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试讲教案《学会聆听》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目标:1. 了解聆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2. 学习音乐评价的方法和技巧;3. 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聆听的方法和技巧;2. 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流行歌曲、民族音乐等;2. 准备音乐欣赏的辅助材料,如音乐观赏图、音乐分析报告等;3. 准备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4. 准备学习任务和讨论问题。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介绍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欲望,并带领学生思考音乐对自己的意义。

Step 2 学习-聆听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通过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聆听音乐的方法和技巧,如专注、全神贯注、用心感受等。

并举例说明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听到不同音乐作品时的应用。

Step 3 聆听音乐作品(30分钟)播放选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聆听。

在聆听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表达等方面,并思考音乐所表达的主题、情感等。

Step 4 评价音乐作品(2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音乐作品,通过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评价。

可涉及的问题包括:你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整体印象如何?音乐作品中的高潮部分是什么?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等等。

Step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他们的聆听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音乐作品的听后感或音乐评论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用文字来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辅助材料:1. 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2. 音乐观赏图;3. 音乐分析报告;4. 学习任务和讨论问题。

评价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4. 学生的听后感或音乐评论的写作能力。

《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学会聆听》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聆听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聆听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学会聆听》。

2. 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谈谈对聆听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聆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聆听的认识和体会。

2.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聆听心得。

第二章:聆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聆听技巧。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几种有效的聆听技巧,如专注、积极反馈、避免打断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这些技巧。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聆听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聆听技巧。

3. 邀请学生代表演示正确的聆听方式,并给予反馈。

第三章:聆听障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聆听障碍。

2. 培养学生克服聆听障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聆听障碍,如分心、偏见、情绪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识别和克服这些障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聆听障碍及其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遇到的聆听障碍及解决方法。

第四章:提升聆听能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提升聆听能力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自主提升聆听能力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几种提升聆听能力的方法,如提前准备、积极参与、主动提问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聆听能力。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提升聆听能力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聆听心得及提升方法。

3.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聆听经验,并给予反馈。

第五章:聆听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聆听技巧。

2. 培养学生解决聆听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一些聆听实践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模拟练习。

《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学会聆听》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聆听的重要性,认识到倾听他人意见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耐心、专注地聆听他人讲话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理解他人观点、尊重他人意见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聆听技巧,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聆听的定义与重要性2. 聆听技巧的培养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聆听技巧4. 聆听与尊重、理解、沟通的关系5. 聆听在个人成长与社交互动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聆听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聆听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聆听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聆听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聆听技巧的应用,促进学生互动与思考。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实践聆听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材料2. 音响设备、听力材料3. 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围巾等)4. 小组讨论问题清单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听力小游戏,引起学生对聆听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聆听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聆听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聆听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聆听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聆听技巧的应用,促进学生互动与思考。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实践聆听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聆听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与思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聆听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聆听技巧和沟通能力的运用。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聆听技巧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聆听技巧的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聆听能力。

2. 开展聆听技巧的培训课程,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授课,提升学生的聆听技巧。

3. 引导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流,提高聆听和沟通能力。

学会聆听音乐备课教案设计

学会聆听音乐备课教案设计

学会聆听音乐备课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学会聆听音乐备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音乐术语描述音乐作品的特点。

3.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来培养个人情感表达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通过播放一些简短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闭上双眼,用心感受音乐,将所产生的情感和感受进行表达。

- 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聆听到的音乐的特点,例如节奏、旋律、音色等。

2. 学习音乐术语- 介绍与音乐相关的常用术语,如节拍、速度、音高、动态等。

- 播放不同曲风的音乐,让学生运用所学术语来描述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

3. 分析音乐作品-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结合音乐欣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乐器运用等方面。

-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出分析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分享。

4. 音乐情感表达和欣赏- 演示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如音乐与电影情节的结合、歌曲与情感的共鸣等。

-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并组织表达和分享。

三、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与学生分享音乐欣赏经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提出学习目标和重要性。

2. 音乐感受与术语学习- 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闭上双眼感受音乐,并进行个人情感表达。

- 介绍和解释一些音乐术语,并与音乐片段中的特点进行联系。

3. 音乐作品分析- 指导学生分析一首音乐作品的结构、乐器运用等方面,并进行小组交流分享。

4. 情感表达和欣赏- 演示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如通过音乐传递情感的能力。

-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并组织表达和分享。

5. 总结与评价- 概括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所掌握的音乐知识。

- 帮助学生评价自己在音乐欣赏方面的提高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辅助手段:1. 音乐欣赏材料,涵盖不同曲风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学会聆听音乐备课教案中班

学会聆听音乐备课教案中班

学会聆听音乐备课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学会聆听音乐备课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聆听技能,使他们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资源。

2. 多媒体投影仪或黑板。

3. 学生的音乐乐器(如小木琴、手鼓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创造一个音乐氛围,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手或跳舞,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10分钟):- 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音高等。

