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研究-论文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

观 测 线 。 向 观测 线 距 切 眼 1 4n , 倾 4 l 自下顺 槽 至 上 顺 槽 布 置 5个 观 测孑 导 。导 ;导 导 导 走 向观 L 、 、 、 和 。
测线位于工作面中央, 自切 眼 至停 采 线 布 置 3个 观
测 孑 导 导 导 L 、 和 。
2 2 钻 孔施 工 与观 测 .
2 . 8 2m和 1 . , 孑 隙 强 含 水 层 。 层 顶 板 塌 陷 93 为 L m 煤
导 水 裂 隙 带 最 高点 的 确 定
3 1 覆 岩 原 始 透 水 性 .
工 作 面 内鹿 2 4水 文孑 位 于第 三 系松 散 层 段 钻 L 孑 L中 水 位 一 4 左 右 , 洗 液 消 耗 量 0 0 8~ m 冲 .0 0 2 8 n / , 岩 渗 透 系 数 0 2 4 . 3 / 。 . 4 。h 砾 r . 5 ~ 6 4 n d 煤 r 层 顶 板 基 岩 段 钻 孑 中 水 位 一 7 左 右 , 洗 液 消 耗 L m 冲 量 0 O 6 0 2 6m / . 岩 渗 透 系 数 0 0 9 . 1 ~ . 3 h 砂 . 5 ~ 0 23 d 透 水 性 非 常 弱 , . 6 m/ , 以此 作 为 采 后 确 定 导 水 裂 隙带最 高点 的原 始 对 比数 据 。 3 2 钻 孔冲 洗 液 消耗 量 变化 规 律 .
。
, .
,
,
,
:
. .Βιβλιοθήκη ,: 蠢
_ l 一
摘 要 : 以鹤 壁煤 业集 团公 司八 矿 井 田1 0 3 作 面 为 例 , 工 作 面上 方地 表 沿煤 层 走 向和 倾 向 13 工 在
布 置 两条 观 测 线 , 工 7个 水 文钻 孔 , 据钻 孔 中水 位 变 化 、 洗液 消耗 量 大 小 及岩 芯 破 碎 程度 施 根 冲 综合 分 析 , 确定 了深埋 近 露 头煤 层 开采 后 导水 裂 隙 带发 育 高度 和 分布 形 态 。 导水 裂 隙带 发育 的 最
矿井中冒落带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方式分析

年 产 4 ~ 0万 t 59 ,老矿 井 已有 2 ~0年 的开 采 历 史 , 06 但 初期 的开 发产 量 小 , 井设 计 不 规 范 , 乏科 学合 矿 缺
生产井的工作面长度 、 宽度 、 综合系数 、 岩石强度和重 理的开采方式 , 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有 对 力等因素。新井所确定 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 , 如继续 较大误差 , 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和安全隐患。浅部多 沿用勘查成果 中的数据进行估算 , 不能反应实际矿床 已开 拓 或采 空 , 采 垂 深 在 10 2 0m, 表 岩 层 及 开 0~ 0 地 动态 , 出现 较 大误差 。 故 围 岩遭 到破 坏 , 石 压力及 水 的压力 状 态失衡 。以往 岩 ()上述 矿 山处在 南天 山构 造带 , 3 地表 水 系发育 , 的 矿井设 计 依据 为生 产地 质报 告或 详查 报告 , 前井 之 流 向均 横切 岩煤层 走 向 ,水 文及 工程 地质 条件 复杂 , 田内并无 开 拓 系统 , 矿体 围岩 和煤层 稳 定性 还处 在平 概 而论 的利 用 经 验公 式 计 算 冒落 带 和 导水 裂 隙 带 衡的状态 ,通过矿床水 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的调
现象 , 其导水 裂隙带高度 8 虽与计算高度相 差 4m,
不 大 , 也 大于 安全 高 度 。 以上 虽 属个 别 案 列 , 也 但 但
应 引起 足 够 重视 , 加 以研 究 应对 措 施 。 并
1 煤矿 开发 现状
拜 城县 各 煤 矿均 分 于 天 山南 麓 一 侧 ,库 一拜 盆
已有 多年 , 已有 老 井经 过 多 年 的开 采 , 文 地 质 及工 水
大突水事件 , 但隐患犹存。 拜城县铁列克河流域所处矿山 , 煤层位于第 四
《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研究》范文

