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

合集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篇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剖析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生领悟作品涵义,正确感受作品情境的体味主要方法,是提高减低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感知作品入手,抓住作品中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心态语句来科学分析人物形象,并综合分析方法分析细节和环境描写,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再辅之以课本剧、续写等适当练习,使得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让其在学生的利韦农机巧中活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分析正文: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历史背景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想要实现上述目标,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作品集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即从作品中的人物入手。

通过生动形象样貌的人物形象分析,归纳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品味能力,挖掘作品中的人物美,通过学生们的实证、再创造来深入体会领悟经典作品的主旨,从而增强阅读能力。

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全面分析人物形象,对其再创造,或使人物形象活起来,在多年的实践中与学生一起积累了一些方法。

(一)感知作品——分析描写。

1、通过阅读、体味,感知人物。

人物分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首先应从感知入手。

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不同影视,具有直接性,它总是通过叙述语言、情节来完成形象。

因此,我们感知人物形象应先从语言、情节等间接的方面具体来说。

反复阅读语言材料使人物形象初步形成脑中的形象。

2、精当分析人物性格,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对于作品中的人物,要抓住肖像(外貌)、语言、行动、人格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全面分析,从而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深刻体会文章主旨。

我在教学中的基本上勾画指导方法即勾画描写语句——分析描写方法——总结归纳人物形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13 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一、说教材《人物描写一组》是统编小学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由三篇文章组成,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和《两茎灯草》。

《摔跤》节选自著名小说《小兵张嘎》,描绘了小嘎子和胖墩摔跤时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著名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描绘了祥子的外貌特征,展现了祥子的精神面貌。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本文选取的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担心耗费灯油,以至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他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这三个片断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断,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摔跤》主要侧重于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于肖像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和几次摇头这些细节描写,将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个片断都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二、说学情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鉴于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陌生这一现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对课文所涉及的作家、故事、人物等有初步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嘎、绊”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

正确读写“摔跤、手疾眼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1.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生动的人物描写说课稿

生动的人物描写说课稿

生动的人物描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生动的人物描写,这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本节课将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为例,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人物描写的重要性;- 掌握描述人物外貌和性格的词汇;- 学会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写人物。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感受、思考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人物;- 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形象与情感的表达。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四、教学准备课件、课本、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画像,让学生猜测画像中人物的性格和职业,引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物描写在写作中很重要。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人物描写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和性格;-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表达。

3. 组织活动(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段文字,要求他们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描写;-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让学生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描写,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互相学习改进。

4. 示范与指导(20分钟)- 班级选取一位同学的描写分享给全班,进行展示和讨论;- 引导学生注意人物描写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描写技巧。

5. 拓展延伸(15分钟)- 提供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让学生欣赏并尝试模仿;- 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更多的描述词汇和表达方式,拓宽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总结与展望(10分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物描写的重要性,掌握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写人物。

初中名著人物评析教案模板

初中名著人物评析教案模板

初中名著人物评析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分析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分析。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人物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保尔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预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故事情节,对保尔·柯察金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保尔·柯察金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二、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保尔·柯察金的性格特点,如坚韧、乐观、忠诚、勇敢等。

2. 学生讨论保尔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

3. 教师总结保尔的人物形象,强调其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典型的意义。

三、评价与启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保尔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思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讨论保尔的形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生表示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重点分析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保尔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1一、说教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今天我上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运用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断。

四、说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开课之初,我就直奔课题,并让学生从课题中了解今天要学的课文主要是讲什么的,同时,告诉孩子们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

(二)、复习词语,理解词意学生已经五年级了,所以我在这里没有把字词的学习作为重点,只是让他们一读带过,说几个理解了的词语的意思就可以。

(三)、概读课文,初识形象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两步:1、这篇__中的三个片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选自《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2、生自由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的语句描写方法(效果)(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我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四)、品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环节是我这节课的重点部分,也是一个铺垫的环节。

学生在读、画、品的过程中把小嘎子机灵、顽皮的性格特点牢牢地印在了脑海中。

同时了解了动作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2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展开学习的,一篇篇__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非常独特,它是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高中语文精彩说课稿一等奖(7篇)

高中语文精彩说课稿一等奖(7篇)

高中语文精彩说课稿一等奖(7篇)高中语文精彩说课稿一等奖(7篇)说课是群体教研的最佳组织形式,是教与研有机结合的好办法,我们看看有哪些优秀的高中语文说课稿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精彩说课稿一等奖,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中语文精彩说课稿一等奖精选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高中语文小说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看,都具有极高的欣赏性,堪称千古佳作。

《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

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学习本文,可以为学习《陈奂生上城》打下基础;学习本文,还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外国小说的无穷魅力。

学习本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确定教学目标1、确定依据1)那么鉴赏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等方面着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进行鉴赏。

2)本文的特色:本文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了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

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命运悲剧。

玛蒂尔德的心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玛蒂尔德的命运均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实现。