-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这些基本元素。

3. 聆听音乐(15分钟):- 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专心聆听。

-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音乐中的不同元素,如节奏、旋律、音色等。

- 提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 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15分钟):- 播放一段富有情感的音乐,如悲伤、快乐或紧张的音乐。

- 引导学生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音乐(15分钟):- 分发学生的音乐乐器,让他们尝试演奏简单的旋律或节奏。

- 引导学生合作创作一段小型音乐作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创作成果。

-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聆听音乐,发展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的专注度和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创作音乐时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1. 继续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2.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演奏等。

3. 提供更多关于音乐的学习资源,如音乐绘本、音乐游戏等。

学会聆听教案 (2)

学会聆听教案 (2)

第一课音乐与人生教学理念:本单元的学习,是高中音乐课的第一节。

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正确的告诉学生们如何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音乐。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学情分析:一、学生的认知特征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知识平时自己听听歌或在文艺晚会、电视上听听音乐。

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因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学生的知识基础1、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

2、没有进行过准确的发音练习。

3、不会对音乐有着专业性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太过于要求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上,我会着重从学生较熟悉的歌曲入手,由小放大,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教学目标:1、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学习本门课。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审美能力。

并且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喜欢音乐。

2、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思维能力,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与信心。

3、聆听《草原放牧》,能大致用学习的音乐要素语言去阐述聆听的《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思维能力,能大致用学习的音乐要素语言去阐述聆听的《草原放牧》。

教学过程一、与学生相互进行认识1、教师进行自我介绍2、进行课堂上课纪律的要求说明3、进行座位安排设计意图: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二、谈话导入1、讲解音乐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关系引导学生注意并进行思考。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聆听—音乐中的聆听与感悟年级:高中一年级【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1. 构成音乐语言的形式要素2. 音乐情感与思想意境层的揭示【教学理念】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本课基本立足点。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2. 本课力图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艺术教育渠道,体现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课”的形式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观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体验,即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育才育人的双重目的。

3. 以聆听体验和音乐素养培养为框架结构,同时结合创造性音乐活动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拓展,形成多元、立体的教学形态。

4. 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真善美的艺术追求。

【教材分析】1《.音乐鉴赏》为必修模块,《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是本模块的起始课,教材中涉及的音乐要素等内容也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也是一种衔接与过渡。

因此,这一单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促进今后更有效的学习音乐有重要作用。

2. 音乐语言是通过音乐要素构成的特定音响结构来实现情感交流和思想表现,音乐形式要素是音乐语言的主要表现手段,教材中内容与环节都围绕着音乐的形式要素展开,通过聆听《草原小姐妹》、《长江之歌》等多首音乐作品,在形式上丰富地构成了几乎全部的音乐形式要素特征和表现力。

3. 音乐形式要素构成了普遍认为“好听”音乐的音响外层,如何深入了解和运用形式要素则是更高层面的学习,因此运用节奏、旋律的创编,是在感知、体验上进一步提升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与认识4.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态与载体,在“好听”的基础上“听有所思,听有所想”是“音乐鉴赏”的主要目的之一。

《欢乐颂》等经典音乐作品都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表达及思想境界,感受音乐的更高层面应该是“思想意境层”的聆听。

《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学会聆听》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聆听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聆听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聆听的定义及意义。

2. 聆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开场游戏: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带来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意识到聆听的力量。

2. 分享聆听的故事或例子,让学生体会到聆听的重要性。

3. 讨论聆听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聆听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章:聆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聆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聆听技巧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聆听技巧的定义及分类。

2. 常用聆听技巧及其作用。

教学活动:1. 讲解聆听技巧的定义和作用。

2. 示范并练习常用聆听技巧,如专注、积极回应、肢体语言等。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不同场景,运用聆听技巧进行交流,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章:提高聆听效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提高聆听效果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自主提高聆听能力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提高聆听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2. 如何在不同场合下提高聆听效果。

教学活动:1. 讲解提高聆听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2. 分享提高聆听效果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3. 小组讨论:学生探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运用方法提高聆听效果,并分享彼此的感悟。

第四章:聆听与沟通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聆听与沟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沟通时运用聆听技巧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聆听在沟通中的作用。

2. 如何在沟通过程中运用聆听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聆听与沟通的关系。

2. 示范在沟通中运用聆听技巧的实例。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不同沟通场景,运用聆听技巧进行交流,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第五章:聆听与成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聆听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聆听技巧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聆听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如何通过聆听提升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试讲教案|《学会聆听》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

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

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歌吗?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

(生举手发言)
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

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

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那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

)
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

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

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

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

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

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3.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
②说出这个乐章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b小调,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2)再次播放音乐,并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

之后每小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可见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

同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并学唱。

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歌曲的解说。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