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重要人物及事件梳理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介绍及主要事件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介绍及主要事件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介绍及主要事件一、介绍1.1 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红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之一。
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最高理想。
1.2 中国人物介绍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拼搏精神,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人物介绍及主要事件2.1 朱德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参加了中国农民革命军,创造了许多战斗业绩。
朱德在长征中,领导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2 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和伟大的诗人、哲学家、文化家。
毛泽东领导整个中国国家,进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
2.3 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杰出代表。
周恩来勇敢无畏,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2.4 朱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一大批杰出的人物,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高理想和最伟大的追求。
三、文章总结3.1 红星照耀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之一,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追求和理想。
3.2 中国的众多杰出人物,包括朱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都为中国的稳固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3 中国的众多杰出人物,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高理想和最伟大的追求。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拼搏精神,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朱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一大批杰出的人物,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高理想和最伟大的追求。
他们的主要事件和贡献可以作为中国人物介绍的主要内容。
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参加了中国农民革命军,创造了许多战斗业绩。
在长征中,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概述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概述《红星照耀中国》人物概述毛泽东外貌形象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了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颜骨凸出。
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言谈举止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目标的信念。
他说话平易,讲柔和的南方方言,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他爱吃辣椒,甚用辣椒夹着馒头吃,还最爱唱《红辣椒》这首歌。
出身与家庭1893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父亲叫毛顺生,母亲叫文七妹。
毛泽东的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
他当了好多年的兵。
后来,他回到毛泽东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积攒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成了中农,接着开始做从贫农那里买来谷子运给城里的商人的生意,赚了一些钱,成了富农,但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要到地里干活。
受教育情况8岁时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
早晚到地里干活,白天读孔夫了的《论语》和《四书》。
10岁时曾经逃过学,乱跑了三天后才被家人找到。
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他开始给家里记帐,学珠算。
13岁时,离开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帐。
尽管这样,他还是继续读书,如饥似渴地阅读能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
《盛世危言》这本书激起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16岁时,他去离家50里以外的湘乡县的一所新学堂学习,有了不少进步。
后来,他去了长沙,进入了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因政局动荡,只待了半年。
接着,他又参加了军队,当了半年兵。
然后,他进入了长沙省立第一中学,在那里学习了六个月就退学了,退学后,他给自己订了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非常认真地度过了半年时间。
1912年,他进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获得了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1918年毕业。
《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主要经历

《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主要经历引言《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作品,其中各个人物的主要经历更是铭刻于人们的心中。
本文将以《红星照耀中国》为基础,深入探讨一些重要人物的主要经历,以期加深对这些伟大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1.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也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他的主要经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时期:1.1长征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而毛泽东在这段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红军的胜利,也使他获得了更高的声望。
1.2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功地动员了全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3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全国胜利的一场伟大斗争。
毛泽东坚定地领导着人民解放军,最终于1949年取得全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刘少奇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1创建农民协会刘少奇早期在湖南地区积极参与创建农民协会,帮助农民争取权益。
他倡导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社建设,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2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刘少奇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领导党组织进行反腐斗争,并组织游击战争。
他的坚定信念和勇气激励着广大人民。
2.3在新中国建设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为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积极推动国有经济的发展,提倡勤俭建国,为中国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3.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主要经历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3.1参与五四运动周恩来年轻时就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之一。
