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诗词赏析
张三影云破花解语

张三影云破花解语张先生性开朗,喜好戏虐,一辈子都过着有诗酒和声妓相伴的闲雅生活。
他年纪稍长晏殊,而略少于柳永,活了将近九十岁的高寿。
张先不仅活得长,而且活得相当有质量。
他在垂暮之年八十五岁高龄时尚纳一妾,当时苏东坡等挚友去拜访张先,言及此事时,张先满面春风地随口赋诗一首云:“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此诗颇似眀末的老郎配钱谦益与柳如的一番戏谑之言,河东君问牧斋先生“公爱吾何?”答曰:“爱汝之黑者发,而白者面。
”牧斋先生亦问之。
河东君答言:“既爱公之白者发,而黑者面也。
”东坡后为张先晚年纳妾事作诗一首:“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当然这里对张先的行为还是带有一点嘲讽之意。
他后半生与下一辈的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人也都有交往,特殊的经历使他成了北宋词由逐渐兴盛走向全面繁荣的见证人。
同时他本人的词,也以其独特的兼容与创新并存的特质,成为宋词的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宋太宗淳化元年,张先出生在乌程,即浙江湖州。
他的故乡濒临太湖,风光秀美。
张先的父亲张维是一位安贫乐道,善于教子的诗人。
北宋孙觉的《十咏图序》中说,张维“少年学书,贫不能卒业,去而躬耕以为养。
善教其子,至于有成。
平居好诗,以吟咏自娱。
浮游里闾上下,于溪湖山谷之间。
遇物发兴,率然成章,不事雕琢之巧,采绘之华,而雅意自得。
倘佯其闲肆,往往与异时处士能诗者为辈。
盖非无忧于中无求于世,其言不能若是也。
”仁宗庆历六年(1046)张维去世,活了九十一岁,看来张先的家族中有长寿的基因。
张先家世不显,中进士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之前的事迹多不可考。
大凡文人都有红袖添香、歌妓佐酒情结,张先也是诗酒风流,喜欢吟诗弄月。
据《绿窗新话》卷上引《古今词话》:“子野尝与一尼私约,其老尼性严,每卧于池岛中一小阁上。
俟夜深人静,其尼潜放下梯,使子野登阁相遇。
临别,子野不胜惓惓,作《一丛花》词以道其怀。
”同书并载:“张子野往玉仙观,中路逢谢媚卿,初未相识,但两相闻名。
谢池春

谢池春》是词牌名,又称为《玉莲花》、《怕春归》、《风中柳》、《风可柳令》、《卖花声》等。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亦有六十四字﹐五仄韵﹐以及六十四字﹐四仄韵的变体。
《词律》、《词谱》均以路由词为正体。
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那年二月,由夔州(治今四川奉节)通判转任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同年十月,因王炎被召还,幕府遭解散,游于十一月赴成都上新任。
宣抚司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是当时西北前线的军事要地。
陆游在这里任职,有机会到前线参加一些军事活动,符合他的想效力于恢复旧山河事业的心愿。
所以短短不到一年的南郑生活,成为他一生最适意、最爱回忆的经历。
这首词是陆游老年居家,回忆南郑幕府生活而作。
陆游在南郑,虽然主管的是文书、参议一类工作,但他也曾戎装骑马,随军外出宿营,并曾亲自在野外雪地上射虎,所以他认为过的是从军生活。
那时候,他意气风发,抱着“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的一举收复西北失地的雄心。
词的上片开头几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都可以从他的诗中得到印证:“如《书事》的“云埋废苑呼鹰处,雪暗荒郊射虎天”,《蒸暑思梁州述怀》的“柳阴夜卧千驷马,沙上露宿连营兵。
胡笳吹堕漾水月,烽燧传到山南城”,《秋怀》的“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
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等等。
上面几句词写得极为豪壮,使人颇感振奋。
但全词感概,也仅止于此。
接下去一句:“笑儒冠自来多误”,突然转为对这种生活消失的感慨。
