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
古典诗词鉴赏之元明清诗歌

古典诗词鉴赏之元明清诗歌一、元明清诗歌概述元明清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晚期,总体上不能与唐宋时代盛期相比,但也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一)元代散曲1.元代出现了新的诗歌样式即散曲。
由词发展而来,同时结合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
分为小令和套数。
2.散曲与词的区别:曲比词更为灵活,可以增加衬字;曲比词更为通俗。
通俗质朴是散曲的正宗;曲以酣畅通彻为主要特征。
3.元散曲发展过程:以大德年间为标志分前后两期。
前期作家兼作杂剧,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雎景臣等,可分为关汉卿为首的本色派和白朴、马致远为首的文采派。
后期作家大多专写散曲,风格典雅华美,代表作家张可久、徐再思。
4.整个元散曲发展基本上是由俗到雅的过程。
(二)明代诗歌总体特征:流派众多、思想活跃、一流作家少。
1.元末明初作家,关心民生疾苦,渴望天下统一,作品内容充实、风格遒劲,代表作家陶安、刘基、高启。
2.明代中期复古派,代表人物是前后七子。
追求汉魏盛唐诗风,作品含蓄古朴。
代表作家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等。
3.明后期性灵派,追求性灵,主张表现自我,不受形式格律限制,风格自然清新。
代表人物李贽。
(三)清代诗歌清代诗词曲都具有较高水平。
以词创作为最高。
1.清诗: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袁枚、龚自珍、秋瑾等。
2.清词: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张惠言等。
二、作品介绍:(一)关汉卿《四块玉·别情》(p410)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 作者介绍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约生于金末,大都人(今北京)。
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号已斋叟。
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宋元明清诗词曲

宋元明清诗词曲1.天道五代:冯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pàn],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道道甚分明。
2.励学篇宋代: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3.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通:哪)4.劝学诗/偶成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5.《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颂古五十五首其一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7.偈[jì]二十七首其一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8.颂平常心是道宋代:慧开禅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9.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0.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1.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tóngtóng]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2.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3.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14.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一作: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自缘一作:只缘)15.王安石和《酒色财气》宋代:王安石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
明清诗词大全鉴赏

明清诗词大全鉴赏明清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他们的诗词作品也因此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独特风貌。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明清诗词进行鉴赏,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
1. 鉴赏明清诗词的时代背景和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明朝帝国的衰亡和清朝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变革,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都对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诗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描绘自然景物和塑造艺术形象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2. 鉴赏明清诗词的思想情感表达:明清诗人在表达思想和情感上注重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他们注重展现自我情感的真实和充沛,表达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忧愁和思考。
例如,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表达了对乱世和家庭冷漠的感伤之情,而明代诗人文征明的《石灰吟》则抒发了对生活的苦闷和无奈。
3. 鉴赏明清诗词的自然描写:明清时期的诗词在自然描写方面追求细致和真实,注重以自然景色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情。
他们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花草的描写以及季节的表现来丰富诗词的意境。
例如,明代诗人朱权的《观沧海》以广阔的海洋景色象征人生的辽阔和深沉,而清代诗人袁枚的《书湖阴先生壁》则以冬日湖面上的草木凋零来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
4. 鉴赏明清诗词的艺术形象塑造:明清诗人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以形、神、色为主要手法,追求形神兼备的效果。
他们注重对事物的真实描绘和细致刻画,力求通过形象的生动和鲜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对长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生命流逝的思考,而清代诗人郑燮的《赤壁赋》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来表达对英雄人物和忠诚精神的赞美。
综上所述,明清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作品在思想情感表达、自然描写和艺术形象塑造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50首唐、宋、元、明、清经典古诗词欣赏

50首唐、宋、元、明、清经典古诗词欣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缜《离思》之四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子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溟》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王维《过香积寺》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
——(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
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中留客》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
——(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意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五代)李唐《七绝》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唐宋元明清古诗词名篇鉴赏_唐宋元明清的古诗

唐宋元明清古诗词名篇鉴赏_唐宋元明清的古诗一抹淡月一处疏影拨了谁的心弦动了谁的念想一室茗香一壶过往唐宋元明清且念。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唐宋元明清古诗词名篇鉴赏,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名篇鉴赏1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①,徒倚欲何依②。
树树皆秋色③,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④。
【注解】①东皋:今山西省河津县,作者隐居于此,自号“东皋子”。
皋:水边地。
②徙倚:徘徊,彷徨。
③秋色:憔悴枯黄之色。
④采薇:薇,野豌豆,嫩茎、叶可食。
殷朝灭亡后,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见《史记·伯夷列传》)。
这里借用典故,表示避世隐居之意。
【赏析】王绩,被称为“唐代第一位诗人”,这是他诗中最为人传颂的一首。
前四句描绘秋天薄暮的景色,后四句描绘牧人归家,充满了田园风情,牧歌色彩,通过景色的转换,反映了诗人隐逸中矛盾悬浮的心境。
这首诗美在朴素无华。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在隋官秘书省正字。
唐初一度待诏门下省,不久弃官归隐。
诗风朴质清新,流畅自然,洗六朝浮华,开有唐风气之先者,当数王绩一人,堪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古诗词名篇鉴赏2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科①,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②,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③。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④,双阙连甍垂凤翼⑤。
梁家画阁中天起⑥,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此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⑦,娼妇盘龙金屈膝⑧。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逼逼翠幰没金堤⑨。
挟弹飞鹰杜陵北⑩,探丸借客渭桥西⑪。
元明清诗词