他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力。
3.2领导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担任中共中央军委总部组织部长和八路军总司令,领导抗日游击战争。
他的军事才华和智谋为中国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十个人物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十个人物故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它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在这部作品中,斯诺描绘了许多革命领袖和普通人物的生动形象。
本文将为您讲述其中十个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毛泽东:窑洞里的革命家毛泽东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向斯诺讲述了他的革命经历和信仰。
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剖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使斯诺对中国共产主义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周恩来:儒雅的革命领袖周恩来是斯诺笔下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他儒雅的气质、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仰,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三、朱德:英勇善战的红军之父朱德是红军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红军之父”。
他英勇善战,带领红军屡次战胜强敌。
在斯诺的笔下,朱德形象英勇顽强,成为革命事业的象征。
四、贺龙:英勇善战的红军将领贺龙是红军的一位杰出将领,他英勇善战,曾在战场上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斯诺在书中描绘了贺龙的形象,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五、刘志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刘志丹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
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领导当地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为红军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斯诺通过刘志丹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六、鲁迅:民族魂的象征虽然鲁迅并未直接参与革命斗争,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对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斯诺的书中,鲁迅被誉为“民族魂”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
七、丁玲:革命队伍中的女战士丁玲是斯诺笔下的女性人物之一,她勇敢地投身革命事业,为民族解放和妇女权益奋斗。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丁玲展现了女性的坚强与勇敢。
八、斯诺的妻子海伦:支持丈夫事业的勇敢女性海伦是斯诺的妻子,她陪伴斯诺来到中国,共同见证了那段历史。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概括及事迹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概括及事迹《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它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这部作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描绘了许多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革命人物。
以下是对其中几位代表性人物的概括及事迹。
一、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被誉为“伟大的舵手”。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亲切的人格魅力,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投身革命,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红军长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被誉为“人民的好总理”。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恩来以其温文尔雅、机智勇敢的形象出现。
他早年留学法国,参加五四运动,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
在红军长征中,周恩来担任军委主席,为红军胜利完成长征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朱德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被誉为“红军之父”。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朱德以其英勇善战、忠诚坚定的品质赢得了斯诺的敬意。
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创建了红军。
在长征中,朱德与毛泽东等领导人一起,带领红军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到达陕北。
四、贺龙贺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著名将领,被誉为“贺龙将军”。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贺龙以其豪爽直率、英勇善战的个性给斯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早年参加北伐战争,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红军的重要领导人。
在长征中,贺龙指挥部队多次击退敌人的围追堵截,为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刘志丹刘志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著名将领,被誉为“陕北名将”。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刘志丹以其勇敢坚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出现。
他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为红军提供了宝贵的后方支持。
在长征中,刘志丹率领部队英勇作战,为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
总结:《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笔触,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事迹。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和事迹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形象和事迹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毛泽东:一位有远见、精力过人、令人印象深刻的领导人。
他具有非凡的意志力、深邃的思想和坚定的决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斗争。
2. 周恩来:一位才华横溢的外交家和经济学家。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3. 彭德怀:一位勇敢、果断、忠诚的军事将领。
他对自己的职责非常认真,对自己的下属要求严格,但同时也非常关心他们。
4. 徐海东: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将领。
他性格直率,对中国革命事业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
5. 朱德:一位温和、谦虚、慈祥的长者。
他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感情,在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红星主要人物形象及事例

红星主要人物形象及事例说起红星里头的那些人物,那可真是各有各的鲜活劲儿,跟咱们平常日子里头遇见的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脾气。
今儿咱们就来聊聊几个主要的,保管让你听了觉得就像是自己村里的故事似的。
先说那李大胆吧,这家伙,名字起得贴切,人如其名,胆子比天还大。