鉴于上述原因,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A、知识目标:1、分析小说的情节,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3、整体阅读小说,客观、全面地评价玛蒂尔德的形象。

B、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抓住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思维的翅膀,培养学生仿照原文风格写作的能力。

《小说》优秀说课稿

《小说》优秀说课稿

《小说》优秀说课稿小说优秀说课稿简介本篇说课稿旨在介绍一本优秀的中学生小说,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该小说,并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内容概述该小说名为《XXX》,是一本由知名作家写成的中学生文学作品。

小说以校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学生在研究和成长中所经历的故事。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探讨,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以及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

适用对象该小说适合中学生阅读,特别是初高中阶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该小说,教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价值观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 掌握文学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小说梗概: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2. 文学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角色关系和情节发展;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探讨的主题,并展开讨论;4. 阅读技巧:教授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5. 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来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对小说的理解;- 视听材料运用:使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写作练:安排一些写作练,如写读后感、写简短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研究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小说相关的书面作业,如读后感、文学评论等;-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创作项目。

结语通过教授《XXX》这本优秀的中学生小说,我们有信心能激发学生们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教师们能通过本篇说课稿,更好地教授该小说,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1一、说大纲要求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对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的介定与要求其中有以下几点: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2、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二、__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共编排了六个小说单元,其中第四册有三个单元为小说单元,本单元作为高中小说教学的起始单元,无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小说的习惯至关重要。

三、教学设想1、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根据大纲的要求和__特点及__在教材体系中所处地位,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2、能力目标: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3、情感目标: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一遍后,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小说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

故__的教学重难点为:①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2、教法与学法如何突破重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从学情出发,我考虑到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喜欢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内涵。

作为一节小说鉴赏课,既不能热热闹闹没内容,又应力避追求深度而显死板的偏颇。

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尝试打破常规,力求创新,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四、教学程序1、布置课前预习,印发预习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
长岭一中王春彦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能把这次讲课的机会给我,虽然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的困惑和煎熬,但自己也得到锻炼和成长。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节课,在试讲过程中得到了张校长、王校长和王月琴老师的指点,尤其是王老师为我的这节课花费了不少心思,在细节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本组的几位老师也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在此,我对大家的真诚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设计来简单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说课标。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懂得这些方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提升自己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到分析人物的方法,并有意让学生多了解小说选段以外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阅读名著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说教法。

从教学流程来看,我先从学生以前接触的小说作品中筛选出经典的形象,让学生复习巩固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各种描写人物方法的作用,起到学法引领的作用。

具体流程﹙一﹚,分析闰土、胡屠户等几个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运用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然后阶段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等。

然后向学生明确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以《探监》一课为例,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互助学习的习惯。

我设计了四个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承担四个问题。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也是环环相扣的,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探寻小说人物的性格,进一步领会小说题目《复活》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引领学生阅读的目的。

这四个问题是这样设计:A组,语言描写。

问题探究:两位主人公的矛盾冲突是怎样造成的?从玛丝洛娃的语言描写中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B组,神态描写。

问题探究:文中写到了玛丝洛娃的三次微笑,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C组,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

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大段描写聂赫留朵夫内心的矛盾挣扎?D组,玛丝洛娃的心理描写。

阅读这段心理描写,你觉得聂赫留朵夫在其心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三﹚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析两位主人公精彩的描写,领悟到托翁作品的博大精深。

作者精彩独到的人物描写得益于对生活认真的观察,对人生独特的思索,更来源于作者严谨的创作态度。

据说作者对玛丝洛娃的一次肖像描写,就先后修改了20次。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认真观察生活,认真思考,学会把
生活点滴感悟记录下来,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四﹚作业:就选段而言,玛丝洛娃并不想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她从内心排斥这个曾带给她心灵严重创伤的男人,那么假如你是聂赫留朵夫,如何向玛丝洛娃忏悔,求得她的原谅?请以聂赫留朵夫的口吻,给玛丝洛娃写一封忏悔信,表达自己真诚的悔意。

﹙提示:阅读相关章节,加进自己的想象。

初见玛丝洛娃时……,伤害玛丝洛娃时……,抛弃……,再见时……,打算怎样弥补…………﹚我觉得作业的设计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有助于学以致用,学生想要完成好这个作业就必须亲身阅读,也是帮助学生把学习目标落到实处。

三,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教学环节衔接较好,学生阅读鉴赏小说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互助互学的学习习惯,师生互动较为充分,课堂气氛好。

不足:课堂各环节的掌控上,后面小说的分析稍显仓促,人物分析得还不是很透彻;小组探究问题的链接上出现了小问题,应该同时把四个问题用一张幻灯片去展示一下,学生更明确了,暴露了自己在多媒体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课堂语言还不够利落。

这些缺点还有待于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克服。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不知当否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恳请大家对我的这节课多提宝贵意见,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王春彦
2015年4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