上海石化及金山排海工程有限公司排污口,水文动力条件的改变可能对其排涝能力及污染物扩散场产生一定影响。
工程建设占用了原有滩涂潮间带的生境,同时也占用了工程海域部分渔业作用面积,减小鸟类栖息地面积,造成局部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改变。
工程运行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纳管排放,不会影响工程周围的海洋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环境等。
评审组认为,报告书对于项目组成、总平面布置、施工方案等介绍较清楚。
对废水、废气、噪声及固废等污染源介绍较清楚。
建议补充取土悬浮物源强以及施工污废水、船舶油污水及生活污水总量。
二、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其它规划的符合性本工程用海类型为围填海和旅游娱乐用海,工程区域均位于“金山龙泉港两侧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内,符合海域使用管理要求。
工程建设除了施工期可能导致的短期不利影响之外,总的来说不会对海域环境质量造成长期不利影响,也不会影响周边海洋功能区的海域使用管理要求以及环境保护要求。
因此本工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本工程建设能进一步完善金山新城的城市功能及滨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后会形成新的生活岸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滨水环境的利用形式,符合《上海港总体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金山区区域规划纲要》及《金山新城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目标与要求。
评审组认为,项目用海符合《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年)》以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要求。
本项目为滨海文化娱乐项目,其功能定位符合“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户外运动”的区域总体功能定位,也符合《国家海洋局关于上海市金山新城东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复函》的批复要求。
三、评价技术方法和路线.评价等级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本次评价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生态环境和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评价等级均为一级,沉积物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同时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工程涉及的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
.评价范围本工程海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本工程围填海边缘垂向外扩10km,纵向(东西)两侧各外扩15km区域,以及附近可能受到本工程建设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
工程陆域评价范围为:陆上环境空气、声环境影响等评价范围为工程施工场地周围200m区域,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环境敏感点(区)。
风险评价范围:工程向海一侧15km,工程围填海区域两侧25km范围内海域。
.评价重点()工程建设对海域水文动力环境、地形冲淤环境、水质、沉积物、海域滩涂、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的影响评价。
()工程建设对周边海域开发利用以及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评价。
()工程建设的环境事故风险分析及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海洋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保护及修复补偿措施拟定。
.评价标准金山龙泉港两侧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海水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三类标准,沉积物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三类标准,双壳类海洋生物质量执行《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三类标准;其余区域海水水质执行一类标准,沉积物执行一类标准,双壳类海洋生物质量执行一类标准;非双壳类海洋生物体内污染物质(除石油烃外)含量评价标准采用《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石油烃含量的评价标准采用《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
工程建成后生活、生产废水及施工期施工污废水可纳管排放,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工程外围的海洋捕捞区禁止排污。
污水回用标准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船舶生活污水以及铅封管理规定范围外船舶的油污水排放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防污公约中的要求。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工程涉及环境敏感目标包括项目海域周围自然保护区、港口码头、渔业资源、排污区以及周边居民区等。
评审组认为,本工程拟对城市沙滩以东滩涂进行围填海,围填海面积亩,报告书对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设置合理,选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因子恰当,对周边敏感目标的识别总体可信,符合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
报告书确定的评价重点是合适的。
建议补充海洋生态评价范围确定的依据和原则。
四、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水文动力环境调查海域最西侧的流速最大,最大流速213cm,垂线最大为179cm,海域各测点中靠近上海化工区的站位海域流速相对较小,最大流速为173cm,垂线最大流速为144cm。
海域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调查显示各站位涨潮垂线平均流速均介于112cm,落潮垂线平均流速均介于101cm。
调查海域含沙量较高,从平面分布上西侧海域含沙量总体高于东侧,垂向分布则具有表层低、底层高的显著特征,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
含沙量在一个潮周期内无十分显著的变化规律,总体上大潮时半潮面附近含沙量较高,低潮位附近含沙量较低。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根据多年工程海域及前沿水下地形资料对比分析,工程海域附近-5m以浅岸线变化幅较小,等深线平面摆动幅度一般小于100m,说明工程区附近岸滩较为稳定。
同时工程海域前沿的金山深槽近年来也较为稳定,使工程海域岸滩演变受金山深槽的影响相对较小,工程涉及海域岸滩冲淤幅度较小,岸滩总体稳定。
.海洋水质年月工程调查海域中、溶解氧、石油类、镉、铬、铅、砷、铜、锌、汞、镍等因子可满足一类海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满足二类海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无机氮、磷酸盐总体上为劣四类。
年月,调查海域中、溶解氧、石油类、镉、铬、砷、锌、镍等因子可满足一类海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铜、铅、汞满足二类海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满足三类海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无机氮、磷酸盐总体上为劣四类。
.沉积物质量海域沉积物各评价因子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满足相应功能区沉积物质量要求。
、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浮游植物:年月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门属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布氏双尾藻、琼氏圆筛藻和虹彩圆筛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各项生态指标值偏低。
年月,海域所采样品中发现浮游植物门属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虹彩圆筛藻和琼氏圆筛藻,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差”的水平。
浮游动物:年月调查海域鉴定浮游动物大类种,优势种为华哲水蚤、虫肢歪水蚤、火腿许水蚤和真刺唇角水蚤,均为桡足类。
年月,浮游动物经鉴定共出现个类群种,优势种分别为卡玛拉水母、真刺唇角水蚤、虫肢歪水蚤、长额刺糠虾。
底栖生物:年月调查海域共鉴定底栖生物种,个类群种,生物优势种为丝异须虫和钩虾。
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个和2.011g,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资源较为贫瘠。
年月调查期间,共出现底栖动物个类群种,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个和0.96g,优势种为黑龙江河篮蛤和圆锯齿吻沙蚕,调查区域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比较脆弱,物种丰富度较低。
.潮间带生物年月调查海域潮间带条断面共鉴定潮间带生物个类群种,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个和52.60g。
年月,调查海域附近的三条潮间带断面经鉴定共出现潮间带底栖生物个类群种,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个和2.57g。
.海洋渔业资源鱼卵仔鱼:年月采集的鱼卵、仔稚鱼共计科种,鱼卵密度均值为,仔稚鱼密度均值为;年月未采集到鱼卵、仔鱼样本。
游泳动物:年月工程海域渔业资源调查中,拖网调查共鉴定渔获物种,其中鱼类种,虾类种,蟹类种。
年月工程海域渔业资源调查中共鉴定渔获物种,其中鱼类种,虾类种,蟹类种。
工程海域渔业资源春秋两季调查结果显示,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均值分别138.15kg和×。
.滩涂植被工程区域内现存植被主要为次生自然植被,以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中的盐地碱蓬群系、禾草型湿地植被型中的芦苇群系和互华M草群系为主,处于生态系统演替的早期。
.鸟类鸟类现场实地调查中,共发现有各种鸟类栖息共计种。
其中,以牛背鹭、池鹭、金腰燕、家燕种夏候鸟数量最为丰富。
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内夏季鸟类组成与上海市各区县及金山区域的历年多次调查记录之间没有太大变化。
项目于年月日月日开展了一期水文、泥沙现状调查,另外引用了工程海域年月的水质、沉积物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和年月水质、沉积物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年月在工程海域进行了生态环境监测调查。
评审组认为,监测方案较合理,监测布点设置和因子选择恰当,历史和现状监测数据总体可信。
建议对以下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补充海洋监测站点设置所依据的基本原则;、补充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补充说明近年来金山深槽的变化情况。
五、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对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的影响本工程建设对周边海域的潮位影响很小,工程前后高低潮潮位值几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