其一反前文的情况,有如辛弃疾《破阵子》词结尾的“可怜白发生”一句。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为本句词语的出处;作者《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则可为本句内容的注脚。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出自宋代的《虢国夫人夜游图》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译文及注释】译文这位佳人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
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
飞龙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
为了抢先进入明光宫,杨家豪奴,挥动金鞭与公主争道,致使公主惊下马来,宝钗堕地。
此时宫中正在演奏曾被附会为能催发杏柳开花的乐曲,贵妃亲自弹拨琵琶,汝阳王李琏在敲击羯鼓。
在羯鼓争催的情况下,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
秦国夫人已经先期艳妆就座,打扮得非常娇贵。
虢国夫人素妆淡雅,乘车缓缓而行,入宫以后马的步子放慢,惊尘不动。
这绝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那明眸皓齿,除了画图之外,谁又曾见到过呢?当年的欢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点点惨痛的泪痕了。
人在世上,繁花如梦,俯仰之间,重滔覆辙者比比皆是。
隋炀帝与陈叔宝一样国破家亡,身死人手,埋葬于吴公台下、雷塘路边。
可是当年他却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
注释⑴虢(guó)国夫人夜游图:唐代画作。
此画在北宋末期已成为稀世珍品,曾藏于宋徽宗画院,据说上面有徽宗的题字。
此画原图已佚,今辽宁博物馆有宋仿者一帧。
绢本,横卷,题《临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唐朝杨贵妃三姐的封号。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杨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
长曰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
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⑵鞚(kòng):勒马的绳。
玉花骢(cōng):唐玄宗的名马。
⑶蹋(tà):踏。
飞龙: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
⑷金鞭争道:指杨家与广平公主争道西市门,杨家豪奴竟然挥鞭惊吓公主落马。
多情似我以卿狂

限的欣悦尽于此句中展 现出来 。沈 际飞 《 草堂余 正 集》 有评他 的一 字之妙 : 心与景会 , “ 落笔 即是 ; 着意 即非 , 当脍炙。” 故 杨慎《 品》 词 亦有语 :景物如画, “ 画 亦不能至此 , 绝倒绝倒 !” 而我在此时 , 面对着他也拊
掌一赞 :画龙点睛 , “ 莫非如此 , 绝妙绝妙 ! 虽不 自量 ” 力有抬高 自我与贤齐的嫌疑 , 慨叹之余 , 也无论他 人
的空 灵 、 美 , 谓极 致 。 工 可
酒先醒 , 未却半分一如愁 。这份意境 。 我把他 与冯延 已的 < 鹊踏枝)有效地联系了起来 : 昨夜笙歌 容易 “ 散, 酒醒添得愁无限” 。笙歌散尽 , 欢宴已昨 , 年华难
觅 , 帐 如今 谁 共 我 ? “ 晚 镜 , 流 景 。 ” 这 里 的 惆 临 伤 在
慢 慢 迷 离 起 来 。这 个 历 史 上 最 花心 最 风 流 的词 人 , 个 迷 倒 万 千 美 女 的 风 月 场 里 的 花 魁 , 向 这 他
我伸 出手来。我没有犹豫 , 也许是因了这月光 太 旖旎 , 也许 是他 当我 面吟唱的这首< 水仙子> 拨动 了
我 的心 弦 , 时 的我 也 有些 许的 迷离 。 此 我 把 手 轻轻 地 递 与 他 , 他 暖 暖 地 轻 轻地 握住 。 被
同庚 , 隔 中 间一 花 甲。 ” 只
笑我 ; 马屁如斯 , 更无论他人笑否 ! 思绪偕他到朱楼画阁。 风熄 了红烛 , 怕 将帘幕密
密地遮拢 , 却还是挡不住风 中那 丝丝 的寒意。烛光摇 曳, 歌罄宴罢 。 已深 , 夜 人初静 , 我的内心却还不能平
●林纾英
多情似我以卿
在 内心 里 , 总 觉 得 要 读 宋 词 , 需 要 一 个 我 是
浅谈张先词作特点与赏析

浅谈张先词作特点与赏析张先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字子野。