元明清诗词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图帖睦尔《途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王实甫《西厢记》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记》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李开先《宝剑记》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罗贯中《三国演义》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警世通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元明清词三百首

元明清词三百首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而词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学体裁之一。
词是以音乐为基础的,以表达忧愁思绪和人生哲理为主题的短诗。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著名的词人,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以下将介绍一些元明清词中的经典作品。
1.《凤凰台上忆吹箫》——张昌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听?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弄箫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近来阴气都凛凛,万里乌云愁不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思念远方亲人的乡愁之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间之音乐的向往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将乡愁和思念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2.《点绛唇》——于谦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凭阑。
无情结、相思入、罗幕轻寒、燕语薄。
尘事如梦醉,最是一年春好处。
长云暗,玉关音信断。
年华虚著凤楼恨,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深深思念而又无法实现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爱人的眷恋之情。
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事的描绘,将人物的内心情感表达得深沉而细腻。
3.《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对往事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之情,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的描绘,将怀旧之情表达得深情而含蓄。
4.《长相思·森森白露为霜下》——李之仪森森白露为霜下,罗衣欲就夜深宽。
廉署真西山无数,月中昨夜辜难钱。
琼楼空锁蔷薇朵,银烛未成春殿陈。
不见金钗称夜鬓,春风家近水先鸣。
这首词以对离别和亲人思念的情感为主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深情而动人。
5.《水调歌头·满座重闻皆掩泣》——晏几道满座重闻皆掩泣,庭前流水尽离披。
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训练十八篇

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训练十八篇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训练十八篇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林逋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底处:何处。
枰:棋盘。
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古典诗词特别将就炼字,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贪看白鹭横秋浦中横字的妙处。
(2)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看看有何不同,请简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
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释] 梦回:梦醒。
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
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虚堂寇准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
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1)本诗前两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2)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8.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完成试题。
夜半闻横管【宋】程俱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样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
验谷,即金谷园。
位于中原洛阳。
(1)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出色,请你指出笛声描写的主要艺术手法并概括笛声的特点。
(2)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
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1)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选取的明珠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明)刘基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
夕阳江上雨余天。
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
(1)这首词写的是(季节)(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
(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的情感。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诗分别给我们呈现了怎样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1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戍明·刘基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注]。
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注]笳:号角本诗作于元末,请结合前两联谈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本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海棠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纱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被酒:醉酒。
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三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英国)哈代:《挡住那月光》关上窗户,拉下窗帘,挡住那悄悄洒来的月光,她那姿色太象她从前——在我们的琴儿还没积上,多年尘土,石碑犹未刻上,我们念到的名字那时光。
……别拂动树梢,叫午夜的香气,弥漫四周,缠绵不逸,唤醒当年它吹给我和你的,同样甜蜜的情意,那时节生活好比笑声,爱呵,同人们所说的无异。
这灯光照明的普通房间,锁住了我的视线与思路;让杂物在朦胧中隐现,敷衍的话语从口中编出;人生初开的花呵,太香甜,它结出的果子呵,太苦!(1)请结合以上三首诗词的内容,说说李白苏轼举头望月、哈代关窗挡月的原因。
(2)三首诗词较好地反映了中西抒情诗中月亮意象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湘月龚自珍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注】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
该词作于嘉庆十七年(1812)盛夏,龚自珍由京城返回故乡杭州时。
(1)词中两般春梦指的是什么?(2)下阕首句的写景有什么特点?请加以具体赏析。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
杂诗六首(之一)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
其中北林出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
B.三至六句写诗人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且被江湖阻隔,纵有方舟也难以渡达,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实难承受。
其中之子指诗人自己。
C.七至十句写诗人极目远眺之际,看到孤雁从庭前飞过,听到孤雁悲鸣,想托它作信使,捎信给自己思念的远方之人。
D.结尾两句写孤雁飞远了,诗人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飞去的雁影,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忧伤。
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1. (1)林间寺(古寺)葑上田(架田)独鸟夕阳寒烟(2)远远望去,暮色苍茫,昏暗树林里,寺院隐约闪现,犹如一幅画轴(画面),幽深古朴;一块块零散的架田,就像棋盘上的一个个方格,宁静祥和;颔联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描绘出素淡幽邃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追求清幽闲适生活(断绝尘想、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
2.(1)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从题目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景的区域为颔联,但情的赏析要注意上下诗句。
(2)【答案】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的时代背景及身世遭际。
关切时事,借眼前实景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朝廷投降政策的不满。
雨意欲晴和寒声初到,是自然气候的变化,又实中寓虚,隐喻政治气候的变化。
诗人赋予山鸟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抒情的笔调,告诉人们:山鸟只是为目前的晴天而高兴,井边的梧桐却敏感地觉察到季节的变易。
借此表现在宋金对峙的那个时代,那些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仅希求一时的和平和欢乐,惟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才能看到隐伏着的危机。
3.(1)两首诗都描写了喜归。
《叹疆场》通过对思妇听到远征的丈夫归来的消息时梳妆打扮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喜不自禁的心情。
《到家》通过对归家时的所见、所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倦于宦游,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
(2)山色依然,写出了喜悦之后的闲适。
潇洒是拟人手法,山色潇洒地进入我的居室,写出了脱离世俗官场之后的欣慰。
两句诗写的不仅是物境,而且是心境,写出了诗人尘劳尽除后,心情由喜悦而安适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