记得那年村里发大水,眼看堤坝就要垮了,大伙儿都吓得往后缩,生怕被水冲走。
就这时候,李大胆挺身而出,拿着几根粗木头,愣是跳进水里,硬是把那快散架的堤坝给加固了。
事后,大伙儿都说他是“龙入浅滩也翻浪”,李大胆只是嘿嘿一笑,说:“咱不是龙,就是不想让乡亲们受苦。
”这话一出,暖得人心窝子都热乎了。
再来说说张大娘,那可是村里的热心肠,谁家有难处,她准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有回村里的小强子病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病更是没钱。
张大娘知道了,二话不说,把自己攒的鸡蛋全卖了,又东拼西凑了些钱,给小强子送去了医院。
小强子病好了,见人就夸张大娘是“观音菩萨下凡”,张大娘却摆摆手,说:“邻里之间,应该的,应该的。
”这话简单,却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还有王二狗,这小子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的,没个正形,但关键时刻,那可真不含糊。
村里的小学年久失修,屋顶漏雨,孩子们上课都得打着伞。
王二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平时爱捣鼓些木工活儿,这次干脆把自家的小货车改成了运输车,拉着材料,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愣是把学校给修葺一新。
村里人都说:“二狗啊二狗,你这回可是真露脸了!”王二狗嘿嘿一笑,说:“露啥脸啊,我就是想让孩子们有个好环境学习。
”这话说得朴实,却让人感动。
最后得提提赵老师,那可是咱们红星村的文化人,一辈子扎根在村里教书,培养出了不少大学生。
赵老师对学生那叫一个上心,不仅教知识,还教做人。
有回,村里的二愣子调皮捣蛋,成绩一落千丈,家里人都快放弃了。
赵老师却天天给他开小灶,耐心辅导,还常常跟他谈心,鼓励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愣子最后竟然考上了重点大学,全村人都为他高兴。
赵老师却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要用心浇灌,总会开出花来。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故事情节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故事情节概括第一篇嘿,朋友!今天来跟你讲讲《红星照耀中国》里那些了不起的人物和他们的精彩故事。
先来说说毛泽东吧。
他呀,那可是个有大智慧、大抱负的人。
从小就爱读书思考,心怀天下。
后来参加革命,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坚定地向前走。
带领着大家,为了理想而奋斗。
还有周恩来,那风度翩翩的样子,让人一见就忘不了。
他工作起来认真负责,对待同志又亲切和蔼。
在战争年代,他出谋划策,指挥若定,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说说彭德怀。
他性格豪爽,打仗勇猛。
战场上,他总是冲在前面,带着战士们奋勇杀敌。
生活中,他又特别朴素,和大家打成一片,没有一点架子。
贺龙呢,也是个传奇人物。
他拿着两把菜刀就闹起了革命,那胆量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而且他为人正直,深受大家的敬重和爱戴。
这些人物的故事啊,真是说也说不完。
他们的勇气、智慧和坚定的信念,让中国的革命走向了胜利,为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每次想到他们,心里都充满了敬佩和感激!第二篇亲,咱们接着聊聊《红星照耀中国》里的人物故事哈。
徐特立,这位老先生可了不起啦!年纪那么大了,还满怀热情地投身革命。
他的知识渊博,教导大家的时候,总是那么耐心和细致。
朱德,那可是个大英雄!他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得很。
为人忠厚老实,战士们都特别信任他,愿意跟着他一起战斗。
还有刘志丹,他在陕北地区开展革命工作,面临着各种危险和挑战,但从来没有退缩过。
为了让当地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还有好多好多的人物,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令人感动的故事。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不放弃,一直努力着,为了心中的那个光明的未来。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知道,只要有梦想,有勇气,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他们特别棒?我反正是被他们深深打动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重要人物及事件梳理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一、周恩来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造反者【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在中国,他像许多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性格、爱好与能力】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
我暗自想,周恩来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
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家庭出身与童年经历】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甚至真的喜欢现代文学!)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但是他在民族觉醒时期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别的方面去了。
【受教育情况与革命经历】周恩来曾经在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求学,参加过1919年的学生运动,也因此在天津被捕入狱。
获释后曾经在法国、英国、德国留学,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回国,立即与孙中山在广州回合,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秘书,后被时任校长的蒋介石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在1925~1927年的北伐战争期间,周恩来奉命去上海发动起义,协助国民军攻占上海。
他组织六十万名工人发动政变,取得了胜利。
然而一个月后,到达上海的蒋介石发动了右派政变,逮捕并处决了好几十位这次起义的组织者。
周恩来被迫逃到武汉,后来又到了南昌,参加组织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这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
之后,他去广州组织了著名的广州公社。
广州公社失败后,他转入地下活动,一直到1931年,终于到了江西和福建的苏区,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来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二、贺龙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贺龙二三事【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然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性格、爱好与能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
他喜欢马。
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
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
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虽然贺龙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
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
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他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
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来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
他的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
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家庭出身与童年经历】贺龙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他的名望传给了贺龙。
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湖南人都传说他年轻时的许多英勇故事。
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
他把儿子贺龙带去。
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