词与柳永齐名,但在现代却没有像柳永那般受人欢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张先中过进士,也当过官,故而其词大多反映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也有所反映。
张先的生平与苏轼、梅尧臣等人相交,喜爱吟咏诗词。
也是老当益壮,一生安享富贵,据传他八十岁时迎娶了一名十八岁的少女。
抛开他的个人生活,我们来解读一下张先词作。
张先擅长于小令,亦作慢词。
所以他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比较喜欢的是他所作的词,清新深婉,颇有情韵。
而张先所作之词,第一大特点便是擅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
这一特点在他的词中多处可循,以他这首《减字木兰花》为例。
全词“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
只恐轻飞。
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
去似杨花尘不起。
舞彻伊州。
头上宫花颤未休。
”这首词读完,一个少年舞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张先看来,舞女从起舞到急舞、缓舞再到舞罢,都不容他在词中有所删减,他用了三句话便将这一段完整的舞蹈记录了下来。
而作为观众,他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就好像如今的我们看杂技一般,他也为舞女捏着一把汗,于是想用空中的游丝将她拉住。
直到一曲终了,舞女停下来舞蹈,她头上的宫花仍在颤抖。
在古典诗词中专门描写舞蹈的作品并不多见,而张先在这一方面是个行家,只用了四十四个字,将舞女的整段舞蹈和观众的内心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他第二大特点则是更为显而易见。
张先有一外号,称为“张三影”。
原因便是他善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尤其是对物影的描写,以此突出景物的美感。
据考证,张先词中写影的地方多达29处,其中三句最为有名的,也是他外号中的三影。
一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二是“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归朝欢》、三是“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翦牡丹》。
此三句可谓是张先写影的巅峰,也是张先第二大特点的具体表现。
第三点则是此前说到的,张先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第一点是张先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长调中纯用小令作法”--张先《谢池春慢》赏析

具 体而 言,这 首 《 谢池 春 慢 》“ 纯 用小 令作 法 ” 的艺 术 特点 主要体 现在 以下三 个方 面: 其 一是在 布局 谋篇和 抒情 方法上 ,借 鉴 了小 令先 景后 情 的模 式和意 象烘托 传情 法 。唐 五代 小令 最常见 的抒情 方 法 ,是 意象烘 托传情 法 。即运用 比兴 手段 ,通过 一系列 外 在 的物象 来烘托 、 映衬 、渲染抒 情主 人公刹 那间 的情思 心 绪 。张先 的这 首慢词 即采用 了小 令 中惯 用 的先景后 情 的结 构 模式 和 意 象烘 托 传 情 法 。此 词 上片 写 贵 家池 馆 春 晓 之 景 ,下 片抒 道 中遇 艳相 慕之 情 。词 的上 片从 “ 重 院 啼莺 ” 入手 ,继 而写到 了余 寒春 晓、朱 槛飞 絮、径 莎池水 、 日长 风静 、花影 闲照 ,描 画出一 幅暮春 池馆 图 ,表 现 出浓 厚 的 惜春情 绪 。与 同类 题材 的小令 相 比,这 首词上 片所 写的一 系列春 晓 意象虽不 够精 炼 ,略显冗 长 ,但 其 目的也是 为接 下来 的抒遇艳 相慕 之情 营造氛 围 。 其 二是对 于城 南道 中邂逅 谢 女、相慕 相思这 一主 要情 节 ,只 写 了作 者 瞬 间 的感 受 ,而 缺 乏对 整 个 情 事 过程 的 详 细 铺 叙 。