《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矿业资源的开采,上覆岩层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问题日益凸显,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矿山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准确预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保护环境及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方法,探讨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导水裂隙带是指地下岩层中因采矿等活动产生的裂缝区域,具有显著的导水性和发育规律。
这些裂隙对岩层的稳定性和地表水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矿山的生产安全和水资源的保护。
因此,对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导水裂隙带发育的数学模型;其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最后,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矿山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以及现场试验数据。
四、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模型基于岩层力学理论、水力学原理及矿山实际情况,建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模型。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岩层性质、采矿方法、地质构造、地下水条件等因素,通过数学公式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进行预测。
五、模型应用与结果分析将建立的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矿山,通过与现场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为矿山安全生产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通过对不同因素的分析,发现岩层性质和采矿方法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六、讨论与展望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模型建立过程中涉及的参数较多,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简化;其次,实际矿山条件复杂多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和矿山进行具体分析。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进一步完善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二是加强现场试验研究,积累更多实际数据;三是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研究_曹丁涛

第25卷第1期2014年3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Vol.25No.1Mar.2014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研究曹丁涛1,李文平2(1.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邹城273500;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摘要:作者选择煤层近乎水平(倾角<15ʎ)、采场达到充分开采的地质采矿条件,对影响综采(放)“两带”发育高度的煤厚、顶板岩性、岩层组合、采深、工作面斜长、推进速度等多种因素进行研究。
基于40例实测数据,运用线性、非线性回归分析,首先研究上述各单因素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得到各单因素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关系式,结果是:导水裂隙带高度与采厚、硬岩岩性比例系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工作面斜长成自然对数函数关系,与采深成指数函数关系,与推进速度关系不大。
在单因素相关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非线性回归,得到综采(放)导水裂隙带高度与主要指标之间的多元回归统计关系式。
经与“三下”规程经验公式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比较,本研究得出的拟合公式预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本文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即硬岩岩性比例系数,该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煤层顶板总体强度和岩层组合结构特征,既客观又便于应用。
关键词:综采放顶煤;“两带”高度;硬岩岩性比例系数;多因素影响;回归分析文章编号:1003-8035(2014)01-0063-07中图分类号:TD82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3-03-09;修订日期:2013-04-02基金项目:兖矿集团2010年度科技项目“综采(放)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煤(2010)07)作者简介:曹丁涛(195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
E-mail :cdt366@126.com煤矿顶板导水裂隙带(含冒落带、裂隙带,或简称“两带”)高度的科学预计,是预测和防治顶板水害的重要依据[1-3]。
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

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一、引言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是岩溶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计算对于了解岩溶发育特征、评价岩溶水资源和指导岩溶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岩溶研究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二、冒落带高度计算方法1.经验公式冒落带高度可以通过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在我国,常用的经验公式有:H1 = 0.1D1其中,H1为冒落带高度,D1为钻孔直径。
2.实测数据计算根据实地钻孔探测取得的岩溶发育情况、钻孔直径等数据,可以计算冒落带高度。
3.理论计算根据岩溶发育原理,结合岩溶发育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作用,可以推导出冒落带高度的理论计算公式。
三、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1.经验公式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经验公式为:H2 = 0.2D2其中,H2为导水裂隙带高度,D2为钻孔直径。
2.实测数据计算根据实地钻孔探测取得的岩溶发育情况、钻孔直径等数据,可以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
3.理论计算结合岩溶发育原理,可以推导出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理论计算公式。
四、影响因素分析1.岩性条件岩性条件是影响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重要因素。
不同岩性的岩石,其岩溶发育特点和程度各异。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具有控制作用。
一般来说,断裂带附近岩溶发育较为强烈,导水裂隙带高度较大。
3.地下水活动地下水活动对岩溶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在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地区,岩溶发育更为充分,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较大。
五、计算实例与应用本文以某岩溶地区为例,根据实地钻孔探测数据,采用经验公式和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出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
并将计算结果应用于实际工程,指导岩溶治理和资源开发。
六、结论与展望本文总结了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因素,并以实际工程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应用。
结果表明,经验公式和理论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然而,由于岩溶发育的复杂性,计算结果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巨厚煤层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研究