他们说贺龙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受教育情况与革命经历】贺龙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
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党)政府。
但是唐生智、何键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国民党军阀不仅处决共产党人,而且处决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这时贺龙才毅然投向共产党。
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这种屠杀激起他的愤怒。
南昌起义后,贺龙和朱德率领队伍转移到汕头,在汕头失败以后就辗转回到湖南。
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三、毛泽东第三篇在保安●苏维埃掌权人物第四篇一个共产党人的由来●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
毛泽东的身体非常健康,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红军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肺部也是完全健康的,尽管他跟大部分红军指挥员不一样,吸烟没有节制。
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
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
【性格、爱好与能力】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
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
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我想我的第一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
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
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
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
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
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除此之外,他对吃的东西就很随便。
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它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
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气过,不过我听到别人说,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
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
我发现他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
他熟读世界历史,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
他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他读书的范围不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而且也读过一些古希腊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歌德、黑格尔、卢梭等人的著作。
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
有一个战士告诉我,他曾经亲眼看到毛泽东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
他们又说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的。
【家庭出身与童年经历】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原是一个贫农,靠当兵多年攒的钱回来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买回了他的地,成为中农,靠贩运谷子的生意赚了一些钱,后来成为富农。
毛泽东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到地里干活,白天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
因为国文教员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毛泽东曾经逃过学。
毛泽东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他开始给家里记账。
他性格暴躁,经常打毛泽东和两个弟弟。
他非常抠门,一文钱也不给孩子,给孩子吃的又是最差的。
而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穷人。
毛泽东长到十三岁,发现了同父亲辩论的有效方法,就是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反驳他。
在和父亲的斗争中,他认识到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力,父亲就会软下来,可是如果仍然温顺驯服,父亲反而打骂他更厉害。
童年时期,毛泽东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他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
在他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他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受教育情况与革命经历】十三岁时,毛泽东离开了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
尽管如此,他还是继续读书,读自己凡是他能找到的一切书籍,除了经书。
在读旧小说和故事的时候,他发现这些小说里从没有农民做主人公的。
因为它们颂扬的都是统治者,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而农民替他们种田。
这时期他还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阐述老派改良主义的书,这本书激起了他恢复学业的愿望。
这时湖南发生的严重饥荒导致了饥民和抚台衙门之间的斗争,许多带头闹事的饥民被斩首示众,毛泽东为这些造反者深感不平。
这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
这之后的一连串事件——哥老会同官府之间的斗争、穷人发起的“吃大户”运动和本地新来的“激进派”老师反对佛教的行动,使毛泽东产生了一定的政治觉悟,他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时父亲决定送他到米店当学徒,他不顾反对,去新式学堂念书,开始学习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在此期间,毛泽东读了表兄送给他的讲康有为的变法运动的书,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在思想上开始支持变法。
之后,毛泽东去大城市长沙上中学。
在长沙,他第一次读到于右任主编的关于民族革命的报纸——《民力报》。
由于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了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立宪成为广大人民的要求。
在学堂里,为了表明反清的政治立场,毛泽东和朋友减去了自己的辫子,还剪去了其他十几个人的辫子。
受到时局的影响,毛泽东参加了正规军,每月花钱订报纸,第一次从读《湘江日报》中知道“社会主义”这个名词。
半年后,孙中山和袁世凯达成了和议,毛泽东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决定回学校读书,先后投考了制肥皂的学校,法政学校、商业学校、省立第一中学。
在省立第一中学念了半年书便退学,之后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卢梭、斯宾塞、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
接着,他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了五年书,在这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英国留学回来,教伦理学的杨昌济。
在学校里,毛泽东读了《民报》,了解到同盟会的活动和纲领。
在湖南师范的第二年夏天,他开始在湖南徒步旅行,游历了五个县,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锻炼出健壮的体格,为日后的长途行军打下了体能基础。
受到陈独秀主编的新文化运动杂志《新青年》的影响,他团结了一批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新民学会。
毕业后,毛泽东去了北京,从前的老师杨昌济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他做了北大的图书馆助理员。
在北大期间,他参加了一些进步团体,认识了陈独秀、张国焘等后来一起参加革命的同志,政治思想越来越激进。
离开北京,回到长沙之后,他成为《湘江评论》的主笔,还创办了研究现代文化和政治趋势的文化书社。
因为领导学生总罢课,《湘江评论》被当时的湖南督军张敬尧查禁了。