对 于 两 人 的 相遇 ,词 人 只用 了 “ 逢 谢 女 ,城 南 道 ”短短六 个字 ,而将 笔墨 集 中在 对谢 女美丽 形象 的描 摹 上 :其秀 艳 出于天 然 ,胜似 浓妆 ( “ 秀 艳过 施粉 ” ) ,轻 轻 一笑 ,便生 出无 限妩 媚 ( “ 多媚 生轻 笑 ” ) ;其衣 色鲜 艳 夺 目,随 身 所 佩之 玉 饰 如 双 蝉般 小 巧 可爱 , 更加 衬 托 出 其 人身 段之 窈 窕, 品位之 高贵 ( “ 斗 色鲜 衣薄 ,碾 玉双 蝉 小” ) 。这 些对 谢女容 貌和 媚态 的描写 ,乍看 显得 浅显 ,实 则句 句用 情 ,以此见 出词 人的惊 艳之情 和倾 慕之深 。这 种 略 去次要 情节 而突 出 “ 第 一印 象 ”的手 法 ,在小令 中非 常 多见 ,被 誉为 “ 小令 圣手 ”的著 名词人 晏几 道就经 常使 用 这种 手法 。 其三 是结尾 委婉 含蓄 ,留给 读者无 限想 象的空 间 。这 首词 写艳遇 ,但 对于读 者最 想看 到的这 场艳遇 的结 局 ,词 人却 以 “ 琵琶流 怨 ,都入相 思调 ”一语 轻轻 带过 。短短九 个 字 ,却 需要读 者细细 品味 和领会 ,令 人 回味无穷 。这种 手 法 ,本也 是令 词所特 有 的。南宋 著名 词学理论 家 张炎 曾 专 门谈 到过 令词应 当如 何结 尾 ,他 说 “ 词之难 于令 曲,如 诗 之难 于绝句 。不过十 数句 ,一字 一句 闲不得 。末句 最 当 留意 ,有有余 不尽 之意始 佳 。 谈 到这里 ,我 们不禁 越 发感到夏 敬观 先生对 张先 慢词 的评 价 :“ 慢 词亦 多用 小令 作 法 ……在 北宋 诸 家 中 ,可 云 独 树一 帜 ” ,“ 长调 中纯用 小令 作法 ,别具 一种风 味 ” ( 《 映 庵词评》 ) ,可 谓 一语 中 的,抓 住 了张 先慢 词 的艺 术特 点 , 表 现 出一种敏 锐而 又深远 的文 学史 眼光 ,堪称 的评 。而相 信 读者对 于张 先慢 词 的艺 术探 索和成 败得 失也 已经有 了 比 较 全面和 切实 的 了解 . 参考文献 : [ 1 ] 龙榆 生 , 《 唐 宋名 家词选 》 ,上 海古籍 出版社 ,1 9 8 0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宋代:张先原文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
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
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
径莎平,池水渺。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
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
欢难偶,春过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译文高墙环绕重重深院,耳畔不时传来燕啼莺嗽。
绣被抵御拂晓的残寒,画阁辉映朝霞的璀灿。
朱红的栏杆拥抱水天的空阔,飞舞的柳絮呵,何处才是你的边沿?路上的青草,平整如剪;池中的春水,宽阔渺远。
春日迟迟,风也似在偷懒—花枝,把身影投向悠闲的水面。
尘雾的余香轻拂着马的鞍,谢媚卿呵,与你幸会在城南路边。
面容比敷过胭脂还更觉秀艳,微笑似妩媚的歌声在耳边震颤。
色彩入时,着一身薄薄的春衫,面容如玉,鬓发似透明的双蝉。
相见恨晚,相爱恨晚,春天呵,离我们越去越远?听,琵琶的旋律似流水潺潺,流不尽的是相思的幽怨。
注释谢池春慢:词牌名,慢词,与六十六字令词《谢池春》不同。
双调九十字,仄韵格。
玉仙观:在汴京城南,是当时游人游春的名胜场所。
谢媚卿:北宋名伎。
缭墙重院:高墙缭绕的深宅大院。
朱槛:红淳窗提。
画阁朱槛均指精美的建筑。
径莎平:路上长满了莎草。
尘香拂马:指往玉仙观途中,尘土和着花香扑面而来。
赏析起首一句,点出主人公的居处所。
“时闻有”,承上句,乃由于高墙缭绕、院宇深邃的缘故,而接下句则为人春眼之中的缘故。
这时而一闻的莺啼把人唤醒了。
“绣被掩余寒”,可见被未折叠,而“画阁明新晓”,天已大亮了。
“朱槛连空阔”句承“画阁”而写居处环境,与“缭墙重院”相应,虽富丽然而寂寥,其境过清。
“飞絮知多少”暗点时令为暮春。
这样,春晓、恬睡、闻鸟,与“飞絮知多少”之景相连,就构成一个现成思路,间接表现出浓厚的惜春情绪。
“径莎平”句以下续写暮春景象,路上长满野草,池面渐广,风平浪静时,时有花影倒映。
“日长风静”与“闲”字表现出落寞萧索的气氛。
这几句暗示出词中人小园芳径之上徘徊不定,百无聊赖的独特情绪。
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译文】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①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②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③