性及岩层组合运动角度,预测了导水裂缝带高度 。娄高中 等采用量纲分析建立了导水裂缝带高度与开采厚度。M.煤层 埋深,H.工作面倾斜长度,L.煤层倾角,α.覆岩力学性质,
[2]
R.覆岩结构特征,S间的无量纲关系式 。刘国发等构建了基
[3]
于PSO-RBF神经网络的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模型 。王钰等 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计算给出了硬顶板条件下分
表1 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结果表
岩性
计算公式
最大值(m)
100å M
å H li =
± 5.6
1.6 M + 3.6
中硬
å H li = 20 M + 10
57.87 77.82
经验公式估算研究区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最大值为 77.82m。实际上,规范中导水裂缝带计算公式是20世纪80年 代根据华北地区煤矿有限的现场实测资料,进行回归统计得 出的经验公式。这期间,我国华北地区主要开采华北型煤田
[7]
中二叠系的浅部煤层,采高2-3m(或者分层开采) ,累计 采厚不超过15m,开采工艺多为高档普采,规范中的公式有 开采方法和采厚条件限制,即适用于单一薄及中厚煤层或 厚煤层单层开采时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研究区属于巨
作者简介:李波(1986—),男,山东泰安人,工程师,硕士,毕业于济南大学,研究方向为水文地质。 (邮箱)oholib@
104 实验测定 SHIYANCEDING
厚煤层的放顶煤开采工艺,具有采厚大、工作面跨度(斜 长)大的特点,不宜采用规范中的经验公式计算这种工况 下的导水裂缝带高度。
研究区布置了3个井下仰斜观测孔,各孔深度均须穿过 导水裂缝带的上限,施工过程中可通过观测注水漏失量确 定钻孔深度,见表2。
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

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
(原创版)
目录
1.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定义及意义
2.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的方法
3.影响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因素
4.结论与建议
正文
一、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定义及意义
冒落带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顶板岩层因承受不住采动压力而发生垮塌的区域。
导水裂隙带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因承受不住采动压力而产生裂隙,这些裂隙连接在一起形成导水通道的区域。
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计算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矿井涌水和顶板事故的风险。
二、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的方法
目前,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一般经验公式法:根据矿层开采厚度、岩石松散系数、矿层倾角等因素,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最大高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较低。
2.实际测量法:通过对矿井实际开采过程中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进行测量,获取其实际高度。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操作较为复杂。
三、影响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因素
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矿层倾角、岩石抗压强度、岩石松散系数、矿层开采厚度等。
矿层倾角越大、岩石抗压强度越低、岩
石松散系数越大、矿层开采厚度越大,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就越大。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应采用准确的计算方法,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合理确定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
胡家河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

胡家河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闫鑫;侯恩科;袁西亚;郝宝利【摘要】导水裂隙带高度是煤层项板水害防治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胡家河煤矿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4#煤层,在采放高度达到13 m时,应用“三下规范”中两个公式计算出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别为58.88 m和82.11 m,通过RFPA数值模拟表明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当工作面推进到140 m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达到最大值204 m,其后不再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向上发育.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结果表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225 m.综合确定胡家河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225 m,裂采比为17.3.【期刊名称】《陕西煤炭》【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4页(P51-53,132)【关键词】采煤工作面;导水裂隙带;RFPA;数值模拟【作者】闫鑫;侯恩科;袁西亚;郝宝利【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陕西陕煤彬长矿业有限公司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陕西长武713600;陕西陕煤彬长矿业有限公司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陕西长武71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3.10 引言采煤过程中,工作面覆岩在矿山压力作用下的运动将使得岩层产生裂隙和断裂,一旦这些裂隙和断裂进一步发育、连通就会成为水的流动通道,如遇到含水层中的水就有可能通过导水通道导入工作面,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因此,分析覆岩破坏规律,特别是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尤为重要。
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使用经验统计、类比分析、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实测等方法。
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是《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简称《规范》)中推荐使用的经验公式,但此公式的使用条件比较严格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某些特定开采条件下,如特厚煤层综采放顶开采,就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模拟和现场实测均需一定的实验设备,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