【注释】
①朱粉:脂粉。
朱,正红色。
深匀:指浓妆。
匀,抹;搽。
②诸处:各处、处处。
柳腰身:指腰肢纤细柔软如柳条。
③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似为此二句所本。
【译文】
她身穿绣着双飞蝴蝶的罗裙,在东池的宴会上我们第一次相见。
她略施脂粉,就象淡淡的春色中一朵幽闲的小花。
仔细端详,处处妩媚可爱,人们却只称道她婀娜的腰身。
昨天看到缭绕群山的云彩,原来是她罗衣上的满幅烟云。
【集评】
清·周济:“横绝。
”(《宋四家词选》)
现代·沈祖棻:“筵前赠妓,题材纯属无聊。
但词人笔下这幅素描还是动人的。
‘闲花’一句所给与读者的有关一与多的启示,‘昨日’两句所给与读者的有关真与幻的启示,也可供今天写诗的参考。
”(《宋词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妓之作,在题材和观念方面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它的成就在于把这位歌妓的神情和风度写得比较脱俗。
“朱粉”两句写她的闲情和淡雅;“昨日”两句写她给人的亦俗亦仙、似真似幻的美感,造语新奇而设色简淡。
作品的风格与作品中人的风格和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先《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诗词赏析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宋代:张先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
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
朱槛连
空阔,飞絮无多少。
径莎平,池水渺。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
斗色鲜
衣薄,碾玉双蝉小。
欢难偶,春过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赏析
起首一句,点出主人公的居处所。
“时闻有”,承上句,乃因为
高墙缭绕、院宇深邃的缘故,而接下句则为人春眼之中的缘故。
这时
而一闻的莺啼把人唤醒了。
“绣被掩余寒”,可见被未折叠,而“画
阁明新晓”,天已大亮了。
“朱槛连空阔”句承“画阁”而写居处环境,与“缭墙重院”相对应,虽富丽不过寂寥,其境过清。
“飞絮知
多少”暗点时令为暮春。
这样,春晓、恬睡、闻鸟,与“飞絮知多少”之景相连,就构成一个现成思路,间接表现出浓厚的惜春情绪。
“径
莎平”句以下续写暮春景象,路上长满野草,池面渐广,风平浪静时,时有花影倒映。
“日长风静”与“闲”字表现出落寞萧索的气氛。
这
几句暗示出词中人小园芳径之上徘徊不定,百无聊赖的独特情绪。
过片承上启下。
“尘香拂马”,要去城南的玉仙现,一路上愁红
惨绿,偏又不期不过然地,“逢谢女,城南道”。
两人早已互相慕名的,而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一见慕悦”。
她明艳绝伦,秀丽出于天然,“秀艳过施粉”,虽只微微一笑,便有无限妩媚而其衣色鲜艳夺目,日暖衣薄,更显示出其身段之窈窕,就连她随身佩带之玉饰,雕
琢成双蝉样,也格外玲珑可爱。
这里以工笔重彩,画出一个天生丽人,从中流露出一见倾心的愉悦。
不过紧接六字“欢难偶,春过了”,是
说有无穷后时之悔。
从“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二句看,二人可说
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用笔变化,有相得益彰之妙。
作者并没有
花太多笔墨来写二人相遇如何的交谈或品乐,却通过相顾无言的描写
将彼此的倾倒爱悦和相见恨晚的惆怅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
“春过了”三字兼挽上片,惜春之情与相见恨晚之悔打成一片,情景莫辩。
这首词结构紧凑,上下呼应。
写两人一见钟情,有主有宾,有实
有虚,有浓有淡,用笔灵活,疏密相间,轻重得当。
他们之间以目传情,未曾讲一句话。
创作背景
张先前往玉仙观随喜,半路上遇上一个漂亮的姑娘。
他让仆人前
去打听,原来是オ女谢媚卿。
谢媚卿也从侍女那里得知,这位风流倜
傥的官人叫张先。
两人都久闻对方大名,互相以眼色示意。
分手以后,张先失魂落魄,回去便写下了这首《谢池春慢》,记叙邂适谢媚卿之事,写出自己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